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光的古诗典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光的古诗典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光的古诗典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光的古诗典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1.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9.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岑参《逢入京使》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李煜《望江南·多少恨》
1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1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15.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曹植《白马篇》
16.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17.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诗经》
18.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高适《夜别韦司士》
19.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20.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21.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徐铉《从兄龙武将军没于边戍,过旧营宅作》
22.火速的驱军校戈矛,驻马向长江雪浪流。——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
23.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岑参《碛中作》
24.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李白《少年子》
25.景物偏堪,车马游人览,赏清明三月三。——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26.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高适《九曲词三首》
27.况回首、洗马塍荒,更寒食、宫人斜闭,烟雨铜驼。——刘辰翁《大圣乐·音韵低黯》
28.马蹄又上吴山翠,知音今有谁?——张可久《湘妃怨·乐闲吹箫按》
29.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0.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31.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李贺《马诗》
32.春风轻柳絮,夜雨瘦梨花,绿杨阴谁系马?——张可久《红绣鞋·次韵剑击西》
33.鸡声连绛市,马色傍黄河。——李端《送张少府赴夏县》
34.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35.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
36.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王昌龄《箜篌引》
37.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刘长卿《送侯中丞流康州》
38.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李白《白鼻騧》
39.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王维《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40.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李白《侠客行》
41.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秦嘉《赠妇诗·皇灵无私亲》
42.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许浑《途中寒食》
43.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44.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45.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李商隐《韩冬郎即*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46.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吴文英《忆旧游·别黄澹翁》
47.山色日微茫,黄花绽也,妆点马蹄香。——杨果《仙吕·赏花时》
4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49.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50.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胡令能《喜韩少府见访》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
[话题引入]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如果把文学比喻为连绵的群山,那么,诗歌就是群山之峰。*是诗的泱泱大国,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唐诗、宋词、元曲、新诗,光彩夺目。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阅读鉴赏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高一《语文》教材第29面)那么通过高一、高二两个学年的学*与积淀,我们对诗歌又了解多少,理解多少呢?基于此,我专门拟一个话题让学生对诗歌的学*来一个加强。
[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意象艺术是*诗歌的传统。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意象一般以两种形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即单个意象和整体意象。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也称意象体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单个意象,人们常常又把这种意象看成是更大境界中的一个“部件”。它们不能离开整体,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比如“枯藤”一旦离开了《天净沙?秋思》,“枯藤”便失去了这支散曲赋予它的悲凉色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有一个整体意象。
请以你感兴趣的某个“意象”为写作切入点写一篇诗歌鉴赏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那么,了解我国古诗词中的意象则是我们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下面我根据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对意象进行一下归类。
A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风、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梧桐、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雍陶《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
B人或事意象
1.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杜甫《夔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另外: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拦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佳作欣赏]
文一:幸有美酒入诗来
“五花马,千金裘”面前,李白宁愿“呼儿将出换美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后,孟浩然还不忘交代“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春江花朝秋月夜”,白居易“往往取酒还独倾”。是否真的“唯有饮者留其名”呢?诗人们对酒大多情有独钟,李白道“嗜酒见天真”,杜甫也自称“性豪业嗜酒”,自然地,酒在诗中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了。
落木有萧杀之感,红豆有相思之情,烽火紧系战争,说明月自然联想到故乡,而说到酒就不能“一言以蔽之”了,且听:
悲时——陆机说:“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短歌行》)
欢时——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尽酒》)
离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合时——欧阳修说:“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浣溪沙》)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阮籍说:“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咏怀》之三十四)
乐时——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客至》)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以酒写喜悦之情,纵酒时“一杯一杯复一杯”,“斗酒十千恣欢谑”,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我们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之景,听到“将进酒,杯莫停”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声,这样,诗人豪迈奔放的“喜欲狂”之情就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
悲伤之情,诗人也寄托于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不仅喜怒哀乐与酒相通,风花雪月也与之关系密切。
与风——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与花——李白说:“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饮酒》)
“典故”原本是汉代的官名
掌管旧制、旧例等礼乐制度
现在也指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传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典故”繁多而璀璨
比如梦蝶、抱柱、红豆,东篱……
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感受,典故之美。
借指迷惑的虚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战国时,思想家庄子提出的哲学命题:“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不知道是自己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自己,用来形容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东晋·陶潜《归去来辞》
西汉末,王莽篡位,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位才学颇高的隐士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比喻晚年或者日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传说中,日出于扶桑,落于桑榆之巅,所以古人常常用扶桑来表示一件事情的开始,而用桑榆来比喻事情的结束和末尾。
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唐·李白《长干行》
相传古代一个叫尾生的男孩和别人相约在桥下见面。等了很久也不见同伴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最后抱住桥柱淹死在水中。
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一种淡泊之情。
象征爱情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红豆是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唐王维《相思》诗中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从此后,红豆便成了相思的象征了。
常表哀伤不舍的意象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枝。”唐·刘禹锡《泰娘歌》
传说帝舜南巡苍梧而死,他的两个妃子在湘水上望苍梧山哭泣,眼泪洒在竹子上,从此竹上有了斑点,后来,人们就把这些竹子称作“湘妃竹”,也叫“*”。
比喻隐居避世的生活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
赞美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形容恩爱夫妻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传说中比翼鸟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还有一种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叫做连理枝,同生同死,不可分离。
比喻离家的时间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任昉《述异记》讲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才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回到家,熟悉的人都已经不在世了,原来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很久。
12、长城
是华夏统一、国家境遇的象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
南宋将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后来也用来赞美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指读书人、有才干的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青色的衣领,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代指周朝国子生,引申为贤士。
借指“酒”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东汉·曹操《短歌行》
问题:有哪些是你印象深刻的典故?
