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汕话情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潮汕话情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潮汕话情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潮汕话情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问路
醉大头(潮阳口音):姆啊,东浦西浦鬼浦鲁(路)啊。
老姆浪堵:鬼去浦你啊~~~~~~~~~~
问路而已,至于吗!
(东浦西浦=东埔、西埔,两地名。鬼浦鲁=几埔路,即距离多远)
老爷过显
有一日腰龟、青夜、阿哑三人做雾来去拜老爷。听担过灵, 拜好啊腰龟偷收青夜个物件, 阿哑青嚷白嚷线鞋担话, 青夜硬钓起来看, 二人捶到阿无父腰龟腰挺直,散三人个个医好! 老爷过显!着拜 !
潮妇卖蔗
一外地人看见一潮汕妇人在卖甘蔗,便用普通话问:这甘蔗怎么卖啊??.潮汕妇人用半咸半整的普通话回答:你钱来我就 嫁 (蔗)给你啊~~.外地人呆若木鸡.
阿呕看戏
某村有个椅呕(椅呕即是口齿不清的人),阿呕尚好看戏,每逢有戏他必到。有一次,邻乡做戏,天哩落雨,阿呕欢是冒雨去看戏。看戏回来,有同乡问:呕啊,隔壁乡个戏做去到再生?阿呕摇摇头说:好是好,无奈支弦哙妖输!同村很惊奇,不由得赞道:哎呀!呕啊!你么强死!鬼日无见,连支弦卖烧食,你欢听哙得出啊!阿呕摆摆手,急道:唔谜呢!是掂落雨,天时哙妖输!
点仔尼
仔尼,潮州城内人一句口语,意思是少量,和井洲的一点仔、滴滴仔意思一样,(尼读音与奶相同)。
井洲有一老妪带小女儿去潮州城内一私人诊所看病,医师开完处方,与老妪说:方底有一味药我这里卖了了,不过这样你们井洲较易找,药叫海漂硝,俗名是黑斗壳。老妪答:是也,这个易找,了着落地些物件潮汕笑话大全 爆笑潮汕笑话大全 爆笑。医生重复嘱咐:落点仔尼。老妪问:医生哟,我小女儿哩未嫁,只会我媳妇还未隔奶,落俺媳妇个奶好孬。医生听后一头雾水;弄清后大笑不止。
食茶锯怕弦
话说有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食茶锯怕弦.
阿甲担:往啊父一日手头挂千银出入.(伊啊父个多个人个食堂收钱个!)
阿乙担:啐..算地迷浪屎,往啊父咯个公司掠大盘,1,2十万一日踏在脚下走街市!(伊啊父咯个公司做司机,只货车10外万!)
阿丙:哈哈,迈舍衰人咯,全澄海*局个*拢着听往啊父指挥,叫进住进,叫退住着退!(因啊父个是*局个门房老!)
阿丁:切切切,全部企磨,往内个生理一日千鬼百粒籽出入冷松松!!------因内个咯亏桌球摊个...挂只桌球床一日千鬼百粒桌球籽出入...
有物无
乡下有个小伙子新婚,第二天,堵着隔壁个老婶,老婶问新郎:弟啊,了有物无?(老婶想问女方陪嫁的东西多不多) 。新郎不好意思地回答:天爱光物有一下 。。。
剁豆官
某乡有个人,呾话哩大舌。有一日欲出去买二块豆官来食。多内块散无细盘仔好拿去错(装)豆官,就拿了一个大盘到圩上去. 行到豆官铺面头前。个盘放落去到就个豆官铺个老板呾:剁,剁,剁,剁。。。。豆官铺老板听着就掂剁剁剁,伊呾一次,哩就剁一下。无想到伊散掂掂剁无歇。豆官铺老板看着个盘酱大个,哩干做伊唔知着欲剁辱齐(多少)也就掂也剁无歇。。做知最后等伊话担了正知伊是欲担....剁剁剁二块豆官。
1.新婚之夜,牵着老婆的手,在她耳边说:
以后咱们生个儿子吧,名字要叫好帅
那别人看到我就会说:
好帅的爸爸哦~
2.丈夫和妻子吵了一架,回家时,妻子铁青着脸。
丈夫知趣的去逗猫玩。
妻子吼道:你跟那一头猪在一起干吗?
丈夫惊奇的说:这是猫,不是猪。
妻子又一口接过:我跟猫说话,要你插什么嘴?
3.涯楼主:每天对着单位那群白痴说话让我感到前途很渺茫 回复:幸福吧你~因为对牛弹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牛每天对着你弹琴!
----去,笑话岛,找找很多笑话。还可以上传笑话。很不错。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潮汕话歇后语!
