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诗句

关于国画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国画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国画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国画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2) 语录(2k+) 说说(4k+) 名言(757) 诗词(33) 祝福(13k+) 心语(51)

  • 关于国画山水的诗句

  • 山水
  • 关于国画山水的诗句(精选105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国画山水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6、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7、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8、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9、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1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2、月落沙*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张炎《清*乐·候蛩凄断》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14、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15、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16、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1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18、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19、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0、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3、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5、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6、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7、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8、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9、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10、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1、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1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3、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4、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5、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6、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7、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佚名《伯牙绝弦》

      1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19、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20、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4、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8、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9、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阅读全文]...

2022-05-25 17:40:18
  • 赞美菊花的诗句 古诗国画题款用

  • 赞美,菊花
  • 赞美菊花的诗句 古诗国画题款用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下面就是古诗国画题款用,一些赞美菊花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赞美菊花的诗句篇1:

      1、《仪鸾殿早秋》

      李世民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2、《感遇四首之二》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3、《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菊花》

      唐·元稹

      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5、《长相思》

      李煜(一题邓肃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6、《晚香轩》

      明·高启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7、《菊清》

      秋瑾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8、《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9、《赋得残菊》

      唐·太宗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10、《云安九日》

      唐·杜甫

    [阅读全文]...

2022-03-29 11:37:09
  • 关于国画山水的诗句(精选105句)

  • 山水
  • 关于国画山水的诗句(精选105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国画山水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6、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7、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8、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9、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1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2、月落沙*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张炎《清*乐·候蛩凄断》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14、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15、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16、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1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18、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19、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0、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3、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5、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6、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7、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8、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9、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10、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1、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1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3、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4、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5、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6、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7、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佚名《伯牙绝弦》

      1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19、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20、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4、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8、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9、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阅读全文]...

2022-03-29 04:47:31
  • 赞美菊花的诗句 古诗国画题款用

  • 赞美,菊花
  • 赞美菊花的诗句 古诗国画题款用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下面就是古诗国画题款用,一些赞美菊花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仪鸾殿早秋》

      李世民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2、《感遇四首之二》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3、《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菊花》

      唐·元稹

      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5、《长相思》

      李煜(一题邓肃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6、《晚香轩》

      明·高启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7、《饮酒》

      8、《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9、《赋得残菊》

      唐·太宗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10、《云安九日》

      唐·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11、《咏菊》

      唐·白居易

    [阅读全文]...

2022-03-22 20:31:43
  • 国画的学*方法

  • 画画
  • 国画的学*方法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需要学*的内容越来越多,对于学*的人来说,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想要高效学*,却不知道怎么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画的学*方法,欢迎大家分享。

      目前,*画艺术范畴百花齐放、百花怒放,各种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奇光异彩。加之*画喜好者和珍藏队伍的不时扩展,学**画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那么怎样学国画呢?

      怎样学国画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学*心态,学*目标不要一下子定得过高,学*国画是为了有所乐,这样精神上就没有负担,学*起来就比较轻松。

      第二要多看多读,看别人作画、看展览、看教学录像带、看古今名人画作,学*创作方法;看花鸟虫鱼、看名山大川,收集素材、增长知识。还要多读古今文艺作品,加强文学修养,这是画外功夫,有助于提高自己绘画的品位。

      第三绘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有所侧重,花鸟、山水、人物不要全面开花,选一科重点学,人老了精力有限。老人学*工笔画法视力不行,学*大写意画法需要有很高的笔墨功夫和艺术修养,最好学*兼工带写的小写意画法。

      第四要有适度的投资,除了购买必要的宣纸、毛笔、国画色、书画墨外,还要购买一些参考资料。

      第五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初学画的同学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先临摹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以后结合写生搞些创作,按部就班地慢慢来,一步一步地画下去。

      第六积极参与一些书画活动,地方上办书画展览,可将自己画得好的作品推荐给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拍成照片向报刊投稿,如果感觉自己作品画得还可以,也可参与一些书画作品比赛。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装裱起来,悬之于客厅或赠给亲朋好友,也是一种乐趣。

      第七要有一个良好的学*环境,住房宽敞、经济条件许可可辟一个画室,但最起码要有一张可以作画的桌子,这样才可以坐下来画画。

      第八要持之以恒,要经常保持浓厚的学*兴趣,每天坚持画几笔,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国画的底子应该是书法,而不是素描,切记切记。

      其次,国画的韵味源自古典书卷之气,而非现代时尚之气,凡是提出*画的现代化的,都不是纯粹的国画,那是徐悲鸿为始作俑的一批人,引进西方美术教学方式以后的才出现的,并且,当时引起的目的在于纠正并协助*画的传统化教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在素描的高级学府——前苏联——俄罗斯,素描也不是这么画的,去了一次,从最基本的东西重起炉灶革新了一次。

