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长亭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长亭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长亭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长亭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长亭芳草路。寒食谁家墓。——刘辰翁《菩萨蛮·春日山行》
行在名存一梦惺,西湖路*六长亭。——方回《过临*二首·行在名存一梦惺》
老厌纷纷嬾入城,长亭小市*清明。——陆游《春感·老厌纷纷嬾入城》
长亭枫叶秋,忆君相别处。——胡奎《房中思》
越峤吴江来往地,霜花枫叶短长亭。——谢迁《送两峰还途次惆怅不已口占见意》
啼鸟数声春事了,故乡回首几长亭。——王炎《出郊书怀》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挫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卓文君《怨郎诗》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长亭柳蓓才黄,倚马何人先折。——贺铸《石州引·薄雨收寒》
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辛弃疾《丑奴儿·和陈簿》
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春柳长亭倾酒樽,秋菊东篱洒泪痕。——张可久《凭阑人·湖上二首远》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苏轼《渝州寄王道矩》
江南衰草遍,十里见长亭。——李端《送袁稠游江南》
秋光明水国,游子倚长亭。——齐己《秋日钱塘作》
客愁旧岁连新岁,归路长亭间短亭。——范成大《丁酉正月二日东郊故事》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司空图《重阳四首》
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纳兰容若《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千里暮云*,休回首、长亭短亭。——纳兰容若《 太常引·自题小照 》
长亭更放金荷浅,後夜谁同壁月圆。——杨万里《中秋前两日别刘彦纯彭仲庄於白马山下》
接长亭,迷远道。——梅尧臣《苏幕遮·草》
暮雨连朝雨,长亭又短亭。——范成大《邗邡驿大雨》
不喜长亭柳,枝枝拟送君。——李建勋《柏梁隔句韵诗》
白发太常归祭扫,西风烟树几长亭。——史谨《送袁太常省墓》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宋无名氏《题壁·白塔桥边卖地经》
交友凋零似晓星,生涯依旧短长亭。——苏泂《自述》
有柳切勿栽长亭,有女切勿归征人。——萨都剌《征妇怨》
长亭简介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文/椋木
敌不过的是似水流年,信不过的是一世诺言。前世三生石上缘定三生,修得今世的回眸一瞥;前世梦里你许我十里红妆,今世你转身负我华年一场。
飞花又散落在这个季节,我回首追溯远去的流年。在纷飞的花瓣下寄君一曲,不问何时曲终人散。待浮华散尽,繁华一场,君记否?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我用一段烟火,只为换你三生笑颜。你白衣曳地,是我心头朱砂。
君曾记,长亭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那一年的长安飞花漫天,我听见塞外春风泣血,你转身负我如花美眷,启唇轻叹,我愿与君绝。
从此日暮空远,再无归途。终究是繁华一场,人走茶凉。今后只愿时光深处,岁月静好,只愿不负韶年不负卿,只愿人生若如初见。
今日长亭繁盛,烟花微凉。
李叔同《送别》原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李叔同:
纵观李叔同的一生,可谓传奇与神奇,可称全才更是奇才。其父辈曾富甲一方,年*花甲之岁与小妾才生下幼子李叔同。5岁时其父离逝,往后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颖,诗书画样样精通,但处在上世纪初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少年不得志,一腔热血和才华而无法施展,可以说整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后终于在迷茫中远渡日本留学艺术,以求艺术救国化人,学成回国从事绘画、音乐等教育工作。也只有在此期间算是充实的人生。也由此开创了美术、西洋音乐等先河,被*称为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送别》写给谁的:
在1912年的春天,33岁的李叔同从天津去上海任教,后面加入了当时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也因为诗词的切磋与热爱,结识了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和袁希濂,并且义结金兰,成了“天涯五友”。*日的诗词文章交流,也让他们的友情逐渐紧密,可以说是一生的挚友了。
也是同年应人邀请,赶赴杭州任教,为了告别挚友写下了经久不衰的《送别》。准确地说,应该是写给“天涯五友”之一的许幻园的。因李叔同加入“城南文社”之后,许幻园非常钦慕他的才华,便邀请他搬到自己家住,也就是城南草堂。
可想而知,李叔同与许幻园的友情肯定比其他三人要浓一些,所以在离开上海时写下《送别》,以表内心的不舍。
李叔同《送别》注释:
芳草:即香草,亦用来比喻忠贞、贤德之人,来源自屈原《离骚》之“香草美人”意象。
残:残缺、残破,这里用来形容笛声稀落。
零落:这里用来形容旧时知己、好友各自天涯,难以寻觅。
壶:又作“斛”“瓢”
尽:完结,消解。
李叔同《送别》解析:
此词读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和曲唱出更是情意绵绵、凄凉唯美。此词词风朴实无华,虽全词无一句千古名句,但整体意象堪称,一气呵成。开头写离别之景时,仅用一个段落二句23个字就把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垂柳、残笛、夕阳、群山、天涯地角等行云流水般描述透彻,马上给人创造出一个分别的全景图。
