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重点句子翻译

关于三峡重点句子翻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三峡重点句子翻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三峡重点句子翻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三峡重点句子翻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04) 说说(181) 名言(34) 诗词(3k+) 祝福(3) 心语(5)

  • 《三峡》课文翻译

  • 三峡
  • 《三峡》课文翻译

      三峡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长江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长江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三峡》课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阅读全文]...

2022-07-28 19:12:25
  • 三峡原文以及翻译

  • 三峡,古诗文
  • 三峡原文以及翻译

      三峡原文以及翻译有哪些?《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峡原文以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书下注释】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连山,略无阙处】:*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ù)】:飞泻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全文]...

2022-07-10 05:11:55
  • 《三峡》原文及翻译

  • 三峡,古诗文
  • 《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三峡(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呜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有首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三峡: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

      2.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3.*连山,略无阙处:*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4.嶂(zhàng):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5.隐:遮蔽。

      6.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7.亭午:正午。亭,正。

      8.夜分:半夜。

      9.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10.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淹上,漫上。陵,山陵。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襄,动词,上,冲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11.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12.或:有时。

      13.王命:皇帝的命令。

      14.宣:宣布,传播,传达。

      15.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6.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7.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

      18.千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约合350公里。

      19.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20.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21.御:驾驭。

      22.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

      23.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24.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

      2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

      2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极高的山峰。(巘本身就指极高的山峰,此处用绝表强调修饰)

      27.怪柏:形状奇特的柏树。

      28.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悬,悬挂,挂着。

      29.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漱:冲荡。

      30.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31.良多趣味: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甚,很。

      32..晴初:天刚晴。

      33.霜旦:下霜的早晨,指秋季。

      34.林寒:山林中气候寒冷。

      35.涧肃:山沟里气候清冷。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肃杀,凄寒。

      36.啸:动物拉长声音叫。

      37.属(zhǔ):动词,连接。

    [阅读全文]...

2022-04-29 22:31:09
  • 《三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三峡
  • 《三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三峡》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

      《三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2)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确实。

      (20)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5)沾:打湿。

      (26)裳(cháng):衣服。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阅读全文]...

2022-05-19 23:55:21
  • 关于三峡的文言文翻译

  • 三峡
  • 关于三峡的文言文翻译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长江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长江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下面是三峡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三峡文言文翻译

      【原文】

      三峡(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呜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有首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词句注释

      1.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2.*连山,略无阙处:*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3.嶂(zhàng):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4.隐:遮蔽。

      5.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6.亭午:正午。亭,正。

      7.夜分:半夜。

      8.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9.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淹上,漫上。陵,山陵。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襄,动词,上,冲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10.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11.沿:顺流而下。

      12.溯:逆流而上。

      13.或:有时。

      14.王命:皇帝的命令。

      15.宣:宣布,传播,传达。

      16.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7.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8.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

      19.千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约合350公里。

      20.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21.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22.御:驾驭。

      23.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

      24.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25.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

      26.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27.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极高的山峰。(巘本身就指极高的山峰,此处用绝表强调修饰)

      28.怪柏:形状奇特的柏树。

      29.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悬,悬挂,挂着。

      30.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漱:冲荡。

      31.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32.良多趣味: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甚,很。

      33..晴初:天刚晴。

      34.霜旦:下霜的早晨,指秋季。

      35.林寒:山林中气候寒冷。

      36.涧肃:山沟里气候清冷。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肃杀,凄寒。

      37.啸:动物拉长声音叫。

    [阅读全文]...

2022-06-14 04:00:37
  • 三峡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 三峡,古诗文
  • 三峡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峡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自(1)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

      (20)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áng):衣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呜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有首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全文]...

2022-02-12 07:42:24
  • 《陋室铭》原文及重点字词翻译

  • 阅读
  • 《陋室铭》原文及重点字词翻译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原文及重点字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重点字词翻译

      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文言知识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例句:*塞上之人,死者十九——西汉·刘安《塞翁失马》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例句:闻之,欣然规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例句:何陋之有

      ⑤动词,到,往。例句:吾欲之南海——[清]彭端淑《为学》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 例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例句: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鉴赏

      1、整体评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2、分层评析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已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说明了陋室不陋,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从诸葛亮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扬雄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来看,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是否还有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呢?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也即铭文一开头所说“惟吾德馨”。这个结语引经据典,显得警策有力,把个“陋”字彻底翻过来了。铭文一般都压韵,并常用排比、对偶句。本文为骈体文,就用了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韵脚,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骈句,韵脚是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

    [阅读全文]...

2021-12-24 19:30:38
  • 三峡郦道元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 三峡,古诗文
  • 三峡郦道元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峡郦道元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

      南北朝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三声凄凉得另人眼泪满衣裳。”

      注释

      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确实。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cháng):衣服。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暗指秋季,以实景补足前意。这时已无江水喧腾,却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之气。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阅读全文]...

2022-05-09 19:02:48
  • 《劝学》重点字词翻译

  • 阅读
  • 《劝学》重点字词翻译

      导语:《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重点字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靠*。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踮起脚后跟站着。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步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

      45、滫:污水

      46、劝:鼓励。

      4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48、彰:清楚,明显。

    [阅读全文]...

2022-07-25 10:53:45
三峡重点句子翻译 - 句子
三峡重点句子翻译 - 语录
三峡重点句子翻译 - 说说
三峡重点句子翻译 - 名言
三峡重点句子翻译 - 诗词
三峡重点句子翻译 - 祝福
三峡重点句子翻译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