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戈尔祝福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泰戈尔祝福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泰戈尔祝福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泰戈尔祝福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贝壳,海沙与浪花,在孩子们眼中,大海是唱着歌谣的母亲,带来无穷的欢乐。鱼、珍珠和贸易,在**的眼中,大海是富含商机的凶险之地,随时涌起致死的波涛。这是泰戈尔在诗歌《孩子们在世界的海边聚会》中描绘的场景。从孩子到**,我们经历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大海依旧,童年的快乐哪去了?
水手
“生命如横越大海,我们都相聚在这小船上。
泰戈尔《纸船》原文赏析
《纸船》的作者是泰戈尔,选自《新月集》,属于现代诗类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泰戈尔《纸船》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纸船》原文: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载在我的小船上,
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
看见小朵的云正在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
梦见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赏析:
《纸船》这首诗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这一诗集中的作品描写的都是一个儿童对世界、对自然的发现与感悟,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童趣与童真饶有诗意。
这首诗的第1到第3句描写的是儿童对远方的憧憬、对交流的渴望以及对神秘事物的向往,诗句中“我”将“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的溪中,想让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这天真的举动显示了儿童独特的心理逻辑,作者抓住了“我”的这一举动,将一个小小的心灵巧妙地呈现了出来。我们要特别注意第一句中的“每天”二字,这说明这种行为并非偶一为之,而是常常去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的憧憬与向往有多深。
诗的第4到第6句描写的是希望,作者通过儿童幼稚心灵中的向往写出了小主人公“我”的天真可爱之处,“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小船上,看着它慢慢地漂远,希望到夜里纸船能把秀利花*安地带到岸上,这朴素而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了“我”对这些花的关切、珍惜之情,在“我”的眼中,花并不仅仅是花,还是一个小伙伴,一个*等的、有生命的生物,它需要细心呵护,“我”希望它能够**安安地回来,“**安安”这四个普通的字在这里便有了更深的含义,让人看到了这个小主人公对花儿特殊的喜爱,以及独特的关心方式。这种与生物*等的想法,既与泰戈尔的思想有关,也与儿童的独特思维逻辑有关,诗人以赤子之心将其细腻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得以重温与万物交流的童年时光。接下来“我”仰望天空,看到了天上小朵的云,由此产生了奇妙的联想:“我”把天上小朵的云看成鼓着风的白帆,最奇特的是“我”还想像天上有游伴把它们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这一想像美丽奇幻且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使天上玄妙的世界接*了大地,而地上的世界又恍惚是在天上,天与地在这一瞬间被拉*了,此时天光水色、白云纸船交织在一起,而“我”则陶醉在其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这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境界,也是一个可以让读者的想像自由翱翔的空间。
诗的第7到第8句写的是“我”的梦幻。此时的小主人公已经入睡了,脸埋在手臂里,但他在睡梦中又看到了纸船。这只梦幻中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而睡仙坐在“我”的纸船里,带着装满梦的篮子。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梦中的梦,诗人在这里又翻出了一层转折,这梦中的梦盛放在篮子之中,与睡仙一起乘坐纸船远去,他们要去哪里呢?“我”没有说出,诗人也没有点明,但重要的`或许不是要到哪里去,而是这种要到哪里去的憧憬,这是一个儿童的幻想,象征着他小小的心灵对成长的渴望,对远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全诗在这里结束,表达了作者对这幼小而纯真的心灵的默默祝福。
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天真的儿童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一贯关注的爱与美的主题。这赤子之心的纯真表现,能唤醒读者心中的温情。贯穿全诗的一个意象是纸船,全诗以放纸船开始,以在梦中见到纸船结束,中间则是放纸船时的情景与联想。纸船在这里既是小主人公的小小寄托,也隐喻着通往外界与未来的媒介,小主人公正是在与纸船的关联中表现出了他的好奇与纯真。整首诗自然、纯朴而优美,具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风格。这从诗中所采用的一些意象中也可以体会出来,如溪、村庄、园中、秀利花等等,这些自然或与自然较为接*的意象,为整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朴素而单纯的氛围,它们与天真的小主人公,与放纸船的稚气行为结合在一起,在和谐中将主题凸现了出来。
这首诗采取的形式不是格律体,而是散文诗体,这一形式使得这首诗在表达上更加自由,但并不因此缺乏诗意。其实在每一个句子之中,在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节奏与韵律,这种节奏与要表达的意象、主题自然地融为一体,成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作品主题
