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莫愁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莫愁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莫愁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莫愁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韦庄《忆昔》
莫愁父母少黄金,天下风尘儿亦得。——杜甫《锦树行》
莫愁客到无供给,家酝香浓野菜春。——白居易《池上闲吟二首》
但愿有钱堪对菊,莫愁无手可持螯。——仇远《九月八日持螯》
莫愁客里黄花负,只恐尊前白日残。——吴潜《出郊再用韵赋三解·老大头皮捉出官》
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湖应并莫愁。——钱谦益《西湖杂感》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鲁迅《无题二首》
莫厌夏日长,莫愁冬日短。欲识短复长,君看寒又暖。——元稹《遣兴十首》
健往莫愁骑马滑,阑珊梅雨不成泥。——范成大《王季海秘监再赋成园复次韵》
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莫负*生意,何名何莫愁。——李贺《莫愁曲》
珠履迎佳客,金钱与莫愁。——韩翃《赠王逖》
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文廷式《天仙子·草绿裙腰山染黛》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周邦彦《西河·金陵》
更向卢家字莫愁。——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章江三年拘,解装买莫愁。——黄庭坚《次韵章禹直魏道辅赠答之诗》
璨璨卢家女,旧来名莫愁。——寒山《诗三百三首》
容易生儿似阿侯,莫愁真个不知愁。——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杜荀鹤《入关因别舍弟》
卢家文杏好,试*莫愁飞。——李商隐《越燕二首》
野心惟怕闹,家口莫愁饥。——白居易《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
谋及中兴多少事,莫愁明月不收关。——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
庭玉有花空怨白,井莲无步莫愁红。——郑文宝《读江总传》
花香十里到*康,莫愁歌舞冶游郎。——夏完淳《故宫行》
潜投孟公辖,狂乞莫愁钱。——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
功名付公等,世道莫愁予。——戴复古《代书寄韩履善右司赵庶可寺簿·懒不修书札》
但得如意酒不绝,四壁莫愁生事拙。——邓肃《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对酒二首·世上纷华蚁穴耳》
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郑谷《石城》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李商隐《莫愁》
寄言苏二李十二,莫愁瀑布无新诗。——杨万里《漱玉亭》
归去应将锦囊贮,已胜珠玉莫愁贫。——梅尧臣《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惯见颜如玉,江边问莫愁。——梅尧臣《再送蒙寺丞赴郢州》
苏小香车松下路,莫愁芳树水边村。——傅光宅《春日花下有感》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武元衡《赠佳人》
石城有个红儿貌,两桨无因迎莫愁。——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当火令。——韩愈《寒食日出游》
草生季伦谷,花出莫愁坊。——刘禹锡《和乐天洛城春齐梁体八韵》
催莫愁、兰舟遥舣。——杨慎《落灯风·正月十七日留简西峃》
默默寸心中,朝愁续莫愁。——孟郊《卧病》
若负*生意,何名作莫愁。——李贺《相和歌辞·莫愁曲》
1、我也没差,无力挣扎,任吶喊变成沙哑,再认真再诚恳,更显示我愚蠢。其实没差,无力挣扎,任心它变成箭靶,再认真,再诚恳,更突出爱残忍。其实没差,已受了伤,痛再多一下,静静让我找个疗伤角落……就会好很多。
2、曾经一度认定会在那里一辈子,因为有儿时的伙伴,亦是有了根有家,可是现在需要随风飘远和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遇而安了。
3、任何错事都不会天衣无缝,就像我一直信任你催眠自己,也依然承受不了旁人提醒的刺痛。
4、明前的黑暗!碍着谁的爱!爱着谁的碍!不悲哀!不奇怪!
5、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磨*棱角!
6、年轻就要说走就走!天涯海角不怕远,世间风景看不尽!牵手,牵手,我的热情全年无休!
7、我希望一切从快乐出发,不是病痛,不是负担。
8、嗓子在哪里在哪里?在心里。乐器在哪里在哪里?在仓库里。嘈杂在哪里在哪里?在垃圾堆里!心在哪里在哪里?在纯粹简单里!枪声!就是黎
9、丢下心中的一切负载,勇于超越自己,打开心窗,听一首悠扬的乐曲,举杯凝望无尽的夜空,品读月色的凝重,细数星星的话语,感触万家灯火的甜蜜。
10、有能量,就别隐藏,有魅力,就去发光!就算只是在浴室哼个小曲儿,也要惊艳全场!
