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的诗句

关于葳蕤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葳蕤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葳蕤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葳蕤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1k+) 说说(2k+) 名言(108) 诗词(1) 祝福(1k+) 心语(39)

  •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赏析

  •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赏析

      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词借物起兴,自比兰桂, 抒发诗词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诗词三百首,植物,抒志,生活,哲理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

      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

      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⑸林栖者:山中隐

      ⑹ 坐:因而

      ⑺本心:天性

      ⑻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隐

      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坐:因为。

      ⑾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注释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鉴赏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词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词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词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词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词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词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词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简析

      此诗词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词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词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词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词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词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词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词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词,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词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阅读全文]...

2022-05-08 14:04:37
  • 感遇 兰叶春葳蕤 张九龄

  • 感遇 兰叶春葳蕤 张九龄

      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翻译】:

      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兰桂欣欣向荣生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辰。可是谁能领悟山中隐士,见到此情此景而产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人采撷扬名。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问题解答】:

      1.诗的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哪两种高雅植物的特点?

      答:兰草迎春,生机勃勃,突出了兰,桂。

      2.诗的前四句写兰与桂,不见一个人影,但第五句用“谁知”一转,引出居于山林中的“林栖者”,“林栖者”指的是什么人?

      答:指的是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他们爱慕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和理想。

      3.诗篇在表现形式上以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

      答:比兴。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和欣赏。诗人以此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拓展阅读:张九龄生*

      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 ,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阅读全文]...

2022-01-19 17:44:50
  • 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

  • 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翻译】:

      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兰桂欣欣向荣生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辰。可是谁能领悟山中隐士,见到此情此景而产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人采撷扬名。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赏析】: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评析】:

      1.诗的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哪两种高雅植物的特点?

      答:兰草迎春,生机勃勃,突出了兰,桂。

      2.诗的前四句写兰与桂,不见一个人影,但第五句用“谁知”一转,引出居于山林中的“林栖者”,“林栖者”指的是什么人?

      答:指的是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他们爱慕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和理想。

      3.诗篇在表现形式上以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

      答:比兴。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和欣赏。诗人以此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拓展阅读:张九龄罢相

      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张九龄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保持了开元盛世的最后几年的稳定。

      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想让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日后可以继承大统。所以她私下里欲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瑛。但是她也知道,废太子是大事,如果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事根本干不成。所以武惠妃就派了个宫中的官奴去游说张九龄。结果游说不成,反而被张九龄骂了一通。张九龄马上将此事告知了皇帝,从而挫败了武惠妃谋立太子的阴谋,稳定了宫廷形势。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武惠妃。

      张九龄识人明察秋毫,刚见到安禄山就断言此人日后必反,便向唐玄宗申请斩杀安禄山。但唐玄宗却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意见,二十年后,果然引爆了“安史之乱”,几乎导致大唐王朝的灭亡。

      当唐玄宗欲立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为相,立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时,张九龄极力阻止。这下也引起了皇上对他的不满。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在奏章上引用了武后时的谶词: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其中“两角犊子”被解读成牛,言下之意必有姓牛的人来祸乱大唐。唐玄宗认为他荒谬,当场将他杖于朝堂之上,几乎把周子谅打死。十七日流放广西,在流放的路上死去。

      这时,李林甫想起了当初他立相时张九龄也竭力阻止,就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张九龄也要之罪。唐玄宗想起了张九龄处处与他作对的往事,新仇旧恨一并发作。于是张九龄也受了牵连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

      而在张九龄被罢相后没几天,太子瑛和瑶、琚两位王子也被贬为庶人。

    [阅读全文]...

2022-04-17 09:18:54
  • *诗句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诗句》,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1、*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2、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春。孟宾于《公子行》

    5、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6、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7、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8、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9、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0、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11、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懊恼天仙应有以。皇甫松《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

    1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3、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14、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

    15、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6、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17、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18、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吴潜《水调歌头焦山》

    19、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0、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21、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22、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23、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24、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25、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7、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28、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9、故园目断伤心切。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3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31、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32、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3、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34、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3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36、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7、十年一梦扬州路。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38、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39、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4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1、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42、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43、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44、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5、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46、少年听雨歌楼上。蒋捷《虞美人听雨》

    47、冉冉年华吾自老。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48、壮年听雨客舟中。蒋捷《虞美人听雨》

    49、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50、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阅读全文]...

2022-05-10 18:31:45
  • *诗句

  •   1、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2、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3、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乐·蒋桂战争》

      4、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6、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7、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8、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9、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10、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1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2、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乐·六盘山》

      13、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1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1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1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7、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8、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m.ju.51tietu.net)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19、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20、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21、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22、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23、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2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乐·会昌》

      2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阅读全文]...

2021-12-19 10:25:04
  • 春天的诗句诗句

  • 春天
  • 春天的诗句诗句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下文是描写春天的'诗句大全,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 唐 张籍《春别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 唐 韩愈《感春五首》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怅诗》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 唐·刘方*《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唐·刘方*《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4、《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阅读全文]...