潮汕话是比较难学难懂的方言,对于潮汕话的歇后语大家都听得懂吗?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潮汕话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小郎恶着雨叔恶;
屎岗老石部汝老汝臭;
老婆个兄长(亩兄)痴哥;
老爷家伙柴浪;
老婆跌落溪凄凉;
阎罗王走仔鬼正爱;
阎罗王出公告鬼者北;
棺材脚猫鼠治死人;
三脚椅子吾知眉;
老妈宫粽球食定者知;
鸭子吞筷直落;
鸭子跳屎岗赶伙;
买衫做棺材等死;
青夜摸墙找门路;
半夜食西瓜反肿;
七分钱分二人唔三唔四;
竹叶包粗糠假壮;
刀截应菜二头康;
六月大菜假有心;
青夜骑手电甲人甲人肾;
青夜娶亩称重;
放屁褪掉裤假工夫;
青夜看电影听声;
颔下生瘤堵着;
吴厝人集合误会;
芋叶拭胶仓惹痒;
单箫独弦无和;
青夜剥蒜瞎扯皮;
大头蚶开嘴臭哈臭哈;
过年话担好听;
开元寺找柴梳找无;
头顶鸟屎无好烧找;
阿玛生走仔生菇;
大炮拍麻雀骗伊惊;
六月乌鱼存支嘴;
庵埠老爷大细目;
盖了九床被子做美梦想不透;
无好家神通外鬼;
无事洗冲罐假力(勤);
厅堂吊草*唔是画(话);
乞食过街行李多
潮汕笑话大全爆笑
你看过什么爆笑简短笑话大全吗?生活是非常无聊的,偶尔我们需要一些调剂品帮助我们的生活变得愉快,笑话就是很好的调剂品。下面小编来介绍一些爆笑简短笑话。
老爷过显
有一日腰龟、青夜、阿哑三人做雾来去拜老爷。听担过灵, 拜好啊腰龟偷收青夜个物件, 阿哑青嚷白嚷线鞋担话, 青夜硬钓起来看, 二人捶到阿无父腰龟腰挺直,散三人个个医好! 老爷过显!着拜 !
潮妇卖蔗
一外地人看见一潮汕妇人在卖甘蔗,便用普通话问:“这甘蔗怎么卖啊??”。潮汕妇人用半咸半整的普通话回答:“你钱来我就 嫁 (蔗)给你啊~”。外地人呆若木鸡。
阿呕看戏
某村有个“椅呕”(椅呕即是口齿不清的人),阿呕尚好看戏,每逢有戏他必到。有一次,邻乡做戏,天哩落雨,阿呕欢是冒雨去看戏。看戏回来,有同乡问:“呕啊,隔壁乡个戏做去到再生?”阿呕摇摇头说:“好是好,无奈支弦哙妖输!”同村很惊奇,不由得赞道:“哎呀!呕啊!你么强死!鬼日无见,连支弦卖烧食,你欢听哙得出啊!”阿呕摆摆手,急道:“唔谜呢!是掂落雨,天时哙妖输!”
点仔尼
仔尼,潮州城内人一句口语,意思是少量,和井洲的一点仔、滴滴仔意思一样,(尼读音与奶相同)。
井洲有一老妪带小女儿去潮州城内一私人诊所看病,医师开完处方,与老妪说:方底有一味药我这里卖了了,不过这样你们井洲较易找,药叫海漂硝,俗名是黑斗壳。老妪答:“是也,这个易找,了着落地些物件”。医生重复嘱咐:“落点仔尼”。老妪问:“医生哟,我小女儿哩未嫁,只会我媳妇还未隔奶,落俺媳妇个奶好孬”。医生听后一头雾水;弄清后大笑不止。
说从前有一对老夫妻,年到五十方得一子。两公婆高兴得不得了,为给孩子起名两夫妻争噪了一夜无结局,最后商定只要天一亮打开门听到第一句话是什么就用来给孩子做名字。天刚亮两公婆打开门刚好有人在卖脚钵吆喝着:“脚钵、脚钵卖脚钵。”于是就给孩子起名为“脚钵”。
过了两年后,夫妻又得一子。跟前次一样为了起名的事相持不下,最后决定用上次的方法来给孩子起名。天刚亮一打开门刚好邻居在吵架:“领姨块鸡!”“领姨块鸡啊!”没办法于是给第二个孩子起名为“领姨块鸡”
又过了几年后“脚钵”不幸染病身亡。夫妻俩悲痛欲绝失声痛哭。惊动了邻居,邻居啊婶过来安慰说:“某个啊叔某个啊婶,人死不能复生,请不要过度悲伤身体要紧。虽然啊脚钵不幸身亡,但是过家两年领姨块鸡罗大过脚钵。”
