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表隐士的形象

关于古诗表隐士的形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表隐士的形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表隐士的形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表隐士的形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88) 语录(5) 说说(14) 名言(811) 诗词(330) 祝福(7) 心语(285)

  • 描写老师形象的古诗句

  • 老师
  • 描写老师形象的古诗句

      导语: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描写老师形象的.古诗句,欢迎阅读!

      1、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

      2、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3、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4、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5、闻道谿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张籍《送僧往金州》

      6、玉壶存冰心——冰心《冰心》

      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郑燮

      8、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佚名《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

      9、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10、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佚名《对联》

      11、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12、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佚名《天净沙六首·王本成》

      1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佚名《新竹》

      15、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16、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17、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18、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9、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20、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21、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22、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23、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寻。——佚名《天净沙六首·回澜阁》

      2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2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7、圣人无常师。——韩愈

      28、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远师》

      29、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佚名《天净沙六首·老师匡焕学》

      30、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佚名《七绝·师恩难忘》

      31、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3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33、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34、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35、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流觞与红叶,酒不胜杯。——佚名《一似梦瑶台》

      36、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37、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佚名《天净沙六首·逸仙图》

      3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39、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佚名《天净沙六首·管仲图》

      4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41、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42、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4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4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4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6、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47、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杜牧《雪中书怀》

      4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9、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韩愈《送灵师》

    [阅读全文]...

2021-11-30 00:06:42
  • 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的诗句

  • 菊花,情怀
  • 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的诗句

      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下文就是小编收集的一些描写菊花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这种自然、*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涌动于心底千余年,这是*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一种生存哲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蘅芜君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 ---蕉下客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阅读全文]...

2022-05-18 17:19:55
  • 形容隐士的诗词

  • 形容隐士的诗词

      隐逸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一个巨大的分支,与山水、田园高度重合。下面是关于形容隐士的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诗人借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庸俗现实的鄙弃,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不能象海上人那样不用真诚的心相随白鸥,暗示自己物我合一,在大自然怀抱中无拘无束怡然自乐,这比那等待黄鹤再来,乘之而飞入太空的神仙还要快活!

      注:《列子·黄帝篇》,古时海上有一人与海鸥亲*,其父要他捉海鸥,待他再去海边,海鸥已经飞走了,因心术不正而使他希望落空。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世上的人不理解东方朔,他是隐居在朝廷的如同下凡的神仙一样超脱现实的高洁的人。诗人赴京本欲施展宏愿,但却被皇帝视为*幸之臣,与东方朔的处境相似。诗人以东方朔自比,以谪仙自诩。这是李白不被重用的郁结不*之气和无可奈何心境的流露。“世人不识”更突现了诗人不被理解的苦衷。

      注:东方朔,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为人诙谐滑稽,善辞赋,被视为滑稽弄臣,内心苦闷,但他认为宫殿中也可以隐居。金门,汉代宫门名,这里代指朝廷。大隐,指隐居于朝廷。谪仙,下凡神仙。

      或棹孤舟或杖藜,寻常适意钓长溪。草堂竹径在何处?落日孤烟寒渚西

      诗句描写隐居生活。或荡一叶孤舟,飘于水上,或柱着藜木手杖散步于丛林小径,*常最开心的是去溪水边垂钓。草堂边竹林间的小路在哪里?就在那余辉中有一缕炊烟笔直升起的水中小洲的西边。表达了作者归隐自然的志向,极写了这种高洁生活的幽趣。

      注:杖藜,用藜木做的杖。渚(zhǔ),水中小洲。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诗人展开奇诡的想象,描绘了虞卿的仙风道骨。深潭黑水中,龙卵新生。异香扑鼻的桂洞中,长满仙草。虞卿身披道服,轻纱和仙骨被朝霞包围着。作者同情虞卿,他虽离开赵国,但一生光明磊落。作者借此也表明了自己的清高志向,有企羡虞卿之意。末句写披服在霞光中熠熠生辉,诗美至极。

      注:道帔(pèi),道服。轻绡,轻纱。龙卵,龙所产的卵。马牙,即马牙硝,名药。遣,为。虞卿,战国时游说之士,为赵国上卿,后与魏齐离开了赵,终困于梁,穷愁著书以见于后世。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这两句诗是答人之句,亦是诗人自题小像。“偶来”两字,表示出其行踪是多么的自由无羁,不可追寻。“高枕”二字,则从中可见他又是多么的恬淡自然,无忧无虑。“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自然,富于深山情趣。

