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巢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黄巢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黄巢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黄巢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一首咏菊喻志诗,题为《不第后赋菊》,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黄巢咏菊诗赏析
黄巢,山东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世代贩盐,家资富足,善击剑骑射,通文墨,以雄辩名着一时。他善武能文,赴试不第,对唐朝黑暗统治极为不满。《不第后赋菊》这首诗,表达了他藐视封建统治者,要举行农民起义的志愿与决心,设想将来有那么一天,他要带着身披黄金盔甲的战士攻入长安,推翻唐朝的*统治。
“待到秋来九月八”。 九月初八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前一天,古人有重阳登高赏菊的*俗。作者此处不用九月九而用九月八,是为了诗歌的押韵。
“我花开后百花杀”。我花,指菊花,比喻农民起义军。百花杀,意为百花凋谢,比喻唐朝统治阶级灭亡。
“冲天香阵透长安”。冲天香阵,意为菊花香气冲天,比喻起义军浩浩荡荡,正气凛然弥漫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多电影,一语双关,隐喻长安城为身披黄金盔甲的起义军所占领。
唐朝末年,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苛捐杂税繁多,连年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唐僖宗李儇声色犬马,不理朝政,专好斗鸡打球。有一日,唐僖宗心血来潮,让四个御用闲人打球,说道谁能得胜,即授为节度使,结果其中有一人得胜,果然被任命为节度使。唐廷朝政日非,天下人心思乱。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以贩盐为业的王仙芝,率山东、河南农民几千人在长垣揭竿造反,黄巢亦与群从八人募众数千人起兵响应王仙芝,攻克河南十五州,啸聚兵马数万。
公元878年,王仙芝战死沙场,仙芝残部投归黄巢,推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大将军,各地群雄并起,从黄巢造反者难计其数。
公元880年,黄巢兵马攻占洛阳,公元881年渡江攻破潼关,进入唐都长安。唐僖宗李儇避驾成都,黄巢自号大齐皇帝改元金统,杀唐朝宗室在长安者无遗类。
《全唐诗》共收黄巢诗三首,除了其中的《自题诗》为*所作外,还有一首《题菊花》也是黄巢的咏菊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在《题菊花》这首诗中,以青帝自居,表达了自己改天换地的伟大胸襟。晚秋时节,风声飒飒,寒风中的菊花,蕊寒香冷,连蝴蝶都难得一见,孤芳只有自赏,倘若黄巢能当个司春之神,他一定会让菊花与桃花在同一时间开放。
黄巢咏菊诗赏析黄巢率数十万兵马南征北讨,其势浩大。兵马入城,焚官衙,杀墨吏,但对读书人却是格外开恩。因当时军中流传民谣:“逢儒则肉,师必覆。”被俘士民凡自称儒者,巢兵皆释之不问。兵过福州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巢将下令:“此乃儒家,灭炬勿焚。”
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统治,但起义军没有加强已夺取*的巩固。唐僖宗纠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等藩镇势力反扑,李克用进军渭桥,与黄巢大战,黄巢战败焚宫室被迫撤出长安,公元884年,黄巢在泰山附*兵败自杀。
《菊花》
作者:黄巢
原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黄金甲:指金电影的菊花。
诗意: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
阵阵香气弥漫长安,
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
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赏析: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m.ju.51tietu.net)“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这些石破天惊、走雷挟电的诗句,像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黄巢《菊花》是如何描写菊花的,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菊 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 《菊花》诗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 ”, 意思是重阳佳节未 到 ,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 ”,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 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 奔腾的湍流来考察 ,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 九月八 ”,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 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象“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中 的“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 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而第四句中的“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 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 ,这些石破天惊 、走雷挟电的,象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这首诗的题目,《全》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作者:
