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锋的诗句注释

关于古诗锋的诗句注释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锋的诗句注释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锋的诗句注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锋的诗句注释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2) 说说(147) 名言(2) 诗词(8k+) 祝福(46) 心语(2)

  • 《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

  • 《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介绍】

      《杂诗》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7卷第37首。

      【原文】

      杂诗

      作者:唐·王维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注释】

      1、折杨柳:古典诗文中言及折杨柳,多称欲以之送别,或欲以之寄托别后的思念之情。

      2、城:全诗原作“阳”。

      3、“秦家”句: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4、传玉碗:指男子用玉碗盛酒,递送给女子。“碗”全诗原作“腕”。

      5、竹:全诗原作“烛”。襦:短袄。

      6、“人见”二句:《陌上桑》叙罗敷盛夸其夫曰:“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7、“持谢”二句:辛延年《羽林郎》:“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持谢,犹言奉告。金吾子,胡姬对贵家豪奴的称呼。提玉壶,指提上玉壶离开。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雜詩】王維

      朝因折楊柳,相見洛陽隅。

      楚國無如妾,秦家自有夫。

      對人傳玉腕,映燭解羅襦。

      人見東方騎,皆言夫婿殊。

      持謝金吾子,煩君提玉壺。

    [阅读全文]...

2021-12-01 12:19:46
  • 古诗元日的注释

  • 文学
  • 古诗元日的注释

      《元日》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下是古诗元日的注释,欢迎阅读。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首古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古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古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阅读全文]...

2022-05-28 05:57:33
  • 夏天的古诗 注释

  • 夏天
  •   夏天很美丽啊,承接着春的生机,蕴含着秋的成熟,展现了抖擞激荡着夏的精神。

      《送灵澈上人》作者为唐朝家刘长卿。其全文如下: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乡村四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翁卷 。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翻译】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过故人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其诗句全文如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还在一起观赏菊花。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诗句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诗句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诗句全文如下: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翻译】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诗句全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

      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察人在荷塘采莲。

      《山亭夏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骈。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翻译】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水晶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幽居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诗句全文如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翻译】

      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小池》是作者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诗句全文如下:

    [阅读全文]...

2022-01-16 05:53:02
  • 古诗夜书所见的解释及注释

  • 解释
  • 古诗夜书所见的解释及注释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夜书所见的解释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第①萧萧:风声。

      第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第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第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第⑤篱落:篱笆。

      作品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文学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阅读全文]...

2021-12-10 17:21:25
  • 清明古诗原文及注释

  • 清明,幼儿
  • 清明古诗原文及注释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古诗原文及注释,欢迎大家参考!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 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词语注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诗文赏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长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汉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测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大规模地酿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闻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饮酒作诗,但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据说,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经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诗大意是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 迷乱,难以*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

      其他关于清明的古诗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淡漠,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译文】

      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尽管现在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因为他们的后人在战乱中死去了)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译文】

      自古清明是亲*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节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不禁顿生感慨。然而凭栏而望却不知哪出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我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译文】

      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阅读全文]...

2022-07-24 09:14:03
  •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及注释

  • 端午节,古诗文
  •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及注释

      导语:端午节是吃粽子的节日,这个节日赛龙舟,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古诗及注释原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澡兰香·淮安重午》

      作者: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注释

      ⑴淮安:今江苏淮安县。重午:端午节。

      ⑵盘丝:腕上系五色丝线。

      ⑶巧篆:精巧剪纸,妆饰于头发簪上。

      ⑷玉隐绀纱睡觉:玉人隐在天青色纱帐中睡觉。

      ⑸银瓶:汲水器。

      ⑹采箑(sha四声):彩扇。

      ⑺写榴裙:是指在红色裙上写字。

      ⑻红绡退萼:石榴花瓣落后留下花萼。

      ⑼烟蒻(ruò):柔弱蒲草。

      ⑽沉魄:指屈原。

      ⑾午镜:盆水如镜。澡兰:五月五日,煮兰水沐浴。

      ⑿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萧史吹箫引凤,穆公为之筑凤台,后遂传为秦楼。

      ⒀菖蒲:端午一寸九节菖蒲浸酒,以辟瘟气。

      译文

      情人手腕上系着五色丝线,篆文书写的咒语符篆戴在头上,以避邪驱疫。在天青色纱帐中,她睡得格外香甜。在庭院中花树下摆好酒宴,在窗前轻摇彩扇,当歌对饮,往日的美景历历在目。当时曾在她的石榴裙上题诗写词,今天窗外的石榴已经凋残,曾经的欢乐已逝,光阴似箭,沙洲上柔嫩的蒲草在风中摇曳,茫茫如一片青烟,请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春风和煦中燕子已生小燕,连绵细雨中梅子已渐渐黄圆。正午的骄阳正烈,美人是否也在幕帘中沐浴香兰?想她一定会回到绣楼,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怜。怅望中我仰望苍空,看那一弯新月冉冉升起,那清淡的月光伴随着我,来到这海角天边。

