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名句

关于王羲之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羲之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羲之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羲之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7) 语录(11) 说说(47k+) 名言(38) 诗词(73) 祝福(149) 心语(83)

  • 王羲之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王羲之《兰亭集序》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阅读全文]...

2022-06-21 20:36:17
  • 王羲之名言名句大全-王羲之好词好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师承卫夫人、钟繇。著有《兰亭集序》。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公元353年4月22日,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 王羲之书法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

    兰亭花无序,此后莫相离.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天地有情长若春日,山林无事自是清流。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俯仰之间,已为尘迹。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此月增哀怀,奈何奈何,念卿不可居处。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何以至今心愈小 只因已往事皆非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把笔抵锋,肇乎本性。”

    从山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成;天性灵者,百日即知其本。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意思就是人与人交往,俯仰间,就如同一生。

    每怀古人自知不足 既生斯世岂能无为

    “天台绿真谓予曰,子虽至矣,而未善也。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

    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欲遣此书,济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

    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1.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分间布白,远*宜均,上下得所,自然*稳。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若*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

    分间布白,远*宜均。

    □□*安,修载来十余□□人*集,存想明日当复悉□□由同增概。

    [阅读全文]...

2022-05-28 22:57:11
  • 黄宗羲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黄宗羲名言名句

    1、忠诚是人生的本色。

    2、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3、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

    4、叙事须有风韵,不可担板。

    5、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也。

    6、天下为主,君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7、人生须自重。

    8、利不欲其遗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制其自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有设一事防其欺。

    9、学则智,不学则愚。

    10、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11、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12、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13、字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

    14、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也。

    15、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

    16、不以天下为事,则为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为君之师友也。

    17、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

    18、骨肉之间,多一分浑厚,便多留一分亲情,是非上不必太明。

    19、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知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打私为天下之大公。

    20、余窃谓欲论见之长短者当如此,不可止以妇人止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且可乎?

    21、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

    22、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23、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

    24、年少鸡鸣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鸡鸣。转头三十余年梦,不道消磨只数声。

    [阅读全文]...

2022-06-24 23:07:26
  •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

  • 语文
  •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那大家知道他是哪个朝代的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王羲之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作品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家族背景

      王羲之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无论是王羲之的祖上,还是其子孙、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道教信仰者。同时,王氏家族还是名门望族,素来重视对家族成员文化素养的培植。王羲之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例外。

      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堂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堂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晋室南渡北民南迁,在江南大融合。山东琅琊国王氏望族,经王览(206年-278年)、王正到王旷(约274年-328年)时,两晋(266年-316年),发生“八王之乱”(290年-306年),历16年,死30万人。王旷善于审时度势,效法先祖王览,于东汉末年避乱南居30年。在五胡侵鲁,琅琊危急,299年开始,两晋大分裂,北方大混战。

      墓址

      王羲之后因与骠骑将军王述不和,称病辞官,迁来金庭,晚年即在金庭养老,直至去世,也安葬在此。现有王氏后嗣于清代所建之家庙——金庭观,观右有一座古朴的石坊,横额上镌“王右军墓道”六字。穿石坊上行山谷,是一条依稀可辨的鹅卵石铺成的古墓道。尽头处便是王羲之墓。

      王羲之墓本身并不大,墓的制式与谢安墓相仿,也是青石条围沿一土堆,类似杭州岳飞墓。墓前有大碑,镌刻《兰庭序》全文,碑体有些风化斑驳,许多地方字迹洇漫,只能依稀辨识。倒是相关的墓园规模相当大,大得叫人惊讶。

    [阅读全文]...

