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清廉的古诗三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清廉的古诗三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清廉的古诗三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清廉的古诗三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在潍七年,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案无留牍、事无贿赂、清正廉明,始终保持本心。
关注民生
郑板桥担任知县期间,经常到乡下“借问民苦疾”,不坐轿子,穿着布衣草鞋,打着“桥”字灯笼,微服出行,到农村,到集市,到百姓中间去,到田间地头去,访贫问俗,到处查访。由于郑板桥经常不在衙门里,上司下来,经常找不到坐衙的“醒板桥”,却找到田垄上的“睡板桥”。
案无留牍。郑板桥在潍期间时常训导属下:听差办案要诚实、勤慎。并赋诗一首:“君是天公办事人,吾曹臣下二三臣;兢兢奉若穹苍意,莫待雷霆始认真。”郑板桥时刻关注民情,夙夜在公,实现了案无留牍。
有谴我任
郑板桥就任潍县知县时,恰逢潍县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灾荒。百姓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面对灾情,郑板桥寝食难安,上书朝廷请求开仓放粮,朝廷却迟迟不予答复,郑板桥想私开粮仓,县丞和典吏认为,私自开仓犯的是刀剐之罪,不可操之过急,最好等上面批示。郑板桥听了生气地说:“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两袖清风
郑板桥说“宦贫何畏,宦富可惴”“吾既不贪,尔亦无恚”。他抨击世俗,“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在潍县时,他倡修潍县城墙,工程浩大,一钱一物他都概不经手。 (《学*时报》)
拒腐.自律 诗十首
陈南波
寇准一生惟谨慎,
禄山谦恭未篡时。
一朝得意权在手,
双开落寞人笑痴。
此图与内容无关
宵小太过猖獗,
上帝犹不过眼。
待到表演妆卸,
丑陋尽道人前。
此图与内容无关
满桌尽佳肴,
动辄只一瓢。
端好自家碗,
莫恋他人盘。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水面很*静,
肥鱼独猖獗。
一水润万物,
肥鱼不可留。
此图与内容无关
世上货品千万家,
一餐只啖几鱼虾。
端碗不恋他人盘,
自饱肚腩乐哈哈。
此图与内容无关
野花野草漫山坡,
只摘几束不求多。
回得家来插花瓶,
点缀美好幸福窝。
此图与内容无关
评说他人容易,
更难管住自己。
色利惑于眼前,
看你晕不晕迷?
此图与内容无关
一只丽燕冲天飞,
不惧疾风不惧黑。
若问燕子何处去?
风雨过后现彩虹。
此图与内容无关
硕鼠最怕见光,
他是南宋状元出生,一生爱国,矢志不渝,为官清廉,政绩卓越,深受百姓爱戴,他便是南宋爱国名臣和诗人王十朋。他的诗忧国爱民,情操高尚,诗文充满着浓厚的乡情与友情。今天,我们便一起欣赏王十朋的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历史意义与爱国情怀。
王十朋从务农到读书再到入仕做官,一生极为传奇。由于身处宋朝敏感时期,他在四十六岁才进入仕途,直到六十岁去世,官场生涯仅仅十余年。在为官期间,他还有一段时间回家隐居,短短的官场生涯却深受爱戴,可见其为人能够在百姓心中立足,也能说明其政绩之成就。
少年时期的王十朋,就怀有报国之心,入仕后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一生积极抗金。在地方为官,其清正廉洁,断案英明,打击恶霸,做出诸多有利于百姓的好事。据记载,王十朋更是将自己的俸禄用于公益事业上,如此形象对后世产生深刻地,积极地督促作用。
众所周知,宋朝文人非常多,名声斐然的文人比比皆是。王十朋虽然无法入围宋朝最为杰出的文人之列,但他社会地位很高,政治影响力大,而且为人正直,及乡情与爱国于一身,所以他的诗作还是非常有艺术价值的。
他推崇韩愈、杜甫、柳宗元、苏轼等人的文学思想,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同时他笔下的作品具有时代的印记。在王十朋存世之作中,有各种题材的诗,比如山水诗,宦游诗,赠友诗,送别诗等等,诗文背后流淌着诗人铁血的性格与高尚的情操,首首佳作被*顶礼膜拜。
山水诗在其存世之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不仅描写自然景物,还有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名胜古迹,并融入丰富的个人情感,其中包括政治理想、人生体验,诗文中勾勒出宽阔、深邃、纯正、率真的精神世界,读起来备受感动,深悟后让人觉醒,体会后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
宦游诗也是王十朋笔下非常有艺术价值的题材诗歌,他用唯美的文字歌颂祖国精神,诉说自己坚贞高洁的品性,倾吐自己的爱国情怀。在地方为官,为百姓做实事,能够体现王十朋是一位真性情的诗人,流淌出一个好官的血液,读完让人膜拜,可以说,读王十朋的诗就是一次洗涤心灵的旅程。
