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描写大石林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白描写大石林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白描写大石林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白描写大石林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石林的诗句及出处
1、焉有石林 先秦 屈原 《天问》
2、石林何冥密 唐 陈子昂 《感遇·之六》
3、青壁石林杪 唐 崔颢 《游天竺寺》
4、石林蟠水府 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5、波岛石林疏 唐 马戴 《送吕郎中牧东海郡》
6、赤日石林气 唐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
7、沟塍碍石林 唐 苏味道《始背洛城秋郊瞩目奉怀台中诸侍御》
8、石林上攒丛 唐 李适适《答宋十一崖口五渡见赠》
9、石林何冥密 唐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10、藤花闭石林 唐 沈佺期《从崇山向越常》
11、石林何飕 唐 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12、石林气高浮 唐 杜甫《凤凰台》
13、石林飞栋出 唐 钱起《奉和圣制登朝元阁》
14、石林绕舜祠 唐 元结《游石溪示学者》
15、石林高几许 唐 崔峒 《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
16、晓出石林啼乱鸦 唐 罗邺《春山山馆旅怀》
17、石林媚烟景 唐 李延陵《自*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
18、还又向、石林深处 元 周权《满江红 叶梅友八十》
19、石林高卧听松声 元 张可久《浣溪沙 感旧》
20、繁阴蔽石林 元 王冕《感慨 其二》
21、石林岂为艰 南北朝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
22、石林风冕吹人衣 宋 黄庭坚《伯时彭蠡春牧图》
23、石林上参错 南北朝 江淹《渡西塞望江上诸山诗》
24、石林烟草尚芳非 宋 王十朋《桃川》
25、雨后石林群鹭宿 唐 安麐《暖翠》
26、石林幽黑号绿熊 明 沈周《庐山高》
27、雨后石林群鹭宿 唐 安麐《暖翠》
28、石林和月俯清流 宋 陈大方《万寿观》
29、斯文千载石林仙 宋 陈造《十绝句呈章茂深安抚》
30、一醉石林岩下月 宋 韩元吉《次韵石林见贻绝句四首》
31、天开万石林 宋 韩元吉《叶少保挽词六首》
32、插遍铜彝供石林 宋 李壁《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33、石林道与鞔峰齐 宋 释宝昙《瑞岩行者写华严经求僧》
34、石林冰冷 宋 释智遇 《懒瓒和尚赞》
35、不雨石林元自湿 宋 舒岳祥《题萧照山水》
36、亲酌石林寿 宋 魏了翁《李参政生日二首》
37、风花经纬石林春 宋 吴泳《寿李雁湖》
38、石林莫作盘居计 宋 吴泳 《寿李雁湖》
39、名应石林天上人 宋 张元干 《叶少蕴生朝三首》
云南石林(古韵) 6、七绝·云南石林(古韵) 百战疆场巧布兵,铮铮铁甲奏沙鸣。 刀光剑影何时落,不尽关山壮士情。 7、七绝·月湖(古韵) 瑶池仙子遗银镜,七彩云南一厢情。 留待佳人花照影,临波恰好月儿明。 8、七绝·长湖(古韵) 此来欣会阿诗玛,美丽姑娘正淡妆。 碧水长湖应有幸,当年花露尚飘香。 9、七绝·蓑衣山(古韵) 春风三月送蓑衣,烟雨江南杜宇飞。 犹闻声声催布谷,男耕女织苦相依。 0、七绝·大叠水(古韵) 人生起落仰飞泉,苦乐逍遥顺自然。 纵跃悬崖三百丈,欢腾虹彩驭神仙。
编辑点评: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温度约16度,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 作品采用比兴手法,描述石林的风光旖旎,以及诸多美丽的传说。彰显石林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作品细腻,铺陈间尽显娴熟笔风。欣赏学*,问好先生,推荐共赏,遥祝吉祥如意!!
