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经典语录

关于朱元璋经典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朱元璋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朱元璋经典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朱元璋经典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 语录(14) 说说(18k+) 名言(2) 诗词(15) 祝福(221k+) 心语(21k+)

  • 菊花的诗句朱元璋

  • 菊花
  • 菊花的诗句朱元璋

      朱元璋写了哪些描写菊花的诗句?下面是一些知识信息,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朱元璋参照黄巢诗《不第后赋菊》也就是后人称之为《咏菊》的那首诗而作的。这是朱元璋开基立业前作的,由此可见他是多么有抱负多有自信的一个人,他说到做到了。需要强调的是,所谓菊花诗皆是后人起的名字,是模仿黄巢所作。

      朱元璋菊花诗赏析

      天下差不多都是凭刀枪打下来的,可是差不多像点样的皇帝都喜欢弄**诗。刘邦当年不过一亭长,大队干部而已,斗大的字能认识几个都说不准,可是人家也有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虽说比薛蟠同志的哼哼调强点,大抵也就是不识字的王熙凤“一夜北风紧”的水*,可是历代都夸好,说有帝王气象。不过,拿皇帝跟皇帝比,刘邦的诗还就是不错。*一点,就说乾隆的几万首歪诗,挨个排过去,没一首能赶得上当年刘亭长的。

      早就听说当年的放牛娃朱和尚也做过诗,一直没福见到,见到以后吓了一跳,原来是首咏菊诗,诗云:“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虽是标准的薛蟠体,但却霸气得紧,听口气就是天字第一号,任谁都不怕,而且还要把别个干掉。不过诗意却好像似曾相识,仔细一想,哦,原来黄巢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货色:“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过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在过去那个特别推崇农民起义的年月里,曾经非常吃香。黄巢跟朱元璋一样,都是农民造反的头,只是命不太好,仅仅做成了个草头皇帝。草头皇帝也是皇帝,皇帝抄皇帝,跟学者抄学者一样,本是自然之理,那时候又没有版权的说法,抄就抄了,断不会有好事者出来在媒体上说三道四。

      本来,菊花秋艳,并没有杀掉百花的意思,要论杀气,本是秋风的事。自古以来,*头百姓家闺女,名菊叫兰的不知凡几,大户人家的婢女,被赐名秋菊者更是不知有多少,大家看到的其实都是菊的妩媚柔顺。大概只有黄巢、朱元璋这样舞刀弄枪,一路杀奔龙廷,夺了鸟位的人,才会赋予菊花杀百花的意义。实际上,这种寓意只是他们自家心理的一种投射。霸气和杀气,对于这些刀口舔血的人来说,本是应有之义。只是,令人奇怪的是,怎么两个大男人,而且都是舞枪弄棒的粗人,做起诗来,都以花来自喻?难道他们不能把自己比点别的什么?尤其是那个朱元璋,居然抄袭前辈笔意,可见对以菊花自况境界的向往。

      按传统的周易解说,做皇帝的,都占个乾字,属于至刚至阳的东西。同样按传统,花无一例外地属于至阴至柔、属坤字的女人的象征。不过,*文化,总是势不可挡地要展现出自己阴柔的特性。不仅是审美方面,人们评价一个男性的美,总是以状若好妇来比喻,而且在政治甚至战争中,往往推崇斗智不斗力的境界。狠毒配上阴柔的功夫,才是谋略的善之善者;走刚猛路线的,只配叫做一勇之夫。如果碰上晏子,用两个桃子就能杀掉三个。黄巢是个不第书生,在自命是李耳后裔的唐朝皇帝治下,估计读过老子,读没读过韩非子很难说;而出身放牛娃,并在庙里混过的朱皇帝,肯定两者都没看过。不过,这并不耽误他们使阴招,弄诡计。比起来,什么都没有读过的朱元璋,活干得更漂亮,得天下十几年,就把昔日一起打拼的老兄弟杀得干干净净,连一点反抗都没有,古今中外,谁能做得到?

      一个菊花,也被弄得这般阴鸷和戾气。碰上了皇帝和草头皇帝,任它什么东西,都只好自认晦气。

      黄巢的《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朱元璋的《咏菊花》

      百花发时我不发,

      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

      遍身穿就黄金甲。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县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讲解]: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1、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3、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4、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5、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6、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7、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10、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1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2、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1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6、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0、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21、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阅读全文]...

