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关于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k+) 语录(263) 说说(275) 名言(110) 诗词(10k+) 祝福(299) 心语(2)

  • 写赞美祖国的古诗词

  • 祖国,赞美,写作
  • 写赞美祖国的古诗词

      滔滔的黄河,滚滚的长江,连绵绵不断的长城,都属于我们的祖国。祖国的'五岳名山巍峨,祖国的雄伟建筑高大,作为*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写赞美祖国的古诗词,欢迎参考!

      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竹枝词》

    [阅读全文]...

2022-01-08 18:11:10
  • 热爱祖国的古诗词

  • 热爱祖国
  •   1、《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2、《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3、《鹊桥仙·华灯纵博》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4、《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5、《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6、《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8、《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9、《诉衷情》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

      *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10、《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阅读全文]...

2021-11-27 10:09:33
  • 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 文化
  • 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房四宝、四大发明、戏曲汉服、松林竹菊无一不有,但我更青睐于唐诗宋词,她是文化的瑰宝,

      穿越历史的长河,来到梦寐的唐朝,我看到了李白在蜀道上攀登,在四处游荡的他吟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调朱颜”,寥寥几笔,蜀道的崎岖陡峭跃然纸上。一路漂泊,内心的辛酸苦痛难以释怀,借助山川瀑布,浅唱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辗转间,我又看到李白离家万里,感到他心中的孤独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啊,只有明月与他饮酒欢歌,自己的影子不知道何时悄悄加入,来解读他内心的怅聊,还有那流传千古,呀呀学语时就学唱得经典“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身为游子的他,对故乡的挚思念,诗文凝聚着诗人的智慧,体现着文化的魅力,

      历史仍然在转动,诗圣杜甫又在为何惆怅?秋高风怒号,茅屋被卷三重茅,但他又何止局限自己“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胸怀百姓,心念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精美的诗句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深秋的吟唱!但这并不意味着杜甫没有凌云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蕴藏着他登高峰、揽明月的夙愿,独罢激荡人心。

      不经意间,我来到了大宋王朝,年轻的苏东坡在江城子随太

      守密州出猎,只见他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那是多么豪放的诗词!但岁月无情,鬓微霜的他也不幸被贬,但那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内心的.壮志豪情在此词上瞬间展现!它不仅仅是迁客骚人,更是一位将领,驰骋沙场,永生不悔!

      唐诗宋词精致珍贵,字字传神,字字千金,它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流露出诗人的气质与品质,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和精华,其实每次品味都用不同的收获与感动,心中自然受到鼓舞,荡气回肠。

      诗词,文化的瑰宝,载着诗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兴衰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阅读全文]...

2022-07-29 16:12:52
  • 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_关于祖国文化灿烂的抒情的句子

  • 祖国,抒情,谚语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

    1、不到新疆不知*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2、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

    3、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4、泰山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5、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6、细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

    7、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8、雁门关外野人家,朝穿皮袄午穿纱

    9、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

    10、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11、山南之美数秀峰 峨嵋天下秀,

    12、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1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14、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15、内地苏杭,关外巴塘

    16、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

    1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8、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华山天下险;

    19、细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

    20、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2、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2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4、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

    25、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

    26、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三峡天下雄

    27、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

    28、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9、苏杭不到枉为人 庐山之美在山南,

    30、五岳归来不看山 华山自古一条路

    31、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32、金山屋里山,焦山山里屋 人

    3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4、跳进黄河洗不清;

    35、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36、七倍长*倍巢,只抵洞庭半截腰

    37、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38、不到新疆不知*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39、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

    40、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41、四川太阳云南风,贵州下雨如过冬

    42、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43、不到长城心不死; 跳进黄河洗不清;

    44、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厍车的羊羔一枝花

    45、华山天下险;

    46、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47、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在屋顶过

    48、走千走万,不如淮河*

    49、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50、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阅读全文]...

