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山山行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鲁山山行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鲁山山行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鲁山山行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鲁山山行》
作者: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1、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2、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满意足。
3、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4、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5、幽径:小路。
6、熊升树:熊爬上树。
7、何许:何处,哪里。
8、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翻译: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
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
(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
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
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
云外传来一声鸡叫,
暗示着有人家,
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向,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小路迷糊了的优雅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像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
因为秋天才有霜,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秃秃的,好象空荡荡的。这种“林空”的感觉,是秋天才有的。山林空荡,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这一联勾画出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熊在爬树,鹿在饮水,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
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③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④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⑤幽径:小路。
⑥熊升树:熊爬上树。
⑦何许:何处,哪里。
⑧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译文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
主题
这首运用丰富的意向,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鉴赏
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小路迷糊了的优雅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像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
因为秋天才有霜,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秃秃的,好象空荡荡的。这种“林空”的感觉,是秋天才有的。山林空荡,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这一联勾画出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熊在爬树,鹿在饮水,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
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关于《鲁山山行》原文鉴赏]
《鲁山山行》原文及译文
《鲁山山行》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山山行》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山山行》原文:
梅尧臣〔宋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鲁山山行》译文:
绵延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奇峻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
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只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鲁山山行》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山路崎岖,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
首联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让人感觉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鲁山山行》创作背景:
诗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当时作者三十九岁。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鲁山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e):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着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泰山的诗词名句
清代施闰章?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泰山的'诗词名句,欢迎参考!
1、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2、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张岱《泰山》
3、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长安。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徐文通《岱宗》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6、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李白《游泰山》其四
7、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李白《游泰山》其五
8、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李白《游泰山》其六
9、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蚊虬知我字。——吕洞宾《再书王母池》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1、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12、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张养浩《登泰山》
13、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14、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
15、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16、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17、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徐世隆《纪梦》
18、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施闰章《雪中望岱宗》
19、况有文章山斗。——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20、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陆机《泰山吟》
21、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
22、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3、绿野风烟,*泉草木,东山歌酒。——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24、万里江山知何处。——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25、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2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27、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谢道韫《泰山咏》晋代
28、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李白《题灵岩寺泉池》
29、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30、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李白《游泰山》其六
31、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32、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李简《登岳》
33、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李简《登岳》
34、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35、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其二
36、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37、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8、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李简《登岳》
39、清代施闰章?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雪中望岱宗》
40、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41、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李德裕《泰山石》
42、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43、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