泰戈尔认为,爱创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爱;而母爱、孩童之爱则是人类最真诚最纯朴的情感;这种感情灌注在每个人*常的生活之中,过分的熟悉常常让它不被关注和察觉,甚至是麻木而几*忘却。而“陌生化”理论总是从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不断更新着文学世界的感知方式,究其实质,陌生化理论就是要破除日常经验的遮蔽性和欺骗性,是要破除思维方式的机械性和*惯性。
《新月集》中,诗人时而化身天真可爱的孩子,时而变成温存和善的妈妈,通过儿童新奇活泼的想象和母亲真纯怜爱的话语,把这种爱化作美丽的具体形象,产生了一种掠人心魄的魅力。
在诗集中,诗人对神的爱体现在对自然与人最崇高的神性的爱上。在泰戈尔心中,神、真理、无限是同义语。人和自然是有限的,有限与无限必须统一融合,世界才会充满爱,呈现出欢乐与和谐。也就是说,在和谐统一的世界里,有限显现无限,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
泰戈尔心中的神,不像西方的上帝那样虚无,那样的高高在上,难以企求,它存在于大自然和人中,是切实可感的“无限”。“从无限流向有限的泉水——就是“真”,就是“善”,也就是说,有限以真、善、美显示无限的神的存在。
如果说泰戈尔歌颂的孩子对母亲的爱,象清沏的小溪,在阳光的折射下,产生活拨的美、晶莹的美;那么,泰戈尔描写的孩子对大自然的爱,就如月夜下的竹笛,所产生的美感是那般轻幽、纯净。泰戈尔认为,宇宙最根本的原则是和谐与协调,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互依存,和谐一致的。在他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象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一样,人只有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找到“无尽际的幸福之海的岸的道路”。
而孩子对自然纯真的爱,就代表了人类“投入自然的怀抱”的心愿。《新月集》以火热的激情,欣喜的笔调,描绘丁一幅幅明丽而又优美,热烈而又淡雅的图画——儿童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诗的世界。它把我们带回到坐在泥土里,以枯枝断梗为床的时代,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滩上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滴为珠子的儿童的梦。
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毕业于伦敦大学,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他于1880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于1913年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我的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奇迹,这就是生活。
2、我们辨识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3、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4、我知道我的忧伤会伸展开它的红玫瑰叶子,把心开向太阳。
5、让你的音乐如一柄利刃,直刺入市井喧扰的心中吧。
6、埋在地下的种子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
7、世界以它的痛苦吻了我的灵魂,要求她以歌声来回报。
8、静静地坐吧,我的心,不要扬起你的尘土。让世界自己寻路向你走来。
9、花瓣似的山峰在饮着日光,这山岂不像一朵花吗?
10、她名字的甜蜜充溢着我的心,此时我就没了心,就像旭日升起时,浓雾就散去了。
11、要是爱情不允许彼此之间有所差异,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有差异呢?
12、如果你因为错过了月亮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13、我有群星在天上。但是,唉,我小屋里的小灯却没有点亮。
14、全是理智的心,恰如一柄全是锋刃的刀。它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
15、我坐在络绎不绝的旅人的哀泣和欢声的旁边,注望着,沉思着,深爱着。
16、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17、世界上使社会变得伟大的人,正是那些有勇气在生活中尝试和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
18、人世间,欢乐与忧愁,机遇与不幸,疑虑与危险,以及绝望与悔恨总是混杂在一起的。
19、那些认为“真理得靠我,我不靠真理”的人其实是一些又顽固又迷信的人。
20、只有人类精神能够蔑视一切限制,想信它的最后成功,将它的探照灯照向黑暗的远方。
21、假如您愿意,您就熄了灯吧,我将明白您的黑暗,并且将喜爱它。
22、阴雨的黄昏,风无休止地吹着。我看着摇曳的树枝,想念万物的伟大。
23、最好的东西都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24、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25、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26、那些缠扭着家庭的人,命定要永远闭卧在无灵魂世界的僵硬的生活中。
27、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忧虑,去追寻那无家的潮水。
28、永恒的献身是生命的真理。它的完美就是我们生命的完美。
29、暗恋是一支插错地方的山茶花,虽然美丽,但却不合时宜。
30、他把他的刀剑当作他的上帝。当他的刀剑胜利的时候他自己却失败了。
31、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32、神呀,我的那些愿望真是愚傻呀,它们杂在你的歌声中喧叫着呢,让我只是静听着吧。
33、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当痛积攒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如何以歌回报?
