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

关于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61) 说说(118) 名言(881) 诗词(9k+) 祝福(53) 心语(1)

  • 形容昭君出塞的诗词

  • 阅读,文学
  • 形容昭君出塞的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形容昭君出塞的诗词,快来看看吧。

      王昭君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骆宾王【乐府】

      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王昭君辞

      魏晋。石崇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王昭君三首

      唐。郭震

      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悲。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

      压践冰霜域,嗟为边塞人。思从漠南猎,一见汉家尘。

      闻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沈佺期【乐府】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恶,不并汉宫时。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王昭君二首 时年十七。

      唐。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董思恭。【乐府】 。

      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髻鬟风拂散,眉黛雪沾

      王昭君歌

      唐。刘长卿【杂言】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绘能相负,

      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

      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咏史上·王昭君

      宋。陈普

      昭阳柘馆贮歌儿,恨杀陈汤斩郅支。胡草似人空好色,春光不到二阏氏。

      王昭君

      唐。李商隐【七绝】

    [阅读全文]...

2021-11-27 18:14:52
  • 《出塞》古诗词

  • 写作
  • 《出塞》古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出塞》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塞》原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出塞》翻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赏析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1)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 ① 冲,冲向,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

      ② 缺,缺口。写战士作战使宝刀出现了缺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第一句用金带连环束战袍等衣着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马头冲雪的环境描写,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的动作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乱斫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能从外貌、环境和行动三方面选两点进行分析即可)

      赏析

      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不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力,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赏不置。乱斫两字虽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传神境界,使全诗神采飞扬。

      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最有力,以壮举传神。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总之,此诗在艺术上处处见匠心,在古代战歌中,不失为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7-21 21:41:16
  • 昭君出塞现代组诗

  • 昭君出塞现代组诗

       前言

      王昭君是我们土家的姑娘

      十六岁那年,踩着一辆破旧的单车

      我专程拜访过她的故乡

       关于爱情

      篱笆旁,那重重的一跤

      一起疼痛的,还有

      一个少年懵懂的心

      牵牛花沿着篱笆疯长

      些许的阳光,温暖了

      一个女孩的梦境

      多年之后的大漠里

      你端坐在毡房中央,内心的深处

      柔软得像是溪水边刚冒出来的柳芽

       关于美貌

      没有谁能够明白

      那些青翠挺拔的山岚

      如何缩小成了你秀美的身段

      没有谁能够明白

      清澈见底的绿水

      如何在你的眼波里明眸流转

      没有谁能够明白

      三月的春雨,四月的阳光

      如何在你的脸上多情地飘荡

      没有谁能够明白

      村东古井里,你深深的忧伤

      背后,村西大树多像一个人永久的守望

      怀抱着琵琶,你微笑着西去

      繁华地背后,永久的苍凉

      多年之后,你一点一点地品尝

       关于大义

      一枝花在幽暗的后宫

      悄悄地盛开了四年,无人知晓

      对着铜镜,你叹息着

      想起了老家,热烈地绽放

      骄傲地凋谢,那些田头地边的野花

      如果没有急骤的马蹄声

      没有高高扬起的圆月弯刀

      就让我盛开在沙漠,盛开在草原上吧

      我的生命转瞬即逝,我的美丽和骄傲

      将永久地绽放在天地之间

       昭君出塞

      不敢想像,走入大漠

      就只能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了

      铺天盖地的风暴

      眨眼间能让天地失色

      西去,西去

      怀中的琵琶是我所有的勇气,我的`美貌

      在落日下,一点一点地绽放

      在此起彼伏的狼烟中,一点一点地湮没

    [阅读全文]...

2022-02-17 22:46:41
  • 爱国古诗词《出塞》王昌龄赏析

  • 爱国,写作
  • 爱国古诗词《出塞》王昌龄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国古诗词《出塞》王昌龄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①这两句诗含意较深,有许多言外之意:诗人由月夜的关塞,想到强大的秦汉时代与匈奴贵族统治者斗争的历史。那时明月象眼前一样照临关塞,但斗争取得了胜利;作者的时代,长城依然如故,但战争失利,远征的将士不能凯旋。首句从字面上看,它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关塞)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似不易理解,但由于后面的感慨点出了历史上的斗争,四者之间便有了内在的联系,而不致使人产生秦月照汉关的误解。这种“秦月汉关”式的写法是一种艺术手法。

      ②龙城:指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唐*州北*郡(汉代右北*郡)郡守所在地,属*卢节度使管辖。“龙城”,一作“卢城”。飞将:飞将军。汉代李广曾任右北*郡太守,威望很高,匈奴人称他为“汉之飞将军”,不敢骚扰他守卫的地方。胡马:等于说胡骑,指敌人的军队。阴山:长城外面横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山脉,绵延不断,东接内兴安岭,汉代匈奴常越过此山骚扰内地。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就不敢来犯。

