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

关于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22) 说说(199) 名言(42) 诗词(3k+) 祝福(3) 心语(5)

  •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民发怒吗?”秦王说:“*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唐雎不辱使命》注释:

      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安陵国的臣子。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使:派遣,派出。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战国的一个小国,即现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3、易:交换。

      4、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5、加惠:给予恩惠。

      6、虽然:即使这样。虽,即使。然,这样。

      7、弗:不。

      8、说:通“悦”,高兴、愉快。

      9、谓:告诉。

      10、欲:想。以:用,用作介词。

      11、秦灭韩亡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

      12、之:的,助词。

      1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错意,置意。错,通“措”,安放,安置。

      14、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

      15、逆:违背。

      16、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非,不是。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17、直:只,仅仅。

      18、怫(fú)然:盛怒的样子。

      19、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20、布衣:*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21、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抢,撞。徒,光着。跣,赤。

      22、庸夫:*庸无能的人。

      23、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4、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25、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国。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把韩傀刺杀了。

      26、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死王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通“苍”,灰白色。

      27、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的预兆。祲,凶险的预兆。

      28、与臣而将(jiāng)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29、若:如果。必:将要。怒:发怒,动词。

      30、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缟,白绢。素,白绸。

      31、是:这样,代词。

      32、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33、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没有凳椅,*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为了向对方表示敬重,上身挺直,臀部离开脚跟,就是长跪。谢,道歉。

      34、谕:明白,懂得。

      35、以:凭借。存:幸存。者:的原因。

      36、徒:只。以:因为。

      《唐雎不辱使命》创作背景: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阅读全文]...

2022-03-11 12:56:50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 幼儿,初中,知识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属于国别体,出自《战国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雎不辱使命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全文翻译: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立起来。

      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却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注释

      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使:派遣,派出。

      4.谓...曰:对...说。

      5.欲:想。

      6.以:用,用作介词。

      7.之:的。

      8.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9.守:守护。

      10.易:交换。

      11.直:只,仅仅。

      12.怫然:盛怒的样子。

      13.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谓。

      14.布衣:指*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5.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徒,光着。

      16.庸夫:*庸无能的人。

      17.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8.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19.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2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仓,通“苍”,苍鹰。

      21.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jiāng)四矣: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于,从。

      22.若:如果。

      赏析

      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他的强横无理,又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轻蔑。不料在安陵君那里竟碰了个软钉子,因此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在强迫对方服从的基础上,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脸渐露狰狞,“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面对秦王的盛气,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个委婉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强烈的轻蔑。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

      秦王自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头上猛击一掌。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的鲜明个性。

    [阅读全文]...

2022-02-03 04:42:44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 语录
  • 最全的曾国藩名言语录

    寄语:人品德行,可在细节中观察,以小事来验证,曾国藩的小节与大度,说起曾国藩,有赞誉称颂者,也有刻薄攻击者。且随他吧!是非功罪,历史,就是让人评说的。最全的曾国藩名言语录分享大家,欢迎阅读。

    一、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则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

    二、居心*,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三、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四、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五、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六、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七、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八、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九、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十、禁大言以务实。

    十一、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十二、疾恶太严,当计其所穷。或曰:太严便是一恶。

    十三、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十四、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十五、解仇怒箴:法生便扫,莫论是否。百年偶聚,何苦烦恼。太虚之内,无物不有,万事从宽,其福自厚。

    十六、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十七、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或失于姑息。

    十八、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十九、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二十、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二十一、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二十二、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二十三、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二十四、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二十五、好谈己长只是浅。

    二十六、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二十七、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二十八、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二十九、“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三十、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三十一、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三十二、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三十三、胸怀广大,须从*淡二字用功。

    三十四、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三十五、须先立坚卓之志。

    三十六、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lizhigushi.com]。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三十七、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十八、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三十九、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知足天地宽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四十、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四十一、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四十二、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四十三、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四十四、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四十五、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四十六、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四十七、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阅读全文]...

2022-05-04 08:11:34
  • 文言文唐睢不辱使命原文翻译

  • 古诗文
  • 文言文唐睢不辱使命原文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唐睢不辱使命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通假字,通“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民发怒吗?”秦王说:“*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评析

      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他的强横无理,又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轻蔑。不料在安陵君那里竟碰了个软钉子,因此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在强迫对方服从的基础上,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脸渐露狰狞,“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面对秦王的盛气淫威,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个委婉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强烈的轻蔑。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

      秦王自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头上猛击一掌。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的鲜明个性。

    [阅读全文]...