这种古朴的意境,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功底,是不可能达成的。这些景物景象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见的,可以说任何一个景物景象中都蕴含着浓浓的离愁。李叔同将这些景物景象集中地表达于一首词中,以一种特殊声音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思念的心弦,成为国人送别、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长亭”。亭者停也,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长亭古道已经和离别、送别等同,不仅仅是个地点,更代表着一种情绪。
“古道”。古道是指古旧的驿道。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可见“古道”是穿越时空,一般意义的离别场所。北宋著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柳永,在“少年游”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无不表现了词人的离别、凄凉和哀感。后唐代常出现在离别诗词中,此处“古道相送”正是表达的离愁!
“芳草”。孔子言《诗经》时曾说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命”,成为了*理解《诗经》另辟蹊径的一种方法,即以草木之性探索诗歌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先民的情感意志。芳草,并不特指某一种草或是一种花,有时甚至是花草的总称。随春而生,沐夏而荣,临秋而萎,经冬而枯,因古代贬官左迁一般在春季,芳草就具有了离别的含义;离离青草,春风吹生,此去经年,故又有了怀人之意。唐·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宋·李清照《点绛唇·闺思》“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晚风”。晚来离别的风,总会多一些萧瑟。故唐·冯延巳在《浣溪沙·醉忆春山独倚楼》中云:“晚风斜日不胜愁。”宋·王质在同一词牌的词中也有“细雨萧萧莫作秋。晚风杨柳冷飕飕。无言有泪洒西楼”之句。绿树亭亭携夕照,晚风吹掠鬓云偏。唐·杜牧《鹭鸶》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被惊得飞了起来,映入远处山峰的碧绿色中,一树的梨花被晚风吹落)
“垂柳”。柳是古代送别诗中最常见的景象,这是因为“柳”“留”二音相谐,且柳枝依依,条条有情。古人又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知别的代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笛声”。笛子是古老的传统乐器。笛子的声调悠扬凄切,很容易让自己产生悲伤情绪;而箫声呜咽,更是烘托出了凄惨孤独的处境。笛声清远悠扬,断断续续,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回忆,勾起人们的离情别绪。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李清照《孤雁儿》;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潘阆《酒泉子》;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纳兰性德《菊花新》;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吴泳《上西*》;彩枕恨茫茫。笛声依夜长。—韩元吉《菩萨蛮》
“夕阳”。日之夕矣,牛羊下山。夕阳西下正是归家的时候,此时离别,更添凄凉。夕阳之后如果不是永夜,那么夕阳就是朝阳的缔造者。从这个角度说,夕阳并不是终点,只是另一个起点,代表着一种永恒。“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描写夕阳的诗句;还有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写了落照在江水中的夕阳;“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写的是红胜火的夕阳;“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夕阳。”
“群山”。群山既是离人与送者之间的天然屏障,又是离别双方情深义长的见证。故而,“群山”“远山”“山外山”等景象也常见于离别诗的句中。饯行送别,古代旅行*俗的一种。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且露宿风餐,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安,称之为“祖”。
“天涯地角”。天涯地角释义: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宋·晏殊《踏莎行》词)
“零落”。飘零,流落。 南朝 梁 王僧孺 《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 元 萨都剌 《补阙歌》:“破窗冷砚留不得,零落 江 南酒家客。” 苏曼殊 《焚剑记》:“及状元死, 彩云 亦零落人间。”
李叔同《送别》写作手法:
第一节,白描手法(白描,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轮廓,摒弃各种修辞手法,却不乏生动传神。其实就是符号化。)写景,送别的背景芳草天涯,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送别的背景。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写景,写景,送别的背景远山夕阳,“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第三节,借景抒情,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感情推向了极致。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长亭怨慢》