在王十朋的山水诗和宦游诗中,充满大量的白描与想象虚拟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生动逼真之余,又富含浓重的生活气息,还包括奇幻和浪漫色彩。值得一提的是,王十朋善于从山水、名人、古迹之间展开意象思维,通过联想与幻想,从而收获创作灵感,所以才能写出结构巧妙又意韵深远的诗篇。
在写作方面,王十朋注重炼句,在清晰流畅的诗句背后隐藏着精明的诗眼,加之运用散文创作的手法于诗歌创作之中,缔造唯美的意境,读完让人回味无穷。
据记载,王十朋于1112年11月9日出生,今天是其909周年诞辰,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南宋时期爱国名臣及诗人的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意境与爱国情怀,读懂有洗涤心灵之功效。
咏柳
[宋] 王十朋
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
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
萦萦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
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桃川
[宋] 王十朋
流水桃花世已非,石林烟草尚芳非。
山中鸡黍聊炊午,眼底风尘且息机。
圣世难招秦晋隐,野心独爱芰荷衣。
寻真不遇空归去,笑指秋风绕翠微。
点绛唇·阑槛阴沈
[宋] 王十朋
阑槛阴沈,紫云呈瑞馀寒凛。
卷帘猗枕。香逼幽人寝。
入梦何年,庐阜闻名稔。
风流甚。阿谁题品。唤作熏笼锦。
点绛唇·蜡换梅姿
[宋] 王十朋
蜡换梅姿,天然香韵初非俗。
蝶驰蜂逐。蜜在花梢熟。
岩壑深藏,几载甘幽独。
因坡谷。一标题目。高价掀兰菊。
点绛唇·仙友苍苍
[宋] 王十朋
仙友苍苍,西风吹散天香好。
暗飘龙脑。金栗枝头小。
谁种丹霄,造化玄功妙。
真堪笑。学仙疏谬。有似西河老。
点绛唇·野态芳姿
[宋] 王十朋
野态芳姿,枝头占得春长久。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初夏时节,在美丽的柳叶湖畔,我欣然登上司马楼,细细品读唐朝朗州司马刘禹锡的诗词,不觉心旷神怡,思绪万千:诗人的诗心是什么?诗词中缊藏的清廉的灵魂又是什么?诗心,就是理想,是人民,是态度。
理想,是诗和远方。
刘禹锡,从年轻时起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忧国忧民。针对唐朝中期的时弊,立志改革图强,报效朝廷,关注百姓。“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朗州十年,他却意志坚定,光明正大,不负桑梓,用一生的立身行事,写就了“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长歌。
“功利存乎人民。”刘禹锡根据多年在基层治理的经验,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响彻古今的施政箴言。他主张政治清明,关心百姓疾苦、赈济灾民、减免赋税、罢除官市、惩治腐败。像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态度,是人生思考。
刘禹锡经历政治挫折之后,对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入,哲学思想逐渐成熟,他在《天论》三篇之中提出了“天人相胜还相用”的天人观。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共进,强调了人的积极作用,将千年来的天人关系推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自己豪迈乐观的人生态度。
因此,他站在朗州大地上,高唱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来对待贬谪的艰辛与苦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诗豪”。
廉魂,就是风骨,风格,风范。
风骨,是浩然正气,也是逆境人生的铮铮铁骨。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体现了他的心智,也体现出了他那种刚正不阿、甘心清廉的风骨精神。他不会去跟别人盲目攀比,他也并不觉得住在陋室中有什么不好,只要自己的心智还是正直的,那么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刘禹锡摒弃一切杂念,不计较名利得失,修炼出空灵清澈的心境,是多少人难以企及而又不舍追求的崇高境界。
风格,是人品格调。刘禹锡的风格特征表现为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不与*妥协的勇气,豁达、乐观的个人品质和格调。
刘禹锡在被贬官到朗州的日子里,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抱着一种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始终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彻和达观。
风范,是清廉风气。
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刘禹锡才华横溢,一身正气。既有诗人的内在气质,又有为官的清廉品性。
