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山东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山东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山东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山东的诗句
烟台山后石船
翟辛灵
造化奇观辟石船,惊涛骇浪扑舷前。
一经镌刻题诗后,光耀烟台数百年。
登烟台山阴栈道
李培序
俯视潮头澎湃声,盘登栈道只心惊。
崎岖隘路阶梯接,逶迤长桥铁索横。
无那嶙岩足有失,幸蒙游客手扶行。
欣然面对青山色,惹浪亭前望海*。
登岳 王守仁(明)
晓登泰山道,行行入烟霏.
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
云梯挂青壁,仰见蛛丝微.
长风吹海色,飘摇送天衣.
峰顶动笙乐,青童两相依.
振衣将往从,凌云勿高飞.
挥手若相待,丹霞闪余辉.
凡躯无健羽,怅然不能归.
望岳 李东阳(明)
偶上奎文阁,来观泰岳峰.
半空翻碧浪,*陆走苍龙.
紫爱沾岚湿,青怜泼黛浓.
长原随迤逦,高树助蒙茸.
幢节迎还送,戈矛击更冲.
烟霞变明晦,云雨验丰凶.
混沌天初辟,精灵地所钟.
分疆书禹贡,肇域纪尧封.
挹浅临沧?,凭虚揖华嵩.
行尊宜作丈,名重合称宗.
南天门 陈沂(明)
望入天门十二重,然飞舞半虚空.
千寻不假钩梯上,一窍惟容箭栝通.
风气荡摩鹏翮外,日光摇漾海波中.
欲求阊阖无人问,但拟彤云是帝宫.
偶题灵岩寺清凉世界 萨都剌(元)
今日清凉地,明朝洙泗心.
酒堪消客况,泉可洗尘衿.
佛古荒苔藓,林深繁绿阴.
樵歌山路晚,余兴付归禽.
登泰山 张养浩(元)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似觉宽.
笑拍红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送灵岩新住持赴寺 王安石(北宋)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
一路紫苔通窅窱,千崖青霭落潺湲。
山只啸聚荒禅室,象众低摧想法筵。
雪足莫辞重趼往,东人香火有因缘。
描写山东的诗句
五律·山东名胜
曲阜瞻三孔,梁山好汉多。
微山湖伴唱,长岛蜃楼歌。
东岳观沧海,蓬莱看碧波。
泉城趵突跃,水月太清和。
泓映绮疏;
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七律·泰山东御座
沉香狮子温凉玉,御用行宫驻跸亭。
白鹤云巢东岳殿,紫檀古木石花屏。
元清皇帝祭天处,秦汉诗碑记史铭。
郭老南环多赞咏,岱宗高耸镇安宁。
注:位于岱庙东华门内,创建于元代,清乾隆拓建为驻跸亭。由垂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配殿组成。正殿内陈列有“泰山三宝”(沉香狮子、温凉玉、黄蓝釉瓷葫芦瓶)及紫檀古木家具和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乾隆曾10次登岱,留下了不少著名的驻跸之所,如白鹤泉行宫、云巢行宫、爱山楼行宫、环咏亭、东御座等,现存只有东御座。院内保存有秦《泰山刻石》,元朝郝经赞道:“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鲁迅称其:“质而能状,实汉晋碑铭从出也”。南环廊内遍刻郭沫若登岱吟咏。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律·山东名胜
曲阜瞻三孔,梁山好汉多。
微山湖伴唱,长岛蜃楼歌。
东岳观沧海,蓬莱看碧波。
泉城趵突跃,水月太清和。
泓映绮疏;
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七律·泰山东御座
沉香狮子温凉玉,御用行宫驻跸亭。
白鹤云巢东岳殿,紫檀古木石花屏。
元清皇帝祭天处,秦汉诗碑记史铭。
郭老南环多赞咏,岱宗高耸镇安宁。
注:位于岱庙东华门内,创建于元代,清乾隆拓建为驻跸亭。由垂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配殿组成。正殿内陈列有“泰山三宝”(沉香狮子、温凉玉、黄蓝釉瓷葫芦瓶)及紫檀古木家具和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乾隆曾10次登岱,留下了不少著名的驻跸之所,如白鹤泉行宫、云巢行宫、爱山楼行宫、环咏亭、东御座等,现存只有东御座。院内保存有秦《泰山刻石》,元朝郝经赞道:“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鲁迅称其:“质而能状,实汉晋碑铭从出也”。南环廊内遍刻郭沫若登岱吟咏。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东春节的*俗
*俗就是*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东春节的*俗,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东春节*俗
孔府年节: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
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宁阳春节*俗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崂山春节*俗
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