前言
相对文章来说,诗词篇幅短小,想用最少的字来表达丰富含蓄的内容和思想就比较难 。因此适当地用典就成了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诠释”用典”是这样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意思是以古代的故事来说明今天的事,用相似的事例来表达诗中的含义。 用典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用生僻的典故,以免造成读者的理解障碍;同时也要注意不可用典太多,成为点鬼薄或者掉书袋。
如果让您列举前10个最常见的典故您会推选哪些呢?下面老街就列举10个我以为唐诗中最常见也是必须知道的典故,您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既然是唐诗中的常见典故,那么至少是隋朝以前的故事了。
一、宋玉悲秋
宋玉悲秋典出宋玉的名篇《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时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和宋玉。关于宋玉的身世有几种说法,晋代*凿齿在《襄阳耆旧传》 中说: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宋玉的作品有 《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 除了宋玉悲秋以外,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巫山云雨等典故都出自宋玉的作品。关于宋玉悲秋的诗词最有名的大概是杜甫《咏怀古迹·其二》了: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二、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典出《汉书·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汉朝想要回苏武,匈奴人撒谎说苏武死了。没想到汉使后来用了一计,说皇帝得到一只被射下来的大雁,雁足上有苏武的书信,就这样把苏武要了回来。这个典故有几十个词语形式,如:上林书、塞雁音书、断鸿书、雁使、雁足、雁书等。使用这个典故的诗词简直太….多了。
李白的《千里思》: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宋朝秦观的《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关于书信的典故还有《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之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称书信为鲤书、鱼书、双鲤、寄鳞、尺素等。例如唐·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三、杜鹃啼血
关于这个典故有几种说法,不过都大同小异,其中一种:
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这个国王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也叫做望帝、杜鹃、杜宇等。其鸣声有哀怨、思归等含义。晋·张华注《禽经》时说这种鸟;
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过: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四、庄周梦蝶
李商隐七律《锦瑟》中使用了上面说的“望帝”典故,出句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周梦蝶来自于《庄子内篇·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把这两个典故放在一起使用的还有唐朝诗人薛能,他在《华清宫和杜舍人》有一段:
祝寿山犹在,流年水共伤。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
五、接舆歌凤
接舆是一个神秘的隐者,他曾经唱歌嘲笑孔子看不清世道,这个典故来自于《论语注疏·微子》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李白有一首诗,很多人能背上来,《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六、高山流水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接舆笑话孔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钟子期和俞伯牙却一见如故成了知音,唐朝诗人元孚就把这两个典故放在一首诗里做了对比:
《送李四校书》
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思乡的典故诗句
今夜风声又敲打着我的窗棂,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起来。
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3、*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6、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9、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10、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
1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1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1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乐》
1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7、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18、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1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关于思乡的古诗:
1、《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运用典故诗句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运用典故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 朝闻道,夕死可矣!
5.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6. 亲射虎,看孙郎。
7. 西北望,射天狼。
8.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9.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0.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1.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12.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13.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5.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6.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17.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8.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9.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0.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23.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
24.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灏《黄鹤楼》
2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1、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2、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3、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5、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6、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1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1、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1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5、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7、我欲与君相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8、哀叹声声痛饮中,酒醉醒来愁未醒,红颜知己去何处,忆当初,伤流景,往事悠悠记心中。
19、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0、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曹植七步诗的典故
曹植七步作诗流传至今,曹植曹丕这对兄弟的仇恨,也许我们永远也不能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植七步诗的典故,欢迎阅读。
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曹丕就是历史上的魏文帝,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弟弟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廷中的政事滔滔不绝而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皇帝哥哥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忌之火油然而生。他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曹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许多大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有的说,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岂不是宫中一大害?有的说,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巧赶上一位大臣禀报,有人造反,图谋篡位。曹丕认定弟弟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
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
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
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
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
“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
“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Lu四声)菽(Shu)以为汁。萁(qi)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
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从此就再也不敢为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建设魏国。
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有哪些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
4、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香凝——《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9、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20、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1、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2、月人——欧阳修《蝶恋花》“*林新月人归后”。
23、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24、月桐——苏轼《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25、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含光的古诗典故
含有典故的的古诗
含有典故故事的古诗
含典故的古诗句
含成语典故的古诗
含青眼典故的古诗
含有典故的怀古诗
含有典故的古诗句
有关含有典故的古诗
含典故抱住的古诗
含有典故的完整古诗
初二的古诗含有典故
含有典故的小学古诗
包含典故的诗句古诗
含有典故意义的古诗有
古诗词暗含典故的
蕴含典故的古诗词
含典故的古诗和解析
古诗的典故
含奕字的古诗词典故
古诗中包含的典故八上
有典故的古诗
诗句中含有典故的古诗
古诗中含有典故的诗句
蕴含历史典故的5句古诗
含有典故较多的古诗词
牛的典故古诗
马的古诗典故
有典故短的的古诗
蕴典故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