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成语典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成语典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成语典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成语典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语文学*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有所帮助!
私信我“2022语文”获得完整资料
还有75个成语故事,因为文章过长就不一一分享了,需要的朋友们可以私信我!
1、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是对信守诺言的人的最高评价。
2、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的家里。一天中午,庄园主从外面回来,带回一把锋利的小斧子,随手放在门边,就去做活去了。正巧,庄园主的儿子看到了这把斧子。他看着闪闪发光的斧子,十分喜爱,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他很想试一试。于是,他带着斧子跑到了樱桃园里。他选中了一颗细小的樱桃树,学着大人的砍树的样子,举起斧子用力砍下去。只听得“咔嚓”一声,小树被拦腰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闯下了祸,就赶紧跑回家,把斧子放到了原处,躲到他的小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书,装作专心的样子读起来。几个小时后,庄园主回来了。当他经过樱桃园时,发现他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被砍断了,顿时大发雷霆。回到家里,他把果农叫来训斥了一顿,并要他把砍树的人追查出来。一直躲在屋里的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认,万一错怪了别人,那多不好啊!但转念又一想,如果去承认了,爸爸要责备我,也许还会打我的。该怎么办呢?他坐地床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到了爸爸面前,低着头,红着脸说:“爸爸,别再追查了,树是我砍的。”父亲问明了情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把他搂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为你的诚实而高兴。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小男孩点点头,把父亲的这些话牢牢记在心上。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华盛顿。
3、商鞅变法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时,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4、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5、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6、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7、晏殊诚实守信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 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8、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东*,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齐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回到。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回到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9、查道吃枣留钱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样办呢?仆人推荐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查道说:“那怎样能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样能偷吃呢?”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枣子,十分招人喜爱。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更觉得饥饿难耐,便停了下来。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两人吃完枣,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采过枣子的树上。仆人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查道说:“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应给钱。”仆人说:“枣园的主人不在,别人也没看见,何必这样认真呢?”查道严肃地说:“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虽然枣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就应给钱。”
10、孟信不卖病牛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随着旧制度,旧的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秩序,新的力量在壮大。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很多的历史典故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孟尝君,家中豢养着许多门客。在这些门客当中,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时间,什么事情也不做。孟尝君觉得很奇怪,但是还是热情的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有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将债券都烧了。薛地人以为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面充满了感激。后来孟尝君被解除齐国国相的职务,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们的欢迎,这时候,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直到这个时候,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道:“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还不能高枕无忧,我愿意为你再安排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就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够请孟尝君去梁国担任要职,那么梁国一定可以变得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去请孟尝君,一连三次,冯谖都不让孟尝君答应。梁惠王去请孟尝君的事情传到了齐王的耳朵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把孟尝君请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他们全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了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以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已经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可以高枕无忧了”
成。语“狡兔三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巢穴。比喻藏身的地方很多。
西周初年,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然在朝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的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须服满三年才可以去除。”而姜太公到齐国以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的这么早?”太公说:“我大大的简化了君臣的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以后必定会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易,民众就不愿意接*。*易*民,民众才会归附。”
“*易*人”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将“民”改成“人”。这样意思也就改变了。从指政治变成为人处世的态度。
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关,成了郑国的正卿。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用严厉的刑罚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也不会去捡),街上的桃树,枣树上长满了果实,也没有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的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有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了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的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石碏(que),怎么样才能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自己的儿子说:“诸侯即位,应该得到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自己的哥哥才谋得国君的位置的。要是周天子不认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国、魏国又是有好邻邦。”石厚于是去请陈桓公帮忙。
州吁和石厚备了很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人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碏却派人到陈国去,把自己的儿子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子是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一起去。夫人哄儿子说:“你先在家里呆着,待会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夫人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夫人就劝阻说:“我只不过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学*,听从父母的正确指导。现在你这样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再也不会相信母亲了,这是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杀彘”现在通常用来强*育儿童要讲究诚信,言行一致。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加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能够学*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就尊称他为“孔文公”。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认为孔圉配不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孔圉的学问和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有的是,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的说道:“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又非常灵活。而且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就算对方学问和地位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也不因此而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很恰当的。”经过孔子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不耻下问”现在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道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个小孩,举止言行很不一般。这个孩子用泥土堆了一座城堡,坐在里面,挡住了孔子的去路。孔子就问他:“为什么挡住了自己的去路?”小孩说:“只听说过车子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让车子的。”孔子非常惊讶,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这么会说话。小孩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听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跑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孔子一听非常感叹的说:“真是后生可畏啊!”
