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岳山的古诗三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岳山的古诗三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岳山的古诗三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岳山的古诗三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的三山五岳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的三山五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名山甚多,尤以“三山五岳”闻名天下,那么这三山五岳都是那几座山呢?三山者,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也。五岳者,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也,如君有时间,可以仔细拜访,从中沾取灵气,提升内涵,增加福禄寿喜财,呵呵,跟着名山也沾光,山神会给你赐福的。——诸葛长青
*名山的三山。传说中的“三山”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三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它是传说,不存在的。后人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美丽神话,就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间选择新的三山,广为流传的三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然而,另有一说为: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四川峨嵋山。目前国际上大部分认可的是第一种说法,因为峨眉山本身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一般不把它重复列为三山之一。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横亘在黄山区、徽州区、歙县、黟县和休宁县之间,面积约1200*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庐山又名匡山,或匡庐。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临*第一大河长江,东濒*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一山独峙,群峰峥嵘,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雁荡山又称北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境内,属括苍山脉。以山水奇秀闻名,号称“东南第一山”。山顶有湖,秋雁来栖,故称雁荡。
*名山的五岳。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神灵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载流传。“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实已经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积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岳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华阴县,为五岳之西岳。西岳华山,五帝时称“太华”,夏商时称“西岳”,雅称“华岳”。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华夏”、“中华”皆藉华山而得名。“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居五岳之首。北瞰黄河,南依秦岭,雄踞关中*原东部秦晋豫三省交汇处,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北峰云台、中峰玉女五峰环峙,高擎天空,“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中岳嵩山古称外方,又称嵩高,属伏牛山脉,其主体在今河南登封县境内,东邻省会郑州,西邻九朝古都洛阳。横卧中原腹地的嵩山,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嵩阳书院乃儒家文化圣地;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驰名中外。嵩山不同于其他四山者,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自然景色奇丽,奥妙无穷。太室如龙眠,少室似凤舞,三十六峰雄浑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汇聚一处,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周*王东迁洛阳后,以嵩山位于中央,是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为中岳。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山体从东至西横卧,蜿蜒70公里,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嵩山风景名胜区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观星台、三岳寨、白沙湖六大景区组成。嵩山之顶名曰峻极,海拔1512米,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北岳恒山,又称恒岳,位于山西浑源县。恒山别名常山。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历来称为北岳。秦朝时“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恒山”,《尔雅》也称:“恒山为北岳”。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深山藏宝,如著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泰山之次便是恒山。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山县,是五岳之南岳,自古天下闻名,尤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佛、道两教形成的人文景观著称。横卧中原腹地的嵩山,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嵩阳书院乃儒家文化圣地;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驰名中外。西岳华山,五帝时称“太华”,夏商时称“西岳”,雅称“华岳”。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华夏”、“中华”皆藉华山而得名。“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居五岳之首。五岳之中,唯独衡山雄踞南方。《述异记》称南岳系*左臂变成的。南岳称为衡山,因它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轻重,能够“铨德钧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轸zhěn星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这颗星主管人间寿命。而衡山古属长沙。借名伸义,所以衡山有“寿岳”之称。后人祝寿,时常称颂为“寿比南山”,其来源就是从这儿借喻的。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
三山五岳在*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在*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东、西、中三岳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
名山不但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见证,自身也融入其中不可分割,被*人视为家园的重要部分。三山五岳对于我们,不但有最高的知名度,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说到泰山则“情满于山”,这就是中华名山的魅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有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有雾。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A股。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豆腐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独蓑笠翁,空巢。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双归。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落枕!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啊~~~~~~~噗通!!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玛逼!/整容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去死!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呵呵。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掐掉。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不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纳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尼马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嫩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真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怂货!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才怪!
锣鼓声声再领衔,表演时间有期限,才疏技浅多包涵——再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艾玛!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好吃。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限号!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找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贴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如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吓尿。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三更时分。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创作背景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均写于词中。
赏析
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被梦惊醒后,因梦见战场战事而忧国忧民再无睡意,独自在台阶前徘徊。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其苦闷之深。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上阕用简洁的语言和*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沽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
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换头三句,慨叹岁月如流,家乡长久沦陷,归期遥遥无望。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五岳祠盟记》),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每当他想到这里,怎能不义愤填膺、忧心如焚呢?所谓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时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现手法,弹出弦外之音,让读者去体会。
结拍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据《吕氏春秋本味》,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钟子期能从琴声中体会出他的心事。后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秦桧上台后,迎合赵构的旨意,对坚持抗金的主战派进行无情的打击和迫害,将他的亲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实现其卖国求荣的罪恶目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南宋的黑暗现实。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下片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用了比兴手法。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套岳帅之良苦用心也。
从写作手法说,《满江红·怒发冲冠》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岳飞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分其高下呢?
