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和长亭的古诗

关于古道和长亭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道和长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道和长亭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道和长亭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23) 语录(27) 说说(59) 名言(2) 诗词(7k+) 祝福(22) 心语(2)

  •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歌词

  • 送别,音乐,知识
  •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歌词

      导语:《长亭外古道边》是一首儿歌,由小蓓蕾组合演唱。由李叔同作词,约翰·奥特威作曲。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歌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叔同版

      送别(广泛版本)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丰子恺手抄本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

      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正是编者丰子恺。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因某些人手上并没有《中文名歌五十曲》,不通四书,也不理解文人的情操,因此曾发生严重错讹,将“一瓢浊酒”之“瓢”,误作“觚" “壶”与“斛”, 「一瓢浊酒尽余欢」之典故出自《论语-雍也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加上《中文名歌五十曲》刊载的是丰子恺用毛笔以端正小楷抄录的, 歌词正是「一瓢浊酒尽余欢」, 因此应以《中文名歌五十曲》版作准。

      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林海音版和丰子恺版差别较大。有人认为这是林海音记忆错误或者对原词记忆不全,以杜撰填充。但是以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能力,她断不会忘记她一生都非常喜爱的《送别》这首歌的歌词。我以为,林海音版的《送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它曾经作为林海音在北京读书的那所小学在毕业典礼唱的仪式歌曲。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把它称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我想是这样的,那所小学采用《送别》作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但鉴于李叔同原词中“一瓢浊酒尽余欢”等句不适合儿童唱,就加以修改了。我只对“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中的“来”字有所怀疑,从意思上说此处用“还”似更为贴切,也避免和后面的“来”重复。而网上传抄本,也确有将“问君此去几时来”写为“问君此去几时还”的。

      陈哲甫版

      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被人误当作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最著名者当属陈哲甫续词。

      陈哲甫(1867~1948),天津人。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北师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贫儿院院长等职。1928年后居天津。陈哲甫与李叔同相识,并可能和李叔同有亲戚关系。他写的《送别》续词收入杜庭修所编《仁声歌集》中。该歌集1932年12月由仁声印书局出版。《仁声歌集》将陈哲甫的续词和李叔同的原词同刊在《送别》歌中,形成《送别》的'演绎版。全词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续词中“此情谁与语”,也有写为“此情与谁语”的。两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见过《仁声歌集》原书者指正。还有人误以为是“此情谁与予”。另外,有些文章将“把袂牵衣”写为“把裤牵衣”、“把袖牵衣”,显然不对。

      陈哲甫的续词也不坏,但似乎写的是男女分别、儿女情肠,不如李叔同原词意义宽广。

      陈绮贞版

      《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阅读全文]...

2021-12-02 17:49:56
  •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诗词解释(长亭外古道边赏析)

  • 送别,解释
  • 朴树在一档节目中现场演唱《送别》的时候,中途曾一度哽咽,泣不成声。后来,他专门出面解释了一下原因,原来《送别》这首歌,其创作背景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送别》是民国大家弘一法师的一曲作品,后来成为了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送别歌曲。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本曲是为友人离别时所作,后被用于各种离别场合,包括同窗毕业,亲人分别。

    我们其实很难看到真正因为一首歌触动情感的场面,大多数时候,歌手看似声情并茂,可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舞台需要做的表演而已,真正像朴树这样丝毫不顾及媒体的,还真不多。

    《送别》之所以经典,最主要的是他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情到深处方知浓,没有真正的不舍,根本写不出这样凄美的词来。

    李叔同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可惜的是那时候的中国内忧外患,他们的梦想很难实现。和李叔同一起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有五人,他们志同道合、义结金兰,被称为“天涯五友”。《送别》就是为其中的一位挚友许幻园作的。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不在于朝朝暮暮,而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你都懂,也不用太多的言语,只要我现在你对面,你知道我要去何方。

    李叔同和许幻园的友谊就是淡如水,高山流水的水。我不在乎你是谁,你的出身,我只知道,你是我一生的挚友就行。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午后,李叔同坐在家里,许幻园站在外面,对着李叔同家的院子喊道:“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走了。咱们后会有期。”许幻园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听到声音的李叔同追出来,只看到好友在大雪中离开的背影,心中有很多的不舍,但他并没有叫住许幻园,任凭他消失在视线之外。

    回到家的李叔同一边流泪一边写下了《送别》这首词,表达对许幻园的不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一生拥有一个李叔同这样的朋友,足矣!