34、神对于那些大帝国会感到厌恶,却绝不会厌恶那小小的花朵。
35、阴影戴上她的面幕,秘密地,温顺地,用她的沉默的爱的脚步,跟在“光”后边。
36、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
希望这些句子带给您诗意的美好、生活的启发!
喜欢记得关注小编呦!
1、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飞鸟集》
2、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飞鸟集》
3、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鲜花来报答。
——泰戈尔《飞鸟集》
4、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泰戈尔《飞鸟集》
5、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飞鸟集》
6、只管走下去,不要逗留着,去采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然会继续开放。
——泰戈尔《飞鸟集》
7、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留下什么,只要你经历过,就是最大的美好,这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超然。
——泰戈尔《飞鸟集》
8、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泰戈尔《飞鸟集》
贝壳,海沙与浪花,在孩子们眼中,大海是唱着歌谣的母亲,带来无穷的欢乐。鱼、珍珠和贸易,在*的眼中,大海是富含商机的凶险之地,随时涌起致死的波涛。这是泰戈尔在诗歌《孩子们在世界的海边聚会》中描绘的场景。从孩子到*,我们经历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大海依旧,童年的快乐哪去了?
水手
“生命如横越大海,我们都相聚在这小船上。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他的《飞鸟集》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我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翻读一下。这一个可以常读常新的“智友”。
我个人认为两个因素对泰戈尔的文学以及艺术成就影响比较大。
一个是原生家庭,一个是旅行交友。
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年轻时他有机会在英国接受正规教育,但他对正规教育不感兴趣,在国外完成教育之前就回到了印度。在家里,他的父亲安排了私人辅导,这种灵活的节奏比学校僵化的课程更吸引他。在此期间,他的知识面扩大了,他发展了广泛的兴趣,尤其是在艺术方面。
最早影响泰戈尔诗歌情感的是他家的艺术环境,自然之美,以及他父亲圣洁的性格。他在《我的生活》中回忆道,“我有些天赋——有些是艺术家,有些是诗人,有些是音乐家——我们家的整个氛围充满了创造的精神。”
比如,他的哥哥曾经尝试过不同的音乐传统,这让泰戈尔接触到古典、民间、宗教和其他类型的音乐。在他的2000多首作品中,他表达了人类情感的所有方式和范畴。正是如此,让他的音乐做到了老少穷富通吃,吸引了所有人——老人和年轻人,富人和穷人。
泰戈尔把每次旅行都当做朝圣,他喜欢旅游,在国外交了很多朋友。他走遍了欧洲和亚洲,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中国和日本。他在德国庆祝了他的六十岁生日。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学院向他致敬。
泰戈尔最后一次朝圣于1941年8月7日结束。他80岁了。他的诗《永别了》深刻地表达了死亡和离别的主题:
用疲惫的眼睛再看一次,看看
太阳落山的地方,大海和天空
在黑暗中融合,然后你会看到痕迹吗
我离别时凝视留下的闪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朋友。人生三万,在泰戈尔人生展露无疑。
《飞鸟集》是我最喜爱的诗歌之一。《飞鸟集》是一组充满诗意的格言,因其简单而引人注目,但与存在、生命、爱情和宇宙奇迹的基本真理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我读了好多遍,每次读都有沁人心脾的感觉。我列出我最喜欢的十首,说说感悟。
1、明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还要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We read the world wrong and say that it deceives us.
你的人生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世界的一切,一切。
2、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面了。
if you shut your door to all errors truth will be shut out.
错误有时也是正确和真理的一部分。
3、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生命中有太多美好,转瞬即逝,假如因每一次错失掉而陷入悔恨,那么就会失去更多美好的机会。
4、愿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es.
人生最好的境界尽显:生如夏花,活着,就要灿烂、奔放,有意义、有价值;死亡只是生命向着自然返归,要静穆、恬然,像秋叶落地般悄然足已,不要感到悲哀和畏惧。
5、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I cannot choose the best. The best chooses me.
一生当中,会有很多选择,但所最好最完美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选择之后,我可以让这个选择变得最好。
6、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The best does not come alone.It comes with the company of the all.
好与坏相对而论,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做好准备,努力应对,才是王道。
7、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Do not blame your food because you h*e no appetite.
