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欣赏王维的视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欣赏王维的视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欣赏王维的视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欣赏王维的视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王维古诗词《相思》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古诗词《相思》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相思
诗人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诗人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诗词中的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诗词中的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词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词“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词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词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诗词中的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诗词中的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诗词中的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王维《杂诗词》)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诗词中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诗词中的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词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诗词中的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词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诗词中的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诗词中的'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词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诗词中的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诗人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词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家在黔灵甲秀间
提到唐诗,人们首先想到李(白)杜(甫),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其实还有一个与李杜齐名,人称“诗佛”的王维。王维与李白同年生(公元701年),杜甫生于712年,小11岁。三人生活的轨迹几乎都在大唐由盛转衰时唐玄宗时期。王维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是文人水墨淡彩山水画派“南宗”的代表,*奉王维为祖。
王维《江干雪霁图(局部)》:
终南山靠*唐帝都长安,达官显贵,风流雅士无不遊览有着瑰丽风光的终南山,又无不诗兴大发留下无数诗篇。《全唐诗》中有1500多首诗与终南山有关。王维两度归隐终南山,写下大量的山水诗篇。其中,一首诗名叫《终南山》的五言诗是公认写终南山最具代表性的诗篇。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诗入画,画入诗的道理。这首写终南山的诗,他从个别景观入手达到显示终南山全貌的手法,一句诗一幅画,引人入胜,所谓“意余于象”也。
录《终南山》诗于下:
赏析于下:
(“连山到海隅”也有“连山接海隅”之说)
首句“大乙*天都”中,“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天都”指天帝的居所。此句大意为:
巍巍太乙(终南),你的颠峰直插天际,几乎接*天帝居住的地方了。
遥望终南山,顶峰似乎已达天庭,这是夸张的写法。
“太乙*天都”山水画:
第二句“连山到海隅”
终南山连绵不断已达海边。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陝县,远远未到海边(隅)。若从写远景看“西望不到头,东望不到尾。”用“连山到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觉得真实。后世画家画出了这样的山水画面:
首联写远景,王维用远眺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上联写运景,这一联写*景。三句“白云回望合”意思为:
我进山行不数里便入墜云中,我行走时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茫茫一片。
“白云回望合”山水画:
四句“青霭入看无”。青霭,指云气,山上云气呈紫色故称青霭。此句的意思是:
我朝着濛濛的青霭走去,可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見。
“青霭入看无”山水画: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终南山常年笼罩在茫茫白云,青霭中,一切都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有进一步探访的“冲动”。
这一联又返回宏观,写终南山的辽阔,变化万千。第五句“分野中峰变”,的意思是:
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中央主峰把终南山东西隔开。
“分野中峰变”山水画:
第六句“阴晴众壑殊。”此句的意思是:
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或深或浅,千形万态。
“阴晴众壑殊”山水画:
第三联对终南山高度槪括。诗人立足于“中峰”,极目四望:东西绵延,南北辽阔;阳光之下,或浓或淡,千岩万壑,形态万千,真是尺幅万里。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评价。因为前三联都是写景,尾联突然写人物的活动,所以争论较多。我们只能这样理解:诗人想留宿山中,还想继续探访终南山美景。所以看到山涧中有樵夫砍柴,隔涧寻问寄宿之处,极富诗意。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山水画:
纵观《终南山》全诗,从远眺“*天都”.“到海隅”始。便入*景,在白云.青霭中探索而行。后转入宏观,写终南山“中峰变”,“万壑殊”。一句诗一幅画,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王维用四十个字的五言律诗,为偌大的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难怪*称《終南山》为山水诗经典之作。
赏诗已毕,余兴未尽。笔者草书《终南山》一幅,水*有限,仅作本文收官插图,以助诗意。
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将自己自甘寂寞的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
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一切的情绪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诗佛王维29首山水田园诗,写尽盛唐最美光阴!