    [阅读全文]...

2021-12-26 18:39:44
  •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 优美,诗歌
  • 导语: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是李叔同写的《送别》诗。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是李叔同写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代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赏析

    弘一(1880—1942),*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全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送别 李叔同(弘一大师)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阅读全文]...

2022-04-02 04:51:34
  • 长亭赋

  •   文/椋木

      敌不过的是似水流年,信不过的是一世诺言。前世三生石上缘定三生,修得今世的回眸一瞥;前世梦里你许我十里红妆,今世你转身负我华年一场。

      飞花又散落在这个季节,我回首追溯远去的流年。在纷飞的花瓣下寄君一曲,不问何时曲终人散。待浮华散尽,繁华一场,君记否?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我用一段烟火,只为换你三生笑颜。你白衣曳地,是我心头朱砂。

      君曾记,长亭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那一年的长安飞花漫天,我听见塞外春风泣血,你转身负我如花美眷,启唇轻叹,我愿与君绝。

      从此日暮空远,再无归途。终究是繁华一场,人走茶凉。今后只愿时光深处,岁月静好,只愿不负韶年不负卿,只愿人生若如初见。

      今日长亭繁盛,烟花微凉。

    [阅读全文]...

2022-01-16 10:34:17
  • 古道行

  •   古道悠远,古井留醇,漠迹如银,戈壁浩瀚。骟马河畔,微波荡石,似大汉铮铮铁蹄,踏破匈奴地;胡杨树下,红柳摇曳,闻唐圣喃喃梵语,痴待故人倚;胭脂花开处,西路军将士埋忠骨,山河凝血,英魂乃存!圆了诺言,离了苦难,卸了重担,断了牵绊,大漠西风归故里,故人把酒终不散。  乌鞘岭,径沐苔浅,半山村郭,日月含珠,袅袅炊烟恋晚夕,白云折腰系,幻像天际;文殊山,神韵缭绕,峦嶂回旋,飞鸟鸣啼,频频钟磬金銮洗,禅音随心起,仙踪落迹;扁都口,铁岭嶙峋,峰峦雄峙,悬崖峭壁,黑风口前影亦迷,神骥难借力,险关要隘。  祁连脚下碧草融,溪水潺潺,野花漫漫,登高遥眺,松海波澜,林峰斗艳。下马踏青,蜂飞蝶舞,清泉环绕胭脂花鲜。雪鸡跚跚叽声*,翠鸟映天绚,珍禽缠绵,异兽频现,獐鹿悠悠身影远,岩羊跃山涧。幽境如梦,瀑布似帘,婉如仙境苑。云深处,欲遮峰峦,幻眷里,怎记得山外酷暑天。举目望山巅,冰霜皑皑,冷峰延绵。寒瑟凝苍穹,万物深眠,朔风嘶啸吹过,云层黯,雪缠绵,春夏秋冬,四季乱。  烽台依旧,思绪乃添;悬壁化龙,欲腾九天;雄关迢望天涯,幽境添恰。日落黑山,万物归寂,天似穹庐,新月淡如霞。问一纸魂缘,梦中人可思家?

      编辑点评:

      《古道行》这一首古韵,作者诗写河西走廊历史重温,几多古道历史事件写入,诗文虽短,可却千年贯穿,千年古道如今静卧,也被*渐渐渐遗忘。然,作者*日心灵重游古道,几许感触唠叨,聆听着从远古飘来的足音,感受着先人的进取精神,文写展示了古道几多秀丽风景,而且充满着浓烈的历史文化气息。欣赏了,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

    [阅读全文]...