2021-11-24 11:02:45
  • 茶的诗句

  • 茶的诗句

      1)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出处: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出处: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3)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出处: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4)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出处: 钱起《与赵莒茶宴》

      5)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出处: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6)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出处: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7)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出处: 张继《山家》

      8)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出处: 陆游《幽居初夏》

      9)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出处: 黄庭坚《送王郎》

      10)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出处: 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11)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出处: 皇甫冉《寻戴处士》

      12) 午醉醒来,红日欲*西,一碗新茶乳面肥。 ——出处: 王之道《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

      13)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出处: 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14)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出处: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15)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出处: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16)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出处: 李涛《春昼回文》

      17)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出处: 储光羲《吃茗粥作》

      18)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出处: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19)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出处: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0)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出处: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1)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出处: 杜耒《寒夜》

      22)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出处: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3)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出处: 大须《暮雪》

      24)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出处: 陶振《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25) 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出处: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26)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出处: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27) 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出处: 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28)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出处: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29)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出处: 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30) 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出处: 吴文英《无闷•催雪》

    yjbys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1.茶的诗句

    2.关于酒的诗句

    3.桃花的诗句集锦

    4.经典诗句大全

    5.关于思念朋友的诗句

    6.细选李清照诗词

    7.清明节古诗句

    8.关于友情的'诗句

    9.跟读书有关的诗句

    10.相思的诗句大全

     

    [阅读全文]...

2022-03-27 22:08:41
  • 桥的诗句

  • 桥的诗句

      1、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2、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朱自清——《威尼斯的桥》

      3、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

      4、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宫人重暮妆。——《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卢纶

      5、桥北雨余春水生,桥南日落暮山横。问君对酒胡不乐?听取菱歌烟外声。——《过杜浦桥二首:其二》陆游

      6、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7、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鉴湖柳枝词十二首》

      8、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游侠篇》陈子良

      9、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10、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题情尽桥》雍陶

      11、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12、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13、祓除情景烟波上,放荡胸怀诗酒中。禹会桥边潮落处,夕阳几度系孤篷。——《闲游》其三》陆游

      14、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15、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赋得浦外虹送人》陈润

      16、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天津桥》刘叉

      17、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18、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19、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蒲津迎驾》宋璟

      20、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

      21、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

      2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23、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天津桥望春》雍陶

      24、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衰杨叶尽空枝在,犹被霜风吹不休。——《小桥柳》白居易

      25、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畴昔篇》骆宾王

      26、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

      27、捩柁柯桥北,维舟草市西,月添霜气峭,天带斗杓低。浦冻无鱼跃,林深有鹤栖。不嫌村酒恶,也复醉如泥。——《舟中》陆游

      28、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2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0、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

      31、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冷云垂野雪方作,断雁叫群人未眠。万里漂流归故国,一生蹭蹬付苍天。暮年尚欲师周孔,未遽长斋绣佛前。——《江上》

      32、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秋思》陆游

      33、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柳桥秋夜》陆游

      34、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

      35、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上洛桥》李益

      36、几处白烟断,一川红树时。坏桥侵辙水,残照背村碑。——《闲步》司空图

      37、欲上祝融峰,先登古石桥。凿开巇嶮处,取路到丹霄。——《登祝融峰》李徵古

      38、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39、九十九冈遥,天寒雪未消。羸童牵瘦马,不敢过危桥。——《汉东道中》蒋吉

      40、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板桥晓别》李商隐

      41、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4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43、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别桥上竹》白居易

      44、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45、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

      46、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阙题》杨师道

      47、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48、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

      49、雨细穿梅坞,风和上柳桥。山居无历日,今日是何朝?——《戏作绝句,以唐人句终之》陆游

      50、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阅读全文]...

2022-01-11 18:03:05
  • 花的诗句

  •   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出处: 王安石《梅 》

      2)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出处: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3)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处: 陆游《卜算子•咏梅》

      4)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出处: 王安石《元日》

      5)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出处: 黄庭坚《寄黄几复》

      6)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出处: 孟浩然《过故人庄》

      7)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处: 崔护《题都城南庄》

      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处: 杨万里《小池》

      9)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 崔道融《梅花》

      10)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出处: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11)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出处: *《卜算子•咏梅》

      12)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出处: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13)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出处: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14)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处: 王冕《墨梅》

      15)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出处: *《卜算子•咏梅》

      16)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出处: 陆游《卜算子•咏梅》

      17)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出处: 王维《杂诗三首》

      18)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出处: 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19)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出处: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20)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出处: 元稹《菊花》

      2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处: 王安石《梅 》

      2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处: 陶渊明《饮酒•其五》

      23)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出处: 崔护《题都城南庄》

      2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25)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处: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处: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7)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处: 卢梅坡《雪梅•其一》

      28)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处: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29) *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出处: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30)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出处: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出处: 王安石《梅 》

      2)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出处: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3)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处: 陆游《卜算子•咏梅》

      4)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出处: 王安石《元日》

      5)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出处: 黄庭坚《寄黄几复》

      6)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出处: 孟浩然《过故人庄》

      7)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处: 崔护《题都城南庄》

      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处: 杨万里《小池》

      9)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 崔道融《梅花》

      10)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出处: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11)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出处: *《卜算子•咏梅》

      12)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出处: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13)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出处: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14)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处: 王冕《墨梅》

      15)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出处: *《卜算子•咏梅》

      16)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出处: 陆游《卜算子•咏梅》

      17)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出处: 王维《杂诗三首》

      18)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出处: 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19)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出处: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20)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出处: 元稹《菊花》

      2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处: 王安石《梅 》

    [阅读全文]...

2021-11-23 11:09:20
葳蕤的诗句 - 句子
葳蕤的诗句 - 语录
葳蕤的诗句 - 说说
葳蕤的诗句 - 名言
葳蕤的诗句 - 诗词
葳蕤的诗句 - 祝福
葳蕤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