形容石林的诗词
石林神奇迷人的自然风光与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的`完美结合,象磁石一样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宾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形容石林的诗词,欢迎查看。
一、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二、游天竺寺
(崔颢)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厓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看众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
三、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
(崔峒)
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
四、送僧归天竺
(崔涂)
忽忆曾栖处,千峰*沃州。别来秦树老,归去海门秋。
汲带寒汀月,禅邻贾客舟。遥思清兴惬,不厌石林幽。
五、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甫)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鹤,杯度不惊鸥。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六、凤凰台
(杜甫)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七、拟齐梁体寄冯使君三首
(贯休)
庭鸟多好音,相呼灌木中。竹房更何有,还如鸟巢空。
赖逢富人侯,真东晋谢公。煌煌发令姿,珂珮鸣丁冬。
故山有深霞,未如旌旗红。惭非卫霍松,何以当清风。
露益蝉声长,蕙兰垂紫带。清吟待明月,孤云忽为盖。
伊余石林人,本是烧畬辈。频接谢公棋,输多未曾赛。
大道贵无心,圣贤为始慕。秋空共澄洁,美玉同贞素。
伟哉桐江守,雌黄出金口。为文能废兴,谈道弭空有。
雪林槁枯者,坐石听亦久。还疑紫磨身,成居灵运后。
八、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
(陆游)
李白古诗大全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诗句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李白的唐诗大全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的一生中写了很多精辟的唐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李白的唐诗大全,欢迎阅读!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6、《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1、《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古。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白翰林之谜,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翰林之谜
上节课,跟大家讲到,李白进长安了。进长安对李白来讲,是一个很重大的事件。他不是说到长安来游览,那你来几回都行。他这次进长安,就是要见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谁呢?就是唐玄宗。他见了唐玄宗,他才能把他压在心里这么多年的话,讲给他听。他的抱负,他要做什么?他的规划。都要给唐玄宗说。要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可是很奇怪,李白是唐玄宗的天宝元年的秋天,进的长安。天宝三年初春时节就离开了。掐头再去尾,他在长安待了就一年多,号称三年。实际上只有一年多。这就很奇怪了。他花了那么多的工夫,找了那么多的关系,费了那么大的精力,进了长安。见了他朝思暮想的人。在他身边,只待了一年多。然后就离开了。在这一年里边,李白没有担任过任何实际的官职。从现有的资料看,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能留给*反复回味的那些政治上的业绩。没有。就这么就离开了,就觉得很奇怪,像他这样一个执着的人,这么自信的一个人,像他对自己的期望值这么高的一个人,怎么会就轻易地放弃了这个很多的知识分子,追求一生往往都追求不到的,宝贵的机会呢?这里边,就有很多的玄机。就是我们要讲的。
他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做翰林的时候的一些具体表现。
解说: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史上,李白是惟一的一个。他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算是皇恩浩荡了。李白与唐玄宗,一个是名满天下,个性张扬的诗坛奇才。一个是九五之尊,开创盛世的当今皇帝。他们,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会面呢?李白会受到唐玄宗的特别招待吗?而在长安,生性喜欢交友,擅长交友的李白,又会与哪些人交好呢?
