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诗句

关于岑参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岑参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岑参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岑参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2) 语录(1) 说说(3k+) 名言(6) 诗词(58) 祝福(1k+) 心语(39)

  • 岑参描写雪的诗句

  • 岑参描写雪的诗句

      引导语:‘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欢迎大家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行(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雪(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惊雪(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点绛唇(纳兰性德)

    [阅读全文]...

2021-12-23 17:25:19
  • 岑参描写雪的诗句

  • 文学
  • 岑参描写雪的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岑参描写雪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岑参描写雪的诗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行(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雪(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惊雪(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阅读全文]...

2022-03-02 20:27:46
  • 岑参描写雪的诗句

  • 岑参描写雪的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岑参描写雪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走马川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原文: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译文: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

      北风*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阅读全文]...

2022-02-24 02:19:01
  • 岑参的诗

  • 岑参的诗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岑参的诗,欢迎阅览。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3、《秋思》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

      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

      4、《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5、《和贾舍人早朝》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6、《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

      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

      曾逐李轻车,西征出太蒙。

      荷戈月窟外,擐甲昆仑东。

      两度皆破胡,朝廷轻战功。

      十年只一命,万里如飘蓬。

      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

      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

      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

      *沙向旅馆,匹马随飞鸿。

      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

      四月犹自寒,天山雪蒙蒙。

      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时来整六翮,一举凌苍穹。

      7、《失题》

      帝乡北*日,泸口南连蛮。

      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

      8、《送王着作赴淮西幕府》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

      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

      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

      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

    [阅读全文]...

2021-12-07 02:43:37
  • 岑参的描写雪的诗句

  • 岑参的描写雪的诗句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岑参的描写雪的诗句,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岑参的描写雪的诗句

      1、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2、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3、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4、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5、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6、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7、寒天高堂夜,扑地飞雪时。——《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

      8、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首秋轮台》

      9、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

      10、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11、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12、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13、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宿铁关西馆》

      14、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15、对酒风与雪,向家河复关。——《送郑堪归东京汜水别业(得闲字)》

      16、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17、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北庭作》

      18、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19、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

      20、敝裘沾暮雪,归棹带流澌。——《送严维下第还江东》

      21、飞雪缩马毛,烈风擘我肤。——《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22、子夜雪华馀,卿家月影初。——《行军雪后月夜宴王卿家》

      23、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

      24、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

      25、夜雪入穿履,朝霜凝敝裘。——《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2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岑参的人物生*

      家世背景

      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经历

      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 。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仕宦生涯

      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岑参的诗歌赏析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阅读全文]...

2022-03-18 20:02:26
  • 岑参的诗

  • 岑参的诗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3、《秋思》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

      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

      4、《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5、《和贾舍人早朝》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6、《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

      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

      曾逐李轻车,西征出太蒙。

      荷戈月窟外,擐甲昆仑东。

      两度皆破胡,朝廷轻战功。

      十年只一命,万里如飘蓬。

      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

      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

      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

      *沙向旅馆,匹马随飞鸿。

      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

      四月犹自寒,天山雪蒙蒙。

      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时来整六翮,一举凌苍穹。

      7、《失题》

      帝乡北*日,泸口南连蛮。

      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

      8、《送王着作赴淮西幕府》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

      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

      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

      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

      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松。

    [阅读全文]...

2022-04-27 16:24:55
  • 诗人岑参的读音

  • 诗人
  • 诗人岑参的读音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西北边疆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共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可是对于如何读他的名字,我们存在着一些疑问。

      诗人岑参的读音

      岑参

      拼音 cén cān

      注音 ㄘㄣˊ ㄘㄢ

      词语解释

      岑参 cén cān

      (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年间进士。曾两次出塞,往来于安西、北庭。**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是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与高齐名,并称“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其代表作。有《岑嘉州诗集》。

      生*

      岑参(cén shēn)(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诗词生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代表作: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阅读全文]...

2022-02-04 05:22:36
  • 岑参的边塞诗

  • 岑参的边塞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岑参的边塞诗,欢迎大家分享!

      1、《玉门关盖将军歌》

      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阅读全文]...

