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

关于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0) 语录(8) 说说(12) 名言(670) 诗词(1k+) 祝福(1k+) 心语(132)

  • 关于芦花的诗句

  •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李白《送别》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梅·闲梦远》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胡令能《喜韩少府见访》

    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戎昱《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

    九疑山,三湘水,芦花时节秋风起。——李珣《渔歌子·九疑山》

    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吴芾《初冬山居即事十首·节物随时变》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月色满湖村。枫叶芦花共断魂。——秦观《南乡子·月色满湖村》

    今夜月明风细细。枫叶芦花,的是凄凉地。——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许浑《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张泌《河渎神·古树噪寒鸦》

    朝游枫叶杪,暮宿芦花根。——范成大《西山有单鹄行》

    芦花朴朴雪连天,枫叶槮槮日满山。——魏了翁《登冠山次瞻叔兄壁间旧韵·芦花朴朴雪连天》

    枫叶红绡翦,芦花白雪铺。——喻良能《由上饶之贵溪舟中书事》

    前村酒熟不归舍,枫叶芦花相伴眠。——舒岳祥《渔父词》

    枫叶霜铺地,芦花月满川。——舒岳祥《古渔父词二首·是店皆赊酒》

    枫叶舞片轻,芦花袅漪鲜。——董嗣杲《官舟上富池二首·富池遡流上》

    芦花飞空讶舞絮,枫叶满径纷吹萍。——廖行之《西郊即事三首·秋老那复雨初晴》

    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吴则礼《诗一首》

    晚来试倚樟亭立,枫叶芦花满眼愁。——明无名氏《西湖八景诗(录二首)》

    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许有壬《荻港早行》

    新霜染枫叶,皎月借芦花。——杨徽之《句·新霜染枫叶》

    寒日荧荧照枫叶,霜风槭槭飞芦花。——蔡戡《长风沙》

    独树鸡鸣枫叶飞,荒村雁没芦花碎。——揭傒斯《送黄五舅得武陵校官还辰州寓居省侍》

    客梦芦花晋城月,归心枫叶浙山秋。——王镃《金陵感秋》

    枫叶红秋屋,芦花白夜门。——沈周《渔村》

    枫叶芦花渐有霜,客中高会又重阳。——卢龙云《九日江楼眺望二首·其一》

    绽雪芦花纷历历,经霜枫叶莽萧萧。——朱多《雨》

    枫叶芦花满目秋,倚筇那复少年游。——释善珍《倚筇》

    我亦天涯感沦落,芦花枫叶任悠悠。——徐灼《琵琶亭》

    故国神游应抚掌,芦花枫叶几年无。——曾极《吴大帝庙》

    枫叶芦花暗画船,银筝断绝十三弦。——顾瑛《泊阊门》

    曲滩枫叶回渔棹,*芦花叫雁群。——蔡汝楠《督兵后还省发吉州》

    疏篱矮屋时入眼,枫叶芦花堪画图。——顾清《有菊为盛德彰赋》

    芦花飞雪暗长汀,枫叶栖霞映秋水。——何乔新《送金郎中还南京分韵得韡字》

    朝飞枫叶雨,暮宿芦花烟。——胡奎《白鹭辞》

    芦花雪暗门前路,枫叶红垂屋角霜。——胡俨《题秋江独钓图二首·其二》

    澄江一别秋风里,枫叶芦花是客舟。——黄姬水《虎丘别友人》

    雪车冰柱燕山看,枫叶芦花楚水舟。——黄佐《缁尘》

    孤舟唤醒还家梦,枫叶芦花一片愁。——史谨《晓过洞庭湖》

    纤纤新月上帘钩,枫叶芦花隔水秋。——李瓒《渔庄款歌二首·其二》

    野芦花侣杨花白,蕊木叶如枫叶红。——刘崧《秋日燕城杂赋五首·其一》

    分明一段江南意,枫叶芦花共夕阳。——凌云翰《林子山画二首·其二·秋江意钓》

    芦花迷夜月,枫叶舞霜风。——叶颙《秋色》

    枫叶孤洲冷,芦花*秋。——叶颙《江楼晚眺》

    渔人已入兴王梦,枫叶芦花似未知。——陈恭尹《题枫江渔父图为徐虹亭二首·其一》

    钓丝轻飏碧波流,枫叶芦花*秋。——朱诚泳《渔乐图》

