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

关于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74) 说说(128) 名言(5) 诗词(9k+) 祝福(53) 心语(1)

  • 敕勒歌古诗

  • 文学
  • 敕勒歌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敕勒歌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鲜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释

      1.川:指*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2.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3.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4.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5.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翻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阅读全文]...

2022-04-17 12:19:47
  • 敕勒歌古诗

  •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

      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

      只见皎洁的月光,

      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

      满地的荞麦花,

      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阅读全文]...

2022-06-12 02:17:17
  • 有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敕勒歌的鉴赏

  • 小学生
  • 有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敕勒歌的鉴赏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 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 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 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 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阅读全文]...

2022-01-14 15:26:43
2022-02-16 11:41:10
  • 敕勒歌北朝民歌古诗原文(敕勒歌古诗及意思解释)

  • 解释
  •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炼字达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积月累”部分选编了113篇古诗词,既有理解运用的要求,也有诵读品析的期望。我们将按年级顺序逐一鉴赏品读,以飨读者。

    [阅读全文]...

2022-05-09 23:19:11
  • 敕勒歌的诗意

  • 诗意
  •   《敕勒歌》

      北朝乐府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2、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川:*川、*原。

      3、阴山:一条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4、穹庐:蒙古包。

      5、笼盖四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6、天苍苍: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7、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

      8、见:显露,露出来。

      诗意: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

      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m.ju.51tietu.net)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阅读全文]...

2022-01-25 03:33:39
  •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 学生
  •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

      译文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译文二辽阔的敕勒*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

      赏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拓展:

      注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川、*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创作背景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此时,今黄河流域以北基本在我国少数游牧民族鲜卑族的统治之下。 敕勒,在汉代时称为丁零,魏晋南北朝时称狄历、敕勒,到隋朝时称作铁勒。因所用车轮高大,亦称高车。 《隋书》记载铁勒各部分布于东至独洛河(今图拉河)以北、西至里海(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分属东、西突厥。其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与回纥为最著。唐贞观末,于东部铁勒分设都督府、州,隶燕然都护府。”

      在秦汉时期,敕勒的祖先丁零居住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它的南边是匈奴,西南是乌孙。匈奴在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先后征服了很多部族,当时丁零也和其它周边的部落 一样,遭受匈奴的奴役。不少丁零人被匈奴掳去作了匈奴的奴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至公元后一世纪间,丁零不断和匈奴进行武装斗争。据《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领兵攻打游牧与伊犁河上游流域的乌孙族,在返回途中遭遇大雪,*时被匈奴奴役的乌桓、乌孙和丁零乘机对匈奴进行袭击,结果杀死了数万匈奴骑兵。从此匈奴国势大衰,被匈奴奴役的各族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公元一世纪中叶以后,匈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分裂为南、北两部。公元87年,丁零联合南匈奴、鲜卑及西域各族共同夹击北匈奴,北匈奴大败,被迫西迁。东汉时,除大部分丁零人仍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外(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北丁零),一部分向西迁徙游牧于伊犁河流域和阿尔泰山一带(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西丁零),还有一部分丁零人南移,在今山西和河北境内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五胡十六国”时期,丁零人在中原一带先后参加了各族统治者的混战。后来,这部分丁零人后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汉末魏晋时,又有很多的丁零族人南迁,这样,富饶的漠南地区成为敕勒人游牧的地区。当然大部分敕勒人还留在原来的牧地。当时敕勒人的游牧地域东到贝加尔湖,西到土拉河、阿尔泰山一带。当时,由于敕勒人造车业很出名,他们造的车车轮直径最长者达1.4左右,超过了当地牛身的高度,与马的身高相差无几。这种高轮大车,可以在草茂而高,积雪深厚,且多沼泽的地区顺利通行。所以当时南方人称他们为高车。据记载,当时的铁勒部落分布广在大漠南北的9个地区,共有四十个不同名称的部落。比较著名的部落有副伏罗部、斛律部、吐突邻部、袁纥部、敕力犍部、幡豆建部等。 由于游牧在北方的敕勒各部落日益强大起来,对当时的柔然和北魏统治阶级构成了威胁。北魏统治阶级曾多次攻打敕勒各部,这样很多敕勒部落相继归附北魏。五世纪初,北魏王朝曾把贝加尔湖东部敕勒人数十万落都迁徙到漠南一带。使漠南一带畜牧业发展很快。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懂得了农耕。据记载,北魏文成帝时期,“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声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这样空前的盛会,敕勒人乘着高车,唱着优美的牧歌,行进在草原,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壮观之事。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阅读全文]...

