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南诗句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江南诗句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江南诗句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江南诗句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1、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2、原文:江南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江南春》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1、解释:映,映衬。
2、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注释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4、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5、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江南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译文字词注释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江南春》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1]白话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2]创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
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杜牧 江南春(林散之书)“千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古诗江南春的意思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江南春的意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江南春的意思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古诗江南春鉴赏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人生观了几个景点,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这里也体现出了当时修建寺庙是非常劳民伤财的事,联系到作者作此诗时处于晚唐时期,所以也不乏诗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古诗江南春简析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赏析:水光潋滟的河、水之上,层层叠叠的荷叶或懒懒地贴浮水面,或伸展腰肢挺立身姿,一眼望去,恍若绿绿的田地,这是非常典型的江南独有的景象。
水和莲组成的画面,还仅仅是自然的物的世界,只有加入了人,这个世界才是主客交融的世界,才灵动起来,才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在水和莲之间,人的加入,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这个动态就是:采莲。采莲,人与莲之间发生了交接;而采莲也不可能是仅仅攀折一处的莲心、莲藕,得移动,人在船上,船穿行荷叶之间,于是人与水也发生了交接。莲、水、人,三者的交互,是采莲所包含的基本关系。古代的诗赋写到采莲,笔端无不徘徊在这三者之间。本篇乐府,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人竟不是那么突出,仅仅在首句“采莲”一词中有显现;呈现动态的真正主角,乃是“鱼”:鱼在莲叶之间穿梭游戏,或东或西,或南或北。这种仅仅有方位的变化,却显得颇为重沓的表现,当然很可能是因为音乐的原因,我们都知道,音乐旋律的重复回旋,是很常见甚至是很必要的表现手法,但从诗句看似简单、稚拙的重复,可以窥见采莲人观看游鱼时的关注和投入,这是不是也表现了采莲人悠然自在的心境?
注释:乐府,秦时已有设置,汉武帝时重建,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文大意: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以前就很熟悉。初升的太阳把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江水绿的好像蓝草一样,怎能不叫人回忆江南呢?
赏析:诗人曾经在美丽的苏杭等地做官多年。这首词以形象的比喻和艳丽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光如画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怀念之情。诗人开篇直抒胸臆,说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熟悉。词的三四句从色彩上描绘江南春色,美丽的春色展现出一副春意盎然的图画,整首词意境优美雅致,语言清新流畅,情感朴实真挚,被誉为千古杰作。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学*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读诗文”即要熟读诗词原文;“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 释
山郭:依山的城郭
酒旗:旧时悬挂在酒店门口用以招揽顾客的标志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在这里是形容佛寺很多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白话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酒旗在迎风飘动。
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又有多少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诗人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赋诗说:“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