2022-03-12 06:40:25
  • 王实甫《长亭送别》翻译

  • 送别,元曲
  • 王实甫《长亭送别》翻译

      《长亭送别》由王实甫创作于元代。《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王实甫《长亭送别》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也么哥?兀的不闷**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了)(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付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译文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张生的马慢慢地走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

      【叨叨令】看见准备着离去的车和马,不由得我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儿、贴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妩媚;准备好被子、枕头,只要昏昏沉沉地闷睡,从今后,那衫儿、袖儿,只会揩满流不断的泪。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从今往后,张生你要书信给我赶紧寄。

      (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跟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张生说)小生我托夫人洪福,凭着胸中的才气,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样。(长老说)夫人的见识不会错,张生不是个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莺莺长叹)

      【脱布衫】西风吹来,黄叶乱飞,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满地都是。酒*上斜偏着身子坐的张生,紧锁着愁眉,没精打采,呆呆发愣。

      【小梁州】我看见他强忍着泪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发觉;猛然间又看见他把头低下,长长地吁气,假装着整理着自己素色的绸衣。

      【幺篇】虽然久后终成美好姻缘,无奈眼前这个时候,怎么不让人伤心悲泣!心意好象痴迷,心情如同醉酒,从昨夜到今天,细腰儿更加瘦减。

      (夫人说)小姐斟酒!(红娘递酒壶,莺莺端着酒杯长吁叹,说)请喝酒!

      【上小楼】团圆欢聚没多久,离情别绪相跟而来。想着我前天晚上私下订情,昨天晚上结为夫妻,今日却要分开。

      我深切休会了这几天相思的滋味,却原来比别离的愁苦还要深十倍。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别离看得很轻,情意淡薄呵,容易遗弃对方。全不想过去腿儿相挨,脸儿相依,手儿相携的情形与甜蜜。你给我崔相国家做女婿,算得上妻荣夫贵,只求像并蒂莲似的永不分离,远胜过状元及第。

      (夫人说)红娘倒酒吧!(红娘倒酒)(莺莺唱)

      【满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对片刻,马上又要分离。如果不是酒*上母子间需要回避,真想和他叙叙夫妻之情。虽然只能相守得一时半会儿,也算是我们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着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点化成望夫石。

      (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得下去呢!

    [阅读全文]...

2022-05-04 16:38:53
  • 描写春天的诗:春日古道傍作

  • 春天
  • 描写春天的诗:春日古道傍作

      万古荣华旦暮齐,楼台春尽草萋萋。

      君看陌上何人墓,旋化红尘送马蹄?

      《春日古道傍作》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e)房宫赋》亦颇(yìpō)有名。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yu)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阅读全文]...

2021-12-04 12:06:02
  • 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诗词

  • 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诗词

      古诗原文

      丝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诗文赏析

      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先是贺方回写了一首《青玉案》,以词中之句改调名为《横塘路》,其结语“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传诵一时,交相赞誉。黄庭坚与贺交好,赋诗《寄贺方回》:“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黄为赵挺之、陈举所构陷,贬谪宜州(今广西宜山)。其兄黄大临,知其喜爱贺词,便依贺韵写了一首《青玉案》送别。翌年庭坚至宜州后,又依贺韵奉和其兄。惠洪青年时曾为县小吏,因庭坚喜其聪慧,教他读书,后来才成为海内名僧的。庭坚流放过湘江时,惠洪曾入舟陪送,时达一月,足见交情深笃。为了与庭坚兄弟唱和,也依贺韵写了一首《青玉案》。三首俱步贺词原韵,成为词林佳话。