      绝对不要以透视关系、明暗对比来考量国画。

      临摹画作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今天临*这家明天临*那家,这样是没用的,哪个名家,都有超出常人之处,细细体会,细心摹画,临*时对象的选择也很重要,首先不要入手先临摹风格过于跋扈的、奇崛的,要自*和入手,然后,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特定风格临*。

      切忌浅尝辄止,无论临*哪家,都要钻研一番,等到真正懂了以后,或者确确实实不再感兴趣以后,再换别家。

      笔墨是*画的特色,精华所在,没有笔墨不能称其为*画,笔墨一词从广义上讲,指利用笔墨达到的画面气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狭义的笔墨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

      1、用笔《古画品录》中六法: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具体说来即提,按,顺,逆正,侧,藏露,快,慢等。用笔要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变化。

      山水画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中锋运笔,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由于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笔线粗壮而毛辣,多用于山石的皴擦。

      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露锋运笔。逆锋运笔,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树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运用。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故画出拇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

      *画运笔方法十讲究,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五笔”之说,“五笔”即“*、圆、留、重、变。”所谓“*”,是指运笔时用力*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要“如屋漏痕”。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谓“变”,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二是指运笔要互相呼应,“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笔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画线时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使之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山水画的线条的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

      枯而能润上乘用笔应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所以,必须学会运用枯、润这一对矛盾,使一对矛盾统一起来。哪么这种笔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李可染先生说得非常清楚:“笔内含水不要太多,这样运笔则苍;行笔涩重有力,就能把水份挤出来,这样运笔铡润。”刚柔相济是指笔线形式要达到既不柔弱又不刚直的完美境界。刚和柔,又是用笔上的一对矛盾。不会运用这对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刚”,就是失之“柔”。著名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先生把刚柔这对矛盾处理得非常的好,是我们学*的典范。陆俨少的画中,山石的勾勒,树、苔的点擢,苍劲雄健,势挟雷霆风雨;而云、水的笔线则轻盈容与、婀娜多姿。刚柔相济,产生极强的形式美的世术魅力。有质有韵是指肉容与形式的'统一。质,是客观物象的形体实质。在绘画上,无论画得多好的线条,如果脱离了制要表现的对象,就成为没有价值的笔墨游戏了。韵,是线条运动的韵味、韵律、节奏。

      “画是不声的音乐”就是指好的画之一笔一划就象一个个动人的音符,组成了支美妙的动人乐曲。有质是对描绘的客观对象的“真”的追求,即能神形兼备;有韵是指通过客观对象以表达主观的精神,即能传神写意。*画要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画毕生追求的世术境地。用笔“三忌”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所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指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别外,还其禁忌如“枯、弱、光滑、草率等等是也。中画画家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书法通于画法”的理论。要避免上述的三忌,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书法,真、篆行、草都练一点,才能掌据各种用笔的技巧。要克服笔病,一要增强腕力,做到“笔为我使”。二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三要在行笔这前做到“胸有成竹”。

      2、用墨有光彩、讲层次,求变化。对墨的要求,清、润、沉、和。清,层次分明。润,墨色滋润。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泼墨法:用笔毛饱蘸浓淡相宜的水和墨,大胆落于纸上。积墨法:由淡和深(待墨干后)层层添加。破墨法:先画一种墨,未干时再破以不同的墨,可以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

    [阅读全文]...

2022-01-11 04:57:56
  • 大雪节气国画

  • 节气,大雪,画画
  • 【推荐】大雪节气国画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大雪节气国画及大雪节气的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雪(Heavy Snow),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太阳位于黄经255°,北方地区会受冷空气影响,常出现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积雪,黄河流域一带也渐有积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其前一节气是小雪,后一节气是冬至。

      1节气由来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大雪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2天气特点

      基础特点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东北、西北地区*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则已大雪纷飞了。但在南方,特别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却依然草木葱茏,干燥的感觉还是很明显,与北方的气候相差很大。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这时,华南气候还有多雾的特点,一般12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雾通常出现在夜间无云或少云的清晨,气象学称之为辐射雾。“十雾九晴”,雾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阳光会显得格外温暖。

      常见天气

      降温

      雨凇有人做过统计,我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大雪(暴雪)

      我们知道,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有利于冬季旅游的开展。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称为白灾)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冻雨(雨凇)

      雾凇强冷空气到达南方,特别是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容易出现冻雨。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根据《长江中下游气候》一书中统计,每年12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在–3~0℃时,容易出现冻雨,冻雨出现几率占到76%。

      雾凇

      据统计,一般每年11月开始到次年2月,西北、东北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先后会有雾凇出现,湿度大的山区比较多见。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我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凌汛雾霾

      12月份,在刚迈入冬季的江南,早晨气温比较低时,或是在雨雪过后,*地面湿度大,还有可能出现成片的大雾区。北方城市的'雾霾天气也会打个照面。

      凌讯

      冬季,内蒙古包头河段结冰封河,而偏南的兰州河没有封河,河水流向已经封河的河段,由于封河的河段上的冰层和凌坝阻挡了上游下来的河水,迫使水位抬高,易在包头河段产生水漫河堤的灾害。如果强冷空气来的晚,12月就容易引发流凌灾害。

      3日期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18,20世纪=7.9。

      举例说明:2088年大雪日期=[88×0.2422+7.18]-[88/4]=28-22=6,12月6日大雪。

      例外:195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4节日民俗

      腌肉

      腊肉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

      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釉子、脐橙雪橙都是的当家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1]。

    [阅读全文]...

