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孙权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孙权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孙权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孙权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孙权劝学赏析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年称帝。谓……
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
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孙权字什么?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孙权于十九岁时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被尊为吴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字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字仲谋。
孙权简介:
1、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2、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建立了孙刘联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3、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
4、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孙权家族成员
长辈
祖父:孙钟
父亲:武烈皇帝孙坚
母亲:武烈皇后吴氏
伯父:孙羌
叔父:孙静
兄弟姐妹
哥哥
长沙桓王孙策
弟弟
丹杨太守孙翊
乌程侯孙匡
定武中郎将孙朗
姐姐
孙氏,嫁曲阿人弘咨。
孙氏,嫁陈姓人家,其女嫁潘秘
妹妹
孙夫人,嫁刘备。
后妃
嫡妻
谢夫人,谢煚之女,早卒
徐夫人,徐琨之女,抚养孙登,因性格好妒被废黜。
皇后
潘皇后,生孙亮。
嫔妃
步练师,步夫人,生孙鲁班、孙鲁育,最受孙权宠爱,死后被追封为皇后。
王夫人,琅琊人,生孙和,其子孙皓继位后,被追尊为大懿皇后。
王夫人,南阳人,生孙休,孙休即位后后追尊为敬怀皇后。
袁夫人,袁术之女。
谢姬,生孙霸。
仲姬,生孙奋。
子女
儿子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谥号宣太子。
孙虑,字子智,孙权次子,建昌侯。
孙和,字子孝,孙权三子,文皇帝(其子孙皓追谥)。
孙霸,字子威,孙权四子,鲁王。
孙奋,字子扬,孙权五子,齐王。
孙休,字子烈,孙权六子,吴景帝。
孙亮,字子明,孙权七子,继任为吴国第二任皇帝。
女儿
孙鲁班,小字大虎,孙权长女,全公主,前嫁周瑜子周循,后嫁全琮。
孙权的老婆是谁?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孙权的老婆是谁呢?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具体的国学常识知识:
孙权的大小老婆:可以说东吴是典型的因家事乱而导致国事乱的范例,孙权当年英雄过人,使曹操都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概叹。但在晚年,在家事的处理上真是糊涂万分,简直可称为一塌糊涂。
首先让我们来从他的大小老婆说起,我们按顺序来说吧:
1、谢夫人,这是元配,没有生子,抚育了孙权妾生的儿子孙登,后来因孙权有了更美丽的二奶,就被冷落,抑郁而死,孙登也很早就病死了,这是东吴的不幸,因为这位曾经的`太子品德才能都是很被吴国百姓喜爱的。
2、徐夫人,是位二婚,不过仍然使谢夫人失宠,但是这位夫人还不错,继续抚育孙登,使之当上太子,群臣看到这种情况,就建议立她为后,但徐夫人爱吃醋,孙权很生气,就找个理由废了她。
3、步夫人,这位夫人生下了鲁班和鲁育公主,步氏与丞相步骘同族。因为美丽而得到孙权的宠幸。大女鲁班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又嫁给全琮,全琮死后又与孙峻私通,还亲手害死了妹妹鲁育公主,是个集无耻、狠毒、荒唐、愚昧为一身的女人;小女儿鲁育许配了朱据,朱据死后改嫁了刘纂,性格和其姐大相径庭,曾委婉的劝鲁班公主不要干涉政治,被其姐害死。步夫人性情和婉而不妒忌,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得到了孙权的宠爱。孙权称帝后想让步夫人当皇后,而群臣不答应,认为徐夫人更合适皇后的位置,孙权意在步夫人而没有答应,后来病死。
4、袁夫人,这位夫人可以说是品德最好一位,不过也没有子嗣。步夫人得病去世,孙权打算立袁氏为皇后。袁氏以自己没有儿子的理由推辞了。令人惊奇的是袁氏是袁术的女儿,袁术这样的草包土匪竟然生出来如此优秀的女儿真是怪事了。
5、王夫人,是琅玡人,生下了儿子孙和和孙霸,受宠的程度仅次于步氏。步夫人去世后孙和立为太子,袁氏又拒绝了继位中宫,孙权便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群臣也认为母以子贵,既然孙和做了太子,他的母亲王氏照例也应当做皇后。但这时鲁班公主就开始干坏事了,她一向憎恶王夫人,并不时谮毁她。当时孙权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她就诋毁王夫人说她面有喜色,因此孙权责怒非常,王夫人无从辩白,忧惧而死。孙和也是由于鲁班公主一班人的原因而失宠。
6、后来孙权又宠幸了一个罪犯的女儿潘氏。这个潘氏是最美的一个,生了小聪明孙亮,后来孙亮立为太子,第二年潘夫人也被册封为皇后。她的性格险妒容媚,曾谮害了袁夫人等后宫许多侍妾。恶有恶报,后来潘夫人死于侍候他的侍妾手中,是被**的,孙权杀了所有侍候潘夫人的侍妾,但心里也明白潘夫人性格太坏,三个月后孙权也死去了,真是一位晚节不保的英雄。
7、另一位南阳王夫人所生的儿子孙休为琅琊王,出居丹阳;还有仲姬所生的儿子孙奋为齐王,出居武昌。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在*时的学*、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②父异( )焉
③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小题4】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题5】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
【小题1】(1)粗略的阅读 (2)对… 感到诧异 (3) 同“攀”,牵,引 (4)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官
注意(2)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为通假字。
【小题2】略
【小题3】方法:但当涉猎(1分) 目的:见往事耳(1分)
【小题4】方仲永天资聪颖不学*,由天才变成普通人;吕蒙由于学*勤奋,学有所成。学*使人进步等(2分)
【小题5】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孙权”所说的内容来分析读书的方法以及目的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根据“吕蒙”与“方仲永”最后的结局来谈明白的道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联系文章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
3.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答案:1.C. 2.涂通“途”;邪通“耶”。 3.①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说明了读书学*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忙,都要学*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6.(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孙权劝学简单翻译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的理论和方法。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简单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注释: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但:只,仅。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孙权劝学练*题