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供品,大面馍和糖果,点燃香烛鞭炮,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祭海的日子里,纯朴豪爽的渔家人用好酒好菜热情地招待前来观看祭海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开怀畅饮。
春节旧俗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拜年
春节拜年的*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邹城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初一忌讳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商店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地区俗规
鲁西南地区俗规,初一早上不能把鸡、鸭、鹅等放出来,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怕搅乱了年(因为鞭炮齐鸣,会把家禽惊得到处乱飞),其它如牛、马、狗、猫等家饲动物,都得到优待,有的吃饺子,有的啃肉骨头。有的人家用五谷杂粮喂牲口,牲口吃饱以后,再用扫帚从牲畜头上往下扫,扫出什么粮食来,就意味着这种粮食丰收。即墨初一早晨用隔年饭喂鸡,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把各种食品端给狗吃,据说狗先吃的东西,必定丰收。
胶东龙口、蓬莱一带,初一早晨还有些特殊活动。一是照虚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红烛,掀起炕*照照,然后再把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驱逐黑暗,把邪气恶息统统赶出去。二是压窗台,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种各样的面花于初一早晨放到窗台上,十分美观。三是“打秋千”,小孩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嘱咐,攀着门栓打三个“秋千”,据说这样能长得快。四是放压缸钱,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据说放了压缸钱,一年不会干旱,五谷丰登有余钱。五是丢盛虫(蟠龙),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虫放进粮囤和面缸之中。盛是剩的谐音,丢盛虫取“剩余”之意。地当京杭大运河的微山县南阳镇,年初一由儿童擎灯笼上街,跳跃欢呼唱吉利歌谣,俗称“喊发”。儿童所唱吉利歌谣有多种:“发财!发福!买地!盖屋!”,“今年好子(个)年!明年排大船!装红枣,下江南,装一个,卸一万,扫仓扫个八百担!”,“发来!圆来!元宝轱辘家里来!”
莱芜等地有初一送家堂的*俗。人们上坟、烧纸、鸣炮、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束。但是,有的地区是初二送家堂,还有的地区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串亲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临清是:初二日,姑祖母、姑家,出嫁不久的姐家、妹家,外孙至外祖母家;初三日,拜岳父,俗称“走丈人家”;初四日,姨家及较远的亲戚家。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亲,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莱芜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点、馍馍。鸡、鱼、香肠、罐头、挂面、油条各算一色。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即墨于初三或初四给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莱西串亲的顺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岳家对姑爷,特别是新婚姑爷要盛情接待。莱芜等地的酒*上,除了鸡、鱼、肉、蛋外,一般都要摆“四顶四”,就是四个果碟,四个炒碟,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和四个大盘。陪客的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岳家给姑爷的回礼是10斤左右的大馍馍和大糕各一个。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亲,叫做“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扎根时,外祖父、舅舅、姨妈等都要送给新娘压岁钱,鲁西南的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旧时,临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亲,过了十五之后才能串亲。
年三十是旧年的最后一天,所谓“年穷岁尽”,也是新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界点。大年夜灯火通明,全家人围炉夜话,通宵不眠,名为“守岁”。晋朝已有守岁之俗,周处《风土记》说蜀人“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顾名思义是守候新岁。
临清:早饭多数人家吃全菜(杂烩),把藕盒、炸肉、炸丸子、粉条、猪肉、牛肉、鹅肉、黄花菜、大白菜加豆腐(豆腐必不可少,寓意“都有福”)一起煮好,主食是发糕和枣卷。