2022-04-20 22:19:19
  • 欣赏国画的方法介绍

  • 方法,欣赏,画画
  • 欣赏国画的方法介绍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欣赏国画的方法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尤其是山水,并不是实景固定一个范围完成一幅画,往往是在同一画面,收集不同一地的实境,或者不同面向的景物,彼此安排融合,形成了「意境」。

      所以纸面安排的「章法」当中,尚包括资料去取与景物陶融的「造境」在内。所谓「造景」就是「腹稿」,搜尽奇峰打草稿。

      绘画创造的笔墨形质是当于目而有据的,而创作心源的理念情思则是得于心而难名,古人常言师心不在,能悟传神彩的关键在于理念情思的参化修为,故有「自非胸中过人,有不能为者」之论,可见情境会悟所得的实来自于笔外功夫的识见阅历,未见笔墨之能则徒具空想遐思。

      明清人论画,谈到气韵,往往推崇赵孟頫。但只要绘画中据有一种特有的生动而感人的素质即可,不管其含义。

      悬挂油画有讲究

      在现代家居中,以油画装饰墙面已越来越普遍。如何悬挂油画才能使人赏心悦目呢?

      一般来说,油画比起其它画种在陈列上有它的局限性。首先是容易反光,另外,用厚涂法强调画面肌理的油画,因有起伏而容易积尘。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和保护画面,在悬挂时应有一个向前下方的倾斜度。油画面对正面光时,效果往往较差,应采用侧前上方光线,且尽可能做到悬挂处的光源与作画时的光源相一致,如作画时光源在左侧,悬挂时也应与此光源一致。

      挂画的高度要根据居室的具体场合进行调整。悬挂得太低,不利于画面的保护和观赏;悬挂过高,又使欣赏者仰视造成不便,同时因画面产生透视变形,影响欣赏效果。

      如果需要悬挂多幅油画,应考虑到画与画之间的距离,宁疏勿密。同时要照顾到远观时的大效果,尽量将色调相*、内容相*的画幅分开,不要并列在一起,才能使整个墙面的画幅有轻重、冷暖起伏等的变化。

      一幅尺寸一致的作品要注意整齐,间隔一致。画幅大小相间不一的作品要注意底边的整齐及画面倾斜度的一致。若是悬挂较大的画幅,应选择观从所适合的距离观看才会有满意效果。

      油画装入玻璃框陈列,对保护画面有利,但效果要比不带玻璃的差,无论怎样陈列,都要避免日光反射和强烈的灯光照射。陈列油画房间,窗帘的设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悬挂油画还要有固定的挂画设备,即要有固定在墙壁上的横木线,油画作品通过结实的挂画绳和挂画钩连接在挂画线上。如果实在无挂画的横木线而必须用钉子悬挂时,应将钉子陷于画幅的背后。潮湿的地区应多检查挂画有无因锈蚀或朽落的危险。

      经典欧洲油画的收藏与鉴赏

      《聆听》

      《静谧》

      最*几年,当代欧洲油画几乎每年涨一倍,特别是大师精品。欧洲油画曾经深深地影响过*几代画家,但是谈到收藏,目前国内热衷于此的藏家大多是美术界人士,究其原因,一是他们懂行,二是即便不升值,回去自己好好临摹,也可以起到学*的作用。

      那么对于行外的投资者而言,油画就永远是待开垦领域吗?当然不,只要有兴趣了解,就会慢慢深入,而所有的行家也都是这样炼成的。

      欧洲油画可以分为古典油画、现代油画两个阶段。欧洲油画进入成熟期,在15世纪以后,特别是15世纪末叶到16世纪中叶的文艺复兴时代是盛期,这个时期有许多杰出的大师出现,包括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以及威尼斯派的代表人物提香,这些大师级人物对后人影响深远。在这之后,各代也有杰出画家涌现,保罗·阿尔伯特·贝纳尔是其中一位。

      作为法国的知名画家,保罗·阿尔伯特·贝纳尔出身艺术家庭,是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最出类拔萃的学生之一,于1874年赢得罗马奖学金绘画大奖。后来成为了罗马美第奇宫法兰西学院院长,并于1922年荣任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院长。当时徐悲鸿就在这所学府深造(1919-1924),他在与贝纳尔等人的交往中受到极大的教益。作为世界级的画家,保罗的画受到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青睐。

      《聆听》是保罗约创作于1890年的一幅纸板油画,是一幅与众不同的小尺幅的作品画稿。这幅作品把我们带进了独特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画中有古典希腊美人,绿色的野生葡萄藤蔓,地中海的阳光穿过绿叶,在藤蔓支架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影。画面的远处,碧蓝的海面,清澈的天空,带着奥林匹斯神山的宁静和清雅。画中希腊美人吹着的双笛,在西方古代文明中是神的乐器。画作细节上的色彩运用,精心处理的构图,都使整件作品产生了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不愧是大师笔下的杰作!