    澄江如练月华圆,枫叶芦花岸岸连。——张萱《五石匏告成用玄真子韵志喜·其五》

    枫叶寒鸦影,芦花旅雁声。——郑国藩《秋日郊行》

    [阅读全文]...

2022-02-14 04:16:26
  •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_绝句行古诗

  • 经典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愿对您有所启发。

    李中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

    【译文及注释】

    【赏析】

    编辑推荐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

    想信您读完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行古诗,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13:14
  • 芦花

  •   芦花    我结庐在武汉市远郊的马影河畔。门对一片浩浩荡荡的芦苇荡。春看芦苇发小穿新衣,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夏观芦苇青纱帐,烟云掩日十里漫漫;秋听芦语沙沙伴蛙鼓虫鸣;冬叹蒹葭苍苍白茫茫,伊人在水一方独凄凉等有感。——题记    和白云不一样。她  不是逍遥,而是流放  在夜里  一丝丝的灰白,闪耀  一缕缕的光。划破  湖面上的黑暗。仿佛  看到伊人  在水一方。唱着  一首古老的民谣。如此  凄凉与忧伤    不管生与死  青与黄  与河水纠缠了几千年  丰茂,野水横流  柔了风,草肥水美  鱼欢笑  枯萎,萋萋乱发苍白,被  草原遗忘。飘忽不定  去向  被流放的风一直在吹  尝尽人世冷暖。心与灵  谁人关怀?  只有那些泛着灰白的诗歌  在雪还未到来之前,让飞鸟  鸣唱过往的旧曲,记录  芦苇枯萎的日子与悲凉    我可以看透,芦花的  轻薄。曾经的快意恩仇  与沉重如石的往事,轻舞间  撒落。我曾经怀疑  她的呼吸  放不下那千年的疼痛  可就在  芦花漫天飘飞的夜晚,它  破碎  随流逐波    我抬头,看一看  空中  冷月、清风  还有光亮一缕  问到:  既然明月可以皎洁文心  还可否医治  千年的飘泊与孤旅的  寂寞?

    [阅读全文]...

2022-06-16 02:58:10
  •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_绝句行古诗

  • 深处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愿对您有所启发。

    李中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

    【译文及注释】

    【赏析】

    ju.51tietu.net编辑推荐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

    想信您读完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行古诗,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1-23 13:54:29
  • 不再下蛋的芦花鸡

  • 童话
  • 不再下蛋的芦花鸡

      寓言故事是一座丰富的文学宝库,有些寓言故事反映了社会面貌和政治现实,有些寓言故事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教训,而有些寓言故事本事就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引人入胜。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进行阅读欣赏。

      不再下蛋的芦花鸡

      有一只芦花鸡,曾经拥有一段春风得意的时光。想当初,她一直坚持二日一蛋,毫不懈怠。每次月赛,她的产蛋率始终位居榜首,因此多次受到主人的奖励,同伴们也都刮目相看,还推举她出*过母鸡多产研讨会,并作了一次重要的发言。

      那一天,芦花鸡陶醉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竟忘了下蛋。第二天,当她发觉时,立即设法弥补过失,她使出浑身解数,准备下两个蛋,结果她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奇迹:两个鸡蛋竟重叠在一起,大蛋包裹着小蛋一块产出,这是一个特大的双黄双壳蛋。芦花鸡创造了产蛋史上的新纪录。

