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昭君出塞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昭君出塞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昭君出塞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昭君出塞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形容昭君出塞的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形容昭君出塞的诗词,快来看看吧。
王昭君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骆宾王【乐府】
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王昭君辞
魏晋。石崇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王昭君三首
唐。郭震
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悲。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
压践冰霜域,嗟为边塞人。思从漠南猎,一见汉家尘。
闻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沈佺期【乐府】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恶,不并汉宫时。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王昭君二首 时年十七。
唐。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董思恭。【乐府】 。
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髻鬟风拂散,眉黛雪沾
王昭君歌
唐。刘长卿【杂言】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绘能相负,
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
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咏史上·王昭君
宋。陈普
昭阳柘馆贮歌儿,恨杀陈汤斩郅支。胡草似人空好色,春光不到二阏氏。
王昭君
唐。李商隐【七绝】
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王昭君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译文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赏析
本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日”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启阵先生的说法,当诗人到写第二首时,似乎情无以堪,只能勉强完成一首五言绝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联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都被人写作多种主题。李白的这两首诗尽管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拓展:古诗《王昭君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译文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赏析
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然而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这一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不能不让人*添几分惆怅。
接着诗人又以“月”字发出忧伤的慨叹: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这种别离,让诗人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无望,所以更加重了忧伤的思绪。诗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诗人看来,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终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诗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连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却是汉代后宫的画师,昭君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凭吊,扼腕叹息。
关于“枉图画”,有一个传说,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把昭君所谓的“悲剧”和宫廷画师相联系,尽管有些牵强,却更能加深悲伤的主题。
昭君出塞现代组诗
前言
王昭君是我们土家的姑娘
十六岁那年,踩着一辆破旧的单车
我专程拜访过她的故乡
关于爱情
篱笆旁,那重重的一跤
一起疼痛的,还有
一个少年懵懂的心
牵牛花沿着篱笆疯长
些许的阳光,温暖了
一个女孩的梦境
多年之后的大漠里
你端坐在毡房中央,内心的深处
柔软得像是溪水边刚冒出来的柳芽
关于美貌
没有谁能够明白
那些青翠挺拔的山岚
如何缩小成了你秀美的身段
没有谁能够明白
清澈见底的绿水
如何在你的眼波里明眸流转
没有谁能够明白
三月的春雨,四月的阳光
如何在你的脸上多情地飘荡
没有谁能够明白
村东古井里,你深深的忧伤
背后,村西大树多像一个人永久的守望
怀抱着琵琶,你微笑着西去
繁华地背后,永久的苍凉
多年之后,你一点一点地品尝
关于大义
一枝花在幽暗的后宫
悄悄地盛开了四年,无人知晓
对着铜镜,你叹息着
想起了老家,热烈地绽放
骄傲地凋谢,那些田头地边的野花
如果没有急骤的马蹄声
没有高高扬起的圆月弯刀
就让我盛开在沙漠,盛开在草原上吧
我的生命转瞬即逝,我的美丽和骄傲
将永久地绽放在天地之间
昭君出塞
