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格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曾国藩格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曾国藩格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曾国藩格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曾国藩,处世,修身,认真,学*,
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曾国藩有很多大智慧,值得我们持续学*、反复思考、认真实践,可以作为终生的老师。
一、读书篇(多读书可以开智慧)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二、治学篇(治学需要坚强的心、博学多才)
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三、修身篇(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2、刚柔并济——“*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5、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6、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7、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8、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9、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励志频道
10、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励志频道
四、处世篇(在社会,灵活机动)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留余地,雅量能容 ☆ 受非分之情,非分之事。
☆ 清高太过则,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居心*,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 勿过多怜悯 ☆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 心至苦,事至盛也 ☆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 禁大言以务实 ☆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无好小利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 须先立坚卓之志 ☆ 家和则福自生 ☆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 誉望一损,远*滋疑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 智慧愈苦而愈明 ☆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 知足天地宽 ☆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 受挫*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 人以气为主 ☆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何必借助于人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 特患业之不精耳 ☆ 何必择地
何必择时
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 胸怀广大,须从*淡二字用功 ☆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则难望有成 ☆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
曾国藩十六字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官宦人家的*气,就是这个吧曾国藩教子方略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一套治家教子的传世方略,从而为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
100多年来未出一个纨绔子弟,这是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之中的最大成功。
曾国藩曾给次子曾纪鸿写信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则难望有成。
”望采纳。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则难望有成。
好谈己长只是浅。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劳则神钦。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曾国藩,是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评价他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7、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8、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9、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10、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1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2、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13、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4、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15、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1.这些年来与官场内部以及与绿营的争斗,其实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要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这是在唐明浩先生的书里找到的
2.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3.家有万金,不如进德修业可靠
4.人之质由于天生就有本性难改唯有读书可以改变★★★→→→曾国藩
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6.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
7.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8.家业之兴在于“勤”“敬”二字。
9.能“勤”能“敬”,虽在乱世,亦
10.有兴旺气象,能“勤”能“敬”,
11.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曾国藩
12.这是曾国藩对他弟弟增国荃说的
13.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术,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
14.苟能读书者,则无地不可。
15.框扶社稷,功高盖世!
16.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
17.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8.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曾国藩
20.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21.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22.谦则不招人忌,恭则不招人侮。--曾国藩
23.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曾国藩
24.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25.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
26.诚则金石所穿。--曾国藩
27.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曾国藩
28.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曾国藩
29.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30.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3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3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33.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3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3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3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3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3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3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4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4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4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4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44.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4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46.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47.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4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49.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50.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5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人生莫惧少年贫。
人生之学问有万千。对弱者来说,他们理解的人生学问,大多是相信“借人成己”,因此总*惯去寻找“第三只手”,但对强者来说,他们坚守的人生学问则是磨砺自我,善于从中争取自己挺身立世的方法。人生之成,成在何处?有人以为是靠别人来获得成功的跳板,从而让自己一步登天。这是一种最可笑、最愚钝的人生谬误。这种人自然会是弱者–软如泥、脆如草。真正的人生是由强者来完成的,他们善于磨砺自我,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靠顽强的毅力打开人生的缺口。曾国藩自然属于强者,他的一生皆是在“磨砺”两字中度过的,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心智,强化自己的能力,从而寻找到了一条被他称之为“人中龙”的成功之路。这就是曾国藩磨砺人生的学问,这个学问,直接决定了他腾空而起、一飞冲天的基础。
曾国藩名言名句
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7、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9、知足天地宽。
1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11、广其识则天下大。
12、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13、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1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5、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6、胸怀广大,须从*淡二字用功。
17、家和则福自生。
18、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9、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20、禁大言以务实。
2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2、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23、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25、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27、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2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9、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0、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31、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32、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33、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35、居心*,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3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7、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38、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3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则难望有成。
40、受挫**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41、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42、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心。
43、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4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45、人生莫惧少年贫。
46、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47、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48、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49、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50、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曾国藩的名言警句(精选135句)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是我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你所见过的名言警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曾国藩家训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曾国藩