      双黄双壳蛋的新纪录连同芦花鸡的大名被风风光光地载入史册。主人可高兴啦,不仅奖给她最美味的食物,还把一个五彩缤纷的花环套在她的脖子上,作为一次特别的嘉奖。

      芦花鸡自从产下那个特大的鸡蛋以后,明显感到乏力,估计连下如此大的蛋套蛋是不大可能的了,不过要是每天坚持下个普通的鸡蛋倒还是的,但她觉得那样太丢脸了,曾经受到过特别嘉奖,脖子上还套着美丽的花环的母鸡,岂能像普普通通的母鸡一样去下那些普普通通的鸡蛋呢?芦花鸡暗中给自己订下一条原则:如果没有把握刷新纪录,她宁可不再下蛋!结果她失去了许多次可能会下大蛋的机会。不过主人却依然对她寄予厚望,照例给她开小灶,待遇十分丰厚,致使芦花鸡油脂过剩,全身肥胖。而芦花鸡越肥胖便越不会下蛋,到后来,连最普通的母鸡都超过了她,芦花鸡终于成了徒有虚名的无蛋鸡了。这时候,芦花鸡醒悟了,悲哀地感叹道:“谁要是背上荣誉的包袱,谁要是像我那样把美丽的花环变成了沉重的十字架,那么结局将会是非常不幸的啊!”

      拓展阅读:

      大海和浪花

      桥墩上激起朵朵浪花,美丽动人。

      于是,浪花对大桥说: “你干吗成天呆头呆脑地趴在这儿,任人踩踏……你也像我这样,在汹涌奔腾的江河里翻滚跳跃,欢快地生活一番,让人们用最美的诗来赞颂你!”

      大桥低头看了看浪花,说: “我生来不会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取得人们的赞颂而生;我的终生任务就是挺直腰板,让人们**安安、踏踏实实地从我身上走过去,去工作,学*,创造各种财富!”

      “你这是为什么?浪花看不懂大桥的心思,转而斜着眼睛,眼角挂着讥讽的笑意间。

      浪花听了,满脸羞愧,立即打了个漩涡潜逃了!

      《猴吃西瓜》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忽然,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 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如果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是谁也没有吃过西瓜。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

      "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秃尾巴猴跳了起来:"我小的时候跟我妈去姥姥家,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

      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有的说:"吃西瓜吃皮!"有的说:"吃西瓜吃瓤!"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

      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捋了捋胡子,打扫了一下嗓子说:"这吃西瓜嘛,当然 当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这西瓜皮的缘故 "

      大伙都欢呼起来:"对!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皮!"

      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他站起身来,上前一步,开言道:"对!大伙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猴崽子一个人说吃西瓜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

      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瓤。大伙,是共分西瓜皮

      有个猴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说:"哎,我说这可不是滋味啊!"

      " 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是这味。"

      《鱼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

      善良的丑青蛙

      从前,有一只小青蛙,它长得非常丑。但是这只小青蛙非常善良,不管老奶奶去看病,小宝贝去上学……它都要管。

      小青蛙怕别人笑话它长得丑,出门时总要戴着一副面具。

      这天,小青蛙在草地上散步,突然看见年迈的山羊奶奶提着装青草的篮子摔倒在草地上,小青蛙马上奔过去,将山羊奶奶搀扶起来,一不小心,小青蛙自己的面具给掉了。山羊奶奶深情地望着小青蛙。

      正在草地上玩耍的小白兔看见了这一切,心里暗想:原来那个常常帮助我们的好伙伴就是小青蛙呀!

