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题眼的例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题眼的例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题眼的例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题眼的例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植树问题应用题有哪些例子
植树问题是指在一定的线路上,根据总路程、间隔长和棵数进行植树的问题。为使其更直观,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树问题应用题有哪些例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_应用题例子:
1. 东方旅店共15层,每层楼梯有20个阶梯.如果某人每上一阶梯需要0.5秒,问他上到顶层需要多少时间?
回答:1. 2分20秒.
提示:0.5×20×(15-1)=140(秒).
2.一条路原有木电线杆46根,每两根之间相隔12米.现在要全部换成水泥电线杆,如果每两根电线杆之间间隔20米,需要多少根水泥杆?
回答: 2.28根.
提示:12×(46-1)÷20-1-28(根).
3.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付锯板费1元,6根木头,每根锯成4段,共要付锯板费多少元?
回答: 3.4元5角.
提示:10÷(5-1)=2.5(角),2.5×3×6=45(角)=4元5角.
4. 小明坐在火车里看外面的电线杆,从第一根到第16根共花了半分钟,如果火车时速为72千米,每两根电线杆相隔多少米?
回答: 4. 40米.
提示:72000÷60×0.5÷(16-1)=40(米).
5. 甲、乙两人在长300米的公路两旁栽树,每隔20米栽一棵柳树,在每相邻两棵柳树之间又栽上两棵梧桐树.已知甲比乙多栽树12棵,问甲、乙各栽树多少棵?
回答: 甲栽52棵,乙栽40棵.
提示:柳树:(300÷20+1)×2=32(棵).
梧桐树:300÷20×2×=60(棵).
(32+60-12)÷2=40(棵).
【相关内容】:
数学植树问题练*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红领巾公园一条长200米的甬道两端各有一株桃树,现在两棵桃树之间等距离栽种了39株月季花,每两株月季花相隔米.
2.学校召开运动会前,在100米直跑道外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在跑道的一端原有一面彩旗还需备面彩旗?
3.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面彩旗?
4.街心公园一条直甬路的一侧有一端原栽种着一株海棠树,现每隔12米栽一棵海棠树,共用树苗25棵,这条甬路长米?
5.街心公园一条甬道长200米,在甬道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美人蕉,共栽种美人蕉82棵,每两棵美人蕉相距米.
6.有一条长125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5米栽一棵杨树,园林部门需运来棵杨树苗?
7.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5米坚一根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米.
8.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米.
9.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杆根.
10.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6米架设一根电线杆,不算路的两端共用电线杆54根,这条公路全长米.
二、解答题
11.一个圆形养鱼池全长200米,现在水池周围种上杨树25棵,隔几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
12.明明要爷爷出一道趣味题,爷爷给他念了一个顺口溜:湖边春色分外娇,一株杏树一株桃,*湖周围三千米,六米一株都栽到,漫步湖畔美景色,可知桃杏各多少?
13.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300米,每隔5米栽种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株?
14.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2米栽一棵杨树,共栽了40棵,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此题与题4类型相同,所求不同.已知全长200米,棵数39株,求间隔长.列式是:200÷(39+1)=200÷40=5(米)
答:每两棵月季花相隔5米.
2.此题是植树问题中植树线路不封闭的一种,并要求植树线路的一端要植树.那么全长、棵数、间隔长三量之间的关系是:
棵数=全长÷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100米是全长,10米是间隔长,求棵树.列式是:100÷10=10(面)
答:还需准备10面彩旗.
3.此题也属于植树问题中植树线路不封闭的,并要求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与题1类似,但又要求在线路的两旁,而不再是一侧.
解法一:50÷5+1=10+1=11(面)…先求出一侧的,再求两旁.11×2=22(面)
答:一共要插22面彩旗.
