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

关于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11) 语录(43) 说说(32) 名言(13) 诗词(1k+) 祝福(1) 心语(100)

  • 孙权劝学赏析

  • 阅读
  • 孙权劝学赏析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年称帝。谓……

      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

      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阅读全文]...

2022-03-31 08:13:51
  • 孙权劝学原文

  • 智慧
  • 孙权劝学原文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的重要性。今天小编为您收集了孙权劝学原文。想熟记内容的可以看看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讨论议事。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阅读全文]...

2022-05-21 10:13:26
  • 孙权劝学翻译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孙权劝学》原文

      作者: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翻译(一):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此刻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我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走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十分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孙权劝学翻译(二):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此刻当权管政事了,不能够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多,怎能比得上我事务繁多呢?我常常读书,自我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就开始读书学*。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十分惊奇地说:“以你此刻的谋略才干来看,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县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了,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孙权劝学翻译(三):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此刻当权管事,不能够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我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齐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此刻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先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样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初:当初,这是追述往事的*惯用词。

      2、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肃:指鲁肃。

      4、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那里指“几”。

      5、及:到了……的时候。

      6、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7、与:和。

      8、涉猎:粗略地阅读;泛览。

      9、掌事:掌管政事。

      10、孰若:谁比得上。孰:谁。若:比得上,不如。

      11、即:就。

      12、始:开始。

      13、见事:认清事物。

      14、谓:告诉对……说。

      15、大:十分,十分。

      16、论议:讨论议事。

      17、惊:惊奇。

      18、寻阳:县名,如今湖北黄梅西南。

      19、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睛。待:看待。

      21、但:只,仅。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务:事务。

      24、辞:推托。

      25、乃:于是,就。

      26、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终一级。

      27、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28、益:好处。

      29、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30、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1、遂:于是,就。

      32、为:成为。

      33、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3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35、乎:啊。表感叹语气。

      36、耳:语气词,罢了。

      37、别:离开。

      38、就学:指从事学*。

    [阅读全文]...

2022-05-28 23:41:31
  • 孙权劝学翻译赏析

  • 阅读
  • 孙权劝学翻译赏析

      导语: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孙权劝学翻译赏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三)赏析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附】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1-2]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阅读全文]...

2022-04-22 05:46:50
  • 《孙权劝学》导学案

  • 阅读
  •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的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孙权劝学》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学*导言】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情况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认识后天学*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观点。。

      【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在学*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学*方法】 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任选下面方法导入)

      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

      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他曾厌倦学*,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

      C、 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E、音乐导入:《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曲高歌,唱不尽三国英雄。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出示学*目标

      三、检查预*情况

      1、正音。

      卿 邪 孰 遂

      2、简介作者作品。

      3、 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从字音、节奏、语气等角度订正、评价。

      四、读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或放录音,注意字音、节奏、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人物语气。

      3、指名大声朗读课文,师生评价并完善其朗读水*。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师生交流下面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分排、分角色比赛朗读课文。

      6、指名复述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致内容。

      7、 默读课文,概括情节,理清思路。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五、译译:疏通文意,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结合注解自译课文。不理解之处标注出来。

      2、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句。

      3、学生对小组讨论中没有解答的疑难问题提出质疑,其他小组学生帮助解答,教师引导。

      4、教师出示重点词句,强化理解。

      (1)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阅读全文]...

2021-12-10 15:43:13
  •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 阅读
  •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览。

      孙权劝学

      司马光 撰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讨论议事。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阅读全文]...

2022-05-15 05:33:53
  • 孙权劝学中的虚词翻译

  • 阅读
  • 孙权劝学中的虚词翻译

      《孙权劝学》简练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中的虚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但:只,仅。

      23、孰若:谁像。孰:谁,若:像。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当涂:当权,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48、以:用

      49、见事:认清事物

    [阅读全文]...

2022-03-03 07:23:39
  • 孙权劝学的翻译及原文

  • 阅读
  • 孙权劝学的翻译及原文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的翻译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注释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但:只,仅。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阅读全文]...

2022-01-04 10:50:24
  • 孙权劝学的一词多义

  • 阅读
  • 孙权劝学的一词多义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的一词多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孙权劝学

      司马光 撰〔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二、词类活用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主谓取独。

      三、一词多义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

      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掌管)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四、古今异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推辞。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到。

      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但当(涉猎)

      古义:粗略的阅读

    [阅读全文]...

2021-11-27 09:39:08
  • 出自孙权劝学的成语有哪些(与孙权劝学相关的成语)

  • 大家对东吴的大将吕蒙应该都有所了解,他作战勇猛不怕死,但一开始作为下级军官的时候没有文化,目不识丁,被人家讽刺为吴下阿蒙。但后来啊,他发愤图强,认真学*,成就了功名大业,也成了一代名将。

    《江表传》记载了一个孙权劝学的典故:吴国的战将吕蒙通过战功升为将军,获得了不小的地位,孙权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爱卿你现在掌管重要职务,不可不学*啊!)”,吕蒙开始时候以军务繁忙为由,说没时间读书。孙权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学*了《孙子》、《左传》等等一批典籍。

    在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去世后,鲁肃凭着绝对的声望和周瑜的推荐成了东吴的大都督。有一天巡视军情的时候经过吕蒙的军营,但他轻视吕蒙,不想进去,但在身边人的劝解下才进去看一看。

    在喝酒的时候吕蒙问鲁肃:“现在大都督准备应对对岸的刘备啊?”鲁肃很随意地说:“走一步看一步吧。”鲁肃之所以这样随意地说一句,我认为还是鲁肃压根看不起吕蒙,不屑于和他探讨战和大计。但鲁肃没有想到,吕蒙在这次谈话表达了孙刘联盟目前虽然亲密,但迟早会破裂的见解。并向鲁肃提出了未来应对孙刘联盟变化后的五条应对措施。

    咦?这个当初的吴下阿蒙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有见识?他提出的战和大计和应对措施都十分高明啊,这和自己以前认识的吕蒙完全是两个人啊。他站起来,拍着吕蒙的肩膀说:“子明啊,我听说你开始读书学*了,但我真的没想到你的学识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于是两人相谈甚欢,相互结拜,鲁肃还特意拜访了吕蒙的母亲。

    从此以后,鲁肃变成了吕蒙的伯乐,对吕蒙十分赏识和重用,在自己死前,特意举荐了吕蒙接替自己成为东吴的大都督,吕蒙也奉鲁肃为恩师。同时,吕蒙也不负孙权和鲁肃的众望,成功完成了收回荆州的大业。吕蒙也成了古今以来通过学*获得成长的励志典型。

    [阅读全文]...

2022-06-10 22:12:05
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 - 句子
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 - 语录
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 - 说说
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 - 名言
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 - 诗词
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 - 祝福
孙权劝学古诗的背景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