      于是小白兔把这件事告诉了森林中所有的.小动物。

      第二天,森林所有的动物都聚集在小青蛙家门口。

      小青蛙打开门刚准备出门,看见那么多小伙伴笑盈盈地望着自己,心里美滋滋的。

      丑青蛙一直害怕大家笑话它,但是没想到大家都笑盈盈的看着摘下面具的它,青蛙再也不害怕了,因为所有的小动物都爱跟它玩耍,都觉得它是个乐于助人的小可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美和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聪明的农夫

      从前有个皇帝,自以为聪明无比,他向全国发了一道文告:“有谁能说一件荒唐事,使我说他是撒谎的,那我就把江山分给他一半。”

      一个商人来了,他对皇帝说:“万岁,我有一把宝剑,只要往天上一指,星星就会落下来。”

      皇帝说:“这有什么稀奇,我祖父的烟斗,一头衔在嘴里,一头能跟太阳对火呢!”

      商人怏怏地走了。

      一个地主来了,他对皇帝说:“万岁,我本想昨天来见您,只是闪电把天撕破了,漏起雨来,我赶忙把它补好,所以,今天才来,请您原谅呀!”

    [阅读全文]...

2022-04-21 08:14:43
  • 芦花如雪(外一首)

  •   芦花如雪(外一首)

      

      作者:勃崛

      

      你在我的诗里

      如雪成蕾

      辽远,坦荡

      不用姹紫嫣红遮霉

      形色柔弱

      骨子里不怕狼头钢盔

      把红色放在心里

      任其光阴翻飞

      我们虽然没有真切相遇

      你在我心里胜过玫瑰

      来自样板戏、电影

      沙家滨的风水

      圣洁,雄壮

      让雪起威

      

      《今又重阳》

      

      登高是为关照更远

      落山是挡不住的离情

      太阳不曾光照自己

      抚摸日子的海角、深林

      今又重阳迎霜雪

      步入夕阳不再春

      留恋每一个沟沟坎坎

      不留意往日的英名

      更红的是本色

      温柔着初心

      岁岁重阳,今又是

      遍举酒杯少一人

    [阅读全文]...

2022-02-08 05:54:49
  • 夏天的芦苇诗歌

  • 诗歌,夏天
  • 夏天的芦苇诗歌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天的芦苇诗歌,欢迎大家分享。

      ◎夜半无眠听轻音乐而作

      深夜,一些光影几*虚无与静止

      我的思绪依然在奔跑

      到密林山涧中去,抚摸潺潺泉溪

      收集花朵与草木的耳语

      白色的花瓣,缓缓落下

      覆盖埋葬,一副单薄的躯体

      时光里丢失的白马

      在这里显现踪迹

      与静美的大地同呼吸

      于梦的一端奔跑向另一端

      我只想安睡在大地的掌心里

      听她每一次为爱情悸动的心跳

      与舒缓有度的脉搏

      ◎红唇

      去年的老照片,一袭桔红

      像春天的`颜色,是的

      你去探问春天

      所以穿了一件春色裁剪的风衣

      眉目生动,巧笑倩兮

      那种风情与妖娆,让人迷恋不已

      红唇,最勾人心魄

      有饱满的弧度,性感、暧昧

      揣测着,一定还会有别的什么故事发生

      比如一段耐人寻味的小插曲

      再比如一瓣落花打破止水的沉寂

      是落花的风情

      还是止水的身不由已?

      ◎遐想

      雨后的天空,纯净度很高

      宛若一匹蓝白色的绸缎,飘逸、柔软

      这质地很适合做件旗袍

      我长久站立,并保持仰望的姿态

      遐想着怎样的女子才配的上它

      离群索居的日子过久了

      就缺少一种激情,自甘落寞

      杂沓的心事

      接踵而至,像西边的乌云

      翻滚卷*,瞬间染脏蓝白的绸缎

      毁坏精美的旗袍

      ◎怀念一双手

      午后的雷声,吃力地晃动天空

      摇醒昏睡的大地

      灌满风的树叶,纷纷飘落

      此时,我比一片树叶还要轻

      似一粒尘埃,飞荡在闪电雷鸣中

      天空暗压压的倒下

      雨把街道扮成咆哮的黄河

      我的狼狈不堪、恐惧心颤

    [阅读全文]...

