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缕衣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金缕衣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金缕衣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金缕衣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今天和大家分享~千古名篇~《金缕衣》
全文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杜秋娘(约791—?),《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岁时成了李锜的侍妾。
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
后来李錡造反失败,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
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娘赐归故乡。
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诗歌赏析~
诗歌大意: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可以折的时候就要尽快去折,不要等到花谢了时只能折了空枝。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升华,用花来比青少年好时光,青春年华,用折花来比喻不要辜负大好青春,很形象的比喻,特别的合适。
人生苦短,岁月如梦,不能浪费青春,要及时把握工作和生活,不能浪费青春时光,要努力。
好了,这首励志诗歌赏析到此,谢谢大家支持。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1、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
2、堪:可。
3、直须:不必犹豫。
译文: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
此题作者《全唐诗》为无名氏。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注解:
1、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
2、堪:可。
3、直须:不必犹豫。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一:
此诗为中唐时期流行的一首配着曲调演奏弹唱的歌词,作者不详,《全唐诗》标无名氏,《乐府诗集》为李,《唐诗三百首》作杜秋娘。诗题一作《杂诗》,一作《金缕曲》,一作《金缕词》,一作《金缕衣》。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故各本多以演唱者杜秋娘署名。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劝喻诗。从字面上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颂,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在字面的背后,是劝谏人们不要贪恋富贵荣华,而要珍惜少年美好时光。告诉人们青春难再,应该珍惜年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这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以浅显的语言、动人的形象、优美的韵律、形象贴切的比喻将这一人生哲理意味深长地传达出来。深情切切,余音缭绕,具有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两句以“劝君”领起,既赋又兴,引人注意。上句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金缕衣虽然华贵,但不值得珍惜。“莫惜”,指不要过于看重,言下之意有比其更为重要的东西。“金缕衣”,用金线刺绣的华美的服装,这里指代一切华贵的东西。白居易《秦中吟·议婚》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本属“须惜”,诗人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诗人以物起情,这样开头就有一种引人入胜的力量。下句从正面说明需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补充上句。“惜取少年时”就是要珍惜少年时代大好时光,岳飞《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属此意。这两句用赋体陈述,语义之间形成轻重、取舍的比较,诗人用否定与肯定的语气直陈己见,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由此更突出后者的珍贵。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字面意思是当鲜花盛开的时候,要及时采摘,不要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去攀折那无花的空枝。本句以春日花开花落做比,一说时光易逝,美好的青春时光很快就会过去。一说要勇于把握时机、抓住机会,不要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一旦时机错过,将一事无成,空余悔恨。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是此意。前句的时光易逝,更突出了后句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两句一铺一宣,浑然一体,让人心悦诚服。