      【翻译】

      从秦汉到如今明月依旧照耀边关,到塞外从军的人征程万里仍然没有回还。

      如果现在有象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境,那就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赏析】

      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强烈的现实感和深远的历史感,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这首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的边塞诗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意境深远,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

      盛唐边塞诗通过写苦中作乐,表现出健康、开朗的情绪,洋溢着乐观主义的风采和浪漫主义的精神。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这两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立意既高,又看得深远,真可谓“发兴高远”。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诗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希望有象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2-26 21:16:01
  • 出塞王之涣古诗(出塞诗意及主旨)

  • 诗意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鉴赏】此诗是诗人初入凉州时,面对黄河、边城的荒凉辽阔景象,以及耳闻《折杨柳曲》所产生的感慨,也表现出广大将士为国戍边的悲壮。

    第一二句描写古代凉州一带荒凉辽阔的景象。诗人先用镜头摄取远景:黄河汹涌澎湃波浪滔滔地入海,如自下而上、由*及远地眺望,它却像一条洁白的丝带逐迤飞上云端。诗人的视觉与黄河的流向相反,突出了黄河源远流长的悠远仪态,也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重在表现黄河的静态美。诗人又摄取具立体感的*景:征皮士兵居住的很小的城堡被孤独地屹立在高山环抱之中。用远川高山反衬玉门关地势险要、处境孤危。孤城是一片,是单薄、狭小的,而高山却是万仞的,以数量和体积极不相称的两件事物,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这也是诗人对文字的巧妙组合的功用。

    第三四句借凄凉幽婉的笛声,表达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想。以问语转出浓郁的诗意,羌笛之声吹出了成守者处境的孤危和强烈的怨恨。羌笛演奏的是《折杨柳》曲调,而折柳赠别在唐代最盛,“杨柳”的实物、文字与离别便有了比较直接的关系,《折杨柳》笛曲触动了人们的离仇别恨。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用词十分精心,并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戍守者自知,天高皇帝远,朝廷的关心本来是不度过玉门关的,才有了玉门关外处境的孤危和环境的恶劣,才有了杨柳不青和离人想要折杨柳寄情而不能的残酷现实。以“何须怨”*语,深沉含蓄,传达出成守者在乡愁难禁时意识到卫国成边责任的重大,才能如此自我安慰。此足见戍边将士的伟大情怀。此诗在写作上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对比的运用和语言的准确、意丰。

    [阅读全文]...

2022-03-18 01:21:56
  • 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

  • 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诗《王昭君其二》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王昭君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译文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赏析

      本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日”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启阵先生的说法,当诗人到写第二首时,似乎情无以堪,只能勉强完成一首五言绝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联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都被人写作多种主题。李白的这两首诗尽管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拓展:古诗《王昭君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译文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赏析

      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然而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这一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不能不让人*添几分惆怅。

      接着诗人又以“月”字发出忧伤的慨叹: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这种别离,让诗人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无望,所以更加重了忧伤的思绪。诗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诗人看来,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终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诗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连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却是汉代后宫的画师,昭君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凭吊,扼腕叹息。

      关于“枉图画”,有一个传说,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把昭君所谓的“悲剧”和宫廷画师相联系,尽管有些牵强,却更能加深悲伤的主题。

    [阅读全文]...

2022-04-08 18:13:24
  • 关于《后出塞五首》古诗赏析

  • 古诗文
  • 关于《后出塞五首》古诗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后出塞五首》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这两句是说,少年的一位朋友赠给他一把吴钩作为纪念,他脸含微笑地看着它,心里在想:也许凭着这把刀,我会创下不朽的功勋哩!这是写应募之事,壮士喜功者,乐于从之。从侧面反映出少年杀敌报国的豪情。

      出自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一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注释

      [1]上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2]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3]这两句模仿《木兰诗》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句法。

      [4]道周,即道边。

      [5]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6]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7]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8]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参考译文

      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的候实现自己的报负。应当征战边疆,怎么可以守着自己出生的地方呆一辈子呢?国家招用我们的时候远赴蓟门,大军就要走了不可以因为自己而留下。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散尽用来装备自己,那样乡亲们会为我送行,亲戚朋友们把道路挤的满满的欢送我。头发花白了才有了点自己的功业,醉了以后看到别人年青有为才感到羞愧,想当年霍去病出征,却只能面带苦笑看着自己的武器。

      《后出塞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以一位军士的口吻,诉说他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酿乱期”的历史真实。第一首,从军者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

    [阅读全文]...