嫁和蔗
村里一妇女在路边卖柑蔗。一日,一外来务工跟她买了一截,她把皮削了后,想递给他,准备收钱。于是,可爱的妇女说:“你钱给我,我嫁给你!”(“嫁”是“蔗”的潮音)
吃了就滚
外地小伙第一次到女朋友家作客,女方家长热情招待,潮汕人招待客人的方式最常用的就是泡上那么一泡潮汕工夫茶,就是上等的待客之道。待客的学问都在这茶里了。女朋友的母亲热情地叫小伙喝茶,说:“赶快吃,吃了就滚。”吓的小伙子大汗,以为他们没看上他呢!(其实,在潮汕话中对开水的.叫法都叫“滚水”、“喝茶”叫“食(吃)茶”因此,上边那句话的'意思就是让他别客气和拘束,喝完水就又开了,可以再冲泡一次了。被直接转成了普通话就变成了那样。)
gug lug sug
上级领导到潮汕某县农村视察,当时太阳曝晒,村领导为上级领导各准备了一顶遮阳的竹笠(农村常用的竹片编制,潮汕话俗称 “郭(gwie)笠”),刚好一上级领导的竹笠上少了根可固定于勃子上的小绳子,风一吹就差点掉下来。县领导看到了,严色地用普通话对着村领导说:“赶紧给首长换一顶有‘gug lug sug’的啦。”(注:此三字无法写出,只能用音标了,潮汕方言把那小绳子叫“郭(gwie)笠索”)*时少听县领导讲普通话的村领导一时不知领导所指。过后,众人大赞县领导太有才了。
牛也有懂琴的时候
上级要求党政机关开会或其它活动都要讲普通话,这下急坏一些当地干部,他们下决心好好学*也无济于事,一天某领导要发表征兵电视讲话,请老师教了半天,讲出来大多数还都是潮汕话,只有领导的夫人大加赞赏,说他丈夫的普通话比中央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还准确。人家问她为什么?她说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说的她一个字都听不懂,只有她丈夫的普通话能使她这个一年书无读的夫人全部听懂。
潮汕咸笑话
阿伯买了一笼鸟准备回家养,开只电动车开卡猛跌落去,个鸟笼从电动车胶留落来,啊伯哩欢唔知,就做伊行,一个好心个阿姐看着,即时开只摩托追起去,大声嚎:“伯啊伯啊,你笼鸟胶留哦。” 阿伯回过头来:“小到堆,你浪鸟正胶留啊
水饺和睡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位潮汕的老领导讲话也很经典,传说有一次上北京,公务之余上街溜达,见一间饺子店他就走了进去,他问女服务员:“小姐啊”,当年北方对服务员不兴叫小姐,所以一开始没人理他,最后还是老板娘搭理他,他就问:“睡觉一晚多少钱(水饺一碗多少钱)?”老板娘说:“五毛。”他说:“抚摸不贵,我要两晚(5毛不贵,我要两碗)。”老板娘骂他:“流氓!”他说:“六毛?涨价啦?”
双头死
潮汕老汉在广州办完事后准备坐车回汕头,来到车站后因不会讲广州话和普通话售票员又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所以买不到回汕头的车票。 潮汕老汉心想旅社已退房又搭无车回汕头,焦急的用潮汕话念道:“这下惨!双头死!双头死!” 只听见售票员用广州话应道:“双头死(汕头市)今晚七点有车。” 老汉买好车票后骤然顿感内急,想上厕所方便方发觉身上没带卫生纸,就慌忙跑到车站小卖部买,小卖部的售货员听不懂潮汕话不知老汉要买什么只是摇了摇头,用蹩脚的普通话说:“请讲普通话。” 老汉生气的用潮汕话骂了句:“臭鸡!” 这时售货员好象听懂老汉的意思了就用广州话问老汉:“臭鸡?(手纸)你要买手纸?”