人类容易主观,往往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把责任推卸给他人。这句话让你我自省。
8、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Tiny grass, your steps are small, but you possess the earth under your tread.
别羡慕别人,每个人都拥有一片天地。
9、露珠对湖水说道:“你是在荷叶下面的大露珠,我是在荷叶上面的较小的露珠。”
You are the big drop of dew under the lotus leaf, I am the smaller one on its upper side,” said the dewdrop to the lake.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有两方面的应用理解:
1)与牛人沟通时,可以气场强大些,看比你牛的人,你要记住,他也是人,所以,不惧不畏,*等视之。
2)学*成长时,可以虚心一点,不要用本我的角度,看待一切牛人。别因为自己是露珠,看谁都是露珠,这只能说,没见过世面。
10、时间是变化的财富。时钟模仿它,却只有变化而无财富。
Time is the wealth of change, but the clock in its parody makes it mere change and no wealth.
这让我想起白龙马和驴子的故事,白龙马和驴子可能几年走的路长相同,但一个是向着一个有经的地方在走,而驴子只是在围着一个磨盘原地打转而已。重复性的变化,有变化,但无财富。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飞鸟集是一本常伴身旁的智慧诗集。简单而又深邃的智慧,能够让人人久久回味。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飞鸟集》 《吉檀迦利》 《生如夏花》。他的言语像诗歌一样优美,让人回味无穷,“少女呀,你的纯朴,如湖水之碧,表现出你的真理之深邃”。
1、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2、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3、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4、当你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
5、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6、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7、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8、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时间。
9、多和朋辈交游无疑是医治心病的良方。
10、有时候,两个从不相识的人的确也很可能一见面就变成了知心的朋友。
11、当我们爱这个世界时,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12、一个人不是你所想般爱你,并不代表那人不是全心全意爱你。
13、她的热切的脸,如夜雨似的,搅扰着我的梦魂。
14、人走到喧哗的群众中去,是为了淹没他自己沉默的呼号。
15、要是爱情不允许彼此之间有所差异,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有差异呢?
泰戈尔《金色花》原文及赏析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那么泰戈尔《金色花》原文及赏析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
原文内容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作者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原文赏析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他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而善意的.“说谎”。细味之,“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作品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鲁迅先生指出过:论诗及人,应该全面考察他的不同类的作品,否则就会片面化。