2022-07-01 23:03:29
  • 朱元璋佳句

  • 1、金玉非宝,节俭乃宝。

    2、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3、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4、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

    5、笑天下可笑之人,骂天下可骂之人。

    6、智者,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7、大度难容容天下难容之士,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8、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9、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10、顶天立地,是要用胯下之辱来换的。

    11、贤才,国之宝也。

    12、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13、圣君眼里,武将文臣都是马,不同之处,一为悍马,一为轻骑,而君王是驭者,驾策随心,统驭天下。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赠四仙 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

    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 钟山云 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

    岩虎镇山风偃草,潭龙嘘气水明星。 扩展资料: 朱元璋在戎马生涯中也写过诗词,并有《御制文集》传世,集中就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诗词。

    当时朱元璋还没攻克南京,更没有称吴王,他行军至当涂时,当地有一位颇有名望的老人来迎接他,并为朱元璋献策,早日拿下南京,顺应人心,称王称帝。朱元璋很高兴,当即让陶安留下来,辅佐自己。

    陶安一生和朱元璋交往甚多,朱元璋对他也很放心。朱元璋称帝之后,非常欣赏陶安的谋略和文章,还曾写过一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的对联赐给他。

    有一回,朱元璋晚上把陶安喊到皇宫,两位老朋友聊天。不知不觉就已经天快亮了,陶安知道快要回去了,趁机说:鸡鸣有声,东方将白,*何不吟诗一首,留给老臣做纪念。

    朱元璋思索一会,提笔在纸上写下“鸡叫一声撅一撅”。 陶安一看,如此写诗,岂不是闹笑话吗?不过这些他只敢在心里想,可不敢当面说。

    朱元璋不慌不忙,又写下一句“鸡叫两声撅两撅”。陶安强颜欢笑,曲意奉承了几句后,只见朱元璋笔不停顿,又写下最后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最后两句大气磅礴,明写是公鸡三声喊出了太阳,赶走了月亮和星星,但实际上这是托物言志,是朱元璋在说自己的志气,必定能像雄鸡一样,三下五除二打败蒙元,建立好自己的国家。王者霸气,令陶安发自肺腑的佩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元璋。

    一堂古屋,龙不吟,虎不啸,花不芬芳鱼不跃,哭煞蓬头刘海;

    半局残棋,车无轮,马无足,卒无兵器炮无声,猛攻徒手将军。

    大帅用兵,士卒效命,车辚辚,马萧萧,气象巍巍,祝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将入相;

    至尊在野,长短休论,文泄泄,武沐沐,议和叠叠,到后来,万人失望,直落得抢天呼地。

    万机分子路

    一局笑颜回

    松下弈棋,松子偶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咏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无题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咏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无题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登江苏金坛顾龙山 望西南隐隐神坛, 独跨征车,信步登山。 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

    一尘不染,浮生九还, 客中有僧舍三间, 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 拂晓行军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无题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骂文士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马渡江头苜蓿香, 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 不是咸阳是洛阳. ----明太祖 朱元璋 《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

    犹记得,“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怎能忘,“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铮铮忠骨,浩然正气,感天动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兀术金兵百万,九犯南下十难如愿,败走黄天荡,退居黑龙潭,闻岳家军望风北逃;更铭记,“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风波亭下八字绝笔中,武穆痛忆跃马显英豪,一枪震退来敌,帅字九霄飘散,浩然正气,天地一肩挑。-----岳飞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声音久久在空中飘荡,飘荡……你可曾记得,“日已尽矣,荆轲卿岂无意哉?”一语吗?这是燕丹在易水边与临你告别时,心存怀疑时对你说的。你可能早已忘记,但是我如何都无法忘记,因为它是对你怀疑;我如何都无法忘记,易水饯别时太子因你一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终于感动了,并相信你,不再怀疑,向你跪下尽一杯酒时的情景;我如何都无法忘记,你上路时的慷慨悲壮。它蕴含着多少人的希望啊,多少人的泪光啊,六国的命运全都在这次刺杀的成与败之中。---荆轲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朱元璋

    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当年明月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当年明月

    [阅读全文]...