康震:我们得先说说,他刚到长安的时候,得到什么招待。那招待是比较隆重的。李白临去世的时候,是在他一个族叔,就大概相当于本家叔叔,叫李阳冰家里边去世的。这个李阳冰,是唐代很有名的写篆书的一个书法家。李白临去世的时候,就把自己*生所做的诗文,都交付给这个李阳冰,让他编辑出版。当时的集子的名字,不是叫《李白诗文总集》。叫什么呢?叫《草堂集》。《草堂集》这个序,对研究李白特别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李阳冰算是他同宗同族的亲戚,他见过李白。而且李白是在他家里边去世的。所以他的这个序,很有可能里边涉及到李白的生*事迹。都是李白告诉他的。它这里边有一段记叙。写唐玄宗见李白的情形。太长了。得翻译白话文才能说明白。怎么件的呢?就是本来唐玄宗是坐着轿子的。他从轿子上下来,亲自步行到李白跟前来接见他。这是很隆重的礼遇。
我们都知道,大家可能有的人见过一幅图。画唐太宗的,叫《步辇图》。画的是什么呢?就是唐太宗坐的这轿子有点奇怪,不像我们现在见的八抬大轿。它一个担架一样,两面几个人抬着他。他坐在上面,这就是步辇。唐玄宗就是从这个步辇上下来,然后去接见的李白。他不但亲自接见李白,还设宴招待他。里边也提到了,说什么呢?说唐玄宗让他坐在七宝床上,这个七宝床,不是他坐在床上。因为床这个字,在唐代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呢?桌椅板凳这类的坐具。睡的是什么呢?是榻。李白有一首诗,叫“床前明月光”。有的人说,月光照片我国在他们家床上,这是不对的。那指的是坐具。让他坐在七宝床上。那我们想那肯定是一个宝座,上面镶嵌着七宝的彩石。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因为他具体没有解释这个问题,而且亲自给他什么呢?调糖羹。给他吃的东西。不但给他赐御宴,而且秦德给他了一碗“八宝莲子汁”给他喝。
然后还说了一段话。说什么呢?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翻译成白话文是什么呢?题是个老百姓啊,可是我却知道你的名字。不是你*时道德品行高,文章做得好,咱们俩怎么今天坐到这儿来呢?因为这个东西,是李阳冰写的一个序,里边提到这么一小段,李阳冰当时并没有写一本叫《李白传》。如果是别了《李白传》,我们就知道得更详细。但就是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从礼遇上来讲,从待遇上来讲,从接待的规格上来讲,唐玄宗是很器重他的。除了皇帝器重他,他在长安,有一些比较有名的诗人,也对他比较感冒。这里边,有一个最退出的人物是谁呢?就是贺知章。贺知章这个老作家,我们大家是比较熟悉的。他有两首诗特别有名。其中一首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还有一首诗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绝对流行歌曲。我们是不知道啊。贺知章这两首诗大家特别熟,可是贺知章写的大部分的诗,大家肯定不会太喜欢及因为什么呢?贺知章长期待在宫中,跟皇上在一起,他要写大量的应制诗。应制诗里边,都是一些大家不太理解的典故。不太读得懂的一些词。所以写得看上去很艰涩。大家这些诗真正流传与民间,生命力特别旺盛,一千多年了,我们大家还非常喜欢。
贺知章当时做个什么官呢?他担任的是太子宾客,这是太子的一个署官。我们都知道,做了太子以后,身边也有很多的官员。还有一个官叫什么呢?叫秘书监。这是管什么的?有一点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从三品。非常大了。当时贺知章多大岁数呢?八十三、八十四了,岁数很大。老作家,见到了中年作家。他见到李白之后,对李白非常地崇敬。李白后写过一首诗,叫《对酒忆贺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过了很年之后,贺知章当时已经去世了。他在喝酒的时候又想起跟贺知章的交情。
解说:《对酒忆贺监》(其一)。四明有狂客,**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康震:说贺知章一见他,“呼为谪仙人”。就是一见到李白,说你哪是一般的人哪?你是从天上下凡的神仙哪。叫谪仙人。然后就请他喝酒。两个人喝得很高兴。喝完发现没带钱。贺知章身上带了一个小小的佩饰之物,是黄金做的小乌龟。就把这个黄金做的小乌龟算还了酒钱。李白身上经常发生这种事。喝着喝着没钱了,要不就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老得换。但是这次是贺知章请他的客,是八十多岁的一个著名的老作家,是一个大官,请李白吃饭,请李白喝酒。也有一些资料说是贺知章看到李白的一首诗,非常地崇敬他。哪首诗?《》。“噫吁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诗,我们什么时候读,都觉得李白气势恢弘,把一个唐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就写出来了。贺知章看了这首诗觉得,真是谪仙人。你不得了。贺知章对他的称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不但政治地位高,在文坛上地位也很高。所以当时李白是声名鹊起,本来就鹊起了。这回更鹊起了。
解说: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走进长安。受到了唐玄宗超乎规格的特殊接待。而李白也把这次会面,当做一次大展宏图的机会。当做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理想的机会。随后,李白被唐玄宗任命为翰林待诏。在宫廷中的翰林院供职。展现在李白面前的,似乎是一条通往辉煌前途的光明大道。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李白究竟在翰林院做了些什么?翰林待诏这个职位,是否能让李白一试身手呢?
