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风诗词

关于描写秋风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秋风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秋风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秋风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1) 语录(9) 说说(32) 名言(329) 诗词(747) 祝福(3) 心语(163)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

  • 秋风,阅读,文学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词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什么样的诗词才是好的诗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秋高:秋深

      (2)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3)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4)挂罥(juàn):悬挂。

      (5)忍能:怎能

      (6)入竹去:跑进竹林。

      (7)俄顷(qǐn):不久,顷刻之间。

      (8)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9)布衾(qīn):棉被。

      (10)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了;恶卧,睡相不好。

      (11)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照射,“床头屋漏” 泛指整个屋子。

      (12)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雨脚:雨点

      (13)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4)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5)安得:如何能得到。

      (16)大庇(bì):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庇:遮蔽、保护。

      (17)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18)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乌云密布的样子)

      (19)突兀:高耸的样子

      (20)见(xiàn):同“现”,出现。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雨还是像下垂的垂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题本身就很有趣。茅屋为秋风所破,为什么还要“歌诗一首”?是什么牵动了诗人的诗情呢?

      诗以描述开篇,完全是写实的手法。先写秋风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战绩”;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飞的挂在了树梢,低徊的沉到了塘坳。

      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表现得较为*静,甚至还有几分耐心去欣赏它。但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他却真的动了肝火。它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是那样率真。与其说他是在和孩子们生气,不如说他是在和自己生气。他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什么用了。也许还深责自己缺乏修养,和小孩子们一般计较。总之,焦灼之后,他转为沉静,渐而苦苦地思索。

      大风过后,黑云涌来,不用说,秋雨是不请自来的了。诗人收回自己的视线,不再关注大自然的风云变化,而把心神集中在自己赖以生存的茅屋里。多年的贫困,多年的流离失所,他甚至做不起一床被子,而就是那床冰冷似铁的被子,也让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蹬破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可是秋雨却不管不顾地下个不停。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经丧乱”,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突然,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2022-07-29 16:31:21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

  • 秋风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词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什么样的诗词才是好的诗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秋高:秋深

      (2)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3)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4)挂罥(juàn):悬挂。

      (5)忍能:怎能

      (6)入竹去:跑进竹林。

      (7)俄顷(qǐn):不久,顷刻之间。

      (8)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9)布衾(qīn):棉被。

      (10)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了;恶卧,睡相不好。

      (11)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照射,“床头屋漏” 泛指整个屋子。

      (12)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雨脚:雨点

      (13)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4)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5)安得:如何能得到。

      (16)大庇(bì):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庇:遮蔽、保护。

      (17)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18)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乌云密布的样子)

      (19)突兀:高耸的样子

      (20)见(xiàn):同“现”,出现。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雨还是像下垂的垂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题本身就很有趣。茅屋为秋风所破,为什么还要“歌诗一首”?是什么牵动了诗人的诗情呢?

      诗以描述开篇,完全是写实的手法。先写秋风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战绩”;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飞的挂在了树梢,低徊的沉到了塘坳。

      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表现得较为*静,甚至还有几分耐心去欣赏它。但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他却真的动了肝火。它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是那样率真。与其说他是在和孩子们生气,不如说他是在和自己生气。他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什么用了。也许还深责自己缺乏修养,和小孩子们一般计较。总之,焦灼之后,他转为沉静,渐而苦苦地思索。

      大风过后,黑云涌来,不用说,秋雨是不请自来的了。诗人收回自己的视线,不再关注大自然的风云变化,而把心神集中在自己赖以生存的茅屋里。多年的贫困,多年的流离失所,他甚至做不起一床被子,而就是那床冰冷似铁的被子,也让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蹬破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可是秋雨却不管不顾地下个不停。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经丧乱”,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突然,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2022-04-01 19:42:54
  • 有关秋风的诗词

  • 秋风
  • 有关秋风的诗词

      《秋风辞》

      两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饮宴,自作《秋风辞》。”刘彻触景生情,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刘彻,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秋风引》

      唐代: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被贬期间。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代: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此词写的是一个“愁”字。为何而愁?乍看是秋风冷月触动了离人的乡愁。

      《始闻秋风》

      唐代: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清代:顾彩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

      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

      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

      这首小词抒写秋夜相思。梧桐夜雨,秋风落叶,数声画角,欲断羁魂。

      《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南北朝:佚名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秋风从窗子吹进屋子来,窗帘随着风飘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洒满闺房,唤起了思妇柔柔的情怀。想起了出征在外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伤,多么希望这皎洁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菩萨蛮·秋风扫尽闲花草》

      宋代:夫寿妻

      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

      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

      不用泛瑶觞,花先着酒香。

      秋日黄花,分外馨香。采菊为妇簪头,恩情缠绵如见。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唐代: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阅读全文]...

