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典语录

关于周易经典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周易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周易经典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周易经典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 语录(2) 说说(3) 名言(5) 诗词(2) 祝福(211k+) 心语(21k+)

  • 《周易》的养生思想

  • 养生,思想
  • 《周易》的养生思想

      《周易》的《颐》卦探讨了饮食养生的问题。《序卦传》说:“颐者,养也。” “颐”即是颐养、养生之意。《颐》卦提出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养正则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周易》的养生思想,希望能帮到大家!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图翼·医易义》中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虽阴阳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周易》以阴阳、八卦、六十四卦表达宇宙自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故应效法宇宙自然规律而生活,这为中医养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提出“生”为“大德”,认为天道的表现即是生生不息,表明其在本体上是极其重视生命的。六十四卦卦象及卦爻辞也是要告诫人们如何趋吉避凶,获得生命的延续和美好,因此《医门棒喝》说:“是以《易》之言,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周易》的养生思想是很丰富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既有重视生命本体的宏观涵摄,又有在伦理意义上对生命大化流行的总体把持;既有对生命调节的理论架构,又有技术层面的养生实践。”①本文主要谈谈《周易》的饮食养生、补益养生、时间养生和预防养生思想。

      一、“节饮食”与饮食养生

      《周易》的《颐》卦探讨了饮食养生的问题。《序卦传》说:“颐者,养也。” “颐”即是颐养、养生之意。《颐》卦提出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养正则吉。《颐》卦卦辞说:“贞吉。”《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提出饮食养生一定要养正。但是什么才是“正”呢?《说文·正部》:“正,是也。从止,一以止。”认为要止于一,才算是“正”。我们再看看“一”是什么意思。《说文·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认为“一”是道的化生和表达,是宇宙最高本体的表现。如此说来,“止于一”即是说停止在“道”那里,或者说与“道”保持一致。《说文》还说:“正,是也。”我们再来看看“是”是什么意思。《说文·是部》:“是,直也。从日,正。”“是”的本意是“直”的意思,又引申为正确的。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正”的涵义,即“正”是正确的,是符合于“道”的状态。也就是说凡是符合于“道”的,都可以称为“正”。《周易》提出的“养正则吉”,就是说凡是符合正道的思想和行为,用于养生都是吉祥的。

      饮食养生必须遵守正道,那么这个正道又是什么呢?饮食的正道当然可以有很多种,但《颐》卦认为最重要的正道是“节饮食”。《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节饮食”就是要节制饮食。关于节制,《周易》中还专门有个《节》卦。《杂卦》说:“节,止也。”《节》卦卦象是坎上兑下。《节》之象是这样的:“泽之容有限,泽上置水,满则不容,为有节之象,故为节。”②意思是湖泽能够承装水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往里面注水的时候要适可而止,否则将溢满而出。其卦辞说:“亨。苦节不可贞。”程颐解释说:“事既有节,则能致亨通,故节有亨义。节贵适中,过则苦矣。节至于苦,岂能常也?不可固守以为常,不可贞也。”③就是说,人们做事情,若能保持节制,则可以顺利亨通。但又不能过于节制,过于节制也不合于正道。古人云:“过犹不及。”事情做过头和做得不够都不能称为“节”。“节”是一种中庸的状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节饮食”是说人们的饮食既不能过量,也不能过少。过度饮食,脾胃乃伤,脏器为消化过量的饮食要不停地工作,消耗大量的血气,有损身体。现代医学指出过度饮食会引发早衰,还会引起肥胖、糖尿病、心脏病、肠胃病等,可见过量饮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吃到七八分饱的时候,就应该停止饮食。

      另外,“节饮食”对于早中晚三餐还有着不同的规定。我们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对三餐量的这种规定是很有道理的。《周易》讲阴阳和谐,又讲扶阳抑阴,早上七点到九点阳气已经渐盛,且是胃经当令,食物属阴,此时摄取饮食一方面可以补充能量,补足血气,亦是用食物之阴气去*和身体内上升的阳气,保持阴阳和谐。但此时阳气尚不盛壮,故饮食不需多,吃的精致营养即可。到了中午,人的阳气盛壮,故可以吃得多些,品类亦可以丰富一些,以*衡阴阳。而到了晚上,人的阳气渐弱,阴气上升,而饮食又属于阴,若吃得过多,其结果是助长了体内的阴气,导致阴阳失衡。另外,晚上体内阳气不足,无法很好地化解这么多的食物,会导致肠胃过度疲劳,长此以往会使肠胃功能减弱,导致人体气血不足,疾病丛生。更有,晚餐饮食过度,晚上人就容易兴奋,胃不和则卧不安,难以入睡,更进一步耗杀阳气。故晚上一定要少吃,晚餐最好吃得清淡一些,可以吃些易于消化的粥类、素菜等。