      《端午日赐衣》

      作者: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注释

      (1)宫衣,指官服。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这首诗应该是那时候写的。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全句的意思是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的恩情。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刚好,感觉全身都充满了*的恩情。

      译文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乙卯重五诗》

      作者: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

      ①乙卯:指11xx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

      ③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④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阅读全文]...

2022-06-13 08:09:15
  • 夏季的诗句和注释

  • 夏季
  • 夏季的诗句和注释

      夏天带着它那婀娜动人的身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悦耳动听的声音来了。

      《积雨辋川庄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诗句全文如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翻译】

      因为积雨日久,林中无风而且湿润,故而做饭的炊烟升起时显得有些缓慢。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啼声。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我已和村里的那些相处的很随便,没有什么隔阂;淳朴农民为什么还要猜疑呢。

      《送灵澈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诗句全文如下: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乡村四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翁卷 。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翻译】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过故人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诗句全文如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还在一起观赏菊花。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诗句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诗句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诗句全文如下: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翻译】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诗句全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

      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察人在荷塘采莲。

      《山亭夏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骈。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翻译】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水晶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阅读全文]...

2022-07-21 08:10:26
  • 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 赞美,庐山
  • 关于赞美庐山的诗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似晴欲雨费疑猜,谁把天公巧妙开。峰影都沉潭影底,庐山之水日边来。

      1. 劲风湮细雨。——《秀甲东南》

      2. 除邓天台后,*流莫可群。——《瀑布》

      3.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瀑布》

      4. 黑岩藏昼电,紫雾泛朝暾。——《庐山》

      5.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庐山桂》

      6.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庐山桂》

      7.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宿东林寺》

      8.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郡内闲居》

      9.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寄白阁默公》

      10.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别东林寺僧》

      11. 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寄黄刘二尊师》

      12.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听郑五愔弹琴》

      13. 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升天行贻卢六健》

      14.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江行无题一百首》

      15.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江上送客游庐山》

      1.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彭蠡湖中望庐山》

      2.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庐山诗》

      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4.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6.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自咏示客》

      7.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庐山瀑布》

      8. 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湖上望庐山》

      9.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题璿公山池》

      10.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

      11. 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别草堂三绝句》

      12. 新诗准备,庐江山色。——《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13.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

      14.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送刘四赴夏县》

      15.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望庐山五老峰》

    [阅读全文]...

2022-01-15 13:35:33
  • 守岁古诗唐杜甫(守岁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 杜甫
  • 今天这首诗,与杜甫求官的背景有关。

    公元747年,时任宰相李林甫整了一出“野无遗贤”的闹剧,而雄心壮志的杜甫,遭到了非常沉重的打击。

    公元751年,杜甫再次迎来了机会,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很顺利地为唐玄宗献上《三大礼赋》,而且得到了唐玄宗的称赞,命待制于集贤院,但他却一直没有等到被任用的通知。

    康震教授对此做了一个推测:李林甫先前已经告诉唐玄宗“野无遗贤”,而杜甫就是其中的遗贤之一,这不是打脸么,所以这次应该还是李林甫从中作梗。

    我非常认可这种解释。

    因为杜甫并没有得罪其他人,而且他出自官宦之家,在朝廷内也有不少朋友,没有人会刻意阻挡他的仕途;更何况,他的文章已经得到了唐玄宗的亲口称赞,不管什么官员,但凡有点眼力劲,都会顺水推舟送杜甫一个人情。

    唯独只有李林甫,他会出于私心,继续阻拦杜甫。

    杜甫当然也明白,那么他能不能把李林甫这层关系也打通呢?