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
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
依依汉南,今看摇落,
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
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
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
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赏析:
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光宗绍熙初年,姜夔流寓合肥,家住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那里曾有热恋过的情人,分离后眷眷难忘。“易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灞桥柳岸,“柳”、“留”谐音,柳枝一折,令多少人心胆俱裂。在本词中,柳树的角色是频频转换的。水边岸上,也是一株株一片片的柳树,随着水湾,萦绕徘徊。客船来去匆匆各自东西,天晚后都在哪里停泊呢?以下四句,写那长亭边的柳树,不知目睹了多少执手惜别,依依不舍的场面。好在柳树不懂人间情意,否则早就悲伤衰老,不会像今天这样如此青青了。词的下片,循着离别的线索,着重写“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情景。词中说,天晚了,一位女孩子站在长亭边柳树下,望着情人所去的那个高城,渐渐天黑望不见了,只看见黑黝黝的无数山峰的轮廓。她在想,他走了,大概不会忘记我的叮咛嘱咐吧。我让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早早回来,不知他记住没有。在旅船远行、回望旧地时,回味情侣叮咛,离绪纷乱。并刀难剪,化抽象为具象,一往情深。
导语: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是李叔同写的《送别》诗。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是李叔同写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代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赏析
弘一(1880—1942),*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全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送别 李叔同(弘一大师)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歌词
导语:《长亭外古道边》是一首儿歌,由小蓓蕾组合演唱。由李叔同作词,约翰·奥特威作曲。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歌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叔同版
送别(广泛版本)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丰子恺手抄本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
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正是编者丰子恺。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因某些人手上并没有《中文名歌五十曲》,不通四书,也不理解文人的情操,因此曾发生严重错讹,将“一瓢浊酒”之“瓢”,误作“觚" “壶”与“斛”, 「一瓢浊酒尽余欢」之典故出自《论语-雍也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加上《中文名歌五十曲》刊载的是丰子恺用毛笔以端正小楷抄录的, 歌词正是「一瓢浊酒尽余欢」, 因此应以《中文名歌五十曲》版作准。
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林海音版和丰子恺版差别较大。有人认为这是林海音记忆错误或者对原词记忆不全,以杜撰填充。但是以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能力,她断不会忘记她一生都非常喜爱的《送别》这首歌的歌词。我以为,林海音版的《送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它曾经作为林海音在北京读书的那所小学在毕业典礼唱的仪式歌曲。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把它称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我想是这样的,那所小学采用《送别》作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但鉴于李叔同原词中“一瓢浊酒尽余欢”等句不适合儿童唱,就加以修改了。我只对“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中的“来”字有所怀疑,从意思上说此处用“还”似更为贴切,也避免和后面的“来”重复。而网上传抄本,也确有将“问君此去几时来”写为“问君此去几时还”的。
陈哲甫版
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被人误当作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最著名者当属陈哲甫续词。
陈哲甫(1867~1948),天津人。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北师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贫儿院院长等职。1928年后居天津。陈哲甫与李叔同相识,并可能和李叔同有亲戚关系。他写的《送别》续词收入杜庭修所编《仁声歌集》中。该歌集1932年12月由仁声印书局出版。《仁声歌集》将陈哲甫的续词和李叔同的原词同刊在《送别》歌中,形成《送别》的'演绎版。全词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续词中“此情谁与语”,也有写为“此情与谁语”的。两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见过《仁声歌集》原书者指正。还有人误以为是“此情谁与予”。另外,有些文章将“把袂牵衣”写为“把裤牵衣”、“把袖牵衣”,显然不对。