康震:现在从一些史料来看,李白主要做什么工作呢?第一,据他说,他经常地出入金銮殿和翰林院当中。唐玄宗向他询问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他呢?经常为皇帝起草一些诏书。一般人还不知道。大体来讲这是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工作是什么呢?陪皇上,给皇上写诗。那个时候,还没有被封为妃子。我们都知道,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寿王李瑁的妃子。唐玄宗看上她了。但是直接娶来不太好,就先给她度成女道士。由女道士再曲线大宫里来。当时杨玉环还是女道士。但是,已经到兴庆宫里边,有时候陪皇上看花。所以他有时候会给他们歇一歇诗,他这个里边,最有名的一首作品,叫做《清*调》。这个《清*调》写作的背景,也是一个醉醺醺的背景。就是什么呢?唐玄宗带着杨玉环,在兴庆宫里边观赏牡丹。看着牡丹很高兴,然后就让李龟年唱曲。当时他身边的一个乐工,唱首歌吧。认为赏名花,对妃子,应该唱新词。这才把李白同酒馆里叫出来。这是杂史上面这样写的。
他来的时候稀里糊涂的,然后用凉水给他弄清醒了。他一挥而就,写了《清*调》三首。
解说:《清*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调》(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调》(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康震:大体说来,他就是这么两项工作。而且李白从他自己后来写的诗里边,他回顾自己在长安这段生活的时候,很有意思。我们就从这儿也能看出李白也有俗的一面。他回忆的时候,特别得意忘形。他怎么说?他在诗里边说“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说什么呢?说我很自由地就能在宫里边走动。为什么呢?皇上看重我呀。而且我的声名很大。跟我该网的人,都是王公大臣,一般的老百姓我都不阎。看上去我马上就要凌烟阁了。我们都知道,凌烟阁,是唐太宗的时候,为了表彰功臣,把二十四个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觉得自己马上也可以进入凌烟阁的资格。还有的诗说什么呢?说“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你看当时那些人都看不起我。现在他们主动跟我交朋友。现在看得起我。还有说“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就是说,朝中的大臣们都来巴结我。为什么呢?皇上看得起我。他这里边也有一些庸人的气息,但这个也很正常。为什么呢?他高兴啊。他刚进入长安的时候,按他自己说的,工作也很忙,社会活动也很多,大家都很看得起他。他觉得自己在长安,一定要大展宏图。
可是这有一个问题,就是李白做的这些工作,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他自己说成那样呢?还是实际上他真的帮皇帝起草诏书了。他真的就天天跟皇帝在一起谈国家大事,像宰相一样,这里边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他到底当的这个翰林,是个什么翰林?这个翰林,与他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有没有对他实现政治抱负,提供直接的帮助。这是最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我提供一个答案。就是不是那么回事。李白所担任的,并不是真正具有政治内涵,和政治意义的翰林学士。他担任的是什么呢?是一个陪着皇上,进行诗文**的翰林待诏,或者叫什么呢?翰林供奉。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是一个重大的区别。换句话说,如果说李白手里接过了皇帝递给他的一支笔,这支笔不是用来起草诏书的。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写诗文,用来润色鸿业,是用来佐佑王化的。是用来陪皇上散心的。这是一支散心的笔,不是一支走向政治前途的笔。