2022-04-20 13:01:07
  • 关于王昭君的诗句

  • 文学
  • 关于王昭君的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诗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昭君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昭君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

      唐。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骆宾王【乐府】

      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梁献【乐府】

      图画失天真,容华坐误人。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亲。

      泪点关山月,衣销边塞尘。一闻阳鸟至,思绝汉宫春。

      王昭君辞

      魏晋。石崇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侮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王昭君三首

      唐。郭震

      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悲。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

      压践冰霜域,嗟为边塞人。思从漠南猎,一见汉家尘。

      闻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沈佺期【乐府】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恶,不并汉宫时。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王昭君二首 时年十七。

      唐。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董思恭。【乐府】。

      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髻鬟风拂散,眉黛雪沾

      王昭君

      唐。崔国辅【乐府】

      汉使南还尽,胡中妾独存。紫台绵望绝,秋草不堪论。

      王昭君

    [阅读全文]...

2022-06-11 20:58:39
  • 王昭君台词唱歌

  • 唱歌,台词,语录
  • 1、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____陈羽《从军行》

    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____*《卜算子·咏梅》

    3、见过彼岸无尽的红莲,如同你我相思蔓延。

    4、新剧的功能

    5、早餐,人生的一半,今天也要人气满满哦。

    6、成为爱豆,因为,想带给大家笑容。(登场)

    7、雪乱飞,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8、戏剧与战争

    9、美貌是种罪孽,暴雪也无法掩埋。

    10、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杯酒,一竿身,世上如我有几人?

    11、最美好的年华,与你携手共度。

    12、浴火涅磐,唯求清风明月共天涯。

    13、人家可是很有料的。

    14、心,已经融化。

    15、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____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6、哎,盼着故乡的春天。

    17、替你们消消火。

    18、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____白居易《夜雪》

    19、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____李白《王昭君二首》

    20、我看到了,故乡的春天。(阵亡)

    21、凛冬已至。(登场语1-3)

    22、身躯已然冰封,灵魂仍旧火热。(游戏战斗时4-9)

    23、白梅落下之日,归去故里之时。

    24、等待再世的重逢。

    25、夏日阳光舞台**,有我,才闪亮。【这句是唱歌的】

    26、素质呢,拿出素质来,停止广场舞,关掉噪音!

    27、不想被讨厌。

    28、寒流,无处不在。

    29、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30、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____*《青松》

    31、身作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登场语1-3)

    32、男朋友什么的,诶?是写歌的素材吗!

    33、冬宜密雪,有碎玉声。____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34、夏日阳光舞台中央,有我,才闪亮。【这句是唱歌的】

    35、有田皆种玉,无数不开花。

    3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37、倾覆了故国,惊醒镜花水月。

    38、故乡的梅花,开了吗?

    39、二,毒奶法师扁鹊,这个英雄争议比较大,为什么呢?

    40、生生世世若初见,相思长守。

    41、本命可是五杀乐队哦。

    42、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____刘基《北风行》

    43、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____李白《北风行》

    44、垂涎于我美貌的人,都在冰原下冷静反省。(挑衅)

    45、努力就会有回报,我,用歌声来证明。

    46、羞涩的初次公演,要支持我哦!(登场)

    47、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48、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____李商隐《对雪二首》

    49、一技能“谍影重重”:他以间谍暗印标记英雄或防御塔,4秒后暗印爆炸造成物理伤害;暗印存在期间,对目标的每一次普攻,都增加暗印额外伤害,最高可叠加4层;并在暗印打出4秒内,提升攻击速度。

    50、偶像歌手台词

    [阅读全文]...

2022-05-12 21:01:51
  • 出塞的诗意和注释(出塞古诗意思解释全文)

  • 诗意,解释
  • 宋人陈居中所绘《苏李别意图》。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在北海牧羊;李陵出征匈奴被执而降,武帝诛其家,遂不得归汉。李陵闻苏武将返,特来相饯,泫然对泣,不胜哀戚。

    关于王昌龄的名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历来有一个争议:诗里的“龙城飞将”指谁?两个词拆开来都懂,“龙城”是匈奴祭天之处,“飞将”是汉代的“飞将军”李广,问题是李广没有到过龙城,于是“龙城飞将”成了一桩公案。有人说“飞将”是卫青,有人说“龙城”是卢龙塞的简称,有人说王昌龄混淆了典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新的解读出自《文学评论》刊载的一篇长文,论证 “飞将”是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万里长征人未还”是说他一去匈奴而不还云云,由于结论过于奇特,引发了一波讨论。一位日本学者在网上指斥其谬,认为王昌龄就是用错典故而已,不必浪费时间文饰其过。