真实版
、真实版:学生年代,我们几个潮汕老乡同学准备郊外野炊,杨同学去负责买菜,到了市场,一时想不到菠菜怎么说,情急之下,来了一句:阿姨,这飞龙(潮汕话,“菠菜”叫“飞龙”)多少钱?,卖菜的阿姨一时懵在那里。后来每次见到这同学必谈此经典,笑得捧腹。
笑和数
一外地人到一人家收货款,丈夫不在家,交代他的妻子把钱拿给收货款的人,记得要叫人家点数还要写收据。于是,那可爱的妇女把钱给了人家后,说了一句:“同志,你笑一笑!”(“笑”是“数”的潮音。)
吃披萨
一位阿嬷带着伊个孙仔出去踢跎,孙仔店店嚷担爱食pizza(披萨):“嬷啊嬷啊,我爱食pizza呐…”阿嬷听后说:“哎哟,紫个莫吃个呐!”阿孙子欢店青叫,所以阿嬷很无奈个柳了丸鼻屎塞到孙子支嘴底。
潮汕的春节(精选5篇)
潮汕地区春节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例如,贴对联,门神,放鞭炮,吃年夜饭,送压岁钱等等。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闲聊潮汕的春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现在就来说一说。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除夕前几天,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年货: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服;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的是柑桔、青橄榄等水果,用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家家户户还要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真热闹。除夕下午我们都得邀请亲人一起来“辞岁”,欢度这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农家水缸要贮满水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除夕夜要守岁,守候新春来临,等待新年钟声敲响后,才能睡。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柑桔,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用过早饭后,人们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要等到回来后才吃饭。
到了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才能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1、潮汕人过年吃年夜饭
潮汕人都将除夕吃年夜饭称为围炉或守岁。围炉时桌子中间通常也会放一个潮汕人称为“暖炉”的火锅,也同样用来温热或煮熟食物,但却不是围炉的本意。也就是说,围炉指的是家人团坐而食。
为什么要团坐而食?回答是为了有利于辟邪避凶。清康熙《澄海县志》这样记载:“除夕祀先祖,聚宴通宵,谓之守岁。鸣金放炮以辟邪。”原来在古代,“年”或“年兽”曾经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东西,每逢岁末就要出来害人。为了躲避危险,全家人要围坐一起吃饭,互相照顾守护,所以吃年夜饭又被称为“守岁”。所以围炉的时间很长,往往通宵达旦,远非现今到酒楼匆忙轮替吃年夜饭所能比拟。
2、潮汕人过年食物多为供品
潮汕人在除夕当天,会准备很多供品祭祀祖先。这些供品主要有三大类:由猪肉、鸡、鹅、鸭和鱼组合而成的三牲,由红桃粿、发粿(酵粿)、菜头粿、鼠曲粿等组成的粿品和用香菇、木耳、针菜、豆干等组成的斋菜。潮汕人将准备食物祭拜祖先看成是感恩,而将分享胙肉等祭品当成是纳福。祭则受福,天经地义。
3、潮汕过年吃各种小吃
在潮汕地区,春节期间人们素有访亲问友的*俗。在悠悠茶香里互贺新春,闲话家常,是佳节中最暖心的享受。而伴茶的潮式茶点则色香味俱全,更为古色古香的茶添上一抹典雅,一份悠然。
春节潮汕常吃的美食茶点有:朥饼 绿豆饼 米方、豆仁方、酥糖莲子糖、莲藕糖、马蹄糖、束砂等。
剃个雅头过大年
潮谚里说:“有钱无钱,剃头过年”。潮汕人爱清爽整洁,把理发叫做剃头,有“剃个头,雅三毫”之说。潮汕旧年俗中,初一十五是不能剃头的,所以在年前,男(特别是小男孩)必剃头,女必“挽面”,以容光焕发迎新年。
“挽面”是潮汕女性理发美容的一种特别手艺,以前,女人只有出嫁或年节时才享受这种待遇。即请人用线将新娘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弯弯的月牙眉。现在,爱美的姑娘只要花上几块钱,经阿婆们一双手、几根线的精心打扮,脸蛋便流溢出青春的光彩。
潮汕人做事碰上了麻烦,常说“头日剃头就遇着个胡须”,因为怕麻烦,所以,潮汕人年前都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自己“雅三毫”,别人见了也“喜三毫”。除了剃头,小朋友都洗澡试新衣,旧俗传,若年三十晚上忘了洗澡的人,将来就要变成牛。
另外,年三十晚千万不能晾衣服。因为大年夜晾衣服,今年不干,明年也要干。故潮谚曰:“三十夜晾衫——今年唔炯(音‘刀’)明年也要炯。”即迟早都完蛋的意思,这是春节大忌之事。
特色年货赶新鲜
除夕前,潮汕人都纷纷上街忙碌张罗备办特色年货,家家户户或买鸡鹅鸭,或办鱼肉鲜,或置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或添制新衣服,或选购年画年花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外酥内嫩粿肉香
春节前几天,潮汕家家户户家庭主妇们都很忙,谚云:“年到节到,唔闲到哭。”以前做粿是必须的,潮汕人所称的“粿”,是一种属于年节所制糕点的总称呼。用粘米粉、糯米粉、绿豆粉、面粉,拌上各种佐料,蒸制成各式各样的粿品。