陈哲甫的续词也不坏,但似乎写的是男女分别、儿女情肠,不如李叔同原词意义宽广。
陈绮贞版
《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作者: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
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
不至,飘然东归。
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
复欲追路。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
不得前矣。
独饮方村,怅然久之,
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
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
闻邻笛悲甚,
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
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
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
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
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赏析:
作者与陈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和朱熹(字元晦,又号晦庵)在哲学观点上虽然不同,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很深厚。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江西铅山南)会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与陈亮同游鹅湖寺(在铅山东北);后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没有来,陈亮遂东归。作者于别后次日欲追赶陈亮回来,挽留他多住几天。到鹭鸶林(在上饶东)因雪深泥滑不能再进,只好怅然返回。那天夜里,作者在投宿处写了这首词。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上阕开头回叙在驿亭饮酒话别的场面。显然,当时双方都说了许多相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为陈亮长期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此。这个评价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陈亮一生言谈、行事和学问的实际,并非夸大溢美。作者不仅理解自己的好友陈亮,而且把历史上两位着名的人物陶潜和诸葛亮(表面看,他们是多么不同!)联系在一起,一并谈论,这是极有见解的。写朱熹对陶潜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朱熹《清邃阁论诗》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来得不觉耳。”后来,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两人的见解。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这三句骤看起来像横空飞来,与上文毫不相干;细思便能理解:此乃词人挪开话题,把主题转到写个人和国家的命运。鹊踏松梢,雪落破帽(自东晋孟嘉龙山落帽传为美谈后,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诩),引发了对满头白发的联想。这时,这时与陈亮都*五十岁了。岁月蹉跎,报国无门怎能不触起他们无尽的感喟呢?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这几句表面写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凉;仅凭几枝稀疏的梅花妆点风光。暗里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锐意恢复中原,因此只能落水剩山残。“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们犹如掠过长空的两三只雁儿,不成阵队,力量过于单薄,只能使人感到“萧瑟”。词中语意双关,景中藏情,以比兴见意,抒发出无穷感慨,蕴涵着深远的忧国情意。
下阕又回叙别情。“佳人重约还轻别”;佳人,指陈亮作者既推许他“重约”来晤,又微怨他急于告归(“轻别”)。这是全词主题,但点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铺陈和渲染。“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群来愁绝?清江,泛指今江西信江上游;时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无法渡江。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像长了角似地转动不了,语本于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诗句。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指出:“这是写别后的景况,又是对眼前局势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词人目谓。“销骨”,用孟郊《答韩愈李观因献张徐州》“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诗意,极言离愁的销魂蚀骨。接着又以“问谁使”的设问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陈亮(兼指自己)的极度愁怨。他们的愁怨,当然不仅是因朋友离别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国家的危亡形势和他们在南宋朝廷里的不幸遭遇所促成。这样,最后几句“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就不致使读者觉得词人在小题大做了。
