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断句是

关于古诗的断句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的断句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的断句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的断句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 语录(2k+) 说说(1) 名言(494) 诗词(11) 祝福(1k+) 心语(51)

  • 《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

  • 《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时学*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断句

      宋代:苏麟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译文

      靠*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题解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不说吧,心里又很不*衡。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他吟诵着诗中的“*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苏麟的这首诗,因为只写了两句,所以称为“断句”。“易为春”,后来演变为“易逢春”、“早逢春”。

      作者简介

      苏麟(969~1052前后),宋杭州属县巡检。见[宋]俞文豹《清夜录》[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水楼台: 此故事出自宋俞文豹编撰的《清夜录》。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对部下很宽厚,常举荐随员做官。据说,他在浙江做官时,部下都经他举荐当了官。只有一位叫苏麟的人,因外出办事不在跟前,未被范仲淹举荐。於是,苏麟作诗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看似咏楼台亭榭、花草树木,实则暗示:好处都被别人占了,而自己却得不到恩泽。范仲淹何等聪明,看到他的诗后,明白了他的意思,因此,写了封推荐信,使苏麟得到升迁。此诗以后成为人尽皆知的成语,用以讥讽藉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亲信捞取好处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2-11 01:02:10
  • 有趣的标点古诗和断句76句

  • 有趣,经典
  •   我爸爸是一个省略号,他有没完没了的事情要做。早上,爸爸六点起床,洗洗刷刷,还没来得及吃一口早饭,就拿着黑色手提包,像箭一样冲出了家门。晚上,他刚吃好晚饭就走进书房,开始自己未完成的工作,第二天又是这样去上班。爸爸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就像没完没了的省略号,把陪我和弟弟玩的时间也给省略了。

      我的妈妈是一个感叹号!每当早上起床的闹钟一响,她总是立马就喊:宝贝,快点起床!快点刷牙洗脸!快吃早饭!小心噎着!放学刚回到家,妈妈又喊:快去做作业!作业刚做好,妈妈的声音又传来了:快去跳绳!好像不把我的耳朵喊出茧子就决不罢休呀!

      我的弟弟是一个小逗号。他脑子里整天想着吃、吃、吃,而且还特别逗。有一次,我们在外婆家吃饭,外婆做了一大桌可口的饭菜,大家正吃得津津有味,忽然弟弟朝着一样东西指啊指的,我们以为他要吃菜,大家都夹给他,但他都不要,嘴里不停地喊着饼饼,饼饼原来弟弟看中了那个酷似大饼的防烫用的圆垫子,不仔细看真像一个大饼。我马上拿给了弟弟,以为他要玩。可是,刚给他,他就在圆垫子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我喊道:弟弟把圆垫子当大饼了!大家反应过来后哈哈大笑,真是一个十足的小逗号!

      而我呢,就是一个小问号。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为什么我要长大?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问问题,脑筋急转弯不断,爸爸妈妈常常被我问得一个头两个大,只要一看到我的小嘴巴一动,就想赶紧躲起来。

      你看,这就是我们有趣的标点家庭,每天都在发生着美好而有趣的故事,我爱我的标点家庭。

    标点家庭作文

      说起标点符号家庭,那就非我家末数了。

      !―老爸

      因为我爸看足球的时候,输了就会感叹道:“哎!真可惜呀!太遗憾了”赢了嘛,就会又感叹道:“好!好!真不错!~~”然后,又好像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不一会,就好像从沉醉中苏醒过来。一遇到事情,就爱感叹。所以嘛,感叹号非我老爸末数了。

      “―老妈

      我老妈很爱说,你说一句,她就有10句等着你。这次,我没考好,老妈居然教育了我3小时,我慌称肚子疼,你猜我妈怎么说的?她居然说:“没关系!我才说了一半,等你好了,我再说。”我当时,差点当场晕过去。哎!~~真是拿我这个唠叨老妈没办法呀!哪位“大虾”给我出个招?