11、感谢这世界上与我有过一面之缘的任何人,我相信所有相遇都不是偶然,因为你们的支持爱护使我没办法不露出牙龈大笑。
12、无论困境逆境学会找到出口宣泄吧!让自己更美好!别人也跟着美好!
13、抛开烦恼、享受阳光也能欣赏乌云、我们的生活便是永远晴朗。
14、你认识的吴莫愁黑长发齐刘海,其实只是碰巧中头发最长时被大家认识,这样的认识仿佛一切被冻结,这样的我大家依旧觉得夸张,殊不知曾经彩色短发的我已经摘掉了唇钉,换掉夸张的鼻环,粉脂遮盖我的纹身,一切的一起从音乐开始,也许也会因音乐而终止.但是!那刻我已经无法说’但是了,好梦.
15、我们付出努力,得到回报,是非常幸运的!…我们付出努力,没有回报,那也是相当正常的!*常心…慢慢走!
16、梦想有多远,天空就有多辽阔;信念有多坚定歌声就会有多动听!
17、自己人不要诋毁他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对他人的基本尊重也是对自己尊重,这个世界没有时间再浪费了,把爱留给家人,留给需要的人,愿今天的你们是快乐、充实、健康的。
18、每个人的DNA都是独一无二的,相信思考的力量~相信自己,坚持做自己!
19、要做真实的自己!你锋芒毕露时别人不会喜欢你,你谦卑包容时一样会有人不尊重你。所以一定要做真实的自己,不要让自己后悔!
这首诗相当讲究剪裁之功。诗人删去不必要的众多枝节,着重抓住“侬居石城下”和“长在石城头”的对照,刻画郎来石城前后“侬”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少总多,语淡情浓,语浅情深。方言(“侬”)的运用,*添许多乡土气息。复迭修辞,则使歌辞唱来缠绵绯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莫愁曲
张祜
侬居石城下,
郎到石城游。
自郎石城出,
长在石城头。
张祜诗鉴赏
这是一首借乐府旧题另翻新意的诗作。《莫愁乐》是唐时流行音乐,《旧唐书·音乐志》云:“《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张祜此诗应是为旧曲填的新词,以供歌者演唱。
如果说《苏小小歌》长于用巧(巧思)的话,那么这首《莫愁曲》则可说是工于用拙了。四句反复搬弄,“石城”四见,“郎”字两见。用字省到了最小限度,其中包孕的生活内容却又含蕴不尽。
前二句写郎来石城前的“侬”(我)和郎来石城的往事。“侬居石城下”只说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但语言的意蕴深浅有时是通过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发生变化的,联系后文尤其末句,这一句起码还包含这类意思:郎来石城前,“侬”的生活是*静的,无忧无虑之中,还有一点懵然无知的味道。而“郎到石城游”这个同样简单的事实,也由于上述道理而耐人咀嚼。女主人公专门提及此事,旨在暗示聪明的读者,这是她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此,“侬”再也不是那个长“居石城下”的 “侬”了,“侬”的生活大大变样,变得有色有香有滋味了,就像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她感到了幸福和满足。
从前两句到后两句,中间略去了许多情事。无须言传,自可意会。接下去一个跳接,写到“至郎石城去”以后“侬”的情况,这便是“长在石城头”。
从字面看,这不过是表现一种怀思和盼望之情,非常*凡。然而“石城”字面的反复出现,很容易使读者或听众联想到许多关于石头与爱情的故事。由于石头为物坚牢经久,一向是爱情盟誓的取证之物,“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妻》),“海枯石烂不变心”,就是这样的誓言。尤其是那个女子望夫化石的古老的民间传说,令人难以忘怀。此诗中女主人公长在城头,恐怕也将化成望夫石了。
整理:zhl201703
愁的诗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诗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愁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常圆,春色易为老。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6、愁绝桑阴春欲暮,一痕浓绿上眉端。
7、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8、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9、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10、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1、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12、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13、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14、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1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1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20、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21、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22、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3、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24、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25、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27、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28、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2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30、酒力不能久,愁恨无可医。
31、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惟愿酒杯深。
32、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33、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34、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35、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6、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37、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8、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39、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40、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
41、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42、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
43、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
44、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
45、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清渠。
4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7、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48、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49、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
【翻译】
幽寂的厅堂中层层帷幕深垂,独卧床上,追思前事,倍感静夜的漫长。
【全诗】
《无题二首》其二[唐]/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赏析】
这首诗表现一个独居深闺的女子如梦似幻的情怀,隐隐寄托了诗人个人的身世之感。首联“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写环境:层层叠叠帷幔低垂的闺房,幽邃宁静;夜深了,闺房的主人上床后却心事重重、辗转反侧,凄清的长夜何其漫漫。
她为何迟迟不能入眠?她在想什么呢?诗中什么也没说,任由读者去想象。“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是她长夜无眠的思绪吗?如巫山神女一样有浪漫的奇遇、过恩爱的生活,原来只是一场梦。至于这场梦是她的向往,还是曾经的巫山云雨,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如梦似幻,我们无从得知。但现状很明显,她还像清溪小姑一样,独处无郎。“本无郎”有孤单、寂寥、无奈,也有自我安慰的味道。颔联巧妙化用两个典故,融会了神话的传奇色彩和乐府的文化韵味,写得瑰奇迷离,摇曳多姿。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叫桂叶香”转以客观事物来影射主观感情:菱生水中,大风吹来,波起浪涌,激得菱叶翻飞,菱枝欲折;菱枝本柔弱,而风波“不信”,是否意味着有些纤如菱枝的东西,是经不起生活的波浪的,即使“不信”,要逆势而为,终究是枉然。月下露珠,谁会滋润桂叶,让其吐出馨香?流露出无可依靠、无所寄托的幽怨。
颈联的意象具体而鲜明,但象征的意味相当隐晦,可能是抒写那个女子在长夜无眠时的慨叹,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诗人自伤身世,历来说法颇多。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直抒胸臆:就算相思全无益处,仍不妨碍为相思而惆怅的情怀执著、狂放。明知相思无益而惆怅不已,实已是情至深处,铭心刻骨,欲罢不能了。本诗文笔清雅俊逸,神思跌宕,意蕴朦胧隽永,耐人寻味。
【拓展阅读】
【作者生*】