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僧人面色*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意)味长。”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日风光的诗。全诗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表达了诗人的赞美和神往之情。第一、二句写的是晴景,“千里”体现了江南的广阔,水乡景色明丽;第三、四句写的是雨景,春雨中佛寺被笼罩,*添几多朦胧与迷离的色彩。
这首诗四句都是写景,每一处景点各具特色,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艳丽而充满诗意的春景图。
思 考:
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作者佚名,出自汉乐府《乐府诗集》,内容是描写的南方的一个采莲工作场景。
乐府是古代中央级别的音乐管理机构。从周朝开始,古代*对音乐管理是非常重视的。《诗经》中的诗,就是采诗官负责收集各地的民歌占了大部分,春秋战国时期还是如此。秦朝时代很短,不是很重视,但是同样设置了乐府。汉代延续了秦朝的机构管理办法,乐府用于管理音乐,收集整理民间音乐作品,同时召集文人进行创作。
而在民间收集的这些歌是经过挑选的,比较好的。因为是自然生长的,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情趣。
《江南》的歌词就是采自南方民间小调。
江南可采莲
江南的这个地方可以采莲。莲蓬,莲子可食。最喜小儿无赖,卧剥莲蓬。采莲就是采莲蓬。
莲叶何田田
何:多么。莲叶非常的茂盛。田田:茂盛的样子。叠叠层层、迎风招展,茂密又动来动去,飘飘摇摇。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在莲花的叶子底下欢快地游来游去。可以感觉到采莲的小姑娘的心情非常愉快,可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对坏境的描写来反映出来。高手写诗不明写,但是能让人从字里行间感觉出这种快乐。写鱼的快乐,其实就是人的快乐。人心情好了,看什么都快乐、开心。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东南西北,是不是真实情况呢?未必。毕竟写诗,唱歌是一种高于生活的文艺创作。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歌里叫做互文。就是参互成文,上面说的是这个事也在下面发生,下面说的也是这个事也在上面发生。实际上并不是强调东南西北,而是说四面八方到处都是。
《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并不是真的强调到东市买什么,到西市买什么,只是说我跑遍了城里的市场买齐了这些东西。这就是互文修辞手法。
《江南》这首歌是唱的,前三句是独唱,后四句是合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首曲子在汉乐府的《乐府诗集》中是放到“相和歌辞”里面的。歌就是带音乐的词,辞就是歌词,相和就是你唱一句、我唱一句、还有合唱(多声一起唱)、轮唱,都是音乐术语。
整个场景就是描写了古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诗作为文学作品特点和历史记载不一样,历史记载是比较生硬、理性,看不到形象的东西。南方有莲花,莲蓬成熟的季节,人们都去采莲。文学作品则可以给我们一幅画面,尽管几千年过去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想象到古人生活状态。这种感觉是非常感性、非常形象的,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那种生活出现在我们眼前,就好像我们穿越过去一样。
《江南》是第一首描写采莲生活的,表现这种美景,劳动乐趣的诗歌。
这首作品,其实文采并不讲究。因为民歌是老百姓自发的一种创作,咱们很难从文采的角度来评价。最自然的,最朴实的文字,虽然缺乏文采,却往往能达到文采不能企及的效果。
在东汉末年曹植之前,古人对文采的要求、理解都比较淡薄,甚至没有。只要能表达就行,词句不讲究修辞,即便有,也是自然形成的。这类作品都很古朴,很朴拙,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效果。作为一种古朴的风格,却别有味道。
到了南朝乐府,有个《西洲曲》,也是写采莲,就明显风格有所不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句子更加整饬,表现手法也相对复杂,出现了另外一种美感。
因为汉乐府的作用,整体文化水*上升,民歌和诗人创作越来越多,音乐发展跟不上歌词创作,就出现了“徒歌”。徒歌的出现导致了汉字音韵学的大发展(又是曹植梵呗发端),并最终形成了*仄格律概念,在盛唐时诗歌创作达到顶峰。
我们从小唐诗读得多,理解的诗都是有格律规范的徒歌。所以当我们读到《江南》,就觉得有点奇怪,感觉不像我们心目中的诗,其实只是音乐、文化和历史不断演变前进而已。
现在有很多人为古诗配上音乐演唱,这肯定和原来的音乐是不一样的,不过倒是符合诗歌的初衷。
《甄嬛传》里安陵容唱的就是改编自《汉乐府·江南》的曲子,也很好听。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
我们将这首诗理解成一首江南小调,就明白了。
江南诗句意思
古诗江南的诗句意思
江南的古诗和意思
望江南古诗的诗句意思
悦江南的古诗意思
江南春古诗的总意思
江南古诗写的是啥意思
江南的古诗意思全解
忆江南古诗的每句意思
梦中的江南古诗意思
忆江南古诗意思的画
江南的古诗词意思
江南古诗意思的视频
江南烟雨的古诗意思
江南春古诗的山郭意思
江南春月的古诗意思
柳宗元的古诗江南意思
江南春绝句的古诗意思
江南春古诗的寺字意思
江南古诗意思相对的词是
江南古诗熟悉对应的诗句意思
梦江南和望江南的古诗意思
江南春的古诗意思全解
忆江南古诗的简单意思
江南春的古诗朗读和意思
忆江南的古诗意思视频
忆江南的古诗意思和注释
江南春和清明的古诗意思
忆江南白居易的古诗和意思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解读意思
古诗中含有刘字的
追思应列的古诗
突然发现身边的美景的古诗
我爱古诗的主题活动
写字好看的技巧古诗
同学说的搞笑古诗
古诗的七夕唐罗隐
形容孩子剥莲蓬的古诗
年少有为的古诗名
鸟鸣涧是谁写的古诗
关于植树节活动的古诗
带有林字的古诗50首
桃花意象在古诗中的衍生
山行的古诗的画
分析中古诗歌的发展情况
你的名字可以生成古诗了
将进酒完整的古诗
用古诗写放学后的情景
形容外面很危险的古诗
一定会好起来的古诗
古诗词描写豆荚的诗
高中古诗文背会的好处
5岁的小孩背古诗
春阳艳丽山河秀的古诗
与凤有关的古诗词
含有碟字的古诗
一天记忆所有古诗的方法
小朋友学*的古诗
写雨意境的古诗
祝福对恋人的古诗词
李白山河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