“后生可畏”现在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长辈。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自己知道兵力不足。于是就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就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给晋国送去了很多美女和贵重的礼物。收到这些礼物以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赐给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回绝了,并且劝导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大意,人在安全的时候,更要想到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晋悼公听了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的牵挂着国家和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的环境下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01
—
时不我与
【拼音】shí bù wǒ yǔ
【解释】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出处】《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解释:“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义词】时不再来 时不我待 白驹过隙 时不待我
【反义词】亡羊补牢
【造句】真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不我与,转眼间又过了一年。
02
—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期,呈现出不同学派的知识分子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算是比较大的思想流派。但是孔子在鲁国推行儒家思想时,受到当时鲁国大臣阳货的抵制。阳货,名虎,字货,是春秋时鲁国人。鲁国大夫季*子的家臣,季氏曾几代掌握鲁国朝政,而这时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
阳货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孔子,并污蔑孔子是“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却屈于礼制的要求,不得不在与阳货进行接触。
有一次,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他见,于是阳货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可见这样的礼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孔子明明知道这是阳货的计策,还要去,是为不明智。,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狼子野心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狼子野心,比喻性格凶暴的人内心非常狠毒,*气难改。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两个官员,叫门子文和门了良,他们是弟兄。
子文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子扬;子良也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子越。子越出生以后,子良听到子文说:“你的这个儿子长得像山上里的虎熊一样,哭声像豺狼嚎叫,长大后肯定会伤害我们家族和别人,现在必须下狠心杀掉。”
子良不忍心杀掉自己的儿子。子文劝告无效后就对家里的人说:“假如子越今后当了大官,你们要赶快逃离楚国,以免子越加害于你们。” 子越长大当官后果然杀死了子扬。子越后来密谋叛乱被杀死。
1
【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2
【典故】
①塞翁失马
『典故1』《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
意思: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鲁公有柬别之;略曰:‘寒翁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为福。’”
②指鹿为马
『典故2』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意思:比喻颠倒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3
送你一首马儿的诗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 曹操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 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中国龙
九五如果不具备天德,不能“正位凝命”,就可能发展到上九爻。飞龙在天上飞得太高,就成了“亢龙”,就会产生悔恨。历代帝王统治发展到最后阶段,往往就是这种情况。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看它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龙飞得过高,已有懊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文】龙飞得过高,已有懊悔,是说骄傲盈满,肯定无法长久。
“亢龙有悔。”从初九爻的潜龙、九二爻的见龙、九三的惕龙、九四爻的跃龙、九五爻的飞龙,发展到上九的“亢龙”,已经发展到一卦的最上位,再无回旋的余地,终于走向了穷途末路,产生了悔恨。
《小象》解释说:“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上九发展到现在这地步,都是因为“盈”,正所谓“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物极必反,因而盈满无法长久。自然界变化是这样,人也是这样。特别是作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励精图治,而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就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总结说:“《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这话说的非常中肯。
《文言传》集释——
【原文】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身份虽然高贵,但是已经从君位上退下来,失去了百姓的拥戴,贤士能人虽然仍处于下位,但却没人来辅助自己,因此稍有举动就会招来悔恨。
亢龙的处境很是尴尬:“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来忠实地追随你的人,一看你没有权力了,马上转过身去向新任领导表示效忠,把你晾在那里,再没人多看你一眼。路上走个对面,也可能视而不见。如果你想找原来的老部下帮个忙,对不起,电话打不通了。这时候,上九马上就会体会到世态炎凉。这就意味着原来顺风顺水的人脉突然之间全部被切断,你这条龙已经失去了呼风唤雨的本领,想干什么事也干不成。正所谓“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阳被犬欺”。
【原文】“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译文】龙飞得过高,已有懊悔,这是因为走到穷途末路,会有灾难降临;龙飞得过高,已有懊悔,这是因为随着时势走到了穷困的地步。
《易经》特别强调时位的概念,并且主张与时偕行。“初难知,上易知”,而亢龙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再无转圜的余地,人生也该谢幕了,就要主动退隐。否则就可能从“有悔”而变为灾祸。
【原文】“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译文】“亢”这个词意思是,只知道把事业拼命往前扩充推进,却不懂得后退,只想到存在的那一面,却不懂得看灭亡的那一面,只知道贪得无厌地索取,却不懂得收敛,反而什么都守不住。也许只有圣人才能了解进退存亡的相互联系,恰当地把握它们互相转化的关系,永远正确应对,做到这一点,恐怕只有圣人吧!
