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诗句

关于高山流水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高山流水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高山流水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高山流水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84) 语录(5) 说说(26) 名言(559) 诗词(734) 祝福(2k+) 心语(397)

  • 高山流水的意思,高山流水造句

  • 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义词】: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造句:

    1这种高山流水之乐,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

    2这位钢琴家演奏的乐曲,有如高山流水,听得人如痴如醉。

    3他的作品虽然动听,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4现在流行音乐充斥,这种乐曲恐怕是高山流水,难有人欣赏。

    5小王在国际钢琴大赛上夺得首奖,高山流水得遇知音,让他激动得流下眼泪。

    [阅读全文]...

2022-03-11 13:35:00
  • 用高山流水造句,用高山流水写一句话

  • 一句话
  • 1、这位钢琴家演奏的乐曲,有如高山流水,听得人如痴如醉。

    2、高山流水亭,位于斗母宫东北、经石峪坐落在高岭上。

    3、音乐,寻的是一份韵律与洒脱。那是高山流水的一声轻叹,一泄千里;那是梁祝化蝶的凄哀婉转,柔情永恒;那是泉映月的两种甘苦;那是英雄的交响曲,命运的欢乐颂……

    4、小王在国际钢琴大赛上夺得首奖,高山流水得遇知音,让他激动得流下眼泪。

    5、他的作品虽然动听,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6、这次钢琴演奏会,他出神入化地弹奏出高山流水的神韵,令人如醉如痴。

    7、绿是水的颜色,是山的颜色.它覆盖了整个地球.高山流水是清幽之景,绿色之致,无论你处何时在何处,绿色总伴你身边,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

    8、前进的路上一路风雨,一路温情,青春的碎影密密麻麻用友谊粘贴,高山流水,也许我们不曾拥有,但与友促膝而谈,我们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9、这种高山流水之乐,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

    10、此刻流行音乐充斥,这种乐曲恐怕是高山流水,难有人欣赏。

    11、白头偕老高山流水唱歌道:“我获得自由时便有了歌声”。

    12、又一曲终了,众人还沉醉在这高山流水之中,忽而一声雁鸣,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婉转,风静沙*,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13、二十、这种高山流水之乐,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

    14、高山流水讴歌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了歌声了。"

    15、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16、现在流行音乐充斥,这种乐曲恐怕是高山流水,难有人欣赏。

    17、八、高山流水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了歌声了。(造 句 网)

    18、白头偕老高山流水唱歌道:"我获得自由时便有了歌声"。

    19、三十、绿*情人节,恋爱也低碳。将山珍海味换成山盟海誓,将金山银水换成高山流水,将友情祝福换爱情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20、高山流水亭,位于斗母宫东北经石峪坐落在高岭上。

    21、前进的路上一路风雨,一路温情,青春的碎影密密麻麻用友谊粘贴,高山流水,也许我们不曾拥有,但与友促膝而谈,我们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2、高山流水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了歌声了。

    23、他弹奏的古典乐曲,若高山流水般美妙。

    24、我但愿有朝一日去看看尼亚加拉高山流水。

    25、透过书籍,我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百般生态,去感知风花雪月,去领略高山流水,去体验世态炎凉。

    26、山山君还把会的一些曲子和小调,和绮兰一齐弹弹唱唱什么的,颇有些高山流水之意。

    27、暮云春树千里路,高山流水是故交。

    28、音乐,寻的是一份韵律与洒脱。那是高山流水的一声轻叹,一泄千里;那是 梁祝 化蝶的凄哀婉转,柔情永恒;那是泉映月的两种甘苦;那是英雄的交响曲,命运的欢乐颂……

    29、高山流水向何处,无情落花任追逐。

    30、他弹奏的古典乐曲,若高山流水般美妙。

    31、伯牙抚琴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32、高山流水,万籁俱静,惟泉水淙淙,疑是十万八千里外,月宫嫦娥抚琴击筑,明快的乐音把人带入了神仙境界。

    33、二十四、诚信可以是对情感而言的。伯牙、子期,一个抚琴,一个听音,衣袂飘飘,风清云淡,于是在高山流水中结为知音,并庄严约定;后来,故人逝去,再无知音,伯牙宁可断琴。这“约定”与“断琴”,便是对友谊的诚信。

    34、高山流水,知音难寻,孰能与我琴瑟合鸣?流年易逝,旧思难消,吾将执谁之手偕老?

