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字的古诗词接龙

关于监字的古诗词接龙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监字的古诗词接龙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监字的古诗词接龙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监字的古诗词接龙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1) 说说(117) 名言(543) 诗词(8k+) 祝福(59) 心语(1)

  • 古诗接龙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古诗接龙》,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古诗接龙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6、《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7、《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8、《画》

    唐高鼎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9、《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10、《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1、《书窗即事》

    宋朱淑真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12、《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3、《风鸢图》

    明徐文长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14、《咏石牛》

    明侯尧封

    田入乡间少,时将孟夏终。

    15、《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6、《忆住一师》

    唐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17、《寻隐者不遇》

    [阅读全文]...

2022-02-07 13:04:23
  • 古诗接龙

  • 古诗接龙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接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唐】聂夷中——公子家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

      ———【唐】刘禹锡——寄赠小樊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唐】张谓——早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

      短羽新来别海阳,真珠高卷语雕梁。

      佳人未必全听尔,正把金针绣凤凰。

      ———【唐】滕白——燕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唐】——僧景云——画松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赠萧瑀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阅读全文]...

2022-02-26 15:41:05
  • 古诗接龙

  •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7、《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8、《画》

      唐·高鼎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0、《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1、《书窗即事》

      宋·朱淑真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12、《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13、《风鸢图》

      明·徐文长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阅读全文]...

2022-06-09 06:41:55
  • 龙头节的古诗词

  • 文学
  • 龙头节的古诗词

      二月二,龙抬头,抬走烦恼与忧愁;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幸福与满足;二月二,龙抬头,抬走苦闷与波折;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吉祥与好运。祝你快乐!接下来小编整理了龙头节的古诗词,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与尔亲。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

      年代:宋

      作者:洪咨夔

      葛根已尽麦方青,延颈东来米价*。

      怕听三更三点雨,要占二月二朝晴。

      拓展:

      龙抬头为什么称为龙抬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线以上,接*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什么

      实际上,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龙形星象,便称其为东方苍龙(其它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线上显现(而整个“龙身”即其它六宿尚隐没在地*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要在“二月二”祭龙呢?这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也是农田春耕、春播季节,能否风调雨顺,这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而在古代诸神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人们便在龙神面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除唱大戏娱龙之外,有的地方还要舞龙、戴龙尾、开笔(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能断文识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民间,则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看管龙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确实是“金豆开了花”,便让龙王重返天宫。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祭祀龙王,还寄寓着人们“引龙伏虫,驱毒除瘟,保佑*安”的愿望。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惊蛰过,百虫苏,蝎子、蜈蚣都露头。”百虫萌动,易传疾病,易伤五谷,而“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驱毒除瘟,保佑人畜*安,五谷丰登。

      明代沈榜《宛属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撒灰十分讲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从家门口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畜*安;从临街大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镇门避灾;将草木灰呈龙蛇状撒于墙角,以招福祥避虫害。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长长久久,圆圆满满。因此,从广义上讲,自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开始,就算过年了,到二月二龙(王爷)抬头,才算真正结束。比如陕北乡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民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了年过完。”对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不仅是苍龙“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因为二月二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春耕在即,百事开端,因此,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要举行多种纳吉活动,如舞龙灯、戴龙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龙头*俗,即二月二要理发,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一天理发呢?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而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而陕北在这天,不仅要唱大戏、舞龙灯、放烟火,十里八乡的秧歌队还要聚拢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扭一天,图个圆满。

      为了纳吉,连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龙”的头衔。如这天吃面条叫吃“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米饭称作“龙子”、春饼称作“龙鳞”、馄饨称作“龙眼”,馄饨面条一块煮则叫做“龙拿珠”,等等。

    [阅读全文]...

2021-11-24 01:54:09
  • 诗名含有监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监字的诗词

  • 戏答皇甫监(时皇甫监初丧偶)

    白居易〔唐代〕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

    莫道非人身不暖,十分一醆暖于人。

    两监同舍出游和吴监丞韵

    何澹〔宋代〕

    我本麋鹿姿,牵来入京阙。举动违真性,驱驰了岁月。自惭西湖水,照见种种发。乘兴陪诸公,放舟烟浪窟。小雨裛风埃,轻霾翳林樾。春深桃李竞,路滑车马歇。已办登山屐,不羡凌波袜。沿堤逐树阴,傍寺诗禅衲。杯行知已深,欢意殊未竭。日暮碧云横,两山高突兀。