      我昔造其室,羽仪鸾鹤翔

      我过去曾经访问过朱处士的家,他那不凡的仪表和潇洒的.神态犹如高洁的鸾鸟和仙鹤一样。诗人以仙鹤的羽毛比喻朱处士超俗的外貌,意在歌颂其高洁的品行。

      注:朱处士,生*事迹不详。处士,一般指有学问而不做官的隐士。

      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

      秋到深山,野果飘香,携儿带筐,去林中采摘,整田除草,与妻子一同耕耘,播种五谷。这是对隐居生活的赞美。虽远离人境,但有爱子可以慰情,山果山花亦可慰心。明月清风不用一钱去买。夫妇耕织,苦甜共尝。父子夫妇之柔情,虽处荒僻幽远而更为真切。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头戴竹笠,手持羽扇,大江南北任我走遍。诗句表现了作者“遨游”四方的志向,并且语气诙谐,充满了超然物外的自得之感,极有感染力。诗句想象奇异,以斗笠为帆,以扇为舟,充分地显现出诗人不辞辛苦遨游的雅兴。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细雨濛濛之中,披蓑戴笠的隐士仍在水边安心垂钓,乐此不倦。是一幅悠然自得、超然忘我的生活图景,充分显现出诗人寄情山水的兴致。

      注:箬(ruò)笠,用竹叶做成的雨帽。 蓑衣,用棕丝或稻草编成的雨衣。

      饥来一钵饭,困来展脚眠。愚人以为笑,智者谓之然

      饿的时候吃上一钵米饭,困的时候伸开腿就睡。对此,愚蠢的人看见了嘲笑我,而有智慧的人看了后以为这样是对的。这四句朴素、浅显的诗句,从侧面反映出了诗人与世无争、我行我素的逍遥心情也渗透出诗人对不*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朝隐四山猿鹤,夜枕一天星斗,纸被裹云眠

      早晨活动在山间猿鹤之中,夜晚睡卧在星斗之上,行空的云彩当作了床上的铺盖。句中描述了一位岩栖谷饮、遁世逃俗隐者的逸态。这是封建文人士子不满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情绪。笔墨夸张。

    [阅读全文]...

2021-12-07 16:31:32
  • 《招隐士》原文、翻译及赏析

  • 《招隐士》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招隐士》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词作者

      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西汉)

      原文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栗。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皃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招隐士》是汉代淮南王刘安门客淮南小山的作品(一说为淮南王刘安所作)。其主要内容为陈说山中的艰苦险恶,劝告所招的隐士(王孙)归来。全赋采用铺叙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荒山溪谷的凄凉幽险,渲染出令人怵目惊心的艺术氛围,显现隐士幽居的寂寥艰危,急切地表达“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向,通篇感情浓郁,意味深长,音节和谐,优美动人。此赋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美学价值,历来为人所称道,堪称汉代骚体赋的精品。

      翻译:

      桂树丛生啊在那深山幽谷,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山中云雾弥漫啊岩石巍峨,山谷险峻啊激起层层水波。虎豹吼叫啊群猿悲啼,攀援桂枝啊在那里栖息。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转眼岁末心情烦乱啊,满耳夏蝉哀鸣声声急。山中啊云遮雾盖,深山啊险阻盘曲,久留山中啊寂寞无聊少快意。没精神,心恐惧,虎豹奔突,战战兢兢上树去躲避。那山石横出竖立,怪怪奇奇;那树林枝干纽结,茂茂密密。青莎丛生啊,薠草遍地;那成群的野鹿和獐子,有的欢跳,有的休息。头上的犄角高高耸立,满身的丰毛光泽如洗。还有那失群的猴子和熊罴,呼唤同伴声声悲啼。攀援桂树就在那里安身。虎豹争斗熊罴横行咆哮,飞禽走兽惊惧四散逃离。王孙啊,回来吧,深山中不可以久留居!