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欢迎大家分享。
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阅读古诗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什么是诗眼呢?简单地说,诗眼就是诗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详细地讲,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情趣性的能够统领全句、全联或全篇的字词,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诗眼有很多特性,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鉴赏诗词。
一、诗眼能够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比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就直白地流露了诗人虽然有满腔的报国热忱却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不仅读之令人扼腕,还准确深刻地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二、诗眼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与情趣性
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是动词。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就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盎然之景,还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了诗人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更流露了作者经历罢相后虽被征召回朝却依然忧虑重重的情思,其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与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这大概也是王安石不厌其烦地易“十许字,始定为‘绿’”的原因吧!再如,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怒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形象且极具情趣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并被王国维赞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三、诗眼能统领全句、全联、全阕甚至是全篇
白居易《长相思》的上阕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根本不会觉得词句有什么奇特之处,无非就是写了两条河在流,而且还是流到了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到“愁”字诗意就陡然发生变化,不仅山水含愁,而且万物齐悲,词人的哀愁一下子就弥漫于山水,充塞了天地,一个“愁”字便点燃了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体味诗眼的艺术表现力,要遵循鉴赏诗歌的基本原则——“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诗眼的最终指向是诗词的意境,鉴赏者应该从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的结构、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意象、诗词中的句式,以及诗词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等角度,去品味诗眼的作用。
带有风字的诗句例子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春风不相识,何时入罗帏。
——李白《春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出塞》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调》
秋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春风不相识,何时入罗帏。
——李白《春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出塞》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调》
秋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收起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草》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4、冬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展开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草》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4、冬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6、春风不相识,何时入罗帏。
——李白《春思》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出塞》
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古代关于孝的例子介绍
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古代关于孝的例子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生母早死。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一天,父亲出门。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养这个孩子,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遂将妻子休弃。
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自耕于蒙山南麓,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二老大笑。
4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槐荫改名为孝感。战乱中!”(《孔子家语·致思》)
5 芦衣顺母
闵损,吃着丰盛的筵*,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
6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于槐荫下遇......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名重华: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五帝之一,姓姚、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事后舜毫不嫉恨,民不得夺”,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并得以兼养孩子:“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言毕凌空而去。因此,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当他们挖坑时,他常常目不交睫。临行时,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说。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号有虞氏,史称虞舜:“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为董永抵债赎身,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孔子的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曾作《浑天图》,春秋时期鲁国人:“儿子可以再有,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春秋时期鲁国人,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注《易经》,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并封象为诸侯。
8 卖身葬父
董永,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
1、望云思亲
唐朝宰相狄仁杰因从小家庭贫困,于是十分刻苦好学。后来官至丞相,也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十分尊敬这位狄阁老。
出任宰相后,因同一知府的参军郑崇质,本该奉诏出使边疆,因家里老母体弱多病需人照顾无法脱身,狄阁老便奏请皇上替其出使外疆。
在某日巡视时,偶然之间登上太行山顶。只见白云孤飞,因而思念起了远在河阳的双亲。对随从言曰:“我的双亲就住在白云底下”,狄阁老在山顶看着白云久久没有离开,直到白云移位。
2、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期,有个人名叫淳于意。曾拜齐国著名的医师杨庆,学得一手好医术。曾出任过齐国的仓令一职。师傅去世后,淳于意开始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在行医时不小心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自己遭受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叫缇萦,虽然是一介女子,但她不辞辛劳,千里跋涉一同来到长安替父申冤。她不仅向汉文帝陈述了肉刑的坏处,还力证自己的父亲在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
只因遭人陷害,但缇萦愿代父受刑。汉文帝感于缇萦的孝心,不仅赦免了淳于意,还下诏废除了肉刑。
3、芦衣顺母
周朝人闵损自幼丧母,父亲又娶继母进门。继母因为又生了两个儿子,于是经常虐待闵损。冬天,继母给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闵损穿的是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日,父亲因为要出门,便打发闵损去牵车。因为闵损牵车时寒冷打颤,不慎将绳子散落在地上。因此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顺着被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
父亲才知闵损受到虐待,归家后,父亲执意要休弃后妻。闵损跪地替继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亲深感闵损谦让不计较的性格,就同意了闵损的要求。继母知晓这件事后,悔恨交加,从此待闵损如亲儿一般。
4、卧冰求鲤
晋朝有人名王祥,生母去世后父再娶继室。后母生子名王览,因后母偏宠爱亲儿,所以经常叫王祥干活。一年冬季,父母生病卧床。继母想吃鱼,可那个季节不仅没有鱼更没有卖鱼的。王祥为了满足继母,来到河边宽衣解带,用体温融化了河面坚冰。冰融后,竟越出两条锦鲤。
王祥将鱼带回家做给继母吃,继母遂病愈。因其乡邻感于王祥不计前嫌孝顺继母,和睦兄弟。对此纷纷称赞,继母也一改往日态度。其弟王览也仿效兄长,与兄长和睦共处。
5、闻雷泣墓
王裒,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描写关于花的诗句例子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1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1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释志南《绝句》
1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9、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20、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关于长江的诗句例子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10、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3、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4、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15、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7、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18、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19、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1、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22、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3、一江烟水照晴岚,*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24、人如风*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25、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26、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27、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28、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29、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31、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3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34、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3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6、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7、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38、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39、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40、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41、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3、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44、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4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46、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47、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48、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9、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0、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王勃《滕王阁诗》
儿童生活的诗句例子
1、《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
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秋天的描写诗句例子
描写秋天的成语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枫林如火、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高考试题库116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楚:*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代尊师重教的经典例子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尊师重教的经典例子,欢迎阅读。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
5、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表达爱意的诗句例子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7、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8、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9、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11、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12、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1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4、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古诗题眼的例子
古诗中的诗眼例子
高中古诗的诗眼的例子
古诗的例子
读古诗的例子
古诗虚境的例子
汉语话题句的例子古诗词
学古诗的例子
用兴的例子古诗
仿写古诗的例子
用典的古诗例子
列锦的古诗例子
古诗景与情的例子
以静写动的例子古诗
古诗设问的例子
有景有情的古诗例子
引用的古诗例子
拟物的古诗例子
有我之境的古诗例子
古诗的手法及例子
古诗中改字的例子
化用古诗句的例子
古诗孤*拗救的例子
引用古诗句的例子
古诗误读的例子
双关的例子古诗
以景结情的古诗例子
古诗推理的例子
古诗的意境例子
意象的例子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