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的风古诗唱

关于李峤的风古诗唱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峤的风古诗唱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峤的风古诗唱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峤的风古诗唱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7) 语录(4) 说说(5) 名言(724) 诗词(540) 祝福(1k+) 心语(88)

  • 关于唐代诗人李峤写风的谜语古诗《风》

  • 古诗文
  • 关于唐代诗人李峤写风的谜语古诗《风》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唐代诗人李峤写风的谜语古诗《风》,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

      李峤〔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赏析二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阅读全文]...

2021-12-03 19:53:34
  • 风古诗李峤意思和赏析(风古诗李峤意思分享)

  • 分享
  • 《风》(唐、李峤)

    原文:

    解落三秋月,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⑴解:知道,懂得。三秋:秋季,一说指晚秋,农历九月。

    ⑵二月:早春,农历二月,一说指春季。

    ⑶过:经过。

    ⑷斜(xié):倾斜,歪斜。

    译文:

    风能吹落三秋的树叶,能吹开二月的鲜花。

    风吹到江河掀起巨浪,吹进竹林翠竹倾斜。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精巧的咏物诗,风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诗人通过四种可见之景来描写风,可谓独具匠心,再则,全诗并没有出现风字,但每一句里都能见到风的身影,这一点也实为难得。诗的前两句,一落一开写出了风的轻柔,后两句用千尺与万竿两对数量词写出了风的狂疾,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千变万化,让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是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二十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刚直廉正,因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后被召为凤阁舍人。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阅读全文]...

2022-02-22 00:00:08
  • 李峤:风

  •   《风》

      作者:李峤

      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1、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2、解:分解。

      3、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4、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5、过:经过。

      6、斜:倾斜。

      翻译: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

      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

      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m.ju.51tietu.net)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阅读全文]...

2022-01-23 16:00:26
  • 李峤《风》的全诗翻译赏析

  • 古诗文
  • 李峤《风》的全诗翻译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峤《风》的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⑴解落:吹落,散落。

      ⑵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⑶能:能够。

      ⑷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⑸过:经过。

      ⑹斜(xiá):倾斜。

      参考译文:

      秋风吹落了树叶,春风吹开了百花。江风卷起千尺波涛,狂风刮得万竿翠竹歪歪斜斜。

      能吹落三秋的黄叶,

      可拂开二月的春花。

      能掀起江上的大浪,

      可刮斜万根坡上竹。

      译文二

      风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从动态上描绘了风的力量: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以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这是一首构思别致的咏风诗。诗中不出现一个“风”字,也看不到常用来描写风的“吹”“刮”等字眼,但我们仍能从四种自然现象上感受到风的力量。

      前两句从季节变换的角度描写风温和的一面:秋风吹来,树叶飘落;春风拂面,百花开放。后两句从地点变换的'角度找写了风粗犷的一面:大风吹过江河,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万竿翠竹歪斜起伏。这首诗对仗工整,韵律优美,每句诗中巧妙地嵌入一个数字,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语言技能。

      二

      这首诗夸张的手法以及“三”“二”“千”“万”这几个数字巧妙的组合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见巧。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问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

      李峤(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 (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体,风格*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 李陵比苏味道、 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真才子"。

    [阅读全文]...

2022-06-12 08:58:11
  • 唐诗《汾阴行》 李峤

  • 唐诗
  •   《汾阴行》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长诗。这是一首怀,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汾阴行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祀。

      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鸾舆。

      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祗炜烨摅景光。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櫂歌微吟彩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

      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赏析】

      到了武帝,更是雄图大展,天下太*。他筑柏梁台,宴集能写七言诗的臣僚。就在这次盛宴之后,他又下诏巡幸河东。可见,此举是汉朝的国势发展到巅峰时的大典。接着,诗仍以四句为一节,分写河东地方长官隆重迎接天子的大驾光临;百姓倾城而出,领略皇帝威仪的气势;祭祀汾阴后土的盛况,等等。至此,汾阴后土之祠的正题已经简括地叙写完毕。诗人巧妙地调转笔锋,用“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两句承上启下,将诗意由祭祀引至泛河上来。接着,先用四句描述泛游汾河的热闹场面,写得富丽堂皇,极恣酣玩赏之乐。再以四句描写欢宴的场面。不但群臣享受到宴饮的欢乐,老百姓也分享到牛肉和美酒的犒赏。因此,皇帝博得了上上下下的热烈拥戴,他们衷心祝愿皇帝万寿无疆。诗的喜庆气氛和祝颂之意,达到了最*,巡幸河东的整个活动也被写得纤毫毕现。