2022-03-16 03:37:44
  • 朱元璋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朱元璋名言

    1、笑天下可笑之人,骂天下可骂之人。——朱元璋

    2、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朱元璋

    3、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朱元璋

    4、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朱元璋

    5、贤才,国之宝也。——朱元璋

    6、大度难容容天下难容之士,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朱元璋

    7、顶天立地,是要用胯下之辱来换的。——朱元璋

    8、圣君眼里,武将文臣都是马,不同之处,一为悍马,一为轻骑,而君王是驭者,驾策随心,统驭天下。——朱元璋

    9、智者,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朱元璋

    10、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

    11、金玉非宝,节俭乃宝。——朱元璋

    12、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朱元璋

    13、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朱元璋

    [阅读全文]...

2021-11-26 01:04:22
  • 朱元璋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朱元璋《咏菊》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朱元璋《咏菊》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朱元璋《咏竹》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朱元璋《咏竹》

    翩翻飞舞布田垓,似絮还疑玉蕊梅。——朱元璋《雪诗赓曹文寿韵》

    一夜扑窗春蝶戏,好风吹去又推来。——朱元璋《雪诗赓曹文寿韵》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朱元璋《庐山诗》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朱元璋《庐山诗》

    白帝城高万叠间,江云朝出暮犹还。——朱元璋《咏李白早发白帝城·其一》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朱元璋《示僧》

    望西南隐隐神坛,独跨征车,信步登山。——朱元璋《登江苏金坛顾龙山》

    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朱元璋《登江苏金坛顾龙山》

    一尘不染,浮生九还,客中有僧舍三间,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朱元璋《登江苏金坛顾龙山》

    时*清和气愈浓,雨催花实喜晴风。——朱元璋《又赓吴哲韵》

    篱边点点如钱大,尽是青青间绿红。——朱元璋《又赓吴哲韵》

    目有神光顶相圆,王公稽首拜其前。——朱元璋《入如来禅》

    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朱元璋《入如来禅》

    飘飘飞度五台巅,红尘富贵心无牵。——朱元璋《入如来禅》

    松下趺坐自忘缘,人间甲子不知年。——朱元璋《入如来禅》

    前年拜辞去,今春二月归。——朱元璋《善世禅师游方归朝》

    默坐各无语,方寸究徘徊。——朱元璋《善世禅师游方归朝》

    樱花才脸笑,柳眼正舒眉。——朱元璋《善世禅师游方归朝》

    年年常作客,如蓬被风吹。——朱元璋《善世禅师游方归朝》

    时以断云完故衲,日将流水灌新田。——朱元璋《云衲野人》

    常勤侣鹤岩崖下,寂静俦猿烟雾边。——朱元璋《云衲野人》

    欲访未知何处住,料应霞举已成仙。——朱元璋《云衲野人》

    海天漠漠际无穷,巨舰樯高挟两龙。——朱元璋《沧浪翁泛海》

    帆饱已知风力劲,舵宽方觉水情雄。——朱元璋《沧浪翁泛海》

    鳌鱼背上翻飞浪,蛟蜃鬐头触见虹。——朱元璋《沧浪翁泛海》

    何日定将归泊处,也应系缆水晶宫。——朱元璋《沧浪翁泛海》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朱元璋《无题》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朱元璋《无题》

    人道春归实不归,但知结实蕊枝稀。——朱元璋《雨坠应落花赓徐瑛韵》

    幻化由来显妙工,幕天*地自从容。——朱元璋《飞舄化鸟》

    还知飞舄成双鸟,犹且同尘入宦中。——朱元璋《飞舄化鸟》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阅读全文]...