2022-05-14 09:19:57
  • 吹芦笛诗人是谁

  • 诗人
  • 吹芦笛诗人是谁

      吹芦笛诗人是谁?为什么会有这一个称号呢?那人是什么背景的?下面为大家带来吹芦笛诗人是谁,快来看看吧。

      吹芦笛诗人是谁

      卓越的民族诗人艾青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诗人自己也宣称这“芦笛”是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的。这从艾青的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西方*代诗人凡尔哈仑、波德莱尔的“痕迹”。表明了艾青的诗歌创作从一开始就汇入了世界诗歌的潮流,也使其后期的创作更多了一些时代感,少了一些局限性。

      艾青早年留学法国学*美术期间,大量阅读了哲学和文学诗籍,对西方现代派尤感兴趣,如法国象征主义鼻祖波德莱尔,蓝波,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叶遂宁等。因此,在诗歌艺术上,他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吸收了象征派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新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艾青也是最早走向世界的诗人之一,他诗歌的起点就与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相联系,心系大众、敢于突破,注重社会功利性,体现了现实主义特色的诗歌创作,与时代产生共鸣,与当时正兴起的新月派侧重抒写方式,为艺术而艺术,超功利的“纯粹”自我表现是不同的。其实所谓的超功利“纯粹”的自我表现是不可能的,功利有时是不自觉的,并不能为创作者所控制。更何况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超功利也是逆时代而行,在此可以看出艾青的超越与大观,他已经让这第二波大潮强势登陆了。同时艾青也吸收了其特点,前期新月派闻一多提出“三美”的主张,现代派在形式上又超越了新月派的格律体,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在这一点上艾青很好地继承了,也进一步**了艾青的诗歌创作,使其诗歌上了另一个高度。

      民族**战争的号角吹响,艾青受到时代和党的召唤,从时代的流浪汉变成了时代的“吹号者”,在斗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许艾青诗歌过于“功利”,但艾青诗歌显露出的和世界潮流,民族传统与个人气质的交汇,显然不属于他个人,显示了*新诗二十年发展必然出现的历史趋归。艾青便是理性地顺应时代同时,推动其发展的重要人物。

      艾青的诗歌同时也是忧郁的,忧郁是最强烈的愤怒,但其中夹杂着一定的无力之感,我们谁也不能回避“忧郁”确是艾青诗歌一大特点的现实,这不无民族现实有关,但我认为这主要是艾青的一个局限性,他无法摆脱西方象征派、印象派及个人境遇与西方文学思潮对其产生的影响。

      艾青的诗在*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坚持发展了*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扬弃了“幼稚的叫喊”,批判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新诗艺术,影响了一代人,成为新诗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

      芦笛是什么

      一、芦笛是旧时北方人称芦叶卷起的乐器。

      即芦茄。元代袁桷在《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中曾经写到:“我郎南来得小妇,芦笛声声吹鹧鸪。”参见“ 芦笳 ”。

      所以您看的笛子应该不是芦笛。

      二、笛子种类:

      根剧演奏需要可分梆笛和曲笛。其他的还有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主要介绍梆笛和曲笛。

      1、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间乐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惯是分不开的。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2、2.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多为C调或D调。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曲笛与北方风格的梆笛笛子独奏曲那种粗犷、有力,形成鲜明的对照。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教授,他所演奏的《鹧鸪飞》、《小放牛》等民间乐曲,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

      曲笛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三、我国的民乐之一就是竹笛,西洋乐器中有长笛,短笛等等。古往今来,笛子的种类是很多的,有些长用,有些极不常用。

    [阅读全文]...