2022-01-02 02:49:05
  • *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阅读答案

  • 阅读
  • *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做出调整。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①*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戏曲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说说*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

      ②

      ③

      2、简析“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一句中“一般”一词的表达作用。

      3、“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中,“这些”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

      4、选文介绍的是*戏曲,文章在第②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剧的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①强调神似、强调写意②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③具有很高的民族传统技艺性

      2、“一般”说明在通常情况下,*戏剧舞台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确定,自由变化的,但也不排除偶尔使用布景,使用“一般”体现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3、“这些”指代“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民族艺术和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

      4、介绍西方戏剧强调摹仿,写实,通过比较,突出*戏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叛党特征。

    [阅读全文]...

2022-02-27 19:16:04
  • 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_关于祖国文化灿烂的抒情的句子

  • 抒情,谚语,祖国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

    1、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2、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

    3、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4、泰山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5、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6、细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

    7、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8、雁门关外野人家,朝穿皮袄午穿纱

    9、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

    10、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11、山南之美数秀峰 峨嵋天下秀,

    12、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1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14、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15、内地苏杭,关外巴塘

    16、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

    1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8、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华山天下险;

    19、细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

    20、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2、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2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4、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

    25、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

    26、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三峡天下雄

    27、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

    28、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9、苏杭不到枉为人 庐山之美在山南,

    30、五岳归来不看山 华山自古一条路

    31、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32、金山屋里山,焦山山里屋 人

    3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4、跳进黄河洗不清;

    35、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36、七倍长*倍巢,只抵洞庭半截腰

    37、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38、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39、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

    40、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41、四川太阳云南风,贵州下雨如过冬

    42、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43、不到长城心不死; 跳进黄河洗不清;

    44、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厍车的羊羔一枝花

    45、华山天下险;

    46、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47、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在屋顶过

    48、走千走万,不如淮河*

    49、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50、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阅读全文]...

2022-03-20 00:42:36
  • 关于热爱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的古诗词

  • 热爱祖国,热爱
  •   关于热爱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的古诗词

      导读:努力,跟你的性别无关,跟你单身与否无关,努力,是为了让自己更独立。你只有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只有生活独立,才能思想独立。下面是好句摘抄小编为你精选的关于热爱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的古诗词。

      1.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3. 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6.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9.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11.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12.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13.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14. 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15.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16.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17.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18.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19.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0.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21. 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22.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23.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24.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龚自珍《漫感》

      25.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6.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8. 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29.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0.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3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32.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33.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34.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5.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36.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37.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38. 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39.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40.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41.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42.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43. 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44.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45. 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46.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47.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48.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9.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阅读全文]...

2022-05-26 02:03:29
  • 浅谈泰国文化与*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 文化
  • 浅谈泰国文化与*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国文化与*文化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互补现状,即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同时,也实现了双方的渗透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泰国文化与*文化的差异与互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国文化与*文化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互补现状,即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同时,也实现了双方的渗透发展。因此,本文将着重于分析泰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与互补,并最终认定二者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强化了各自的文化软实力影响率。

      关键词:

      泰国文化;*文化;差异;互补

      泰国文化虽然与*文化有着差异性,但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通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了。应该来说,泰国文化对*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反过来*文化也对泰国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比较了两种文化的差异性之后,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互补。

      一、泰国文化与*文化的差异分析

      (一)权力概念。泰国有着较强的等级观念,他们在进行权力人物选拔的时候,往往是以他们的等级地位作为基础,从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社会权力高低分化,即使在有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也存在这样的等级观念,说明了泰国文化中非常尊崇权威性。*文化中的人们也是不*等的,有着较为鲜明的集权文化特征,表现出高权力距离,子女要服从父母长辈,下属要服从上级,学生要尊重教师等,甚至还有较大的社会报酬差距。

      (二)价值观取向。泰国的文化中有着较为深厚的宗教文化作为基础,他们传统文化中认为人是家庭与宗族中的重要组成成员,他们应该受到家族的保护与爱护,各个成员应该对家族报以忠诚之感。因此,泰国文化中更为看重群体的关系。*文化受到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依然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看重情感因素的融入,并不能强调个体性的存在价值。因此,泰国文化与*文化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取向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三)性别文化。泰国是一个人妖盛行的国家,其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诱惑而逐步使得男性化与女性化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倾向于女性化文化的特征,并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大利益链,女性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并产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妖文化圈。在泰国家庭中,女性有着与男性真正*等的地位。*文化虽然说一直在倡导提高女性地位,*女性也的确日益坚强与独立,但是,*文化中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掉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仍然在社会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女性更多的处于从属地位。

