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梦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如梦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如梦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如梦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春天的诗句:如梦令·忆别
【网络综合-有关春天的.诗句:如梦令·忆别】
这篇《有关春天的诗句:如梦令·忆别》,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诗词推荐:羊的诗句 | 自由诗 | 爱国诗 | 叙事诗 | 律诗 | 藏头诗 | 五言绝句
《如梦令·忆别》原文
忆被金尊劝倒。
灯下红香围绕。
别后有谁怜,一任春残莺老。
烦恼。烦恼。
肠断绿杨芳草。
《如梦令·忆别》译文
回忆被金樽杯酒劝到,酒醉中看到微红的烛光下熏香围绕着。
离别之后有谁能够怜悯呢?只放任春天残去,黄莺老去。
烦恼,烦恼!
回忆起当初只剩肠断绿杨芳草。
《如梦令·忆别》作者简介
李石(1108―?)字知几,宋朝 资州(今四川 资中)人。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疏:指稀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诗意: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
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
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
外面的情况如何,
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
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如梦令:词牌名。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3、常记:长久记忆。
4、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5、藕花:荷花
6、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7、鸥鹭:泛指水鸟。
诗意: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
一玩就到傍晚,
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
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三、《如梦令·春景》
作者:秦观
原文: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释:
1、玉笙:珍贵的管乐器。
2、《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如梦令诗词
如梦令·寒春赋
春扮寒冬装冷,气杀百花无径。单步独行时,如腊月风吹镜。残影,残影,何处有情难定。
如梦令·游子吟元宵节
游子长年*淡,过节几乎无感。唯有空闲时,装把大师风范。收敛,收敛,偷写一篇无憾!
如梦令·晚春赋
温度初升风暖,去雾澄天高展。花式百开时,香满人间春晚。请看,请看,红绿已经相伴。
如梦令·情人节前夜犯相思
情不知何时有,二十四年依旧。长夜漫长时,来首相思相扣。如酒,如酒,麻木到心头皱。
如梦令·情话赋
回首经年莞笑,醉卧梦中谁扰?花好月圆时,情话负了多少?春晓,春晓,年复一年空好。
如梦令·罢东风
春未开花如故,一夜又回寒处。亏得断肠人,无意与东风度。何苦,何苦,孑立不堪长暮。
如梦令·迎春雷
迎娶春雷初响,该是重生猛涨。凭雨夜长思,多少路来冲量。难挡,难挡,江水已成飞浪。
如梦令·勿忘春
依旧寒风吹荡,百里屠苏无望。单向范湖时,差点与春相忘。惆怅,惆怅,何日满庭花放。
如梦令·过春梅
寒步惊冬风遁,起手拈花春恨。如梦范湖中,秃树奋枝难忍。幽愤,幽愤,唯见腊梅争韵。
如梦令·非人哉
深夜灯光长亮,二十四年痴妄。晨起五更天,犹记睡时忽忘。酣畅,酣畅,儒雅不堪来往。
如梦令·飞将梨花令
林鸟高歌楼上,细日染红柳巷。闲步看花时,千树白衣云帐。遐想,遐想,游作汉城飞将。
如梦令·探春令
何事听歌来感,半是晚春收敛。三月又三天,应是满城新艳?初探,初探,恍若梦中长念。
如梦令·葬花令
风葬梨花惊院,小路白皑千瓣。何处是春天,走马出门相看。如愿,如愿,真个汉城春晚。
如梦令·飞燕令
今个春风初现,恰若晚来飞燕。花好月圆时,杯酒和谁相伴。思远,思远,长是百回千转。
如梦令廖行之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梦令廖行之,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梦令
作者:廖行之
朝代:宋
体裁:词
雨歇凉生枕簟。不梦大槐宫殿。惟对谪仙人,一笑高情眷眷。离恨。离恨。无奈晓窗鸡啭。
作者简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拓展)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拓展阅读: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
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李清照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她作有三首《如梦令》,一首比一首醉人!
我们来看看: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宋]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
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
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诗词英译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Ru Meng Ling
ast night the rain was scattered ,
The gusts strong ,
Deep slumber did not ease my hangover long .
I queried the one rolling up the blinds .
And was told the flowering crab apples h*e kept their prime .
Do you know ?
Do you know ?
Now is the time when green should be corpulent
And red should be gaunt .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
导语:春天将逝,不免感到有所惋惜。宋代词人李清照也有同感,故写下了如梦令这首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赏析,欢迎阅读!
注释:
1、疏:指稀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李清照的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白浅*,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如梦令.旧时花般模样 难改多情惆怅,不似当年豪放。 月半起相思,却到眉间心上, 难忘,难忘, 旧时花般模样。 如梦令.还记那人眉样 今晚明月初上,书生为谁惆怅? 相思又一年,唯有初心不忘。 思量,思量, 还记那人眉样。 如梦令.情满人间天上 月下两心相向,南北春思浩荡。 逢酒放高歌,不改少年狂妄! 舒畅,舒畅, 情满人间天上!