2022-02-26 22:00:14
  • 储光羲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淹留膳茗粥,共我饭蕨薇。——储光羲《吃茗粥作》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朝出猛兽林,躨跜登高峰。——储光羲《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僮仆履云雾,随我行太空。——储光羲《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羲和舒灵晖,倏忽西极通。——储光羲《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回首望泾渭,隐隐如长虹。——储光羲《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九逵合苍芜,五陵遥瞳矇。——储光羲《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惟言宇宙清,复使车书同。——储光羲《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誓将食鶬鸮,然后归崆峒。——储光羲《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橘柚故园枝,随人植庭户。——储光羲《同房宪部应旋》

    长风散繁云,万里静天宇。——储光羲《同房宪部应旋》

    起灭信易觉,*知有所。——储光羲《同房宪部应旋》

    逍遥高殿阴,六月无炎暑。——储光羲《同房宪部应旋》

    江水中分地,城楼下带山。——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金陵事已往,青盖理无还。——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落日空亭上,愁看龙尾湾。——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直望清波里,只言别有天。——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城头落暮晖,城外捣秋衣。——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江水青云挹,芦花白雪飞。——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借问商歌客,年年何处归。——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古木啸寒禽,层城带夕阴。——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生何以恨,天地本无心。——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京山千里过,孤愤望中来。——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落霞明楚岸,夕露湿吴台。——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去去无相识,陈皇安在哉。——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倾盖洛之滨,依然心事亲。——储光羲《贻袁三拾遗谪作》

    龙门何以峻,曾是好词人。——储光羲《贻袁三拾遗谪作》

    天子俭为德,而能清约身。——储光羲《贻袁三拾遗谪作》

    公卿尽虚位,天下自趣尘。——储光羲《贻袁三拾遗谪作》

    斯言徒自玷,白玉岂为滓。——储光羲《贻袁三拾遗谪作》

    知己怨生离,悠悠天一涯。——储光羲《贻袁三拾遗谪作》

    寸心因梦断,孤愤为年移。——储光羲《贻袁三拾遗谪作》

    花满芙蓉阙,春深朝夕池。——储光羲《贻袁三拾遗谪作》

    空令千万里,长望白云垂。——储光羲《贻袁三拾遗谪作》

    君不见宋公仗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征甲卒碻磝口。——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储光羲《登戏马台作》

    朝览干戈时听讼,暮延宾客复登楼。——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西山漠漠崦嵫色,北渚沉沉江汉流。——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良宵清净方高会,绣服光辉联皂盖。——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鱼龙恍惚阶墀下,云雾杳冥窗户外。——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水灵慷慨行泣珠,游女飘飖思解佩。——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苍苍低月半遥城,落落疏星满太清。——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不分开襟悲楚奏,愿言吹笛退胡兵。——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轩后青丘埋猰貐,周王白羽扫欃枪。——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暑雨若混沌,清明如空虚。——储光羲《仲夏入园中东陂》

    [阅读全文]...

2022-02-17 12:59:43
  • 王羲之是如何成为光棍的?

  •   作者:冀北春树

      话说王羲之穿越到了现代,仍旧写着一手好字,而且还保留着曾经“东床选婿”时的袒胸*的*惯。整天埋头挥毫洒墨,把心思都用在了书法上。由于缺乏锻炼,渐渐地变得肥头大耳、肚大腰圆。

      当初他也像其他穿越的人一样,投生到了一户现代社会人家,经历了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听人说,他在满月的时候,父母给他准备了满月礼,他看到一只毛笔,就一把攥住,不撒手了,旁边的红色大钞看都不看。

      家里因为穷,所以也没怎么关注他的成长,直接就放养,随他去了。从他学会写字后,就成天的练啊练、写啊写。而且特别喜欢那些过时的不能再过时的知识,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爱好一直延续到了高中。

      据当时他的高中语文老师回忆说,“他写的作文所引用的句子有许多我都没见过,查阅现代的各种资料也查不到。” “不过作文写的确实不错,所以每次我都给90分以上。”据他的同学回忆说:“他常去学校门口的旧书摊那里翻来翻去,一翻就是半天。”