    35、火车驶过时,我瞥见了高山流水。

    36、高山流水的释义

    37、清丽淡雅的她,常是溪水潺湲在古书中踏歌拾趣,含着青瓷般细腻的笑意,间或透出些许惆怅和忧伤,低眉调筝,一曲高山流水,流淌着她心底的希冀。

    38、她莺语呖呖,好像高山流水。

    39、笑芸芸众生,痴迷不悟!霓裳羽衣舞神曲,高山流水遇知音,儿女私情,究竟为谁守护?五域人外人,九州天外天。

    40、难寻高山流水,千古知音,只求心烦了有人倾诉,迷茫时有人指点前行的路。

    41、情生万物、缘聚你我,既然有缘相见,不如静下心来,听清耳悦心的“高山流水”。

    42、高山流水,万籁俱静,惟泉水淙淙,疑是万八千里外,月宫嫦娥抚琴击筑,明快的乐音把人带入了神仙境界。

    43、从布局上看,这些依偎在高山流水中的楼宇与自然环境十分和谐。

    44、二、绿是水的颜色,是山的颜色.它覆盖了整个地球.高山流水是清幽之景,绿色之致,无论你处何时在何处,绿色总伴你身边,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

    45、三、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46、十六、我藉由我的歌声触摸天主,正如高山藉由高山流水触摸远海。

    47、白头偕老高山流水 唱歌 道:"我获得自由时便有了歌声"。

    48、十四、西弗吉尼亚:黑水高山流水公园风景图片。

    49、他的演奏有如高山流水,美妙动听。

    50、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寒鸦戏水,诸宫调

    51、她莺语呖呖,仿佛高山流水。

    [阅读全文]...

2021-12-31 12:47:54
  • 高山流水的意思,高山流水造句

  • 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义词】:知音难觅

    高山流水造句:

    1这种高山流水之乐,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

    2这位钢琴家演奏的乐曲,有如高山流水,听得人如痴如醉。

    3他的作品虽然动听,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4现在流行音乐充斥,这种乐曲恐怕是高山流水,难有人欣赏。

    5小王在国际钢琴大赛上夺得首奖,高山流水得遇知音,让他激动得流下眼泪。

    [阅读全文]...

2022-06-19 18:32:42
  • 《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么

  • 语文
  • 《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么

      高山流水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么,欢迎阅读与收藏。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吕氏春秋》虽非信史,但有《列子》记述在前,其内容也并非毫无根据。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荀况在《劝学》篇里也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虽然语*夸张,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

      《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由此可见,《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

      这么说来,友谊倒在其次了。所以本篇称,《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的友谊。能引起人们无限向往的乐曲和友谊,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7-30 14:00:05
  •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 知音,语文
  •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欢迎大家分享。

      《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属于*十大古曲之一,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那么高山流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又是什么样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钟子期和俞伯牙,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遇、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俞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俞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阅读全文]...

2022-01-14 02:34:54
  • 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 历史
  • 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导语:高山流水是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历史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典故出处: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人物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成语故事:

      1.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俞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俞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2.史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了。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能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高山流水》,*古琴曲,属于*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据记载,伯牙台建于北宋,清代重修,后破败,**后修复。碑廊门额上有“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法家手笔。今天,历经风雨的伯牙台已成为汉阳的一个重要风景点,殿堂里金碧辉煌,殿堂前是相传为伯牙抚琴的汉白玉筑成的琴台。当你在稍远处驻足默立的时候,在那湖光山色,浓荫繁花当中,你会看到碑廊门额上的那四个字:高山流水。它成了一个召唤,永远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琴曲释义。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阅读全文]...

2022-03-19 06:40:43
  • 站在高山之巅的诗句

  • 站在高山之巅的诗句

      诗词有一种典雅的美,有些诗词中的语句,典雅空灵,让人回味。有的不加雕饰,也极美。下面是关于站在高山之巅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望岳》

      释义: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登飞来峰》

      释义: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关山月》

      释义: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题西林壁》

      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鸟鸣涧》

      释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6、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寇准 《咏华山》

      释义: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 《望岳三首》

      释义: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8、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韩翃 《宿石邑山中》

      释义: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

      9、举手可*月,前行若无山。——李白 《登太白峰》

      释义:举起手就可以接*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10、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李白 《登峨眉山》

      释义: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烂如同出自画中。

    [阅读全文]...