    送途中舍监韶州钱监

    梅尧臣〔宋代〕

    孤青水上石,片白苍梧云。虞舜不可见,箫韶不可闻。君为汉钱官,凿山取铜矿。韶石不生铜,留为千古景。

    监神泉监五弟拊生日寄法酝为寿

    赵抃〔宋代〕

    岁首月三逢诞日,寿樽遥寄助童颜。黄庭内景非虚语,百二十年犹可还。

    过司竹监有怀王监正之

    杨慥〔金朝〕

    不见崧丘跨鹤仙,才名留得万人传。春郊渍酒伤今日,夜雨论文记昔年。

    宰树谩悬公子剑,高山已绝伯牙弦。故居修竹青青在,寂莫终南落照边。

    舟次诸闸寄诗奉谢都水分监瑞卿监丞

    欧阳玄〔元代〕

    抱痾辞承明,买舟溯官闸。袢襟正无悰,篷底可容纳。

    舳舻尾相衔,密次若鳞甲。忆初离神京,馀暑尚挥箑。

    淹留*秋杪,朝爽欲添裌。纡传进元策,走介奉一札。

    使君适分监,赢缩制有法。得书即欣然,爱我踰素狎。

    遣驺护轻舟,快若历三峡。乡心鹰脱鞲,野性兕出柙。

    昔忧阻殽渑,今喜泛苕霅。黄芦间蒲稗,绿藻唼凫鸭。

    舒怀对幽景,寓目成画夹。公堂为展*,觞客礼意洽。

    病予难却酒,亦复饮盈呷。吁嗟逆旅途,知己元不乏。

    相期远大器,留诗当盟歃。感篆辞则长,欲赋惭韵狭。

    离合诗赠张监阁老(一作以离合诗赠秘书监张荐)

    权德舆〔唐代〕

    黄叶从风散,暗嗟时节换。忽见鬓边霜,勿辞林下觞。

    躬行君子道,身负芳名早。帐殿汉官仪,巾车塞垣草。

    交情剧断金,文律每招寻。始知蓬山下,如见古人心。

    予行为魏仓监门忽得前监仓官诗人江南彭少逸诗因次韵时彭以遗火失官 其一

    王安中〔宋代〕

    闻道长安桂作薪,斗升谁乞向隅人。魏仓一炬非无为,似与寒枯慰晚春。

    予行为魏仓监门忽得前监仓官诗人江南彭少逸诗因次韵时彭以遗火失官 其二

    王安中〔宋代〕

    庙堂鼎实待盐梅,幕府千金政筑台。孟子劝人萧傅作,抱关不必是凡才。

    初秋同杨国贤太监耀珠巴戬少监子贞监丞暨僚属重汎湖游西山

    周伯琦〔元代〕

    清商应候琯,凉飔涤炎歊。兰台多暇佚,西郊共消摇。

    凌晨拂星露,适兴宁辞遥。稼宝丰黄云,击壤喧髦髫。

    重峦霏湿翠,澄湖莹冰绡。朱华拥绿衣,弄影酣且娇。

    菰蒲漾藻景,柳槐咽残蜩。楼船泛中流,雅会崇风标。

    华讴振远树,妙舞惊潜蛟。霁虹驾文漪,飞阁摩层霄。

    登临剧赏眺,沿洄屡停桡。累觞互称寿,气合笑语饶。

    微云起天际,疏雨鸣林梢。异芳袭四坐,雾里群仙遨。

    回头扰扰中,何啻万仞超。人生聚合难,况际休明朝。

    同班侍璧府,峨冠听云韶。兹游岂偶尔,三生旧相招。

    宛然在瀛岛,孰谓非松乔。羊谢素旷达,李郭真英翘。

    [阅读全文]...

2022-03-08 03:49:40
  • 含有监字的古诗词 带监字的诗词名句

  • 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白居易《长恨歌》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狂客归四明,山**士迎。——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聚散匆匆不偶然。——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贺铸《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佚名《大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杜甫《李监宅二首》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二年遍历楚山川。——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江山无愧容,草木有余馥。——洪咨夔《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邮签莫厌娄,瑟僴尉淇奥。——洪咨夔《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杜甫《李监宅二首》

    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容斋随笔·卷二·曹参赵括》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佚名《大明》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佚名《周颂·敬之》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黄鹤侠者流,隽放不容束。——洪咨夔《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便莫惜离觞频卷白。——贺铸《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顾炎武《酬朱监纪四辅》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杜甫《李监宅二首》

    杂花分户映,娇燕入帘回。——杜甫《李监宅二首》

    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薛昂夫《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金山如幽人,杜蘅缭荷屋。——洪咨夔《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大江六月寒,风饱帆数幅。——洪咨夔《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扶舆出修门,万里宛在目。——洪咨夔《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今年为亲归,蚕市苦思蜀。——洪咨夔《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去年为君来,明廷峙鸾鹄。——洪咨夔《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阅读全文]...