2022-07-04 08:16:38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参考

  • 古诗文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参考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参考,欢迎阅览。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是后人加的。唐雎(jū),是安陵国的臣子。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折服秦王,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保存了安陵。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创作背景

      《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当时,靠*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消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几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技。秦惠王曾派张仪入楚,把商于之地六百里许给楚怀王,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事据唐雎出使,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选择与虎狼之秦作争锋相对的坚决斗争。作为区区五十里小国之臣,唐雎在孤立无缘的危难情况下,面对强大而凶恶的敌人,居然临危不惧,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赏析

      《唐雎不辱使命》主要是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他的强横无理,又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轻蔑。不料在安陵君那里竟碰了个软钉子,因此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在强迫对方服从的基础上,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脸渐露狰狞,“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面对秦王的盛气淫威,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个委婉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强烈的轻蔑。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

      秦王自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头上猛击一掌。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强权的鲜明个性。

      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的原因,是矛盾的产生。

      第二段写秦王盛气凌人,责备安陵君;唐雎从容镇定,据理力争。这是矛盾的发展。

      第三段写秦王以武力恐吓唐雎,唐雎则针锋相对,并表示要与秦王同归于尽。这是矛盾的高潮。

      第四段写秦王为唐雎折服,唐雎不辱使命。这是矛盾的结局。

      简析:本文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阅读全文]...

2022-07-19 14:45:32
  •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

  • 阅读,语文
  •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通用17篇)

      无论在学*或是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

      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参考答案:

      20. ⑴道歉 ⑵介词,从、由 ⑶明白,懂得 ⑷穷尽,完结

      21.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3. B

      文言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③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④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⑤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⑥,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约:准备;④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⑤任:能力;⑥“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长跪而谢之 (道歉) B.天下缟素(穿丧服)

      C.魏来求救数矣 (多次) 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

      2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秦灭韩亡魏 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至于此 大王之救不至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2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1分)

      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阅读全文]...

2022-04-29 17:24:23
  • 描写不辱使命的句子

  • 1.上海南外滩的风华绝代北外滩的后起之秀东外滩的处女地开发与外滩源将逐渐融为一体,彰显“浦江第一湾”的磅礴气势,承载大上海浦西滨江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外滩——记得上世纪初,曾有外国人说:“整个*全都是农村,没有城市,如果有的话只能是上海。”是啊,上海的确是*最大的城市,也是远东第一大城市,它是*的骄傲,也是亚洲的骄傲!上海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它有别与*其他地方的城市,这一点从一些建筑物上就能看出。最为明显的就是外滩,黄浦江西岸的一幢幢西洋建筑透出浓浓的异国风情,这里是远*闻名的万国建筑群。难怪许多外国友人来到外滩,会倍感亲切,仿佛自己置身于欧洲的感觉。

    2.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3.梅西羡慕你的身高,马拉多纳嫉妒你的青春,贝利说,你是*足球未来的希望。世界足球日,愿你坚持锻炼,不辱使命,勇挑重担,为国争光。

    4.人生有一副最好的补药,就是使自己放松开心,去除掉担心与烦恼的意念,放下那些不足与过剩的心。

    5.可能我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过客,但你不会遇见第二个我。

    6.听说你要参军了,送你几句部队口令,向右看齐,看清自己军人的使命,向左看齐,看清自己军人的军魂,向前看,看清我的短信祝福,愿:参军快乐,为国争光。

    7..认真读懂给你提供的材料,想一想续写后整篇文章中心是什么,要根据这个中心,展开想象的翅膀,补续事情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展开想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8.当然这位文成公主不辱使命文才武略史称是*古代最杰出的女外交家。

    9.分手不是伤害或失败,而是彩排幸福的到来。

    10.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而安陵君却凭借着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亦头抢地耳。译:*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译: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译: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了。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译: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11.军装是梦,军装是情,军装更是光荣,军装更是使命;兵哥哥,你就要穿上军装走进令人向往的军营了,祝你顺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你的每一项任务!

    12.你自己,没有多大能量。但你可以做一根火柴,使命不是燃烧自己,而是点燃人群中的热情。这样,火柴的价值才最大化。——白岩松

    13.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14.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15.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16.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相安。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17.使命运不发芽,也要不惋惜千百次播种;即使花朵不成果实,也要不遗憾千百次凋零;即使永远追不到梦想,也要不停息追梦的脚步!