“知进不知退”,是说九五贪功冒进,不知收敛,结果把自己逼到了上九这样的毫无回旋余地的绝境。
“知存不知亡”,秦始皇,取的名字多霸气!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梦想着自己的子孙后代能一世、二世、三世以至万世称王称霸,不曾想,到秦二世就难以为继,为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摧毁,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缺乏忧患意识,终将被历史淘汰出局。
“知得不知丧”,滥用职权,贪得无厌,完全违背了“德施普”的君德,必将遭到人们的唾弃!
总之,上九失德,骄傲自满 ,腐化堕落;失位,失道寡助,众叛亲离;失正,不能固守正道,与时偕极。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和魄力的皇帝,曾开创了开元盛世,民心安定,国力强盛。后来,他宠爱杨玉环,昼夜笙歌伴舞,把江山社稷抛到了九霄云外。结果,藩镇割据,局面失控,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唐朝自此走向衰落。唐玄宗逃到马嵬坡,随行将士处死了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
晚唐诗人李商隐《马嵬》曾慨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作为皇帝,想要像普通人一样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过一种像贫家女子莫愁一样,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而不可得。
白居易据此创作长诗《长恨歌》,最后写道,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发人深省。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易经》是最讲究时与位的,强调“在其位,谋其政”。唐玄宗,是一位皇帝,就要为全天下的人负责,把自己与普通百姓混同,定位不准,失德失位,导致这样的悲剧,看似可怜,实则可恨。我们学*《易经》就是要与时偕行,知进退存亡之理,自觉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人生启示】
3.元亨利贞,善始善终。
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晋国趁着楚国新君即位,朝野不稳,人心不定的机会,把几个一向依附楚国的国家拉拢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文成干将不服气,都向楚庄王要兵权。无奈楚庄王什么都不听,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夜夜笙歌。什么国家大事,都不闻不问,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观察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楚庄王通过暗藏韬晦,逐渐洞悉朝野动态,人心向背,他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整军经武,屯田备战。当年,就*定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在此之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呢?”随后他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是“春秋五霸”。
含成语典故的古诗
纸的成语典故或古诗
古诗有典故的四字成语
带有成语典故的古诗
出自古诗的成语及典故
古诗鸟鸣涧的成语典故
有关古诗江雪的成语典故
有关古诗鹿柴的成语典故
有关古诗墨梅的成语典故
古诗中带成语典故的诗句
关于古诗黄鹤楼典故的成语
关于诸葛亮的典故古诗成语
关于朋友交友的典故成语古诗
有关古诗登鹳雀楼的成语典故
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古诗词
蕴涵哲理成语典故的古诗文
含有典故的的古诗
来源于历史典故古诗文的成语
含光的古诗典故
含有典故故事的古诗
含典故的古诗句
含青眼典故的古诗
含有典故的怀古诗
含有典故的古诗句
适合起名字的古诗词或典故或成语
有关含有典故的古诗
含典故抱住的古诗
含有典故的完整古诗
古诗里事业功成的典故
初二的古诗含有典故
请选择正确的祝福方式
女人永远年轻的祝福语
真诚的祝福你歌谱
美容店开业祝福语
辞职对公司的祝福语
关于船的祝福语
4s店客户提车祝福语
与音乐有关的祝福语
幼儿园毕业老师祝福语大全
老人九十岁生日祝福语
祝福青协的话
祝福美丽永驻好吗
中考考前经典祝福语
自己本命年生日祝福语
一岁小宝宝生日祝福语
八十周年校庆祝福语
写给产妇的祝福语
朋友老婆生日祝福语
老人生日快乐祝福语大全
初恋情人生日祝福语
考学祝福词
结婚十一周年祝福语
情人节诗句祝福语
新婚快乐红包祝福语
儿媳给家婆生日祝福语
在主里祝福男的唱的
祝福别人幸福的古诗
微信祝福贺卡公众号
对男知己的生日祝福语
传统节日祝福公众号
老婆刚生完孩子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