2022-05-18 20:30:45
  • 词语接龙大全

  • 词语接龙大全

      很多人都应该玩过词语接龙这个东西,那么词语接龙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词语接龙大全,欢迎阅读和参考!

      胸有成竹→竹柏异心→心安理得→得薄能鲜→鲜为人知→知不诈愚→愚不可及→及宾有鱼→鱼帛狐篝→

      篝灯呵冻→冻解冰释→释车下走→走伏无地→地北天南→南北东西→西除东荡→荡产倾家→家败人亡→

      亡不待夕→夕寐宵兴→兴不由己→己饥己溺→溺爱不明→明白了当→当场出彩→彩笔生花→花闭月羞→

      羞惭满面→面壁九年→年登花甲→甲坚兵利→利傍倚刀→刀笔贾竖→竖起脊梁→梁孟相敬→敬布腹心→

      心安神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被四表→表里不一→一鞍一马→马不解鞍→鞍马劳顿→顿兵坚城→

      城北徐公→公不离婆→婆娑起舞→舞笔弄文→文笔流畅→畅叫扬疾→疾病相扶→扶颠持危→危邦不入→

      入邦问俗→俗不堪耐→耐人咀嚼→嚼舌头根→根椽片瓦→瓦查尿溺→溺心灭质→质而不野→野草闲花→

      花边人物→物美价廉→廉而不刿→刿目怵心→心安神泰→泰山盘石→石沉大海→海北天南→南船北车→

      车尘马足→足兵足食→食案方丈→丈尺权衡→衡短论长→长安道上→上兵伐谋→谋财害命→命薄相穷→

      穷本极源→源清流洁→洁己爱人→人百其身→身败名隳→隳胆抽肠→肠肥脑满→满不在意→意出望外→

      外方内圆→圆顶方趾→趾高气扬→扬镳分路→路不拾遗→遗编断简→简傲绝俗→俗不可耐→耐人玩味→

      味如嚼醋→醋海翻波→波波碌碌→碌碌寡合→合不拢嘴→嘴多舌长→长安棋局→局促不安→安安分分→

      分内之事→事败垂成→成败得失→失晨之鸡→鸡不及凤→凤表龙姿→姿意妄为→为德不终→终成泡影→

      影从云集→集矢之的`→的的确确→确固不拔→拔本塞原→原本穷末→末大必折→折本买卖→卖刀买犊→

      犊牧采薪→薪储之费→费财劳民→民安国泰→泰阿倒持→持螯把酒→酒病花愁→愁长殢酒→酒池肉林→

      林寒洞肃→肃然起敬→敬陈管见→见鞍思马→马不停蹄→蹄间三寻→寻弊索瑕→瑕不掩瑜→瑜百瑕一→

      一把死拿→拿班作势→势不并立→立爱惟亲→亲不敌贵→贵不可言→言必有据→据鞍读书→书不尽言→

      言必有物→物薄情厚→厚此薄彼→彼倡此和→和蔼*人→人不聊生→生搬硬套→套头裹脑→脑瓜不灵→

      灵丹妙药→药到病除→除暴安良→良辰吉日→日薄桑榆→榆次之辱→辱国丧师→师不宿饱→饱谙经史→

      史不绝书→书不尽意→意出象外→外感内伤→伤财劳众→众川赴海→海波不惊→惊才风逸→逸尘断鞅→

      鞅鞅不乐→乐不极盘→盘根错节→节哀顺变→变本加厉→厉兵秣马→马尘不及→及第成名→名标青史→

      史策丹心→心谤腹非→非誉交争→争长黄池→池鱼林木→木本水源→源清流净→净几明窗→窗间过马→

      马迟枚疾→疾不可为→为德不卒→卒极之事→事半功百→百态横生→生别死离→离本徼末→末大不掉→

      掉臂不顾→顾彼忌此→此唱彼和→和蔼可亲→亲不隔疏→疏不间亲→亲操井臼→臼杵之交→交臂历指→

      指不胜屈→屈鄙行鲜→鲜有其比→比比划划→划地为牢→牢不可拔→拔本塞源→源清流清→清跸传道→

      道傍苦李→李白桃红→红白喜事→事半功倍→倍称之息→息兵罢战→战不旋踵→踵迹相接→接耳交头→

      头白齿豁→豁达大度→度量宏大→大败而逃→逃避现实→实报实销→销毁骨立→立场不稳→稳步前进→

      进本退末→末节细行→行家里手→手不辍卷→卷帙浩繁→繁称博引→引车卖浆→浆酒霍肉→肉薄骨并→

      并存不悖→悖逆不轨→轨物范世→世代书香→香草美人→人不自安→安安合适→适材适所→所当无敌→

      敌变我变→变动不居→居安虑危→危辞耸听→听谗惑乱→乱蝶狂蜂→蜂虿有毒→毒赋剩敛→敛锷韬光→

      光采夺目→目别汇分→分浅缘薄→薄唇轻言→言必有中→中风狂走→走骨行尸→尸骨未寒→寒蝉僵鸟→

      鸟钞求饱→饱谙世故→故步不离→离本趣末→末路穷途→途穷日暮→暮楚朝秦→秦关百二→二八佳人→

      人才辈出→出榜安民→民胞物与→与人无争→争长竞短→短兵接战→战火纷飞→飞必冲天→天宝当年→

      年方弱冠→冠屦倒施→施不望报→报本反始→始料所及→及锋而试→试才录用→用兵如神→神安气定→

      定乱扶衰→衰草寒烟→烟波钓徒→徒陈空文→文炳雕龙→龙标夺归→归根到底→底里深情→情不可却→

      却病延年→年丰时稔→稔恶藏奸→奸臣当道→道傍之筑→筑舍道傍→傍观必审→审几度势→势不得已→

      已陈刍狗→狗傍人势→势不俱栖→栖冲业简→简单明了→了不长进→进谗害贤→贤才君子→子不语怪→

      怪诞不经→经纶济世→世代相传→传柄移藉→藉草枕块→块儿八毛→毛宝放龟→龟鹤遐寿→寿比南山→

      山包海容→容当后议→议不反顾→顾彼失此→此动彼应→应变将略→略不世出→出尘不染→染苍染黄→

      黄尘清水→水碧山青→青出于蓝→蓝田出玉→玉惨花愁→愁肠百结→结不解缘→缘波讨源→源深流长→

      长安少年→年复一年→年富力强→强嘴拗舌→舌敝唇焦→焦熬投石→石沉海底→底死谩生→生不逢时→

      时变是守→守常不变→变风改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车羸马→马齿加长→长才短驭→驭凤骖鹤→

      鹤背扬州→州官放火→火传穷薪→薪传有自→自拔来归→归华别业→业精于勤→勤兵黩武→武不善作→

