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莫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莫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莫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莫愁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韦庄《忆昔》
莫愁父母少黄金,天下风尘儿亦得。——杜甫《锦树行》
莫愁客到无供给,家酝香浓野菜春。——白居易《池上闲吟二首》
但愿有钱堪对菊,莫愁无手可持螯。——仇远《九月八日持螯》
莫愁客里黄花负,只恐尊前白日残。——吴潜《出郊再用韵赋三解·老大头皮捉出官》
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湖应并莫愁。——钱谦益《西湖杂感》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鲁迅《无题二首》
莫厌夏日长,莫愁冬日短。欲识短复长,君看寒又暖。——元稹《遣兴十首》
健往莫愁骑马滑,阑珊梅雨不成泥。——范成大《王季海秘监再赋成园复次韵》
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莫负*生意,何名何莫愁。——李贺《莫愁曲》
珠履迎佳客,金钱与莫愁。——韩翃《赠王逖》
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双凤带,杯酒劝郎情似海。——文廷式《天仙子·草绿裙腰山染黛》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周邦彦《西河·金陵》
更向卢家字莫愁。——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章江三年拘,解装买莫愁。——黄庭坚《次韵章禹直魏道辅赠答之诗》
璨璨卢家女,旧来名莫愁。——寒山《诗三百三首》
容易生儿似阿侯,莫愁真个不知愁。——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杜荀鹤《入关因别舍弟》
卢家文杏好,试*莫愁飞。——李商隐《越燕二首》
野心惟怕闹,家口莫愁饥。——白居易《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
谋及中兴多少事,莫愁明月不收关。——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
庭玉有花空怨白,井莲无步莫愁红。——郑文宝《读江总传》
花香十里到*康,莫愁歌舞冶游郎。——夏完淳《故宫行》
潜投孟公辖,狂乞莫愁钱。——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
功名付公等,世道莫愁予。——戴复古《代书寄韩履善右司赵庶可寺簿·懒不修书札》
但得如意酒不绝,四壁莫愁生事拙。——邓肃《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对酒二首·世上纷华蚁穴耳》
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郑谷《石城》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李商隐《莫愁》
寄言苏二李十二,莫愁瀑布无新诗。——杨万里《漱玉亭》
归去应将锦囊贮,已胜珠玉莫愁贫。——梅尧臣《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惯见颜如玉,江边问莫愁。——梅尧臣《再送蒙寺丞赴郢州》
苏小香车松下路,莫愁芳树水边村。——傅光宅《春日花下有感》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武元衡《赠佳人》
石城有个红儿貌,两桨无因迎莫愁。——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当火令。——韩愈《寒食日出游》
草生季伦谷,花出莫愁坊。——刘禹锡《和乐天洛城春齐梁体八韵》
催莫愁、兰舟遥舣。——杨慎《落灯风·正月十七日留简西峃》
默默寸心中,朝愁续莫愁。——孟郊《卧病》
若负*生意,何名作莫愁。——李贺《相和歌辞·莫愁曲》
1、我也没差,无力挣扎,任吶喊变成沙哑,再认真再诚恳,更显示我愚蠢。其实没差,无力挣扎,任心它变成箭靶,再认真,再诚恳,更突出爱残忍。其实没差,已受了伤,痛再多一下,静静让我找个疗伤角落……就会好很多。
2、曾经一度认定会在那里一辈子,因为有儿时的伙伴,亦是有了根有家,可是现在需要随风飘远和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遇而安了。
3、任何错事都不会天衣无缝,就像我一直信任你催眠自己,也依然承受不了旁人提醒的刺痛。
4、明前的黑暗!碍着谁的爱!爱着谁的碍!不悲哀!不奇怪!
5、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磨*棱角!
6、年轻就要说走就走!天涯海角不怕远,世间风景看不尽!牵手,牵手,我的热情全年无休!