2022-02-05 12:46:03
  • 含有芦字的古诗词 带芦字的诗词名句

  •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林逋《咏秋江》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戴复古《江村晚眺》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月落沙*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张炎《清*乐·候蛩凄断》

    二十年重过南楼。——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纳兰性德《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白朴《沉醉东风·渔夫》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李贺《野歌》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潘阆《酒泉子·长忆西湖》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郭震《宿渔家》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杜牧《赠渔父》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李白《姑孰十咏》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张籍《凉州词三首》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旧江山浑是新愁。——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李商隐《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秦观《满庭芳·红蓼花繁》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李贺《官街鼓》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胡令能《喜韩少府见访》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李白《洗脚亭》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雍裕之《芦花》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张泌《河渎神》

    鹭起暮天,几双交颈鸳鸯,入芦花,深处宿。——徐昌图《河传·秋光满目》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阅读全文]...

2022-06-04 20:07:17
  • 歌松芦苇诗句有哪些(古人写芦苇的3首古诗)

  • 古人
  • 枫叶芦花,一红一白,白居易《琵琶行》开创了芦花枫叶的景观审美

    枫树和芦苇是自然界常见的树种,先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这两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利用价值。

    比如芦苇,春天提供嫩芽,以供食用,其根茎可以制作轻便简易的房子,是原始的建筑材料。纸张发明之后,是重要造纸的原材料,而在棉花尚未广泛种植御寒保暖的时期,芦花是填充衣服,枕头,被窝的廉价保暖原料。

    芦又是最原始的乐器,通过芦管发出的美妙的声音,最终吹奏成优美的旋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说的就是初秋的芦苇,那飘逸连绵的样子,有如爱的思念与绵绵。

    枫树也是古老的树种,在长江流域广泛分布。在古代,木材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枫树自然不会被遗漏。它木质细腻,虽然硬度上和桂木楠木不能比,但是光泽度好,纹理漂亮,是做家具的上好选择。

    枫树在秋天有个明显的特征,在落叶之前变红,而且它的树冠由无数小手掌一样的树叶组成,一点点风,就让它摇曳,在古老的水域岸边,枫树就以这样静美的状态守望山川河流。

    所以屈原也忍不住赞叹”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这句话让人想了很久,他是说岸上的枫树,还是说倒映在水面上的枫树呢?或者两者都有,枫树是秋天的红衣美女或者公子,水是他的镜子吧,只是随着流水飘落的红叶,也许是他有所牵挂的心。那风吹不到的地方,请流水带我的心去呀。

    唐朝之前,有单独咏芦苇和枫树的诗,都写得极好。芦苇自然是“蒹葭苍苍”,枫叶之飞舞也寄托人们的情怀,“枫叶朝飞向京洛”。但真正让枫叶芦花连成一景的是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唐朝白居易《琵琶行》节录。

    44岁的白居易一夜之间从朝廷京官谏臣,被贬到江西九江当*,是得罪了皇帝。作为寒士出身的他,相当时间赢得了皇帝的好感和信任。但白居易一生都是个话痨,遇到开明君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久了也让人厌烦。然后借桩事情,把他打发得远远的。

    白居易自然是敏感的。而且很长时间他也转不过弯来,因为皇帝曾经是那样信任和关怀他,他母亲病了,居然是皇帝背地用各种赏赐补贴,让他度过家庭的经济危机。

    君恩恰如东流水。理智上白居易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情感上接受不了,因为他几乎是把皇帝当自己的家人。而这就是他遭到冷落的重要原因。

    实际外放的官员只要不是穷乡僻壤,几乎都比在朝廷上按品级拿薪水强。这好比是做办公室主任和区域经理的区别。不过白居易此时还没有尝到外放官员的甜头。因为之后,他强烈要求做地方官,比如苏州杭州,不亦乐乎。

    但此时,他是真心的郁闷和低落。君恩恰似东流水,前途茫茫。而他官场并无根基,读书就熬白了头发,在26岁才考中进士,父亲早死,家庭贫困,他所依赖和信赖的也只有皇帝。他没有退路,淳朴的他想过如何牺牲自己,但不是这样被抛掷的一种,还会不会有更恶劣的未来等着呢?