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县)人,举进士不第,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乾符二年(875)领导农民起义。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建大齐国,登皇帝位,年号金统,四年后战败,不屈自杀。后灭于泰山狼虎谷。诗三首。
题菊花创作背景
飒飒西风满院栽,[1] 蕊寒香冷蝶难来。[2] 他年我若为青帝,[3] 报与桃花一处开。[4]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联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应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巢之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里说这首诗作于黄巢五岁时,不可信。此诗当作于黄巢年青时,发动起义之前。
注释:
题解:自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名句出,文人墨客常借赞咏菊花之孤标傲世,表现自己的清高绝俗;而黄巢写菊花不落窠臼,别开生面,推出全新的境界。
飒飒:风声,多指秋风声。
犹言:他年我若当上皇帝,定将改天换地。
青帝:春神,掌管百花之神。《尚书纬》:“春为东帝,又为青帝。”
赏析:
这是黄巢在起义前写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达了农民起义领袖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唐末诗人林宽有诗云:“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黄巢正是能“解诗”的英雄之一。
整理:zhl201608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鉴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不第后赋菊》。能将花写出这样的霸气,豪杰之诗与文人之诗的区别一目了然。“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 遍身穿就黄金甲。”这是许多年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咏菊诗,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当年黄巢这首诗的影响。诗味上比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淡,而杀气更浓。古人说“文如其人”,在生活中却常常出现文与人风格迥异的情况,不过诗如其人倒是基本不会落空。可能因为好诗往往是思绪一瞬间的自然迸发,来不及作假。
黄巢一生爱菊,其现存可确定的所有诗句均为咏菊之作。宋代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黄巢5岁时,其父与祖父以菊花为题联句。祖父苦思冥想,无以续接,一边的黄巢随口应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其父大惊失色,想要教训他一顿。祖父忙道:“孙子能诗,但不知轻重,可令其再赋一篇。”他应声咏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即黄巢另一首载入《全唐诗》的七绝《题菊花》。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潮流,对菊花格外青睐,似乎骨子里就有与生俱来的叛逆基因。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黄巢当了皇帝,国号大齐。他终于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理想,可是长安却经历了一场浩劫。黄巢的部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黄巢在第一次被小股唐军赶出长安之后杀了个回马枪,重新掌握长安控制权的黄巢对于百姓欢迎唐军切齿痛恨,下令*。*之后,黄巢的部队失去了食品来源。在唐军四面合围下,只得“以人为食”,持续了一年多。
败退出长安后,黄巢一度围困陈州,陈州刺史赵死守不退。黄巢的军队缺粮严重。最后将掳掠到的百姓、战俘、以及战死的士兵*,都作为了“军粮”吃了。公元883年6月,黄巢起义惨遭失败。在泰山狼虎谷,犯下*行的黄巢挥剑刎颈自尽。
菊花在无数文人笔下是人格高洁的象征,比如陶渊明田园诗里的菊,黄巢却赋予它气势逼人的杀气。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黄巢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得蝴蝶也不敢来,将来我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就要改变自然规律,叫菊花也在春天开放,好与桃花争奇斗艳。
赏析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带有黄的诗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带有黄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黄鹄乘天风,飘飘忽高翔。