2022-05-16 02:02:26
  • 岑参与高适

  • 岑参与高适

      岑参与高适乃是盛唐时期两位齐名的大诗人,都以边塞之作蜚声文坛,一向相提并论。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岑参与高适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适,字达夫,《旧唐书》本传说他是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新唐书》则说是渤海郡人,这些都是所谓“郡望”,亦即历史上该姓氏出过若干显贵*和文化名人的地方,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籍贯。实际上他是洛阳人,一个低级官僚的后代。高适青少年时代曾随他父亲到过现在的广东、福建一带;二十岁时到首都长安寻找出路,当过一段“京漂”以后,发现没有成功的希望,就回了故乡;不久东迁至宋(今河南商丘),躬耕于梁园废墟,其间曾多次外出漫游,到过现在的河北、辽宁、山东、安徽、江苏的许多地方,混迹于渔樵、士兵、隐士、赌徒之中,也同不少中、低级官员往还;后来又曾一度寓居于淇上,仍然经常外出漫游,与李白、杜甫以及一批地方官均有交往,但他本人始终没有体制内的正规身份。一直混到五十岁,高适才得到一个陈留郡封丘县(在今河南)县尉的职务,总算是进入了官场。

      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什么人来管他,高适养成了热爱自由、不拘小节的作风。以及关心弱势群体、敢说敢骂的侠士豪情。他当了封丘县尉以后深感不能适应,逢迎长官欺压百姓这些事他做不来,遂作诗大发感慨道:“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封丘县》)

      高适是一位草根政治家,很喜欢高谈政治,尤其善于从战略角度考虑重大问题,有所谓“王霸大略”(《旧唐书》本传)。一个专注于宏观问题的人,一般总是不耐烦也不善于处理微观琐事,而县尉恰恰是专门要做琐事的,所以干了不长时间,高适就从这里逃离,跑到陇右节度使(驻鄯州,今青海乐都)兼河西节度使(驻凉州,今甘肃武威)哥舒翰将军的幕府里去效劳,在河西呆了三年。

      唐代的节度使可以自行征辟僚佐,不少士人由此开辟自己的道路。到边疆去干事业找出路,在盛唐时代很有吸引力,哥舒翰当时声望很高,杜甫也曾希望到他手下去工作。

      高适的不少作品涉及大唐王朝的东北、西北两处边塞。先前他在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年(732)期间曾北上蓟门、营州,在燕赵一带漫游多时,很可能还直接从过军,虽然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出路,但大大增加了他对东北边塞,对那里的军队特别是其下层的了解。天宝八载(749)至十一载(752)担任封丘尉期间,因为送兵的关系,他又去过幽州边塞,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如《燕歌行》等等,大抵与东北边塞有关,关于西北边疆,入河西幕府后高适也写过不少诗篇。

      高适比岑参年长十多岁,成名较早,在殷?编选的当代优秀诗歌选《河岳英灵集》(以天宝十二载为下限)里,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已经入选,而岑参还没有写出什么边塞诗来,他这时还只是以描写风景和其他题材见长。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王朝带来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却给了高适一个施展其政治才略的机会。他先是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兵败后追随玄宗入蜀,与这位已经老糊涂了的皇帝直接对过话;稍后他“南出江汉”(《谢上彭州刺史表》),北上彭原行在,向新上台的肃宗皇帝汇报情况,面陈机宜,在抵制诸王分镇、防范永王?谋反这些重大问题上立了大功。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军事指挥是完全必要的,高适的意见切合时宜,非常地符合国家的利益和肃宗的心愿,于是他被破格提拔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驻扬州),一下子进入了*的行列。

      由于受到小人的谗毁,高适在扬州没能呆多久。后来他改任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在四川,他直接介入和领导了西南边境对吐蕃的斗争。分析宏观的政治问题,充当高级智囊,高适确有他的一套,而处理具体的军政事务则非其所长,这就是《旧唐书》本传说的“言过其术”。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让他更多地顾及弱势群体的当下利益,而对于国家长远利益的思考有时则不免会受到干扰。

      高适自知不善于做具体工作,要求调回中枢,遂入朝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唐代诗人中担任*并且封侯的,似乎只有高适一人。可惜他回长安不久就在永泰元年(765)正月去世了。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岑参祖籍南阳(在今河南),出生于江陵(今湖北荆州),新旧《唐书》皆无传,而他的家族背景却要比高适显赫得多。在并不算远的先辈中,岑家先后出过三位宰相,除了曾祖父岑文本以外,其伯祖父、堂伯父两代宰相都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栽掉了;岑参的父亲虽然当过两任刺史,但死得过早,所以到他这一代,家族的中衰之势已十分明显了。岑参背着一个沉重的家族包袱,非常热衷于重振家声,光大门楣,在他的作品中感慨家世、希望升迁的调子唱得很高;这同高适那种热爱自由、张扬个性的格调颇有差异。

      岑参于天宝三载(744)进士及第,出仕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这样冷冰冰的闲散微官同他的人生设计相去太远了,不久他就弃官出走,到边疆去寻求远大的发展:他把家属留在长安郊区的家园里。

      岑参先后两次出塞,前一次在天宝八载(749),他抛弃无聊的小京官,跑到老远的安西四镇节度使(驻龟兹,即今新疆库车)高仙芝幕府去,呆了*两年;第二次在天宝十三载(754)再次出塞,到北庭节度使(驻庭州,在今新疆吉木萨尔之北)封常清幕府去,呆了将*三年。岑参走得比高适要远得多了。他那些优秀的边塞诗主要是他后一次远赴天山北路时创作的,