大家说你有证据吗?有。为什么呢?新旧《唐书》,这个官修的史书里边,没有说李白是翰林学士。李白自己在诗文里边,从未称呼过自己是翰林学士。李白的那些朋友,像、贾至、任华等等,在写给李白的诗文里边,他们有时候经常也诗文交往,也从来没有人称他为翰林学士。这里边有一个很关键的关节点。就是说,唐代有很多人做过翰林学士。就是我刚才说的有政治内涵的翰林学士。比如说,还有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还有比方说有一个人姓丁,叫丁居晦,这个人大家不熟。他专门写过一本书,这书的作用在哪儿?就是把从唐玄宗开始,一直到往后,所有的翰林学士的名单全列出来,而且对他们有简要的介绍。后来元稹做了翰林学士以后,发现这墙上写的字,漫漶不清,就是很模糊。为了保存史料,他又在丁居晦的这个基础上,重新修订这部著作。所以我们现在对于从唐玄宗开始,一直到晚唐的时候,翰林学士的名单了如指掌,我查了这个名单,里头没有李白的名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证据。
那大家说,你说了这么长时间,这个翰林学士跟翰林待诏有什么区别呢?我听着反正都是翰林。也许互相之间还有联系,我们说这个区别非常大。先来说这个翰林待诏,也叫翰林供奉。我举一个例子吧。皇上又到公园了,又看见牡丹花了,这回不唱了。把吴道子叫来,给他画一下。叫画待诏。叫诗文待诏。除了还有什么呢?有下棋的,陪皇上下棋的。还有什么呢?算卦的。还有什么呢?讲道的。还有什么呢?论佛的。还有什么呢?求仙的。总而言之,就这个翰林待诏在翰林院里待的这些待诏们,他为什么叫待诏?就是等皇上的命令,随着应诏。这些人主要的职责,就是让皇上高兴。陪皇上玩,但是玩得高雅,玩得有层次。不像咱们动不动就卡拉OK了。这是有区别的。因为这是陪皇上**。所以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们天天地就干这个活儿,他们的活动,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跟政治不搭界。皇上也不会想到,向这些人去问什么政治上的大事。因为他职责所定。你就是干这个活的。但是有一点,这批人,跟皇上的关系很密切。这个很重要。就是他根本是个没有品级的官,他连个官都不是。大家他跟皇上关系很密切。这一批杂班子里头,地位最高的就是诗文待诏。
而且,诗文待诏里边最优秀的人,往往到后来,就发展成为什么呢?翰林学士。但是里边数量很少。他们可能有时候帮皇上起草一点文书,但绝对不是诏书,这一般性的文书,跟皇上的圣旨那有本质的区别。这是翰林待诏,就是陪皇上玩的。通俗来讲,就是陪皇上玩的。没有什么政治责任。
解说:看来,充满政治幻想的李白,并没有得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只是做了陪皇帝**诗文的翰林待诏。那么,表面上,与翰林待诏,非常相似的翰林学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在皇宫禁地之中,翰林待诏与翰林学士的政治责任,差别在哪里呢?而才华横溢,胸怀抱负的李白,凭什么就不能成为翰林学士呢?
康震:什么是翰林学士呢?说起来话也很长。我们知道,唐代的时候,本皇上起草诏书,这不是个简单的活。这有专门的人负责。什么人负责啊?唐代有三省六部制,其中有一个省,叫什么省?叫中书省。这个省是干什么的?这个省是管决策的。中书省决策之后,写下诏书,交给呢?交给门下省,门下省进行复核,觉得合适了,没有什么意见了,再返回中书省,中书省盖上皇帝的大印,交给尚书省。如果这是盖房子的事,尚书省交给工部了。这个决策机制是这样的。
起草诏书的是谁呢?是中书省里边的中书舍人。舍就是取舍的舍。中书省专管起草诏书的。可是有一样,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国家很强大,政务很繁忙。这些中书舍人,就忙不过来了。工作效率比较低。唐玄宗,有时候经常从现任的官员当中,临时抽调一些人,帮着起草诏书。这是临时差遣。把这些人有时候也叫翰林待诏。或者翰林供奉。但是,大家弄清楚,这些人本身就是官员,他们只是为了应付临时的差遣,帮皇上起草诏书。那也得有办公的地方啊。就跟那帮人,都待在翰林院里边,所以史书上有一句话叫什么呢?叫“人才与杂流相处”。就是这棒起草诏书的官员有时候也到翰林院的那些杂耍班子里边去,在那办公,就混在一起。这个就很混乱,不好管理。到了唐玄宗的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搞了个大动作。什么大动作呢?把这一批人摘出来,就把他们叫翰林学士。他们专管什么呢?起草诏书。别的什么都不管。然后又盖了一个办公室,办公楼。怎么盖的呢?