      总之,《颐》卦饮食养生最核心的原则是节制饮食。人们应该加强修养,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管好自己的嘴巴,做到适量饮食,这样身体健康才有保障。

      二、“同气相求”与同类相补养生

      《易传》在解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时,有这样一段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指出“同声”、“同气”相互感应的道理,即同类的事物会互相吸引,能够引起共鸣。这运用到养生实践中,即是同类的事物可以互相补益,民间说的“吃啥补啥”,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相补的思想在日常养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栾加芹写的《不生病的`智慧·易经养生说明书》就集中介绍了同类相补的养生法。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先天体质,按照八卦可以分为乾人、坤人、震人、巽人、坎人、离人、艮人、兑人。每种人可以按照各自的卦象找到相应的补益食物、药品等。作者说:“天地之间,具有相同特性的事物是息息相通的,他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感应,并且在危难的时候为对方伸出援手。”④又说:“只要知道了我们自身五脏六腑所对应的卦象,知道了自己的体质属于哪一类,牢牢记住《易经》中‘同气相求’这一不变真理,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可以有意识地选用自然界中那些同卦象的食物、保健药物、运动方式和经络穴位,从而为自己量身定制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同时体会到养生防老的大喜悦。”⑤作者可谓深谙易理,《周易》八卦即是取象比类的结果,把同一属性的事物归为一类,取成相应的“象”。比如《乾》为健,但凡属性为健一类的事物,都可以称为《乾》。

      《说卦》云:“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这些事物尽管外形不同,但都有健之性,故从性质上取象,这些事物都归于《乾》。《周易》提出同气相求的道理,即启示我们可以取同一类的卦象事物(如饮食、运动等)来补益我们的身体。结合栾加芹的论述,我们可以提炼出同类相补养生的几个原则。

      《周易》人生哲学

      《周易》是*传统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被儒家列为“六经之首”,又被道家尊为“三玄之一”。

      一、天人合一是《周易》人生哲学的基础

      《周易》一书上篇阐发天地之道,下篇论述人世关系,用自然关系类比社会关系,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必然性,推天道以明人事。在《大象》传里对六十四卦卦义的解释,充分体现了这一道理。如其释《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释《坤》卦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释《蒙》卦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释《屯》卦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释《益》卦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些话表明,在“天之道”和“民之故”之间是存在着同一性的,人民通过认识和效法天道,就可以从中汲取教益,引申出人事所应遵循的原则。《序卦传》说的好:“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天地创生万物,然后进一步缔造人世以及相关的礼仪等人世原则。《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的、代表性的、特征性的予以表现。如果单纯的只是描述自然界的现象,那也就是简单的罗列了。

      二、忧患意识是《周易》人生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区别于西方空间思维角度,*古人是时间角度。同时*文化,是“快乐”文化。所以*古人就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周易》忧患意识提出了几个人生的原则。

      (一)、防微杜渐,戒惧危亡。坤卦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周易全解》曰:“履霜坚冰至是这样的象,即脚下既已踏霜,坚冰必将到来。引申一步,告诫人们要见微以知著,防微而杜渐。”又《周易正义》曰:“初六阴气之微,似若初寒之始,但履践其霜,微而积渐,故坚冰乃至。义取所谓**初虽柔顺,渐渐积著,乃至坚刚。”因此说对于所有的恶事要毙之于小,慎之于微,善于在他们势力还很微小的时候,就识破他们,以早防范、消饵。否卦九五爻辞说:“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易全解》曰:“九五之爻已进入息否之时,在泰道将还之时,人皆晏然安乐,唯大人有戒惧危亡之心,他念念不忘“其亡其亡”,有如此戒惧危亡之心,必能像“系于苞桑”那样坚固不拔。”所有这些都是告诫人们,能够随时戒惧危亡,就如同苞之根深蒂固一样,无有倾危。

