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

关于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03) 语录(43) 说说(155) 名言(2) 诗词(8k+) 祝福(46) 心语(2)

  • 敕勒歌古诗

  • 文学
  • 敕勒歌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敕勒歌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鲜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释

      1.川:指*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2.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3.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4.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5.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翻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阅读全文]...

2022-04-17 12:19:47
  • 敕勒歌北朝民歌古诗原文(敕勒歌古诗及意思解释)

  • 解释
  •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炼字达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积月累”部分选编了113篇古诗词,既有理解运用的要求,也有诵读品析的期望。我们将按年级顺序逐一鉴赏品读,以飨读者。

    [阅读全文]...

2022-05-09 23:19:11
  • 敕勒歌古诗

  •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

      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

      只见皎洁的月光,

      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

      满地的荞麦花,

      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阅读全文]...

2022-06-12 02:17:17
  • 敕勒歌的评课稿

  • 礼仪
  • 敕勒歌的评课稿

      教学工作经过课堂实践后,总会有很多发现和缺陷,需要教学评课,进行总结和改进。教学反思怎么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敕勒歌的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恰切性

      教学内容具体,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环节清楚、有层次。

      能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的本质特点和课文特点选择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能够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好。

      只简单介绍了其作用,没有呈现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更没有体现在体系中的作用。

      二、合理性

      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层次性,有恰当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评价

      三、一致性

      教学内容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学生易于理解与操作,所以,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情分析评价

      四、学情分析

      在学生差异方面的分析与预设,是这样介绍的: 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在学*本课内容时,可能接受比较快,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或是练*,经点拨完成较好;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在理解诗歌上出现问题,需要较多关注。

      教学策略评价

      五、策略选择

      教师对于课文重点选择正确、恰当;教学支架实在,但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多样性。突破重点有实在的方法,但介绍不够具体。

      教学流程评价

      六、层次性

      本课的教学过程层次性清晰、有梯度、体现了渐进性。活动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比较清晰。教师从点及面,先学后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七、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点活动时间充分。这样可以确保重点活动中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过程和思考时间。

      学*方式评价

      八、多样性

      活动方式有针对性,能够看出整个活动过程是围绕用“以读代讲”阅读方法来进行的。同时,每一环节的活动,也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学生的学*方式,有“说一说”、“ 画一画”这几种方式,感觉多样性稍差一些。

      教学资源评价

      九、资源适切

      教学资源选择了课件出示了草原的课件,播放了《天堂》这首以展现草原风光的歌曲,对理解课文有辅助作用,同时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缺憾。但缺乏对学生所运用的学*方法的指导。

      评价教学评价

      十、评价检测的具体方法

      评价方法比较具体。 学生的说、画和作业都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的,有说有写。这样的设计,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拥有可操作性。

    [阅读全文]...

2022-05-02 00:58:12
  • 《敕勒歌》译文及赏析

  • 古诗文
  • 《敕勒歌》译文及赏析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敕勒人的一首民歌。下面是《敕勒歌》译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

      《敕勒歌》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敕勒歌》译文二

      辽阔的敕勒*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敕勒歌》注释

      《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川、*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敕勒歌》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诗的前六句写*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敕勒歌》创作背景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歌》鉴赏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敕勒歌》研究价值

      《敕勒歌》在布局、结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许多杰特之处。但这首诗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文学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间互相影响、南北诗风互相融合的实例;也是中华境内各族从征战对抗走向和解交融的历史见证,是一元主体、多元格局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其史学和文化学乃至民族学上价值绝不低于文学创作。

    [阅读全文]...

2022-07-20 09:39:00
  • 敕勒歌的诗意

  • 诗意
  •   《敕勒歌》

      北朝乐府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2、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川:*川、*原。

      3、阴山:一条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4、穹庐:蒙古包。

      5、笼盖四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6、天苍苍: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7、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

      8、见:显露,露出来。

      诗意: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

      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m.ju.51tietu.net)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阅读全文]...