      从“自从天子向秦关”到篇末为诗的第二部分。这部分都是诗人的议论,抒发对今昔盛衰无常的慨叹。

      “秦关”,指函谷关。相传道家始祖老子过此关仙去,这里借以讽喻汉武帝学长生术,但还是命归黄泉。这一部分仍以四句为一小节而转换,反反复复地借当日的坛场官馆、青楼歌舞,化为蒿莱蓬草、黄埃荆棘,渲染世事翻覆,盛衰无常,使人无限伤感。特别是最后四句,由汾阴的古今盛衰,总结出“富贵荣华能几时”的一般议论,揭示了社会发展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发人深省,具有启示性。相传唐玄宗听梨园弟子唱到此诗的这四句,不禁凄然涕下,并说:“峤真才子也。”

      李峤的《汾阴行》,既含有“四杰”歌行的遗风,又有着盛唐七古的某些特色。文辞华丽,讲究藻饰,多用偶句,基本上以四句一节,逐层铺叙,脉络清晰,这些都受了“初唐体”的明显影响。但叙事不过分铺陈夸饰,主要采用单向发展,一气直下的叙述方法,而不是横向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赋写,显出一种转折倏忽、以跌宕顿挫的特点,与“四杰体”七古以圆美流转,音韵婉畅有所不同。还有,诗中的议论成份大大加强,表达了诗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清醒认识和深沉慨叹,比起“四杰体”七古的“曲终奏雅”,在篇末自伤不遇的境界有所拓展,而向着盛唐七古博大深广的社会内容,慷慨激昂的风格特色靠*了一步。

      【作者介绍】

      李峤(645?—714 ),字巨山,赵州赞皇人。进士出身,历任给事中、内史、成均祭酒、知政事、吏部尚书、中书令事,是初唐著名诗人。

    [阅读全文]...

2022-06-23 02:17:14
  • 唐朝诗人李峤《风·解落三秋叶》

  • 诗人,秋叶
  •   《风·解落三秋叶》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风·解落三秋叶》

      作者为唐朝家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前言】

      《风》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注释】

      ⑴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⑵解:分解。

      ⑶能:能够。

      ⑷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⑸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⑹过:经过。

      ⑺斜:倾斜。

      【翻译】

      诗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鉴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象“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阅读全文]...

2022-05-23 21:11:01
  • 李白的古诗大全

  • 李白
  •   1、《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阅读全文]...

2022-02-11 16:11:44
  • 李清照 新荷叶_古诗新唱杜甫绝句

  • 李清照,杜甫,经典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李清照 新荷叶》,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新荷叶》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

    注释:

    1、高耸万丈蓬瀛:蓬瀛,指代神话传说中之神山。

    赏析:

    此词从明抄本《诗渊》录出,原词注明作者宋李易安,是*年发现的,孔繁礼《全宋词补辑》收之。寿者未点明是谁,从词义看,可知其人应是当时名儒,而且是直至此时尚隐而不仕者;有的评论人认为是工诗善词的名士朱敦儒。据史传称他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后屡经诏聘,方于绍兴二年出山,赐进士出身在朝廷供职,是与易安居士同时代人。看来这种测猜是很有些道理的,当然要认定下来,还需有佐证。这篇寿词虽然也极尽褒誉,但却流露了忧国忧民之志,蕴含着一股壮气豪情。

    上片交代时间地点、场面气氛,词清句丽,风格典雅。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是指:正当薄露刚开始洒落,夜晚与白昼长短完全相同的这个不同一般的时候;处身环水而起、高耸入云的楼阁亭榭之内,宛如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海上仙岛。长宵共永昼分停句中的分停,即停分,中分之意;一年之中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是昼夜所占时间相等,古人称这两天为日夜分。这里并未指明是春分还是秋分,从薄露初零看,似是仲秋之月的秋分,固为秋天到来,暑气渐退,昼热夜冷,容易有露水;然而再从下文馈礼中有兰花来看,或许是仲春之月的春分;当然如果芝兰为寿中的芝兰仅作为一种象征高雅来说,只能认为是虚写,而薄露初零却是实况描述,所以很可能是秋分时候。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写的是友人在做寿,词人及众嘉宾来贺:大家献上了淡雅清香的兰花和益寿延年的灵芝,拜寿的人们簇拥着寿星老人一时间充塞了往日幽静的庭院,其中也不乏尚称风雅的达官贵人,他们的鲜明的服色、佩饰与名士清儒的布衣潇洒相辉映。寿筵开始了,气氛自是十分炽烈,但词作者却避开这些必然现象,笔下一滑,转向了筵*间穿梭般飞去飘来为客人倾酒捧觞的侍女们,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之句,是作者从活动的大场面中捕捉的一个迷人的动作:她们象花一般柔媚,象玉一样晶莹,双手捧觞穿行*间向客人劝酒,翩翩风姿令人开怀一醉,表达了主人待客之真诚。上片寥寥数语,便将良辰、美景、主贤、宾嘉之乐都烘托纸上了。