本诗新颖别致,形象生动,韵律优美,一唱三叹,颇有民歌的色彩,又极具哲理的意蕴。读后余音袅袅,思绪难收。
相传《金缕衣》这首诗歌是唐朝女子杜秋娘所写。杜秋娘当时是李锜的侍妾,她能歌善舞,常常在李锜面前演唱这首《金缕衣》,所以此曲也深受李锜的喜爱。
现在流传下来的记载,《金缕衣》这首诗歌的作者有三个版本,一个是杜秋,也叫杜秋娘,包括著名的选本《唐诗三百首》也是这么署名的。
二个是李锜,认为是李锜创作出来让杜秋娘演唱的。李锜时任镇海节度使,杜秋娘是她买来的歌舞伎,后来才纳为侍妾。关于杜秋娘一生的悲欢离合,杜牧的《杜秋娘诗》等都有明确的记载。
三个是无名氏,现在流传的多数唐诗选本,基本上都是署名无名氏,认为《金缕衣》这样的思想内容,不可能是杜秋娘或李锜所写,但是真正的作者又无可考。
我认为蘅塘退士孙洙的观点是正确的,既然找不到真正的作者,那么署名歌唱者也不错,因为毕竟是经过她的演唱才得以保存,否则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之所以艺术价值很高,是因为它的形式非常独特,诗里的用词复沓回环,对比强烈,达到了突出主题而又不显重复累赘的效果。
如全诗以”劝君”领起,接着下来写”莫惜”和”须惜”,三四两句又写”须折”和”空折”,还以”有花”和”无花”对举,在这种反复的对比咏叹中,达到一种规劝世人的目的。
那么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前人早就说过,诗无达诂。所以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个人认为起码有这几种寓意在里面。
一是鄙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倡导及时行乐或回归自然。”金缕衣”就是缀有金线的衣服,指代富贵奢华的生活。诗中就是指出不要去留恋珍惜这样的日子。
富贵如过眼云烟。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歌,竟以金龟换酒。李白与朋友饮酒,也是不惜五花马,千金裘。他在诗歌里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二是人生要抓住时机,不能错失机会,机遇稍纵即逝。诗中以花木做比喻,到了春天开花了,该摘花的时候不要犹豫,要果断出手,过了这个时节,就只剩下树枝。
这是劝人把握好火候,不要对到来的机遇视而不见,更不要太贪婪,总等着更大的利益。我想现在些人做生意、买股票、谈恋爱等都有体会,不能当机立断是要吃亏的。
三是劝人珍惜光阴,人生短暂,不要虚度年华。这是诗中三四两句阐述的道理。春光虽好,韶华易逝,人生如白驹过隙,李白说朝如青丝暮成雪,人说老就老了,这句话真不是夸张。
古人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说法,金子那么贵重都买不到,可见时间的宝贵。我们读过朱自清的《匆匆》,他说在举手投足之间,时间不觉就溜走了。
四是指出少年学*的重要性,否则到老会因一事无成而后悔。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思想单纯,记忆力好,精力充沛,这个时候如果努力,学*效果会特别好。
古人有很多劝学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汉乐府《长歌行》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估计大家都知道。
当然杜秋娘和李锜都不是文人士大夫,他们没有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抱负,甚至李锜到后来还要拥兵自重,最后落得身败名裂。至于杜秋娘的入宫为妃,又沦落街头,那是后来的事。
所以这里说的几层意思,只不过是我们今天的分析,是就诗论诗。至于当初杜秋娘和李锜写作和演唱《金缕衣》的用意,我们不得而知。
今天和大家分享~千古名篇~《金缕衣》
全文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杜秋娘(约791—?),《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岁时成了李锜的侍妾。
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
后来李錡造反失败,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
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娘赐归故乡。
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诗歌赏析~
诗歌大意: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可以折的时候就要尽快去折,不要等到花谢了时只能折了空枝。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升华,用花来比青少年好时光,青春年华,用折花来比喻不要辜负大好青春,很形象的比喻,特别的合适。
人生苦短,岁月如梦,不能浪费青春,要及时把握工作和生活,不能浪费青春时光,要努力。
好了,这首励志诗歌赏析到此,谢谢大家支持。
(图来自网络,侵删)
金缕衣
朝代:唐代
作者:杜秋娘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鉴赏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至于其原因,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句两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起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为独立的诗篇一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唱了。
《金缕曲·赠梁汾》原文及赏析