    18.施展神识是最耗费法力的现在的方十八已经累瘫在沙发里大口的喘着粗气幸亏不辱使命被他找到了大**置明天就去这个雅典娜公关找仙子去。

    19.一直以为爱你是我的使命,却发现,原来,爱你是我的生命。只是想好好地爱一个人,全心全意,一生一世,却在不经意的生活里流露出最感人的情怀。才发现,原来“爱你”这一件事情早融入了我的生命,就和呼吸和脉搏一样。爱到甘愿等待,甘愿独自忍受,甘愿一个人静静的流下眼泪

    20.你要是在别人面前也这么可爱,我就不喜欢你了。

    21.港澳地区*代表不辱使命不负众托认真履行职责为促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港澳与内地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22.总有让我们悲伤的一些歌,让我们哭泣的并不是歌本身,而是藏在背后的那些回忆。

    23.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24.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5.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陪我立黄昏。我知道我们都没有错,只是放手会比较好过。

    26.上帝绝不会只赋予你使命,而不给你时间去完成。

    27.想象要符合原文的发展,人物和事物要与原文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28.依法行政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置身商海应清正廉洁自警自省。

    29.将会本着“亲爱精诚“的黄埔精神在岗位上不辱使命不断创新带领新团队冲击新目标。

    30.三轮车快速移动眼看着就快要到那个小道释然松了口气总算是不辱使命帮孙月娥逃过一劫。

    31.我不辱使命总算办成了你托付给我的事情。

    32.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高尔基

    33.上海行让湘晨幸不辱使命完成了尹希颜的最后一个心愿要说唯一一个意外就是庞纪宁。

    34.每个人的世界并不大,当有些人走进的时候,一些人正在默默地离开。

    35.他们确实不辱使命,经常一起或有时单独到白宫来。

    36.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不要埋怨自己。玫瑰有刺,因为是玫瑰。

    [阅读全文]...

2022-02-27 17:08:40
  • 《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及翻译

  • 《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及翻译

      《齐国佐不辱命》通过齐国使臣宾媚人不辱使命的表现,谦谦君子的风度、超凡的勇气和他大义凛然的正气,反衬出晋国的霸道和无理,以及齐顷公的软弱无能。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齐国佐不辱命》

      出处:《左传 成公二年》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①,击马陉②。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③、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④,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⑤。”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王命何⑥?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

      “先王疆理天下⑦,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⑧!

      “四王之王也⑨,树德而济同欲焉⑩;五伯之霸也⑾,勤而抚之,以役王命⑿;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⒀。’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⒁。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⒂;畏君之震,师徒桡败⒃。吾子惠徼齐国之福⒄,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⒅,背城借一⒆。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注释】

      ①丘舆:地名,齐国境内,在今山东益都县内。

      ②马陉:读音xíng,地名,齐邑名,在益都县的西南。

      ③宾媚人:齐国上卿,即国佐。赂:赠送财物。甗:读音yǎn,陶器,甑的一种,是一种礼器。玉磬:乐器。纪:古国名。为齐所灭。纪甗玉磬,是齐灭纪时所得到的珍宝。

      ④肖同叔子:肖,小国名;同叔:国王的名称;子,女儿。萧君同叔的女儿,即齐顷公的母亲。

      ⑤封内:国境内。尽东其亩:田地垄亩全改为东西向,道路沟渠也相应地变为东西向,因为齐、晋东西相邻,这样一改,以后晋国的兵车过入齐境便于通行。古代田亩制,一亩宽一步,长百步,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

      ⑥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遗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

      ⑦疆理:指划分疆界和沟渠小路。

      ⑧阙:缺点,过失。

      ⑨四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⑩济:满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

      ⑾五伯: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⑿役王命:从事于王命。

      ⒀优优:和缓宽大的样子。百禄:百福,百种福禄。遒:聚。

      ⒁辞:言词,话。

      ⒂腆:读音tiǎn,丰厚。

      ⒃桡:读音ráo,弯曲,屈从

      ⒄徼:读音jiào,巡查

      ⒅烬:火灰。余烬:指残余的军队。

      ⒆背城借一:背靠着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决一死战。

      【白话翻译】

      晋军追赶齐军,从丘舆进入齐国境内,攻打马陉。齐顷公派宾媚人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

      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倘若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阅读全文]...