2. 黄巾骑马腾红云,绿章细书天篆文。
3. 黄河回九曲,适郢乍经过。
4. 黄消鹅子翠消鸦,簟拂层冰帐九华。
5. 黄曲峰高不易寻,倦游小憩北山岑。
6. 黄牛庙下水如弦,白狗峡中数尺天。
7. 黄陵庙下倚船窗,水浅沙*属玉双。
8. 黄金作钗分两股,青髻如云凤双舞。
9. 黄华丹树绕渔庄,锦瑟秋风子夜长。
10. 黄叶孤村径路遥,时来幽客伴萧条。
11. 黄鹄不重适,哀鸣常自怜。
12. 黄山如岱岳,萝山若梁甫。
13. 黄山历尽见孤城,城上楼高眼倍明。
14. 黄陵日已昏,萧瑟凉飙起。
15. 黄陵祠下月明多,不见湘灵翠辇过。
16. 黄发真人戴玉冠,身骑金虎佩苍鸾。
17. 黄门给事三十余,面如红玉少有须。
18. 黄莺紫燕寂无喧,新声最好是闻蝉。
19. 黄花开后叶初霜,紫蟹肥时酒满缸。
20. 黄耳墓前春日迟,柳条花萼正参差。
21. 黄家渡西多好春,黄家渡上酒能醇。
22. 黄门飞鞚到天坛,传道东朝赐讲官。
23. 黄河官路黑山程,羌笛横吹汉月明。
24. 黄苇丹枫叶落时,水云漠漠雁来迟。
25. 黄骊时复唤春游,陌上杨花漫不休。
26. 黄个啼暖隔江村,嫩绿团阴暗小门。
27. 黄金盘子爇龙涎,波面风来香满船。
28. 黄鹤山前汉水濆,一时英俊总能文。
29. 黄沙障天天半昏,炮头风急万马奔。
30. 黄花隐绿叶,雨过仍离披。
31. 黄金小纽茜衫温,袖摺犹存举案痕。
32. 黄酋堕马已成禽,汉卒争功被脱身。
33. 黄柳城边风雨多,白头宫女有遗歌。
34. 黄菊初华客未归,登高自试苎罗衣。
35. 黄鹤楼前汉阳雪,岳阳楼前洞庭月。
36. 黄梅雨晴桑重绿,南风楝花开蔌蔌。
37. 黄云冻凝不成叶,十载江南无此雪。
38. 黄落山川入望遥,行过云岭忆前朝。
39. 黄沙漠漠起边烽,万里山河落照中。
40. 黄金粪牛裂西土,碧钗十二惊折股。
41. 黄龙洲前雪浪飞,浪花叠作五郎矶。
4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4.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45.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46.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47.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48.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49. 白日依山*,黄河入海流。
黄河的诗句
黄河 一
作者: 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 二
作者: 杜甫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作者: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古木官渡*,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使至塞上
作者: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黄河·莫把阿胶向此倾
作者: 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
赠裴十四
作者: 李白
朝见裴叔则,
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
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无相知,
飘若浮云且西去!
1)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2)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
3)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4)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5) 黄山浑凤笛,清晔侍龙媒。
6) 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7) 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
8)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9) 堂上挂黄山,辉映庭前春雪。
10) 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
11) 转头已失望夫石,黄山孤塔迎人来。
12) 黄山劝汝一杯酒,送往迎来殊耐久。
13) 明年我作故乡归,还对黄山一搔首。
14) 黄山依旧寒相对,岂有愁思附七林。
15) 黄山叶县连墙居,谢公*上对摴蒱。
16) 镜中青鬓朱颜驻,诗里黄山白岳蟠。
17) 久闻人说黄山好,今日欣登始信峰。
18) 我有敝庐在何许,南*山北黄山。
19) 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
20) 黄山一夜雪,渭水雁声多。
21) 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22) 黄山敌嵩阜,三十六嵯峨。
23) 薄暮聊归渭桥曲,明旦复会黄山前。
24) 兴去却归南国去,黄山何谢武陵春。
25) 对花酬酒坚盟红,依旧黄山唱和诗。
26) 黄山怅无缘,不得搜仙窟。
27)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28) 河流曲折二十里,过了黄山始直礴。
29) 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
30) 已识黄山真面目,主山犹放白云遮。
31) 裁笺远饷风露新,坐我千尺黄山底。
32) 黄山开苑猎初回,绛树分行舞递来。
1)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2)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
3)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4)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5) 黄山浑凤笛,清晔侍龙媒。
