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关于法律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代关于法律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代关于法律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代关于法律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人们过着美好生活、安居乐业、*静过日子的基本保障,没有法律,世界就乱了,人们就会惶惶不可终日,可见,法律是非常重要,那么古代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名言有哪一些呢?今天好句摘抄小编为你分享的是古代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名言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古代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名言
1)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2)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3) 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4)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5)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6) 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7) 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唐)《天论上》
8) 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无*矣。――宋祁(宋)《宋景文笔记》
9) 法宽则刑者少,刑者少*为耻矣。――崔敦礼(宋)《刍言》
10)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11) 五权宪法。——孙中山
12)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13)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14)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15)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16)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17)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18)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19)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20)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有关法律重要性的古代名言
1)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2)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
3)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4)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
5)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6) 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7)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8)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9)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0)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1)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12) 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13) 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14)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15)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16)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李悝(kui)
17)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18)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9) 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20) 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法律重要性的古代名言
1)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2)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4)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5)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6)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7)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8) 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9)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精选100句)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这是关于法律的名言,除以以外,大家还了解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精选100句),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书定分》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7、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韩非《韩非子》
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9、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10、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1、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2、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13、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战国策秦策》
14、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5、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1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19、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20、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韩非子》
2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23、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2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25、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2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2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2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29、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30、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32、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33、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3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35、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3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37、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38、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9、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4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41、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42、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4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4、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45、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6、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48、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49、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中国古代法律8句经典语录:法严而奸易息,政宽而民多犯
1、法贵止奸,不在过酷。
出自北魏·郭祚《奏奸吏逃刑止徙妻子》。贵,贵于。止,制止。奸,奸邪之事。法令贵于能制止奸邪之事的发生,而不在过分严酷。此言法令的惩处力度要有适度性。
2、法严而奸易息,政宽而民多犯。
出自北魏·崔鸿《费羊皮张回罪议》。奸,奸邪之事。息,停息。政宽,政令宽大。犯,触犯。法律严苛,人民惧怕,则奸邪之事就少;政令过于宽大,民众恐惧心少,就易触犯法律。此言强调治国要用重典,严法纪以防患于未然。
3、善惩不如善政,善赏不如善教。
出自汉·李固《对策后复对》。善于执法惩罚犯罪之人,不如善于施政理政不让人犯罪;善于奖赏守法行善之人,不如善于教育、教化民众,提高他们的自觉性。此言赏罚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把国家治理好,把人民教育好,使天下没有犯罪之人,这才是最高境界。
4、刑法明则奸宄息,贤能用则功绩著。
出自北魏·王睿《疾笃上疏》。宄,犯法作乱的人。息,消歇。著,显著、表现出来。国家刑法严明,那么奸邪与犯法作乱的人就会惧怕而停止犯法作乱;贤能的人才被重用,那么治国安邦就会成绩斐然。此言严刑法、用贤能对治国安邦的效果。
5、安乐则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
出自汉·路温舒《尚德缓刑书》。人在安乐之时都会珍惜生命,但在痛楚之时自然会想到一死了之,以求解脱。因此,刑具拷打之下,想要什么口供,那是无求而不得的。此言意在强调执法时切不可滥施严刑以逼取口供,那样必然会造成屈打成招的冤案。
6、法令者示人以信,若成而数变,则人之心不安。
出自唐·李彭年《论刑法不便第二表》。法令要显示其信用给人看,如果制定完成而又屡次更改,那么人心就会不安,民众就会不知所从。此言法律规定既要严格执行,又要前后一致,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
出自宋·张孝祥《缴成闵按劾部将奏》。当,与之相当、相称。则,那么、就。奖赏如果不与功劳相称,那么还不如不赏;处罚如果不与其过错相称,那么还不如不罚。此言赏罚一定要恰当,要与其功过相称,才能服人,才能发挥赏罚应起的作用。
8、有罪者优游获免,无罪者妄受其辜,是启奸邪之路,长贪暴之心。
出自北魏·拓跋 《案诏迁代前逋诏》。有罪的人逍遥法外、悠然自得,而无罪的人却反受其罪,这是开启奸邪之路,助长贪暴之心。此言强调要严格执法,有罪者必严究、无罪者必受保护,这才能发挥法律锄奸除暴、安民导良的作用。
1) 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2)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4)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5)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6)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7)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8)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9)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10)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11)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12)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13)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14)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15) 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6)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17)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18)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19) 五权宪法。——孙中山