      (二)、进德修业是立人之本。《周易》中强调做人要符合天道,要戒惧危亡,但是处忧患之时绝对不可以因个人的一时安危而放弃做人的原则,二是要以德为准。从而引出人生的重要的根本:进德修业。《系辞传》说:“《易》之兴也,其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系辞传》选取了九卦分三次叙述,即所谓的“三陈九卦”,以见其处忧患而不失操守,进德修业以摆脱困顿之意,进德修业才能保守天地之道。人处于困境时,为了摆脱困境,最容易丧失德行和操守,故《周易》提醒人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守节不移,临危不乱才是摆脱困境的正道。《泰》卦九三爻辞曰:“无*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是说事物总是处于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之中,否极泰来,人处困境之中,一定要不失其信念,坚持道德操守,进德修业,见机而作,才能终得善果。反之,如果不能坚持道德操守,为了摆脱困境不择手段,就不能有好的结果,即《恒》卦九三爻辞所谓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传》也屡屡提醒人们在困境中要注意提高道德境界,《否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蛊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坎象》曰:“水志,*坎。君子以常德行。”《骞象》曰:“山上有水,骞。君子以反身德。”作为人,如果在逆境中都可以保持自己坚贞的操守,那更不必说顺境了!

      把握《周易》的人生哲学,一定要把握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道理。《周易》所奠定的人生哲学理论成为后世哲学家理论的发凡。学*先人,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有方向。

    [阅读全文]...

2022-06-25 15:24:54
  • 《周易》与《乐记》

  • 文学
  • 《周易》与《乐记》

      在日复一日的学*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易》与《乐记》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易》被尊为六经之首,是*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比的活水源头。它弥纶群言,笼罩百家,涵古盖今,包裹天地,对的方方面面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四库总目·经部·易类》)从*古代乐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援《易》以为说最多的,则为《乐记》。它的乐本论、乐象说和乐简观,分别与《周易》阴阳之道、易象理论和易简学说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而《乐记》又是*古代理论的奠基石,在*古典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所以,分析《周易》与《乐记》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周易》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一、阴阳之道与乐本论

      《天下》称;“《易》以道阴阳”。这句话说出了《周易》的思想本质。阴阳为《周易》之本,它是《周易》哲学的总纲,是贯穿天道、地道和人道的总规律。一部《周易》就是建立在“一”、“一”两个阴阳符号的基础上,这一断一连的两个阴阳符号,经过排列组合而衍成八卦和六十四卦。《易传》又进一步用阴阳消长之理来解释这两个符号,并以阴阳之道为基石,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易传》认为,阴阳是推动宇宙万物演变的两种元气,在阳气鼓动之下,事物的属性是刚健的,在阴气支配之下,事物的属性是柔顺的。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根据其属性特点,区分为阴阳两大类,如天地、水火、雷风、昼夜等自然现象,男女、君臣、父子、夫妇等人际关系,都是阴阳的表现。诚如朱熹所说:“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朱子语类·读易纲领》)《周易》以阴阳之道为宇宙之本,用阴阳范畴概括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关系,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阴阳之道为宇宙之本,同时也是音乐之根。《周易》阴阳之道的大义表现在宇宙生化与天地谐和两方面,《乐记》正是循易道之迹,从这两方面来论述音乐的起源与本质的。首先,《乐记》本易道阴阳生化之理,阐述音乐的起源。《系辞》曰:“一阴一阳之渭道”。道者,太极也。太极乃阴阳二气环抱之状,喻示天地浑沌未分之时。阴阳二气,一动一静,自相交感,变合施受,则出两仪,生天地,化四时,成万物。这便是《周易》所展示的阴阳生化之理和宇宙构成模式。本此之理,《乐记》论述了音乐的起源问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本篇》)

      这就是*古代乐论所谓的“物动心感”说,它强凋音乐的产生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心的结果,其本源则是宇宙间生生不息的气化运动。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品序》)“舞咏”即包含音乐在内的诗、乐、舞的统一体,也就是《乐记》所说的“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这洋,音乐产生的具体过程便是:气-物-心-声-音-乐。既然音乐与万物的产物都是阴阳气化的结果,那么,追寻音乐的本源当然也就要十溯列天地之间的阴阳之道。所以,《乐记·乐礼篇》又说: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而化,而乐兴焉。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云乐云”。