7、我希望一切从快乐出发,不是病痛,不是负担。
8、嗓子在哪里在哪里?在心里。乐器在哪里在哪里?在仓库里。嘈杂在哪里在哪里?在垃圾堆里!心在哪里在哪里?在纯粹简单里!枪声!就是黎
9、丢下心中的一切负载,勇于超越自己,打开心窗,听一首悠扬的乐曲,举杯凝望无尽的夜空,品读月色的凝重,细数星星的话语,感触万家灯火的甜蜜。
10、有能量,就别隐藏,有魅力,就去发光!就算只是在浴室哼个小曲儿,也要惊艳全场!
11、感谢这世界上与我有过一面之缘的任何人,我相信所有相遇都不是偶然,因为你们的支持爱护使我没办法不露出牙龈大笑。
12、无论困境逆境学会找到出口宣泄吧!让自己更美好!别人也跟着美好!
13、抛开烦恼、享受阳光也能欣赏乌云、我们的生活便是永远晴朗。
14、你认识的吴莫愁黑长发齐刘海,其实只是碰巧中头发最长时被大家认识,这样的认识仿佛一切被冻结,这样的我大家依旧觉得夸张,殊不知曾经彩色短发的我已经摘掉了唇钉,换掉夸张的鼻环,粉脂遮盖我的纹身,一切的一起从音乐开始,也许也会因音乐而终止.但是!那刻我已经无法说’但是了,好梦.
15、我们付出努力,得到回报,是非常幸运的!…我们付出努力,没有回报,那也是相当正常的!*常心…慢慢走!
16、梦想有多远,天空就有多辽阔;信念有多坚定歌声就会有多动听!
17、自己人不要诋毁他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对他人的基本尊重也是对自己尊重,这个世界没有时间再浪费了,把爱留给家人,留给需要的人,愿今天的你们是快乐、充实、健康的。
18、每个人的DNA都是独一无二的,相信思考的力量~相信自己,坚持做自己!
19、要做真实的自己!你锋芒毕露时别人不会喜欢你,你谦卑包容时一样会有人不尊重你。所以一定要做真实的自己,不要让自己后悔!
这首诗相当讲究剪裁之功。诗人删去不必要的众多枝节,着重抓住“侬居石城下”和“长在石城头”的对照,刻画郎来石城前后“侬”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少总多,语淡情浓,语浅情深。方言(“侬”)的运用,*添许多乡土气息。复迭修辞,则使歌辞唱来缠绵绯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莫愁曲
张祜
侬居石城下,
郎到石城游。
自郎石城出,
长在石城头。
张祜诗鉴赏
这是一首借乐府旧题另翻新意的诗作。《莫愁乐》是唐时流行音乐,《旧唐书·音乐志》云:“《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张祜此诗应是为旧曲填的新词,以供歌者演唱。
如果说《苏小小歌》长于用巧(巧思)的话,那么这首《莫愁曲》则可说是工于用拙了。四句反复搬弄,“石城”四见,“郎”字两见。用字省到了最小限度,其中包孕的生活内容却又含蕴不尽。
前二句写郎来石城前的“侬”(我)和郎来石城的往事。“侬居石城下”只说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但语言的意蕴深浅有时是通过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发生变化的,联系后文尤其末句,这一句起码还包含这类意思:郎来石城前,“侬”的生活是*静的,无忧无虑之中,还有一点懵然无知的味道。而“郎到石城游”这个同样简单的事实,也由于上述道理而耐人咀嚼。女主人公专门提及此事,旨在暗示聪明的读者,这是她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此,“侬”再也不是那个长“居石城下”的 “侬”了,“侬”的生活大大变样,变得有色有香有滋味了,就像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她感到了幸福和满足。
从前两句到后两句,中间略去了许多情事。无须言传,自可意会。接下去一个跳接,写到“至郎石城去”以后“侬”的情况,这便是“长在石城头”。
从字面看,这不过是表现一种怀思和盼望之情,非常*凡。然而“石城”字面的反复出现,很容易使读者或听众联想到许多关于石头与爱情的故事。由于石头为物坚牢经久,一向是爱情盟誓的取证之物,“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妻》),“海枯石烂不变心”,就是这样的誓言。尤其是那个女子望夫化石的古老的民间传说,令人难以忘怀。此诗中女主人公长在城头,恐怕也将化成望夫石了。
整理:zhl201703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
【翻译】
幽寂的厅堂中层层帷幕深垂,独卧床上,追思前事,倍感静夜的漫长。
【全诗】
《无题二首》其二[唐]/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赏析】
这首诗表现一个独居深闺的女子如梦似幻的情怀,隐隐寄托了诗人个人的身世之感。首联“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写环境:层层叠叠帷幔低垂的闺房,幽邃宁静;夜深了,闺房的主人上床后却心事重重、辗转反侧,凄清的长夜何其漫漫。
她为何迟迟不能入眠?她在想什么呢?诗中什么也没说,任由读者去想象。“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是她长夜无眠的思绪吗?如巫山神女一样有浪漫的奇遇、过恩爱的生活,原来只是一场梦。至于这场梦是她的向往,还是曾经的巫山云雨,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如梦似幻,我们无从得知。但现状很明显,她还像清溪小姑一样,独处无郎。“本无郎”有孤单、寂寥、无奈,也有自我安慰的味道。颔联巧妙化用两个典故,融会了神话的传奇色彩和乐府的文化韵味,写得瑰奇迷离,摇曳多姿。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叫桂叶香”转以客观事物来影射主观感情:菱生水中,大风吹来,波起浪涌,激得菱叶翻飞,菱枝欲折;菱枝本柔弱,而风波“不信”,是否意味着有些纤如菱枝的东西,是经不起生活的波浪的,即使“不信”,要逆势而为,终究是枉然。月下露珠,谁会滋润桂叶,让其吐出馨香?流露出无可依靠、无所寄托的幽怨。
颈联的意象具体而鲜明,但象征的意味相当隐晦,可能是抒写那个女子在长夜无眠时的慨叹,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诗人自伤身世,历来说法颇多。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直抒胸臆:就算相思全无益处,仍不妨碍为相思而惆怅的情怀执著、狂放。明知相思无益而惆怅不已,实已是情至深处,铭心刻骨,欲罢不能了。本诗文笔清雅俊逸,神思跌宕,意蕴朦胧隽永,耐人寻味。