莱芜:把除夕夜守岁叫做“熬五更”,一般是老人找老人,青年找青年,妇女找妇女,大家凑酒钱,一边饮酒,一边谈笑,但不能喝醉,有的是一家子喝五更酒。
即墨:年夜饭要吃豆腐和鱼,叫做“福有余”,要吃芋头,叫做“粘合”(意思是团结和睦),要吃黍糕,叫做“年年登高”。
胶东:上坟请祖先回家过年。家家制作供品,有鸡(吉祥)、鱼(年年有余)、圣虫(蟠龙,面食,一般在腊月二十八蒸好,年三十半夜供上,过了正月十五撤下,至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吃掉)、团圆饼(用面做成太阳的形状,分层蒸熟,染色,忌日供上,初一中午全家分食)、小米枣饭、水果、蜡烛、香纸等。有吃年夜饭的风俗,除夕半夜吃饺子、吃面鱼(鱼形馒头),此时人们没有食欲,但非吃不可,一般都吃一块“鱼头”或“鱼尾”,寓意“头尾都有余”。
德州:在各个角落里放灯碗、彩灯、玻璃灯等,意味着驱逐黑暗迎来光明。男女老幼于除夕穿上新衣准备过年,尤其是妇女儿童,不仅衣着漂亮,而且还要戴花,老太太戴石榴花,媳妇戴梅花,姑娘戴牡丹花,男孩子胸前戴上钱排子(用红线穿钱编制而成)以示红火。
临朐:上午清扫卫生,叫做“除尘”、除厄运,从里向外扫,取意“除旧布新”。用一根木杆挑起灯笼,竖在天井里,民间叫做“竖灯笼杆子”。
蓬莱:年三十午饭有三样必不可少,一是米饭,二是肉,三是龙须菜。米饭主要是大米和小米,吃剩的称为“陈饭”,叫做家存“陈粮”。龙须菜又叫三须菜,就是把海带、白菜切成细丝,加上粉条一起煮好,俗话说:“吃了龙须菜,一年又顺又发财。”
山东各地春节正月初一的*俗
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正、正旦、正朔等三十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年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惯把它看作年节,俗称“过年”“阴历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鲁西南地区:早上不能把鸡、鸭、鹅放出来,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怕搅乱了年,其他如牛、马、狗、猫等家饲动物,都得到优待,有的人家用五谷杂粮喂牲口,牲口吃饱后,再用扫帚从牲口头上往下扫,扫出什么粮食来,就意味着这种粮食丰收。
临清:初一拜年时,由男子和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谓“拜团结年”。
龙口、蓬莱一带:初一早晨有些特殊活动:一是照虚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红烛,掀起炕*照照,然后把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驱除黑暗,把邪气统统赶出去;二是压窗台,把用面粉做好的各种面花于初一早晨放到窗台,十分美观。三是打秋千,小孩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嘱咐,攀着门栓打三个“秋千”,据说这样长得快。四是放压缸钱,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据说放了压缸钱,一年不会干旱,五谷丰登有余钱。五是丢圣虫(蟠龙),初一早晨,女主人先把年前用面蒸的圣虫放进粮囤和面缸之中。“圣”是“剩”的谐音,丢圣虫取“剩余”之意。
邹城:有捣老鼠洞的风俗,初一早晨,用擀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莱芜:有初一送家堂的*俗,人们上坟、烧纸、鸣炮、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束。
即墨:初一早晨用隔年饭喂鸡,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把各种食品端给狗吃,据说狗先吃的东西,必定丰收。
郓城: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俗。大年初一早晨,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
临沂、邹城:妇女这天不出门、不梳头、不动针线,据说动了针线就会招蝎子、蚰蜒。
沂南:撤家堂轴子,吃炸糕,扫院子。据说这天扫院子不招蚂蚁。
龙口:称这天为“路头日”,初五开门营业为开市大吉。人们鸣放鞭炮、祭祀财神,吃象征元宝的水饺,希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这天煮水饺要故意下破几个,掌柜的在厨房外高声问:“伙计,元宝挣了没有?”伙计则高声回答:“挣了。”以此来图个吉利。
临清:以家族为单位举行送家堂的仪式,天还未亮,人们就煮好饺子,上供,烧纸,叩头,接着把神主牌位收存起来,只等三声炮响,全族男人带着香纸鞭炮集合起来,排着队伍前去上坟,叫做“送老祖宗回家”。
茌*:称这天为“五穷”,放鞭炮谓之“赶五穷”。
XX县:这天通行送财神,为了消除病患,家家户户都有人到村头或十字路口送瘟神,一大早就焚香烧纸,祈求瘟神远走高飞,让一家人康泰*安。
山东各地春节正月初七的*俗
山东快板台词(通用6篇)
快板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山东快板更是其中的代表,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山东快板台词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浪里格朗,浪里格朗,闲言碎语不要讲,先表表咱好汉晋文郎。
浪里格朗,浪里格朗,话说晋文郎,是这天回家乡。浪里格朗,荣归故里是好事,回乡先拜众亲堂。浪里格朗!