      ”―我

      我妈是前引号,我就是后引号呗!我可也是我们家的`“话林高手”,虽比不上我老妈,但,也工夫了得!每次吃饭,我和我老妈就开始了一次重大的“演讲”,通常,把我老爸说的都糊涂了。甚至有一次,竟把我爸说晕了,去医院抢救了半天。怎么样,我和我妈的“说话技术”了得吧?嘿嘿!~~

      ……―我哥

      我哥嘛!不爱说话。做什么事都很少说话,大概他太懒,把话都省略了。我老妈还用我哥说我,说我不像女孩,一点也不文静。我妈居然还说:我哥我俩换一下,我哥应该是女孩,而我应该是男孩。

      这就是我的标点家庭。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奇怪。家庭是由人组成的,怎么是标点符号呢?别急,请听我说:

      “逗号”妈妈:每天下午一回家,妈妈的表演就开始了。“你为什么还不煮饭!每天都是我做饭,累死了。”这是说爸爸的。“建安,今天在学校老师又表扬你了吗?”这是说我的。“小美,把作业写工整。”这是说妹妹的。你说,一家人就她指手画脚,整日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烦死人了。活脱一个小“逗号”。

      “冒号”爸爸:我刚放学回家,爸爸就开始发号施令:“快写作业!”我急忙打开书包,开始写作业,写了半天才写完。他又大声说:“怎么这么慢?以后写作业快点!”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爸爸这么威严。

      “问号”我:我是问号。喜欢思考各种问题,比如鱼为什么睡觉不闭眼?植物为什么会春天发芽,秋天收获?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等等。弄得妈妈也听烦了,就说:“问你爸去,你爸知道的多!”

      “省略号”妹妹:妹妹还小,说话还不太利索。经常这样:“哥……哥……我……去……上……学了。”惹得全家哄堂大笑,连一向严厉的爸爸听了都“多云转晴”了。

      现在你明白了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快乐学*,幸福成长。我爱我的“标点符号”家庭

    [阅读全文]...

2022-05-04 03:14:52
  • 木兰诗的断句

  • 木兰诗的断句

      木兰诗断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的思想倾向是什么?

      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它对于普通女子所禀赋的智慧和才能表示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且也要看到,这种态度是寓于烘托(“火伴皆惊忙”)、隐喻(“双兔傍地走”)等描写中自然流露的。直到明朝末年,人们才能用“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人”这类明确的语言把它说出来。但是,在《木兰诗》中,却没有明朝人那种明显的尊女卑男、矫枉过正的倾向。而明朝人对于妇女潜在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做出那样大胆的估计,除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外,从历史思想源流来看,《木兰诗》是有启蒙作用的。

    [阅读全文]...

2022-07-14 09:52:29
  • 给诗句断句是什么意思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凄草鱼绵,深思海,浪风吹浪,一层跃。半山腰里,趾扬起,一盏喜酒,笑青云。

    凄草鱼绵深思海,浪风吹浪一层跃。半山腰里趾扬起,一盏喜酒笑青云。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望天门山 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凄草鱼绵,深思海,浪风吹浪,一层跃.半山腰里,趾扬起,一盏喜酒,笑青云.凄草鱼绵深思海,浪风吹浪一层跃.半山腰里趾扬起,一盏喜酒笑青云.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望天门山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从前有位秀才给一个财主家的儿子说媒,信中写道: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

    财主家一看欣然同意,他认为“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这么好的条件哪里找?但娶回新娘竟是一个麻子,黑脸,秃子,于是找秀才理论去。

    秀才说:“我在信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一字不差呀!”财主有苦难言。

    2、相传明朝弘治年间,有家财主的豪宅刚落成,请祝枝山写对联。祝挥毫写了下面一副: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财主责怪祝枝山为何给他写这样不吉利的话,祝枝山笑笑说:“为什么说这对联不吉利呢?我念给你听吧!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这是大吉大利啊!”财主听了,啼笑皆非。

    3、以前有一位秀才写了一则新年的贺辞,送给一位农夫,农夫不识字,很高兴的拿回去贴在门楣。邻人来看,其中有一位叫张三的,虽然读书不多,也懂得几个字,因为句子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经他一断句,农夫看了不禁大怒。

    贺辞是这样写的: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猪仔大似家老鼠,个个死干净。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农夫怒气冲冲跑去责问秀才,秀才重新断了句,农夫才转怒为喜,高兴地回家。其断句方法: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猪仔大似家,老鼠个个死干净。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4、相传祝枝山某年除夕和书僮经过一个员外家,忽然听见婴儿落地的哭声,顺手便在大门上写下一副对联。大年初一,员外一开门,见到这副对联:今年真好晦气,全无帐帛进门,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孙。大呼不吉利,便找祝枝山理论。

    祝枝山戏道:“你把句子断错了,应该这样念: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孙。”员外转怒为喜,忙设酒道谢。