2022-05-21 13:15:46
  • 秋天秋风吹落叶的诗词

  • 秋风,秋天,落叶
  • 秋天秋风吹落叶的诗词

      导语:风儿带着沙沙的声音告诉我们,又是一年岁与末;深色的夜晚伴着细雨的惆怅,悄悄的告诉我季节的'变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秋天秋风吹落叶的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____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____杜牧《齐安郡晚秋》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____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____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____杜牧《长安秋望》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____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____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____卢照邻《曲池荷》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____杨万里《秋凉晚步》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____王维《归嵩山作》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____王维《秋夜曲》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____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____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____杜甫《赠李白》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____杜甫《宿府》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____李商隐《端居》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____戴叔伦《过三闾庙》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____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____郑板桥《沁园春·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刘禹锡《望洞庭》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____欧阳修《秋声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____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____赵翼《野步》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____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____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____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____杜牧《长安秋望》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____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____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____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____马戴《落日怅望》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____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____王昌龄《送狄宗亨》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____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____林逋《咏秋江》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____王之涣《九日送别》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____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____刘禹锡《始闻秋风》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____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____寇准《书河上亭壁》

    [阅读全文]...

2022-04-25 02:32:00
  • 有关枯叶随秋风飘零的诗词

  • 秋风
  • 有关枯叶随秋风飘零的诗词

      枯叶随秋风飘零

      秋天带走了枯叶一片又一片

      伴随着开动的火车穿过一座座城市

      望着窗外此时正下着连绵大雨

      听着那悲伤的歌曲直到天明

      一个人走过了漫长岁月

      疲惫的生活中偶尔一次欢乐

      难忘的季节难忘的人

      也许从那以后就永远离去

      *凡的人生一世漂泊

      漂泊之后就不再回来

      思念你让我感觉拥有了光彩

      我好长时间漂泊在外,

      让我一直愧对你的期待。

      好久了没有给你关怀,

      想起来每每使我泪挂双腮。

      你对我的爱我读的非常明白,

      高过了大山也宽过了大海。

      可是天和地偏偏把你我分开,

      让你和我都在品尝时光的无奈。

      我真不愿撇下你跑外徘徊,

      出外漂泊增加了忍耐。

      思念你让我感觉拥有了光彩,

      让你那真情在我心中永久盛开。

      亲爱的我真愿你能朝我走来,

      实实在在拥有你成了我最大的期待。

      QQ空间图片说说:花碎后,绚烂在叶下的是一片茫然

      1、寻找你曾走过熟悉的街道,却没有你的身影。

      2、不会有个人像影子一样一直陪着我的。

      3、心灵褪去那原有的淡蓝色逐渐变为黑暗阳光太炫目落下泪。

      4、车来车往,寂寞像一瓶幽蓝的香水,在低空蔓延。

      5、分开以后 最后悔的是我 最软弱的是我 最爱哭的`是我 最怀念的是我 最没出息的就是我。

      6、你不懂,还是不懂,我说的分开其实是想被挽留。

      7、明媚的阳光,沉重的倦意,蒸发了思念。

      8、芳野无阔,苍茫无度,沾的一身桃花落。

      9、分手的那天,你对我说你的心永远不曾在我这停留。

      10、有一种心疼叫做没有访问权。

      11、生命的序曲是几声的哭泣,而终结郤只是一声的叹息。

      12、尘嚣的泪浓,只能缱绻留守。

      13、你看不见夜里咬紧牙关眼泪横冲直撞流进嘴角的我。

      14、太阳没用暖不了心痛 更何况这是深冬。

      15、岁月在悬崖上跳跃,而我的寂寞在潮湿的洞穴彼此厮杀。

      16、老师总是喜欢在上课的时候说∶同学们,请看着我..

