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叶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茶叶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茶叶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茶叶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茶叶的诗句
1、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2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3、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4 、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吴文英《无闷催雪》
5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6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陶振《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7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8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9、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元稹《自述》
1 0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李商隐《即目》
1 1、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雪中偶题》
1 2、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茶诗》
1 3、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1 4、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白居易《即事》
1 5、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白居易《两碗茶》
1 6、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1 7、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白居易《琴茶》
1 8、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刘兼《从弟舍人惠茶》
1、春满壶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来。
2、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3、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4、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
5、新岁尝新已荐瓜,春风消息到儿家。绿磁正汲南坛水,一树玫瑰夜点茶。
6、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7、几度风雨几度秋?跋山涉水笑风流。遇僧居学勤天问,与茶为伍荒地求。事追历朝典故就,经传世代生活悠。自古茶人借你魂,精行俭德必同修。
8、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
9、泉嫩黄金涌,牙香紫璧裁。
10、挂绿荔枝女儿葛,鹧鸪峰茶足消渴。我曾三宿僧房矣,亲采掇嫩剪春芽。
11、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12、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13、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14、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15、对客展毫韦炳华,春山点染一枝斜。行吟漫写三千里,龙水逗开杨智茶。
16、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17、处世以中庸为道,为人将道德铭心。
18、人言苛政是榷茶,妻子衣衫未敢加。秋粒春芽颜色好,欧王枉费议官家。
19、七碗清风上九天,龟蛇云锁大江连。纹枰谁道烂柯事,百首吟来追谪仙。
20、小雪气寒而将雪,虹藏雅俗不可缺。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花啜。尺纸泼墨情到尽,泊园听雪心勿切。煮茶自得把书阅,静待雪狂梅放节。
21、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22、蚕熟新丝后,茶香煮酒前。
23、日长齿颊茶甘在,客去轩窗篆缕残。
24、冰封雪飘寒风冻,乐礼敬天干茶贡。不笑冬藏蚯蚓结,只喜阳升水泉动。祭祀祖先亲朋宴,感念仲景饺子送。家家圆满冬汤丸,重孝尊师无空洞。
25、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26、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27、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28、独开风韵古无同,金石丹青一画通。梦里抟砂千万斗,乾坤万象纳壶中。
29、夜阑无语对空杯,茗嗅随风唤不回。欲借邻家人去我,妪怜叟怨几徘徊。
30、品山品水品生活,漓江山水一道茶。
31、陆游不愧号放翁,饮者翩然载苦功。出仕一生茶作伴,清名盛誉入云空。
32、朱旗飘飘启迎夏,一派春潮驻心田。供神祭先祀神农,斗蛋乞茶尝三先。梦里云烟锁涧壑,壶中日月出林泉。一天一色催不辍,清朗夜气养天年。
33、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34、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35、清江野老踞清江,楚韵巴风屈子双。说是吟成三百首,摘来青茗笑凭窗。
36、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37、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38、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39、推窗听雨和琵琶,最笑陈抟不识茶。三昧来时关不住,报知此兴满天涯。
40、茶斟清澈并橙黄,相坐红尘细味长。
41、玉兔缘何奔月飞,闻言天上有思归。琼楼玉宇无涯事,不比人间七十稀。
42、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43、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44、几行旧句写缠绵,青鸟逍遥二老眠。最是一弯心月在,依窗点茗数归船。
45、游宦銮台二十年,兰心不改志云天。芳菲去尽痕留句,聊赋茶事续旧缘。
46、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47、爱酒杜陵老,煎茶桑苎翁。
48、待君着意来丰顺,半壶青山半壶茶。
49、春社日祭谢百花,太阳糕快春菜奢。新燕戏扰竖蛋娃,响雷喊来嘉木丫。狮峰山边夕阳斜,虎跑泉畔晚霞华。春风十里添夜火,家家有客竟试茶。
50、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毛尖。
51、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描写茶叶的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茶叶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张继《山家》
2、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皇甫冉《寻戴处士》
3、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储光羲《吃茗粥作》
4、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5、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6、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7、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8、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9、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李涛《春昼回文》
10、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11、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钱起《与赵莒茶宴》
1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3、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吴文英《无闷·催雪》
14、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15、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张《夏日题老将林亭》
1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7、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18、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19、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陶振《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20、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21、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2、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23、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24、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25、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26、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7、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28、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29、午醉醒来,红日欲*西,一碗新茶乳面肥。——王之道《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
30、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元稹《自述》
31、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曹邺《题山居》
32、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李商隐《即目》
33、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成彦雄《煎茶》
34、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刘禹锡《尝茶》
35、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雪中偶题》
36、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37、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钱起《与赵莒茶宴》
38、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茶诗》
39、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40、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41、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六羡歌》
42、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白居易《即事》
43、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张籍《夏日闲居》
44、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贾岛《郊居即事》
45、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白居易《两碗茶》
46、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李咸用《访友人不遇》
47、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
48、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49、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如果有人要为中国的美食挑选一张名片的话,那恐怕没有一个答案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毕竟中国各地有着太多风格迥异的美食了。但如果要为中国的饮品挑选名片的话,那么茶一定是唯一的答案。
因为中国不仅有着千年的饮茶历史,还成功地将茶演变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茶中蕴含的沉静、*和、雅致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迁客骚人们也经常以茶为题抒发心中的感慨。
那么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茶诗有着怎样不同的特点,又有哪些传世佳作呢?