民谚曰:“三十夜借粿架——免想。”现在,城里人家很多不再自制鼠曲粿,而直接上街买,而唯一过年必自制的是皮酥肉嫩的潮汕粿肉。粿肉是潮汕人过年不可或缺的年菜,配料做工相当复杂,一家人做粿肉成了潮汕人过年少不了的风景和年味。旧时,过年的粿肉做得好不好吃、漂不漂亮,也是衡量一个潮汕媳妇贤惠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
潮汕地区有一句俗语叫做:“游神正二月。”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之中,潮汕子弟始终保留着一些古代中原的民风民俗,其中,潮人岁末“酬神”和年初“游神”,就是潮汕民间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那么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潮汕春节游神风俗。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一,潮汕民间开始“谢神”,也就是酬谢神对人间“恩情”的“感恩”,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二十四日。从腊月二十四这个“年关”起至来年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着各种“游神赛会”活动。
所谓游神赛会,实际就是潮汕各乡各里的民间狂欢节,是从腊月下旬至正、二月,各乡村择吉日(或固定时间)游神赛会。所游的神,既有城廊供奉的神,也有本地造出来并供奉在乡里四个门头的神,总之都属儒释道诸神。如“三山国王”、“妈祖”、“关爷”、“注生娘”、“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龙尾爷”、“城隍老爷”等。
潮汕的游神赛会,有的只有赛会,有的是游神、赛会兼而有之;有的只是祈福活动,有的是度厄、驱邪和祈福、招财兼而有之,数量众多,名目繁杂,例如揭阳榕城有“城隍老爷出巡”、正月十一至十五日“行彩桥、摸虎狮”等。
另有乔林村烟花火龙火凤、山东围游灯笼、榕江迎春花船、提灯跳火堆、庵后游神时巫师上钉床、正月十三日炮台新寨村、石牌村的“做灯酒”,澄海冠山正月十七日至十九日“敬娘妈、关公赛大猪传统盛会”,达濠东湖乡的“赛桌”,潮阳谷饶“祭将军宴”。
在澄海盐灶,农历正月二十一、二十二日“揖老爷”、二月十四日樟林“游火神”、隆都的“碌筒”、店市的“听古请丁”、正月十九日南砂“游灯”、西门港口村的“荡秋千”、二月潮阳县贵屿“彩街路棚”等。
潮汕民间的游神活动,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是请老爷。由乡里主事的长者,穿上盛装(红色唐装),锣鼓伴导,把老爷的神像从神庙中请出来,巡游经过的各家各户,都摆上神案、供品,鞭炮迎候,老爷神轿经过时,祭拜并燃放鞭炮。
第二是把老爷送到“巡宫”、“老爷厂”(祠堂)供奉。巡宫中摆着供品、古董、字画,布置盆景或园林小景。“巡宫”对面搭戏台,日夜演戏,供“老爷”和乡民观赏、作乐。经过祭拜后,乡民把供品收起。
第三是把老爷重新请上轿,绕乡村各巷路巡游。这次巡游,有“文游”也有“武游”。
“文游”是在“巡宫”举行祭拜仪式后,把老爷请上金膝木雕做成的金碧辉煌的“文轿”,由选定的年轻力壮的青年抬着,前导抬着“XX老爷出巡”、“肃静”、“回避”等匾额,犹如古代官员出巡。
有的地方还由年轻力壮的村民挑起缠绕成硕果形状的红彤彤的鞭炮担子,点燃后挑着在老爷轿前疾跑,接着有仪仗乐队伴导,俗称游锣鼓,巡游乡里的大街小巷,再绕乡里边界*一圈,再回到神庙(巡宫)。
潮人游神的“文游”就是娱神,标旗、花篮、锣鼓、乐队全出动。配合巡游的是一个庞大的仪仗队,除了旌幡宝盖、高灯彩旗外,还有英歌舞队、标旗队、扮士戏、动物舞队、大锣鼓队等。标旗队是主角,英歌舞是前奏先锋,名为驱邪避鬼,营造气氛;扮士戏和动物舞是点缀和助兴;大锣鼓是衬托和呐喊。
标旗队是游神的一大看点。标旗有三款:大标旗、古风旗和中联旗,造型华丽,均为潮绣之精华。大标旗长达二丈、宽八尺,旗面绣缀青龙白虎,气势张扬,由八名壮汉撑举,能选中撑举大标旗的都是当地美男子,装扮一式用长衫,气宇轩昂,步履铿锵。
中联标长仅丈余,宽则五尺左右,由几十面联接成一个逶迤的队伍,由妙龄少女侧身斜担,后面则由一中年妇女轻扶标尾。担标旗的少女都是乡里最标致的,身材高挑、身段婀娜、面貌亮丽、神态大方、莲步娉婷,特别是第一标,更是千挑万选。扶标尾的系中年妇女,温婉秀润、性感高雅、华丽大度,款款而行,轻轻招摇,观者往往入迷。
古风旗阵又是另一番景象。突出的是人不是旗,由五人组成,为金、木、水、火、土之象。五人皆高大威猛之壮汉,眼戴墨镜、双颊鼻烟浓黑、皂衣斜披、腰系绕眉、足绑脚鞒、鞋装铜珑、一步一顿,叮当作响,边走边抽烟、嚼肉、喝酒。
肩扛古风旗是一面漫卷起来的彩旗,上有北斗七星,色分青、黑、白、赤、黄,代表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气势雄浑。
游神期间的鼓乐队也很有特色,有的乡村还遴选并训练上百名年轻貌美女子组成笛子队,在司鼓师的指挥下,奏起了潮州音乐,悠扬动听,让神明高高兴兴,神人同乐,欢*收,祈福新年。
“武游”是在祭拜仪式过后,把老爷请上“武轿”,并用红丝绸布将神像固定在神轿上,巡游时,抬轿者要用双手撑起,疾跑狂奔,跑完村子的巷子,又跑出田洋,并巡行村界,再回到神庙。“武游”其实就是“用神”,是凭借神之“神力”,驱逐邪宿,给村民带来福运,为民造福。
有的乡村游神,既有“文游”也有“武游”,有的只有“文游”没有“武游”,有的只有“武游”没有“文游”。如棉湖游神,48社48班锣仗队,正月十三“请神”,正月十四“文游”,正月十五“武游”,俗称“走安街”。届时整个棉湖镇人山人海,人流横冲直撞,热闹非凡。
游神是潮汕神文化活动最有特色者,是潮汕地区极为典型的和谐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潮汕民间的游神赛会,不仅是当地旧时乡村的一种民间娱乐形式,也是一个大型的民间狂欢聚会。