    5、从前有一个秀才家境贫寒,每天都想方设法到处混饭吃。秀才有一个朋友家境富裕,每当这位朋友家快要吃饭时,秀才就会去“拜访”,并以各种借口让朋友留他吃饭。这一天,秀才又去朋友家,偏巧突然下起雨来。

    朋友想让他离开,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于是留了一张纸条,以为秀才读懂纸条上的意思,就会离开了。谁知朋友再回房间时发现秀才还在屋里,就问他为何还不走。听完秀才的解释后,朋友气得差点晕倒。

    原来纸条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意思是说: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可是秀才将其断句为: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秀才胡乱断句,给了自己一个“合理”的借口赖在朋友家蹭饭。

    送王诚之舍人使北方得挥字

    宋代:洪迈

    岁晏滞急景,霜雪日霏霏。

    家居尚无奈,何况披征衣。

    舍人使持节,正尔辞帝畿。

    扬鞭出门去,言面无几微。

    中朝第一人,沙漠今宣威。

    朔庭天骄子,应觉眼见希。

    青春反南辕,花柳相光辉。

    雍容对宣室,便可持枢机。

    蛾眉含笑迎,酌酒争劳归。

    金碗大如斗,客醉时一挥。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阅读全文]...

2022-07-06 16:28:20
  • 《陋室铭》如何断句

  • 阅读
  • 《陋室铭》如何断句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赏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陽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陽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陽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阅读全文]...

2022-02-25 08:09:33
  • 文言文断句

  • 文言文断句

      大家对文言文应该都很熟悉吧,那么,你们知道文言文怎么断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断句,欢迎阅读。

      阅读语段,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2.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3.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4、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5、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选自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6、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7、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唐代元结《右溪记》)

      8、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选自郦道元《江水三峡》)

      9、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选自《菜根谭》)

      10、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也。(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一、走四步路

      学生给文言文标点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往上标点,看完了,也就标完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却又无法改正。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在给文言断句时,应引导、训练学生走四步路。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二、抓五关键

      给文言标点,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之时,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一定的方便。在这方面,主要要求学生抓五关键。

      1.抓主谓宾进行断句。我们知道,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例前文中的朝臣是论的宾语,当属上,不能作观的主语,即此处标点应为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而不能断成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另如方且图之的之,是属上还是属下?按现代汉语*惯,容易把之和后连起来读。但这里之是图的宾语,应属上,即此处应断为方图且之,后弘被引见,而不能断为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

      2.抓修辞知识(对偶、排比等)断句。因为古人写文章讲究语句对称整齐,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如前文中帝引用的谚语,应断作贵易交,富易妻,臣闻之言应断作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抓对话标志曰、云、言等断句。古人对话时,大多数有表示说的曰、云、言等,而这些正为我们断句时提供了方便。如前文中的主曰,帝曰,帝顾谓主曰等。

      4.抓句末语气词断句。正如上文所说,一些虚词常放在句末表各种语气,这是我们断句时的重要参考。

      5.抓句首助词断句。同样,一些助词常放在每句话或分句的开头,这也告诉我们在有这些词的地方前后可以分开。

      当然,要能为文言文正确断句,首先做到的是必须遵循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标点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做到标点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做到标点后的语法和语言现象和古代汉语相符合。在此,我们按照这些基本要求,运用上面所说的方法,就可以给前面例文进行如下断句: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总而言之,正确地给文言断句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除了遵循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外,还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还应多读古书,经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做到标点正确,阅读文言的能力也就会随着有较大的提高。

      一、什么是“断句”?

      先从“句读”谈起。

      “句读”一词最早见于汉代何休的《公羊传解诂序》,又称句逗、句投(du)、句度(du)、句断。关于什么是“句读”,前人的说法不一。其中,元代黄公绍的观点最令人信服。他在《韵会举要》一书中指出:“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也就是说,“句”是句末的停顿,而“读”则是句中的停顿。

      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断句”,应该指的是对句意停顿的判断,而不是文句诵读上的停顿。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误解和曲解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是一位语文教师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所用的示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显然是将“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中的“诵读上的停顿”混同于“句意停顿”了。而另一方面,如果在“语绝处”不加以停顿,那么就会使句意发生扭曲和变化。请看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两处断句:①“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必修三);②“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史记>选读》)。第①句的意思是“赵王认为蔺相如是贤能的大夫,出使他国而能不被诸侯侮辱”;而第②句似乎应该翻译为“赵王认为,贤能的大夫能出使他国而不被诸侯侮辱”。这两句译文的含义相差很大。显然,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第①句的断句才是正确的。

      二、断句的基本原则

      ⑴总原则: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如上文所述,在整句或分句的结尾处要自然断句。因为整句或分句的句末是句子语气完备的地方。断句与句子的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项羽本纪》)。

      以下几点虽是特例,但都和“语气”有关:

      ⑵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例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⑶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阅读全文]...