      17、可是你不懂,躯壳也会心痛。

      18、有没有那么1秒,你心疼我的执着。

      19、我多么庆幸在即将完结的疏雨微光里,等来一场迟到太久的遇见。

      20、彼样青春,诉说了谁的花样年华。

      21、感情是由大脑控制的,却是用心脏来疼的。

      22、别以为我多坚强我不比别人多颗心脏。

      23、有时候,我们并不是在等什么人或什么事。我们只是在静待岁月改变自己。

    [阅读全文]...

2022-03-22 20:38:00
  • 秋风落叶的伤感诗词

  • 伤感
  • 秋风落叶的伤感诗词

      阵阵凉风**,不觉寒来袖间,望向空中飞舞的落叶,一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在簌簌飘零的`落叶中,依稀的也闪过了我孤单的身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秋风落叶的伤感诗词,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满载一船秋色,*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秋风涨渭水,落叶满长安。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1、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2、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3、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4、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5、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6、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7、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8、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9、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10、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

      11、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1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3、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14、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1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16、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17、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18、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19、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唐子西语录

    [阅读全文]...

2022-02-26 14:38:36
  • 李白《秋风词》

  • 李白,秋风
  • 秋风词

      作者: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赏析

      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阅读全文]...

2022-02-21 02:26:54
  • 李白:秋风词

  • 李白,秋风
  •   《秋风词》

      作者:李白

      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翻译: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

      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

      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

      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

      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

      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

      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

      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

      走入我相思之门,知晓相思之苦,

      长远的相思是永远的回忆,

      短暂的相思却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

      倒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m.ju.51tietu.net)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2022-01-01 06:21:05
  • 秋风辞组诗

  • 秋风
  • 秋风辞组诗

      1、

      我总想抓住,秋风中那枚流浪的风筝,

      就象被风随意卷走的,那些飘零的落叶,

      其实,大地才是你,皈依的根。

      2、

      几只疲惫的蝴蝶,

      乏力地飞过一堵篱笆墙,

      无意间把春天弄丢了,

      只好靠在菊花的肩膀上抽泣,涕零。

      3、

      风,牵着秋凉渐行渐远,

      一场秋雨一场寒,

      我从一池秋水中,

      仿佛看到了冬的影子,

      静静地聆听,

      寺庙深处传来,

      隐隐约约的木鱼声。

      4、

      一曲牧笛,在山涧流浪,

      山枫带给渔火一句话,

      没有我,

      哪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风情,

      月落,乌啼在浪花上,纵横驰骋。

      5、

      野菊,含苞欲放,

      与女人的思念犹为亲*,

      被霜打的苇影,

      一夜间长出满头白发,

      愁绪蔓延成深秋,

      一片风景。

      6、

      树叶,一片一片地坠落狗尾巴草,

      再也摇不动少女的芳心。

      时间抓不住荧屏,

      即将发出的'一封邮件,

      还沾满了伊人孤寂的冰清。

      7、

      斑驳的岁月,被一层一层地剥离,

      剩下的是一地秋风与萧瑟,

      羊群在山坡上轻轻游走,

      象一帧未装框的名画,

      更象一片游动的白云。

      8、

      秋阳,点燃秋风,熏黄山坡,

      秋雨扑灭了燃烧的思念,

      那些滴血的山枫,

      把持着云淡风急的气场,

      笼络着少女的心。

      9、

      迷人的秋色,

    [阅读全文]...

2022-06-08 20:36:32
  • 江上秋风动客情中客情的意思古诗词

  • 秋风
  • 江上秋风动客情中客情的意思古诗词

      “客情”是指出门在外旅客的思乡之情。整句话的意思是,一江秋水、瑟瑟秋风,不禁吹动了我这在外旅人的`思乡之情。

      原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在孤寂夜里书写下所思念的景象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赏析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关怀挂心。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以下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

      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互动。

      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

      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作品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阅读全文]...

2021-12-13 09:06:48
描写秋风诗词 - 句子
描写秋风诗词 - 语录
描写秋风诗词 - 说说
描写秋风诗词 - 名言
描写秋风诗词 - 诗词
描写秋风诗词 - 祝福
描写秋风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