1.《山居秋暝》唐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鸟鸣涧》唐朝·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新晴野望》唐朝·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4.《终南山》唐朝·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5.《漆园》唐朝·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6.《积雨辋川庄作》唐朝·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7.《书事》唐朝·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8.《青溪》唐朝·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别业》唐朝·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0.《春中田园作》唐朝·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1.《山居即事》唐朝·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2.《桃源行》唐朝·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陆。遥看一处攒云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1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13.《白石滩》唐朝·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14.《渭川田家》唐朝·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5.《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唐朝·王维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16.《田园乐七首·其六》唐朝·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7.《栾家濑》唐朝·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18.《田园乐七首·其一》唐朝·王维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19.《田家》唐朝·王维
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豨。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住处名愚谷,何烦…
20.《田园乐七首·其四》唐朝·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21.《田园乐七首·其五》唐朝·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22.《田园乐七首·其二》唐朝·王维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23.《田园乐七首·其三》唐朝·王维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24.《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唐朝·王维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王维边塞诗配画欣赏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维边塞诗配画欣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词句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安火。”
⑺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2、《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主颈,归来献天子。
作品评析
春秋战国以降,唐宋人才尤盛。唐代国力昌盛,士子多出名门望族,胸怀天下志向,之于家国苍生理解,自有其高人一等的贵族气度。诗以言志,所以唐代士子多以诗歌见长。宋于五代黑暗后立国,内国力积贫,外有契丹威胁,内忧外患之际,宋太祖毅然杯酒释兵权,以儒生道德为重。宋之士子大多恪尽穷理,严肃治学,所以有宋一代,理学家甚众。
唐诗宋理,皆中华瑰宝,以意气评,历代诗人难出唐人之右,唐诗之气度,唯摩诘泰然。摩诘泼墨恬淡从容,内蕴琴画,通读一番自见其张力,见其世家、右丞气度。现今流传之作,大抵晚年田园山水笔墨,触目皆是“舍藏”自然。王维早期乐府多激昂豪迈,不失乖张。此诗即是。
李氏父子马上夺江山,盛唐用兵频繁,世家子弟喜从军边境,载王颈而归,立功名于青史。文字意气,多见边塞军旅。乐府多歌咏之,文字冗长。这首诗《从军行》短短40字,就将青年士子跨马离家至凯旋的过程描述,此等文思触角,非寻常人可为之。“吹角、喧喧、笳悲、争渡、日暮、战身、尽系、归来”之铺垫,通贯紧密。“行人、人起、嘶乱、河水、漠陲、尘里、王颈、天子”之后缀,情理简明。“言有尽,意无穷”,诗中意味,尽在摩诘笔触之中。
虽然边塞诗通常与盛唐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它是最因循守旧的题材之一。盛唐诗人经常继续七世纪的景物断片并置,但他们能够将并置的景物断片和荒凉对照生动地戏剧化,这是他们在这一模式上获得极大成功的原因。从那些关键性的断片中,读者可以想像出完整的场景,然后将这些场景连接成一首*乎叙事的诗。王维这首诗运用了与卢照邻的《紫骝马》诗相同的技巧,不过王维用起来带有盛唐的复杂特性。
王维将战争的残暴与宁静的边塞景象并置在一起,从整体效果看,王诗比卢诗远为自信。与对边塞战争向往的同时,产生了对游侠的兴趣。游侠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有时是横行的恶少,有时是勇敢、正义的犯法者,有时是战争英雄。
王维《鸟鸣涧》诗歌欣赏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鸟鸣涧》诗歌欣赏,欢迎大家分享。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在王维《鸟鸣涧》一诗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二句写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意境: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但接下来诗人又写出了更有诗意的一幕: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王籍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这首小诗与此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细品味,王籍诗句不免给人以说理的感觉,哲理意蕴十足,但缺乏形象生动的描绘,而这首诗却写得形象逼真,生动自然,情趣无限。诗人王维正是通过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是衬托出静谧的意境。《唐诗鉴赏辞典》中也说: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由此可见,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