譬如对待陶渊明,如果只是称赞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他说成是隐逸山林的闲士,似乎就不够全面,因为陶渊明还有“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这样的金刚怒目式的诗篇。对待泰戈尔的诗,也应照鲁迅先生上面的正确意见去看。的确,泰戈尔写下了不少像《新月集》、《飞鸟集》那样的抒情诗。他歌唱孩子、花朵、仙人、月亮、小鸟、爱情、寂静、惆怅、晚星等等。但泰戈尔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还写有许多描写苦难、同情人民、歌颂英雄、关注现实的诗,写有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诗。把两类不同的诗结合起来,既看写山林与恬淡情绪的诗,又看*与呼吁的政治诗,才能全面论及泰戈尔作为诗人的完整性。对泰戈尔清丽柔美的山水诗、爱情诗、哲理诗,论家多有评析。这里,我想就他的短篇故事诗中一个名篇《两亩地》作一番赏析,说明泰戈尔描述现实阶级矛盾的故事诗,不但思想性高,而且在艺术性方面也不亚于诗人的抒情诗。
《两亩地》发表于1894年,那时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殖民主义者控制着印度的一切。在农村、封建主义是殖民主义的代理人。印度的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泰戈尔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他在诗中揭露*统治、哀叹人民的不幸,是十分自然的事。《两亩地》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同时,这首故事诗也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两亩地》一共6节诗,每节12行,形式上很整齐、规则。
第一节,诗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失去两亩地的起因。它采用对话形式指出这两亩地对于农民巫宾和封建贵族“王爷”双方的价值,围绕表现主题的“两亩地”这个焦点揭示两个对立阶级的代表人物的神态、口气与价值观。王爷开始是命令式的“吩咐”,进而伪善地称“孩子”,到生气地喝诉“别噜苏”,最后是“红了眼”和“狞笑”。而巫宾则是“含泪哀求”,只是请不要“买”农民赖以安身立命的“两亩地”。两亩地,是农民在债务中失去一切之后的唯一*子,对王爷说来,则是为了花园的方整。在对比之中,在不相称的矛盾中,诗篇以王爷的威胁“好!我等着你”结束第一节,预先埋伏了以后故事发展的基因。
第二节诗中,事件多、地域广、时间跨度长,只是过渡性的段落。它主要展示巫宾失去土地的过程,以及此后的流浪生活。泰戈尔只用开始几行便交代完了往昔的故事——巫宾失去了两亩地。写得异常简洁。法庭判决、被赶出家园、卖光了一切、偿还假造的借据、画押、奉献出两亩地……,情节推进非常迅速。一连串的动作,完成了失地的故事。对于故事,叙述人不是客观而无动于衷的讲述,而是加进自己的评价、感叹与哲理性的概括。那样的失去两亩地,就是被偷;由失地上升为总结性的普遍原理:贪与富的统一、上帝对贪婪与欺诈的无能。上帝、法庭、王爷连成一体,巫宾只能成为流浪的苦行僧。
这节诗的后六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写出了巫宾改变的身份、打扮,以及行踪与见闻。在地域上,“走遍了”城乡山海、闹市荒野;在时间上,十五、六年的光景在旅途中度过。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流浪者的心境:无数惊人的豪华和美景都不能使他留恋,他日夜思念那两亩地,并且终于“在渴望中回到了故乡的园地”。诗篇进一步突出了巫宾真挚的感情与热爱故园的思想,塑造了这位纯朴而可爱的流浪者的形象。
诗篇从第三节起,时间上,返回到现实,回忆的内容已告结束。第三节诗重在写景抒情,故事情节在已停顿,它以“顶礼,顶礼,顶礼!”的欢呼开始,好似新的诗篇的起头,纵向的讲述故事被横向的景物描写所代替。诗篇展示了美丽的孟加拉大地,集纳了恒河、凉风、苍天、原野、小村庄、芒果林、牧童、潭水、健美的妇女……等等形象,构成令人陶醉的、宁静而和*的乡野图画,从中透露着巫宾对故园的热爱和诗人泰戈尔的爱国感情。这一节诗,用最后四行说巫宾经过十五、六年流浪,回到自己的家乡以作结。
下一节,仍然是抒情诗段,用“可耻,可耻,一千个可耻啊”开头,转热受的深情为憎恨和诅咒,从它的抒情对象——第二人称的“你”——“两亩地”,回到了主题。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两亩地”比喻成一个女人,对比了她的过去和现在。过去她是“穷人家的主妇”,现在则是富人的奴婢;过去她带给穷人幸福和温饱,现在则在欢笑悠闲中赢得富人宠爱;过去给穷人带来瓜果蔬菜,现在则花枝招展成为王爷的花园。对于这样的土地,巫宾赞她为“昔日的女神”,为她失去一切,到处流浪。十五、六年后回来,看到她华丽绚美取悦富人,则称她“不贞”。土地改变得面目全非,是社会造成的;巫宾对“两亩地”抚昔而咒今,实是对社会*的表现。