    此时浔阳江头,还有绿色的杨柳,那才是古代江边正常的风景。

    但白居易的眼睛和心忽略了,他看到的是水边风中的芦苇,和随时都在落叶的枫树。

    这两种植物其实不太搭界,一个草本,一个木本。而且枫树多半是人工种植在江边,尤其是唐朝的水埠码头,和柳树的绿色相点缀,芦苇则是自然生长的野生草本,相对低矮。

    其实现实中看到枫树配芦苇,也很少有佳境,因为芦苇的审美以浩大苍茫著称,常常在广袤湿地和浅水,而枫树往往种植在有人烟的水畔,因为长寿作为地方辨识的路标。除非是半原始的水岸丛林。但显然白居易送客是正常的码头,或不繁华,但芦苇成片,枫树未必成林。也就是说枫树芦花并非视觉上的第一美。

    但是此时白居易敏感抓住了这两种植物特有的灵魂感,就是飘摇。如同我开头所写的,那就是水边那种从远古文化气息里带来的飘摇感。是诗经里的苍苍,是屈原的枫叶流红。

    白居易的“枫叶荻花秋瑟瑟”,是用文化内涵将两种不太搭界的植物升华出一种美来。这是他中年沧桑的心情所致,也开启了人们对枫叶配芦花的审美。

    芦花之白,枫叶之红,一红一白,有视觉的对照,其实更多是诗境心境的对照。芦花的白是种苍茫飘摇,枫叶的红是一种沉静。在白居易的情怀里,这是晚秋之无奈,人生之暮年。他当然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活到70多岁。这个不到三十就白了头发的官员,白发成为他笑傲官场几十年的标志,这是后话。

    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和他的《长恨歌》一样广泛流传。虽然那个时候是自发抄写,稿费自理,但传播就是最大的赞美。还有这样绝妙的搭配。

    于是后来诗作里,枫叶芦花相搭配,就成了一种特定审美。

    比他稍晚的时代,白居易还没死,就有人向他致敬。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唐朝许浑。

    这明显整首诗都是白居易《琵琶行》的缩写。可以看到白居易《琵琶行》在当时流传的影响力。枫叶芦花可以并不同在一个镜头里,但枫叶芦花会在一首诗里并行,是相思,是忧患,是离愁。

    唐朝晚期的张泌则更大胆。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

    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竹帘斜影。”

    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自白居易后,庭院里也开始用枫叶配芦花,形成园林小景观。

    第二种可能,他说的是秋天的别意,用的是白居易的典故,不算实有所指。

    但是宋朝之后,枫叶芦花就成了经典的实景和诗景。因为宋朝造景运动比唐朝旺盛。文人审美的宋朝将枫叶芦花从纸上扩展到生活里。

    有水岸芦花的地方,无论如何也要栽上枫树。宋朝杜撰唐朝的典故多着,更何况枫叶芦花本来就是名句名典。

    从精神上致意白居易的有大家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

    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

    这首词明显是致敬《琵琶行》,但是枫叶荻花,秋瑟瑟在这里成了“枫叶荻花秋索索”,我怀疑欧阳修看到的琵琶行的版本不一样,因为在送草,还有一个词人张孝祥也是用的“枫叶荻花秋索索。”

    “江头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弦索休弹。清泪无多怕湿衫。

    故人相遇。不醉如何归得去。

    我醉忘归。烟满空江月满堤。”

    同样是琵琶行里的意境,所以我怀疑宋朝人读的琵琶行和我们今天读的不一样。

    宋朝另一个大家苏轼也有好诗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阅读全文]...

2022-07-10 01:31:54
当前热门
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 - 句子
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 - 语录
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 - 说说
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 - 名言
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 - 诗词
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 - 祝福
芦花水滨多芦荻古诗谁写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