《金缕曲·赠梁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言风尘京洛,乍逢知己,青眼相加,门第并不能成为障碍;下片说两人以心相许,郑重约为知己,哪怕横遭风波,情谊不会动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缕曲·赠梁汾》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缕曲·赠梁汾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译文
我原本也是个狂妄的小子,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这不过是因为出身于高贵门第和命运的偶然安排罢了。我真心仰慕*原君的广结贤士,希望能有赵国*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可是却没有谁会理解我的这片心意。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您这位知己。今天,趁我们还不算老,擦去感伤的眼泪,纵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来。
今天我们一定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从古到今,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遭受谣言中伤,这都是常有的事,姑且由他去吧。人生岁月悠悠,难免遭受点挫折苦恼,这些都没必要放在心上,思过之后冷笑一声放在一边就完事儿了。若总是耿耿于怀,那么从人生一开始就错了。今天我们一朝以心相许,成为知己,他日即使经历千万劫难,我们的友情也要依然长存。这后半生的缘分,恐怕要到来世也难以补足。这个诺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注释
(1)金缕曲:词牌名。
(2)梁汾:顾贞观(1637~1714年),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纳兰性德的朋友。清康熙五年(1666年)顺天举人。著有《积书岩集》及《弹指词》。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与纳兰性德相识,从此交契,直至纳兰性德病殁。
(3)德也狂生耳:我本是个狂放不羁的人。德,作者自称。
(4)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又出身于高贵门第,这只是命运的偶然安排。淄尘京国,表居北京之无奈。淄尘,黑尘,喻污垢。此处作动词用,指混迹。淄,通“缁”,黑色。京国,京城。乌衣门第:东晋王、谢大族多居金陵乌衣巷,后世遂以该巷名指称世家大族。
(5)有酒惟浇赵州土:用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句意,是说希望有战国时赵国*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浇,浇酒祭祀。赵州土,*原君墓土。
(6)谁会成生此意:谁会理解我的这片心意。会,理解。成生,作者自称。作者原名成德,后避太子讳改性德。
(7)不信道、竟逢知己: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知己。
(8)青眼高歌俱未老:趁我们青壮盛年,纵酒高歌。青眼,契重之眼光,此指青春年少。
(9)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姑且面对酒杯,擦去英雄才有的眼泪。为二人均不得志而感伤。尊,同“樽”。
(10)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姑且由他去吧,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容易受到谣言中伤,这是古今常有的事。娥眉,亦作“蛾眉”,喻才能。谣诼,造谣毁谤。忌,语助词,无实义。
(11)身世悠悠何足问:人生岁月悠悠,遭受挫折苦恼,不必去追究。悠悠,遥远而不定貌。
(12)寻思起、从头翻悔:若对挫折耿耿于怀,反复寻思,那么从人生一开始就错了。
(13)一日心期千劫在:一日以心相许成为知己,即使经历千万劫难,我们二人的友情也将依然长存。心期:以心相许,情投意合。
(14)后身缘、恐结他生里:来世他生,我们的情缘还将保持。后身缘,来生情缘。
(15)然诺重,君须记:朋友间信用为重,您要切记。然诺重,指守信誉,不食言。
创作背景
清代词坛,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词人,竞用〔金缕曲〕这一词牌填词。像陈维崧,一生竟写了〔金缕曲〕几百首。而在清代众多的〔金缕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纳兰性德赠梁汾一首。据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初年杰出的词人,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现存纳兰性德的词作,有三百多首。这些词,有写爱情的苦闷,有写仕宦的烦恼,有写塞外风光与江南景物,也有表现封建社会行将崩坏时地主阶级有识之士的失落感。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可惜,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作为贵介公子、皇室侍卫,生活面比较狭窄,这不能不对创作也有所影响。在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饮水词》。〔金缕曲〕《赠梁汾》则是纳兰词中熠熠生辉的一首绝唱。本词作于康熙十五年,亦是性德的成名之作。其时性德初识顾贞观,作此《金缕曲》为顾贞观题照。