从狭义上讲,练*题是以巩固学*效果为目的要求解答的问题;从广义上讲,练*题是指以反复学*、实践,以求熟练为目的的问题,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烦、难题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练*题,欢迎大家分享。
孙权劝学练*题: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_________”(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涉猎( )孰( )遂( )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学》练*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音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音,欢迎大家分享。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朝代:宋朝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拼音:
chū ,quán wèi lǚ méng yuē :“qīng jīn dāng tú zhǎng shì ,bú kě bú xué !”méng cí yǐ jun1 zhōng duō wù 。quán yuē :“gū qǐ yù qīng zhì jīng wéi bó shì xié ?dàn dāng shè liè ,jiàn wǎng shì ěr 。qīng yán duō wù ,shú ruò gū ?gū cháng dú shū ,zì yǐ wéi dà yǒu suǒ yì 。”méng nǎi shǐ jiù xué 。
jí lǔ sù guò xún yáng ,yǔ méng lùn yì ,dà jīng yuē :“qīng jīn zhě cái luè ,fēi fù wú xià ā méng !”méng yuē :“shì bié sān rì ,jí gèng guā mù xiàng dài ,dà xiōng hé jiàn shì zhī wǎn hū !”sù suí bài méng mǔ ,jié yǒu ér bié 。
拓展阅读:《孙权劝学》赏析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孙权劝学》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孙权劝学古今异义词
辞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但
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
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就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司马光是猪
词句注释
1.此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文题为后人所加。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黄龙元年(222)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如今在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2.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惯用词。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6.当涂:当道,当权。当:掌管,主持。“涂”通“途”,道路,仕途。
7.掌事:掌管政事。
8.辞:推托、推辞。
9.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孙权劝学原文朗读
《孙权劝学》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的精神。现在一起来欣赏《孙权劝学》的朗读吧!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赏析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道理启示
(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的人也要学*,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6)劝人要讲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8)只要发奋学*,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0)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和办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大家对东吴的大将吕蒙应该都有所了解,他作战勇猛不怕死,但一开始作为下级军官的时候没有文化,目不识丁,被人家讽刺为吴下阿蒙。但后来啊,他发愤图强,认真学*,成就了功名大业,也成了一代名将。
《江表传》记载了一个孙权劝学的典故:吴国的战将吕蒙通过战功升为将军,获得了不小的地位,孙权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爱卿你现在掌管重要职务,不可不学*啊!)”,吕蒙开始时候以军务繁忙为由,说没时间读书。孙权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学*了《孙子》、《左传》等等一批典籍。
在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去世后,鲁肃凭着绝对的声望和周瑜的推荐成了东吴的大都督。有一天巡视军情的时候经过吕蒙的军营,但他轻视吕蒙,不想进去,但在身边人的劝解下才进去看一看。
在喝酒的时候吕蒙问鲁肃:“现在大都督准备应对对岸的刘备啊?”鲁肃很随意地说:“走一步看一步吧。”鲁肃之所以这样随意地说一句,我认为还是鲁肃压根看不起吕蒙,不屑于和他探讨战和大计。但鲁肃没有想到,吕蒙在这次谈话表达了孙刘联盟目前虽然亲密,但迟早会破裂的见解。并向鲁肃提出了未来应对孙刘联盟变化后的五条应对措施。
咦?这个当初的吴下阿蒙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有见识?他提出的战和大计和应对措施都十分高明啊,这和自己以前认识的吕蒙完全是两个人啊。他站起来,拍着吕蒙的肩膀说:“子明啊,我听说你开始读书学*了,但我真的没想到你的学识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于是两人相谈甚欢,相互结拜,鲁肃还特意拜访了吕蒙的母亲。
从此以后,鲁肃变成了吕蒙的伯乐,对吕蒙十分赏识和重用,在自己死前,特意举荐了吕蒙接替自己成为东吴的大都督,吕蒙也奉鲁肃为恩师。同时,吕蒙也不负孙权和鲁肃的众望,成功完成了收回荆州的大业。吕蒙也成了古今以来通过学*获得成长的励志典型。
孙权语录
孙权台词
孙权名言
有关孙权的古诗
关于孙权的古诗
描写孙权的诗
对孙权的古诗
孙权的古诗100首
孙权名言名句
孙权相关的古诗
赞扬孙权的古诗
提到孙权的古诗词
初中关于孙权的古诗
三国杀孙权台词
赞美孙权的古诗句
孙权劝学的古诗视频
英雄杀孙权台词
关于孙权劝学的古诗
描写关于孙权的古诗
有关孙权故里的古诗
孙权推荐的十首古诗
孙权劝学相*的古诗
赞美孙权的古诗词
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
孙权劝学古诗的作者
三国中关于孙权的古诗
运用孙权典故的古诗句
孙权劝学句子赏析
孙权劝学古诗的主旨
关于孙权的古诗词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