    我觉得说“飞将”是李陵,固然是想象力过剩,说王昌龄用错了典,也未见其然,“齐固未得,楚亦失之”。的确,史书中“龙城”与“飞将”不相干,问题是“龙城”算是一个典故吗?与其说它是一个典故,不如说它是一种指代。用某个地名指代一片地区,在古诗中很常见,尤其是在宋代以前的诗歌,名篇如《长恨歌》,里面说到玄宗入蜀:“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实则玄宗没有到过峨眉山,这里的“峨眉”只是指代蜀地而已。这一点清初的王渔洋讲得非常到位:“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其诗亦然。如 ‘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下连用‘兰陵镇’、‘富春郭’、‘石头城’诸地名,皆寥远不相属。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旨矣。”显然,“龙城飞将”也和王维笔下将远不相干的地名连接在一起一样,只是诗人的“意会神到”,指代边关将领而已,如果纠结于他究竟是谁,恐怕未免“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了。可惜的是,宋诗的主流是质实,尤其是江西派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末流不知变通,往往对唐以前的诗歌大加指责。

    当然,我们也要分清楚,有一些诗确实是用错了典故。比如李白的《王昭君》:“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顾炎武说昭君与北方的匈奴和亲,不会走通往西域的玉关道。李白确实错了。那么,用典错误和“兴会神到”的区别在哪呢?区别就在于前者实写,后者虚写。李白诗的主题是王昭君,自然要遵照史实写;王昌龄的题目是《出塞》,并不是咏史,所谓“秦时明月汉时关”,连是秦是汉都没落实,一开头就点出了这首诗是有意虚写,我们自然不必替作者烦恼。前者好比历史小说,不能篡改历史;后者好比穿越小说,随便怎么写。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要用汉代的地名“龙城”?答案很简单,好听啊,酷炫啊。这里又牵涉到一个问题,我国的官名地名人名,似乎越古越好听,可能是距离产生了美,可能是好听的名字都给古人取光了。明代诗人王世贞注意到了这一点:“千古而有子长也,亦不能成《史记》,何也?西京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不称书矣,一也。”“西京以还”就是西汉以后,他说西汉以后即便有司马迁(子长)也写不出《史记》,头号原因就是“名不雅驯”,名字不好听,写不进书里。他是这么说的,明代有一批复古派的文人是照他的话去做的,袁宗道讥笑他们:“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几不识为何乡贯矣。”好比现在有人跟你自我介绍是兰陵人、汝南人,你得百度一下才知道原来是枣庄人、驻马店人。

    往大里说,唐宋以来的诗人爱用旧名是主流。比如官爵,都喜欢用周秦汉的名目,什么“万户侯”啊,“二千石”啊,比比皆是。用本朝官名的也有,比如杜甫的 “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防御使”是唐代官名;苏东坡的“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监州”是宋代官名;但毕竟是少数——新官名“不雅驯”,适合入诗的实在不多。我们回到“龙城”这样的边塞域外名目,也是用旧名的居多,“楼兰”啊,“匈奴”啊,“月支”啊(包括汉唐相沿的地名,如‘云中’‘朔方’‘轮台’等等);不过当时也有诗人用唐代新出现的名目,比如陈陶的《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杜牧的《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无定河”、“拂云堆”都是唐代才出现的边塞地名,用它们当然也是因为辞藻动人,音节悦耳,放在诗里朗朗上口。你看“无定河”三字,透出生死无常的凄美;“拂云堆”更是缥缈唯美,木兰庙在湖北,和内蒙古的拂云堆“寥远不相属”,也没有哪个传说说木兰从军到过拂云堆,杜牧用此地名,唯一的原因就是它够诗意。够诗意,是诗人选词最重要的标准。“龙城”也一样,霸气,雄壮,神秘,透着不屑多说一字的简约范儿。“龙城”在《史记》里写作“茏城”,文字学上两字相通,但在诗里不行,“但使茏城飞将在”,加个草字头,韵味全失,气势顿灭,就像名厨名菜,多加一勺盐,味道就败坏了。诗人只对艺术负责,看到学者“下笔不能自休”的争论,恐怕在地下也要笑醒,“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文字和音乐一样,本身就有美感,你甚至不需要知道意义和背景,光凭音节和字形就能体会。有个朋友开了家俱乐部,名字是“仙那都”,我问她为什么选这个,她说好听啊。她不是学文学和历史的,恐怕不会知道“仙那都”(Xanadu)是西方人对蒙古帝国“上都”的一种音译,更不会知道经过英国大诗人柯勒律治脍炙人口的名作《忽必烈汗》运用,它已成为东方想象的一个象征。但她照样能体会这个词的美感。这就是文字本身的力量。

    [阅读全文]...

2021-12-18 22:33:49
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 - 句子
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 - 语录
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 - 说说
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 - 名言
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 - 诗词
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 - 祝福
昭君出塞赞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