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名句赏析

关于古代兵法名句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代兵法名句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代兵法名句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代兵法名句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294) 说说(58) 名言(246) 诗词(5k+) 祝福(41) 心语(134)

  • 《孙子兵法》十大经典励志名言名句赏析

  • 名言,励志,语录
  •   1.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

      势: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领。这两句大意是,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2.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这两句大意是: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3.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惰归: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师。

      这几句大意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都是说明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作暂时的让步,以保持我军的锐气,使敌人疲劳沮丧,减杀其优势,待到时机成熟时,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4.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而示之远,远而示之*。

      出自《孙子兵法·计篇》

      诡:欺诈。道:学问,理论。示之:做给他看。

      这几句大意是:战争是一种用假象来欺骗和迷惑对方的学问。所以,本来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具有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本来已逼*敌人,却要伪装成相距甚远;本来要向远处,却伪装成要向*处。(总之,处处要使敌人产生错觉)。常言道:“兵不厌诈”。战阵之间,必须施以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定可获胜。由这几句派生出来的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等战术,都是以假象迷惑敌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5.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出自《孙子兵法·计篇》

      实:敌人力量充实。备:防备。

      这几句大意是:对敌人要以小利诱惑他,使他上钩;要扰乱敌人,趁机战而胜之;当敌人实力雄厚时,要防备他可能进攻自己;当敌人力量强大时,就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这几句讲用兵之道在于计谋,作者认为,“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见《韩非子·难一》),因而可以小利诱之,使敌人迷惑,中计;可以扰乱其军心,破坏其给养,打乱其部署,最终打败敌人。若看到敌人实力雄厚,就应考虑到敌人可能会对自己发动进攻,应有所准备。两军对阵时,看到敌军强大,就要有所回避,不可硬拼、硬冲。此二句所谈用兵之道,在现代军事上也可作为借鉴。

      6.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出自《孙子兵法·计篇》

      无备:没有准备。不意:意想不到。

      这两句大意是: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对敌人作战,就应在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和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出奇制胜。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战例,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即为其一。现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中的争夺、竞赛,前者说在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或无准备的时候发动进攻;后者说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行动致胜。

      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彼:敌军情况。己:我军情况。殆:危险,引申为失败。

      这两句大意是:既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能百战百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条闻名中外的战争原则。它科学地阐述了临战时必须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有把握便打,没有把握不打,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最恰当的时机去攻击敌人。因此,自然每战必胜。同时,这一原则还远远超出战争范围,适用于其他一切工作。

      8.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阅读全文]...

2022-01-07 06:12:40
  • 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孙子兵法经典语录赏析)

  •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今存13篇,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1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谓的将领,就是指将帅的才智,奖惩有信用,关爱士兵,勇敢无畏,严明军纪。

    2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权:权衡。所谓的势,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3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在对手没有防备的时候发起进攻,在对手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行动。

    4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水会因为地势的高低选择其流向,用兵也要根据敌我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孙子强调用兵作战要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其核心是灵活性问题。

    5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出征在外的景军,不一定要完全听从君主的命令。将领在外会根据实际情况来拟定对策,如果受到“君命”的掣肘,就很难做到灵活的应对,以至于很难取得成功。

    6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谋攻》。同:干预。君王不知道军队内部的事务,却想要干预军队内部的事情,兵士便会感到迷茫,无所适从。

    7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九地》。《史记》中也作:“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将军队处于将死的境地,士兵自然会奋起抵抗,寻求生路。这句话说明危险的境地,能够激起人们的斗志。

    8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用兵的上策是能够在策略上战胜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战胜对手,再次是在战争中战胜对手,最下策是攻打对手。

    9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没有过人的智慧与名望,没有盖世的战功。真正能成功的人,是不会锋芒毕露的。这是因为一旦你表现出才智超过他人,便会令他人有一种不安全感,甚至招人嫉妒,可以说这是人性的必然。

    10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军争篇》。包围敌人的时候,一定要留一个缺口,对于穷途末路的敌人也不要穷追不舍。做人处世时也要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不要把别人逼到绝处,即使是对手也要留点面子,不要赶尽杀绝。

    [阅读全文]...

2021-12-01 08:39:41
  • 古代诗词赏析

  • 古代,阅读,文学
  • 古代诗词赏析(精选6篇)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品赏析

      【注释】:

      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作品赏析

      【注释】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评解】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淡中见工致。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即景怀古,借古人寄怀。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流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雨打风吹”、“斜阳草树”,沧桑感喟,吊古幽思,贯注行间。“想当年”三句,镜头由历史陈迹转向盖世英雄。健笔勾勒,生气虎虎,与南宋萎靡怯懦,反差极大。呼唤英才,正为济世而图功。

      下片以古鉴今,折转到现实,表达自己献身恢复雄心。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梦想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先引述刘宋北伐教训,提醒当局审慎筹划。次追忆当年抗金往事,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以此激励人们挽时艰,再顾望淮北*静气象,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噪,社鼓喧闹,暗示倡导恢复势在必行。

    [阅读全文]...

2022-07-21 20:31:59
  • 孙子兵法关于人生经典名句

  • 人生,经典
  • 天。地。道。将。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子兵法关于人生经典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孙子

    2、善于用兵,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孙子

    3、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武

    4、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孙武

    5、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6、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7、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8、未料胜, 先料败

    9、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孙子

    10、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

    11、杀一人使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使万人悦者赏之! —-孙子兵法

    12、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孙武

    13、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 —-孙武

    14、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 —-孙膑

    15、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阅读全文]...

2022-01-14 03:30:31
  • 赏析千古名句的方法

  • 千古,方法
  •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赏析千古名句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2、*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3、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4、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凡。——民谚

    5、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6、百败而其志不折。

    7、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8、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9、世上最精明的糊涂便是“忘记”。

    10、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莫泊桑

    11、爱,如呼吸。深爱,就是深呼吸。

    12、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13、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总能找得出借口。

    14、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歌德大自然既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争,使弱者不亚于强者。——孟德斯鸠

    15、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阅读全文]...

2022-04-08 09:45:08
  • 古代经典对联赏析

  • 对联,经典,古代
  • 古代经典对联赏析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的门客,*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 / 001,001,0011100 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名著。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了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了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了解梁章钜 在诗艺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是何淡如(1820-?)为佛山"春色赛会"写的对联(《名联谈趣》54条)。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阅读全文]...

2022-05-13 20:30:15
  • 古诗名句赏析题答题方法

  • 方法
  • 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名句赏析题答题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1、互文: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11、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12、正衬(烘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13、化用: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4、借代: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15、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

    [阅读全文]...

2022-04-22 17:04:51
  • 中国古代爱情诗赏析

  • 1、《寄李亿员外》鱼玄机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2、《燕子楼》张仲素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3、《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离思》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5、《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7、《寄人》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8、《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9、《赠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10、《无题》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阅读全文]...

2022-03-11 18:26:37
  • 古代诗文《山行》赏析

  • 古代
  • 古代诗文《山行》赏析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 山行:在山里走。

      2.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 径:小路。

      4. 坐:因为、由于。

      5. 于: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阅读全文]...

2022-06-12 13:02:55
古代兵法名句赏析 - 句子
古代兵法名句赏析 - 语录
古代兵法名句赏析 - 说说
古代兵法名句赏析 - 名言
古代兵法名句赏析 - 诗词
古代兵法名句赏析 - 祝福
古代兵法名句赏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