      普洛坎·加斯东毕业于里昂美术学院,这所学院与巴黎美术学院并称为法国最享有盛誉的学府。普洛坎·加斯东也因此成为十九世纪里昂画派的大家之一。这幅《静谧》画风娴熟,将我们带入了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精致的生活艺术,这是巴黎和外省大城市的大资产阶级的典型生活方式。画家细心地展现画中静物,不经意间透露出画中主人成功的社会地位。画面是私密的一角,银器、鲜花、水果的摆放显出主人闲静的心情和渴望的心理。整幅画面构成一幅似乎在预示着爱情游戏的第一步。尤其是在这个秋天的午后,犹如罗纳河上的薄雾那样温柔。

      刘海粟书画真伪辨析

      刘海粟的山水画,前后风格变化非常大。前期主要受石涛和沈周的影响,笔线像沈周,构图、用墨则更接*石涛。那时期,他似乎并不特别在意色彩的探索而更注重水墨的运用,早年作品中,设色作品并不多见,仅有的几件,也以用色清淡的浅绛山水为主。大部分作品都类似写生稿,用细密的线条勾勒,用淡淡的墨色渲染,单纯而明快。从1950年代末开始,刘海粟开始了没骨青绿山水的探索,缤纷的色彩开始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而他这时期的水墨山水,显然也受到没骨画法的影响,水墨层层渲染,因此画面厚实、层次丰富。刘海粟把没骨青绿与水墨勾染的技法融汇贯通,开创了泼彩山水的新面目。

      黄山是刘海粟一生反复描绘的`题材,《黄山烟云》,创作于1969年,在众多黄山题材的作品中,它也许不那么抢眼,但它是刘海粟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品,它既能让我们窥见画家前期的山水画样式,又能让我们知道后来泼彩山水的根源所在。这件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墨的渲染:山石的体积感靠渲染,云雾轻柔的质感靠渲染,光影的明暗靠渲染,它已经不再是勾勒之后可有可无的一种辅助方式,而是作者主要的表现手法,正是通过层层加染,使画面厚实丰富,意蕴无穷。

      刘海粟的泼彩山水大都有水墨打底,而且许多底本非常完善,几乎可以看成是完整的作品了,这时再泼上色彩,流动的色彩难以掌控,只能因势利导,所以常常能收获意外的效果。一件泼彩山水画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水与色。水分控制不好,山石宛如一堆烂泥;色彩把握不好,画面驳杂花乱。刘海粟有了前期*画与油画两个方面的创作积淀,用水用色了然于胸,晚年的泼彩山水画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收获。

      《黄山人字瀑》创作于1982年,与常见的那种色彩绚烂的泼彩不同,这件作品色彩较为单纯,以石青为主色调,辅以三绿、赭石等。透过色彩,我们可以看到*景的山石、树木等都用笔墨勾画得非常细致,云雾、远山也都用淡墨层层渲染,整幅作品水墨还是居于主导地位,意境也显得清幽冷寂,与传统的山水画差距不是很大。然而,这件作品还是可以看出刘海粟泼彩山水的独特之处:一是厚重,所有的山峰、树木都由一层层浓淡不同的墨与色叠加而成,类似套色印刷的手法,重墨处黝黑光亮,淡墨处温润清澈,形象特别丰满,层次又很丰富;二是敷彩极具个性,那些石青、石绿与水墨交融碰撞,呈现出宛如金属腐蚀后特有的斑斑驳驳而又迷迷蒙蒙的肌理效果,感觉特别沉稳凝重;三是巧妙的虚实对比,画家笔下的山水,大都构图丰满,靠云雾的穿插使*景远景各得其所,有时浓密的山谷间透出一缕亮光,颇有奇效,使浓重的画面不致沉闷壅塞。当然,这件作品虚处比实处更精彩,那若隐若现的远山、飘渺不定的云雾、水汽氤氲的瀑布,无一不是曲尽其妙。

      《黄山奇景》创作时间为“壬戌”年,即1982年。构图与图二大同小异,表现手法也基本相同,先用水墨勾染,然后泼墨泼彩。但仔细比较,二者的水*却天差地别,后者明显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赝品:

      一、画面又花又乱。那些留白,东一块西一块,散乱分布,整个画面缺少一种凝聚的力量。而且云脚、远山用笔太实,留白的形状过于规整,与云雾那种轻柔飘渺的特质很不相符,对比真迹,这些留白边缘的着笔处都非常的轻灵活脱。而“人”字形瀑布画得更为拙劣,边缘整齐,如刀刻一般,飞流直下的瀑布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形状呢?