李商隐(公元813—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豀)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下辖沁阳市、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出身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2]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富*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生卒年考】
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年)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年)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年)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县北)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5-6]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40年)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之前的(“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年),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因此,当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6] 从太和三年(829年)受聘于当时的天*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事实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末路。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莫愁前路无知己全诗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电影,所以叫黄云。
(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5)谁人:哪个人。
(6)君:你,这里指董大。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高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m.ju.51tietu.net)。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秋愁的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注释: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2、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林黛玉
注释:此诗句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问菊》,这首诗是黛玉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最为新颖别致,也最能代表黛玉个性的一首诗。一般的花都在春天竞开,唯独菊花迟到秋天才开,而且经霜仍抱枝不落。晋陶渊明爱菊,陶渊明是隐者,因此人们也都称菊花为花中隐者。隐者孤标傲世,品格清高,遗世而独立。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注释:"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4、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注释:综观全诗,既无“愁”字也无“秋”字,那么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他的“秋愁”的呢?妙就妙在诗的开头两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原来,开头的“西陆”两个字意为“秋天”,最后落笔在“心”字上,将此诗首尾相连,“秋天的心”不正是一个“愁”字吗!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注释:“无言独上西楼”,这一句叙述,通过动作揭示人的思想感情。语言通俗明白,而又十分精炼准确。写的动作是“上西楼”,单从这三个字,看不出人的情感。如果是爱妃宫娥,前呼后拥上西楼,那倒是十分欢乐热闹的`。然而这却是“独上西楼”,并且还是“无言”!“白鸟无言定是愁”,何况人呢?李后主愁恨满怀,踽踽独上的形象跃然纸上,呈现眼前。“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两句描景,写后主所处的凄凉环境。他登上西楼,举头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愁;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注释:“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7、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
注释:三湘:湖南有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这里指湖南境内。这两句大意是:在悲凉萧瑟的秋色里,我两鬓如霜向三湘走去;离家万里,心驰故乡,面对着明月,我思归之情更加迫切。安史之乱中,诗人被迫浪迹异乡,这首诗是他由鄂州(湖北武昌)往湖南去的时候写的。诗人的故乡在蒲州(山西永济),而今只身一人飘泊三湘,又逢秋色遍地,明月对愁的夜晚.万里乡思怎么能以自禁呢?于是情来笔至,写下这借景抒怀的思乡名句。
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注释: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昔人驾鹤登仙,如今已杳无踪迹,眼前只剩下了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于是诗人登临古迹,睹物思人,即景生情,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写下了这首千古不朽的名作。
9、秋草秋霜秋风冷,秋雁秋声秋雨频。一叶秋枫知秋意,怨秋怜秋为秋心。——佚名
注释:短短28个字中,竟有11个“秋”字,将作者的“秋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10、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宋】陆游 《秋兴》
注释:陆游是个高产作家,仅以秋兴为题目的诗就有十几首。这是他晚年的作品,是壮志未酬后的遗憾之语。这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告诉人们,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愁闷情绪的诗。与他在《枕上作》诗中写的情绪是一样的:“犹有少年风味在, 吴笺著句写清愁。”
发愁的诗句
1、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3、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6、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7、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9、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1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14、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1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0、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21、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22、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4、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25、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2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2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乡愁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愁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六别后书辞,别时针线。——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2、十五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3、十三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四十一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郑燮《满江红·思家》
5、五十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6、四十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7、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十七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9、五十一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10、一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1、五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12、四十五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13、五十五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14、三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15、十六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16、四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17、十八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18、客舍似家家似寄。——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19、九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张炎《解连环·孤雁》