2022-01-25 03:33:39
  • 歌颂烈士的古诗句

  • 歌颂
  • 歌颂烈士的古诗句

      导语:向先烈学*,向先烈致敬!您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给烈士的'诗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诗句出自:龚自珍《漫感》

      2、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诗句出自: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3、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诗句出自:令狐楚《少年行》

      4、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诗句出自:戚继光《望阙台》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句出自: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句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诗句出自:李益《隋宫燕》

      8、纷披乍依下迥,掣曳或是随风。——诗句出自: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句出自:王昌龄《出塞曲》

      10、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诗句出自:郑思肖《二砺》

      11、飞燕之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是绝世歌。——诗句出自:李白《阳春歌》

      1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诗句出自:韦庄《台城》

      13、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诗句出自:严武《军城早秋》

      14、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诗句出自: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15、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诗句出自: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出自:王昌龄《出塞》

      17、王师之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下翁。——诗句出自:陆游《示儿》

      18、余是亦赴京国,何当献凯会还。——诗句出自: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9、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诗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2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出自:于谦《石灰吟》

      21、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诗句出自: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22、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诗句出自:高适《塞下曲》

      23、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诗句出自:陈子龙《渡易水》

      24、虢国夫人承主恩,*明骑马入宫门。——诗句出自:张祜《集灵台·其二》

      25、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是无愁。——诗句出自:李商隐《陈后宫》

      26、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诗句出自:罗隐《西施》

      27、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之貂锦丧胡尘。——诗句出自:陈陶《陇西行》

      28、忽醒之然,成感慨,望下神州。——诗句出自: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诗句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30、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诗句出自: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31、商女是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出自:杜牧《泊秦淮》

      32、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了思亲。——诗句出自:于谦《立春日感怀》

      33、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诗句出自:屈大均《秣陵》

      34、莫避春阴上马迟。——诗句出自: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5、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诗句出自:屈原《国殇》

      36、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诗句出自: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7、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诗句出自:张祜《集灵台·其一》

      38、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诗句出自: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39、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诗句出自:汪遵《息国》

      40、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诗句出自: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41、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诗句出自: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42、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诗句出自: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4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句出自:陈陶《陇西行》

      4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诗句出自: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5、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诗句出自:范成大《州桥》

      46、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空无人。——诗句出自:陆游《金错刀行》

      47、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诗句出自: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1-03 13:54:50
  •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 学生
  •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

      译文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译文二辽阔的敕勒*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

      赏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拓展:

      注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川、*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创作背景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此时,今黄河流域以北基本在我国少数游牧民族鲜卑族的统治之下。 敕勒,在汉代时称为丁零,魏晋南北朝时称狄历、敕勒,到隋朝时称作铁勒。因所用车轮高大,亦称高车。 《隋书》记载铁勒各部分布于东至独洛河(今图拉河)以北、西至里海(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分属东、西突厥。其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与回纥为最著。唐贞观末,于东部铁勒分设都督府、州,隶燕然都护府。”