我们都知道,唐代的这个皇宫,它是有分别的,里边它是内宫,寝宫。外边大臣不能进去。唐代的长安城,最北边叫宫城,皇上住的地方。南边叫皇城,相当于我们现在*。是官员们办公的地方。再往南边,最南边是外廓城。这是什么呢?这是老百姓住的地方。宫城里边只有两类人。一种是太监,这不说了。还有一种叫内朝官。就是什么呢?就是这帮杂耍班子的,在里边住。当时,他们有一个办公楼,叫翰林院在北边。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的时候,就在它的南边,又修改了一座什么呢?翰林学士院。北边那叫翰林院,南边叫翰林学士院,中间弄了一堵墙,开了一个小门。这就把两拨人,完全就分开了。在地理上也就分开了,在职责上也分开了。而且翰林学士,再也不会是一个临时性的差遣职务。它成个专门的工作。它成了什么呢?成了皇上的私人政治秘书。你去查唐代的史书,你做任何一个官,都有归属的。比如我做这个官,我是工部的。我做这个官,我是吏部的。这个翰林学士,没有归属。哪儿都不归,只归谁管呢?归皇上亲自管。说白了,为什么唐玄宗这么做?唐玄宗是想夺宰相的权力。因为在中书省要起草诏书,这是谁的权力?这是宰相的权力。所以皇上要把宰相的权力收回来一部分。收归自己。他就弄这么一个翰林学士。
好了,翰林学士和翰林待诏,我刚才已经讲清楚了。这里边有一样,大家还不太清楚。就是这个翰林学士,没有品级。我话说白点,就是做翰林学士的人不靠这个拿工资。这个是个没有俸禄的位置,也没有品级。换句话来说,翰林学士都挂一个别的官职,通过那个官职去拿俸禄。这是判别这个人,是不是翰林待诏,还是翰林学士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别。而且在排行上也有讲究。你比方说,我是翰林学士,但是我的官是什么官呢?比如我是吏部尚书。那我在上朝的时候,要排班。就是站在那的时候,都有顺序的。我上朝的时候,我的顺序就按照我这个官的顺序来排。可是你知道,在宫城里边,在内宫里边,皇上如果设宴款待百官的时候,翰林学士坐哪儿啊?头上坐着皇上,皇上底下坐着宰相,宰相底下就是他。我们知道,我刚才讲过好几次李白在长安待了一年半。没有担任过任何实际的官职。就这个证据都能说明他根本就不是翰林学士,如果他是翰林学士的话,他肯定要另外挂一个实际的官职,他得靠那个来拿工资。
现在李白拿的是什么工资?拿的是翰林待诏的工资。拿的是陪皇上进行诗文**的,那个工资。所以我们说,就是前面讲这么一长段,就是为了区别开,为什么李白在长安,没有政治作为。这是一个体制性的原因。换句话说,当玉真公主给唐玄宗推荐李白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想着给他推荐一个经天纬地的宰相之才。她给她哥哥推荐了一个,陪着他哥哥进行诗文欣赏,诗文创作的这么一个御用文人。李白哪知道这些啊?李白抱着自己的想法,跑到了一个自己陌生的环境里边。所以他在长安,待了一年多,却反而怀才不遇。
而且我们说,从选拔的渠道商,也有点不对头,李白成天幻想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这是一个式的一个提拔方式。比方说,像他这样的,去陪皇上进行诗文**的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玉真公主给她哥哥一推荐,这反正又跟政治上的大事没什么关系,我可以接纳你。但是你知道,要做翰林学士,是要考试的。要给皇上起草诏书,首先你得是一个文词之士。而且,这文词还得是有相当的功夫。李白当然具备这个能力。但是第二,你必须首先是朝廷里边的官员。你首先对政治方面,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或者说在政治上已经有了历练的经历。那要经过一整套的繁琐的提拔的程序。
白居易自己在文章里面,信息地记叙过自己是怎么接受考试的。那根本不是说玉真公主一句话,她哥哥就把李白弄到翰林学士院里。所以从提拔的程序上来讲,也有重大的区别。
解说:既然李白担任的,只是陪皇帝**诗文的翰林待诏,而不是具有重要政治责任的翰林学士。每日忙碌的都是自己不想做,也不屑做的事情。那么生性狂放,桀骜不驯的李白,会甘心吗?广招天下贤才的唐玄宗,为什么就不给文才盖世的李白,一次实现政治理想与抱负的机会呢?
康震:李白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自己在长安待了一年半。所处的位置,无法帮助他实现政治抱负,如果他真的有政治才华的话。他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的工作,都跟政治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把自己在诗文里边,一方面要极力地表现皇帝对自己的器重,自己对皇帝的感恩。但是他还有很多的诗,表现自己不满的情绪。但是这个话说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他还得为自己以后着想。换句话说,李白也是个聪明人。这次机会是很难得的。他必须把这次机会,作为将来继续在政治上图谋前途的一个基础。一个什么呢?一个证明。而不是一个绊脚石。所以他必须在诗里边,始终地强调,自己在做这个翰林的时候的政治上的突出作用。我们觉得李白在长安里边待的时候,其实待得也挺憋屈的。就是完全不对号。自己的主观期许进来之后,跟客观上给他的待遇,完全的对不上号。他有很多诗,表现了自己一种既闲散又无聊的情绪。比如说他有一首诗说什么呢?《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院内诸学士》。什么意思呢?