44、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45、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
46、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47、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
48、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49、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李白《游泰山》其三
吊元鲁山孟郊的诗词
搏鸷有余饱,鲁山长饥空。豪人饫鲜肥,鲁山饭蒿蓬。
食名皆霸官,食力乃尧农。君子耻新态,鲁山与古终。
天璞本*一,人巧生异同。鲁山不自剖,全璞竟没躬。
自剖多是非,流滥将何归。奔竞立诡节,凌侮争怪辉。
五常坐销铄,万类随衰微。以兹见鲁山,道蹇无所依。
君子不自蹇,鲁山蹇有因。苟含天地秀,皆是天地身。
天地蹇既甚,鲁山道莫伸。天地气不足,鲁山食更贫。
始知补元化,竟须得贤人。
贤人多自霾,道理与俗乖。细功不敢言,远韵方始谐。
万物饱为饱,万人怀为怀。一声苟失所,众憾来相排。
所以元鲁山,饥衰难与偕。
远阶无*级,造次不可升。贤人洁肠胃,寒日空澄凝。
血誓竟讹谬,膏明易煎蒸。以之驱鲁山,疏迹去莫乘。
言从鲁山宦,尽化尧时心。豺狼耻狂噬,齿牙闭霜金。
竞来辟田土,相与耕嶔岑。当宵无关锁,竟岁饶歌吟。
善教复天术,美词非俗箴。精微自然事,视听不可寻。
因书鲁山绩,庶合箫韶音。
箫韶太*乐,鲁山不虚作。千古若有知,百年幸如昨。
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君臣贵深遇,天地有灵橐。
力运既艰难,德符方合漠。名位苟虚旷,声明自销铄。
礼法虽相救,贞浓易糟粕。哀哀元鲁山,毕竟谁能度。
当今富教化,元后得贤相。冰心镜衰古,霜议清遐障。
幽埋尽洸洗,滞旅免流浪。唯余鲁山名,未获旌廉让。
二三贞苦士,刷视耸危望。发秋青山夜,目断丹阙亮。
诱类幸从兹,嘉招固非妄。小生奏狂狷,感惕增万状。
黄犊不知孝,鲁山自驾车。非贤不可妻,鲁山竟无家。
供养耻他力,言词岂纤瑕。将谣鲁山德,赜海谁能涯。
遗婴尽雏乳,何况骨肉枝。心肠结苦诚,胸臆垂甘滋。
事已出古表,谁言独今奇。贤人母万物,岂弟流前诗。
山水意境的诗词名句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山水意境的诗词名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0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03、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0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0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06、寒雨连天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0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0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09、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
1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12、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14、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15、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6、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17、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1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9、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20、湘江*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卢仝《有所思》
2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22、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2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25、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2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7、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28、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0、*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31、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32、十里青山远,潮*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3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3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6、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7、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3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39、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0、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4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4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4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4、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45、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6、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4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8、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49、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2.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3.沧海几回明月夜,黄山终负薜萝期。——王恭《挽黄山周正卿》
4.千重烟树蝉声翠,薄暮晴岚鸟语霞。——老舍《咏黄山》
5.今日黄山游不得,三十六峰空待君。——屈大均《送孙丈归黄山·其二》
6.新安昔上郡,黄山秀而起。——孙一元《题程时望介斋》
7.指前峰半日行来到,这山不是小,洞天宽容我诗豪。——张可久《双调·湘妃怨·武夷山中落》
8.鸡鸣发黄山,暝投鰕湖宿。——李白《宿鰕湖》
9.黄山横鹜晓成围,后骑萧萧万弩随。——宋祁《对猎》
10.河流曲折二十里,过了黄山始直礴。——陈著《四月朔旦过黄山哭刑部百求弟道中五首》
11.黄山青兮峛崺,三十六峰兮森起。——汪雄图《黄山采药歌》
12.野兴不须邀客共,一尊白酒对黄山。——吴龙翰《春晚郊行》
13.黄山练水毓精灵,勋业当朝满鼎铭。——张萱《福寿图九咏代九邑令公寿鲍瞻鲁同府·其七》
14.蔡港沙田薄,黄山宰木稀。——王逢《丙申八月纪事时自乡里入吴还华馆遂卜隐鸿山》
15.三十六峰图画,张素锦,列冰柱。——张可久《越调·霜角》
16.幡然何事赋归来,领略黄山酬玉杯。——杨公远《借张山长韵呈方虚谷三首·幡然何事赋归来》
17.黟江水澄清见底,黄山裳发煖薰人。——顾璘《送罗诚甫访新安王太守》
18.黄山胜地烟霞明,朱砂泉暖肌肤醒。——鲁宗道《题汤泉院壁》
19.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李颀《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20.忆昨逢君黄山道,窄帽单衫立深草。——袁宏道《题潘生小像生嗜酒时将别》
21.怪石奇松诗意里,溪头吟罢饮丹砂。——老舍《咏黄山》
22.黄山诸松最奇怪,秃笔扫来无不有。——屈大均《黄山僧述古画黄山诸松见寄诗以酬之》
23.道人黄山梅花仙,瘦骨崚嶒神苍然。——孙一元《题范文予臞庵卷》
24.黄山过石柱,巘崿上攒丛。——李白《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25.武溪葱翠独称梁,正望黄山一点苍。——袁宏道《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武溪葱翠独称梁》
26.丹水波涛泛,黄山烟雾上。——江总《咏采甘露应诏诗》
27.黄山之路何敧危,黄山之溪何涟漪。——陈天麟《登上岭游黄山·朝阳滉漾水朦胧》
28.梅翁欲挹浮丘诀,颛为黄山作此楼。——吴龙翰《楼居狂吟·偃月炉深紫气浮》
29.今年季秋与孟冬,馀也踏遍黄山峰。——智舷《送叶熙时还新安省亲尊公读书于黄山之指月庵》
30.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郡流。——伍乔《寄张学士洎》
31.遥知秋色黄山里,朝看丹霞夕采兰。——郭奎《寄贡友善》
32.束书归隐黄山中,山中偶遇浮丘翁。——郑晦《浮丘祠》
33.翕*黄山下,纡徐清渭东。——沈佺期《扈从出长安应制》
34.会须一哭胡司马,共踏黄山顶上苔。——徐渭《寄答汪古矜》
35.黄山远隔奔霁骑,紫塞孤飞避弋鸿。——刘筠《送客不及·日上旗亭第五重》
36.石公好写黄山松,松与石合如胶漆。——屈大均《石公种松歌》
37.承颜归去意如何,白岳黄山隐薜萝。——李英《送程太学无过归省新安二首·其二》
38.锦水湔云浪,黄山扫地春。——李商隐《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
39.黄山峙立高崔嵬,上有飞仙时往来。——王炎《吕待制所居八咏·舒啸》
40.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郭元振《寄刘校书》
41.黄山登鉴原无由。何期易地太*游。——石应孙《游黄山》
42.阳湖春动蕊珠宫,我梦黄山白鹤峰。——郑善夫《梦黄山梅花》
43.五桂家风殊未艾,黄山佳气蔼如初。——王之望《和友人·弟兄南渡各驰驱》
44.插天万仞黄山耸,绕郭千寻练水流。——杨公远《题徐氏聚秀楼》
45.草堂苦忆黄山谷,烟岛难招白玉蟾。——黄衷《□次答泰泉》
46.黄山楼上望黄山,水石云霞未得攀。——徐师《登楼望黄山》
47.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温庭筠《送李亿东归》
48.只今惟有黄山月,犹似蛾眉恨未消。——王世贞《送顾子行员外谪判太*五绝·其五》
49.见吾善者笑局局,眼明黄山峰六六。——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竿赠李相士》
50.黄山之松天下无,云公写入洞庭图。——屈大均《观云公所绘听松图为叶*仲作》
51.我闻黄山有汤泉,轩辕浴之飞紫烟。——屈大均《送韩石耕》
山水诗名句大全
优美逶迤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巨龙。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 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水诗名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作者:曹操《观沧海》