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者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
先简单介绍一下《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画像
请大家注意一下范仲淹的谥号:文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人物,在其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宋朝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文正就是大臣们能得到的最高评价,整个历史上获得这一谥号的不过二三十人,同样权高位重、文名更胜的欧阳修,谥号是文忠,比文正略低一等。
再介绍一下文中提到的滕子京: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举进士(这一年的状元是蔡齐,可见于我的文章《宋真宗为何会恩准二十七岁的状元郎,成为跨马游街的第一人》,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机。滕子京对范仲淹以兄长尊之,在滕子京的仕途发展上,身居高位的范仲淹给予了多次的提携、推荐,乃至庇护。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气势雄伟,其前身三国时期吴国鲁肃修建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宰相张说被贬到岳阳担任刺史,把在那旧址建造的楼阁取名为“岳阳楼”,时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跟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介绍一下写作的背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阳担任知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滕子京于庆历五年重建了岳阳楼。
滕子京从岳阳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此时范仲淹贬任邓州知州,57岁的他面对好友邀请,范仲淹一口答应,虽然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笔者按照出现的顺序排列了这十个精彩名句,加以简单解释,供大家分享。
一、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政事通顺,百姓安乐,很多废弛的事都兴办起来。
二、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水)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汤汤同荡荡(shāng),指水势盛大的样子。
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四、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
五、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翠。
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七、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恩宠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起酒杯迎风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洞庭湖风景
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那就为国君忧虑。
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大家对我选的这十个精彩名句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发表评论。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五言古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古诗翻译及点评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作者: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韵译】:
十五深夜的明月光,撒向关隘山川。戍边的战士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思念起家乡;
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想起家中的妻子,她面对着窗户应该还没有睡去,多么希望和我共度这美好的.夜晚;
可是边陲疏勒的战事正紧,我们的军队像雁阵一样正源源不断地翻过天山奔向前线;
如此紧张的战争局势,不知还要从军至何年?
【评析】:
这首诗描写了出征军人在一个十五的圆月的夜晚思念妻子的情景。他非常盼望能与妻子团圆。但边患未*,大战在即,不知从军至何时。全诗造语*浅质朴,抒情曲折细腻,在古诗中它如落日余光。
带有山的古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带有山的古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山中》作者: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相思·山一程》作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行》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中》作者: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夏日山中》作者: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商山早行》作者: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山亭夏日》作者: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中杂诗》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别/山中送别/送友》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鲁山山行》作者: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夜宿山寺》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山园小梅·其一》作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九日齐山登高》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山中问答》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岳阳楼是一座古建筑,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骋怀古今的永久话题,最出名的莫过于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了千百年。
这座古建筑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确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历朝历代都有吟咏赞颂岳阳楼的诗句,有唐朝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也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今天我就选了十首较为经典的诗词,来看看古人对岳阳楼有一种怎样的难舍情怀。
1、【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吟咏岳阳楼的诗词当中,唐朝人的最多。这首诗诗大历三年即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所作。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看到一番盛景,发出了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三篇。这一首就是其中的第一篇。