在文学原理选修课上,老师曾就这首诗给我们讲演分析过文学领域中的分歧。其实,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确实也存在着些分歧意见。我们当时讨论的问题就是这桂花到底是由诗人看到的还是听到的呢?学生中有一部分人认为诗人是看到的桂花,他们认为诗人是在闲步时偶然看到桂花徐徐落下的情景。而另一部分却认为当时的环境是非常静谧的,所以诗人才能听见桂花落下的声音。而我本人是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的。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并不能轻易看作是闲步山中。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的声音,才能被心静的诗人听到。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诗人之所以能感觉到这种落,也许是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也许是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但我更愿意相信诗人是凭声响而感觉到的。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该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人王维通过这首诗写出了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王维的诗一般都蕴含着比较深的禅意。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在这首诗中,诗人真正地做到了闲,所以他真正地体验到了静。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也许自古以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只是诗人用妙手记叙出来而已。而诗人王维能在低吟浅酌之时,具有这样的禅者心境,确实非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体验到的。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木樨花在无声的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鸟鸣涧》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鸟鸣涧》赏析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读者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鸟鸣涧》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是作于713—741年(唐开元)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当时正是盛唐时期。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译文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赏析
《相思》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古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在唐代的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其中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其中“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情遥,令人神远。
《相思》这首诗的`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相思》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大寒节气古诗词欣赏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寒节气古诗词欣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北商久不通,犁枣罕登盘;山舍惟有橘,琐细如弹丸,
此外则柿栗,收拾猿鸟残。虽无庞翁话,儿孙亦团栾。
今岁雨雪晚,岁莫始大寒,二稚乃可怜,不诉衣襦单。
地炉有微火,诵书到更阑。我老多感慨,赖汝差自宽。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释祖钦
天寒人寒,大寒小寒。
热则普天匝地热,寒则普天匝地寒。
热不自热,寒不自寒。
红日上三竿,当阳仔细看。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释可湘
一年十二月,过了无多日。
乃事竟如何,茫然黑似漆。
休休休,空悠悠,
前许多时何处去,大寒然后索衣裘。
偈颂二十二首
宋.释道生
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岁寒知松柏
宋.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方回
极目无穷*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怀念故人的古诗词欣赏
日子总过得很快,转眼就已是深秋,远方的亲人啊,是否在询问你的'归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怀念故人的古诗词欣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 偶成》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 述剑》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袁枚《马嵬》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佚名《采薇》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徐灿《菩萨蛮·秋闺》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史达祖《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莫辞频。——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歌颂母亲的古诗词欣赏(精选15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歌颂母亲的古诗词欣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豫章行》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3、《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5、《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 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 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 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 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 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 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 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 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 鸟中之曾参。
1、《谁氏子》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有关劳动的古诗词欣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劳动的古诗词欣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畲田调二首》
宋·王禹偁
之一
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之二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古诗词欣赏王维的视频
欣赏王维的古诗
王维的古诗词视频
古诗词的欣赏课视频
王维的古诗相思欣赏
王维的诗古诗视频
王维的古诗画的视频
古诗欣赏锄禾的视频
王维关于古诗的视频
陶渊明的古诗欣赏视频
视频学古诗的杂诗王维
陆游的古诗示儿视频欣赏
临湖亭王维的古诗视频
鹿柴唐王维的古诗视频
送别唐王维的古诗视频
趣记忆视频里王维的古诗
王维的古诗朗读视频大全
古诗王维的晚春归思视频
王维的千古绝句古诗视频
山中王维古诗的动画视频
王维的相思古诗背景视频
鸟鸣涧王维和视频的古诗
留别王维的古诗解析视频
山居秋暝唐王维的古诗视频
爱上古诗王维的相思视频
讲解鹿柴唐王维的古诗视频
鸟鸣涧唐王维的古诗带视频
欣赏鱼的古诗词
140字的古诗词欣赏
欣赏花的古诗词
以一首春天古诗为题的儿童画
播放做实验的古诗
有没有古诗描写皇宫的
描写日出壮丽景观的古诗三首
宾结尾的古诗词
从军行的古诗书写
有关描写秋景的古诗
关于花字的古诗整首诗
古诗立秋后题的读法
出淤泥而不染是哪首古诗词的
雨的古诗100首
有关天气的三首古诗
初2语文要背的古诗
中华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点
形容救助百姓的古诗
轻叩诗歌的大门古诗
配起风了的古诗词
描写废旧村庄的古诗
和师傅分离的古诗
雾中夕阳的古诗
繁花锦簇的古诗
古诗望洞庭的朗诵视频
收集两首有关梅花的古诗
诗经蟋蟀的古诗
古诗飞花令的意义
牧羊人的古诗词
古诗词剥莲蓬的读音
春的古诗词哪些
带倭字的古诗词
考神附体的古诗
有背景故事的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