2、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作者:李白《西施》
3、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作者:李白《西施》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作者:王维《鹿柴》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杜甫《春望》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杜甫《望岳》
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作者:李白《关山月》
8、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作者:骆宾王《咏鹅》
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作者:柳宗元《江雪》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柳宗元《江雪》
11、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作者:李白《从军行》
12、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作者:王安石《江上》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作者:李白《关山月》
14、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作者:李白《玉阶怨》
15、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作者:李白《游泰山》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者:王维《使至塞上》
17、鸿雁在云鱼在水。作者: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18、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作者:李白《赠裴十四》
19、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作者:杜甫《登岳阳楼》
2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作者:杜甫《春夜喜雨》
21、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作者:夏完淳《别云间》
22、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作者:李白《山人劝酒》
2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作者:李白《独坐敬亭山》
24、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李清照《夏日绝句》
2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李白《独坐敬亭山》
2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作者:陶渊明《归园田居》
2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作者:王之涣《登鹳雀楼》
28、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贾岛《寻隐者不遇》
2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者:李白《渡荆门送别》
30、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者:白朴《天净沙·秋》
3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作者:杜牧《山行》
32、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作者:苏轼《念奴娇·中秋》
3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作者:雷震《村晚》
34、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作者: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
35、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作者:杜牧《金谷园》
3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作者:杨万里《小池》
37、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作者:张旭《桃花溪》
38、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作者: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3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作者:高适《别董大》
40、山长水阔知何处。作者: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李白《赠汪伦》
42、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作者: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43、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作者: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44、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作者:柳宗元《渔翁》
4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作者:王之涣《凉州词》
4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白居易《忆江南》
4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作者:李白《望天门山》
4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作者:张继《枫桥夜泊》
49、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作者:刘禹锡《竹枝词》
关于山水的诗词名句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山水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01、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0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0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佚名《伯牙绝弦》
04、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0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06、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0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08、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王维《画》
0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1、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1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1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8、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20、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2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2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4、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2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28、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29、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30、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31、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3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3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3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39、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40、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4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4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4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44、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4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4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49、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鲁山山行名句
鲁山山行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描写鲁山的古诗
商山早行的名句
商山早行名句
古诗刘长卿写的送浮鲁山主人
山行的经典名句
山行的千古名句
商山早行名句赏析
山行古诗中的名句
山行古诗经典的名句
山行古诗的千古名句
山的名句
写山的名句
山水名句
山鬼名句
关于山的名句
泰山的名句
山石名句
山的名言名句
小山词名句
黄山名句
庐山名句
写山水的名句
描写山的名句
泰山名句
华山名句
赞美山的名句
山月记名句
关于华山的名句
充满韵味的古诗文教学课堂
描述金黄色落叶的古诗词
关于月亮月夜的古诗
中学时要背诵的古诗文
心理压力大的古诗
带老大的的古诗
世界最好的古诗
时间家乡的古诗词
形容丰腴美人的古诗词
古诗爱子的
讲时间珍贵的古诗
关于创新创意的古诗词
有关送别古诗背后的故事
100字的现代古诗
关于歌颂友谊的古诗词
描写冬天的季节的古诗
月大江的古诗
描写风雪的古诗300首
春晓的古诗加诗意
被改篇的古诗
古诗词朗读训练的作用
古诗《零陵早春》的图片
关于纪晓岚的古诗的小故事
关于豪情的古诗
有拼音的小学生必背古诗
*中见奇的古诗
代表自己独立自由的古诗
描写四秀的古诗词
描写夏的古诗好背的
观于春节的经典古诗词
有关自然启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