      岑参第一次出塞时,官职比较卑微,又不大适应边疆地区的气候和生活,此时创作的诗中虽然也生动地描写了前所未见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多有思乡之泪,佳作不算多。第二次就不同了,封常清将军先前曾与岑参一起在高仙芝幕府任职,其人文武全才,升迁很快,对老同事相当礼遇;岑参本人的官职遂颇有升迁,此时他不但已能适应边疆的生活,且情绪相当高涨。其时北庭辖区内形势稳定,没有发生什么严重的战事,却不断取得某些对于外族小小的胜利,于是岑参不仅情绪高昂,而且得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饱览天山南北的大好风光,写出了更多极富特色的边塞诗,其中充满了奇异的景色和浪漫的豪情,《走马川行》等一批佳作成了“盛唐气象”的著名代表作。

      安史之乱爆发后,封常清被调回去保卫长安,他没有带军队,回到内地后临时招募了一些新兵,这样的乌合之众自然不堪一战,兵败后封将军作为一只替罪羊被玄宗诛杀。失去依附的岑参不久也回到内地,因老朋友杜甫等人的推荐,得以进入尚在流动之中的肃宗朝廷,担任一名谏官、等到肃宗回到长安、局势稍稍稳定之后,太喜欢提意见说真话的岑参很快被外放为虢州长史。他先前设想过的在边疆或朝廷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并获取高位的`金光大道是走不

      通了,不禁大为失望,常常在诗里提到打算归隐,但这不过是发牢骚的意思,岑参是不可能归隐的,只不过觉得当一个州郡佐吏实在无聊之极罢了。

      后来岑参被调回朝廷,多历沉浮,最后当过几任郎官;永泰元年(765)出为嘉州刺史,由于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之乱,一时无法到任,于是就在朝廷派往蜀中解决问题的杜鸿渐将军幕府中呆了不少时间,杜鸿渐位高而无能,岑参在这里没有做成任何事情;稍后他到嘉州就任,期满后没有得到新的任命,想回长安家园又回不去,悬在半空中备受煎熬,大历五年(770)初病逝于成都客舍,享年不到六十岁。

      岑参重振家声的目标没有实现,在诗歌创作方面则取得很高的成就,陆游甚至说他是“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卷二《跋岑嘉州诗集》)。这在他是不幸还是幸运?

      高、岑以边塞诗著称而且齐名,但他们两位颇有异同。

      相同的是,高适、岑参二人都亲自到过边疆,有着丰富的见闻和深厚的生活积累,遂与过去那些仅凭想象写边塞诗的人完全不可同曰而语。

      在东晋南朝的诗坛上,也曾有人写过边塞诗一类的作品,那时南方的汉族*举行过几次北伐战争,取得过若干胜利,也吃过若干败仗,舆论上总是常常会谈到收复中原这一话题,诗人们自然不肯放过这样激动人心的题材,试略举两首来看:

      羽檄起边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于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一一徐陵《关山月》

      这些作品看上去很美,其实缺乏坚实的生活基础,只是发挥乐府旧题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已,例如《出自蓟北门行》一向是要“言燕、蓟风物及突骑勇悍之状”(《乐府诗集》卷六一引《乐府解题》)的,鲍照一生未尝到过燕、蓟,写这样的题材只能就传统加以敷衍,尽管他具有很高的才华,作品比较概念化一般化仍然是免不了的。《关山月》的传统主题是“伤离别”(《乐府诗集》卷二三引《乐府解题》),所以徐陵这一首的着力点就落在“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这两句上,其他全是陪衬;徐陵虽然出使过北方,但走得并不远,秦川、疏勒、祁连等地对他来说只是书本上的概念,是几个没有什么感性内容的边塞符号而已。

      与这些纸上谈兵的老前辈不同,高适和岑参亲自到过边防前哨,他们写东北、西北边塞的生活、战斗、矛盾和风光,都有就*的观察,切身的体会;其作品同过去那些只凭想象的篇什相比,意味和深度都完全不同。像高适的《塞上》、《营州歌》、岑参的《火山云歌》、《轮台歌》等等,没有亲临其地的人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殷?评诗人崔颢(与高适、岑参大体同时而年辈略高)云:“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河岳英灵集》卷中)崔颢的边塞生活经历远不如高、岑那样丰富深入,已能取得不俗的成绩,此事颇可深长思之。包括崔颢以及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等在内的盛唐边塞诗人,全都到过边塞,而以高适、岑参二人呆得最久,诗也写得最多。

      高、岑的共同点还在于,他们都有高昂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对于人生的信心。试看他们热烈的诗句: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不顾勋。