      高中时候的王羲之,勤奋、刻苦。学*成绩不错,但因为他特殊的爱好,导致了偏科,高一的时候每门功课的成绩还比较*衡,到了高三的时候,理科经常不及格,而且还排斥外语,只留下一门语文还可以。所以最后他只考上了一所民办大学。对于这样的现实,他是不能接受的,包括他的父母,一家人都坚定地认为读书是唯一出路。他在得知自己成绩之后,整天像丢了魂一样,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他的父亲肯定是不会再让他读的,主要是没钱。所以高考失利了,在他父亲的眼里就注定了失败,永远的失败了,因为这样的家庭条件下,机会只有一次,所以直接给王羲之判了死刑:没有用的一个废物。而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应该说全天下的母亲都是爱她的孩子的。所以这位要强的母亲说服了他的丈夫,砸锅卖铁也要给他上大学。

      老师们都不相信他能考上大学。其实他非常仰慕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当然也不是真的要头悬梁、锥刺股,他只是吸取古人的*惯,就是开夜车。白天因为困,常常迟到、补觉,所以老师认为他是碰巧才考上的。

      其实高中的时候,王羲之文笔很好,高一的时候,还是年级的精英,所以信心十足,经常炫耀自己的才华,觉得哪个女同学长的漂亮,就会写上一份情意绵绵的情书,送到她的班级。当时那位女同学看到他的真诚与勇气,就答应了和他交往。可当他听到别人说那个女同学有很多交往的男生,他就决定不找人家了。他认为这样的女孩不能要,水性杨花,有违纲常,触碰了他的传统思想的底线。还有一个女同学是主动追求他的,按理说,这应该有结果吧,他曾写过一封信赠予了她,却并不是情书,信中说道:“承蒙小姐厚爱,小生才疏学浅,不值得小姐挂怀。”文绉绉的一股酸腐味,活脱脱的一个古代人,确切的说是一位古代秀才。他认为女人不能太主动,时常躲着人家,那个女同学追了他三年,最后绝望的放弃了,听说那个女同学现在精神还不正常。

      等大学开学了,王羲之的心神也暂时恢复了过来。大学的前两年,都非常的努力,成绩没有出现挂科现象,*均分在80分以上,而且有两门课的分数比较高,接*90分。但因为家庭的原因,学费是学校的助学贷款,全班级只要他一个人做了贷款。这样的情况,又不是*,因此其他同学很快就知道他家穷。所以一个个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远离他,不敢跟他说一句话。奇怪的是:同学远离他,他也主动远离其他的人,摆出了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则。“万事不求人”是他的座右铭。

      大学的生活只能给他带来无尽的烦恼,或者说是痛苦更为确切。因为每当吃饭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女生到食堂排队买饭,为了肚子,他也只好与那些女生一起排队买饭,如果不排队,他喜欢吃的大排都会被人消灭光。为了肚子,他不得不忍受女生身上散发出来的各种气味,比如化妆品的味道,而且他很在乎“男女授受不亲”一类的旧思想。不过此时为了肚子,他也豁出去了。终于轮到自己了,大排刚好剩下一个,他很庆幸!饭买到后,他会立马飞奔出食堂,好像有一种逃脱苦海的感觉。每当乘公交的时候,如果某一排的其中一个座椅被哪个女孩占了,他会迅速的向后走,直到找到没有女孩坐的的一排坐下,如果没有找到,他也只好站着。有的时候,如果他坐下来,突然有一个女孩要坐旁边的座椅,他会立马起身离开,好像很害怕女孩,也好像很不*惯与女孩有任何的接*。

      似乎他这辈子的命早已注定了。按理说,考上大学了,肯定是个大学生。但是大三那年,最疼爱他的奶奶去世了,他认为自己不孝,无法原谅自己,始终无法走出心里那个坑。他失去了精神支柱,突然变了个人一样,逃课,不学*,整天沉迷在网游中,最后连毕业答辩也不去了。