现代茶具
如果要在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上找几个里程碑的话,那么除了茶叶第一次被人当做饮品之外,陆羽撰写《茶经》恐怕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在陆羽之前,虽然茶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受众,但是饮茶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文化,是陆羽的著作让茶和茶道真正联系到了一起,中国的茶文化也自此发端。
那么在陆羽之前的文人们是怎么看待茶的呢?
首先,秦汉之前,中原地区的百姓对于茶还是十分陌生的,因为那时他们和茶叶原产地之间的交流还相对闭塞,茶文化传播不到中原,他们也不知道茶的功效,所以他们不认茶这一饮品。
直到秦兵入蜀之后,茶叶才逐渐为中原百姓所熟知。
四川地区的茶树
在最开始的时候,中原地区的人普遍将茶当做一种治疗疾病的药材,并用它来保持精神清醒,虽然此时蜀中百姓已经开始冲泡茶水了,但是这种*惯并没有流传很广。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才终于成为了士大夫们追捧的饮品,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这一改变和东汉末年南方地区的大开发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魏晋时期,士人们爱上了清淡,喜欢安静,在这种活动中饮酒显然不是很合适的,因此不油腻、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的茶就成为了士人们的新宠。
虽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在士人阶级取得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茶叶在当时的所卖的价格比较昂贵,*民百姓们没有能力去消费这一饮品,所以茶叶还没有被人们完全接受。
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发展,茶和中国特有的禅宗之间更是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茶在这时被赋予了清净高远的气质,逐渐从酒的替身演变成一种全新的文化符号。
此时茶已经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因此从魏晋时期开始,文人们就开始将茶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了。
其中最早将茶作为吟诵主体的是杜育的《荈赋》,不过南北朝时期诗歌并不是流行文体,因此流传下来的茶诗数目实在寥寥,也只有左思的“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䥶”算得上佳句了。
西晋文人左思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南北方文化的再次融合碰撞,诗歌再次成为了中国文坛上最重要的题材,而备受士大夫阶级们喜爱的茶自然也经常在其中露面。
之前我们提过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佛教文化尤其是禅宗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因此在初唐时期的不少茶诗中也都有僧人的形象。
比如王昌龄的《题净眼师房》中就有:“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的句子。
皎然与陆羽
而这些频繁出现在诗人作品中的僧人中也不乏作诗的高手,其中尤以诗僧皎然最为优秀。他和陆羽是知心好友,两人都对茶极为喜爱,而皎然在自己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更是第一次将喝茶的不同层次写进了诗歌之中:
“一饮涤昏寐,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这几句诗将饮茶和中国文化中最引人入胜的“修仙得道”联系到了一起,无疑让茶的地位又变高了不少。
后来唐代诗人卢仝在皎然的基础上,将饮茶的境界从三层增加到了七层: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生不*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轻风生。”
相较于皎然的三个境界,虽然卢仝的最终境界也是成仙得道,但是其中的几层无疑多了人间的烟火气。
因此相比于皎然的诗,卢仝的这首传诵度也更高,世人对他的评价也极高,被人们生动地称为“七碗茶歌”。
“七碗茶歌”对中国的茶文化的传播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卢仝的这首诗,断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品尝茶,卢仝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卢仝画像