      (四)生活方式。泰国对于一些不够确定的事情往往采取的是较为保守的态度,他们一般不会与陌生人来往或交流,也不会为了一些事情而进行公开的冲突或对峙。因此,我们可以说,泰国文化是较为保守守旧的,其对于不确定性往往有一种规避心理与行为,不愿意冒一些风险。*由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成功的改革,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式的生活方式,但是,还有不少*人更愿意采取安稳和确定的生活方式,向往那种安逸的生活。

      (五)消费取向。泰国人的消费观念趋向于短期取向,他们中有不少人认为短期内可以消费就进行消费,是一种提前消费的思想。但是,他们比起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又属于长期消费取向。无论如何,泰国文化使得泰国人更喜欢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文化却让*人的消费观念存在着矛盾性。一方面,*人喜欢储蓄,这说明了他们有着一定的长期消费取向,希望通过储蓄来保障未来的生活。但是,他们对于一些东西的消费却又表现得较为短视,比如说房产等的投机行为等,这又不得不说他们的消费观又是短期取向。总体上来说,*文化仍然更为偏重长期消费取向。

      二、泰国文化与*文化的互补

      首先,我们应该从泰国文化中吸取其精华之处,可以把它应用到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中去,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从而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现代企业还应该设计出符合企业文化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能够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应该辩证的对待人力资源本土化管理工作,要能够让现代企业的文化层面不仅具有本土化特征,更要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考虑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还要*衡好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打造出适合男女性别差异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迎合男性成员的文化需求,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女性成员的文化需求,有利于真正提升企业员工的自我价值。因此,直到现在,泰国文化中还保留有*一些几*消失的传统文化。

      其次,*文化也对泰国文化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泰国国内*文化的表现是非常令人吃惊的,有很多泰国华人与泰人混居在一起,有些泰国华人仍然保留有*传统的春节节日*俗,并在泰国侨居的过程中,也把*文化融入到泰国文化中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是现代泰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影响到泰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文化在宗教方面对于泰国文化的影响来说,主要就是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大乘佛教对于泰国佛教有着巨大的影响,*观音与泰国观音都是女性形象,*的弥勒佛形象与泰国弥勒佛形象也较为类似。*语言文化的包容性与丰富性也让泰国语言词汇不断地发展壮大,一些泰语词汇与*汉语发音一样,尤其是与*广东潮汕话一致。*文学也推动了泰国文学的发展。当然,*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日常生活、民俗民风以及建筑等方面。

      参考文献:

      [2]任一雄.传统文化的张力与泰国威权政治的前景[J].学术探索,2002(2)

      摘要:

      二十世纪初,美国本土汉学家费诺罗萨发表关于汉字的长文,而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华裔汉学家刘若愚对费诺罗萨关于汉字的同一观点先后两次作出态度迥异的评判。刘若愚与费诺罗萨的“汉字”邂逅显现出刘若愚汉学研究注重深层次对话与传播*文化的学术诉求,对此一学案的清理与细绎对当下国内的海外汉学研究以及*文化“走出去”均具重要启示。

      关键词:

      刘若愚;费诺罗萨;汉字;海外的汉学研究;*文化“走出去”

      海外汉学,作为国外学者研治*文化的一门学问,因与*国内的学术研究有着共通之研究对象,故可视为中外文化交通、*文化海外传布的重要路径。国内学界对海外汉学的观瞩较早如莫东寅之《汉学发达史》,然系统与规模性的爬梳与研治则当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文献译介始,而后步入学术史梳理阶段,进而在坚守“本土意识”基础上初步尝试与海外汉学展开对话。但如何有效地进行对话,继而在*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下推进*文化的海外传播,此无疑是当下海外汉学研究所亟须回应的问题。藉于此,本文尝试以刘若愚与费诺罗萨关于汉字的“二度邂逅”为个案,揭橥这一学案对于国内的汉学研究以及*文化“走出去”的某些启示。