经过插入两节抒情诗,诗篇又紧接第二节末尾回到了所叙的故事本身,情节的线索集中到了芒果树上。以前,专讲“两亩地”,并未直接涉及这棵芒果树,但在前面的抒情诗段中,已 提到孟加拉大地上,小村庄有“枝叶茂密的芒果树”,后又说“两亩地”作为“穷人家的主 妇”,提供了“水果和菜蔬”,可见,这里写“芒果树”不是无源之水。现在,整个土地都改变得“一点过去的影子也找不出”了,而芒果树“依旧贴*短墙”,给人一种物在而主非 的沧桑之感。泰戈尔妙笔生花,他笔锋一转,却写巫宾坐在树下宁息了十多年的痛苦与牵挂,回忆起童年的欢乐来,这就使人哭笑不得。在那回忆中,诗人概括“不眠之夜”、忘不掉的“清晨”和“宁静的下午”,写出一天天的活动。 同时,又集中在儿童最有兴趣的“拾芒果”和“逃学”这两件印象最深、记得最牢的事情上。写得十分简约。再回到叹息“唉,从什么地方才能找回那样的岁月?”就显得撕心裂肺了。岁月已流逝,不可挽回,而就是这个地方、这棵芒果树,也失而不可得,望而不可及,这才更震憾心扉。诗篇到这里写了一个偶然性情节:风吹落了两只熟透的芒果,接续了故事,进而展开了下一节的社会冲突。当然,如果不落下芒果,巫宾不拾,故事与冲突则会是别一个模样。但,偶然的事是必然的结果:果已熟透,人久坐树下,风又刮来,掉果则必然。何况,早已说过童年拾芒果,已埋了伏笔。这里妙的是,人的回忆与叹息感动了风,“微风叹息着摇动了芒果树的枝桠”,才使芒果落在脚下。对此天赐,以为是大地母亲(刚刚诅咒她不贞、忘本)毕竟认出了游子回来,于是巫宾叩头领受和谢罪。这样,落果就是感天动地的活生生事件,是人与土地情感交流的结果。但“福兮祸所伏”,两只深情易予的芒果,却招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痛苦:
这时,园丁像阎罗的使者一般突然跑来,
他头顶上飘散着一撮短发,
扯开了喉咙高声辱骂。
如此开头的最后一节诗是一场独幕剧。为两个芒果展开的社会冲突,构成这幕戏的灵魂。它刻画园丁、侍从这些恶奴的形象,那么狰狞、嚣张、狗仗人势。那位园丁气势汹汹,扛着木棍,就差抡起来打人,真是不可一世。它也刻划了王爷的丑恶形象:他闲得发慌,“正去钓鱼”消磨时光;他被侍从们前呼后拥着,真是炙手可热;他忽而怒骂,扬言要宰人;忽而奸笑,嘲笑出家人是贼。他只这一次“失去”芒果,却诬别人是“惯窃”,真是栽赃陷害人的老手。过去,为了夺巫宾的土地,用假造的借据把人家扫地出门。这次,如果认出了僧人是十五、六年前“两亩地”的原主,又会把这“惯窃”如何发落呢?
故事诗的结尾是开放式的,没有交代最后的结局如何。但通过巫宾最后含泪苦笑的软声说:“王爷,如今是位圣贤,我倒成了盗贼”,从而点出了全诗的主旨——压迫者掠夺别人土地而成圣贤;被夺去土地的人再拾两个芒果(尽管已交出),也是盗贼。这黑白颠倒、善恶易位的旧世界,就是印度当时的现实。
《两亩地》这首故事诗,像一部交响曲。它结构匀称,舒卷自由,急缓张驰的节奏安排得当。六节诗,可分三个乐章:一、二节是第一乐章,冲突乍起,矛盾伸展,悲怆有力,它波澜起伏不已。三、四节是第二乐章,换成抒情调子的慢板,写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和大地风光的变化,它辽远悠长。五、六节是第三乐章,由痛苦回忆的低音,到激烈冲突的高音;由个人沉思的单音,到热闹场面的多音;由慢板到急板,在达到冲突与音乐的*时,由点题的概括语切断一切,戛然而止。其袅袅余音与可能答案,在读者想象中去接续。诗篇言尽意远,含蕴隽永,耐人寻味。
(原载《中文自学指导》[上海]1994年第8期)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飞鸟与鱼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这是我摘来泰戈尔的诗句,我最喜欢的三段。
曾经我自己有一段爱情,跟这诗句里的很贴切,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这样,明明爱却不能在一起,是一种莫名的痛。无可奈何的痛,无数个深夜里,被思念所吞噬的不能自己。
最遥远的距离其实都不是这些,而是天天看见心里的那个人,而却要强忍着内心的痛楚,看着他渐行渐远。
明明爱的深入骨髓,却要装作若无其事,明明知道思念的痛楚,却从不根除在内心的根源,还要找个隐秘的位置存放着。
夜深人静,常常想念,独自在心里默念那个人的名字。
思念成疾也不过如此,总怕这思念会烧的自己体无完肤。思念如毒,已深入骨髓。
泰戈尔祝福赏析
泰戈尔名句赏析
泰戈尔名言赏析
泰戈尔的名言名句赏析
泰戈尔经典语录赏析
泰戈尔祝福
泰戈尔飞鸟集名句赏析
泰戈尔语录
泰戈尔诗句
泰戈尔的名句
泰戈尔名句
泰戈尔的诗词
泰戈尔的句子
泰戈尔的诗句
泰戈尔句子
泰戈尔的古诗
泰戈尔情话
泰戈尔名言
泰戈尔的名言
泰戈尔情诗句
泰戈尔的古诗句
泰戈尔的现代诗
泰戈尔句子迷
泰戈尔母爱诗句
泰戈尔的经典名句
泰戈尔的名言警句
泰戈尔名句精选
泰戈尔诗集名句
泰戈尔诗句英文
泰戈尔的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