刘禹锡“筑清风台”。教书育人,身正为范。传播追求真理,像屈原一样,“吾将上下而求索。”倡导廉洁清风,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
清廉是做人之本,为官之道。反腐倡廉同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思考的课题。“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说明了腐败就会亡国的道理。
诗心廉魂,就是点亮人生,开启未来。
正如梁衡在常德唐诗墙——柳叶诗韵序中写道:常德唐诗墙至少给我们三点启发,一是经典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久不衰;二是经典需要传播,要经常请出来擦拭擦拭,以重放光芒;三是经典要回归生活,反哺民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当此人心浮躁、文化淡忘之时,立唐诗墙于碧水之岸,振诗心于名利之时,诚为一大善事。
湖水荡荡,杨柳依依,当游人信步柳叶湖畔,偶一回首,读到了墙上的哪一首诗或哪一句话,也许会心有所悟,点亮他的人生,开启他的未来。
包拯清廉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包拯清廉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检以廉之本,奢为贪之源。
须戒之慎之
如果你拥有了美德,就算再贫穷也是一个大富翁;如果你没有美德,就算再富有也是一个穷光蛋。
绝对原创
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在位奉廉,应当;退位守节,尤重。
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勿唯小贻大,勿唯私损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权伤民。
清廉做官方敢怒 公正办事才敢言 人人廉政,腐败灭亡;人人自律,党风自强。
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勤廉者*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
政清则社稷兴,腐败则国家亡。
根深,狂风拔不起;心正,*攻不破。
民不容贪,党不容腐。
正气一身官气扫,清风两袖腐风离。
载舟覆舟,民意难违,从来当官须勤谨 前车后车,殷鉴不远,自古为政要清廉 为官常想,官是公仆,恃官傲物人不齿 用权当思,权本民赋,弄权谋私法难容 为官一时,做人一世。
廉乃正本,贪为堕源。
为官清正廉洁,当视名利淡如水; 执政勤奋为民,应看事业重如山。
品德端正,以身正求公正,以公正换人心; 处事公正,不为权势丧志,不为钱财动心 反腐换来一方净土,倡廉营造八方富足。
学苏琼,置瓜梁上,誉声传万代; 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
宁做清官甘苦一生,莫当贪官遗臭万年。
做人德为本,做官清为上。
用权当如履薄冰,不慎乃殃; 纵欲似饮鸩止渴,无节则殇。
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廉洁,从政之基;腐败,从政之忌。
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无私者勇,忘我者清。
养一身正气,去半点私心。
慎权慎欲慎独慎微 自警自省自重自爱 正人先要正己,无私才能无畏。
做人、做官、不做秀, 自警、自励、不自私。
处事公**似水, 为官廉洁洁如冰。
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
心自清,行自廉,倡廉奉公; 居其位,谋其政,勤政为民。
官吏,则不过为国民公仆 ——孙中山 为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明•格言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格言对联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尚书》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 吏不廉*,则治道衰 《资治通鉴》 廉耻事大,死生事小 —《宋史》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道,诈伪生塞 ——《苟子》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宋•欧阳修 威与信并行,德相济 —宋•苏轼 无故无新,惟贤是亲 —汉•刘安
校园格言警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
生在宋仁宗年间,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众多文人之中惟一一个以直面改革社会而闻名的诗人。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为一个外国人能知道中国古代的人物,可见王安石影响力之大。
今天,我们不想从王安石的变法或者诗词讲起,笔者要介绍给大家的只是王安石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北宋是个重视文人的时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北宋是个讲究享受的时代,文官的生活很奢侈。