2022-05-06 12:03:59
  • 英雄杀朱元璋所有台词

  • 台词,英雄杀,语录
  • 普通 【强运】 哈哈,柳暗花明 台词二:岂能无牌

    阵亡 台词一:朕,乃万岁

    台词二:来亦何哀,去亦何苦

    现代版 【强运】 台词:哈哈,我的特权

    阵亡 台词:嗯

    朕也敢杀

    古代版 【强运】 台词:大运昌隆,无道不公

    阵亡 台词:万事休矣…

    秦始皇: 集权:的一切都是朕的

    /休想全身

    :长生不老药何在

    /寡人受命于天,永昌 (咳嗽---) 成吉思汗: 强掠:全军冲击

    /闪不过了。

    骑射:无 挂掉:只识弯弓射大雕/何人继承大业。

    刘邦: 驭人:知进退,明得失。

    /知人善用,此乃王道

    挂掉:项庄!你----/这是鸿门宴么! 赵匡胤: 释权:一物换一物

    /你牌太多了。

    挂掉:兄弟残杀呀/杯酒难以释兵权呀! 勾践: 隐忍:我忍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挂掉:忍不住了/大业未成啊

    项羽: 霸王:杀~~~/挡我者死

    挂掉: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虞兮虞兮奈若何。

    李世民: 控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一切尽在掌握

    挂掉:贞观之治结束了么?/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

    武则天: 迁都:换个位置,换种运气。

    /武媚娘在此,谁敢不服

    挂掉:何人懂我/唉~~ 慕容: 蝶魂:化仙入蝶魂。

    /以光之魂,抚*你的创伤。

    挂掉:恰似风中残蝶/世事如棋,我们都只是棋子 曹操: 奸雄:再来呀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挂掉:谁能懂我/世人皆看错我曹操 陈胜: 起义:苟富贵,勿相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挂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虽有鸿鹄之志 商鞅: 变法:变

    /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法家:留下罪证

    /我也不亏

    挂掉:就这样吧/做法自毙呀

    刘伯温: 占卜:斗转星移,万物乾坤

    /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归隐:大梦谁先觉,*生我自知。

    /最危险的就是最安全的

    挂掉:残..念../知天命,尽人事 岳飞: 武穆:精忠报国

    /进可攻,退可守

    挂掉:儿愧对母亲/报国无门啊~! 韩信: 兵仙:多多益善

    /何人能及 攻心:哼~你猜一猜

    /哼哼,猜吧 挂掉:堪比胯下之辱啊/我。

    [阅读全文]...

2022-04-28 00:23:50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 名人名言
  •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2]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名人名言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贤才,国之宝也。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智者,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金玉非宝,节俭乃宝。

    顶天立地,是要用胯下之辱来换的。

    笑天下可笑之人,骂天下可骂之人。

    汉王不善将兵、却善将将。

    圣君眼里,武将文臣都是马,不同之处,一为悍马,一为轻骑,而君王是驭者,驾策随心,统驭天下。

    朱元璋名人名言

    [阅读全文]...

2022-06-05 21:47:26
  • 《与朱元思书》原文与注释

  • 古诗文
  • 《与朱元思书》原文与注释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原文与注释,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漂漂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的势头犹如奔马。

      江*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一作《与宋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全,都。

      (3)净:消散,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从,顺,随。

      (6)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从富阳到桐庐。

      (7)至:到。

      (8)许:表约数。

      (9)独:独特。绝:到了极点。

      (10)皆:全;都。

      (11)缥碧:青白色。

      (12)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3)急湍:湍急的水流。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快马。

      (17)寒树: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的树。

      (18)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向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指:向。

      (21)千百成峰:形成无数的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鸟,美丽的鸟;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chī)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9)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息:使……*息,被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5)日:太阳,阳光。

      1、通假字

      转:通“啭”。鸟叫声。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反:通“返”。返回的意思。例句:窥谷忘反。

      见:通“现”。例句:有时见日。

      2、古今异义

    [阅读全文]...

2022-06-14 22:55:39
  •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词语注释

  • 古诗文
  •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词语注释

      《与朱元思书》是文学家吴均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与朱元思书词语注释,希望对大家的翻译有帮助。

      1、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极,极端。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轩邈,比高远,向高处向远处生长。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5、好:美丽的。

      26、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7、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29、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30、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31、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静下来。息,使……*息,使动用法。

      32、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4、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

      35、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交映,互相遮掩。

      37、见:看见。

      38、日:太阳,阳光。

    [阅读全文]...

2022-03-06 03:11:02
  •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古诗文的学*我们从小就会有接触,最开始的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再到最后的诗词文言文,我们一步一步加深了对古诗词的学*,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朝代】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与朱元思书》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江*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产生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像鸢一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阅读全文]...