      在秦汉时期,敕勒的祖先丁零居住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它的南边是匈奴,西南是乌孙。匈奴在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先后征服了很多部族,当时丁零也和其它周边的部落 一样,遭受匈奴的奴役。不少丁零人被匈奴掳去作了匈奴的奴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至公元后一世纪间,丁零不断和匈奴进行武装斗争。据《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领兵攻打游牧与伊犁河上游流域的乌孙族,在返回途中遭遇大雪,*时被匈奴奴役的乌桓、乌孙和丁零乘机对匈奴进行袭击,结果杀死了数万匈奴骑兵。从此匈奴国势大衰,被匈奴奴役的各族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公元一世纪中叶以后,匈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分裂为南、北两部。公元87年,丁零联合南匈奴、鲜卑及西域各族共同夹击北匈奴,北匈奴大败,被迫西迁。东汉时,除大部分丁零人仍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外(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北丁零),一部分向西迁徙游牧于伊犁河流域和阿尔泰山一带(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西丁零),还有一部分丁零人南移,在今山西和河北境内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五胡十六国”时期,丁零人在中原一带先后参加了各族统治者的混战。后来,这部分丁零人后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汉末魏晋时,又有很多的丁零族人南迁,这样,富饶的漠南地区成为敕勒人游牧的地区。当然大部分敕勒人还留在原来的牧地。当时敕勒人的游牧地域东到贝加尔湖,西到土拉河、阿尔泰山一带。当时,由于敕勒人造车业很出名,他们造的车车轮直径最长者达1.4左右,超过了当地牛身的高度,与马的身高相差无几。这种高轮大车,可以在草茂而高,积雪深厚,且多沼泽的地区顺利通行。所以当时南方人称他们为高车。据记载,当时的铁勒部落分布广在大漠南北的9个地区,共有四十个不同名称的部落。比较著名的部落有副伏罗部、斛律部、吐突邻部、袁纥部、敕力犍部、幡豆建部等。 由于游牧在北方的敕勒各部落日益强大起来,对当时的柔然和北魏统治阶级构成了威胁。北魏统治阶级曾多次攻打敕勒各部,这样很多敕勒部落相继归附北魏。五世纪初,北魏王朝曾把贝加尔湖东部敕勒人数十万落都迁徙到漠南一带。使漠南一带畜牧业发展很快。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懂得了农耕。据记载,北魏文成帝时期,“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声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这样空前的盛会,敕勒人乘着高车,唱着优美的牧歌,行进在草原,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壮观之事。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阅读全文]...

2022-05-01 21:51:53
  • 歌颂母爱的古诗句

  • 歌颂,母爱,诗经
  •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阅读全文]...

2021-12-22 09:47:09
  • 关于歌颂母亲的诗句古诗

  • 歌颂,母亲
  • 关于歌颂母亲的诗句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歌颂母亲的诗句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叹我白头无母遗,一杯持与供高堂。——赵蕃《送新茶与俞尉》

      2. 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苏轼《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

      3.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经》

      4.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欧阳修《画地学书》

      5. 莫愁父母少黄金,天下风尘儿亦得。——杜甫《锦树行》

      6.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7.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经》

      8. 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元稹《莺莺诗》

      9. 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孟郊《尧歌》

      10.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杜甫《前出塞九首》

      11. 阳乌有二类,嘴白者名慈。求食哺慈母,因以此名之。——元稹《大觜乌》

      12. 人来唯仰乳,母抱未知慈。——孟郊《子庆诗》

      13.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14.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杜甫《新婚别》

      15. 消遣又来缘尔母,夜深和泪有经声。——元稹《哭子十首》

      16. 啁啾鸟恐鹰鹯起,流散人归父母来。——贾岛《颂德上贾常侍》

      17. 曾参岂是*者?谗言三及慈母惊。——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18.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杜甫《无家别》

      19.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20.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2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23.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赠母亲的诗》

      24.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

      25. 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雉子斑》

      26.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慈母疑。——李端《杂歌》

      27.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杜甫《凤凰台》

      28. 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29.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杜甫《遣兴》

      30.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31.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32. 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33.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4. 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张籍《别段生》

      35. 慈母忧疾疹,室家念栖莱。——刘长卿《北游酬孟云卿见寄》

      36.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白居易《慈乌夜啼》

      37.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韩愈《琴操十首·履霜操》

      38.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李白《豫章行》

      39.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杜甫《新安吏》

      40.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岑参《梁州对雨怀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41.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慈禧《赠母亲的诗》

      42.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蔡文姬《悲愤诗》

      43.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44.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白居易《母别子》

      45.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蒋士铨《岁暮到家》

      46. 蚁王化饭为臣妾,蜾母偷虫作子孙。——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47.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孟郊《游子》

      48. 慈母抱儿怕入*,那暇更护鸡窠雏。——韩愈《射训狐》

      49. 流莺子母飞上林,仙鹤雌雄唳明月。——李绅《悲善才》

    [阅读全文]...

2022-06-22 03:19:00
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 - 句子
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 - 语录
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 - 说说
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 - 名言
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 - 诗词
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 - 祝福
关于敕勒歌的诗句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