2021-11-23 15:04:06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诵断句

  • 阅读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诵断句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朗诵断句,欢迎大家分享。

      《陋室铭》朗诵断句: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陋室铭》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所著。

      “铭”本是古代刻于器具和碑文上用于警戒自己或陈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祭奠祖先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根据古文体的分类,“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胜,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隐居生活态度是安贫乐道和人生观的价值。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选自《全唐文》。室成之后,由书法家柳公权书《陋室铭》写并勒之成碑,树建市旁。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现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陋室铭》写作手法

      整体评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作品鉴赏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颇有哲理诗的精警和含蕴。作者自远而*,次第写来,以并列句式造成顺流直下的气势,随后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觉妙语如珠,胜意迭出。这两句从《尚书·周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联想得来,强调以德自励,确为一篇之主旨与警策。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于修德,则揭示陋室不陋、令名远播的原委。从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单行,后二句骈俪偶对,骈散相间,颇具韵律美。从写法上看,一二句从正面说,三四句从反面写,正反结合,且“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又形成呼应和对照,颇见文思之巧。

      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只引下句,既呼应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机趣横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浑然一体,包含着无限的情兴和深长的韵味。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阅读全文]...

2022-05-26 04:40:45
  • 含有断字的古诗词 带断字的诗词名句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生。——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调·其二》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卓文君《诀别书》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谢直《卜算子·赠妓》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性德《鬓云松令·枕函香》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警世通言·卷四》

    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赵令畤《清*乐·春风依旧》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曹雪芹《葬花吟》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心能辨事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围炉夜话·第二十则》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渡汉江》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正无以制断。——《淮南子·主术训》

    [阅读全文]...

2022-06-25 23:02:17
  • 晋明帝数岁文言文翻译(晋明帝数岁文言文断句)

  •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

    【原文】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箄(bì):竹制的蒸饭用的盛放器具。②馏:把半熟的食物蒸熟。【翻译】有位客人到陈寔家过夜,陈寔叫儿子陈纪和陈谌做饭招待客人。客人和陈寔在一起清谈,兄弟两人在烧火,不久都跑去偷听长辈们说话。因为做饭的时候两人忘了放上竹箅子,结果要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陈寔问他们:“饭为什么没有热好呢?”陈纪和陈谌就挺直了身子跪着说:“父亲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一直在偷听,所以蒸饭时忘了放上竹箅子,现在干饭煮成了粥。”陈寔问:“你们还记得我们谈论了些什么吗?”兄弟两人回答:“大概都记得的。”于是两兄弟开始复述,互相补充修正彼此的内容,竟然把大人们说话的内容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陈寔说:“这样的话,只喝粥也没事,干吗一定要吃米饭呢!”【点评】从这篇看得出陈纪和陈谌记忆力超群。

    【原文】2.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注释】①何晏的父亲早亡,曹操娶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何晏在府中。【翻译】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机智,很有灵气,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生长在曹操的府里,曹操就想干脆认他做儿子。何晏就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这里就是何家的房子。”曹操听说后,立即就把他遣送回去了。【点评】何晏不愿做曹操的儿子,曹操的儿子们争权夺位势同水火,如果自己受到曹操宠爱必然会引来事端。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单纯不喜欢曹操,不想做他儿子。

    【原文】3.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②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注释】①晋明帝:司马绍(299—325),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东晋的第二位皇帝,在位三年。②东渡:晋元帝还是琅琊王的时候,他的好友王导知道天下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准备在南方筹建晋室以防万一。这就是东渡意。【翻译】晋明帝只有几岁大的时候,有一次坐在父亲晋元帝司马睿的膝盖上。有人从长安过来,晋元帝问起了洛阳的状况,不由感到难过流泪。明帝就问父亲,为什么要哭。父亲告诉他关于晋室东渡的往事,随后问明帝:“你觉得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啊?”明帝回答:“太阳远。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谁从太阳那儿过来,很明显是太阳更远。”元帝对这个回答感到非常惊讶。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开宴会,就说了明帝这个巧妙的回答,而且又问了一次,没想到这次明帝却回答:“太阳要*一些。”元帝大惊失色,说:“你怎么跟昨天回答的不一样啊?”明帝回答:“我抬头就可以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点评】晋明帝是一位相当不错的皇帝,在位三年对东晋的*稳和发展有很大贡献,可惜英年早逝。