2022-07-30 01:59:05
  •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赏析

  •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赏析

      在*日的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文言文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鉴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

      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的“山川之美”。

      志趣美

      该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人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语言美

      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骈文常用四字六字组织,故亦称“四六文”。本文只140多个字。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和形象的描绘,把他从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看到的山光水色告诉了他的朋友,让朋友分享富春山川之美。

      骈(pián)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 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文学结构:骈(pián)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此处所述不当。据刘勰《文心雕龙 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而刘勰本人的观点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而非散文骈体之别。而况,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韵,故加修正。)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闿运为最后一个作家。

      《与朱元思书》是梁朝的吴均写的一篇写景小品文。“书”即书信,这篇短文是他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这封书信几乎通篇都是写景,写了富春江上秋天美丽的景色,也许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把观赏到的独特景色告诉朋友。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来领略富春江上的美景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开头八个字点出了秋季的晴爽天气,从大处落笔,勾勒出广阔辽远的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则表现了作者轻松愉快、舒畅惬意的心情。开头的这四句话是概括地描写,为全篇的开头。以下就要写具体的景物了。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阳、桐庐两个地名就点出了富春江。这条江水,从富阳上溯到建德一段,叫做富春江。文中描写的就是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多里之间的富春江上的风景。作者赞美它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么这里的山怎样“奇”,水怎样“异”呢?再看下文的具体描绘。

      先看作者眼中的“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说富春江的水清明澄澈,从水面一直可以看到水底。水底下游来游去的小鱼和砂砾,都能一览无余,历历在目。这四句写出江水的*缓流动时的情景,遇到急流,情况就变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笔锋一转,写出了另一种景象,运用形象的比喻说富春江的水流得比射出的箭还要快,迅猛的浪头就像飞奔的骏马一般,气势格外雄壮。文章先写江水的文静,后写江水的飞动,这样对比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富春江水的变幻多姿。

      上文我们领略了“异水”,那么“奇山”又是怎样的呢?作者又写道:“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富春江的*都是高山,把江水夹在了中间,所以作者首先点出这山的特点。适值秋天,有的树木落了叶子,有的树叶变了颜色,山林中呈现出一片寒冷萧瑟的景象,此之为“寒树”。“负势竞上”是说*的山峰都依仗着各自的险要地势,互相争着向高处长去。“互相轩邈”,“轩邈”是高远的意思,说山峰一个比一个高,一层比一层远。“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句再一次写山峰的形势。其中“争”和“指”两个动词与前边的“竞”字互相呼应,把山峰的高峻险要描绘得形象逼真。“千百成峰”,又写出了山山相连层峦不尽的图景。以上几句写山势,扣住一个“奇”字,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几个动词,把静止的山峰写活了。

      作者写完了“奇山异水”以后,又把人们带入一个视听新世界。“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在这里,水流、鸟叫、蝉鸣、猿啼,把自然界的声响都集中在一起了。“泠泠”、“嘤嘤”是拟声词,写出作者的实感;“千啭不穷”、“百叫无绝”是说明声音的变化多端和连绵不断。这里所写的声音虽然不是直接写景,但却是自然景物不可缺少的点缀。

      下面,作者则直接抒发了他游览了富春江美景以后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上面这个对偶句表达的内容含义是相同的,意思是:富春江上的美丽风景可以使那些在官场占据高位的人们,放弃它们那做官的念头了。在这里,作者否定世俗官场,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的清高隐逸的思想;另外,作者也是用自然美景和社会世俗对比,向往前者,厌弃后者,进一步歌颂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本来,文章就此可以结束,可作者又附带写了几笔,描写了山林里的树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几句是说,这里的树木繁密茂盛,有时候昏暗深邃,有时候又会从树叶间透出日光来。其实,这几句可有可无,但书信这种形势比较自由,增加这几句也为文章增添了一些风趣。

      《与朱元思书》这篇写景散文,风格简淡清新,寥寥一百四十余字,就把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我们恍如游历在富春江上,置身于伟大祖国美丽多娇的奇山秀水之中。

    [阅读全文]...

2022-04-23 20:45:46
朱元璋经典语录 - 句子
朱元璋经典语录 - 语录
朱元璋经典语录 - 说说
朱元璋经典语录 - 名言
朱元璋经典语录 - 诗词
朱元璋经典语录 - 祝福
朱元璋经典语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