      同学们都结束了学业,他也从大学离开了。出来之后,他除了会写几个漂亮的字和几篇好文章之外,可以说是:“书生,百无一用”。出去找工作,因为没毕业,没有任何经验,面试官一看他的身型就知道他没有干过活,根本不是干活的人。

      即便这样,他在找女朋友的问题上很是苛刻,要求对方必须是黄花大闺女,而且和他一样爱好琴棋书画的。相貌丑陋的不要,怕丢了他的面子。他自己胖,还要嫌弃胖的女孩(这种情况下,即便人家是黄花大闺女也不想要了)。

      每个人都有梦想,包括他。他天天为了为什么没有女朋友而想破头皮,常常想的睡不着觉,快要成了秃子。他不知道有钱人根本不需要想,这个问题放在有钱人那里根本不是个问题。光想不做有什么用!他自己也知道。这也只能怪他投错了胎,他的父母好像也是托生过来讨债的,哪有钱给他。但是他还是做着春秋大梦,仍旧好高骛远,想着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想当年是何等的风光,右将军,著名书法家,多少达官贵人追捧他。可他忽视了眼前的现实,一是没关系;二是没钱;三是岁数大了;四是外型已经严重走样,哪个姑娘喜欢看他那大腹便便、未老先衰的熊样。

      后来他在网上聊了一个姑娘,但人家看到他的照片后,说他头顶没毛,他也并未生气,因为他很清楚:那是思虑过甚。但是已经“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什么了,他也没有什么信心去追求人家了。

      同样从古代穿越过来的李君、张君、赵君、吴君却与他有着天壤之别。李君是一个富家子弟,标准的富二代,穿着名牌、开车豪车,别说老婆,外面的小三都不知道有多少个。张君是贫穷人家的孩子,但是通过努力学*,考上了一所名校,在学校自谈了一个女朋友,早已结婚、生孩子了。赵君是一个读完初中就下来打工的小伙子。因为头脑灵活,不怕吃苦,在厂里得到了老板的认可,不过两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赵君现在吃香喝辣,因为老板家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将来厂子自然归他的。吴君,从小也喜欢书法,但是无论是用功,还是水准都不如王羲之,可是他的父亲是某某省文化厅厅长,于是吴君成了书法家,某某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某某市书法家协会*。

      他认为自己的字写的比那些所谓的书法家还好,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于是他自告奋勇地去了某某市的书法家协会,找到了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面带笑容的问他:“我们协会里有你认识的人吗?”,其实他早就知道那位吴君在这个协会,但是他觉得他不配,因为他曾在报纸上看见过吴君的字,简直像毛毛虫爬的一样,所以事先并未找过人家,他回答道:“没有”。那位负责人又问:“那你有没有发表过自己的作品”他心里想着:“不就是加入协会吗,干嘛那么费事,我写的字不就是能力的证明吗”,因为很多刊载需要花钱,还要认识编辑,而他又认为那些报纸也没什么大用处,所以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最后他还是回答道:“没有”

      他失落地回了鸡窝大的出租屋,躺在床上想了一天,他最后得出了一个非常非常正确的结论:这个社会只要有关系和钱就行,根本不需要什么才能。于是他放弃了努力,放弃了学*,放弃了自身能力的提升。

      在种种压力下,他再也承受不住精神的打击。他被彻底地击垮了,成了一个拾荒者,穿的衣服破烂不堪、头发像乱稻草、眼睛没有一点神、胡子拉碴,现在真的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只不过头脑还在进行着简单的运转。他认为自己不能回家了,他恨那些曾经在背地里说他“即使考上大学,也念不起,即使读了大学,也没用”的邻居们。其实那些邻居们只不过认清这个社会,说了实话罢了。最后不仅没有姑娘追他,连给他提亲的媒人都没有了。

      请大家想想,为什么王羲之最后成了一个落魄的光棍?

    [阅读全文]...