顾贞观有一首和作,题为《金缕曲酬容若见赠次原韵》。诗云:“且住为佳耳。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裙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容易得、一人知己。惭愧王孙图报薄,只千金、当洒*生泪。曾不直,一杯水。歌残击筑心愈醉。忆当年、侯生垂老,始逢无忌。亲在许身犹未得,侠烈今生矣已。但结记、来生休悔。俄倾重投胶在漆,似旧曾、相识屠沽里。名预藉,石函记。”
梁汾,就是顾贞观的`别号。顾贞观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李渔在《赠顾梁汾典籍》一诗中说:“镊髭未肯弃长安,羡尔芳容忽解官;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这表明,顾贞观的离任,实在是不得已的。纳兰性德在词里说:“蛾眉谣琢,古今同忌”,正是有所为而发。
顾贞观是在四十岁时,才认识二十有二的纳兰性德,一见即恨识余之晚矣。他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阅数日,填此曲为余题照。极感其意,而私讶他生再结殊不祥,何意为乙丑之谶也。”那时,顾贞观又一次上京,经人介绍,当了纳兰性德的家庭教师,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之交。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心心相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现实有共同的认识。据顾贞观说,吴兆骞被诬流放,纳兰性德看了顾给吴的两首〔金缕曲〕,异常感动,决心参予营救吴兆骞的活动,并且给顾贞观写了这首披肝沥胆的诗篇。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文学赏析
词一开篇,纳兰就写道:“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在友人面前,纳兰并没有以贵族公子自居,而是自诩“狂生”来打消友人的顾虑,使其不至于因为身份、地位上的悬殊而不敢接*自己,而且纳兰还用“偶然间”三字来表明白己如今所取得的荣华富贵纯属“偶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出身寒门的顾贞观能够理解他,以常人对待他。
接下来纳兰用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成句,进一步表明自己仰慕*原君的人品,并有*原君那样礼贤下士、喜好交友的品格,但是纳兰感到并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这一片苦心,因此发出“谁会成生此意”的感慨,其中所透露出孤寂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词到此,纳兰的笔锋突然一转,“不信道、竞逢知己”,正当纳兰深感知音难觅时,想不到竟然遇到了顾贞观,“不信”与“竞”的连用,表现出纳兰意外得到知己后的狂喜之情。
金缕衣杜秋娘古诗全文翻译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缕衣杜秋娘古诗全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1、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2、堪:可以,能够。直须:不必犹豫。直:直接,爽快。
3、莫待:不要等到。
译文: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作品介绍:
《金缕衣》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七言乐府诗。
此诗是一首富有性、涵义深永的小诗,它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可以说它劝喻人们要及时摘取的果实,也可以说是人们要及时建立功业,正因为它没有说得十分具体,反而更觉丰富。
创作背景: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
赏析:
关于这首《金缕衣》,一直有学者说并非杜秋娘所作,她不过是中唐时一个著名的歌女,因为曾经唱过此曲,所以便有幸被冠名。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劝你不要在乎那华丽的金缕衣,我劝你还是要好好珍惜青春年少的.光阴。花开的时候,不要犹豫,直接折下来便可以了。不要等到花谢之后,徒然折下一段空枝。
曹芹在《葬花词》里写道: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开花落,最能触动女子细腻的情思。而诗人杜秋娘似乎也悟到了这自然的常态,但她并不消极。她并劝勉世人,不要贪图金缕衣的物质吸引,要将自己的热情和年华投入积极进取之中。唯有把握时机,拮取最灿烂繁华的光阴,才算不辜负宝贵的。
这首诗千百年来广为传唱,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两句更成为后世人劝喻珍惜光阴,及时行乐的经典诗句。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诗文解释」
我劝诸君不要太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我要劝诸君应当爱惜青少年时代的青春年华。如同鲜花盛开之时应该及时摘取一样,切莫要枝上无花之时再去摘取,那可就要落空了。
「词语解释」
金缕衣:指华丽贵重的衣服。
堪:可以。
直须:只该,就应该。
⑴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⑵惜取:珍惜。
⑶堪:可以,能够。
⑷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
⑸莫待:不要等到。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译文」