      二、笔墨的功夫也很不到家。画树、勾勒山石的线条绵软无力,笔头水分又控制不好,不管是笔线还是块面,但凡见笔见墨处,无一不是漫漶臃肿。山峰画得特别*,没有凹凸的体积感,*景、中景、远景的空间关系也没处理好,画面根本立不起来。

      三、色彩漂浮琐碎。石青、石绿设色过于浅淡和分散,没有泼彩的痕迹,远山的敷色笔触细碎,毫无章法。落款的书法与真迹相比,更有天壤之别。

      其实,刘海粟的泼彩山水,市场上是难得一见的。那些托名刘海粟的赝品,倒是层出不穷,以讹传讹,以致败坏了刘海粟的声誉。那些赝品,有的技法拙劣,一眼可以看穿,蒙人不太容易;有的略有水准,几能乱人耳目。还有一类作品,疑是代笔,画假而款真,虽不多见,应当格外注意。

      《黄山白龙潭》(图四,纸本,136x67cm),“壬戌”年创作,刘海粟以黄山白龙潭为题材的作品有好几件,然而这一件却疑点重重:一、画面缺少真迹特有的那种由色与墨交融冲撞所形成的斑驳的肌理;二、山石画得都较草率,看不到层层的笔墨叠加,用色虽浓,画面的层次并不丰富;三、水纹画得杂乱,线条大都粗短细碎,毫无韧性,作为画面的主体部分,画家不可能画得如此草率。然而,让人奇怪的是,这幅画的落款{图五]却吻合刘海粟晚年的书法风格,写得率意从容,作伪者显然到不了这种境界。我们再回头看那石青、石绿的色泽,与刘海粟一贯所用也完全一样,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这是由他身边亲*之人所画,然后由画家本人添款的呢?

      如何鉴别书画作品上的印章

      *书画区别于西方的特征之一,就是作者不单题款署名,还要钤上一方篆刻的印章。书画若龙,印章点睛。这一点,可谓“华夏之独”(鲁迅语)。

      书画作品上的印章,除用于鉴别真伪外,还是整个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清代著名画家吴昌硕认为:“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印章佳者如画龙点睛,使书画作品增色增辉。

      *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荷花倒影》图,画艺十分精妙。夏日池塘水面上荡起粼粼波纹,半开的荷花倒影在水中,小蝌蚪争相戏影,一方“木人”(画家曾为木匠,故名)朱红印章,正好钤在荷梗和倒影之间的空灵处。说明大师不仅题跋讲究,而且善于押章用印,使其与整个画面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明代唐伯虎的《枯槎鹳鹆图》,画面上有一株蟠曲少叶的枯槎,栖着一只翘首鸣叫的鹳鹆,构图简雅,笔墨不多,右上方和左下方均为空白。右上方题诗两行,落款后押“唐寅”名章一方,黑红相映成趣;左下方空灵处补钤压角章两枚,与名章遥相呼应,形成对称,使构图稳而不板,静中有动。

      一般来说,书画作品上的印章,在构图上起均衡稳定作用。也有一些书画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环境、身世和情趣,以及作品表现的内容、风格,在其上押盖别号、雅号等印章,可使人产生联想。如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籍贯湖北襄阳,所以其作品常加印“襄阳漫士”、“楚国米芾”等图章。元代赵孟頫所居之处四面环水,其作品常钤“水晶宫道人”印章。而齐白石常自称“三百石富翁”,指其拥有三百枚石印,并以此而自豪。所以,书画作者大多根据自己的追求、作品出处、内容、品位等选钤印章,如“江山多娇”、“大富斋”、“清雅斋”、“幽谷居士”等图章。

      水墨画技法:墨分五色还需好宣纸

      不朽的作品一定是在好的材料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发挥。而现在很多艺术家却完全不懂纸、墨、笔。他们并不知道,一旦不了解纸的品性特点,出来的作品跟想象中的是不一样的。不久前我跟金石大家陆康交谈时,一致认同*的纸墨笔砚对历代书画产业的促进和支持作用。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恢复最传统的工艺,在墨守成规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当今只有真正的大家才觉得材料重要,而大部分艺术家认为画出来不都是一回事。事实上,当一个艺术家的技艺达到一定的水准时,好的材料可以将其作品提升25%-30%。这也是为什么南唐李后主要花那么大的心思去研究纸张。当然不可忽视的是,这种作品必须建立在高端的艺术之上。

      很多画了几十年的画家也并不知道,他们一直使用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纸。现在市面上的100张纸中,不到20张是宣纸,其余80张只是书画纸。什么是书画纸?就是在纸浆里加一点点稻草和其他东西制作出来的。那些一刀价格低于1000元的,绝大多数就是书画纸。书画纸最大的缺陷是不晕墨。要知道,墨和纸之间是有感情的,墨被画在纸上后,还要在纸里生长。所以古代人写字画画往往可做到墨分五色,而现在却难以达到这个境界。我甚至看到有的人写字画画,每一笔下去都要用餐巾纸蘸一下,这种做法让人啼笑皆非。