【拓展阅读】
【作者生*】
李商隐(公元813—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豀)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下辖沁阳市、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出身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2]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富*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生卒年考】
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年)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年)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年)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县北)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5-6]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40年)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之前的(“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年),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因此,当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6] 从太和三年(829年)受聘于当时的天*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事实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末路。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作者: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1、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2、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3、风波句:意谓菱枝虽是弱质,却不相信会任凭风波欺负。
4、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直道:即使,就说。了:完全。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
我孤居莫愁堂;
独卧不眠,
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
原是梦幻;
青溪小姑住所,
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
偏遭风波摧残;
我是铃芳桂叶,
却无月露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
无益健康;
我却痴情到底,
落个终身清狂。
赏析:
诗是抒写女主人公自伤不遇的身世。开头先写环境氛围的幽静,衬出长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和乐府《青溪小姑曲》的“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典故,抒写自己曾经有过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只好梦一场,依然独居;再写风波凶恶,菱枝柔弱,无力反抗,桂叶自有清香,却无月露润香;最后写即使如此,还要执着追求。意境深远开阔,措辞婉转沉痛,感情细腻坚贞,是一首很好的爱情诗。这两首诗,历来有人认为有所寄托。不管是否有寄托,作为爱情诗来读,还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
伤心忧愁的古诗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伤心忧愁的古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酒省明月照窗纱。——夏言《浣溪沙》
2、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3、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5、神魂荡漾,暗抛红泪。——赵南星《水龙吟》
6、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元好问《清*乐》
7、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8、陌上搂头,都向尘中老。——王国维《蝶恋花》
9、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0、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1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1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山查子》
13、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王鹏运《浪淘沙》
14、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15、玉轮碾*芳草,半面恼红妆。——陈子龙《诉衷情》
16、湖水湖风凉不管,看汝梳头。——龚自珍《浪淘沙》