就连被通俗文学塑造为清官榜样的,一次赏赐给歌女的缠头就是一匹绸缎,乃至于他的爱妾桃都感觉有些过分,当即写作《逞寇公二首》进行规劝,其一说:“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可知寇准不但有妾,而且生活也很奢侈。
清廉的官员尚且如此,其他官员的生活情形可想而知。在这样的风气下,一个做了*宰相,在政坛上呼风唤雨,炙手可热的人物,却终生只有一个妻子而且绝不纳妾,甚至别人给他纳好了妾,根本不会有任何麻烦,他也坚决不接受,这就更难能可贵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荆国公王安石。
拒纳妾,王安石不为美色动
由于主持变法,王安石政敌遍布朝野,其中不乏吹毛求疵、没病找病、“洗垢求其瘢痕”的整人专家,但是在王安石的生活问题上,没有一个人说出一个“不”字。可见王安石在这方面确实有*之风。
著名理学家邵雍之子邵伯温著《邵氏闻见录》一书,卷十一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邵雍和王安石曾经同朝为官,邵伯温对于王安石很熟悉,所记之事当然可靠。
王安石出任知制诰时,不到四十岁,仕途如日中天,正在上升之时,日理万机,非常劳累。一天,回到自己府邸,进入内室,不禁愣住了。
夫人吴氏不在屋里,椅子上却坐着一位二十多岁年轻貌美的女子。只见那女子高绾发髻,上插凤凰碧玉簪,身穿锦绣华服,淡妆细抹,颇有姿色。身子搭在椅子边上,羞答答地看着王安石,好像在打量,在猜测,表情异样,非常复杂。
王安石大吃一惊,问来者所欲何为?就是说,他不知道一个美貌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半夜到他的房里来想干什么,于是王安石相当严肃地盘问起来。
原来,此女子是一个下级军官的妻子。她的丈夫在一次押送军用物品的过程中在河里翻了船,损失了一大匹军品,被上级判罪,家产全部查没后还差九十万钱。
上级说,如果能如数交钱,人就可以释放,保持原职;如果没有钱,她的丈夫就要被免职,还要判刑。
由于丈夫已被拘押,女子爱夫心切,又没有地方去筹措这么大数量的钱款,万般无奈,才到买卖人口的地方,自己插上三根稻草,自卖自身。要价就是九十万钱。结果被一个老仆人领进这个不太宽敞却很幽静的大院。
这个女子不认识这是什么府邸,但也看出这是个大户人家,夫人告诉她,买她是要留给官人做妾,吩咐她要好好服侍官人。又说官人是个难得的好人,不会亏待她的。那女子说到伤心处,忍不住掉下几滴伤心的泪。听完女子的哭诉,王安石命该女子回到她自己的房间安歇。第二天一早,立即命人将该女子送回家去,并且不必退钱。
那个女子问了王安石的名号,才知道眼前这位和蔼而威严,一身凛然正气的人就是名满京华的新任知制诰王安石。于是女子千恩万谢,连连下拜道万福,然后欢天喜地回家与丈夫团圆去了。
五品官,清廉自律忙公务
把女子打发走后,王安石才通知吴氏,并询问吴氏为何要这样做。
原来吴氏进京后,见京师里的人生活特别奢靡,一般的富户都有几房妻室,大富户几乎是妻妾成群,朝廷官员更不用说,几乎没有不纳妾的。尤其是有一定品级一定地位的官员,如果没有一两个妾,就好像不正常似的,人们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你。或认为这个官员有病,或认为这个官员过于惧内,家中一定是有个母夜叉。
王安石已经是五品官,早已有了纳妾的资格。吴氏见丈夫终日忙于公务,很是劳累,可能是没有工夫顾及于此,就私自做主,派人到外面去给丈夫买了一个妾。见丈夫决意不纳,又见他已经把人打发走了,吴氏便也无话可说。
终其一生,王安石只有一个夫人。此事之后,吴氏便再不给他买妾了。
王安石不纳妾,完全出于一个清廉官员的自律,是自觉的行为,只知道整日潜心去忙公务,这与西晋的贾充和初唐的房玄龄情况不同。贾充和房玄龄都是因为夫人吃醋而又特别厉害而不敢纳妾。
贾充的妻子郭氏极其厉害,给贾充生了两个女儿。贾充位极人臣,却没有儿子,但郭氏依然不准他纳妾。致使贾充那么高的地位,那么大的家业没有继承人,才出现用下圣旨的方式把外孙当孙子的怪事。
房玄龄的夫人宁可违抗圣旨喝毒酒,也不同意自己的老公娶第二个夫人。这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王安石的情况与他们都不同。是夫人主动给他买的妾,一切障碍统统没有,王安石依旧坚决不肯,更见其高洁。
不贪财,辞职后寸草不带
王安石是位冰清玉洁的伟大人物,他不贪官位。进士及第后,其他人都汲汲奔走要谋求一个馆阁之职或京官留在汴梁,这样提升的机会多。而王安石主动请求到偏远地方任职,来到鄞县(今宁波市)出任县令,其后几次辞京官。
在事业最兴隆之时,坚决辞去相位,回家隐居。他不贪钱财,辞相搬出相府时,所有的官府之物寸草不带。吴夫人特别喜欢那里的一张床,想按照价格付钱买下来,王安石也没有同意,因为他认为,这样将来会说不清楚。王安石不爱女色,终生一妻,更无任何桃色事件,绝无绯闻。
不爱官、不爱财、不爱色,王安石是个地地道道的“三不爱官员”。仅此三项,便可令王安石永享盛名。
最服膺的人便是王安石,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王安石的政治水*、人格操守理解得更是入木三分,因此感叹道:“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认为王安石是夏商周三代以来惟一的完人。我们了解了王安石的为人处世,不得不佩服梁启超的眼光。
1.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2. 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3. 修身养性心如玉,纵欲贪色形成魔。