2022-03-15 15:04:18
  • 王肃名言名句

  • 名言
  •   王肃名言名句

      1、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而民贵用命。

      2、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

      3、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焉。

      4、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5、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6、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

      7、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

      8、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

      9、亲亲之教,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

      10、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11、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

      12、中人之情也,有馀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

      13、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4、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也。

      15、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1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疾,道前定则不穷。

      17、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18、取人以身,修道以仁。

      19、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20、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

      21、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长为善士而无犯于礼也。

      22、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覩游气之原,若此可谓**矣。

      23、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

      24、容易惊觉就容易远离灾难,贪吃食物就容易忘记忧患,这是因为其不同的内心所导致的。

      25、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诚于身矣。

      26、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27、焦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

      28、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

      29、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30、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31、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32、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

      33、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34、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35、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36、菓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

      37、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

      38、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

      39、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40、效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亲如兄弟。

      41、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42、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43、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44、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独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

      45、好学*乎智,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4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47、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哀也;无声之乐,欢也。

      48、此言疾之难忍,急之难行也。

      49、以愚者反之。是以非其人,告之弗听;非其地,树之弗生;得其人,如聚砂而雨之;非其人,如会聋而鼓之。

      50、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

    [阅读全文]...

2022-03-21 06:07:15
  • 王羲之《兰亭集序》阅读答案

  • 阅读
  • 王羲之《兰亭集序》阅读答案

      在学*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羲之《兰亭集序》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王羲之《兰亭集序》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6题。(10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B.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C.终期于尽 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盛大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分)

      答案:

      14.D 盛:热闹

      15.C

      16.(1) 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2分,“极”和“信”各1分)

      (2)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2分,“一”和“齐”各1分)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作者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初为秘书郎,庾亮请为征西参军,累迁长史,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征为吏部尚书,不就,授护国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晚年称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钓为乐。卒赠金紫光禄大夫。有诗文集十卷。清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诚东晋君臣之良药”;赞其“兰亭咏诗,韵胜金谷”。于此可见王羲之文学成就。又以擅长书法名世,草隶尤精,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论者评为古今之冠。他所创作和书写的《兰亭集序》,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千百年来向为人所盛赞和传颂。

      【赏析】

      浙江绍兴西南渚山上的兰亭,周围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绰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献之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兰亭,饮酒赋诗,各抒怀抱。羲之除赋诗二首外,事后并为诗集写了这篇序。序文生动而形象地记叙了这次*的盛况和乐趣,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在玄学盛行、崇尚清谈的东晋,王羲之能反对“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可谓独标一帜。本文斥老庄“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妄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意向。南朝初期,雕辞琢句的骈文已逐渐风行,这篇序文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自辟蹊径,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一致。

    [阅读全文]...

2022-07-17 23:43:56
  • 王夫之名言名句 王夫之名句

  • 名言,名人,语录
  • 1、进以礼者,但无非礼之进,而非必进;得以义者,但无非义之得,而非必得。则抑但有所必不为,而无必为者矣。

    2、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3、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4、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

    5、君子择交莫恶于易与,莫善于胜己。

    6、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7、所贵乎经义者,显其所藏,达其所推,辨其所异于异端,会其所同于百王,证其所得于常人之心,而验其所能于可为之事,斯焉尚矣。

    8、人不可以废言,而顾可以废功乎?论者不*其情,于其人之不正也,凡言皆谓之非,凡功皆谓之罪。

    9、存者,存其理也,存学、问、思、志所得之理也。

    10、仁天下者,莫大乎别人于禽兽,而使贵其生。

    11、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12、杂用其心以求德于天下,则其所谓德者,岂其能以自喻而有以自慊乎?