编辑点评:
旧时花般模样,难改心中惆怅。月缺相思起,萦绕眉间心上,忘不了如花模样。夜晚明月初生,带着几分惆怅。思量不能忘,还是那人模样。情满天上人间,月下两心向,南北思春一样浓深。对酒高歌,还是少年轻狂。豪情满怀,情满人间直到天上。词工句丽,字字珠玑,余音绕梁。文笔流畅,语言清新自然,充满感染力,感动读者。好作品,立意新颖,内容充实,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译文翻译
天亮了,井台上响起了辘轳声。一夜风雨,满阶落花,凋零中透出一丝冷意。在这样一个清晨,“我”和她蓦然相逢。“我”对她一见钟情,却难以明了她迷离的眼波背后暗藏的心事。谁能明白?谁能明白呢?从此以后,无论是在簟*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之时,还是独对孤灯、辗转徘徊之际,我都会想念她。
注释解释
辘轳:井上汲水的工具。
砌:台阶。
蓦地:突然地。
省(xing):明白。
创作背景
有的论者认为,纳兰除先后娶妻卢氏、官氏外,尚有侍妾一人名沈宛。也有的论者以为,纳兰有表妹,与之曾有婚约,后被选人宫中,但情深不泯,纳兰未人值侍卫时,曾乔装僧人人宫探视,等等。说法不一,但皆认为作者是因为失去爱人,为表达自己的痛苦相思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诗文赏析
小令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纳兰生于深庭豪门,辘轳金井本是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井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纳兰在其它作品中也常使用“辘轳金井”这一意象,如“淅沥暗风飘金井,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忆江南》),“绿荫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虞美人》)。玉虎,辘轳也。“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环境浪漫,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最终必然的结局的象征吧。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飘堕,不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
在这阑珊的暮春时节,两人突然相逢,“蓦地”是何等的惊奇,是何等的出人意表,故而这种情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也不可阻拦的。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前提下,一见钟情所带来的冲击无法想象。可是,恋人的心是最不可捉摸的,“心事眼波难定”,惊鸿一瞥的美好情感转而制造了更多的内心纷扰,所以,“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一直转而下的心理变化,正是刹那间的欣喜浸入了绵绵不尽的忧愁和疑惑中——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未来的不可测又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深宵的青灯旁、孤枕畔,又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人儿。
安意如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书中开篇就收录了这首词并对其有自己的体味。书中是这样说的,词中最广为人知的“相逢”要算秦少游的《鹊桥仙》的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至少,我一看到“相逢”这两个字,先想到的便是少游,然后才是容若。两阙不同风格的词,恰如这两个经历际遇完全不同的男人。
这阙短小的《如梦令》像极了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
因为爱情的不如意,容若的词总是凄婉到叫人断肠,这凄美如落花的词章惹得后世无数多情的人爱慕不已,认为他“情深不寿”,“天妒英才”,实在是一个可怜可叹的罗密欧。
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一年,其间又为着几个女子缠绵悱恻地过了十一年,然而比起历代数不胜数怀才不遇、终生颠沛的人,容若实在不算是个悲剧型的男人。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应有的,他都有了。他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一个仰慕他的小妾,一个至死不渝的情人,一群相濡以沫的朋友;他还有显赫的家世,高贵的血统。他所不齿的父亲为他安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让他终生无须为生活烦忧;他自身的'才华和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他文运亨通仕途*顺,年纪轻轻便被康熙取中做了*侍。比起名动天下却直到三十六岁才进士及第、当官不久即屡遭贬谪、最终死在流放途中的少游,我不知道,怎么能说容若的一生是个悲剧?
悲剧是上天给了你抱负,给了你理想,给了你实现理想的才华,却一生不给你施展完成的机会,生生折断你的理想。心怀天下饿死孤舟的杜甫是悲剧,李白不是,有名无运的秦观是悲剧,容若不是。更何况,即使是悲剧又岂能尽归罪于“天意”?人难道就可以两手一拍,声称自己全无责任?
容若,他只是不快乐,在锦绣丛中心境荒芜,这是他的心境所致。痛苦并不是社会或者家庭强加给他的。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筑就的牢笼困摄住生存在世上的每一个人。意欲挣脱或是甘心承受,是属于个人的选择。
容若的相逢是在人间,在围着栏杆的金井边,落花满阶的暮春时节。少年恋人的眼波流转,是天真无邪的初见。少游的相逢在天上,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宽阔银河的临时鹊桥上,一对永生不死却永生不得共度的夫妻,见与不见都是万世凄凉。
可是为什么,相逢后,人间的结局是“从此簟纹灯影”;相逢后,天上的结局却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快乐的原因是,少游于尘世颠沛许久遂懂得寄希望于美满,不再执著于得到;容若万事无缺,反而容易执著于遗憾,始终为没有得到而愁肠难解。
在邂逅爱情的最初都会心花无涯,可是一样相逢,后事往往截然不同。
如梦令诗句
如梦令名句
如梦令最著名的诗句
如梦令名句赏析
如梦令的古诗仿写
古诗《如梦令》的拼音
如梦令古诗中的惊
如梦令古诗的妙用
如梦令古诗的注解
如梦令古诗的特点
如梦令的古诗配乐
如梦令的古诗全集
如梦令简单的古诗
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
如梦令的古诗注释
如梦令关于风的诗句古诗
如梦令的古诗注音
如梦令古诗的主旨
如梦令的拼音版古诗
如梦令关于海棠的古诗
如梦令古诗带拼音的
如梦令的古诗注音版
如梦令李清照的古诗
如梦令有寄的古诗大意
播放如梦令的古诗抑
例如如梦令的古诗词
如梦令春景古诗的图片
如梦令的古诗和诗意
如梦令这这首古诗的朗诵
关于古诗如梦令的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