迎老爷
除了亲朋好友,初一早还有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表演。现在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每个地方迎老爷的日子不完全一样。
除夕前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都要彻头彻尾地大扫除,上至灯罩门窗、下至用物被帐,都要清洗,此谓之“采囤”。
潮汕一日游
潮州市是广东省的地级市,位于广东东部,东与福建省接壤,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全市总面积3614*方千米,辖湘桥区和潮安、饶*两个县。总人口258万人,旅居海外的潮籍侨胞、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230万人。潮州木雕是*两大木雕体系之一,潮州还是*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潮汕一日游景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开元寺
开元寺,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式佛教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边有地藏阁、客堂,西边有观音阁、六祖堂等。周围是观音阁、地藏阁、知客堂、韦驮庙、香积厨等建筑,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耸立在寺庙中心位置。殿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侧是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大殿四周是石栏,有78块唐宋石刻树立在周围,石碑上刻有佛教故事、奇兽珍禽、莲花瑞草等图案形象,还有“*常转,佛日增辉、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的石刻题词,纯朴壮观,独具特色,是研究唐宋石刻画像的珍贵文物。殿前立唐代石经幢一对,上刻《准提咒》和《尊胜咒》经文。
2、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广东潮州市韩江东岸笔架山西麓,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四华里,窑址鳞次栉比,相传有九十九条窑之多,号称“百窑村”,又称“水东窑”、“白瓷窑”。
百窑村始于唐,盛于宋,被誉为“宋广东陶瓷之都”,其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陶瓷出口基地之一。产品主要有碗、盘、盏、灯、炉、杯、壶、盂、盒、豆、釜、洗等日用器皿和瓶、人物、玩具等美术瓷。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釉等。其主要特点是釉质晶莹润泽,釉水较薄,多为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饰纹以划花为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的。
3、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是*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施石”下。笔架山或称东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2006年05月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4、广济桥
广济桥,*多处地方都有名为“广济桥”的桥梁建筑,其中广东省潮州市广济桥最为著名。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四大古桥”,为*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5、西湖渔筏
西湖渔筏,是潮州八景之一。位于潮州城西郊西湖,潮州西湖风景区由葫芦山和西湖两部份组成。自唐宋以来,直至今日,潮人*惯在工余休闲之时,到西湖品茶“扯谈讲古”,“西湖渔筏”的故事就在“讲古”中流传下来。
通过照有趣的顺口溜来*汕话,是不是更加容易有趣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趣的潮汕话顺口溜,欢迎大家阅读。
有趣的潮汕话顺口溜一白对乌,滑对粗,领丈对领姑,
扁对圆,沙对泥,领爸对领姨,
溪对海,米对屎,领公对领奶,
屎对米,生对死,激心对欢喜,
恨对爱,鱼对菜,成功对失败,
你对我,布对纸,双筷对个碗,
梨对桃,有对无,公鸡对老鹅,
门对窗,鸟对鹰,白仁对神经,
真对假,兄对姐,黄牛对老马,
水对山,胃对肝,水鸡对青蛙,
长对短,好对孬,领兄对领嫂,
一对二,站对坐,热情对永抱,
重对轻,抱对亲,铁条对黄金,
白对晶,弟对兄,手护对卡车,
酸对甜,整对咸,吕布对貂婵
今日物个啊兄,开只破面包车,担话死绝大声。
落车双脚星遁,做人过无分寸,者人住是恶棍。
出嘴住是扑母,看了心情过莫,过想把依放倒。
面顶生粒乌记,支烟堕手硬戏,行为不可一世。
看定个物猎头,摆包中华假豪,出嘴爱买高楼。
个物一身过臭,瞧行瞧车大泡,铁想掠依来哨。
看楼担紫担喜,方依激了着死,无奈爱做生理。
甲依做雾看楼,结果无功有劳,时刻握紧拳头。
到日驴头致鼎,旋依鬼支烟仔,爱走欢无担请。
做人爱有耐心,方能点石成金,人生道路欢深。
吕对瓦,布对纸,双筷对个碗;
梨对桃,有对无,公鸡对老鹅;
门对窗,鸟对鹰,白仁对神经;
真对假,兄对姐,黄牛对老马;
水对山,胃对肝,水鸡对青蛙;
长对短,好对孬,领兄对领嫂;