2022-04-02 22:54:08
  • 《陋室铭》原文及重点字词翻译

  • 阅读
  • 《陋室铭》原文及重点字词翻译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原文及重点字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重点字词翻译

      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文言知识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例句:*塞上之人,死者十九——西汉·刘安《塞翁失马》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例句:闻之,欣然规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例句:何陋之有

      ⑤动词,到,往。例句:吾欲之南海——[清]彭端淑《为学》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 例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例句: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鉴赏

      1、整体评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2、分层评析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已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说明了陋室不陋,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从诸葛亮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扬雄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来看,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是否还有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呢?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也即铭文一开头所说“惟吾德馨”。这个结语引经据典,显得警策有力,把个“陋”字彻底翻过来了。铭文一般都压韵,并常用排比、对偶句。本文为骈体文,就用了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韵脚,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骈句,韵脚是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

    [阅读全文]...

2021-12-24 19:30:38
  • 国殇赏析及翻译(国殇重点句子赏析)

  • 九歌·国殇[1]

    屈原

    【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3]。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4]。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5]。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6]。

    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迢远[7]。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8]。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9]。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10]。

    【注释】

    [1]国殇:祭祀为国牺牲的英雄。殇(shāng):未成年而死,或在外战死。

    [2]操:持。吴戈:吴地所产的戈,以锋利著称,代指锋利的兵器。被:同“披”。犀甲:犀牛皮做的铠甲。车错毂:指敌我双方战车交错。错:交错。毂(gǔ):车轮中心内贯车轴、外承辐条的部位。短兵:尺寸较短的冷兵器,如短刀、剑等的统称。兵:兵器。接:接触。

    [3]旌(jīng):旌旗。若云:形容众多,遮天蔽日。矢交坠:两军阵前对射,箭交相坠落。士争先:战士前仆后继,奋勇向前。

    [4]凌:侵犯。阵:阵脚,队形。躐(liè):践踏。行:行列,队伍。骖(cān):古代四马驾车位于两侧的马。殪(yì):死。刃伤:被兵器砍伤。

    [5]霾(mái):通“埋”。絷(zhí):缚住。古代作战,在即战将败时,军队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另一说法是,车轮陷进深深的污泥里,虽然战马竭尽全力但仍然不能将战车拉起来,就好像车轮被埋起、战马被拴住一样,形容战事激烈。援(yuán):拿起。玉枹(fú):用玉装饰的鼓槌。

    [6]天时坠:指黄昏日落。坠:一说“怼(duì)”,怨恨,威灵怒:神灵震怒。这里指战争惨烈,直杀得天怨神怒。严杀:激战痛杀。尽:完,指全部战死。

    [7]反:同“返”。忽:辽阔渺茫。迢远:遥远。

    [8]秦弓:秦地所产的弓,指良弓。惩:后悔。

    [9]诚:实在,确实。勇:精神英勇。武:身体有力量。终:毕竟,到底。

    [10]毅:刚强。鬼雄:鬼中的英雄豪杰。

    【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学识渊博,初辅佐楚怀王,任三闾大夫、左徒。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后因楚国政治腐败,首都郢被秦攻破,既无力挽救,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他写下了《离骚》《九章》《九歌》等许多不朽诗篇。其诗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传世作品,均见汉代刘向辑集的《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皆承袭屈赋的形式。

    【赏析】

    《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楚辞·九歌》中的经典名篇,是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将士的祭祀乐歌。

    当时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自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都是秦胜而楚败。仅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在今河南西峡以西一带),楚军大败,大将屈殇被俘,甲士被斩杀达8万,汉中郡为秦所有。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再次大败于蓝田。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阳北)。次年,楚军再次被秦大败,将军景缺阵亡,死者达2万。再次年,秦攻取楚国8城,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遭到囚禁,其子顷襄王即位。公元前298年(顷襄王元年),秦再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攻取析(今河南西峡)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据以上统计,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

    *指出:《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为殇,也用以指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敛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此诗歌颂了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全诗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全诗共分为两节。第一节十句,主要描写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再现了楚国将士为夺取胜利而战死沙场的壮烈场景。第二节八句,以饱含情感的笔墨,讴歌了死难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气节,表达了诗人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和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全诗节奏紧迫,读罢让人有一种气壮山河之感。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

    [阅读全文]...

2022-06-24 22:54:18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 - 句子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 - 语录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 - 说说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 - 名言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 - 诗词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 - 祝福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句子翻译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