      这里着眼的正是阴阳间的动静交合,天地间的生生化化。这种以阴阳生化为依据,从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的角度考察音乐本源问题的思维方式,正源于《周易》阴阳之道,篇中有一大段文字完全抄录《系辞》则是明证。

      其次,《乐记》本易道天地谐和之说,论述音乐的本质。《系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哲学乃是重生的哲学,故有“生生之渭易”说,然而,万物生化的基本条件是天地和谐、阴阳调顺。《乾·彖》:“保合大和,乃利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周易》以“弥纶天地之道”为己任,追求的是宇宙间的普遍和谐。这种和谐以天地定位、阴阳相得为基础,在阴阳刚柔的对立统一中追求和谐与流变,以便山川相通、雷风激荡、水火交化,最终形成自然界的普遍和谐运动。《豫·彖》:“天地以顺动,故口月不过,而四时不忒。”“顺动”即天地和谐运动。日月运行不过,四时推移不忒,百物兴化有序,均是天地和谐运动的表现。大自然的和谐乐章孕育了音乐的和谐本质。“乐者,天地之和也。”《乐记》受易道天地谐和说的启发,把音乐放到天地之间加以审视,以天地之和为音乐和谐的依据,提出了“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论篇》)的观点。这一观点诱发于宇宙大干生生不息、风雨序次的和谐运动,其本则在《周易》对此,《乐礼篇》作了交待: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这两段话完全出自《系辞》,《乐记》引而用之,目的在于从天地运行、四时周转的自然和谐运动中导引出音乐的和谐本质。有人认为:“这两段内容实际与‘礼乐’无关,中间点到两句,也显得附会。”其实不然。阴阳之道,一动一静,这是宇宙间万物生化的无穷力量。阴阳之道有序和谐的运动正是天地大美之所在,而宇宙的和谐已包含了音乐的和谐,天地之美实际上也就是音乐之美,所以说:“乐者,天地之和也”。这样,《乐记》就为音乐的和谐美找到。了物质基础和本体依据。这种以阴阳之道为基础,从宇宙生成沦的角度论证音乐的本质

      问题,正是*古代乐论的一贯作法。《乐记》之前的《吕氏春秋·大乐》,乐记》之后的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莫不如此。

    [阅读全文]...

2022-01-01 23:57:48
  • 周易的爱情语录

  • 爱情,语录
  • 咸卦: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试验成功,危险期过去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朋友们幻想着以后丰衣足食的日子,有药物可以治疗疾病的将来。

    上面简注出于[李氏易经]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凤》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合,乃敢与君绝。

    —— 《上邪》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李清照 《一剪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秦观 《鹊桥仙》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刘禹锡 《竹枝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元稹 《离思》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 《声声慢》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 司马相如 《长门赋》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苏轼 《蝶恋花》 叶子落去之后/才想起枝头上的花/但是/明年春天/你不在了 —— 海涅 我只想告诉你,一切的我的死灭了的过去,一切的希望和努力,如今都化成烟,化成尘,只有一样还活着,不能泯灭的,就是我对你的爱。

    —— 屠格涅夫 《烟》 一个人离开家奋斗是为了获得美好的生活,爱情又是美好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爱情就像独木桥一样,人家过了,你就不能过。

    离家已经五年,在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时候,面对自横的独木桥,真不知别人是否已经过去,心爱的姑娘可安在。

    那种惆怅,那种失落,那种迷茫,成功了又能怎么样

    —— 任正非 整个冬天,我一遍一遍地阅读和回忆/用感动完成对自己最后的伤害/整个冬天,大雪一直没下/而我的情人也一直没来 —— 江南春 《情人 (二)》 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 郭小四 《十七岁的单车》 上帝基本上是公*的。

    一个男人在某一些方面越能满足女人,很可能在另一些方面就越不能满足女人。

    女人也一样。

    —— 王冉 《关于企业和爱情的一些常见悖论》 失恋就像吃酸味冰淇淋,心里酸酸的、凉凉的,让人不能承受。

    被人追的感觉就像御风而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爱过的人心里一定都活着另一个影子。