不敢想像,走入大漠
就只能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了
铺天盖地的风暴
眨眼间能让天地失色
西去,西去
怀中的琵琶是我所有的勇气,我的`美貌
在落日下,一点一点地绽放
在此起彼伏的狼烟中,一点一点地湮没
《出塞》古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出塞》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塞》原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出塞》翻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赏析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1)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 ① 冲,冲向,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
② 缺,缺口。写战士作战使宝刀出现了缺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第一句用金带连环束战袍等衣着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马头冲雪的环境描写,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的动作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乱斫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能从外貌、环境和行动三方面选两点进行分析即可)
赏析
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不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力,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赏不置。乱斫两字虽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传神境界,使全诗神采飞扬。
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最有力,以壮举传神。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总之,此诗在艺术上处处见匠心,在古代战歌中,不失为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凡的。为什么这样*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
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凡的悲剧,*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关于昭君怨的诗词
一、(昭君怨)
客少人稀盛夏,携笔凝眸花架。*仄涌心间,韵诗闲。
感叹邻人仙逝,即要赴泉掩滞。师信绩儿调,漾眉梢。
二、(昭君怨)
夏雨频频又现,犹觉阴霾千转。烟雾锁重楼,似初秋。
风漾浮萍翠摆,郁结愁肠无奈。点点是离殇,最寒凉。
三、(昭君怨)另一体
翠叶芙蓉洁立,婷玉粉白结蒂。宛若浴瑶池,绽仙姿。
寻万里,碧涟漪,遥看芳琼无际。谁与共相融,去无踪。
四、(昭君怨)另一体
月色芙蕖绮露,繁点映荷垂暮。静夜灿旖旎,秀阑池。
风催旧,花漪瘦,空藕无心看透。词短赋蒹葭,乱涂鸦。
五、(七绝)
亭亭菡萏万株擎,
一霸江河艳赭琼。
独绽仙姿惊百媚,
芙蓉凝露媲珠萦。
描写王昭君的诗句
●王昭君: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昭君
生来即是富贵相,凤凰出自垅田上。
美辞难现佳人貌,苍灵见之亦动凡。
队中虔诚祈君侧,谁知帝王择画观。
本色不必冗修饰,囊中羞涩不与钱,
描者多怨笔多端,落得凡人与帝观。
柳树湖边孤影横,可怜凤凰羡鹅鸳。
朝阅诗书夕入赋,潜心阁中才俱全。
五年难为君王面,青春逝去肯来观?
料知命运会有时,静待*地敛翅观。
年复一年侍者换,只身宫中也思还。
忽闻佳丽示族王,靴簪焕然登朝堂。
抬头翩跹皆惊艳,顾之哪堪忍正观。
族王亲点无他言,结为连理与君还。
本欲揽人把复还,一言即出奈何返。
幽怨帝王翻画卷,冲冠一怒斩祸源。
招之倾谈王无魂,帕湿鬓垂比无双。
殿堂拜别难为亲,幽幽但定嘱安康。
车马侍卫待人入,此去不知距何年。
秋风渐起雁南飞,闻此佳人不思行。
队行渐远目亦远,风中龙袍随飞舞。
汉境自此少战乱,刀戈各收百姓安。
百姓亦乐嫱亦乐,代代自此把话传。
笑声时传篷户中,富贵命运皆此落。
非是富贵皆有数,心和气静运才临。
若非当初孤自强,哪得今昔飞上天?
●王昭君
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
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
白帝城边晨出关,昭君村下午移湾。——黄衷《出峡》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唐寅《落花诗》
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唐寅《落花诗》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汉时昭君颜如花,强令出塞禁风沙。——方回《于氏琵琶行》
昭君死作青冢土,琵琶却传来汉家。——方回《于氏琵琶行》
无人作歌继大雅,至今遗恨悲昭君。——黄文雷《昭君行》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凡四十韵》
屈申后先皆有数,此理昭昭君自知。——孔*仲《承芸叟寄示新词一篇以此寄谢扬子云书亦有色乎此亦书之色也》
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卢仝《听萧君姬人弹琴》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琵琶怨发昭君曲,羌笛哀生公主歌。——杨承鲲《长歌行寄吕中甫山人》
山川历历应如旧,昭君屈*犹荒村。——张嵲《过屈*昭君故宅》
绝代昭君村,惊世屈原宅。——范成大《嘲峡石》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李白《王昭君二首》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杜甫《负薪行》