最后几句,暗用了好几个典故。前两句用《资治通鉴》卷二六五载罗绍威的故事。罗绍威联合朱温击败田承嗣后,为供应朱温的需求,把积蓄都花光了。他后悔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两句用《太*广记》卷二○四所记独孤生的故事。唐代独孤生善吹笛,“声发入云,……及入破,笛遂败裂”。又承接小序“闻邻笛悲甚”,用向秀《思旧赋》的典故。错,本指错刀,这里借指错误。料,作岂料解。诗人感叹说:哪里料到当初费尽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铸成而今的“相思错”呢?这“相思错”,当然不仅限于指朋友间的思念;实际上也暗寓着为国家统一奋斗的想法。“长夜”一词显然是针对时局而发,非泛指冬夜之长而言。在那样一个“长夜难明”的年代里,如龙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弃疾,陈亮等,哪能不“声喷霜竹”似地发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全词感情浓郁,忧愤深广。典故虽略嫌过多且僻,此辛词之病。但大都能就景叙情,或即事写景,因此形象鲜明。王国维在谈到辛弃疾词的妙处时说:“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人间词话》卷上),这首词就是这样。词前小序。记述辛、陈二人相会、同游和别后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词倡始,词人和陈亮一连唱和了五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一桩盛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灊山之败所自致,江亭奔窜如亡羊。——缪沅《袁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凭仗皇孙聪慧早,不知祸在夕阳亭。——邓林《晋武帝》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郑文宝《柳枝词》
兔苑词才去不还,兰亭水石空明月。——陈陶《将进酒》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
水榭风亭朱明景,又别是、愁情味。——杜安世《卜算子》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张九龄《春江晚景》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韩愈《示儿》
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山村咏怀》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清*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戴叔伦《苏溪亭》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吴潜《水调歌头·焦山》
花间醉任黄莺语,亭上吟从白鹭窥。——韦庄《长年》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刘禹锡《金陵怀古》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杜甫《曲江对雨》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施闰章《山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曹丕《杂诗二首》
浇万斛牢愁,泪阁新亭雨。——徐一初《摸鱼儿》
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李世民《山阁晚秋》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佚名《送兄》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杜甫《古柏行》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敬亭山的经典诗句》,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经典爱情语句.
想信您读完敬亭山的经典诗句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敬友谊的唯美句子,愿您喜欢。
长亭的诗句
带有长亭的诗句
关于长亭的诗句
古道长亭的诗句
长亭的诗句古诗
与长亭有关的古诗句
长亭的古诗
咏长亭的古诗
古诗词的长亭
有长亭的诗句古诗加赏析
古诗中带有长亭的诗句
描述长亭的古诗
长亭夏日的古诗
长亭的意象及古诗
关于长亭外的古诗
长亭送别名句
雨中长亭的雨古诗
长亭送别类的古诗
有长亭这个意象的古诗
带长亭意象的古诗
古道和长亭的古诗
含长亭的古诗及其鉴赏
含有长亭的古诗词
带有长亭的思乡古诗
关于长亭意象的古诗
初中关于长亭的古诗
古诗中的渡口长亭
长亭送别引用的古诗
有长亭意象的离别古诗
小学古诗有关长亭的
关于婚礼祝福的话语
女小学生生日祝福语
剧组杀青后的祝福语
女朋友情人节祝福语
小朋友离别祝福语大全
老婆生了孩子祝福语
送给老铁的生日祝福
刘德华受伤明星祝福
哥哥家生孩子发祝福语
送给客户的生日祝福语
干妈生日祝福语大全集
30年珍珠婚祝福语
女儿三周岁生日祝福语
朋友小孩周岁祝福语
班主任节日祝福语
朋友旅游归来祝福语
临县文字秧歌祝福语
古典婚礼祝福诗句
姊妹生日祝福语
祝福语老人大全集
高考祝福语文艺清新
生贵子祝福语
老人走了的祝福语
女儿七岁生日祝福语
网络流行生日祝福语
有诗意最美的祝福语
指客网祝福短信大全
公司成立十周年祝福语
祝宝贝满月祝福语大全
好朋友离职祝福语
关于夏天的微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