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诗词

关于关于阅读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阅读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阅读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阅读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07) 说说(8) 名言(52) 诗词(486) 祝福(4) 心语(73)

  • 山坡羊·潼关怀古阅读诗词赏析

  • 阅读,古诗文
  • 山坡羊·潼关怀古阅读诗词赏析

      古诗文主要指*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阅读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主旨:借怀古伤今,揭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给广大百姓造成的极大痛苦

      作者介绍: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全文

      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

      极写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的险要地势,正是为下文的望而意踌躇提供抒情的'诱发点,使作者更好地抒发感情。

      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聚怒用得好。运用化动为静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阔景象和险要地势。其中,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的汹涌澎湃,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文的主旨句是?此句妙在何处?

      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个结尾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较强感染力。

      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阅读全文]...

2022-02-18 01:51:13
  • 阅读诗词对人生的感悟

  • 阅读,人生,感悟
  • 阅读诗词对人生的感悟

      所谓经典诗词,是诗人们带着感情而作,历经千百年的传颂,依旧能够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诗词的生命。吟诵经典,不仅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美感特质的生动诠释,也是一种诗情画意、声情并茂的艺术享受。今天小编整理了《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古代经典诗词,同学们可以试着用感情,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充足的、真诚的生命。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读了《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它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我们要不遗余力,全力以赴的去学*,努力学*,掌握丰富而又有用的知识,长大了就会获得成就,不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的感慨了。还有一句谚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

      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励志典故。“闻鸡起舞”“磨杆成针”“头悬梁,锥刺股”它们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他们在条件艰苦的时代还能如此。而我们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又为何不去发奋图强,努力学*哪?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为了明天的甜,付出今天的辛苦吧!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1-11 04:28:23
  • 诗词三首阅读

  • 阅读
  • 诗词三首阅读

      七律幽禽

      日出嬉游晚入巢,无忧柳内脆青梢。

      腻光翠羽云空客,霓彩仙衣阆苑姣。

      是是非非非鸟类,闲闲在在在荒坳。

      啾啾长对轩窗语,似解人间善恶交。

      青玉案 归来

      寄情若若幽幽路,可记否、潸然去。

      万里离乡风度。十年未忘,家门老树。

      向晚斜阳暮。

      院庭旧了爹娘故,手足天生总相护。

      浊酒一杯长相诉。月盈月缺,时光且住!

      谁把人生补?

      四言诗 依魏武帝短歌行韵

      醉酒狂歌,好景几何。

      蟠居社庙,膏脂贪多。

      悠哉悠哉,随时可掇。

      毒蛇过处,赤地草绝。

      幽居海外,妻小魃飞。

      风流倜傥,美女依依。

      狗苟蝇营,人脉深深。

      城狐社鼠,伤透民心。

    [阅读全文]...

2022-01-04 07:39:04
  • 《阅读》诗词新作

  • 阅读
  • 《阅读》诗词新作

      沐浴着朝露的阳台上

      几颗纯真的心

      用犀利的.明眸

      认真审视沧桑看云的世界

      一缕阳光

      打理美丽的行装

      顺着风的去向

      翻开大地的每页诗行

      欣赏一张张文化厚重的脸庞

      然后,把每一个美仑美奂

      珍藏在月亮的故宫上

      推开一片月色朦胧的心窗

      把白天阅尽的浮华

      归于一条宁静的*湖

      此时,我的阅读

      也徜徉于美丽的梦游

      玲珑剔透里

      世界在缩小

      我收藏的版本在扩大

    [阅读全文]...

2022-06-03 13:02:25
  • 诗词《春望》阅读

  • 阅读
  • 诗词《春望》阅读

      (20xx荆州)

      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鉴赏:杜甫《春望》阅读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即可)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鉴赏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阅读全文]...

2022-02-13 10:55:41
  • 诗词十首阅读

  • 阅读
  • 诗词十首阅读

      一、仙灵

      春寒满江南,窄袖薄罗裳。

      素衣临碧水,玉手掩愁颜。

      青山无馥影,花径有风寒。

      悄立南山下,听蝶不眠。

      二、少年行

      御剑乘风去,飘飘人世游。

      几处白颠马,多少玉人楼。

      千金来复尽,流水去还收。

      如何明镜里,萧萧两鬓秋。

      三

      寻寻芳草岸,悠悠着新履。

      撑出一帆来,几个多娇女。

      兰舟横短棹,菱歌散心曲。

      那时杨柳畔,一片烟花雨。

      四

      一年熏风尽,凄寒数严秋。

      众生何少乐,人世几多忧。

      茕孑只影立,飘渺一身游。

      我心殊欲绝,抑郁几时休。

      五、樱花错

      樱花飞,樱花坠。点点随风胭脂泪。

      当时只恐不逢人,今日逢人心又碎。

      心又碎,人空醉。日暮谁怜寒衣翠。

      佳人独倚玉楼风,人生若只如初会。

      六、采桑子拟古闺怨

      蛾眉凝聚卷珠帘,锦书易寄,鱼雁难传,何处秋风倚雕栏。

      君言岁末即还乡,烽烟塞北,飞雪江南,离人佳期梦里圆。

      七、十六子(自作调,拟稼轩贺新郎意)