    比较难,因为这会触碰到李林甫的个人利益,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为杜甫的堂弟杜位,正是李林甫的女婿。

    同一年的除夕,在长安漂泊的杜甫来到了杜位家,在宴*上写下一首诗,后来成为了守岁诗中的千古名篇,但这首诗看起来狂放,其实隐含了诗人深深的痛苦。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椒盘

    首联,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阿戎,堂弟;椒盘,盛椒的盘子,古代*俗,年节之时,以盘盛椒,将花椒撮点于宴*的酒杯中;颂花,指新年祝词。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堂弟家守岁,椒酒摆上桌,主宾已经发表完新年祝词。

    这两句很简单,是描写宴会开始后喝酒前的情景,喝酒之前,主客分别发表新年祝词。

    可能有人会说:杜甫与杜位是堂兄弟关系,一家人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还用这么正式么?

    当然不用,这说明参加此次宴会的不只是亲人。

    还有谁呢?

    我们继续读颔联,可以想见,颔联紧接着要写喝酒时的情景。

    年夜饭

    2、宾客们很拘谨。

    颔联,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盍簪,指朋友聚会;枥马,马槽中的马;列炬,排列火炬。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宾客们的骏马在马槽中喧闹;庭中排列的火炬,惊散了林中的乌鸦。

    您看,是不是很奇怪?诗人没有直接描写酒*上的情况,却写与宴会毫不相干的马和乌鸦。

    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两句非常巧妙,都是侧面描写的手法,但是很容易产生误解。

    首先,马槽中的骏马为什么会喧闹?

    有人认为,因为宴会太热闹,所以惊扰到了马槽中的骏马。

    我认为这种理解不对,马受到惊吓确实会鸣叫,但马对人很熟悉,人的说话声怎么可能让马受到惊吓呢?如果真的可以,那么马戏团表演和马的比赛都没法看了。

    这句话的关键是这个“枥”字,宾客们的马不是直接栓在门口,而是在马槽中。当马被关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里,感到非常不自在,这才是枥马喧闹的原因。

    乌鸦

    其次,林中的乌鸦为何飞散?

    “林”,是指树林,排列的火炬惊飞了树林中的乌鸦,这说明火炬数量多,排列很长。

    为什么有这么长的火炬呢?

    当然是宾客自己带来的,这又侧面说明参加宴会的宾客数量很多。

    再把这两句结合一起看:除夕夜来了很多宾客,而宾客们的马在马槽中因为不自在,喧闹个不停。

    既然马都感觉到了不自在,那么这些宾客呢,他们自在么?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除夕夜,这些宾客不在自个家里守岁,却跑到别人家来,你觉得他们会自在么?

    但是,他们肯定不会像马一样直接闹腾,只是会表现得很拘谨,比如这样:面前的这杯酒该什么时候喝?是等别人先敬酒,还是自己主动敬别人?还有,一杯酒该分几口喝?喝少了吧,对方可能会觉得你不够意思,喝多了吧,又担心抢了对方的风头。

    这不是开玩笑,主人可是李林甫的女婿,喝酒的分寸掌握不好,仕途很可能就会受到冷淡。

    您看,诗人没有直接写宾客,却借林中乌鸦侧面写出了宾客的人数众多,又通过写马的不自在,含蓄地表达出宾客们的拘谨。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宾客如此拘谨,为什么还要跑到别人家来呢?我们继续读颈联。

    除夕夜

    3、宾客们来贺岁的原因。

    颈联,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飞腾,指攀上龙凤,求得官职;暮景斜,指夕阳西斜。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明天就过了四十岁,即使求得官职,也像夕阳一样没有多少时日了。

    这两句,弯转得有点急:前面还在写宴会,颈联怎么突然就思考人生了?

    这就是我要在开头介绍杜甫求官背景的原因。

    杜甫真的只是来堂弟家守岁而已吗?

    当然不是!

    通过两次求官经历,杜甫已经知道谁在给他使绊子,就是杜位的丈人李林甫。很显然,他很想让杜位帮忙做一做李林甫的工作。

    在我们看来,堂兄弟这么*的关系,有什么不好说的嘛。但实际上,这会让杜位很为难,因为杜甫的仕途问题,牵涉到了李林甫的个人利益,杜位也不太好向丈人开口。

    杜甫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才借除夕夜守岁的机会来找杜位,都是一家人,再喝点小酒,很多不好说的话可能就说开了。

    [阅读全文]...

2021-12-06 15:31:32
古诗锋的诗句注释 - 句子
古诗锋的诗句注释 - 语录
古诗锋的诗句注释 - 说说
古诗锋的诗句注释 - 名言
古诗锋的诗句注释 - 诗词
古诗锋的诗句注释 - 祝福
古诗锋的诗句注释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