      惠洪这首和作从长亭惨别到旅舍苦思,外景内情,相反相成;忆想、现实,交织其间,突出离愁之既深且苦。

      上片表现别时情景。长亭折柳,从此远别,牵动愁肠,是以生恨。故落笔先写出这揪人心肺的一幕:长亭别恨。“绿槐烟柳”,乃三春美景,与饯行送别的“长亭路”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反差,实即以乐景衬哀情,使人倍觉黯然魂销。“取次”,随便,这里有草率之意。试想离人黄庭坚已是遭贬流放的罪臣,奉诏即行,焉敢滞留,其匆匆成行、草草送别之仓惶情状,实亦不难想象。著一“恨”字,实含无限伤感。进而表现离别之际的思绪。试想离人此去宜州,“千峰万嶂”、“远山修水(黄大临和词之句),年*花甲而遭此坎坷,能不忧谗畏谤,思亲怀旧,愁怀惨怛,孤寂难堪?能不倍感时间漫长,痛苦的日子难以打发?”“日永如年愁难度”,虽是赋体直陈的本色之语,确也令人直觉肠回九转,凄惋欲绝。再进而表现离人上路之后的情景。试想离人虽然踏上流放之路,怎能割舍亲友!因此立马据鞍,频频回首。只是却被暮云遮断了视线,连开封那样的高城都望不见,怎能望见站立在高城上送行的亲友!词中虽只刻画离人踟蹰不前的索寞身影,但其依依不舍、怅怅不已的凄凉心境却已生动如见。庭坚和词中曾自述感受:“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取景与此不同,意境却极其*似,果然是彼唱此和,“心有灵犀一点通”。

      下片描述旅舍离愁。换头直承而下,从傍晚到天晓,集中表现这乍尝别离滋味的第一夜的凄悲境况。孤鞍远去,投宿时天已傍晚。可旅舍怎能和家相比,试想离人此际触处所及,无一*惯,怎能不默默回想和亲人话别的那幕情景,其所以默默存想,暗暗思忆,既是重视深情、珍藏心底的慰藉,也是被迫分离、难以言宣的苦痛。“千万句”,造语*淡,却可启发联想,既能想见亲人反复再三、不厌其烦的关切情态,更能想见亲人既温存体贴又焦急担忧的寸寸柔肠。单纯写苦,不见其苦;忆乐思苦,其苦倍增;从离人唯一的.慰藉反映出离人无穷的苦悲,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机杼如出一辙。于是以高度概括的笔力形象生动地表现离人这一夜的孤苦凄凉:薄单单的被盖,孤零零的枕头,静寂寂的夜晚,又有惹人心烦的潇潇雨声,滴滴答答一直落到天亮。仅此现实苦况,已是令人不胜凄怆。再借“梦回”之际,引起对比,强化愁思。思念萦回,形诸梦寐;试想离人思绪,不难想象梦中之景。于是梦里家庭的温馨欢乐与眼前旅舍的冷寂孤苦,映照分明,顿觉满纸生愁,其哀至极。这样以虚衬实,确能以少胜多,艺术内蕴更为丰富,审美佳趣因而倍增。

      惠洪言情,之所以真挚贴切、哀婉动人,首先是善于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准确体察离人的心境,因而感同身受,悲如己出,能够委曲尽致地代抒离人的愁思,不愧为黄庭坚的忘年知己。加以善于捕捉初感,选材多是新离乍别的典型情景,能够造成创深痛巨、记忆犹新的强烈印象。并且又善于利用艺术空白,以虚见实,苦乐相形,容易调动人生的共同体验,激起情感的共鸣,因而大大增强了审美情趣。

    [阅读全文]...

2022-07-08 11:32:19
  • 描写古道村落的句子

  • 1、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洪升《雪望》

    2、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杜甫《为农》

    3、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孟浩然《南归阻雪》

    4、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陆游《乙卯重五诗》

    5、流水孤村,荒城古道。——陈霆《踏莎行·晚景》

    6、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张嵲《墨梅》

    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8、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白朴《天净沙·冬》

    9、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0、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孔夷《南浦·旅怀》

    11、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高珩《春日杂咏》

    12、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13、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4、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15、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16、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17、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18、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9、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2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21、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22、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3、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陈维崧《临江仙·寒柳》

    24、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一》

    25、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26、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27、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28、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29、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30、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31、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32、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33、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34、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35、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36、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37、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38、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39、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40、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41、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42、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43、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44、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45、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46、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阅读全文]...

2022-03-20 05:02:07
古道和长亭的古诗 - 句子
古道和长亭的古诗 - 语录
古道和长亭的古诗 - 说说
古道和长亭的古诗 - 名言
古道和长亭的古诗 - 诗词
古道和长亭的古诗 - 祝福
古道和长亭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