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寄左省的古诗

关于岑参寄左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岑参寄左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岑参寄左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岑参寄左省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5) 语录(1) 说说(1) 名言(6) 诗词(90) 祝福(2k+) 心语(106)

  • 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及赏析

  • 文学
  • 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通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联:同。

      曹:官署。

      天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

      阙事:缺失之处。

      自:当然。

      ⑴左省:门下省。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⑵“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联步:同行。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⑶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⑷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⑸惹:沾染。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⑹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⑺阙事:指错失。

      ⑻自:当然。谏书:劝谏的奏章。

      译文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

      【诗文解释】

      和你一起小跑着登上红色的.台阶,隔着中书省、分属办公。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带着御香回家。满头白发哀伤花儿落下,羡慕在青云中高飞的鸟儿。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过失、缺点。自己劝谏的奏章也少了。

      【赏析】

      《寄左省杜拾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此诗辞藻华丽,雍容华贵,寓贬于褒,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

      杜拾遗即杜甫。岑参和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参任右补阙,杜甫任左拾遗。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他们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与友人同为朝廷谏官,每日过着死板、无聊的仕途生活,没有为国为民做什么,熬得头发都白了,心中苦闷、悲愤。朝廷没有缺点,不用归谏。看似赞颂,实则嘲讽。本诗寓贬于褒,隐晦曲折,抒发了诗人心中的郁闷。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一同任朝臣;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陈“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似乎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富贵;实际却是要表现朝官生活的空虚、无聊、死板、老套。从他们每天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却毫无建树就可看出。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惟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胸怀大志的诗人来说,岂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倾吐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虚度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位置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心生羡慕。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一起来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表达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所以杜甫读了这首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

    [阅读全文]...

2022-01-20 03:07:59
  • 岑参古诗

  • 岑参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岑参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正如诗题所标示的那样,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早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用饱蘸淡墨的画笔,以浪漫主义手法氢它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那风啊,简直是一把锋利的铲刀,把大地乔得净荡荡的了。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

      在这壮观的奇景辉映下,诗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了这早雪带来的令人难耐的奇寒。那飘飞的雪花啊,连帐内的罗幕都打湿了;狐皮袍子不暖啊,盖的锦被也嫌太薄;将军的手啊,已冻得拉不开弓;征战护身的铁衣啊,也冷得难以穿上。但就在这一派难耐的奇寒中,透出了一股雄的健的气息。珠帘罗幕,狐裘锦衾,是多么的富丽;将军角弓,都护铁衣,又是多么威严。它巧妙地把防守边疆,战胜奇寒的将士,生动而鲜明地烘托了出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毕竟还是奇寒,从而才能显示出防守边疆的将士,是怎样艰苦卓绝。八月在内地,正是桂子飘香,皓月增辉的美好时节,而边地呢,已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可是,这瀚海坚冰,万里凝云,虽然愁惨,但不萧瑟、凄凉,而是浑厚、沉郁,这正是岑参边塞诗歌奇峭的艺术风格的特征。正是在这漫天皆白,寒气袭人的时候,中军设宴,饯别归客。一时胡琴、琵琶、羌笛齐奏,伴着塞外风光,自是别有一番天韵。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赏析: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阅读全文]...

2022-04-26 17:45:50
  •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   《寄左省杜拾遗》

      作者: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限:界限。

      4、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译文:

      我们并排走向朝廷的红色台阶,

      然后分别站在左省右省的列队。

      拂晓随着宫廷仪仗队进去朝拜,

      黄昏时浑身沾满御炉香气回归。

      满头白发力不从心为落花流泪,

      羡慕别人如鸟入青云展翅高飞。

      贤明的朝廷没有什么阙事遗漏,

      自己觉得谏议的奏书越来越稀。

      赏析: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由杜甫的推荐而任右补阙。次年写此诗。诗是投赠友人杜甫的。因而描写谏议官左拾遗的官场生活。然后自伤迟暮,无法尽力,规劝别人继续进取。笔法隐晦,曲折地抒发内心之忧愤。词藻艳丽,雍容华贵。

    [阅读全文]...

2022-01-25 14:43:20
  • 春宿左省古诗的译文(春宿左省翻译及赏析拼音)

  •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解]

    掖垣--因门下省和中书省在宫墙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译文]

    暮色映照着左省的墙垣,花草朦胧依稀可见。小鸟啾啾鸣叫,急急忙忙飞回巢。夜空群星闪耀,千门万户在光亮中摇曳。至高的朝廷如在九霄,皓月清光比别处更亮。夜不眠,似听到钥匙开宫门;风玲响,好像百官上朝的马铃声。明早上朝进呈奏章给天子,夜里几次惊醒,询问这是什么时辰。

    [赏析]

    有人说此诗还没有摆脱初唐应制诗的诗风,大约是指诗中所写的宫禁景色而言,我个人认为,其实杜甫写宫禁中的景色,绝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故设悬念,引岀末联,突岀杜甫忠勤为国的赤诚之心。写法新颖、不俗。

    [阅读全文]...