进门一看皆亲人,先拜有恩的二舅郎。此二舅郎的妹妹就是进文的好亲娘!浪里格朗!
----“嗯”,你就是李玉么先生么!
“咣”!晋文郎脸上扎扎实实的挨了一耳光!打耳光的正是晋文的二舅郎!他二舅郎气的起了高腔:“打你这个六亲不认的白眼狼!见了亲人你不叫还胡拿腔!”“硕士就了不起了?别忘了,这是生你养你的好地方,你娘和我是一个娘!
(嗨嗨,这话还真拗口呀!)
浪里格朗!
(嗨嗨,各位听众和观众,要是我是他二舅,不光要扇糊他的嘴,还要打断他狗腿!浪里格朗!)
“咣”!咋了?怎么又”咣”!难道是晋文又挨一耳光?浪里格朗,原来是,晋文郎恼羞成怒摔得杯子响!
(嗨嗨,各位听众和观众,要是我是晋文郎,绝不摔得杯子响,而是在心里骂他娘!当然了,他娘就是晋文郎的亲姥娘!浪里格朗!)
“唔”---晋文郎说话有点像在哭:“你的儿为啥扒了俺娘的儿的娘的屋!”
(嗨嗨,这拗口的又来了!)
“我呸”,这二舅郎气的有点发狂:“是你娘的儿的娘叫俺儿扒了你娘的屋!嫩娘是俺儿他亲姑!”
浪里格朗!这爷俩不像是爷俩,倒像是一对大冤家!
这二舅的腔是越来越强:“亲侄和亲姑,没签那黄皮书,才弄的俺儿现在直想哭!”(嗨嗨,第一次听说有黄皮书!)。倒是白眼狼的你现在赚的是出名又等着享清福!“
一看场面有点乱,晋文心里直发颤,脸上直接无颜面!浪里格朗!不怕大伙看笑话,就怕身后他带来的大央台的两个摄影汉!此事要是被播出,还不如找个地缝往里钻!气的晋文郎心里直叫唤!
浪里格朗!这事咋办?
“当当当”,这又是啥动静!哈哈,是晋文郎和二舅郎分别在报案!
---“嗯,是110么,我在这里挨打了,快来抓住嫌疑犯!”
---“嗯,是110么,我的东西被摔了,快来处理这坏蛋!”
浪里格朗!晋文郎本想回家找脸面,却不想,脸掉到地上无法捡!更不想,没进到厅堂,却先入警房!浪里格朗!
浪里格朗!浪里格朗!要知后事将如何,且听我下回跟你说!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回家去时大闹了东岳庙,李家的五个恶霸被他伤。
在家打死李家五虎那恶霸,
好汉武松难打官司奔了外乡。
在外流浪一年整,一心想回家去探望。
手里拿着一条哨棒,包袱背到肩膀上。
顺着大道往前走,眼前来到一村庄。
嚯,村头上有一个小酒馆,风刮酒幌乱晃荡。
这边写着三家醉,那边写着拆坛香。
这边看立着个大牌子,
上写着:“三碗不过冈”!