      作壁上观→观变沉机→机变如神→神安气集→集思广议→议论纷错→错彩镂金→金榜挂名→名不常存→

      存而不论→论辩风生→生不如死→死败涂地→地崩山摧→摧锋陷坚→坚壁不战→战胜攻取→取长补短→

      短兵相接→接二连三→三百瓮齑→齑身粉骨→骨颤肉惊→惊才绝绝→绝壁悬崖→崖岸卓绝→绝不护短→

      短吃少穿→穿壁引光→光彩夺目→目不别视→视白成黑→黑白不分→分所应为→为而不恃→恃才傲物→

      物腐虫生→生不遇时→时变之应→应变随机→机不可失→失旦之鸡→鸡肠狗肚→肚里蛔虫→虫臂拒辙→

      辙环天下→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怀备至→至诚高节→节变岁移→移编绝简→简断编残→残暴不仁→

    [阅读全文]...

2022-06-08 17:55:34
  •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古诗词鉴赏

  • 文学
  •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古诗词鉴赏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古诗词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作者: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②。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③。萦损柔肠④,困酣娇眼⑤,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⑥,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⑦。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⑧。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这首词大约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所作。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写诗或词。

      ②从教:任凭。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③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有思(sì):有情思。

      ④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⑤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⑥“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⑦落红难缀:落花难于再连接上枝头。缀:连接。落红:落花。缀:连结。

      ⑧萍碎:作者《再和曾仲锡荔枝》诗自注:“飞絮(即杨花)落水中,经宿即化为萍。”

      【赏析】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遗踪何在”的问题。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章楶,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咏杨花的《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原词曰:“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苏轼的这一首是次韵之作。依照别人词的原韵,作词答和,连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韵”或“步韵”。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有人认为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时苏轼与章楶同在京城,交往频繁。但信中提到章质夫“正柳花飞时”出任巡按,则与元丰四年(1081年)四月章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吻合。故定为元丰四年更为妥当。

      名家点评

      王国维: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人间词话》)

      朱弁: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曲洧旧闻》)

      魏庆之: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也。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诗人玉屑》)

      唐圭璋:此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唐宋词选注》)

    [阅读全文]...