他不是在翰林院里待着吗?那里边还有个集贤院。什么是集贤院?就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有一些图书馆员。那儿藏书很多。他跟这些人倒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给他们写了一首诗。诗里边说“观书散遗袟,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息而笑。”说他们经常在一块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像李白,跑到长安来,肯定不是来跟别人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他倒是宁可跟唐玄宗交流什么呢?该留在政治上的体会。可是唐玄宗不给他这个机会。不是说唐玄宗不给他机会。而是唐玄宗压根儿就没往他这儿搭这根弦。因为什么呢?他待在北院,他没有待在南院。他要是待在南院,唐玄宗会天天召见他。这个翰林学士,特别重要。到了中唐的时候,重要到什么程度?它里边有一个翰林学士承旨。那是什么意思?就是翰林学士院的院长,如果你做了翰林学士院的院长,快的话,三四个月里边就能做宰相。到了最后,翰林学士这个位置,便成了宰相的一个预备役。就这么重要。所以有的人把他叫什么呢?叫天子私人。就完全是天子自己的人。天子私人。也有人把他叫什么呢?叫内相。为什么加内相呢?因为我刚才说了,他的办公的地点在皇宫里边,在宫城的里边。外头有个宰相,可是从翰林学士对皇上的重要性来来讲,他叫内相。
李白肯定也想当内相。当不了。这从他进来的时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所以我刚开始跟大家说,李白翰林之谜。以前有很多的人老是说李白怀才不遇,政治很黑暗。所以他在长安里边,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那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有个前提,就是我上节课刚讲过了,大家的心里和李白的心理,和大家的心理,都有个政治神话。认为李白既是超一流的诗人,肯定也像他自己说的,是个超一流的政治家。可就没人想过,李白进来的时候,人家怎么看他。他光想着自己看自己,就没想过别人怎么看他。尤其是唐玄宗怎么看他。但不管怎么讲,我们说李白跟唐玄宗的关系,其实是很密切的。可惜的是,这种密切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关系,不是一种密切的政治关系。
唐玄宗也许向他问过政治方面的事情。也许也动过心思,想要启用李白,做点实际的政治工作。但是,最后的结果,我们只看结果。到最后的结果是就像我开始说的,就只待了一年,就离开了。所以这里边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如果就像我今天说的,仅仅是因为李白没有做翰林学士,所以在长安待了这一年多,就没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这个就太片面了。我们今天所要说的是,以往人们所忽略的一点,就是什么呢?以为李白是翰林学士,所以就会导向另外一个方向,认为是有人陷害他。有人在皇帝面前进献了谗言。所以李白身在其位,却不能发挥在其位的作用。今天我要说的是,李白本来就不身在其位,他又怎么能发挥作用呢?可是我还要说,就是身不在其位,以他和唐玄宗,和宫廷的密切关系,他应该,并且我想,如果他真的有毅力的话,他也能够想法地发挥一点作用。可是这点作用,也没发挥出来。这就很奇怪了。有人就说,为什么他没发挥出来?还有人陷害他。
总而言之,李白是没有责任的。有责任的是什么呢?是黑暗的,腐败的政治环境,有责任的是周围那帮小人在陷害他。但是我们都知道有个基本的哲学原理。事物的发展的核心的动力是什么?是内因。不是外因。但是我们长期以来,在对李白政治才能这个问题上的评价,作为研究者,作为读者,太主观。一厢情愿地认为,李白肯定是能够发挥作用。只是由于很多很多其他的什么原因,使他没发挥。我们也不是要在这个地方做惊世骇俗之语。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因此的工作,还李白一个客观的真实的面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真切地、真实地去了解我们所喜爱的那个李白的形象。
也许,李白在政治上越失败,反而在我们的心目中越可爱呢?他如果在政治上没那悲剧,也许他今儿写的诗,我们就不喜欢读了。他如果做了宰相,中国文学史上就少了一位大诗人,就少了很多的华彩。所以这个问题,它是相辅相成的。不是说我们说他在政治上不行,就是说,对他的评价就降低了。恰恰相反,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客观的评价,我们对他在文学史上的评价才更高。这就是特别要给大家强调的一点。
所以我们说,李白进入长安之后,他的这个悲剧也罢,他的失落也罢,仅仅就从这个体制上来讲,就把他的命运定住了,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可是李白他自己有说法啊。他有什么说法啊?他写了一首诗,里边有两句,说“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说什么呢?他比喻说,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女子,美女。说皇上虽然很宠爱我,可是有人忌妒我。有人排挤我。有人打击我。我待不下去,我走了。到底有没有人打击他。到底有没有人造成他的谣,有没有在唐玄宗跟前说他的坏话。还是说李白自己有问题,那这就不光是他担任,还是不担任翰林学士的问题。而是什么呢?而是涉及到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李白在长安的期间,跟周边的人际关系怎么样?李白在长安期间,到底是不是得罪了某些政治势力。换句话说,我们再说白一点,人家到底把李白当没当作一股政治势力。如果说你是一个在政治上有竞争力的人,那我诋毁你是有价值的。但如果说,你在政治上没有价值,那我费那劲诋毁你干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不搞清楚,我们依然没法了解,李白在长安的真相。但是,这个内容就不是这节课内容所能容纳的了。我们到下节课的时候,会接着讲,李白遭到谗言的谜团。这节课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李白诗集大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诗集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七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五律·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五律·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绝·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古·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乐府·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绝·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绝·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七绝·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五律·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律·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李白的送别诗大全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6、《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9、《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10、《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李白《长相思》