“啊?!什么叫“三碗不过冈”
噢,小小的`酒家说话狂。
我武松生来爱喝酒,
我到里边把这好酒尝。”
好汉武松往里走,
照着里边一打量:
有张桌子窗前放,
两把椅子列两旁。
照着那边留神看,
一拉溜的净酒缸。
这武松,把包袱放到桌子上,
又把哨棒立靠墙:
“酒家,拿酒来。酒家,拿酒来。酒家,拿酒来。”
任立,笔名任泊语。1967年生于山东郯城,祖籍河北省南皮县。诗人,诗歌活动家。国家级大型纯文学期刊《时代文学》执行主编。总策划:“百世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九间棚”杯时代文学?诗歌年度奖颁奖盛典,2013·《时代文学》散文年度奖颁奖盛典等大型文学活动。
不愿你受到麦芒的委屈
我不愿你受到麦芒的委屈
不愿风
吹起你一根的秀发让你委屈
我是一座长城
永远矗立在你的身旁
不愿一粒沙尘
吹到你美丽的脸上而让你感觉一丝的痛苦
我不愿你受到麦芒的委屈
不愿任何男人的目光碰着你
不愿有一句世俗的话语
吹到你的耳朵里
我是一座长城
把世界所有的危险挡在你的一千里之外
一千里之内都属于你自由快乐的天地
我不愿你受到麦芒的委屈
不愿麦芒的流失的时光
在你的心里刻下任何忧愁
我是一座长城
将时间压在长城的墙底下
我的诗歌里
永远留住你的青春
留下你对我永恒的笑容
我是一座长城
每块长城的老砖就是我的肌肉
我睁大长城一样褐色的眼睛
傲视天地
我用长城一样的手臂,指骨
保护你
保护你不受一点麦芒的委屈
我不愿你受到麦芒的委屈
在灿烂的阳光下
我用五月的挂历叠出一架纸飞机
载着你翱翔在民族的上空,爱情的上空
我不愿你受到麦芒的委屈
真的
你一点的委屈都会使我涌起无限的内疚
我不愿你受到麦芒的委屈
我向皮哥保证,和你姐用小指拉钩:
我不愿你受到麦芒的委屈
举起右手:
你是我的心,我的生命
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环境下
山东快板台词大全
山东快板是一种汉族说唱艺术。快板书由数来宝演变而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东快板台词大全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打竹板,啪啪响,
文化强国我来讲。
文化强国顺民心,
重点是创造活力再增强。
改革创新出活力,
文化也讲生产力,
再发展再**。
学术艺术讲民主,
文化舞台搭宽广,
让创造源流快涌淌。
打竹板,啪啪响,
文化强国我来讲。
文化载道是古训,
核心价值多传唱。
用特色理论来育人、武装党。
理想信念天天讲,
还有那爱党、爱国、爱家乡。
打竹板,啪啪响,
文化强国我来讲。
科学发展人为本,
公民道德要高尚。
道德建设要加强,
时代新风要弘扬。
履行义务和责任,
要自觉争自觉抢。
*得褒扬,
假恶丑被打入垃圾箱。
知荣辱、讲正气,
诚信成为生活新时尚。
打竹板,啪啪响,
文化强国我来讲。
物质生活步步高,
精神文化要加强。
围绕人民来创作,
文化产品数量多多质量高,
让人民吃起精神大餐,
心里亮、嘴里香。
基层群众需面向,
文化惠民得加强,
文化设施多开放。
打竹板,啪啪响,
文化强国我来讲。
两个效益都不忘,
社会效益第一记心上。
文化事业抓繁荣,
文化产业要比那高速列车,
跑得快,跑得强。
文化点多面又广,
各方面都要抓发展促增强。
山东莒县过年风俗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日照市的一个县。莒故城为莒国、城阳国都治,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山东莒县过年风俗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下文。
莒县地方民间风俗,数千年来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在生活中逐渐约定成俗,反映了莒县人的爱憎与信仰,并以各种形式在人民群众中传承、变革,又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心理和观念。莒县风俗,涉及范围较广,文化、体育、娱乐各有所属,其中正月十五送灯、清明节荡秋千、端午节采药等,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素称文明古邦的莒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许多民俗也逐渐在演变革新。同在莒地,风情百态,因地而异,故有"十里不同俗,隔乡变规矩"之说。现将几种主要风俗简介如下:
春节,民间称过年,自古即是最重要节日。从腊月"辞灶"开始,也叫"过小年",莒地有"君辞三、民辞四"的说法,(即"辞灶"有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之分),晚饭前家家供上糖果、水果,烧纸香,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年三十除夕,要早起接灶王,在大门口烧豆秸、麦穰,放鞭炮迎灶王爷,称为"昂狼烟",然后清扫庭院安天地棚,置香案(在南乡插竹)为摆供烧香作准备。上午开始贴对联、过门签,傍晚请"家堂",意为奉请亡故长辈神灵回家过年。子夜至正月初一凌晨,是"发纸马"鸣放鞭炮庆贺新年的高潮。黎明,同族男女老少着新装,欢天喜地分别到家堂屋、祠堂叩拜祖先,再分别去长者之家叩头拜年。初二、初三日后为走亲访友时间。初二为认亲日,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拜年。初五为"五木日",这天,不走亲访友,不挑水,不臼磨,不拿柴,不动工,闲玩一天。初七日又称"人七日",拆除天地神棚,焚纸烧香,始撤除一切过年庆祀设施,该日将庭院清扫之垃圾与天地棚拆除杂物,付之一炬。