      在20%的宣纸中,至少有10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纸,只能叫画工宣纸。虽然其材料可能与宣纸一样,但漂白、加工都用了化学料。以前的宣纸采用日光自然漂白,需要半年才能制成,而现在都用高锰酸钾漂白,一天半就能完成。

      为什么画家不注重纸,一是算小账不算大账,认为买一刀100多元的就足够了,却没想过自己的一件8尺作品已卖到20、30万元了,却还用1元一张的纸。他们不懂这种纸存放50、60年就会粉碎,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买家藏家。其实真正的好纸,也不过3000、4000元一刀,每一张才几十元,和作品的价值比较几乎可以被忽略。

      *水墨画适合在好纸上表现,运笔效果好,浓妆淡抹总相宜。正如好的瓷器放了几百年后越来越美,就是因为材质再烧成后还将继续氧化和生长。艺术需要讲究,艺术家要像苛求自己的艺术一样苛求材料。

    [阅读全文]...

2022-02-10 23:21:12
  • 国画白描梅花画谱基本绘画技巧

  • 梅花,文艺,体育
  • 国画白描梅花画谱基本绘画技巧

      白描梅花画谱是白描梅花的一种基本绘画技巧,而白描梅花通过运用笔墨的变化来表现梅花的质量感。白描梅花画谱是初学者的不二选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国画白描梅花画谱基本绘画技巧,欢迎阅读。

      一、白描梅花的基本技法

      1.枝干

      老干为多年生长,故多有盘结且树皮皲裂,所以一般用笔较为迟;

      双勾不能只勾边线,要结合其结构,注意边线的穿插交合以表现出体积与质感:

      如果以勾线与皴擦结合表现,则要注意皴法的用笔,虽为干皴,也要见笔见线:

      枝条要相对挺拔,但也不能流滑,无论双勾还是皴勾结合,都要注意与老干的区别:

      树干的交叉,一般不宜*行,以不等边三角形分割为好,要注意其疏密变化及走势,既要有变化,又要有呼应:

      枝条的前后关系也要交待清楚:

      2.花朵

      花瓣开放有先有后,这是自然规律。一幅画中,有花苞,有初放,有含苞欲放,还有盛开,既符合自然规律,也是丰富画面艺术效果的`一种形式,当然可独取含苞待放,也可全画盛开花朵。

      花朵的正侧向背,相互呼应对比,疏密对比,都是要通过经营布置以构成画面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关系。

      3.点蕊、勾须

      勾须用线应有力度,点蕊要见笔形:

      4.章法

      枝干要在一个总长势的前提下交叉变化,要注意枝干与花朵的疏密关系,注意画面的空白变化。

      一、一般工笔梅花的创作步骤

      画工笔梅花需要准备勾线笔,几支大小不同的羊毫笔,画枝干用的旧笔。郭宣或熟绢。没烟墨、砚台、国画颜料(初学者可以先使用管装的颜料),胶和矾。此外,画毡、笔洗、调色碟等都应适当准备。一般工笔梅花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一、草稿:使用铅笔打草稿,纸张不要求。

      二、过稿:将草稿放置在拷贝台上,上面覆一层熟宣,使用勾线笔(花枝俏等)将画稿勾在宣纸上,这样的做品称为白描。

      三、渲:在画好的草稿上用墨来表现画面的明暗,方法是:使用两支较大的笔(一般为大白云)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点墨,在墨没干之前用水渲开,造成一个自然的过渡。

      四、染:方法和渲的步骤差不多,不过使用的是国画颜料,这一步较为麻烦。为了让色彩更加均匀厚实,一般要进行多次,有“三矾九染”之说。

      五、勾线:在渲和染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原来的线条被色彩覆盖,要重新勾一次线。工笔画的过程和技法非常复杂多样,这只是基本的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5-07 05:44:02
  • 湘教版小学国画课件《江山如此多娇》

  • 小学,画画
  • 湘教版小学国画课件《江山如此多娇》

      湘教版小学国画课件《江山如此多娇》应该要怎么写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学国画课件《江山如此多娇》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

      2、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录音机、幻灯机。

      教学方法:

      引导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投影出示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学生欣赏。

      2、教师导入:同学们,如此气势恢弘的巨型国画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3-18自然段。

      2、分小组讨论:

      (1)这一部分记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是怎么样的?