      一、二度邂逅的过程描述

      刘若愚(JamesLiu,一九二六—一九八六),美国华裔学者,早年负笈海外,后寓留美国高校任教;欧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FranciscoFenollosa,一八五三—一九○八),美国本土汉学家、东方学者。二者同为二十世纪知名汉学家,但生命轨迹并无交叠,此处“二度邂逅”是指刘若愚对费诺罗萨文中所提出的关涉汉字的同一汉学观点先后两次态度迥异的评断。费诺罗萨长期旅居东瀛,在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以及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政治经济学、哲学与英国文学。与此期间,亦致力于探究*和日本的传统艺术,并曾在日本汉学家森槐南(KainanMori)指导下研*汉语与汉诗,希冀为西方文学艺术寻得某些东方资源。正如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EzraPound)所言,“他的头脑中总是充满了东西艺术之间异同的比较。对其而说,异国的东西总是颇有裨益。他盼望见到一个美国的文艺复兴”。

      费诺罗萨通过对东方文艺差异性现象的观照,试图探寻一种诉诸于视觉的形象语言,抑或说是一种视觉诗,从而使得读者可以自由体验艺术家的独特匠心。在费诺罗萨观来,艺术需要的是综合思维,而非西方的分析性思维。综合性思维不需要抽象语言,而是需要一种包孕性的语言;一些富于趣味、意义隽永的语词,其中心充荷着丰富的意义,一如原子之核,爆发后向广袤无垠的的四周放射光辉。在费诺罗萨看来,西方的拼音文字由于受制于语法、逻辑等要素,故而过多地重于分析与抽象;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却包含有一个栩栩如生、可触可见的感性世界,本身即是一首天然的诗。于是在临终前不久,费氏写下了题为《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TheChineseWrittenCharacterasaMediumforPoetry)一文,对汉字的所谓“形象化”大加称道,指出“汉字的表记远不仅仅是任意的符号,其基础是记录自然运动的一种生动的速记图画(shorthandpicture)”,自然是不断运动的,因此汉字呈现的是自然物体运动的图画。费氏进一步举例说,意为“说话”的表意字“言”,是“一张嘴”,有一个“二”字和一团火从中飞出;而意为“困难地生长”的表意字“芚”,是“一棵草带着盘曲的根”。尤其是,当我们从单纯的起始性的图画进到复合字时,这种存在于大自然和汉字中的动词品质,便更为引人注目,更加富于诗意。在这种复合中,两个事物叠加并不产生第三物,而是暗示两者之间一种根本性的关系。例如,意为“集体用餐伙伴”的表意字“伙”是一个人加一堆火;“春”字的字形显示了太阳底下万物萌发;“東”表示太阳的符号绞缠在树枝中。“男”是“稻田”加上“力”;“洀”是“船”加上“水”,水波。

      费诺罗萨此文及其他一些手稿后由其遗孀交付诗人庞德整理,发表在一九一九年的《小评论》上;一九三六年,庞德又在此文前附写了一篇简短的前言,将之以单行本形式刊行。经庞德大力扇之,费氏这篇文章成为蛮声文坛的名文。经由诗人庞德的'介绍和推广,费氏的观点对英美诗人和西方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同时,也招致了一些学者的批判,如华裔汉学家刘若愚。汉字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汉语的构词原则和句法结构,从而影响到汉语的表达方式,鉴于汉字在汉语乃至*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诗学》(TheArtofChinesePoetry)一书中,刘若愚指出以东方学者费诺罗萨和诗人庞德为首的西人对*汉字的认知存在着严重误读。他说,汉语使用的是方块字,而非字母组合成的单词,这的确是汉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在西方读者心目中形成了汉字皆为象形的,抑或是表意的成见。这一误读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费诺罗萨和庞德的影响。