    13、自致与尽己不同。尽己者,尽己之所当尽也。自致者,尽乎用情之极致也。

    14、知者,务知其所以言之密藏,而非徒以言也。

    15、王夫之.尚书?太甲上[m].船山全书(第十六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

    16、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17、日减日削,所存不给,有司抑有不容已之务,酷吏又以意为差遣,则条鞭之外,役又兴焉。

    18、以能言为长,以贬削为荣,以罢闲为乐,任意以尽言,而惟恐不给。

    19、大其心以函天下者,不见天下之小;藏于密以察天下者,不见天下之疏。

    20、求夫所谓忾乎有闻,惝然有见,洋洋如在而绥我思成,皇皇如有求而不得,充充如有所穷,往如慕而反如疑者,我有以知其必不能也。

    21、思而得之,学而知其未可也;学而得之,试而行之未可也;行而得之,久而持之未可也。

    22、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23、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24、有微言焉,如玉之韫于山,珠之函于渊,不可浅而获也。

    25、方祭乃思敬,则必不能敬;方丧乃思哀,则必不能哀。

    26、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倡之者初所不谋,固后所必至也。

    27、夫君子相天之化,而不能违者天之时;任民之忧,而不能拂者民之气。

    28、王夫之.姜斋公行述[m].船山全书(第十六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

    29、若以其形而下者言之,则彼此各有其事,各有其用,各有其时,各有其地,各有其功,各有其效,分致而不相为成,安得谓大且精者为小者之本乎哉?

    30、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31、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

    32、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

    33、王夫之.忆得[m].船山全书(第十五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

    34、故苛政之兴,君子必力与之争;而争之之权,抑必有所归,而不可以泛。

    35、牧民之道,教养合而成用。

    36、夫既有所必为矣,则所迫以求者人,而所惛然忘者己矣。

    37、立圣人之言于此以求似,无不可似也。

    38、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39、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40、博学而切问,则事之有其理者可得而见矣。

    41、故圣人见天于心,而后以其所见之天为神之主。

    42、以此思之,居心之邪正,制行之得失,及物之利害,其枢机在求人求己之闲,而君子小人相背以驰,明矣。

    43、学校者,国之教也,士之所步趋而进退也。

    44、夫君子亦有所必为者矣,子之事父也,臣之事君也,进之必以礼也,得之必以义也。

    45、已庇其身,天下后世已安之而莫能易,然且任一往之怒,效人之诃诮而诃诮之;小人之不服,非无其理也,而又恶能抑之?

    46、苛政兴,足以病国虐民,而尚未足以亡;政虽苛,犹然政也。

    47、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48、侈口安危,则信其爱国;极陈利病,则许以忧民;博征之史,则喜其言之有余;杂引于经,则羡其学之有本。

    49、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50、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51、言饰于外,志藏于中;言发于先,行成于后。

    [阅读全文]...

2022-06-16 03:00:53
  • 王符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王符名言名句

    1、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

    2、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3、养稊稗者仿禾稼,惠奸宠宄者贼良民。

    4、父母常失,在不能已于媚子。

    5、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论。

    6、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疏。

    7、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8、贵富太盛,则必骄佚而生过。

    9、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10、忠信谨慎,德义之基;虚无诡谲,乱道之根。

    11、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12、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

    13、夫高论而相欺,不若忠论而诚实。

    14、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

    15、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16、知贤之*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

    17、富民者,以农桑为本。

    18、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19、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

    20、痛不著身言忍之,钱不出家言与之。

    21、虽有玉璞,不琢不错,不离砾石。

    22、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23、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

    24、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25、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

    26、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

    27、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28、养寿之士,先病服药。

    29、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

    30、与狐议裘,无时焉可。

    31、人不可以不矣就师。

    32、论士必定于志行,毁誉必套于效验。

    33、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34、君之所以上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35、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36、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

    37、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

    [阅读全文]...

2022-05-13 14:20:54
王羲之名句 - 句子
王羲之名句 - 语录
王羲之名句 - 说说
王羲之名句 - 名言
王羲之名句 - 诗词
王羲之名句 - 祝福
王羲之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