      赏析:

      《招隐士》营造了一种森然可怖、魂悸魄动的意境。作者以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采用夸张、渲染的手法,极写深山荒谷的幽险和虎啸猿悲的凄厉,造成怵目惊心的艺术境界,成功地表达了渴望隐者早日归还的急切心情。文章通过对山水、溪谷、巉岩以及奔突吼叫在深林幽谷间的虎豹熊罴的描绘,以将山水景物经过浓缩、夸张、变形处理,使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和真山真水变成艺术形象的方法,渲染出一种幽深、怪异、可饰的环境气氛,弥漫着郁结、悲怆、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表现了王孙不可久留的主题思想。通篇感情浓郁,意味深永,音节谐和,情辞悱恻动人,为后代所广为传诵。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篇首至“蟪蛄鸣兮啾啾”,主要描写为追慕桂枝芬芳(象征美德)的王孙在虎豹出没、猿猨哀鸣的深山幽壑间淹留,引起亲朋好友的焦虑与不安,并以春草、秋螀写作者萦回之思和怊怅之情;第二部分从“坱兮轧”始至篇末,以山石之巍峨,雾岚之郁结,虎豹之奔突,林木之幽深,极力渲染山中之阴森可怕,并以离群禽兽失其类的奔走呼叫,规劝王孙之归来。

      《招隐士》对山川景物、烟岚林莽的环境描写,及其描写中运用比兴象征、气氛烘托等艺术手法,主要是从屈宋辞赋中移植、借鉴过来然后重加剪辑而别出机杼的。在对山川景物、烟岚林莽或虎豹走兽的描写,尤其将自然界经过一番浓缩、夸张、变形处理,渲染气氛,使之成为人神杂糅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上,屈宋辞赋中早已有许多成功的范例,这可以以《九歌·山鬼》、《九章·涉江》为代表。《招隐士》,正是以屈原作品中山川景物、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和山中人感情效应的描写为张本而发端,进一步高浓度地描写山中崖断路绝、虎豹纵横的险恶景象,然后将“攀援桂枝”的王孙置之其间的。王孙在此文中指所招和思念的'人。也有学者以为:“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曰:吾高帝孙,亲行仁义……’称刘安为王孙,身份极为适当”(见马茂元《楚辞选》)。

      在描写山川景物、环境气氛时,《招隐士》写了山石之突兀,草木之荒芜,禽兽之奔突,虫声之哀鸣。写山石的有“石嵯峨”、“溪谷崭岩”、“坱兮轧,山曲岪”、“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其中“嵯峨”、“崭岩”、“坱”、“轧”、“曲岪”、“嵚岑碕礒”、“碅磳磈硊”都是形容山高路险、崎岖曲折和荦确不*之貌;写草木的有“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春草生兮萋萋”、“丛薄深林兮人上栗”、“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写禽兽奔突、虫声哀鸣的有“猿狖群啸兮虎豹嗥”、“虎豹穴”、“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虎豹斗兮熊罴咆”、“蟪蛄鸣兮啾啾”等。

      首二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以描写南方珍贵名木桂树蟠曲交柯之姿和色泽芬芳象征的君子懿德为起,而与下王孙“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相呼应,写法与《山鬼》首二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类似,均首句出现贞洁芬芳的抒情形象,次句进一步修饰。其中树生“山之幽”,与人在“山之阿”句式亦相同。王孙滞留山中的原因是“攀援桂树”(追慕圣贤之德),与《涉江》中屈原“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的表白相*。不同的是,《招隐士》改变了《山鬼》中的抒情气氛和《涉江》环境描写中的愁苦色彩,亟写山中景象之险恶。《山鬼》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山中女神“怨公子兮怅忘归”的情愫,《涉江》的环境描写,是为了抒发屈原“济乎江湘”的悲戚;而《招隐士》中的王孙,仅仅是一个被召唤的对象,并没有《山鬼》和《涉江》中主人公的哀怨抒发和内心独白。这种描写,只在篇末对王孙归来的呼唤声中才化成一种感情因素,成为一种缠绵、悲凉的情绪充塞读者心间。