不要爱惜荣华富贵,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作品鉴赏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至于其原因,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句两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起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为独立的诗篇一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唱了。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侠客行》
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洞拂衣轻。——张祜《忆游天台寄道流》
拂衣枫叶冷,归棹菊花新。——王恭《寄马秀才下第归》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陶渊明《饮酒》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杜甫《曲江对酒》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拂衣西笑出东山,君臣道合俄顷间。——权德舆《放歌行》
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拂衣久抛青绫被,还珠并却红罗襦。——刘克庄《五和·少时弓旌频招呼》
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孟浩然《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拂衣舍之去,矫步升天衢。——王廷陈《咏怀·夸名非己有》
拂衣辞文陛,行行至南都。——唐时升《送殷无美先生之南都三首·睚眦将何如》
唯有风流谢安石,拂衣携妓入东山。——白居易《题谢公东山障子》
杖藜或可共避世,拂衣谁许是知津。——蓝仁《又次国学生朱士坚游武夷韵》
悲翠拂衣蝶窥酒,归时檐牙挂星斗。——陈造《东园诗寄兴化吴从道》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林下钟残又拂衣,锡声还独向南飞。——齐己《送略禅者归南岳》
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刘禹锡《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师回拔剑不顾生,酒酣拂衣亦送死。——曾巩《侯荆》
灵墟山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李白《姑孰十咏》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李白《姑孰十咏·灵墟山》
季鹰思蓴羹,拂衣谢齐王。——贺铸《食芡实作》
秋罗拂衣碎光动,露重花多香不销。——温庭筠《相和歌辞·张静婉采莲曲》
移时开寤拂衣起,喜气入面轻黄浮。——宋濂《天麦毒行》
托凤攀龙既已矣,拂衣且先归黄垆。——屈大均《哭王处士》
范公拂衣去,扁舟五湖间。——秦观《越王》
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李白《赠参寥子》
初旭泛帘幕,微风拂衣裳。——白居易《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
二处一不见,拂衣向江东。——魏万《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白居易《访陶公旧宅》
身留塞北空弹铗,梦绕江南未拂衣。——郭登《送岳季方还京》
遂令拂衣归,安使来者劝。——欧阳修《送任处士归太原》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王维《不遇咏》
襄阳孟处士,拂衣归故山。——袁桷《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其一》
世间何物最是閒,司谏拂衣归华山。——岳珂《己亥八月廿一日除书予拜太*兴国宫祠官呈赵》
又不见倦翁山行醉复醒,说著拂衣今亦忘。——岳珂《己亥八月廿一日除书予拜太*兴国宫祠官呈赵》
林光拂衣冷,云影入池虚。——欧阳修《钱相中伏日池亭宴会分韵》
俯视人间懒归去,拂衣径欲御天风。——楼钥《天童玲珑岩》
婢仆遣他尝药草,儿孙与我拂衣巾。——白居易《能无愧》
绛纱垂簟净,白羽拂衣轻。——卢纶《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金缕衣诗句
金缕衣古诗的词
古诗金缕衣的字
古诗金缕衣谁写的
金缕衣古诗的英文
仿写金缕衣的古诗
金缕衣的古诗绘画
金缕衣古诗的诗配画
播放金缕衣的古诗
金缕衣古诗的配图
金缕衣古诗谁写的
金缕衣古诗谁做的
金缕衣的古诗讲解
金缕衣的古诗作者
金缕衣古诗的作者
金缕衣古诗的作者是
类似于金缕衣的古诗
古诗金缕衣的折拼音
金缕衣带拼音的古诗
古诗金缕衣到底是谁写的
古诗金缕衣的作者是谁
金缕衣的古诗和诗意
推荐金缕衣古诗的理由
金缕衣的古诗主要内容
金缕衣古诗的作者是佚名吗
金缕衣带来的哲理古诗
古诗金缕衣带拼音版的
金缕衣唐代杜秋娘的古诗
金缕衣的古诗无名氏
古诗金缕衣给我们的启示
查找名字是雪的古诗
祝福除夕的古诗
画鸡的古诗解析
关系桥的古诗
看峨眉古诗新版李白写的
描写群花的古诗
世界上简单好写的古诗
有*子的古诗
关于湖水风光的古诗词
形容山清水秀有竹子的古诗
含有济字的古诗词
关于节日风俗的古诗白居易
祥字在古诗的同音字
大唐诗圣里出现的古诗
描写古诗环境的四字词
古诗对婚姻的理解
入宫的古诗
表达离别前的古诗
关于浴佛节的古诗
读古诗对教育的好处
宝黛的古诗
英语关于春的古诗
是名只有一个字的古诗
表示时间慢的古诗
杂诗带拼音的古诗陶渊明
古诗幼儿园的题型
带图画的古诗大全
闻官里闻官军收河南北的古诗
描写古寺黄昏的古诗词
小朋友们的古诗分享
思乡怀亲的古诗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