这首诗说的是,以前我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这样一首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读完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在诗文里,江山的壮阔,宏大无比。虽然诗中充裕悲伤情调,但却一点都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一点也不压抑,透过登上岳阳楼,表达了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愫。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解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唐宗乾元二年秋天,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读完这首诗,可以想象,李白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他被中途遇赦。毕竟夜郎在贵州,位于西南边陲,是一个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狼来了都掉眼泪的倒霉地方,去了那里,就算不死,也只能剩半条命。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登上岳阳楼后,尽览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刮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这首诗的风格而论,可以说是意气豪放,境界阔大,他的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李白的五七律诗歌之中,以五律为主,而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也表达了他登上岳阳楼之后,那种心中难掩的喜悦,不失浪漫主义风采。
3【登岳阳楼】——明·李东阳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解析】李东阳是明代著名诗人,茶陵诗派的开创者,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到底是一派宗师,这首诗做得工稳之极,引典也自然。
这首诗写的是,李东阳与好友登上岳阳楼,俯瞰全城,把岳阳的美景尽收眼底;江水向远方逝去,洞庭湖浩浩荡荡,茫无涯畔一行羽雁展翅高飞,为他驱散了愁苦的心情。夜幕垂降,月亮从山谷里升起,就像远山为诗人衔来一枚圆月,让他满怀欣喜。在高耸入云的岳阳楼上,他坐在卧榻上饮酒行乐;夜间的凉风袭来,吹得衣袖飘飘,在微醉中舞着衣袖乘兴而归。
这首诗的颌颈两联对仗极为工整,颈联化用杜甫吴楚天下坼,乾坤日夜浮以及范仲淹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尾联则引用了传奇柳毅传以及吕洞宾的传说,借以暗示出自己一种超然于世的思想。
其实,超然于世的思想,实际上大都是文人的一种空谈作风而已,这些文人,有几分文才就开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以经天纬地安邦定国之才自诩。实际上,有文才和实干之才治国之才是不相干的。就以这首诗而论,这首诗虽然意境气势遣词构句都算上佳,但是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不如李白杜甫那般寄情于诗。
4、【巴陵】——明·唐伯虎
巴陵城西湖上楼,楼前波影涵清秋。
数点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
【解析】这是唐寅写的一首岳阳楼的诗。唐伯虎大家都不陌生,明代大才子,不再一一赘述。古代的巴陵湖,又作巴丘湖、云梦泽,也就是现在的洞庭湖。
这首诗写的是,唐伯虎站在洞庭湖西岸之上的岳阳楼上,放眼望去,楼前烟波浩渺,波光水影映衬着清秋的天高云淡;看那湖中,远去的船儿扬帆横渡,渐渐消失在天边,只剩下点点帆影;让人分辨不清,究竟哪只船儿是仿效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那只帆船呢?
唐伯虎也算得上是一个落魄文人,因为与程敏政的门生事件,一生不得志。这首诗,既写出了洞庭湖的雄浑气象,又表达出唐寅希望能像范蠡一样既能建功立业,又能功成身退放浪于江湖的理想。当然,唐寅一生也没有范蠡那样的机会,所以他在诗中表达出无限的感慨。
5、【卖花声·题岳阳楼】——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解析】张舜民是宋代的画家兼词人,做过监察御史,曾因党争遭贬迁。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他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这首诗的意思是写,张舜民谪贬之后的失意心情。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历代文人都有意境抒情的篇章,这首也不例外。这首词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整首词充满着沉郁悲壮,扣人心弦,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题咏岳阳楼诸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6、《登岳阳楼》——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泰山的诗句古诗
1、《泰山颂》
当代·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2、《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3、《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4、《泰山》
明·李梦阳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5、《泰山吟》
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6、《泰山吟》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郑生至自泰山》
明·李梦阳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
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
8、《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9、《雪中望岱宗》
清·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10、《游泰山》
泊岳阳城下古诗词
古诗原文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译文翻译
南国的江河众多,水程超过一千。岳阳城在巴陵山上,将*百层。
湖岸的风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飘落灯前。
留滞他乡,有才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
图南之举未可逆料,但鲲鹏变化是巨大的,将会飞向南天。
注释解释
江国:江河纵横的地方。
逾:越过。
仅:几乎,将*。
图南:语出《庄子》,谓鹏背青天,下乘风脊,一凌霄汉,图度南冥。今用为表示事业发韧,具有雄心壮志。
鲲鹏,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黄鹤注:“当是大历三年(768)冬深作。”此时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诗人仍不忘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诗歌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
诗文赏析
这首诗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756年,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这点也反映到杜甫的诗歌当中,从“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时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为他说“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并未改变杜甫的忠君恋阙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种迷茫的'情绪。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从。其次,我们知道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炼字,他很讲究对仗,“江国逾千里,山城*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的对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洒”字用的也十分贴切。最后,杜甫在此诗中还用了典故,就是“鲲鹏”,他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非常贴切。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关于岳山的古诗三句
三句含有山的古诗
含阴山的三句古诗
黄山的二三句古诗
说出三句含有山的古诗
有三句的古诗
赞美三山五岳的古诗
三山五岳的古诗词
关于湖光山色的三句古诗
带有山字绿字雨的三句古诗词
花的古诗三句
描写三山五岳的诗句
孝的三句古诗
春的古诗三句
水的三句古诗
古诗词中的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三山的古诗
三句六行的古诗
三句的五言古诗
三句六言的古诗
三句带风的古诗
三句含梅的古诗
六言三句的古诗
含春的三句古诗
写风的三句古诗
带雨的三句古诗
三句带血的古诗
五言三句的古诗
古诗的第三句
带绿的三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