    那个已经分手的人。

    他的一举一动、后来跟谁在一起,总还是不时地传回自己的耳朵。

    —— 刘若英 当狂风和巨浪撞击我的胸膛,我还用爱担当着我的翅膀;当惊涛和骇浪淹没我的希望,我却渴望伸手轻触你的脸庞。

    —— 王滨 《那一刻》 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则是一把漏洞百出的雨伞,爱情是补丁。

    —— *庸 爱上了你,我才领略思念的滋味,分离的愁苦和妒忌的煎熬,还有那无休止的占有欲。

    —— 张小娴 一个人的孤单,并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有了伴侣之后的那份孤单。

    伴侣糟糕,你却不能离开他,那是最孤单的。

    —— 张小娴 《有爱情,就有孤单》 婚姻不是给对方承诺,也不是约束别人,而是约束自己。

    —— 伊能静

    胡秉言鸿濛混沌兮,孕*,无极始出兮,太极来。

    初生两仪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开。

    [阅读全文]...

2022-05-23 00:18:51
  • 周易名句

  •   周易名句

      1、君子以果行育德。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4、见险而能止,智矣哉。

      5、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6、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7、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8、劳尔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9、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0、乐天知名,故不忧。

      11、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12、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13、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14、君子以致命遂志。

      15、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16、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17、几事不密则害成。

      18、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19、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20、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2、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2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4、蒙以正养,圣功也。

      25、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6、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27、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28、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29、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0、君子以朋友讲*。

      31、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32、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33、括囊无咎无誉,盖言慎也。

      34、君子以恐惧修省。

      3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36、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37、君子以反身修德。

      38、君子以自昭明德。

      39、君子以正位凝命。

      40、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4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4、乐天知命,故不忧。

      45、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46、君子以立不易方。

      4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48、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4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50、君子以同而异。

    [阅读全文]...

2022-02-13 09:38:03
  • 周易里的唯美句子

  • 唯美,个性
  • 曾仕强 《的秘密》经典语句 一集:何谓易经  1.人有三圣,世有三古。

      2.无外,其小*。

    《吕氏春秋》  3.宇宙密码的三把钥匙: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孔子《十翼》。

      4.学*《易经》的意义:  一、可以纠正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

      二、易经有神秘性道德性。

      三、求同存异。

      第二集:何谓阴阳  5.白天为阳,晚上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手心是阳,手背是阴;右手是阳,左手是阴;大拇指为阳,其他四个手指为阴;阳是奇数,阴是偶数;头是阳,脚是阴;阴阳是相对的,是不断变化的,是不可分割的。

      6.有真就有假,有假就有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是阴阳。

      7.大拇指为阳,但是有两节,阳中有阴;其余四指为阴,但是有三节,阴中有阳。

      8.柔中有刚,刚柔并济。

      9.只要顺乎自然,你不必那么操心,不必那么忙碌,你身心都很健康,你会过好日子,这就是《易经》。

      10.人的两只手一共有二十八个节,天上有28星宿,都在你掌握之中。

      11.学易经,先学道理,把道理搞通了,就不会走火入魔,就不会被人家欺骗,就不会上当吃亏。

      12.中国人是世界上唯一同时讲两句话的人。

    例如: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礼让为先;当仁不让。

      13.阴阳的三个重点:1)阴阳是相对的;2)阴阳会变动;3)阴阳合一。

      14.“我亲眼看到我才相信”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人的眼睛能看到的非常非常有限。

      15.做人,不可以圆滑,但一定要圆通。

      16.阳代表一种理想,阴就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把它兑现,去把它实践出来。

      17.天底下的变化就是一个阳一个阴,阴阳到底是一还是二

    中国人的答案是:亦一亦二。

    一分为二,二合为一。

    合一是指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18.阴阳就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

      19.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20.中国人之所以叫中国,就是因为他一定要中,而中就是太极。

    太极是万事万物的总源头。

      21.孔子说“吾道以一贯之”,这里的“一”就是中、就是仁、就是太极。

      22.一阴一阳就叫中、就叫仁、就叫太极。

      23.仁是最核心的东西,天地万物都有仁。

    越多越好

    《周易》名句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 象》2、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 3、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乾·彖》 4、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乾·文言》 5、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坤·文言》 6、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象》 7、 天地感而万物生,圣人感而天下知*。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

    《咸·》 8、 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益·象》 9、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革·彖》 10、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信息,而况于人乎

    《丰·彖》 11、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既济·象》 12、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系辞上》 1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系辞上》 14、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大盛,生生之谓易。

    《系辞上》14、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大盛,生生之谓易。

    《系辞上》 15、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 之外而应之,况其迩者乎。

    出其不善,千里之外而为之,况其迩者乎。

    《系辞上》 16.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如臭如兰。

    《系辞上》 17. 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化而载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谓之事业《系辞上》 18.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19. 天地(绕丝)因(绕丝)温,万物化醇。

    [阅读全文]...