      ――高适《燕歌行》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高适《塞下曲》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一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高适和岑参都是*国力最强大的盛唐时代的诗人,又都持积极入世的态度,有些相同之处是十分自然的。

      高、岑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写诗都十分真率自然,不屑在锻句炼字中讨生活。宋人刘克庄说:“高适、岑参,开元天宝以后大诗人,与杜公相颉颃,歌行皆流出肺肝,无斧凿痕……其*体亦高简清拔。……郊、岛辈旬锻月炼者,参谈笑得之。词语壮浪,意象开阔。”(《后村诗话》后集卷二)苦吟当然也有它的妙处,但写起来费神,读起来吃力,在盛唐时代的豪迈之士看来,大约一定不如痛痛快快有话直说为好。

      但高、岑边塞诗的内容取向和作品风格也很有些不同,前人早已注意及此,明人王世贞说:“高、岑一时不易上下,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转过之。”(《艺苑卮言》卷四)清人王士祯说:“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师友诗传续录》)如此等等。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高适的边塞诗写景无多,他*惯于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观察所及的现象和问题发表意见,时时流露出政治家的风采。他对当下政治、军事、社会的得失看得比较清楚,对底层的民众和士兵怀有深厚的同情,一再见之于诗篇。过强而直露的理性往往容易使诗味受到损伤,幸而这样的情形不多,高适善于融理于情,其风格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质朴雄浑,悲壮慷慨。

      岑参最看重的是自家的“世业”和个人的前途,他对民间疾苦一向不甚关心,更没有什么“王霸大略”。相对于高适的严肃深刻而言,他相当潇洒风雅。如果说高适是诗人兼政治家,那么岑参则只是一位诗人。岑参诗一向以写景为多,“语奇体峻,意亦生奇”(《河岳英灵集》卷上),他风格也可以用八个字宋概括:壮丽峭拔,奇特新颖。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云:“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这样的比较论可谓知言。

      换一个角度看,高适师法汉魏,尤尊建安,杜甫称颂他“方驾曹(植)刘(桢)不啻过”(《奉寄高常侍》);而岑参则更多地接受六朝的文学遗产,“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杜确《岑嘉州诗集序》);杜甫称颂为“谢跳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谢跳、吴均、何逊都是齐梁时代的诗人,而且以写景著称。既然高、岑对过去的遗产有着不同的师法取向,那么岑诗气骨略逊而以婉缛见长,就是很自然很可以理解的了。

    [阅读全文]...

2022-01-12 20:50:20
  • 岑参:碛中作唐诗欣赏

  • 唐诗
  • 岑参:碛中作唐诗欣赏

      诗,汉语一级字,读作s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岑参:碛中作唐诗欣赏,希望能帮到大家!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

      *沙万里绝人烟。

      岑参诗鉴赏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约作于天宝八年( 749)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两个月了。

      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一轮明月照在*沙莽莽的沙漠上,他回顾两个月来的旅程,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这是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

      走马西来欲到天句,指出了踏上征途后的行进过程,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跃马扬鞭,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的向西进发。欲到天三字,既表明了离家之远,又表现了不畏艰难险阻、天高路远的气概,仿佛要飞马走到天的尽头,不达目的不止。诗人将走马西来的空间过程,表现得气象壮阔而又富有健美的动感。如果说首句主要描写的是辞家后的.空间行程,那么下句诗写的就是辞家后的时间过程。辞家见月两回圆句,表明辞家已*两月,月圆人不圆,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诗人将想念亲人的感情闸门刚刚打开,立刻又把它关闭起来,将笔陡转,由遐想回到现实中来。

      今夜未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两句,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似乎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在明月照耀下,*沙莽莽、万里无人的大漠,是那样沉寂,那样荒凉,在月色中又是那样朦胧。在广袤无垠的沙漠瀚海之中,今夜又该宿在何处呢?不言而喻,诗人和他的伙伴们,只能就地列营,过一种风餐露宿的生活。这就表现了戎马生涯的艰苦,从而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

      《碛中作》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能给人不同的艺术感受。起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次句情深意远,含蕴丰富。三句以设问兜转,宕开前句,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结句似答非答,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整首诗给人以悲壮苍凉之感。杜甫称赞岑参的诗 篇终接浑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这是称赞他的诗结尾浑厚,气象阔大,不可窥其涯际。从结句*沙万里绝人烟(一本作*沙莽莽绝人烟)来看,境界阔大,茫无边际,正可谓篇终接浑茫。

    [阅读全文]...

2022-07-29 10:01:16
岑参诗句 - 句子
岑参诗句 - 语录
岑参诗句 - 说说
岑参诗句 - 名言
岑参诗句 - 诗词
岑参诗句 - 祝福
岑参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