20)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1)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2)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3)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5)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6) 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韩非子·解老》
7)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8)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9) 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10) 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1)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12) 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13)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14)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15) 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16)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
17)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
18)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19)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
20)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1)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2)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3)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4)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李悝(kui)
5)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6)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7)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8)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9)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古代写儿童的,抒发了作者对儿童的无忧无虑生活的感叹之情。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陇lǒng:古同“垄”,土埂
【译文】
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
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
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
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尔ěr:你,你的:~父。~辈。~汝rǔ赏析: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
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说明诗人很伤感。于*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遥yáo远:~远。 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pãng:散乱:~乱。~松。~头垢面。 稚zhì:幼小 纶lún:钓鱼用的线:垂~。
【译文】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⑴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来赞美鹅。 ⑵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⑶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莫道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春节古代祝福古诗(精选18首)
我期盼这春节,春节是新的开始,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新的一年,我长大一岁,我有了新的.希望,我将要播下美丽的种子,收获幸福与爱的果实。下面是关于春节古代祝福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o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J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樱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古代关于春节的古诗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有关春节的古诗,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己未新岁》
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
车马久无迹,儿孙聊慰心。
更欣春意早,处处有鸣禽。
《元日》
笋班玉立五云阶,曾醉天家舞马杯。
坐困庚楼分月久,明从尧殿带春来。
洪钧暖入宫桥柳,金鼎香传驿使梅。
爆竹一声春梦晓,沈香亭北牡丹开。
《失调名》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
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
灶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
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
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古代的爱情古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的爱情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词二首》
2、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吴均《登二妃庙》
3、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4、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李白《夜坐吟》
5、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6、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楼》
7、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顾况《宫词》
8、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宋祁《落花》
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10、琵琶弦上说相思。——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1、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张籍《征妇怨》
12、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13、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李白《荆州歌》
1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15、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16、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17、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18、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19、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20、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张继《闾门即事》
21、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傅玄《车遥遥篇》
22、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更漏子金雀钗》
2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24、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25、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26、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27、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
28、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29、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30、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王昌龄《西宫秋怨》
31、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32、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周邦彦《六丑·落花》
33、*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34、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牛峤《更漏子·春夜阑》
3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6、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37、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3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9、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贯休《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
4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41、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2、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吴澄《渡江云·揭浩斋送春和韵》
43、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44、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45、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46、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乐二首其二》
47、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48、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49、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1、用典
【作用】: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2、比喻:
【作用】: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化*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3、拟人:
【作用】: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4、双关
【作用】: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5、对比
【作用】: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6、夸张
【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7、借代:
【作用】: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8、互文: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9、设问:
【作用】: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10、反复:
【作用】:
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古代法律格言
古代关于法律的古诗
关于法律的古代古诗
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警句
法律名言名句中国古代
法律的古诗
关于法律的现代诗
古代说律法的古诗
法律有关的古诗
写法律的古诗
古诗中的法律
古诗与法律有关的
法律权威的古诗
古诗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纪律的古诗词
关于法律的古诗句
法律情话
法律短语
法律口号
法律格言
法律知识的古诗
关于法律的古诗70字
法律短句
法律的名言
法律名言
搜索关于法律的古诗
有关法律的古诗歌
表达一直都是第一的古诗词
观于蜻蜓的古诗
七岁孩子关于清明的古诗
古诗中有犬吠声的古诗词
有没有好听又简短的古诗词
中国古诗的暗示性鉴赏
题目有风的关键字古诗
期待疾病好的古诗
表达自己要发愤图强的古诗
描写北方地区夏季的古诗
赞美橘子洲头的古诗
默写一首诗人思念家乡的古诗
20字描写鸟的古诗
与共工触山有关的古诗
小学生说相声的古诗台词
古诗的典故辞典
适合考表演的朗诵古诗
形容对待他人真诚的古诗
古诗练字帖的格式
提前汉字特点的古诗
余干写景的古诗
描写背景的古诗全篇
日日夕阳的古诗词
一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金木水火土这首古诗的拼音
古诗诵读花的海洋
含有合字的古诗词
可以用歌唱的清明古诗
含有阶字的古诗词
关于学童的古诗
英雄先烈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