酸对甜,整对咸,吕布对貂婵。
潮汕地区的冬至*俗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潮汕地区的冬至*俗,希望有所帮助!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俗。
祭拜祖先
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安。
吃甜丸
此*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
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王琳乾先生的《汕头旧俗谈》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吃团圆饭
在潮汕地区,冬至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一家大小在这一天都会尽量赶回家中吃顿暖暖和和的团圆饭。长辈们在冬节晚餐上会说:“食丸阖家团圆,食糯米饯就有钱,食芹菜蒜有钱算也有钱劝(藏)。”虽然都是由食物名称引申而来的谐音,却也体现出潮汕人重视家庭,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
占卜
潮人过冬节,还常伴有占卜活动。有以冬至晴雨,预卜年关阴晴的,如民谚说:“冬节乌,年夜酥;冬节红,年夜(湿)。”意思是说,冬节如果有太阳,过年夜就要下雨;反之,则过年夜就天气很好。另外,也有人用冬节丸来占卜生男或生女。如果这一年有人家娶新媳妇,那么在天亮时祭拜完井神之后,往井里投进一粒汤丸。然后让新娶妇急忙打水,如果能够将这汤丸打上来,那么则预兆生男孩。有人则将放在筛里的汤丸每次取出两粒,一直取到最后,如果剩下一粒,则预兆生男孩。
潮汕人过年的民风民俗
潮汕人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拥有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让人倍感兴趣,全国各地过年都有不一样的方式,那么潮汕人过年会怎么庆祝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潮汕人过年的民风民俗吧!
1、潮汕年俗,从农历腊月就开始了。腊月二十四是“老爷上天”的日子。所谓的“老爷”,是一位长驻在家庭、保佑合家*安的神明,必须在腊月廿四到正月初四,上天“述职”。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拜老爷”,求老爷“上天言好事”。
2、到过年的前一两天,各家各户就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其中最首要的就是做粿,如红桃粿、鼠壳粿、甜粿、菜头粿等,还要准备鸡、鸭、鹅、鱼、猪肉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市场上买粿品。
3、到了除夕,自然就要吃团年饭了!团年饭之前,必须“拜公祖”(祭祖宗),请祖宗先用餐。过后,一家人团团围坐,吃年夜饭,迎来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还有一道年夜饭必备菜肴,就是看起来十分“重口味”的血蚶,含有发财的寓意。鲜血淋淋地吃下去,别人觉得难以接受,潮汕人却乐此不疲~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要齐聚“守岁”,俗称“熬年”。传统上认为,守岁是为了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就开始燃放炮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4、除夕夜或初一,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要派发压岁钱,俗称“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有收入的晚辈也要给长辈送钱。有些家庭小孩临睡前,父母会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小时候,一年到头小孩子最高兴的.就是收压腰钱,但是最后往往都会交给妈妈“保管”。
5、春节期间,潮汕人也要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拜年的人一般会带上两个大桔(即潮州柑,谐音大吉)送给主人,主人也回赠两个大桔,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有这样的玩笑,大年初一拜年,出门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在各家各户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有人戏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6、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潮汕话叫“家后”)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女婿必须带上礼品。
7、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是女娲创造人的日子。在这天,潮汕人要用七种蔬菜做成“七样羹”。选择的蔬菜各有寓意,如厚合菜(合家*安)、芹菜(勤劳致富)、葱蒜(聪敏精算)等。
如今潮汕人吃七样羹,并不限于某七种蔬菜,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甚至可以做十多种蔬菜来吃。潮汕人说,“七样羹,愈食愈后生”。春节大吃大喝之后,吃上这样一道素菜,对于中和肠胃,消积化食十分有效!