2、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曾国藩
3、人于*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曾国藩
4、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曾国藩
5、凡将举事,必先*意清神,清神意*,物乃可正。—— 曾国藩
6、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曾国藩
7、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曾国藩
8、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曾国藩
9、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曾国藩
10、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曾国藩
1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曾国藩
1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曾国藩
1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曾国藩
14、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曾国藩
1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曾国藩
16、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心。—— 曾国藩
17、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
18、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曾国藩
19、禁大言以务实。—— 曾国藩
20、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曾国藩
2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曾国藩
22、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
23、智慧愈苦而愈明。—— 曾国藩
24、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曾国藩
25、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曾国藩
26、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曾国藩
27、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曾国藩
28、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曾国藩
29、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曾国藩
30、无好小利。—— 曾国藩
31、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曾国藩
32、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曾国藩
33、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曾国藩
34、心至苦,事至盛也。—— 曾国藩
35、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国藩
36、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
37、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曾国藩
38、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曾国藩
39、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曾国藩
40、誉望一损,远*滋疑。—— 曾国藩
41、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曾国藩
42、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曾国藩
43、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曾国藩
44、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曾国藩
45、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曾国藩
46、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曾国藩
47、胸怀广大,须从*淡二字用功。—— 曾国藩
48、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曾国藩
49、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曾国藩
曾国藩名言名句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曾国藩
2、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3、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4、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曾国藩
5、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曾国藩
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7、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曾国藩
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曾国藩
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10、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国藩
11、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曾国藩
12、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曾国藩
1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14、既有定识,又有定力。——曾国藩
15、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曾国藩
16、受挫**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曾国藩
17、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18、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9、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20、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21、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22、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2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2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25、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曾国藩
2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
27、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曾国藩
28、家和则福自生。——曾国藩
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曾国藩
30、凡将举事,必先*意清神,清神意*,物乃可正。——曾国藩
31、人见其*,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曾国藩
32、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33、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曾国藩
34、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威。——曾国藩
35、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曾国藩
36、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曾国藩
37、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曾国藩
38、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39、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
4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41、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42、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
43、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44、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曾国藩
4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6、人于*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曾国藩
4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4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
49、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曾国藩
曾国藩的名言警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劳则神钦。
8、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9、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2、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3、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4、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6、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咬牙立志之诀。
17、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长进全在受挫*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8、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0、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21、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22、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23、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24、*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25、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26、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2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2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30、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31、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32、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33、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34、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35、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36、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37、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38、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1、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2、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曾国藩
3、人于*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曾国藩
4、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5、凡将举事,必先*意清神,清神意*,物乃可正。——曾国藩
6、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曾国藩
7、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8、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曾国藩
9、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国藩
10、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曾国藩
1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人生格言
曾国藩处世格言
曾国藩八字格言
曾国藩的名言
曾国藩名言
曾国藩名言图片
曾国藩的名言警句
曾国藩四句名言
曾国藩语录
曾国藩的名句
曾国藩的名言名句
曾国藩家训名言
曾国藩的智慧名言
曾国藩名言名句
曾国藩励志名言
曾国藩家风名言
曾国藩养生名言
曾国藩名言警句
曾国藩名言解析
曾国藩名句
曾国藩诗句
曾国藩关于读书的名言
曾国藩家书名言
曾国藩的诗词
赞曾国藩的古诗
曾国藩名言家训16字
曾国藩家教名言
曾国藩说早起的名言
曾国藩励志名言名句
秋天古诗的文作
自强不息的古诗三首
含有薛字的古诗
描写山河奇妙的古诗
描写音乐的著名三首古诗
李白写大好河山的五言古诗
古诗默写的三个一要求
描写春节热闹的古诗词
节日风情的古诗
关于写冬天的古诗词
古诗的民歌民谣
感人的古诗词苏轼
关于爱护动植物的古诗
带圆字的古诗五言
写秋景表思乡的古诗词
竹石古诗的主要内容
男人坚强的古诗
描写春季阳光的古诗词
适合婴儿学的古诗
交通快的古诗
浅谈古诗词中的德育教育
古诗中红袖的最早来历
由古诗想到的
关于不能忘记的古诗词
体现功成名就喜悦心情的古诗
短的春联和古诗
有白的古诗名字
古诗《从军行》的教学设计
做小学古诗阅读的方法
伤心欲绝男人的古诗
对情志有积极影响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