除了上述几人之外,诗仙李白也是茶叶的忠实拥趸,他的诗歌中也不乏写茶的名篇,而这些诗中也有着他瑰丽的想象和浪漫的笔触,我们不妨就用李白的诗歌来为第一个阶段做结吧: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我们都知道他可是无酒不欢的诗仙,能让他暂时舍弃酒而选择茶,可见李白是有多么喜欢茶,茶,又是多么地令人着迷。
自从唐朝中期陆羽完成了《茶经》的创作之后,中国的茶文化发展便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在此之前,虽然有不少人喜爱茶叶,但是人们对于茶的评判标准并不统一,人们对于茶蕴含的文化内核也有不同的见解。
不过随着陆羽的横空出世,这一切也都有了标准答案,这种相同统一的话语体系让人们关于茶叶的讨论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这才让茶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不过在隋唐时期茶叶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因此其流行是局限于士大夫阶级之内的,而随着安史之乱后文人阶级地位的不断下降,武将地位快速升高。但是大多数的武将不喜茶,他们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不以静心养性为标准,一时间唐朝的茶文化发展也陷入了低谷之中。
今人仿建的北宋茶楼
不过随着北宋统一了中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一个全新的文人*再次出现在神州大地之上,为了改变晚唐武人干政的局面,赵匡胤提高了文人在北宋*中的地位,这让儒学得到了迅速回复,士大夫阶级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这些文人们重新获得地位的同时,他们也终于有精力重新捡起前辈的爱好了。
哪些茶叶是绿茶
绿茶(Green Tea),是*的主要茶类之一,不仅口味醇香,还有不少功效作用,那么哪些茶叶是绿茶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哪些茶叶是绿茶
1、碧螺春
①主要产地: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创制于明朝。乾隆下江南时已是声明赫赫了。
②品质特点: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翠隐,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嫩)三鲜(色,香,味)之称,是我国名茶中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闻名中外。
2、竹叶青
①主要产地:四川峨眉山海拔800-1500米高山茶区;
②产地:盛产于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处,常年云雾空蒙的赤城峰、白岩峰、玉女峰、天池峰、竞月峰下和万年寺一带。茶叶具有扁、*、滑、直、尖的特点,泡之香气清香馥郁,色泽嫩绿油润,汤色嫩绿明亮,口感清醇淡雅,叶底嫩绿均匀。
3、西湖龙井
①主要产地:西湖龙井属于炒青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龙井茶则始产于宋代。
②品质特点: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有“国茶”之称。成品茶形似碗钉,光扁*直,色翠略黄呈“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优雅高清,汤色碧绿清莹,叶底细嫩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映,大有赏心悦目之享受。
4、狗牯脑
狗牯脑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狗牯脑山,矗立于罗霄山脉南麓支系群山之中,坐南朝北,山南为五指峰,北为老虎岩。山中林木苍翠,溪流潺潺,终年云雾缭绕,四时清泉不绝,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是得天独厚的`名茶产地。鲜叶采自当地群体小叶种,每年清明前后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经拣青杀青初揉二青复揉整形提毫炒干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外形紧结秀丽,白毫显露,芽端微勾;香气高雅,略有花香,泡后速沉,汤色清明,滋味醇厚;叶底黄绿
5、中岳仙茶
①主要产地:中岳仙茶采之郑州地区嵩山山脉野生酸枣树,始于唐代,流传多年,后失传,今又创新而出。
②品质特点:由于酸枣树完全为野生状态,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配以精湛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堪称天然、健康绿色饮品;“中岳仙茶”入口绵滑,初感涩涩,数秒间甜润之感突由舌根萌发,回味无穷,浅饮滴酌三回,便能瘾性渐生,真为人间仙品;其汤色黄绿明亮、麦香醇厚、叶底碧绿匀齐,兼具有安神、助睡眠、降血压等作用,可谓无上妙茶。
6、松峰绿茶