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灯节或上元节。旧时城镇与商贾之地,自十三至十六日晚,门前置代表行业类形的各种彩灯,放烟火、耍龙灯、旱船、狮子舞、高跷、玩耍、武术等,沿街表演,人们走上街头,尽情玩赏。家家户户大都用萝卜、胡萝卜刻灯,放上植物油点燃。一要送灯,即到祖林上去,给祖上送灯,每个坟头上一盏灯,并到井崖、汪崖、交通要道送灯,以求*安;二是在家里上灯,在室内、院内、墙角旮旯以及人们的耳、目、口、鼻等处,反复烤照,待油尽时看灯花,预测全年雨水大小,或某种庄稼收成如何。此夜若天气无风晴朗,则认为是丰收之年。*年来,为丰富传统文化生活,自正月十二至十六日,县里在"文心广场"附*组织"元宵灯会",乡镇、县直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采用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方法,布置代表行业特色的灯盏,形状各异,造型别致,特色鲜明的灯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人们前来观灯。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称为"土地爷生日"。此日清晨,各家用簸萁盛草木灰,用椿木棍敲打绕宅围灰,名曰"打簸萁",意为防毒虫猛兽入宅,又为阻晦气。家家户户都有炒糖豆供土地祠*惯。农民心中认为此节的另一含意是"二月二龙抬头",意为自此万物复苏,春雨将降,象征农事即将开始,应及时备耕备种。
清明节(寒食日),清明节的前一天,谓之"寒食日",素有"冬到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坟土"之说。清明节日的清晨,家家户户房门皆插柏枝、柳条,早饭必食鸡蛋、菠菜,所谓吃了鸡蛋、菠菜即不生眼病。有的用柏枝煮食鸡蛋,亦谓眼明败火,中午或下午家家吃水饺。该节日前后,不论城乡皆有踏青、放风筝的*惯。
端午节,农历初五日为端午节。节日清晨,各家门前插艾条,用茱鸭草、车前草煮食鸡蛋,传为败火防病。民 间村姑农妇、城镇贵族小姐均有缝荷包馈赠亲人、孩童,并用红线系于纽扣,此亦避瘟祛邪之风俗,此亦为青年男女情爱赠物。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莒中*原和南乡称"鬼节"。每当此日祭祖上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每年此节皆互相馈赠月饼,成为喜庆家庭团圆、赏月之佳节。*年又增添了鸣放鞭炮、烟花等项目。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也称"老人节"。莒地民风纯朴,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
冬闲节(冬至日),是农村三秋大忙结束,处于清闲的日子,家家上坟祭祖。
婚嫁*俗:县内旧俗,男婚女家要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娶*俗大致以下几个程序:
提亲或称说媒,由男女一方提请媒人,或纯由媒人介绍,经双方父母相互了解,再经算命先生查对双方属相,不违大忌又不犯克,即可交换婚书,或称"传启",即定终身。在订婚之前,全由父母包办,男女均不得相见,听天由命,故有"先见后娶不是良女,不娶相见必定要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之说。
送日子,根据男女双方命相,查定结婚日期。然后由男方媒人等通知女方,通过帖子形式,写明男女生日和结婚时间、新娘冠笈、上下轿或上下车面向,以及男女陪送客属相等情况,并互赠礼物或现金。帖子一式二分,男女双方各持一分。随后男女各方告知亲戚,以备馈送喜礼。喜礼男方称"援饭",或"送大饭",女方称"装柜子、填箱"。
结婚也称娶媳妇。在结婚前两天,男方请人抬食盒,内装鱼肉等礼物,盒顶要放鸡或鹅,送于女方,叫做"催妆"、"上头"。以示结婚日期已到,敬请按时发嫁。婚日,男方张贴婚联,要贴双喜,布置新房,请厨师办酒*,热闹非凡。新娘发嫁有尽早为好的*俗,一般有男两名或女两名做送客,称"大客"。嫁到后,男女有车夫和迎客迎接,落轿后开始"领红"、"过门"。婚礼的举行有主持司仪,拜堂礼毕即入洞房,随即摸栗子枣(意早立子),讨要喜糖、香烟,夜晚是逗趣新娘新郎的高峰。次日早,新娘先参拜公婆,此后开柜子取点心糖果,送邻居乡亲。第三日新婚夫妻拜祖上坟,婚期基本结束。
山东教师教龄补贴
教龄津贴是为鼓励中、小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学校的教师、幼儿教师长期从事本职业发给的一种岗位津贴。从1985年开始实行。该项津贴按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计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山东教师教龄补贴,欢迎阅读。
山东教师教龄补贴新政策最新消息出炉,请看下面:
山东省民办代课教师新政策:发放教龄补助
原民办代课教师为我省农村基础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为使原民办代课教师共享发展成果,积极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经研究,决定向山东省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教龄补助,并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放范围
凡现为山东省户口,山东省全面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以前曾在农村公办中小学(含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岗位上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含1年),离开教师岗位再没有被国家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录用,且已经年满60岁的原民办代课教师。
纳入计划内退养的民办教师、本意见实施前已经死亡的原民办代课教师、因违反国家政策法规或者刑事犯罪被辞退和开除的原民办代课教师不享受教龄补助。
二、补助标准
原民办代课教师教龄补助按教龄每满一年每月补助20元的标准发放,剩余不满1年的教龄按1年计算。
三、执行时间
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教龄补助,从1月1日起执行。
1月1日以后年满60岁的,从次月起享受教龄补助;
已超过60岁的,从1月日起发放,其超过的年限不再补发。
四、人员认证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主动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认真做好原民办代课教师身份和教龄认证工作。
认证工作由县(市、区)统一组织,坚持物证为主,人证必须,调查审核、公开监督的原则,以乡(镇、办事处)为重点进行。