      《招隐士》的立意与写法,与《楚辞·招魂》的前半部分也颇为相似。《招魂》运用传说中的可怕怪魅形象来构造恐怖之境,而《招隐士》把现实中的寻常山林渲染得恐怖之极则更有难度。两者的艺术表现上,都采用了景象展示的方式。只不过《招魂》重在渲染客观景象,而《招隐士》更注重主观情感和感受的表现。可见《招隐士》在取法《楚辞》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招隐士》中叠字的运用亦引人注目。《楚辞》中多用叠字,《山鬼》中即以“云容容”、“杳冥冥”、“石磊磊”、“葛蔓蔓”、“雷填填”、“雨冥冥”、“猨啾啾”、“风飒飒”、“木萧萧”,渲染烘托出失恋女神愁思百结、孤独无依的寂寞情怀和悲秋意绪。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宋玉《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兮,历群灵之丰丰。左朱雀之苃苃兮,右苍龙之跃跃。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轲之锵锵兮,后辎车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连用十一叠字,后人辞赋,亦罕及之者。”淮南小山即吸取了屈、宋诗篇中善用叠字的修辞手法,在《招隐士》中用了“啾啾”、“萋萋”、“峨峨”、“凄凄”、“漎漎”等叠字,并以“春草萋萋”、“蟪蛄鸣啾啾”暗示时间变化,表明对王孙一去不归的哀叹;其中运用屈宋诗篇中回环复沓的节奏,铿锵而又有时急促音调上的处理。对“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的复迭,以及“虎豹嗥”、“虎豹穴”、“虎豹斗”复迭整齐中的变化;诗中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句式奇妙地交错运用,遂使《招隐士》“音节局度,浏亮昂激”。

      除此而外,《招隐士》所以有别于东方朔、王褒、刘向、扬雄等人的拟骚之作而独秀其类,嗣音屈宋,取得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还因为它在思想主题、篇章结构表现上的单纯、提炼和集中。在主题上,《招隐士》删去了一切可能会冲淡主题的枝蔓。诗中既没有明确地写招唤者为什么要劝王孙归来,也没有说明王孙与招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更没有让王孙去作志行高洁的自我披露和内心独白——作者根本没有让王孙开口说话,王孙在诗中,如前所述,只是一个被召唤者日夜思念的攀援桂枝的高洁形象。全诗的思想主题仅是一句咏叹调般单纯、明朗、集中的呼唤——“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千年以来,一直回荡在人们的心里。

      词句注释

      ①偃蹇(jiǎn):高耸的样子。连蜷:屈曲的样子。缭:纽结,纠缠。

      ②巃(lóng)嵷(sǒng):云气弥漫的样子。

      ③崭(chán)岩:险峻的样子。崭,通“巉(chán)”。曾(céng)波:水波层层。曾,通“层”。

      ④狖(yòu):长尾猿。

      ⑤淹留:久留。

      ⑥王孙: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王夫之通释:“王孙,隐士也。秦汉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

      ⑦不自聊:指生活和情感上没有依托,心情空虚。

      ⑧蟪(huì)蛄(gū):夏蝉。

      ⑨坱(yǎng)轧(yà):云气浓厚广大。

      ⑩曲岪(fú):山势曲折盘纡的样子。

      恫(dòng)慌忽:忧思深的样子。

      罔沕(wù):失神落魄的样子。

      憭(liáo)栗:恐惧的样子。

      穴:闻一多疑为“突”之坏字,“虎豹突”与上文“虎豹嗥”、下文“虎豹斗”句法同。“虎豹突,丛薄深林兮人上僳”者,谓虎豹奔突,人惧而登树木以避之也。

      嵚(qīn)岑(cén)、碕(qí)礒(yǐ):均为形容山石形状的形容词。碅(jūn)磳(zēng)、磈(kuǐ)硊(guì):均为怪石貌。

      轮:横枝。茷(fá)骫(wěi):盘纡的样子。

      杂树:犹言丛生。薠(fán):古书上说的一种似莎而比莎大的草。靃(huò):成群的样子。

      麏(jūn):同“麋”,獐。麚(jiā):公鹿。

      皃(mào):同“貌” 。崟(yín)崟:高峻的样子。

      漇(xǐ)漇:润泽。

      罴(pí):马熊,熊的一种。

      曹:同类。

      创作背景

      《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招隐士》当是其中的一篇。此篇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题为淮南小山作,然而萧统《文选》则题刘安作。关于文章的写作背景,说法也不一。王逸说是小山之徒“闵伤屈原”之作,王夫之说是淮南小山“为淮南王召致山谷潜伏之士”而作,而不少研究者则以为是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的作品。

    [阅读全文]...

2022-02-23 18:48:51
  •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

  •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那么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香草美人形象的内容,欢迎阅读!