①主要产地:松峰绿茶产于湖北赤壁(原蒲圻)羊楼洞镇松峰山,相传由明朝洪武帝朱元璋赐名,朱元璋见此茶叶翠绿,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赐名“松峰茶”,又将长有茶叶的高山命名为松峰山。
②品质特点:松峰绿茶形似松峰,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均齐,外形紧结匀整,常饮此茶,能清心明目,提神健身,延年益寿,兼有防辐射,防癌之功能。
7、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茶历史悠久,依庐山而现于历史得名,更依庐山名扬天下。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许多赞颂庐山云雾茶的优美诗篇。
8、恩施玉露
①主要产地: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乡及东郊五峰山。曾称“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②品质特点:恩施玉露,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相传于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故称《玉绿》。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
9、大悟绿茶
①主要产地:大悟地处山区,气候湿润,温差较大,多为酸性或微酸性砂壤土,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故县内盛产绿茶。
②品质特点:大悟绿茶叶脉细,肉质厚,矿物质丰富,茶素含量高,品质上乘。
10、双桥毛尖
主要产地:双桥毛尖主要产地为双桥一带,属条形烘青绿茶,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国营双桥茶场研制而成。
11、大悟寿眉
主要产地:产于黄站镇万寿寺一带,此茶,外形如娥眉柳叶,初沏时直立水面如花朵,汤色清亮,味道醇厚爽口,清香沁脾,回味绵长。
12、金鼓露毫
主要产地:金鼓露毫产于金鼓山一带,金鼓山一带土质富含磷、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所产绿茶则具有独特的外形与内质。金鼓茶,观外形:细、圆、光、紧、直,白毫显露;品茶质:汤色碧绿明净,口味纯正,香气清馨持久;论功效:具有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利尿护肝、降压降脂,健美护齿等独特之功效。
13、安吉白茶
①主要产地:安吉白茶属于烘青绿茶,产于浙江安吉县。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著名的竹子之乡。安吉白茶,为*名茶的后起之秀,为浙江省十大名称之一。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②品质特点:安吉白茶条直显芽,壮实匀整;色嫩绿,鲜活泛金边,形如兰蕙;十分可人。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清淡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
14、黄山毛峰
①主要产地:黄山毛峰属烘青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黄山产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嘉佑年间。至明朝隆庆年间,黄山茶已经很有名气了。黄山毛峰始创于清代光绪年间。
②品质特点: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毫显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香气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醇厚,回甘,叶底嫩黄成朵。“黄金片”和“象牙色”是黄山毛峰的两大特征。
15、太*猴魁
①主要产地:太*猴魁产于安徽省的太*县猴坑村。太*猴魁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太*为县名,产茶可追溯到明朝以前,太*猴魁始创于清朝末年。
②品质特点:两叶抱一芽,*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头泡香浓,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16、六安瓜片
①主要产地: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金安、裕安两区以及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
②品质特征:“六安瓜片“”历史名茶、*十大名茶之一,国际著名特种绿茶。无芽、无梗是六安瓜片的特征之一,因制成茶叶冲泡后呈瓜子片状,因此取名六安瓜片。六安瓜片的制作工艺分七道:提摘→扳片→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
③工艺原料:六安瓜片的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上等的六安瓜片采摘一般等到“开面”,采摘标准以1尖/芽2-3叶为主。