1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18、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
19、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2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1、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22、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乐》
23、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24、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25、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26、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陆游《蝶恋花》
27、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28、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29、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选自《葬花吟》
30、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3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3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3、断魂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郑文焯《玉楼春》
34、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35、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吕碧城《绮罗香》
3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3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40、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王国维《虞美人》
41、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4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4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4、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4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46、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
47、梦难成,恨难*。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48、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
49、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关于乡愁的古诗全文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乡愁的古诗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乡愁》,早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喜爱。鸿渐实在没有必要在此画蛇添足地评论一番。
但如今十几年后再读此诗,心中实在是有诸多感悟,百般复杂的滋味,想要在此倾诉。
如今的海峡*,虽然还没有实现全面的三通,但也不复余先生笔下那种一水隔天涯的凄惨情况。几十万台商早在大陆生根发芽,而大陆游客到台旅游也已经逐步实现。时代的确在进步,那种老死也不相往来(实为不能)而产生的乡愁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不复存在了。
但是,海峡的距离,在*人民的心中,似乎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拉*。大陆依然是大陆,台湾依然是台湾。
文化上的乡愁,却愈来愈浓烈了。这种乡愁,方向却恰恰相反。
这种乡愁,是(被异化的)大陆对台湾(华夏正统)的'一种“乡愁”。
作为一个大陆人,看着同是华夏族的对岸,这二十多年来,在民主*的光辉道路上,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与成熟,心中哪能不感慨万千。
叹息的是,我们自己,貌似还要在某条道路上“一百年不动摇地走下去”,而不管是不是一条死路。同是华夏子孙,差别怎就这么大呢?
“要感受唐文化,去日本奈良;要感受明文化,去韩国首尔(汉城);要感受鞑靼文化,那就去北京吧”。似乎某个日本作家如此说过。鸿渐闻之,唯苦笑尔。
*来听闻崇年老贼在江南签名售书时,被某壮士痛击。心中不仅大感痛快!
华夏虽然在历史上两三次被彻底灭国,导致民族心理遗传基因因异族的血腥统治而产生变异,导致奴性深重而血性稀少。但2008年几位壮士的绝地反击,证明了华夏民族的血管中流淌的血性还没有完全灭绝。这让人看到了希望。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历史,并非永远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沉痛的,包袱是沉重的,欺骗与谎言也无处不在。
但火种既已经被保留,那就有希望。
天佑中华!
拓展:
幽幽,何时归。
悠悠,心影碎。
一地幽兰,数不尽的惋惜。极目远眺,数不尽的哀伤。
安能故地重游呢?离你太远了,故乡!又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感叹呢?