      《无题》诗作为“李商隐独创的抒情体诗”,兼容其咏物诗和咏史诗的一些特点,构思缜密,寄慨遥深,是李商隐诗歌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作。《无题》诗的解读,历来仁者见仁,这或许和李商隐工于比兴,深于寄托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李商隐对“香草美人”意象的引入,笔者认为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无题》诗的含义更加含蓄委婉、朦胧隐晦,且从艺术表现角度而论,“香草美人”意象使比兴、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极大地增加了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表现力。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首是作为《无题四首》组诗中的第二首,意境绝妙,香草美人意象对于诗歌的艺术表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就这首诗的意象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自然意象(风、雨、雷、芙蓉塘、花、灰)、人物意象(贾氏、韩寿、宓妃、魏王)、生活意象(金蟾、锁、香、玉虎、丝、井、帘、枕)。这些意象有的是指意明确的,如自然意象中的风、雨、雷、花、灰,李商隐或是用作起兴、或是象征艰难、挫折和不顺,或是象征理想的破灭。关于生活意象那一类也是明晰的。“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金蟾,《海録碎事》:“金蟾,锁饰也”。鏁,香炉的鼻钮。叶葱奇注疏中言,“鏁,锁的异体字,此指熏炉。金蟾啮鏁描绘的是一个金蟾形的有鼻钮的香炉,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玉虎牵丝汲井回”一句中的玉虎指辘轳(见《海録碎事》),丝就是汲水用的绳索。

      诗中还有芙蓉塘、花、贾氏、宓妃、韩寿、魏王、帘、枕等意象。韩寿、帘、魏王、枕都是诗人在提及贾氏和宓妃两位女子时引出来的意象。研究者大多认为魏王(曹植)这一形象对李商隐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从诗歌创作方面,李商隐的诗歌受到了曹植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曹植是李商隐自喻的形象。以诗的对仗性而言,此诗中的韩掾(韩寿)也是诗人自喻。两位女子之如此痴情是因为歆羡两位男士的才华。诗人以韩寿和曹植自喻,那贾氏和宓妃自然就是作者渴望得到的、能赏识自己才华的人的'化身,可以说李商隐是通过写男女之情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宓妃在李商隐诗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形象。当然宓妃这一形象并非李商隐独创,这在屈原《离骚》后半部分“求宓妃之所在”亦可找到。宓妃其实就是女神的化身,历代文人追求女神的心理传统一直延续。如果以屈骚来解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宓妃形象,宓妃喻贤臣,就是李商隐追求的可以赏识自己的人的化身。香草美人意象的作用就次显现。

      芙蓉,也作荷花解。叶葱奇将“芙蓉塘外有轻雷”中的“轻雷”声延伸至隐隐地马车声,即君王车声。此解或有合理之处,若真如叶葱奇注疏标准的时间来算,此诗是李商隐重回秘书省所作。那么秘书省一直是李商隐十分向往的地方,是他认为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因此用芙蓉塘来比喻人才济济的秘书省似乎也可以理解。而轻雷声象征君车之声,似乎也有对得到君主赏识的期盼。但我们从诗中找不到用“芙蓉塘”来喻秘书省的佐证,不能定论。

      至于花的形象,此诗一反常态。我们并没有看到为人所熟知的残花形象,相反作者表达的是百花争发的状态。但是当我们细读的时候发现,作者并没有受这种百花争发状态的感染,相反更加的失落和忧伤。“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哀莫大于心死”,作者是害怕这春心受到压抑、这相思没有结果,因此才有此感慨。

      关于这首诗主题,历来观点不一。主要集中在爱情说和寄托说。支持爱情说,以钱钟书为代表。钱钟书先生用以诗证诗的方法,证实此诗的颔联确实是写爱情,而且写的是幽居女子不幸的爱情遭遇,流露了相思无望的痛苦与不*。寄托说以冯浩和张采田为主。冯浩认为此诗为令狐绹而写,他说:“首二句纪来时也;三句取瓣香之义;四句中汲引之情;五句重在“掾”字,谓己之常为幕官;六句重在“才”字,谓幸以才华,尚未相绝;结则叹终无实惠也”,张采田也是支持此说。刘学锴先生评此诗则说是有寄托,但寄托不明显,处于似有似无之间。