      苦恨年年芳菲谢,那堪杜鹃声切。马上琵琶关塞夜,老将却,声名裂。

      易水萧萧人去也,满座衣冠胜雪。壮士悲歌声未解,谁共我,醉明月。

      八、木兰花(其一)

      当时东宴拼一傲,蕊乱蜂忙胡蝶闹。

      西湖燕去几经年,尽日沉沉鱼雁杳。

      寂寞长剑空依鞘,风流折煞青春少。

      年年沽酒荐芳尊,念取桥边红芍药。

      九、木兰花(其二)

      东风池染烟波绿,尽日晴空飘乱絮。

      绿杨堤畔木兰舟,一笑芳踪杳无迹。

      当时岂知愁如许,归来只向长歌觅。

      声声写尽断肠思,寄与淮南明月去。

      十、蝶恋花咏林和靖

      雾锁青山处士第,入眼西湖,一片縠纹绿。飞云冉冉无寻迹,梅林鹤伴人独立。

      欲取鸣琴作竹韵,流水惊惭,弦断谁人续。回首旧游空零涕,*生未解相思意。

    [阅读全文]...

2022-04-15 04:34:04
  • 诗词对比阅读练*

  • 阅读
  • 诗词对比阅读练*

      斜谷邮亭玩海裳花

      顾非熊 (唐)

      忽识海裳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同儿辈赋未开海裳(其一)

      元好问(金)

      翠叶轻笼豆颗勾,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注】①顾非熊:唐代诗人,苏州人。少小聪明,后却困举场三十余年。做过盱眙尉,后弃官隐居茅山。②羽人:道教称道士为羽士、羽人。

      (1)第一首诗以“玩海棠花”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简要说明。(4分)

      (2)第二首诗的一二两句,如何描写“未开海棠”?请简要分析。(3分)

      (3)两首诗都写海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忽识赞叹一-赏花夸香一沉醉忘归——想象(花绕羽人家的.)美景。(每点1分)

      (2)以翠叶衬花苞,描绘花苞的态和色。(1分)运用比喻进行描摹,“豆颗匀”把海 棠花苞比作大小均匀的颗颗豆粒,“胭脂浓”描绘出海棠花蕾如浓抹的胭脂一般深红,“蜡痕新”谓花苞光泽娇嫩。(2分)

      (3)第一首诗前三联表达诗人赏花时闲适而安逸的心境(1分),最后一联表达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1分)。

      第二首诗细致描摹海棠花蕾满含深情想要留住花梢上露珠的情态(1分),借此来叮咛 “儿辈”们要珍惜如花蕾般欲放未放的青春时光(1分)。

    [阅读全文]...

2022-05-17 03:19:17
  • 洞庭阻风诗词阅读

  • 阅读
  • 洞庭阻风诗词阅读

      洞庭阻风

      张 泌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①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②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注】①青草:指青草湖。②一溪:指湖边的港汊。

      【试题训练】

      1.首联、颔联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阻风的?(4分)

      阅读答案:①江面上空荡广阔,景物萧然;②钓船因风大被迫整日停泊岸边;③暮春三月,浪涛汹涌;④岸上飞花如烟,迷蒙一片。①③④从侧面、②从正面表现了阻风。(答出三个方面即可得满分)

      2.这首诗颈联、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阅读答案:颈联直接抒情,表达自己伤春之情及因风受阻不得归乡的羁旅愁思;(2分)尾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也可答成衬托或对比)。虽只有几户人家,不成村落,却胜过自己形只影单,更勾起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因风伤春、羁旅忧愁的情怀。(3分)

      赏析:

      这是诗人途经洞庭遇风路阻时所写的一首诗,诗歌描写了洞庭的风光,并于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的伤春情怀。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诗人因风大阻于洞庭湖边,举目远眺,但见与洞庭湖相连的江面上空荡荡的,天气阴沉,景物萧索,使人顿生抑郁之情,风大浪高,无法渡过洞庭,只得枯坐在钓船之内,尽日相伴的只有岸边的菰蒲。所谓菰蒲,即菱白与菖蒲。尽日二字,表明了诗人因风路阻而无法行路的无可奈何心情。首联通过空江的萧然景致与整日地面对菰蒲,一种寂寞抑郁的情感油然而生,为下面的进一步描写作了铺垫。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是写诗人坐在钓船内所目睹的舱外情景。青草,即青草湖,其湖之南有青草山,因名,又名巴丘湖,南接湘水,北通洞庭,水涨则与洞庭相接,所谓重湖,即古之云梦泽。诗人举目向青草湖方向望去,暮春三月的风特别大,湖面被吹得波涌浪翻,岸上的杨花也被吹得四处飞扬,迷蒙一片,把流入洞庭的河汊上空都给遮掩住了。这两句是描写洞庭湖边周围的萧然景致,是承接首联中所描绘的氛围而来的。关于一溪烟,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作如此的解释:夜泊洞庭湖边港汊,故有绿杨扑地一溪烟句,否则风景全不合矣,玩末句自明。沈德潜的解说是正确的.,所谓一溪,当是指湖边的港汊。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在首颔两联的写景后,颈联的这两句承上开始抒情。路阻于洞庭之滨,又遇上了不作美的天公,诗人感叹道,如果是个有着坎坷经历又极易感伤的人,遇到这种情形,切不可举目远眺,显然这是诗人自身的经验之谈,因为诗人已经远眺了并已生了伤春之心,而且更令其尴尬的是,愁闷已极的诗人此刻身上却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沽酒来解愁。沈德潜在《说诗语》中对律诗的五六两句是这样要求的:五六必耸然挺拔,别开一境,上既和*,至此必须振起也。这两句由景转情,确有别开一境、耸然挺拔的感觉。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诗歌的最后一联以景作结。诗人从自己的感伤情绪中摆脱出来,举目远眺,只见此刻已经夕阳西下,虽说景色萧然,但仍有几家渔人的房子,零零落落地散布在远处,只是看上去不成村落而已。这里的零星房屋,远方的西下夕阳,同样也给人以萧然的感觉,当然,也是因风受阻于郊外的孤身旅人抑郁心理的折射。

      全诗写景、抒情、叙事三者融为一体,特别是借助写景来衬托情怀,显得不露痕迹,含蓄有味;在结构章法上,所见与所感交互递现,诗脉清晰,不失为一首有特色的律诗。

      张泌《寄人》韦庄《台城》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河渎神·古树噪寒鸦 阅读答案附赏析寄人(张泌)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了洞庭的风光,并于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的伤春情怀。诗人因风大阻于洞庭湖边,首联通过空江的萧然景致与镇日地面对菰蒲,一种寂寞抑郁的情感油然而生。其后写诗人坐在钓船内所目睹的舱外情景。描写洞庭湖边周围的萧然景致,在首颔两联的写景后,开始抒情感叹,如果是个有着坎坷经历又极易感伤的人,遇到这种情形,切不可举目远眺,避免产生伤春之心,最后以景作结。诗人从自己的感伤情绪中摆脱出来。全诗写景、抒情、叙事三者融为一体,借助写景来衬托情怀。