2、壮士不可轻,相期在云阁。——李白《游敬亭寄崔侍御》
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4、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6、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李白《别山僧》
7、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李白《巫山枕障》
8、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
9、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10、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11、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12、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李白《荆州歌》
1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14、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李白《鹦鹉洲》
15、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16、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7、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李白《过汪氏别业其二》
18、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
19、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20、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词》
21、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李白《寄崔侍御》
22、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
23、海月破圆影,菰蒋生绿池。——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24、高高至天门,日观*可攀。——李白《送范山人归泰山》
25、相思不可见,回首故人情。——李白《寄当涂赵少府炎》
26、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李白《姑孰十咏·望夫山》
27、荣君按节去,不及远相从。——李白《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28、清霜入晓鬓,白露生衣巾。——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
29、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李白《悲歌行》
30、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31、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李白《送舍弟》
32、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江上吟》
33、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李白《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34、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35、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6、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李白《三五七言》
37、口衔云锦书,与我忽飞去。——李白《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38、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9、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4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1、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李白《送范山人归泰山》
42、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李白《箜篌谣》
43、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44、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45、一朝语笑隔,万里欢情分。——李白《禅房怀友人岑伦》
46、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
47、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李白《少年行》
48、千金散义士,四坐无凡宾。——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
49、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李白《僧伽歌》
50、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李白《秋夜独坐怀故山》
51、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李白《白头吟》
李白描写大石林的诗
石林诗句
描写石林的诗
石林的诗句
写石林的诗句
关于石林的诗句
描写石林的诗句
赞美石林的短句
周文璞石林的古诗
形容石林的句子
形容石林的诗句
思南石林的古诗
描写石林的句子
描写石林古诗的些事
关于将军石林的古诗
描写云南石林的诗
描写云南石林的诗句
石林风景的诗句古诗
李白写的古诗大林寺桃花
描写石林风景的诗句
关于云南石林的诗句
关于石林的古诗四句
曲玉管大石调的古诗
神奇的石林用古诗形容
杜甫描写石林的古诗
李白的古诗大全李白
李白采石矶的诗句
赞美石林最经典的句子
李白写关与榆林的古诗
描写石林的优美句子
描写沙场惨烈的古诗词
歌颂中国的自创古诗词
小学学过的夏季古诗
岑参白雪的古诗
古诗八十首写战乱的诗
古诗两首这课的生字组词
描述清风的古诗词
古诗村居带拼音版的
有关桥船的古诗词
最著名的三十首古诗词
写雪的有名古诗
寄给家人的书信古诗
描写民间传统故事的古诗
小学古诗风的教案
关于杭州景物的古诗
枫桥夜泊古诗的拼音读法
关于迎新节的古诗
描写天气睛郎的古诗词
儒林外史中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含有励志的
夜宿山寺的古诗硬笔书法
描写雪的美景的古诗
描写北戴河月夜的古诗
形容充实忙碌的古诗
讲战胜困难的古诗词
有古诗意的
写南方景色的古诗
向另一半表示歉意的古诗
简单古诗的研究报告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的古诗朗读
有关爱国的整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