      就本诗而言,笔者认为诗的起句是采用了“兴”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氛围。“兴”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可以用来发端的。“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若单就意象分析看,作者为大家展现的是一幅春雨荷塘图。芙蓉塘是芙蓉花积聚、开放的地方,芙蓉是美好的植物,象征着纯洁高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但我们要注意,荷花一般为夏天开放,而细雨和轻雷又似乎为春日常有景象。当然,不必非得荷花开了才有意境,笔者倒是认为正是这含苞待放的芙蓉花和尾联“花争发”呼应。花如此,人心似乎也蠢蠢欲动。颔联和颈联“金蟾啮鏁焼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这几句诗将比兴、象征、用典等诗歌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了,可以说尤其是通过贾氏和宓妃两个美人形象体现。从这里,研究者对诗歌就开始出现不同理解了。笔者认为鏁、绳、帘、枕四个意象于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联系的作用,是一个通道。锁开了才能烧香入,绳拉上来才能打到井下的水,帘子掀开才能看到韩寿的才貌,枕头留赠才能传达爱慕之情。这四句诗从诗文本身来看,都实现了。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句可以体会到作者并没有实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并且是极度悲观情绪。结尾继续用兴,使“文己尽而意有余”。诗人的相思到底是指意何处?作者又缘何体现出这样的悲观情绪?这就要回到现实中了,将作者的人生经历融入诗歌分析。在笔者看来,此诗不是写爱情的,而是用香草美人形象寄托个人生活之悲、理想难以实现之苦。要运用男女之情,是因为爱情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且男女之间的真爱又是可遇不可求的,诚如作者追求赏识自己的人一样,遥遥无期。

      “香草美人”意象在这首《无题》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比兴、象征、用典的艺术手法集结在一起,而且使诗歌的内涵有了多义性,增添了诗歌的朦胧美。自楚辞问世以来,“香草美人”始终是被作为*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而得到继承和发展。众多诗人和评论家也在这方面不断作出尝试,马茂元进一步发展了“香草美人”在男女主题诗歌中的作用,说是“男女爱恋象征理想的追求”。但每个诗人心中的“香草美人”是不同的,正所谓“节序同,景物同,而时有盛衰,境有苦乐,人心故字不同。以不同接所同,斯同亦不同,而诗文之用无穷焉。”(乔亿《剑溪说诗》)个人生存境遇的变化,社会的变迁,都会使人的情感和思想发生巨大的变化。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承继楚辞的基础上,对“香草美人”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笔下的“香草美人”,从而使其诗有屈、宋之遗响,得子美之深而变出。

    [阅读全文]...

2022-07-28 23:26:39
  • 高考古诗词分析形象题型解题技巧

  • 高考
  • 高考古诗词分析形象题型解题技巧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阅读全文]...

2022-05-03 02:27:36
  • 菊花花中隐士体现了什么精神

  • 菊花,精神
  •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对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出自《饮酒·结庐在人境》。

    原文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扩展资料:

    五柳广场

    位于重庆市酉阳桃花源二酉山五柳广场,设置有一雕塑,重200吨,净高9.9米,底座1.28米,总高度达11.18米,陶渊明雕像现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桃花源景区景点之一,雕像是采用江西省星子县的芝麻白花岗石为原材料,在当地加工而成,总耗材500吨。

    由江西省星子县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对此进行安装。世界上最高的陶渊明雕像,比陶渊明故乡江西省星子县陶渊明雕像还高出1.28米,成为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题公园的标志性景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酒·结庐在人境

    菊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豪情。千百年来,在文人笔下的菊花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不少诗词把菊花人格化,当作安于贫穷、不慕荣华、有骨气的人的象征。“黄花晚节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征人的品质的高洁。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逸者也”。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正是体现了他对幽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板桥先生颇得靖节遗风,道出了自己不为斗米折腰的气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出自《饮酒·结庐在人境》。 原文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阅读全文]...

2021-12-27 06:10:50
  • 个人形象包括职业形象

  • 职业,礼仪
  • 个人形象包括职业形象

      生活中人们的仪表非常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礼仪素养,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形象,所以必须注重个人形象。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如何塑造个人形象吧!