      (3)在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过程中,两位画家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3、全班交流汇报。(出示幻灯)

      (1)这一部分记叙了画家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创作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经过。这一部分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出示国画创作过程的相关语句。

      (3)在创作过程中,两位画家的心情由苦恼到兴致勃勃。出示相关句子。

      3、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交流:为什么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成了珍贵的传世之作?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读,分角色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两位画家创作巨型国画时,态度怎么样?(严肃认真)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是怎么审视这幅巨画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你从画家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审视态度中体会到了什么?从画家的创作态度、*的审视态度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再读课文,回归整体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收获,主要从理解课文的内容方面去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名胜,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基本常识;了解主要名山古迹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传说:了解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整理旅游相关信息,学会在旅游活动中分析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地图、名胜古迹图片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我是毛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进步。老师来自邵阳县五峰铺镇第二完小,但是老师不是湖南人,是湖北人。湖北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找到了吗?湖南湖北中间有一个号称“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因为湖北在洞庭湖以北因此被称为湖北,简称“鄂”;而湖南位于洞庭湖的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

      活动一:说说你了解的湖南

      1、请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洞庭湖。

      2、岳阳楼

      3、“南岳”衡山

      4、韶山

      活动二:分小组“旅游”

    [阅读全文]...

2022-01-30 05:34:51
  • 国画应该怎么保存

  • 生活
  • 国画应该怎么保存

      国画是*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那么国画怎么保存呢?

      国画具有怕火、怕光、怕湿、怕霉和怕虫咬的“五怕”特征。要收藏保护好字画必须把握好四个方法:

      一、要避光。

      因字画一般都以纸、绢等为载体,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纸、绢的纤维变质或泛黄、褪色、发脆,造成字画的损坏,从而缩短字画的寿命。所以,字画应放置于避光、阴凉、干燥和清洁的地方妥善保管。

      二、要去尘。

      字画收藏前,最好掸去字画表面的灰尘,防止把灰尘卷进字画,也要防止轴头中引起发霉或污染和虫蛀。对于绢本的字画尤应注意,灰尘落在绢缝里,一定要耐心把它清除,否则一遇潮气,字画的寿命就会缩短。此外,灰尘中潜伏着人眼看不到的虫卵,在温、湿度适宜时就变成成虫,日后便会蛀咬字画。因此,字画不应该一挂数年,因为挂的过程,就是缓慢风化、变质、褪色和损伤的过程。

      三、要防潮

      一是要选择不潮湿的墙壁张挂,并要在室内避开有水蒸气的地方,预防*时的湿气附在字画上;二是当雨季到来之前,应暂时将裸露的字画收藏起来,梅雨季过后,及时选晴朗、干燥的天气,将字画逐一展开或张挂,以便在通风中驱散潮气。字画的贮藏空间,温暖应保持在14℃—20℃左右,相对湿度在50—60%。因为室内相对湿度偏高,容易引起纸张受潮而滋长霉菌。而太干燥又容易引起字画的翘曲变脆。

      四、要密封

      对存藏环境来说,要求书画柜或书画箱要密封性好。使保存环境相对稳定。民间常用阳江漆皮箱,由杉木制成,内外都蒙上纸,再涂上黑色的木漆,避光防潮。密封性能较好。现在有条件的地方,都用保险柜一类密闭性能较好的器物。但无论用哪种箱柜,都要把字画悬空放置,即用木条一类东西担空,下面留出一定空间放置干燥剂(变色硅胶或二氯化钙)、防虫剂(卫生球、樟脑丸,对二氯化苯)、防霉剂,再把字画放置在木条上。为了安全,这些试剂都应当用布或透气性较好的纸包起来。则可保字画安然无恙,延长字画寿命。

      传统国画颜色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出售的*画颜色从原料上分主要有矿物质、植物质和化学合成等三种类型;从包装上分主要有水剂(锡管装)、粉状(袋装和瓶装)和块状(合装)等三种形式。

      (一)·锡管装水剂色

      自从大兴水墨写意之风后,*画的工具材料就逐渐地简洁,特别在颜色和墨上,更是一切为了方便快捷,于是锡管装的水剂颜色和瓶装的墨就大行其道。现市面上的锡管装颜色主要有十二色合装*画颜色,它使用原料庞杂,包括了传统矿物质、植物质以及现代化学合成色。这种水剂国画色虽然使用方便,但颜色的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不合格产品,色胶比例不匀,开封后挤出的全是浑浊的胶水,待挤到颜色时又全是渣滓,很难使用。所以在使用锡管装颜色时,开封之前先用手指来回挤压锡管,让胶水和颜色在里面混合,这样开封后挤出的颜色就没有胶色分离现象了。在使用锡管装颜色时一定要现用现挤,尽快用完,否则容易干后结块,再也无法使用。

      (二)·粉状颜色

      粉状颜色一般都是由原材料直接加工制作而成,较少使用化学合成物,它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颜色品质好,色彩饱和度高。粉状颜色主要取材于各种矿石、贝壳、金属等,基本上属于矿物质颜料。另还有用木材炭、丝绸等材料经火烧后,取其灰烬进行研磨,加工制作成不同灰黑度的黑色粉状颜料。这种颜色用到画面上后易产生毛绒绒的感觉,可以用它来画蜂蝶、鸟雀、小鸡、猫狗等小动物,能表现出特殊的质感效果。