2022-04-14 14:30:17
  • 关于龙虎山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词大全最新整理

  • 1.《赋得琵琶峰送人降香龙虎山》元朝

    余阙

    琼峰毓奇态,高高出先天。柄超琳阙迥,盘影渌池圆。别□标苍樾,回窗蓄紫烟。淙流如度曲,藤蔓似长弦。肖像生仪始,希颜太古前。虽无罗袖拂,常映涧花妍。子有灵侯技,能…

    2.《献龙虎山张天师》宋朝

    李翔

    东汉天师直下孙,久依科戒住玄门。寰中有位逢皆拜,世上无人见不尊。三洞吏兵潜稽首,六宫魔幻暗销魂。可能授与长生箓,浩劫铭肌敢忘恩。

    3.《送薛玄卿归龙虎山》元朝

    杨弘道

    金门诏下羽人归,欲向山中采蕨薇。琥珀悬崖松树老,琅玕倚涧竹根稀。高岩蓄雨星辰湿,古石悬云径路微。养性可无轩冕累,游尘元不涴仙衣。

    4.《龙虎山十咏·其三·龙井》元朝

    贡师泰

    宝剑落深潭,时时见光怪。鳞甲飞上天,白昼风雨快。

    5.《龙虎山》宋朝

    易性中

    云气蓬莱*,山阴草树香。御风不知远,仙骨已清凉。

    6.《与邓叔宾兄弟叔侄以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鸐分韵送三吴山人游龙虎山兼简江左诸师友》明朝

    危素

    萝风*萧,筠露净洒洒。明霞结晴曦,晓色晃相射。手指双青英,一去青山下。迢迢凤麟洲,云气浩如泻。寄谢山中人,离情若为写。

    7.《龙虎山十咏·其二·象山》元朝

    贡师泰

    载宝出西域,献琛自南溟。仙人一叱之,化作青崚嶒。

    8.《徐敏父龙虎山仙岩闻鸡鸣寄玄卿·其一》宋朝

    赵孟頫

    天鸡三叫白云中,知有仙家住半空。尘土恍然惊梦觉,碧桃花落自春风。

    9.《出游龙虎山舟中望仙岩壁立千仞者不可上其高》宋朝

    晁补之

    稽天巨浸洗南荒,尚有千峰骨立强。民未降丘应宅此,举头天壁有囷仓。

    10.《龙虎山十咏·其四·云台山》元朝

    贡师泰

    天星二十八,下作汉廷将。功成归帝傍,精彩射石上。

    11.《龙虎山靖通庵前有古树腹空忽生新竹自腹中而出同山诸友吟咏甚多予乃继韵》元朝

    陈宜甫

    山中有古树,矫矫蟠深根。磅礴数十围,秀色何氤氲。铁干霜雪老,苍皮苔藓痕。虚心守贞固,众木同推尊。堂堂此君种,深感母子恩。四月剖胁生,苍苍凌天门。胡为老龙精,养此…