    下片是对寿者的祝愿之词,尾句显示出作者爱国爱民的心愿,写得委婉、曲折、含蓄、脱俗。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先以两个比喻句起兴,再引出直面的颂扬:愿您体魄健壮如鹤之清癯矍铄,如松之耐寒长青,愿您精神光照万物与朗朗秋月竞比光明;您的品德学问历来是独领风骚、名噪京城。至此便将一位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典范人物的形象勾画了出来,下面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仍是溢美之辞,仍是使用比喻手法,但却因借用现成典故,便将内容表达更进一步、更深一层。东山高蹈,用的是晋代文学家、政治家谢安的故事。谢安,字安石,才学盖世,隐居东山,后应诏出仕,官至司徒。*因以东山喻隐居之士;高蹈,在此也指隐居生活。该句是说:谢安隐居东山,却蜚声朝野,光耀无比,虽为王侯卿相,哪一个比得上他!以谢安隐居东山称比筵上的寿诞主人,可谓臻于至极了。尾句十分精彩,继续以谢安相比,赞誉、推崇之中加进了激励,且注入了以生民为重、迅速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急切心情,真是一句千钧:安石需起,要苏天下苍生。安石在东山隐居不肯应诏出仕之时,时人发出了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叹惋,词人就该语加以引发以激励眼前这位名士:您一定要像谢安一样快快挺身出仕,揭露奸佞误国,挽救在战乱中受尽蹂躏折磨的黎民。易安居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使这首以祝寿为内容的词作在主题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阅读全文]...

2022-02-28 22:18:03
  • 李贺的古诗

  •   1、《画角东城》  河转曙萧萧,鸦飞睥睨高。  帆长摽越甸,壁冷挂吴刀。  淡菜生寒日,鲕鱼潠白涛。  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

      2、《画角东城·其二》  铜镜立青鸾,燕脂拂紫绵。  腮花弄暗粉,眼尾泪侵寒。  碧玉破不复,瑶琴重拨弦。  今日非昔日,何人敢正看。

      3、《画角东城·其三》  洞房思不禁,蜂子作花心。  灰暖残香炷,发冷青虫簪。  夜遥灯焰短,睡熟小屏深。  好作鸳鸯梦,南城罢捣砧。

      4、《画角东城·其四》  寻常轻宋玉,今日嫁文鸯。  戟干横龙虡,刀环倚桂窗。  邀人裁半袖,端坐据胡床。  泪湿红轮重,栖乌上井梁。

      5、《还自会稽歌》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6、《句》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印。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7、《黄头郎》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8、《贾公闾贵婿曲》  朝衣不须长,分花对袍缝。  嘤嘤白马来,满脑黄金重。  今朝香气苦,珊瑚涩难枕。  且要弄风人,暖蒲沙上饮。  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  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9、《假龙吟歌》  石轧铜杯,吟咏枯瘁。  苍鹰摆血,白凤下肺。  桂子自落,云弄车盖。  木死沙崩恶溪岛,阿母得仙今不老。  窞中跳汰截清涎,隈壖卧水埋金爪。  崖蹬苍苔吊石发,江君掩帐筼筜折。  莲花去国一千年,雨后闻腥犹带铁。

      10、《江楼曲》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11、《江南弄》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12、《将发》  东床卷*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13、《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4、《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15、《京城》  驱马出门意,牢落长安心。  两事向谁道?自作秋风吟。

      16、《经沙苑》  野水泛长澜,宫牙开小茜。  无人柳自春,草渚鸳鸯暖。  晴嘶卧沙马,老去悲啼展。  今春还不归,塞嘤折翅雁。

      17、《静女春曙曲》  嫩叶怜芳抱新蕊,泣露枝枝滴夭泪。  粉窗香咽颓晓云,锦堆花密藏春睡。  恋屏孔雀摇金尾,莺舌分明呼婢子。  冰洞寒龙半匣水,一只商鸾逐烟起。

      18、《九月》  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  月缀金铺光脉脉,凉苑虚庭空澹白。  露花飞飞风草草,翠锦斓斑满层道。  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19、《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  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  往还谁是龙头人?公主遣秉鱼须笏。  水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蚕。  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20、《黄家洞》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  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  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  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  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军自杀容州槎。

    [阅读全文]...

2022-05-05 11:59:08
  • 李白山水风光的古诗

  • 李白,山水,风光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4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东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阅读全文]...

2021-12-18 22:58:11
李峤的风古诗唱 - 句子
李峤的风古诗唱 - 语录
李峤的风古诗唱 - 说说
李峤的风古诗唱 - 名言
李峤的风古诗唱 - 诗词
李峤的风古诗唱 - 祝福
李峤的风古诗唱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