      (一)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

      职业心理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职业角色扮演、职业适应、职业形象塑造等活动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个体的职业心理是其个性的心理与所从事职业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个体根据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和兴趣偏好而去选择、从事、适应一定的职业,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按照职业的需求去工作、行动,

      因而必然打上所从事职业的烙印,形成特定的职业心理。

      1、职业选择心理

      职业选择,指个体依据、运用掌握的职业信息,从自己的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出发,结合自己的素质特点,寻求合适职业的决策过程。

      根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兴德的职业的人格类型理论,每种人格类型都有相应的职业兴趣和感兴趣的职业,从中也可以看出不同个体的职业选择心理。

      霍兰德把人格划分成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

      实际型: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典型职业包括技能性和技术性的职业如农民、修理工、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等。

      研究型: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及独立的定向任务这类研究性质的工作,典型职业包括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等。

      艺术型:喜欢富有想像和创意、自由、具有艺术性质的工作和环境,典型职业包括演员、画家、设计师、歌手、音乐家、诗人、作家等。

      社会型: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乐于教导和帮助他人,典型职业包括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咨询人员、公关人员等。

      企业型: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典型职业包括*官员、企业领导、销售人员等。

      传统型: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任务,典型职业包括秘书、公务员、会计、同书馆员、出纳等。

      2、职业适应

      个体在进入职业岗位后,心理上必然要发生变化。

      实际的工作岗位与原来想像中的岗位总是有一定差距的。

      个体需要对职件及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作进一步了解、评定,探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途径,以争取自己在职业中的成功。

      在职业道路中,个体还会碰到职业中的种种变动,职业与家庭生活的协调等许多问题。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证个人积极成长,最终保证职业组织的发展,都涉及个体对职业的心理适应问题。

      个体要增强自身对职业的适应能力,应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首先,个体应对自己的能力、智力、性格等方面有一个客观、准确的了解,并积极进行自我教育,把握与适应周围的环境。

      其次,个体应对自己将从事的职业进行全面了解,逐步培养自己对职业岗位的认同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职业工作中去。

      再次,针对自己在职业适应中的不良情绪反应,个体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予以克服或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疏导。

      3、职业角色扮演心理

      职业角色是个体在一生中所扮演的几个最关键的角色之一。

      从心理的角度讲,个体在进行职业角色扮演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体要培养良好的职业角色意识。

      所谓职业角色意识,是指职业承担者对自己所承担的职业角色的看法和认识。

      如果个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职业角色非常明确,即职业角色知觉良好,在职业角色行为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他所担任的职业任务就会完成得很好,也就更容易塑造出良好的职业形象。

      第二,个体要加强对职业角色的学*。

      职业角色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职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规范;二是学*职业角色的知觉、情感和态度。

      前者是职业角色的“硬件”,后者是职业角色的“软件”。

      例如,一个企业的工人,不但要知道工人的职责、各种规章制度,而且对工作要积极热情,要培养形成“爱岗敬业”的良好意识,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这一职业角色。

      第三,要培养良好的职业角色扮演心理素质。

      在职业角色扮演中,个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遇到角色冲突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有一种过硬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用以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与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

      各行各业尽管千差万别,但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它是社会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特殊表现。

      在现代社会,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

      它不仅是社会道德系统中的一个有特色的、新兴的分支,而且是一个较有代表性、起中坚作用的道德层面。

      它具有道德的时代特征,是现实社会的主体道德;它具有社会公共性和示范性,是一种实践化的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个社会组织面向社会现实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起着对外树立行业形象,对内培养和考评人员素质、协调和统一群体风格的作用。

      对个体而言,职业道德精神或意识的培养,是塑造其良好的职业形象的关键。

      (三)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个体职业形象塑造的主体。

      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角色转换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阅读全文]...

2022-04-06 17:39:08
  • 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

  • 淡泊,高考,诗人
  • 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35-36]。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3、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4、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5、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的诗作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田园诗,他在田园诗方面的成就也最高。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其他枯燥乏味的诗歌不同,虽然诗歌风格*淡,诗句用语朴实无华,但是表现出来的情感相当真切,构造出来的意境也非常优美,非常容易打动人心。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年少时期,陶渊明就受儒家与道教思想的熏陶,喜好宁静悠闲的生活,到了后期入仕,充满利益争夺的.官场并不被陶渊明所喜,并且使他更为向往那种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于是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陶渊明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便辞官隐退,归隐山林,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正是因为陶渊明的那些经历,不论是少时所受的教育以及思想熏陶,还是壮年时期十几年的官场生涯,都对陶渊明创作出颇具他自身特色风格的田园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陶渊明得以开创我国诗歌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陶渊明的田园诗颇具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因为诗句朴实自然,不追求过度华丽和优美,使诗歌显得较为亲切自然,表达出来的情感也较为真切,也更易打动人心。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表现了陶渊明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对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不愿与世俗中那些热衷于追求利益的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以及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6、对陶渊明的评价