17、信阳毛尖
①主要产地: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市西部海拔600米左右的车云山一带。种植于西周,兴盛于唐朝,成熟于北宋,闻名于清末。
②品质特点:条所细紧圆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素以“色翠,味鲜,香高”著称。信阳毛尖茶汤属浅绿型,汤色,叶底均嫩绿明亮;茶叶香气属清香型,并不同程度表现出毫香,鲜嫩香,板栗香;茶叶滋味具浓烈型和浓醇型,内含有机物质丰富,滋味浓醇鲜爽,高长而耐泡,叶底朵型,芽叶完整,匀称。
18、崂山绿茶
茶叶三字经
茶叶三字经,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里面收纳了不少茶文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茶叶三字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源流长,
发神农,起汉唐。
先入药,后成汤,
闻四海,传八方。
茶经书,陆羽撰,
人工培,吴理真。
产茶区,布长江,
存古树,在西南。
数茶制,工艺繁,
六大类,同树干。
红绿白,黑青黄,
俱神韵,不一般。
红茶柔,绿茶香,
黄茶悠,青茶扬,
白茶雅,黑茶亮。
举精品,每惊叹,
毛尖细,出信阳,
毛峰奇,长黄山,
寻龙井,到西湖,
索黄芽,问君山,
饮甘露,在蒙顶,
品普洱,入云南,
六堡茶,篓子装,
千两茶,柱子扛,
茯砖茶,发泾阳,
老青砖,号三川,
宝炎沱,走下关,
古藏茶,看雅安。
手捏饼,龙凤团,
捞青去,蒸青转。
散茶兴,复而砖,
行边销,把马换,
走西域,入蒙藏,
经印度,涉扶桑,
苏俄喜,欧美尚,
白银流,列强颤,
一叶茶,引战争,
开锁国,启闭关,
过重洋,流不断,
有典故,说不完。
五千年,路漫漫,
茶脉络,大篇章,
文字早,见尔雅,
为贡品,纳周王,
晏子论,同菜肴,
梦梁录,等米盐,
茶代酒,吴孙皓,
茶入药,本草纲,
茶学士,乾隆封,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诗经》中的茶。好奇地读完全文,小约不禁哑然失笑——作者将《诗经》与茶强行拉郎的行为,让小约读来觉得实在有趣,不如一同来品品。关于“茶”字的演变,小约在前文曾提到,如今的“茶”字,是从“荼”字演变而来的。
既然“荼”与“茶”有这番渊源,那我们是否可以将《诗经》中的“荼”都解读为“茶”呢?真要这般理解的话,小约觉得,还真有些牵强。
小约开篇说的那篇文,在提到《郑风·出其东门》中的“出其东门,有女如荼”时,文中的解释是“成群的美女如妩媚婆娑的茶花……”如果按照这个套路来解释出自《国语·吴语》中的“如火如荼”这个词,就应当解释为“像火一般,像茶花一样。”这个解释,岂不叫人莫名其妙?
既然《诗经》中的“荼”字不能简单理解为“茶”,那该如何解释呢?
《出其东门》这首诗下阙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这里的“如荼”与诗上阙“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中的“如云”相对应。
“美女如云”一词就出自这首诗,指漂亮的女孩子多得像天上的云彩。“荼”指的是春季漫山遍野的白茅花,“有女如荼”则指美女众多,犹如漫山遍野的白茅花。只是这“如云”“如荼”的美女,一个都不是我所思念的姑娘。当然,这可不是小约瞎掰的。
茶友们若有存疑,不妨翻翻朱熹为本诗所做的注解:“荼,茅华,轻白可爱者也。”(此处“华”通“花”)比起将美女们比作“云朵”和“苦茶”之说,以满天的云彩和漫山遍野的白茅花来形容美女众多,是不是感觉合理得多?
那么,《诗经》中出现的七处“荼”字,可有表示茶的呢?小约的回答是:一处都没有!
《诗经》中的“荼”,多指苦菜,要么就是地里的杂草。比如《邶风·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和《大雅·绵》中的“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所说的“荼”都是指苦菜。
而《周颂·良耜》中的“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其中的“荼”则指野草。
很显然,不管是白茅、苦菜还是野草,都属于草本,可茶树却是木本植物。古人同一个字现在虽可有多种解释,但是,对于草本木本,还是有一定区分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古人的词典《尔雅》是怎么解释的。
在《尔雅》中,有种植物叫做“槚”的解释是:槚,苦荼。显然,这个“槚”字,才是古人对木属茶的解释。由此可印证,“荼”也确实可以解释为“茶”。
所以,当你想当然地以为《诗经》里的“荼”都是“茶”时,细想想也能感觉不对劲:毕竟春秋战国时期的茶,还远没有现在这般流行。
茶叶诗句
茶叶的诗句
写茶叶的诗句
关于茶叶的诗句
有关茶叶的诗句
茶叶有关的诗句
和茶叶有关的诗句
描述茶叶的诗句
茶叶浮沉的诗句
形容茶叶的诗句
描写茶叶的诗句
赞美茶叶的诗句
表达茶叶的诗句
茶叶诗句名言
茶叶的句子
清明前茶叶的诗句
茶叶名句
茶叶句子
茶叶的诗词
与茶叶人生有关的诗句
发茶叶的句子
茶叶的说说
描写茶叶的诗句古诗
形容茶叶好喝的诗句
咏茶叶的古诗
描写春天茶叶的诗句
茶叶语录
茶叶说说
茶叶的语录
写茶叶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