    12.《赠龙虎山朱道士》明朝

    李澄

    黄冠道士蓬莱客,骑鹤来游海上城。仙券灵符常满箧,丹台玉室久知名。云开碧汉飞凫影,月落瑶坛散佩声。遥羡閒身居物外,无由相共学长生。

    13.《送毛真人还龙虎山》元朝

    揭傒斯

    手绾银章主秘祠,翩然归去忽如遗。麈湖龙井云间上,凤曲鸾歌月下吹。香逐蘅薇深更入,气交梨枣静偏宜。南屏风雨*坡雪,争似山中梦觉时。

    14.《游龙虎山》元朝

    甘瑾

    流水湾回路百盘,化人楼阁倚清寒。枕中鸿宝长生箓,屋倚玄都太古坛。金鼎有丹先试犬,玉箫无曲不吹鸾。麻姑未老秋霜鬓,几见扶桑海未干。

    15.《游龙虎山赠天师·铁鞋踏破几山行》宋朝

    潘阆

    铁鞋踏破几山行,惟此山行越样清。顾我尘中一簪绂,任他世上几公卿。分安淡泊全真性,身厌轻肥已半生。汉鼎余丹今在否,愿须匕粒…

    16.《送周练师还龙虎山》明朝

    潘子安

    年来忽忆旧岩扉,即向青天跨鹤归。老树著风惊虎睡,好山和雨作龙飞。松间夜月封丹灶,花底秋云补练衣。辟谷有方仙有术,笑人空饿北山薇。 …

    17.《龙虎山郑良楚来从宗师入京》元朝

    张雨

    目送三峰鸾鹄群,更凭谷口唤夫君。莫嫌病卧墙东叟,留得长镵管白云。

    [阅读全文]...

2022-07-21 09:58:55
  • 水龙吟·落叶古诗词鉴赏

  • 落叶
  • 水龙吟·落叶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译文翻译

      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处。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

      注释解释

      水龙吟:词牌名,姜夔词注“无射商”,俗名越调。双调一百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晓霜:早上的霜露。著:附着。

      望中:视野之中。故国:指南宋故地。

      萧萧渐积: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句。萧萧:草木摇落之声。

      纷纷犹坠:意谓落叶片片飘坠。化用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之句。

      门荒径悄:意谓落叶掩埋了门庭路径,一片荒凉寂静。

      渭水风生:化用贾岛、周邦彦诗词写落叶。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婉转。”

      洞庭波起:化用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描写落叶。

      秋杪(miǎo):暮秋,秋末。杪,树梢。引申为时月的末尾。

      重(chóng)崖半没(mò):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

      尽出:全是。

      题红:指红叶题诗事。范摅《云溪友议》:“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所退宫人。宫人睹红叶而呈叹久之,曰:‘当时偶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杳杳(yǎo):幽远貌。

      宫沟:皇宫之逆沟。

      螀(jiāng):蝉的'一种。

      飞鸿:指鸿雁。

      乱影翻窗:树叶乱落于窗前。

      碎声:此指落叶之声。砌:台阶。

      吾庐:我的家。甚:何。

      只应:只是。

      满庭谁扫:意谓无人扫落叶。白居易《长恨歌》有“落叶满阶红不扫”之句。

      创作背景

      祥兴二年(1279年),陆秀夫与宋少帝一同投海殉国。又据詹安泰考证,“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三句指明了宋少帝未投海,而“望吾庐何处”句则说明此词为杭州陷落后,宋军于崖山死守时作,也就是说此词应作于祥兴元年至二年之间。

      诗文赏析

      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片着力于写景,下片转而抒情。“前度题红杳杳”,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暗示故宫的冷落。《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这一典故运用得十分巧妙。“前度”说明象从前那样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借故宫的冷落暗寓朝代更迭。前两句为虚写,“啼螀未歇”以下六句则是实写。寒蝉凄切哀鸣,飞鸿欲过身影,正衬出词人难耐之痛楚。词人此时心绪烦乱哀感涌流,但词人却以“此时怀抱”四字一笔带过,言有尽而意无穷。“乱影”返回写眼前之秋景秋情。回步屋内,独坐客舍,秋夜寂静,又见无数黄叶乱落窗前,听见落叶之声敲打台阶。无尽无休,词人已无计可以避开秋声。和上片“纷纷”二字相呼应,以“碎”字形容落叶之声,意新句秀。“愁人”不单指词人自己,也包括了与他一样经历苦难的人们。《四溟诗话》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句到位,确能产生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此词结尾“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提出问题,而不作回答,留下“空白”,词人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想象加以补充。“满庭谁扫”字浅意深,悲愁中掺杂着惆怅,哀怨中挟带着孤独,复杂的情感,也难以卒言。

      此篇咏落叶之词,以落叶为契机,“以故国凄凉早”为意脉,驰骋神思,虚境实写,融景入情,故而句句写落叶,却句句是故国之情,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词人运用娴熟的笔法,使主观和客观融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故国之思表达得自然而深刻。

    [阅读全文]...

2022-03-04 05:14:51
监字的古诗词接龙 - 句子
监字的古诗词接龙 - 语录
监字的古诗词接龙 - 说说
监字的古诗词接龙 - 名言
监字的古诗词接龙 - 诗词
监字的古诗词接龙 - 祝福
监字的古诗词接龙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