4. 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5.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6. 水清不纳污垢,政廉不迷财色。
7. 范公典范在,后乐而先忧。
8. 静心超然,守一分宁静;少私寡欲,保一生*安。
9.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10. 以诚为人,以勤为政,以廉为官。
11. 固本清源,反腐倡廉。
12. 树若正直,能参天成伟材;人若正直,可明理识大局。
13. 欲虽不可去,求应有所节。
1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15.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16.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17.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18. 管好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1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 公生明,廉生威。
21.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22.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
23. 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任凭红尘翻滚,我自风清月明。
24.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25. 松是害,严是爱,廉洁自律做表率。
26. 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廉其政。
27. 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28.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29. 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把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剑。
30.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31. 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32. 严格自律出廉政,服务创新谋发展。
33.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意衰。
34.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5. 廉洁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
36.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
37.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38. 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39. 不怕法律无情,就怕自身不清。
40. 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
41.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
42. 清廉则无畏,秉公则无私。
43. 镜不蒙尘可照人,人无贪贿可正气。
44.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45. 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46. 做事当以勤为先,为官当以廉为鉴。
47. 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48. 清廉是进步的阶梯,腐败是灭亡的快车。
49.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
50. 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51. 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关于清廉的古诗三句
关于写清廉的三首古诗
清廉诗句
赞清廉的古诗
清廉的诗句
为人清廉的古诗
清廉的古诗2首
清廉廉洁的古诗
清廉不贪的古诗句
古诗中的清廉
讲清廉的古诗
清廉之风的古诗
写清廉的古诗
清廉莲花的古诗
莲花清廉的古诗
清廉爱国的古诗
清廉的古诗名句
反应清廉的古诗
关于莲的古诗清廉
杜甫的清廉古诗
有关清廉的诗句
为官清廉的诗句
写清廉的诗句
清廉语录
清廉口号
莲花清廉的诗句
清廉的成语与古诗
清廉的古诗简短
表达清廉的古诗
表示清廉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