2022-05-10 10:54:54
  • 周易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周易名言

    1、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2、贤人君子,以天下为任者也——周易

    3、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周易

    4、辞不足,不可以成文——周易

    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7、书不尽言,言不不尽意——周易

    8、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9、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阅读全文]...

2022-07-21 14:28:56
  • 《周易》的哲理说说句子

  • 哲理
  •  

    1、潜龙勿用。《乾·初九》

    2、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九三》

    3、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彖》

    4、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

    5、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

    6、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乾·文言》

    7、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乾·文言》

    8、庸言之行,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乾·文言》

    9、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乾·文言》

    10、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乾·文言》

    11、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乾·文言》

    12、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乾·文言》

    13、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乾·文言》

    1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乾·文言》

    15、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乾·文言》

    16、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乾·文言》

    17、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乾·文言》

    18、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乾·文言》

    19、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乾·文言》

    20、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乾·文言》

    21、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彖》

    22、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彖》

    23、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坤·文言》

    2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

    2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文言》

    26、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坤·文言》

    27、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小畜·象》

    28、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履·象》

    29、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彖》

    30、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象》

    31、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同人·彖》

    32、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象》

    33、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有·上九》

    34、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彖》

    3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初六象》

    36、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

    37、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彖》

     

    38、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复·初九》

    39、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象》

    40、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咸·彖》

    41、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恒·彖》

    42、君子以立不易方。《恒·象》

    43、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恒·九三》

    44、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遁·象》

    45、君子好遁,小人否也。《遁·象》

    46、君子以非礼弗履。《大壮·象》

    47、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晋·象》

    48、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家人·彖》

    49、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

    [阅读全文]...

2022-03-28 09:22:28
  • 周易中最唯美的句子

  • 唯美,个性
  • 1、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上天下泽。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周易》

    3、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4、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

    5、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周易》

    6、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周易》

    7、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周易》

    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9、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周易》

    10、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11、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

    1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

    1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周易》

    14、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周易》

    15、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周易》

    16、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周易》

    17、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周易》

    18、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周易》

    19、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周易》

    20、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2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

    22、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周易》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4、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周易》

    25、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周易》

    26、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

    27、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周易》

    28、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周易》

    29、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周易》

    30、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周易》

    3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32、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周易》

    33、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周易》

    34、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周易》

    35、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周易》

    36、夫妻反目,不能正室。——《周易》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38、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周易》

    39、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易》

    40、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周易》

    41、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周易》

    42、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周易》

    43、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周易》

    44、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食。——《周易》

    45、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周易》

    46、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

    47、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周易》

    48、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周易》

    49、《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50、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

    51、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

    [阅读全文]...

2022-07-15 14:28:54
  • 周易中最唯美的句子

  • 唯美
  • 1、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上天下泽。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周易》

    3、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4、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

    5、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周易》

    6、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周易》

    7、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周易》

    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9、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周易》

    10、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11、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

    1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

    1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周易》

    14、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周易》

    15、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周易》

    16、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周易》

    17、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周易》

    18、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周易》

    19、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周易》

    20、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2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

    22、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周易》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4、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周易》

    25、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周易》

    26、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

    27、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周易》

    28、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周易》

    29、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周易》

    30、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周易》

    3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32、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周易》

    33、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周易》

    34、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周易》

    35、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周易》

    36、夫妻反目,不能正室。——《周易》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38、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周易》

    39、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易》

    40、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周易》

    41、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周易》

    42、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周易》

    43、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周易》

    44、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食。——《周易》

    45、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周易》

    46、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

    47、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周易》

    48、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周易》

    49、《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50、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

    51、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

    [阅读全文]...

2022-07-20 23:20:19
当前热门
周易经典语录 - 句子
周易经典语录 - 语录
周易经典语录 - 说说
周易经典语录 - 名言
周易经典语录 - 诗词
周易经典语录 - 祝福
周易经典语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