20、七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1、八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姚合《庄居野行》
22、六诗酒社,水云乡。——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23、九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24、四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5、八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6、十一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7、五十六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28、三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何逊《边城思》
29、五*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30、四十三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31、一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2、七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33、十二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辛弃疾《上西*·送杜叔高》
34、五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王建《羽林行》
35、五十二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王维《不遇咏》
36、四十四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7、四十六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38、八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39、五十三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40、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41、四十七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42、十四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辛弃疾《木兰花慢·*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43、三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44、七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45、四十九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46、五十四归家梦向斜阳断。——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7、四十八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8、四十二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49、二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1、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2、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
3、漉我新熟酒,只鸡招*局。
4、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5、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6、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7、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8、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9、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10、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
11、夜深闻雁肠欲绝,独坐缝衣灯又灭。
12、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13、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14、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15、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16、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17、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
18、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19、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20、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
2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22、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3、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
24、不知是梦忽将迎,喜极翻疑且暗惊。如玉分明烟化尽,问君何术得回生?
25、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6、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27、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28、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29、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30、潇潇斜雨凛满面,骤风激荡云涌翻。浩气不压昔女情,透骨殇弑天上来。
31、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32、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33、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34、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35、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36、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37、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38、情到深处人孤独,爱到穷处尽沧桑!
39、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40、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41、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42、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43、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44、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45、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46、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47、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48、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49、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娥眉误。
50、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带莫愁的诗句
莫愁的诗句
关于莫愁的诗句
描写莫愁湖的诗句
古诗中的莫愁
莫愁女的古诗
带莫愁的古诗
莫愁古诗的图片
描写莫愁湖的诗
有关莫愁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莫愁
赞美莫愁的古诗
莫愁湖畔的古诗
袁枚写的莫愁湖古诗
莫愁前路知己的古诗
李莫愁经典台词
莫愁图题诗清郑燮写的古诗
莫愁无路无知己的下一句古诗
莫的诗句
莫诗句
带莫的诗句
莫问的诗句
莫轻舞诗句
你莫走诗句
带莫字的诗句
莫干山诗句
有愁的诗句
愁的诗句
莫开头的诗句
莫烦恼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