      本诗一作许棠诗。张泌同唐末罗隐、韦庄、郑谷、牛峤等绝大多数诗人一样,曾为功名滞留长安。然而,仕途的困顿,使他四处漂泊,久羁异乡。这首七律即借因风被阻洞庭时所见,抒发其伤春之情及因风受阻不得归乡的羁旅愁思。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首联即交待了自己被阻之时的境况:空江,洞庭湖汇集了湘、资、沅、澧数江,并有数道通长江。可是,连日大风,水上没有船只航行,江面空空阔阔,只剩下层层白浪此起彼伏。极目时,苍茫一片,令人倍感萧然。故曰空。七个字勾勒出寂寥空旷的画面,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纵归心似箭亦只能望江兴叹,诗人整日滞留船上,所见尽是生于浅水处的菰蒲。菰,即茭白。蒲,水草。船因阻风泊于港汊,故尽日唯见菰、蒲。一个尽字,诗人心中因船行受阻,无法早日回乡的无奈、怅惘亦跃然纸上。同时,也通过自己尽日之所见点出了人在异乡的孤独境遇,除了眼前的千叠白浪、船边丛生的菰蒲,一怀愁绪无从倾吐,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正面来写水上、岸上的景象。青草,湖名。在今湖南省岳阳县西南,接湘阴县界,湘水所汇。因湖南有青草山,而且湖中多青草,故名。向与洞庭湖并称。一湖之内,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有沙洲间隔。暮春三月,连日大风,水面浪涛汹涌;岸上飞花(绿杨花)如烟,迷蒙一片。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而是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这是一个词,不是杨和柳并列。暮春时节,偏又连日大风,漫天柳絮纷纷扬扬,迷濛一片,如烟如雾,像是小溪中升腾起的雾气。一个扑字写出了柳絮逐风而舞的状态,极具动感。《唐诗别裁》注云:夜泊洞庭湖港汉,故有绿杨花扑一溪烟之句。一边是白浪层层,一边是白絮纷纷,水上陆上尽是白色,这种冷色调更添了几许凄凉。首句直接写风,连日的风使水面空空荡荡,足见风之大,而这两句则从侧面来写风之大,正是因为有风,才有浪高,才有花扑,前后两联从不同角度入手,将洞庭暮春风起时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第三联由写景转到抒情。春景是美好的,但放眼望去,却见狂风摧花,颈联直接抒情,表作者虽未写繁花如何,但如此大的风,岸上百花定是零落不堪。而自己呢,有才华满腹,却艰于仕途,大好年华在等待中一去不复返,伤春之情便油然而生。本就多情,偏又是春去难留,风阻归程,叫人焉得不伤悲!愁浓时应该有酒,销这一腔愁绪,销这不得归乡的羁旅愁思,可是,潦倒之际却又无钱买酒,内心的苦楚便籍这两句诗倾泻出来。读来令人既同情其处境,亦为其觉伤感。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尾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衬托或对比)来写眼前的景象:岸旁只住着几户人家,零零落落不成村落,静默在夕阳之下。这一切在诗人看来却是另有一番理解:虽只有几户人家,不成村落,却毕竟胜过自己形只影单,这便更勾起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进一步写出了自己因风伤春、羁旅忧愁的情怀。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将暮春时节游子的伤春之情、羁旅之愁,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愧是晚唐的佳作。张泌《寄人》韦庄《台城》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河渎神·古树噪寒鸦 阅读答案附赏析寄人(张泌)

    [阅读全文]...

2022-02-26 15:01:03
  • 感皇恩诗词阅读题答案

  • 阅读
  • 感皇恩诗词阅读题答案

      感皇恩①

      宋朱敦儒

      早起未梳头,小园行遍,拄杖穿花露犹泫。菊篱瓜畹②,最喜引枝添蔓。先生独自笑,流莺见。著意访寻,幽香国艳,千里移根未为远。浅深相间,最要四时长看。群芳休怪我,归来晚。

      注释:①词牌名。②畹:田地。

      ①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拄杖句中的犹字,突出朝露之重,呼应早起,含蓄地传达出花之情。

      B.先生独自笑,流莺见句写出诗人面对小园的勃勃生机,难抑内心的喜悦的情态。

      C.千里移根未为远写诗人为四处访寻各种名花,不辞劳苦,不惜移居到千里之外。

      D.这首词刻画了一个舒心适意、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明快生动。

      ②结尾句群芳休怪我,归来晚新巧别致,请简要赏析。(5分)

      15.①C(3分)

      ②评分标准:

      拟人(移情)手法,1分;分析诗句内容,2分;赏析表达效果2分(诗人情感1分)。

    [阅读全文]...

2022-06-16 00:43:15
  • 一组诗词阅读

  • 阅读
  • 一组诗词阅读

      奉劝二首

      菩萨蛮

      有权有职常狂妄,机关算尽青云上。事发恨东窗,捶胸空懊丧。

      为民办实事,处处从心意。当你离别时,请闻赞颂诗。

      西江月

      盛气大权在握,一朝坐监成囚。不严律已恨无休,怕见江东故旧。

      夜半不惊恶梦,静思无愧众俦。退休别众意悠悠,十里长亭再候。

      三言古风

      幼年起,学做人。行规范,莫娇惯。

      性率真,心坦诚。脑要灵,手要勤。

      效祖宗,大众。严科学,爱劳动。

      讲文明,有礼貌。学先进,立功劳。

      为梦圆,争贡献。讲卫生,常锻炼。

      长精神,体魄健。黎明起,莫懒散。

      一日事,一日完。求学问,要虚心,

      钻得深,学得精。实践好,本领高。

      严律己,不谋私,小康路,擎大旗。

    [阅读全文]...

2021-12-07 13:38:46
关于阅读的诗词 - 句子
关于阅读的诗词 - 语录
关于阅读的诗词 - 说说
关于阅读的诗词 - 名言
关于阅读的诗词 - 诗词
关于阅读的诗词 - 祝福
关于阅读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