茫茫边雪里,一掬沙培塿.传是昭君墓,埋闭蛾眉久。——白居易《青冢》
雪里君看何所似,王昭君妹写真图。——白居易《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王建《塞上梅》
欲说昭君敛翠蛾,清声委曲怨于歌。——王建《观蛮妓》
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张祜《昭君怨二首》
不堪天塞恨,青冢是昭君。——张祜《观宋州于使君家乐琵琶》
须知一种埋香骨,犹胜昭君作虏尘。——陆龟蒙《宫人斜》
昭君溪上年年月,偏照婵娟色最浓。——李涉《竹枝词》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李涉《杂曲歌辞。竹枝》
阿母蕊宫期索去,昭君榆塞阙赍行。——徐夤《尚书会仙亭咏蔷薇夤坐中联四韵晚归补缉所联因成一篇》
人间亦有王昭君,奈何众女嫉蛾眉。——方回《丹青歌赠王春阳用其神丹歌韵》
失身羁妇过昭君冢,偾军老将上李陵台,东坡澹庵惠州新州更海外。——方回《闻笛叹》
那昭君更苦,香泪湿红裳。——汪元量《锦瑟清商引》
一昔王昭君,远嫁单于去。——汪元量《昭君墓》
欲吊昭君倍惆怅,汉家甥舅竟相违。——黄滔《塞上》
君不见汉宫六六多少人,画图枉却王昭君。——杨万里《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苏轼《昭君村》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苏轼《昭君村》
还忆昭君入胡虏,乌孙帐下边马鸣。——梅尧臣《依韵和永叔戏作》
昭君殁後更多恨,弹作琵琶曲未休。——梅尧臣《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
王昭君简介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 (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典故。
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和诽谤甚多。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昭君怨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赏析】
据史*载,汉元帝后宫嫔妃众多,难以选择,于是靠画像召幸。嫔妃们争相贿赂画工,只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画工将她丑化了许多,使她入宫五六年未能见皇上。正逢匈奴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当她盛装向皇上辞行时,光彩照人。元帝悔恨莫及,怒斩毛延寿等画师。此后诗人多借此事抒发幽怨的情怀。汉乐府有《王昭君》,晋有《王明君歌》,《琴操》有《昭君怨》等。卢照邻这首《昭君怨》比起当时上官仪的《王昭君》清新刚健,引人注目。
以嗟叹起句,“合殿恩中绝”,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绝不能下达。《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人在此熔炼这首古诗,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蕴藉着弃捐之意、艾怨之心。“交河使渐稀”,是进一步阐明“恩中绝”的。昭君初嫁时,朝廷还时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后来连使节也逐渐稀少了。足见皇帝已经将忠义之人忘却了,恩义断绝。
因为“交河使渐稀”,引起昭君对往事的回忆: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当年自己肝肠寸断地辞别了汉宫,形单影只走向遥远而陌生的胡庭。她顾影自怜,一步一回首,恋恋不舍。背井离乡何其悲凉!
因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乡,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国景色:“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一边是尘土飞扬,风沙肆虐,一边是草色葱绿春意盎然。两相对照,衬托出人物的内心忧伤。这里诗人寓情于学,以有声有色的对比,将人物的哀怨忧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诗中主人公的感情闸门似乎终于打开,千般怨,万般恨,喷发而出,化作一个愿望:象雁儿一样一年回来一次。此处意由象外点:象鸿雁那样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愿望只能空留遗恨。
这首五言律诗以琴曲旧题写,属对工整,音韵和谐。“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飞。”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构思精巧,用词准确而贴切。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和诽谤甚多。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杨炯、骆宾王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乾封间任益州新都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自投颍水而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今存《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
古诗昭君出塞的诗
昭君出塞的诗句
昭君出塞诗句
昭君出塞的诗词
昭君出塞台词
关于昭君出塞的诗词
古诗昭君出塞的故事
七律昭君出塞的古诗
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
昭君出塞图上的古诗
形容昭君出塞的古诗
昭君出塞的诗词最有名
王昭君出塞诗句
王昭君的出嫁古诗
赞昭君的古诗
昭君故里的古诗
七绝昭君的古诗
昭君落雁的古诗
王昭君的古诗
关于王昭君的古诗
形容昭君的诗句
致王昭君的古诗
写王昭君的诗词
王昭君的古诗杜甫
用昭君形容人的古诗
关于昭君的古诗词
纪念王昭君的古诗
王昭君的四字古诗
描写昭君的古诗词
与王昭君有关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