6) 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7) 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
8)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9) 堂上挂黄山,辉映庭前春雪。
10) 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
11) 转头已失望夫石,黄山孤塔迎人来。
12) 黄山劝汝一杯酒,送往迎来殊耐久。
13) 明年我作故乡归,还对黄山一搔首。
14) 黄山依旧寒相对,岂有愁思附七林。
15) 黄山叶县连墙居,谢公*上对摴蒱。
16) 镜中青鬓朱颜驻,诗里黄山白岳蟠。
17) 久闻人说黄山好,今日欣登始信峰。
18) 我有敝庐在何许,南*山北黄山。
19) 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
1、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燕子不来花又落,一庭风雨自黄昏。——赵孟頫《绝句》
2、红杏梢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行傍柳阴闻好语,莺儿穿过黄金缕。桑落酒寒杯懒举,总被多情,做得无情绪。春过二分能几许,银台新火重帘暮。——毛滂《蝶恋花·红杏梢头寒食雨》
3、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杜安世《踏莎行》
4、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
5、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张可久《殿前欢·客中》
6、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皇甫冉《赋得檐燕》
7、浅色初裁试暖衣。画帘斜日看花飞。柳摇蛾绿妒春眉。象局懒拈双陆子,宝弦愁按十三徽。试凭新燕问归期。——周密《浣溪沙》
8、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李好古《谒金门怀古居》
9、常傍画檐飞,忽委空梁去。忘却王家与谢家,别有衔泥处。——刘克庄《卜算子(燕)》
10、朝有时,暮有时。潮水犹知日两回,人生长别离。来有时,去有时。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刘克庄《长相思·朝有时》
11、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12、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13、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去社日已*,衔泥意如何。——白居易《晚燕》
14、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刘次庄《敷浅原见桃花》
15、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祗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张九龄《咏燕》
16、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梅魂休暖凤香篝。人去后,鸳被冷堆愁。——周德清《喜春来》
17、去岁辞巢别*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韦庄《燕来》
18、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水槛遣心-其一》
19、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诗经》
20、紫绡挥断泪阑干,窗下秦筝独自弹。三月梨花风又雨,小楼燕子怯春寒。——谢榛《春怨》
21、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春景》
2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23、社日今年定几时,元宵过了燕先归。一双贴水娇无奈,不肯*飞故仄飞。——杨万里《正月二十八日峡外见燕子》
24、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范成大《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
2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黄巢的诗句
黄巢诗句
黄巢诗句三首
关于黄巢的诗句
黄巢名言
黄巢写的古诗
乾隆的黄巢古诗
黄巢古诗菊花的诗句
朱元璋说黄巢的诗句
描写黄巢的古诗
菊花的古诗黄巢写的
黄巢的古诗意思
黄巢的菊花的古诗
黄巢写过的古诗
菊花的诗句古诗大全黄巢
宋江和黄巢的古诗
题菊黄巢的古诗全
黄巢的古诗菊花的诗意
黄巢的咏菊古诗原文
黄巢的菊花古诗配画
播放古诗黄巢的歌曲
黄巢不丈夫古诗是谁写的
菊花黄巢古诗的大意
古诗黄巢的菊花的诗意
记得有句古诗形容黄巢的
描写菊花的古诗黄巢
菊花黄巢的古诗大意
菊花注音版的古诗黄巢
播放黄巢的古诗满江红
描写菊花的绝美古诗黄巢
我想和你一起的句子
那些痛到心碎的句子
自己付出太多的句子
比喻南瓜的句子
哲理说说心情空间句子
来了不想走的句子
夏在哪里的仿写句子
心灰意冷的句子大全
你有困难我帮忙句子
拒绝异性的句子
表示热的句子不带热
描写大象的样子的句子
形容月亮美的心情句子
距离的爱情句子
关于拜关公的句子
发朋友圈订房句子夜场
心疼一个人的句子图片
说一个女的浪的句子
夸一个人说的好的句子
最凉不过人心类似句子
有关于易烊千玺的句子
关于敢爱敢恨的句子
一心一意对一个人句子
形容拼命工作的句子
我的世界是黑暗的句子
形容一个人踏实的句子
感谢好朋友帮助的句子
学会放弃一个人的句子
男生征婚搞笑的句子
鼓励篮球赛输了的句子
太迁就别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