小时候,我们依偎在母亲怀里,倾听着母亲清脆的歌声,甜甜的入睡,时时刻刻感受着母爱,在这种伟大的情感面前,我们悄悄地成长。
可是,也有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离开了母亲,离开了缤纷的童年,独自在外闯荡。也许就是这种经历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余光中,还有他那流传最广、最为宛然动人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年少离家的他,时刻怀念着故乡,想念着母亲,那种积累在心底的思念,都倾注在那一枚小小的邮票上。小小方寸,连着两颗彼此牵挂的心,这种思念,只有等到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年龄,才会源源不断地倾泻出来。《乡愁》可以窥见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对母亲,他心中好像总是觉得亏欠什么,是亏欠了一个儿子应尽的孝道。乡愁,思念母亲。
成年了,结了婚,多了一份缠绵,多了一份期盼,与妻子的聚少离多,乡愁变成了一张“窄窄的船票”,而这窄窄的船票,有“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的怅然,又有痴痴等待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绵绵思恋,也是这种淡淡的哀愁,体现出了他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乡愁,思念妻子。
不惑之年,他的人生又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的生命中一位重要的人退出了他的世界——慈母故去。坟莹上衰草累累,满野空旷。那一份怀念,那一份伤感,那一份无法倾诉的无奈,都撒作这一抔黄土,都化作这一方坟墓,生死两茫茫。如今,剩下的是他斑斓若星河的泪水。或许,他面对他母亲的那方矮矮的坟墓时,只有低头,因为,他亏欠了她太多。乡愁,思念离去的母亲。
而今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虽然这一切都是历史所造成的,但他仍在盼望,盼望着台湾能与大陆统一。因为,他觉得,台湾就像大陆的孩子,分离了太久,想要回归母亲的怀抱了,不要像他一样,知道珍惜的时候,母亲已经驾鹤西去了,等到母亲主动拒绝的时候,才知道后悔,却已无处寻觅。乡愁,思念祖国。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佚名《西洲曲》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送别|友情|感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日**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其二》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佚名《月儿弯弯照九州》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李商隐《赠荷花》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张衡《四愁诗》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和乡愁有关的古诗句
导语:古往今来的人文情感受中,乡愁,乡情,也许是华夏子孙最具人文魅力、最有人情味的感情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和乡愁有关的'古诗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4、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5、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6、*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7、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8、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9、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姚合《庄居野行》
10、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11、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12、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3、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辛弃疾《上西*·送杜叔高》
14、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5、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辛弃疾《木兰花慢·*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16、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17、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18、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19、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郑燮《满江红·思家》
20、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21、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2、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23、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24、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25、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26、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27、客舍似家家似寄。——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28、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9、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戎昱《桂州腊夜》
30、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何逊《边城思》
31、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沈约《咏湖中雁》
32、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王建《羽林行》
33、别后书辞,别时针线。——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34、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36、背庭缘恐花羞坠。——吴文英《虞美人·秋感》
37、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后送人北归》
38、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9、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王建《海人谣》
40、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4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2、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43、诗酒社,水云乡。——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44、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45、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46、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张炎《解连环·孤雁》
47、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48、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9、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古诗中的莫愁
莫愁女的古诗
带莫愁的古诗
莫愁古诗的图片
带莫愁的诗句
莫愁的诗句
有关莫愁的古诗
关于莫愁的诗句
赞美莫愁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莫愁
描写莫愁湖的诗
莫愁湖畔的古诗
袁枚写的莫愁湖古诗
莫愁前路知己的古诗
描写莫愁湖的诗句
莫愁图题诗清郑燮写的古诗
李莫愁经典台词
莫愁无路无知己的下一句古诗
有古诗是有莫的吗
莫的古诗
杜莫的古诗
莫盼的古诗
莫宣卿的古诗
带莫笑的古诗
提莫的古诗
莫碑上的古诗
莫如的古诗
莫轻舞的古诗
与莫有关的古诗
有莫辞两字的古诗
称赞对方字写得好的古诗
小学描写秋天美景的古诗
中秋的相关文字或者古诗
适合发给老师的古诗词
简单的古诗树叶创意画
古诗词中明喻暗喻借喻的典例
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都
写春分的古诗
画古诗的边框简笔画
开头是浙的古诗词
播放袁枚的古诗三百首
战士们的家园情怀有关的古诗整首
丘陵天使背古诗)我的世界名字
七年到九年的中考古诗大全
想念哥哥的古诗
类似滥竽充数的古诗
带翠筱的古诗
瞿开头的古诗名
曹县风景的古诗
关于月亮的古诗简单的
画关于春天古诗的画
描写石叶的古诗
关于清明这首古诗的日记
王昌龄的古诗大全图
高鼎写的村居是描写儿童的古诗吗
竹笋焖猪肉的古诗插图
古诗词对古典舞创作的贡献
疫情下引用的古诗
当代古诗词的问题
有尸骨的古诗词
欢迎来玩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