8、正月是潮汕城乡各地民俗活动集中进行的时间,“营老爷”更是许多地方的必备节目,即是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接受百姓瞻仰,然后再送回神庙安放。
游神的队伍一般有舞狮队、彩旗队、标旗队、抬轿队、锣鼓队、花篮队、长者队等,还有地方特色节目如普宁和潮阳的英歌舞,饶*的布马舞。
很多乡村还会在正月里举行“赛大猪”活动,村民们比拼谁家的猪最大最漂亮。几百头肥猪排排分列,场面壮观。
每到有民俗活动的日子,人们纷纷从家里出来“凑老热”,大街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充满了过节的气息。
潮汕地区的“出花园”是什么意思
经常听到潮汕人说“出花园”,那么“出花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帮助大家解开疑团吧。
“出花园”是我国广东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汉族传统**礼俗,有15岁男孩女孩的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拜别公婆神的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此次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而且必须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各地“出花园”*俗的细节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在汕头关埠,出花园的孩子会收到红包,收到红包后父母需给回礼,买些喜庆的东西送过去,包括食用油、白糖、饼等,各家有各家的安排。
潮安县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参加仪式的孩子要换新衣,穿红皮屐,围新肚兜(肚兜里藏桂圆和“顺治”钱)——而且这一身行头必须是舅舅家送的';当日要躲在房子里。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
饶*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肠肚”,与童年告别。揭西县出花园者之家要给亲友赠送酵踝、鸡鸭,亲友回敬布匹。
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所以在“出花园”以后,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
而在“出花园”*俗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
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潮汕粽子怎么做好吃 潮汕粽子的做法
潮汕是一个美食文化之乡,对于传统节日的食俗也是非常讲究的,就像即将到来的端午节,端午节大家都知道以粽子为名,因此潮汕的粽子味道也是非常好的,那潮汕粽子怎么做好吃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正宗潮汕粽子的做法,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食材:
主料:糯米饭1600克、猪肉250克
辅料:粽叶32片(16个粽子)、咸草8根(16个粽子)、板栗500克(16个粽子)、蒜头16粒
做法:
1、糯米、虾米洗净,花生、莲子高压锅炖熟,香菇剪碎洗净泡软(香菇也可以洗净泡软再用刀切)。所有馅料拌匀,放盐(味精随个人喜欢,我们家不吃味精鸡精类,所以没放),找个容器装好备用。主料完毕
2、猪肉需提前一天准备,不可选纯瘦肉,太韧。猪肉切片,加入料酒、糖、腐乳,放冰箱腌制一天
3、煮熟即可
4、粽叶和咸草。粽叶若没有可用竹叶代替,竹叶有竹香,但不及粽叶清香。咸草若没有可用棉线或尼龙绳代替。粽叶需提前一天洗净晾干,第二天用前烫一下开水消毒。咸草8根为一束对折,打一个结;这样一束粽子就有16个
5、准备完毕,开始。挑两片粽叶,初学建议挑大片的,易包。粽叶一片在前一片在后,相叠拿好
6、拉起粽叶前端,圈一个半圈,如图
7、顺势翻过来,准备装米
8、把糯米舀进圈圈里,二分之一的时候加上一片猪肉,一颗板栗,一粒剥好皮的.蒜头(可不要),可以随个人口味加入鸭蛋黄、鹌鹑蛋或腊肠、腊肉。随后吧剩下的二分之一用糯米饭填满
9、填好了馅,把上面的粽叶拉下来,盖住圈圈口
10、左手拇指按住剩余粽叶往下折,右手顺着圈圈口包住并收紧粽叶尾(准备往右折)。如图更清晰
11、承接上图,把剩下的粽叶尾往右折,一气呵成
12、最后拉起咸草,绕线,一般两圈即可,打结。有人打死结,但我家*惯用活结,可能是为了吃的时候不用动剪刀,也可能是讲究凡事留余地
13、这样,一个美美的粽子就包好了
14、集齐几大束,就可以召唤龙舟啦!(*≧▽≦*)好几束之后,就把粽子在食用凉水中过一下水,一下下就好,因为是用生米,所以需要这个步骤,让米粒滋润一点。然后开始蒸粽子。可以煮,可以蒸。视个人口味而定
若煮,忽略过凉水这一步。煮的糯米软糯,含水量较多,粽子较湿润,但容易开裂,糯米容易流出。开水入煮,水没粽子,煮25分钟即可
若蒸,隔水蒸,水沸放粽子,蒸一个钟。蒸者,糯米香气重,粽香四溢,粽子卖相佳。
两者皆好吃,*几年我们都用蒸,吃着香
潮汕话情话
潮汕话经典祝福
潮汕话日常句子
适合用潮汕话读的古诗
潮汕名言
潮汕经典名言
描写潮汕的诗句
潮汕好听的古诗
潮汕景点的古诗
跟潮汕有关的古诗
潮汕人说的古诗
潮汕黄仁勇的古诗
潮汕民居的古诗
赞美潮汕名句
形容潮汕的诗句
潮汕人祝福语
关于潮汕的诗句古诗
潮汕新婚祝福语
潮汕结婚祝福语
潮汕生日祝福语
潮汕出花园祝福语
潮汕元宵宵节的古诗
描写潮汕祠堂的古诗
潮流情话
关于潮汕美食的古诗歌
介绍潮汕美食的古诗词
咏潮汕工夫茶具的古诗
最潮表白情话
潮流表白情话
情话潮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