      (三)·块状颜色

      块状颜色实际上是粉状颜色的深加工。粉状颜色是一种无胶的半成品,在使用它时一定要调入胶水,而块状颜色是已经加入了胶水的颜色,使用时只要用清水将其浸泡开就可以蘸色描画了。块状颜色不象粉状颜色那样,主要是矿物质颜料,它既有矿物质颜料,又有植物质颜料,尤以植物质颜色为主。

      *画颜料的调胶颇有讲究,这是因为胶水是直接将颜色和画面粘结的媒介,胶水用少了容易掉色,用多了又会降低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画颜色特有的魅力。*画颜料用胶主要有桃胶和骨胶两类。桃胶就是桃树伤口所流液体,这种液体有一定的胶黏度,干后凝聚成半透明状的晶体。桃胶可以春天自己到桃林中摘取,市面上也可以买到;骨胶就是用动物的骨头等胶脂部分熬制而成,呈颗粒或条状的半透明晶体。由于所取原料不同,所以就有牛胶、鹿胶和一般的猪骨胶等不同的品种。桃胶黏性不如骨胶,因此它不太适合粘合矿物质颜料,骨胶黏性强,无论是矿物质还是植物质颜料都可以使用。但是,骨胶易变质,特别是炎热的夏天要现用现做,如果时间长了就会腐 败变臭。在*画颜料中,需要加胶的主要以粉状颜料为主。粉状颜料加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兑胶调和法,另一种是干粉黏附法。

      (A)·直接兑胶法

      将粉状颜色倒进调色碟,将胶水直接兑进色粉中,用手指加力揉按成有一定韧性的色团备用(如果少量使用,只需要用笔蘸胶揉合色粉即可),使用时加入少许温水将颜色调和成需要的浓稠度即可。如果调制好的颜色一次不能用完,一定要进行退胶处理,否则的话就会影响到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所谓退胶就是用清水将兑过胶的颜料稀释,待其沉淀后倒去颜色上面的清水,这样胶水就会随之被倒去。

      (B)·干粉黏附法

      这是一种在画面上直接上胶的方法。上色时,在所需填彩的地方用胶水均匀地刷在画面上,然后用小色筛(颇似中药房中过虑渣滓的药筛)将色粉均匀地洒到画面上,然后用干净的底文笔轻轻地来回扫几下,这样色粉就会牢固地黏附在画面上了。这种黏附法颜色和胶水无需直接调合,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颜色原有的色泽和光彩,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

      矿物质颜色即使加了胶,其和画面的附着力还是不够,在反复覆盖晕染时还常常会将底色带起。要使颜色牢固地附着在画面上,可以用胶矾罩盖法加以解决。

      矿物质颜色覆盖力强,在使用时一般采用轻色多层,反复罩染的方法,这样染出的颜色厚重沉着,饱和度大,不易出现水迹斑痕等现象。胶矾罩盖法就是在矿物质颜色的上面用胶矾水轻刷,待胶矾水干后就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将颜色牢牢地固定在画面上,这样无论在颜色上进行多少次罩染也不会将底色带起。要注意:覆盖颜色的胶矾液宜淡忌浓,如果浓度过高,干后就会在颜色上形成一层白霜,不仅破坏了画面,降低了色彩的明度,而且还无法补救。用胶矾液在颜色上罩盖的方法古已有之,称为“三矾九染”法。

      虽然在水墨写意大行其道的今天,色彩在画面中越用越少,但在工笔花鸟画和民间绘画中,色彩一直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二十多年来,工笔重彩和现代花鸟画的兴起,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色彩的重要作用,大家都在尽力寻找和探索。正当我们苦于色彩品种稀少,颜色形式单一时,我们的邻国日本,其绘画色彩却越来越丰富,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到了日本画的颜料上。

      *画的基本知识介绍

      *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历史发展

      *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 ,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画相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随着时代的变迁,*画由过去士大夫和贵族娱乐自赏的贵族艺术转向为“民众的艺术”,由过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使*画在题材内容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画家们将视角投向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 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各种新国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80年代中期,又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革新*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

      *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人“天人合一”的观念。*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在构图上,*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画为水墨画。其所用墨讲求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同时墨还可以与色相互结合,而又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墨色互补的多样性。而在以色彩为主的*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之。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时期,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现代的*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水墨画

      *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画的一种。泛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姚茫父的《*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历代文人画对*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画分十门

      *画名词。*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菜门等。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参见“十三科”。

      十三科

      *画术语。*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八类。元代汤垕《画鉴》说:“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是:“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人物画

      绘画的一种。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在现代,更强调“师法化”,还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发展。

    [阅读全文]...

2022-02-10 17:01:19
国画诗句 - 句子
国画诗句 - 语录
国画诗句 - 说说
国画诗句 - 名言
国画诗句 - 诗词
国画诗句 - 祝福
国画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