2022-07-20 13:11:21
  • 碛中作岑参古诗翻译(碛中作唐岑参古诗赏析)

  •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赏析导航】

    作为唐朝最重要的边塞诗人之一,岑参的诗歌挺拔俊秀,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绝美的塞外风光。与一些无病*的作品不同,岑参的作品大多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这首《碛中作》就写于其第一次随名将高仙芝西征之时。

    唐朝前期,注重开边,其疆域曾一度达到1200余万*方公里,东至朝鲜,西达咸海,南到越南,北包贝加尔湖。此次西征,作者从长安出发,骑马奔走了两个月,仍然没有到达目的地,由此也可见一斑。

    走马西来欲到天。策马扬鞭,一路向西,仿佛来到了天的尽头,可前面仍是一望无际辽阔无边。“欲到天”三个字,形象地写出了西北高原那种野旷天低的独特风貌,犹如《敕勒川》所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大地苍茫,天空低垂,人行其间,仿佛手可触天。极目远眺,天地似已融为一体。

    第一次出征,诗人想必也与将士们一样渴望能够建功立业。不过,离家已经两个月了,“辞家见月两回圆”,不由得心中升起思亲的念头,而今夜,又恰逢月圆之时。在高原之上,月亮显得特别大特别圆。但这种情思瞬息即逝,因为马上要面临的是现实中的急迫问题:今夜不知何处宿!天色已晚,人困马乏,大家都需要睡眠休息,而现在,还不知道会在哪里停下,哪里休息!作为出征的将士,这一切都要听从上级的安排。

    纵然这样,诗人并无一丝抱怨,而是马上振作精神,眺望远方:*沙万里绝人烟。月光之下,大地朦胧而苍茫,万里之遥,一片戈壁荒漠,没有生机,绝无人烟。

    画面苍凉,但并不忧伤,反而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雄豪之气:纵有千难万险,也会勇敢冲过去!

    杜甫曾称赞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也就是结尾给人以气魄宏大,雄浑苍茫之感。从此诗来看,诚然!

    【韵译】

    策马向西

    地阔天低

    茫茫戈壁

    杳无人迹

    辞别家乡

    再次看到圆月

    朗朗清辉

    却容不得愁肠百结

    今夜

    置身旷野

    不知

    何处可以安身

    何处可以停歇

    看——

    一望无际

    听——

    万籁俱绝

    [阅读全文]...

2021-11-26 14:41:41
  • 岑参简介及代表作(岑参人生最出名的10首古诗词)

  • 人生
  • 岑参(约715-770),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风格与高适相*,*多并称“高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阅读全文]...

2022-02-16 18:17:00
  • 岑参的边塞诗大全

  • 岑参的边塞诗大全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下面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边塞诗,欢迎阅读。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6、《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7、《首秋轮台》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阅读全文]...

2022-03-23 10:05:09
  • 岑参《题山寺僧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题山寺僧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岑参《题山寺僧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题山寺僧房》

      年代:唐

      作者:岑参

      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

      勤学翻知误,为官好欲慵。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

      作品赏析

      【注解】:

      ①爇:点燃;焚烧。

      ②碓:舂米用的工具,用来出去糙米的皮。

      【鉴赏】:

      该诗从写景入手。首联由内入外,由远及*,先写禅院。院内树影婆娑,拌驳窗上,一峰原来,隔着院墙看去,好像戴了一个帽子。“摇”和“戴”二字将整个场面写得充满人情。好像这窗、木、墙、峰皆有了活意,暗符“无情有性”的妙义。“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写出了寺僧无事闲暇的生活,有道勤修的风光。炉火借着晚风越烧越热,水流推动着石碓将米舂好。僧人在这做饭舂米的基本生活中,闲然自得,又处处用功修心,将基本生活演绎得禅趣淋漓。面对这样的闲然自得,诗人顿时厌倦官场,并对以前的勤学世书也进行了否定。“知误”、“欲庸”即是真是写照。夜色已浓,还是没有见到寺里的主持高僧,但他的精神影响无处不在,好比清凉的月光千江遍洒,又好比悠扬的钟声十方普闻。这样的境界,令诗人更是流连忘返。

      古诗《宿铁关西馆》

      年代:唐

      作者: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作品赏析

      【注解】:

      ①铁关:即*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的“铁门关”,位于今新疆库尔勒市北郊8公里处的库鲁克塔格山谷中,曾是贯穿南北疆交通的天险关隘、古丝绸之路中道咽喉。晋代曾在这里设关,因其险固,故称。

      ②天倪:自然的分际。《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郭象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唐?王维《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诗中指天边。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

    [阅读全文]...

2022-01-28 06:37:29
  • 岑参的诗有哪些

  •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4、《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5、《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6、《秋思》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

      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

      7、《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8、《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9、《戏问花门酒家翁》

    [阅读全文]...

2022-03-03 12:40:13
  • 关于岑参的诗有哪些?岑参的诗文代表作合集

  • 优美,诗歌
  •   关于诗人岑参,不知道你们对他是否有所了解,岑参是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在诗歌艺术上,笔姿挺秀,想象丰富,立意新颖,造语奇特,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为你整理岑参的一些诗文合集。

      【岑参的诗文合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入京使】

      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唐代〕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车师 一作:军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唐代〕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碛中作】

      岑参〔唐代〕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唐代〕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巧 一作:仍)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唐代〕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阅读全文]...

2022-06-19 07:13:58
岑参寄左省的古诗 - 句子
岑参寄左省的古诗 - 语录
岑参寄左省的古诗 - 说说
岑参寄左省的古诗 - 名言
岑参寄左省的古诗 - 诗词
岑参寄左省的古诗 - 祝福
岑参寄左省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