2022-05-01 21:51:53
  • 竹石诗带拼音(竹石古诗词的意思及注释)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非常励志又几乎家喻户晓的一首诗。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清朝郑板桥的诗,但如果说这是郑燮写的,估计许多人都不会读燮 [xiè]这个字。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因得罪豪门而罢官,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创“六分半书”,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工诗词,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桥全集》。

    《竹石》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韵格式的七言绝句,首句押邻韵“二冬”韵,二、四句押“一东”韵。

    咬定青山不放松【松:二冬】 邻韵

    立根原在破岩中【中:一东(*),一送(仄)】 押韵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风:一东】 押韵

    *仄为:

    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

    **仄仄**仄, 仄仄***仄*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通过对岩竹坚韧顽强品质的赞美,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郑燮在为官期间做了不少有益民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期间,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正不阿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藐视*,便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

    古人云:“诗言志。”郑板桥的一生也可算是穷困潦倒,他虽然做过几年县官,但一生以卖画为生。这首诗里有他理想的寄托,也是他在任期间人生观的写照。首句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顽强生命力,颔句接着说明竹子所处“破岩”这一严酷的环境。颈句的“转”把岩竹坚韧不屈,勇敢向上的品格推向*,因为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成就了一身不惧来自任何方向狂风击打的品性。

    郑板桥为官期间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他不顾别人劝阻,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他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他曾赋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竹石》这四句诗,几乎就成他这一时期人生目标的写照。

    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燮六十一岁,因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他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的郑燮依旧性格坚毅,自食其力,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竹石》这首诗和他擅长的竹石画一样,表达了“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的气节和气概,同时将竹子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的气韵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多少年来激励了多少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又有多少人将它作为了人生的座右铭。

    晚年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使他广为人知,他的多才多艺和风骨傲气也备受赞誉。在经历大半生清贫游历的闯荡生涯,耳顺之年又被贬官,在这种壮志未酬的情况下,他意识到“糊涂”的可贵,提出了“难得糊涂”的观念。这种转变又何尝不需要勇气?难得糊涂又是一种境界,也把他前期《竹石》的奋发坚韧的大无畏精神衬托的更加高贵完美了。

    作者简介:南郭居士,本名郭军,男,汉族,籍贯甘肃徽县。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狗尾草诗人原创艺术团队主创人员。有数百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及网络*台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赛。

    [阅读全文]...

2022-07-01 23:58:09
  • 古诗山村咏怀全文教案(山村咏怀古诗词带拼音)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是不是像儿歌,脍炙人口又朗朗上口,很多人都能背诵,但未必很多人都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的名称。

    这首诗的名称为《山村咏怀》,作者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易学数理学家邵雍。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邵雍一生著作非凡,其诗词现存就有1682首,这首《山村咏怀》成为诗词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一代代华夏子孙启蒙孩子的必读诗词。

    全诗总共仅有20个字,其中10个数字,作者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写意的山村画卷:

    一行人去到郊外,看到了村庄里炊烟袅袅,亭台楼阁,鲜花朵朵,满园春色。

    诗人只用了寥寥几笔,就勾勒了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田园风光。

    既诙谐巧妙,又通俗易懂,而且便于诵读和传播。

    还记得,那个坐在自行车前杠上的小女孩,父亲一边驮着她在沙子路上闲逛,父亲一边教她背诵这首《山村咏怀》。

    几十年过去了,那个温馨而又应景的画面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当年父亲用这首宋诗,教会了 我数数,还启蒙了我对诗词的热爱。

    渐渐长大以后,发现了父亲抽屉里的《唐诗三百首》、《宋词浅析》,我便开始囫囵吞枣的背诵和揣摩。

    从此我熟知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我也喜欢上了柳永、陆游、李清照,唐宋诗词伴随我长大、成熟,就像血液一样流进了我的生命。

    这就是《山村咏怀》的魅力,它既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数字,在孩子面前呈现一幅自然的画卷,还能激发孩子们对美的想象。

    一千多年来,这首《山村咏怀》不知哺育启蒙了多少华夏儿女,

    当我的孩子出生以后,我又用父亲启蒙我的方式,把《山村咏怀》当成儿歌和数数传给了我的孩子。

    我想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能代代相传,能在孩子们心里扎根开花。

    不仅仅是诗词的简单易记,更重要的是诗人的笔力深厚,以及蕴含在诗中的人生哲学。

    大道至简,大象无形

    诗人聊聊几笔,就描绘了世代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理想未来。

    如今我们的城市乡村,哪一处不是“亭台六七座、哪里不是“八九十枝花”

    邵雍在一千多年就预言了中华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的祥和基调

    这正是他的人生处世哲学,也是他悟道的智慧体现。

    其实邵雍不仅仅是一个诗人学者,更是一个深谙人性与自然的哲学家,他一生两度被举荐,均称疾不赴任,却热衷于著书立说。

    邵臃的诗词既通俗易懂,又充满哲理,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心安吟》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阅读全文]...

2022-04-13 16:10:29
  • 小学必背古诗词带拼音(精选80首)

  • 小学
  • 小学必背古诗词带拼音(精选80首)

      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虽然简单,但是整理起来也是很多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必背古诗词带拼音(精选80首),欢迎大家阅读!

      01、咏鹅 骆宾王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02、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03、春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04、回乡偶书 贺知章

      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

      05、静夜思 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

      06、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

    [阅读全文]...

2022-06-08 03:10:45
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 - 句子
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 - 语录
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 - 说说
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 - 名言
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 - 诗词
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 - 祝福
敕勒歌带拼音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