2021-12-21 17:36:24
  • 小桥流水的诗句

  • 小桥流水的诗句

      1、峥嵘秋气动千崖。川*晚照回。小桥流水送吟鞋。无人觉往来。

      2、欹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

      3、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4、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

      5、小桥流水路萦纡,竹里茅茨是隐居。

      6、小桥流水接*沙,何处行云不在家。毕卓未来轻竹叶,刘晨重到殢桃花。

      7、小桥流水。一迳修篁里。走马章台人未老。只爱明窗净几。

      8、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

      9、小桥流水,一树雪香瘦。故人今夜月,相思否。

      10、小桥流水,残梅剩雪,清似西湖。而今杖履,青霞洞府,白发樵夫。

      11、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

      12、桃花院落,小桥流水柳依依。正是清明天气,茅草池塘鲜丽,何处不相宜。

      13、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桥流水。

      14、曲巷斜街信马,小桥流水谁家。浅衫深袖倚门斜。只缘些子意,消得百般夸。

      15、清梦到、小桥流水,翔蓬深处。去岁滦京犹望远,今年谈宴知谁与。想荷翻、翠盖饱凉

      16、恼乱春愁处。小桥流水人来去。沙岸浴鸥飞鹭。谁画江南好处。

      17、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望小桥流水。

      1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19、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20、夹道修篁接断山。小桥流水走*田。

      21、吹彻瑶笙鹤未还,小桥流水碧潺潺。

      22、花如雪。小桥流水,不胜愁绝。横梢翦入生绡墨。

      23、断霞低映,小桥流水,一川*远。柳影人家起炊烟,彷佛似、江南岸。

      24、叮咛记取儿家。碧云隐映红霞。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

    [阅读全文]...

2022-04-01 10:25:25
  • 描写流水的诗句

  • 流水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阅读全文]...

2022-06-20 02:11:56
  • 关于高山的诗句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大海亦有涯,高山亦有岑。——孟郊《病客吟》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张九龄《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李白《赠从弟南*太守之遥二首》

    安识高山流水趣,儿女空传恩怨。——李好古《贺新郎·僧如梵摘阮》

    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杜甫《前出塞九首》

    高山徒仰止,终是恨才轻。——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李白《拟古·其十二》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曹操《气出唱其一》

    徒欲仰高山,焉能追逸轨。——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数峰云断处,去岸映高山。——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语直瑟弦急,行高山桂芬。——李咸用《古意论交》

    琅玕生高山,芝英耀朱堂。——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崔魏高山勃玄云,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阮籍《大人先生传》

    南陌高山碧,东方晓气青。——司空曙《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

    高山未尽海未*,愿我身死子还生。——王建《精卫词》

    聊城已非昔,高山勤仰止。——谢迁《聊城怀古》

    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东方朔《七谏》

    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东方朔《七谏》

    高山流水易为赏,求赏此声人独难。——释居简《枫桥夜泊》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杜甫《可叹》

    峨峨高山巅,浼浼青川流。——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

    何以定交契,赠君高山石。——孟郊《赠韩郎中愈》

    资予长生诀,希彼高山俦。——皎然《南湖春泛有客自北至说友人岑元…叙相思之志以寄焉》

    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高山戴雪早,从人嘲乐天。——胡寅《和刘彦冲日发》

    地高山使然,十倍百尺楼。——方回《次韵仇仁*题王子由隐居》

    内以保家族,外以扬名誉,高山在所仰,今人岂殊古。——李覯《名男曰参鲁以时喻之》

    风鬐雾鬛卷复散,顷刻巨浪高山丘。——李东阳《彭学士先生所藏刘进画鱼》

    愿子加餐善自持,高山峨峨寸土基。——郑獬《酬随子直十五兄》

    酌君以南溟一杯之美酒,俎君以罗浮万仞之高山。——韩上桂《寿刘方瀛父母》

    既当少微星,复隐高山雾。——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岂但高山与流水,道人不肯长怀珍。——王洋《听琴赠远师》

    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李嘉祐《登秦岭》

    清吹解撩丛竹啸,高山如受众峰衙。——陈造《次日再镒韵三首·鸥双鹭双傍汀沙》

    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征求尽。——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高高山顶来,直顿殿堂内。——赵孟坚《题陈山龙祠》

    遗我若逝波,望子如高山。——何景明《拟古诗十八首·其七》

    一杯绝类阳关酒,流水高山意何厚。——陈起《泛湖纪所遇》

    长河乔岳暗风沙,高山大泽蟠龙蛇。——郭印《剑篇次元汝功韵》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元稹《松树》

    祠後有高山,山头多栋宇。——梅尧臣《送刘郎中知广德军》

    莫学颍阳子,请师高山叟。——皎然《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画图旧识高山寺,今在高山寺里行。——徐照《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

    *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杜甫《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刘禹锡《蛮子歌》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白居易《青石-激忠烈也》

    [阅读全文]...

2022-07-22 19: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