    【原文】4.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①,年仅七岁,在床边戏。于是闻语,神情如不相属。暝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注释】①中外孙:儿子所生子为中孙,女儿所生子为外孙。【翻译】

    司空顾和与当代的名流们清谈。他的外孙张玄之和孙子顾敷当时都是七岁,就在大人们的坐榻边玩耍。看他们的神情,好像对谈话的内容并不关心。当顾和在灯下闭目养神的时候,听到两个小孩开始复述之前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谈话,竟然毫无遗漏。顾和听了很激动,过去提着他们的耳朵说:“没想到,我们这个衰落的家族还生出了这样的宝贝!”

    主页 > 世说新语 > 全文 > 夙惠 第十二 >

    【原文】5.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①,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②。”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注释】①襦(rú):短袄。②复裈(kūn):夹裤。【翻译】韩伯只有几岁大的时候,他的家境非常贫穷,到了寒冷的日子里,还只穿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缝制的。母亲做短袄的时候,就让韩伯拿着熨斗,对韩伯说:“你暂时先穿短袄,马上给你做一件夹裤。”韩伯说:“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火在熨斗里面,但是熨斗的柄也就热了,我已经穿上了短袄,自然下身也会暖和,所以也不需要夹裤了。”母亲听了这话,深深感到惊讶,知道儿子以后会是国家栋梁之材。

    【原文】6.晋孝武①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但著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②。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帝曰:“昼动夜静③。”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④。”【注释】①晋孝武:孝武帝司马曜,简文帝的儿子。②茵褥:褥子。③昼动夜静:《老子》第四十五章“躁胜寒,静胜热”。④先帝:这里指简文帝司马昱,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东晋第八位皇帝。【翻译】晋孝武帝司马曜十二岁的冬天,他白天*夹衣,只穿五六件白绢做的单衣,夜里睡觉的时候却要铺上好几层*。谢安劝说:“皇上保养身体要有规律。陛下白天穿得太少,夜里盖得太多,这恐怕不是养生的办法。”孝武帝说:“白天在动,会热;夜晚很静,心静自然凉。”谢安告辞出来后,赞叹道:“皇上说玄理的能力不比先帝差啊。”【点评】孝武帝小时候还挺会养生的,不过长大之后就纵情酒色,无所作为,最后喝醉酒说错话被张贵妃害死。

    【原文】7.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①与送故②文武别,因指语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当以此坐还之。”鞠爱过于所生。【注释】①桓车骑:桓冲(328—384),东晋名将,字幼子,小字买德郎,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宣城内史桓彝的第五个儿子,大司马桓温的弟弟,桓楚武悼帝桓玄的叔叔。历官征虏将军、振威将军、江州刺史、丰城公等。②送故:指护送遗体回乡的下属。【翻译】桓温去世时,儿子桓玄只有五岁,守孝期满刚脱下丧服时,他的叔父车骑将军桓冲和一帮送丧的文武官员前来告别,桓冲指着这帮人对桓玄说:“这些人都是你家的老部下。”桓玄听了后随即大哭,悲伤感人。桓冲经常看着自己的座位说:“等桓玄长大*之后,这个位置要还给他。”桓冲对桓玄的抚养爱护之情,胜过了对待自己的子女。【点评】桓温死前,指定桓玄为自己的接班人,让部下和亲属好生培养。而弟弟桓冲也是尽心尽力扶植,虽然暂代哥哥桓温的位置,也是为桓玄将来做准备。桓玄长大之后,威逼晋安帝禅位,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桓楚,改元“永始”,追封父亲桓温为宣武皇帝,算是完成了父亲的人生目标。不过很快被刘裕打败,成了刘宋王朝的奠基石。

    [阅读全文]...

2022-03-30 16:29:51
  • 王凝之妻文言文翻译(王凝之妻文言文断句)

  •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咏雪 / 咏雪联句

    (南北朝)刘义庆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赏析:

    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为何说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呢?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比喻更讲究神似: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来不及,何谈欣赏?无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创作背景: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阅读全文]...

2022-01-17 13:19:11
古诗的断句是 - 句子
古诗的断句是 - 语录
古诗的断句是 - 说说
古诗的断句是 - 名言
古诗的断句是 - 诗词
古诗的断句是 - 祝福
古诗的断句是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