认证结果由县(市、区)核准,报市备查。
五、发放办法
经县(市、区)核准的符合条件人员,其教龄补助发放业务的经办由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所属社保经办机构承担,统一使用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渠道。
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待遇统筹管理,规范发放。
六、资金统筹
发放原民办代课教师教龄补助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负责筹措,以县(市、区)财政为主。
对于省财政困难县,省财政按50%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补助资金下达;
其他县市(市、区)所需资金由市、县(市、区)解决。
七、政策衔接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妥善解决我省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意见》(鲁教人字(2012)20号)规定发放的工作年限补助,参照本意见规定,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每月补助20元的标准发放。
对我省全面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你)以后在公办中小学任教的人员,其补助年限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月1日以后我省中小学招用代课教师,按《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执行。
发放工作年限补助所需资金,由各县(市、区)自筹,一并由户口所在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按月代为发放。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要将发放原民办代课教师教龄补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要做好工作规划和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强化县乡责任。
向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教龄补助工作,县(市、区)是责任主体,工作重点在乡(镇、办事处)。
县(市、区)、乡(镇、办事处)*及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补助标准和发放范围等有关规定,确保工作*稳有序推进。
(三)明确责任分工。
教育部门负责原民办代课教师人员身份和教龄认证工作;
计划生育、*部门协助教育部门做好原民办代课教师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或者刑事犯罪等行为的认证工作;
*门负责资金筹措和保障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社保经办机构负责教龄补助代发发放工作。
政法、*、*和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教龄补发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搞好政策解读。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正面宣传和解读文件精神,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各市、县(市、区)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妥善解决好出现的新问题。
(五)严肃工作纪律。
此项工作政策性强,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在对人员身份和教龄认证时,要切实做到公开、公*、公正、严格执行审核和公示程序,对于弄虚作假、徇私x弊、玩忽职守者,一经查实,取消其享受补助的资格,并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山东省原民办代课教师教龄补助
各市人民的*,各市(市、区人民的*,省的*有关部门:《关于向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补助的实施意见》已经省的*同意,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向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教龄补助的实施意见原民办代课教师为我省农村基础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为使原民办代课教师共享发展成果,积极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经研究,决定向我省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教龄补助,并制定本实施意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山东的诗句
山东诗句
写山东的诗句
关于山东的诗句
形容山东的诗句
赞美山东的诗句
描写山东的诗句
描写山东的诗
放山东的古诗
被贬到山东的古诗
赞美山东的语句
赞美山东的句子
山东与山西的古诗
忆山东的古诗
形容山东的名句
九日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山东
形容山东的句子
山东东营的古诗
与山东的山有关的古诗
山东泰山的古诗
王维山东的古诗
赞美山东的诗词
山东黄金的古诗
山东杂诗的古诗
含山东的古诗
山东好客的古诗
山东过年的古诗
出自山东的古诗
山东有名的古诗
关于山东的雪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