      对于陶渊明的评价,用几句话都不能完全说清陶渊明到底有多优秀,总的来说,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为杰出的诗人。在世人眼中,陶渊明还是一个悠闲飘逸、不热衷于名利的诗人,就好似一个不在世俗之中的隐士,他的诸多诗作都表达了他归自然生活的喜爱与对官场之类的厌恶。

      陶渊明虽然自二十岁时为求生计踏入官场,但是功名利禄并没有使得陶渊明随波逐流,与官场上那些为了利益算计他人的那类人一样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忘记自己的本心。陶渊明自幼就是喜好宁静悠闲的人,也因此十几年的官场生涯并没有让他被利益蒙蔽双眼,反而使他更为厌恶充满利益的官场生活,使他最终决定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可见陶渊明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宁愿回归田园过清寒的生活,也不不愿在官场中沉浮。

      陶渊明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那些他所写的诗歌,他所写的那些诗作中不管是饮酒诗,还是咏怀诗,亦或是田园诗,都是极佳的诗文作品,被世人纷纷传颂与赞扬。即使是现今,仍然有人将陶渊明的诗作作为自己的精神标杆,虽然在现今社会中,没有人能够做到如陶渊明那般远离尘世与利益,放弃所有归隐山林以逃避利益竞争,但是却可以学*陶渊明身上那种安贫乐道、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质。

      拓展阅读

      五柳先生陶渊明

      五柳先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可谓尽人皆知了,《桃花源记》恐怕也无人不晓,人人都对这位先生的文采啧啧不已,但我对他的一生与诗文另有一番感触。

      “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这当然是不错的,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颇相宜的,只不过“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似乎过消极了些吧!生逢乱世,身为七尺男儿,何不奋臂而出,辅一明主,岂不也随了他“大济苍生”之愿?哪能只是凭借残财余资“理荒秽”养家糊口?难道几个朽吏便可拦住他报世之途?

      我很欣赏辛弃疾的豪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如何的豪气?陆游临死还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对国家民族是如何的惦念?总是是一女辈李清照,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愤。可数次任吏的陶渊明确无甚作为,没有“猛志逸四海”的勇气,只好成为“性本爱丘山”的墨客。

      不过总的来说,陶渊明是为我国文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是贴*生活,通俗易懂,是不可多得的田园美诗!

    [阅读全文]...

2022-01-21 19:19:26
  • 表白古诗隐藏

  • 表白,隐藏
  • 1、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朱栴《官桥柳色》

    2、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严仁《玉楼春·春思》

    3、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4、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5、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6、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7、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8、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9、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孟郊《列女操》

    10、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李商隐《为有》

    11、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王安国《清*乐·春晚》

    1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13、妾在深闺君别离,泪痕如雨雨如丝。枕前红泪窗前雨,暮暮朝朝无尽时。——徐勃《夜雨寄北》

    14、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15、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李白《夜坐吟》

    16、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17、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8、乘鸾归后,生绡净翦,一片冰云。——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19、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李白《独不见》

    20、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21、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22、相思不管年华,唤酒吴娃市。——吴文英《荔枝香*·送人游南徐》

    2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24、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25、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6、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7、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28、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29、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0、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又呈吴郎》

    3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2、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33、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34、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吴伟业《生查子·旅思》

    35、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6、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37、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38、一分秋、一分憔悴。——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39、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40、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4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42、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43、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4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45、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陆叡《瑞鹤仙·梅》

    46、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47、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48、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楼》

    49、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50、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51、凉意思,到南楼。——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阅读全文]...

2022-05-26 19:18:07
当前热门
古诗表隐士的形象 - 句子
古诗表隐士的形象 - 语录
古诗表隐士的形象 - 说说
古诗表隐士的形象 - 名言
古诗表隐士的形象 - 诗词
古诗表隐士的形象 - 祝福
古诗表隐士的形象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