      为批驳费诺罗萨与庞德的舛误,刘若愚考察了汉字结构的规律。传统的汉字构成有六条原则,即所谓的“六书”(thesixgraphicprinciples)。刘若愚指出,在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中,最后两条原则“转注和假借”是已有汉字的扩展使用,而不关乎新字的构成。这样,事实上,有关汉字结构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条基本原则。因之,与此相应地亦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纯粹象形字、纯粹表意字、复合表意字以及复合表音字。属于前两种类别的汉字为数不多,但由于它们所表示的或者为普通的物体(如日、月、林、木),或基本的概念(类似数字、上、中、下等),故而易给西方人以错觉,似乎它们不在少数。其实,汉字的绝大部分属于带有音符的最后一类。即使那些起初是依据象形原则所造之字,大多数也失去了其象形的特征,它们现在的字形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相似之处已所剩无几。据此,刘若愚指出,费诺罗萨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即是说,将汉字视为自然运动的速记式图画的观点是对汉字的严重误读,因为大部分汉字都包含表音的成分。

      然而吊诡的是,在时隔二十五年后的绝笔之作《语言—悖论—诗学》(Language—Paradox—Poetics)一书中,刘若愚却陡然改变了先前的看法,并为费诺罗萨“翻案”。刘氏说,*古代“人文(文字或文学)对应于自然之文(图文、结构,包括星座、地形构造、动物之皮毛花纹),二者皆为宇宙之道的显现”。在该书中,他以为中西语言之间泾渭分明,并反而盛赞费诺罗萨直觉到汉字在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之外,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与西方哲学不同,*的思想家与作家,包括道家,均未将写作视为对口语的模仿,故而也就与“语音中心主义”(phonocentrism)剥离开来。

      刘氏认为*作家通常并不着意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即便区分亦是倾向于后者。与西方存在的“语音中心主义”相比,*对于文字的偏好或许可称为“书写中心论”(graphocentrism)。刘氏本人亦意识到这一评判与其早前对费诺罗萨的诘难大相径庭,但其坚持认为这与其在《*诗学》中所表达的观点并不矛盾,只不过“由于情况的改变,我的重点有所转移。我当时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是象形的或者表意的,大多数汉字都包含着一个语音因素;而我现在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汉字都包含着语音因素,人们可以不知其读音而知其意”。

      二、二度邂逅的时代动因与理论启示

      刘若愚对费诺罗萨评判态度的逆转以其自己的话说即是“由于情况的改变”,彼一时也,此一时也。那么“彼时”与“此时”又分别是何时,又是何种时代动因驱动刘若愚学术注意力的迁移?对这一问题的解析之于寻绎与海外汉学有效对话的相关策略,进而对于推动*文化的海外传播颇具启发意义。

      三、“海外的汉学研究”概念的引出

      由上述个案可细绎出三个相关性概念,即“海外汉学”、“海外汉学研究”和“海外的汉学研究”,对于后两者尤需在此做一厘清。“海外汉学”如前文所言,是指国外学者对*文化的研究,这一说法目前国内学界基本达成一致,似毋庸喋述。而对于“海外汉学研究”,有学者认为指的是“我们对于海外*文化接受程度的评估层面”。此处“我们”显然是对*国内学者而言,如此即所谓“海外汉学研究”是*国内学者对海外*文化接受程度的评估。在此一界认中,因将研究主体囿于“我们”,故恐失之周全,因其忽略了海外汉学研究中的另一支重要构成部分——“海外的汉学研究”。汉学研究史表明,“海外汉学研究”以地理为界可以划分为两大板块,一块即所谓的“我们对于海外*文化接受程度的评估”,即“国内的汉学研究”;另一块即海外以汉学家和国外其他相关学者为主体的学术群对汉学研究成果的评估,我们可称之为“海外的汉学研究”,这是一份目前尚不为我们所关注或者说国内学界尚未清晰意识到的重要学术资源。事实上,海外的汉学研究历史久远,成果丰赡。可以说,海外汉学一经诞生,其后便在海外出现了汉学研究。具体言来,海外汉学家在同行间常开展以书评、论著或论战为形式的学术互评。某一观点被提出后,会在海外汉学界内部引发赞同、反对或修正的声音,此方面的例子甚夥,自不待一一枚举。单以文学研究领域观之,名盛者如捷克汉学家普实克与美国华裔汉学家夏志清围绕后者的《*现代小说史》所展开的论争;名不甚彰但意义亦重大者如本文所论之刘若愚对费诺罗萨汉字解读的批判。汉学家具备相关学科的深厚学殖,游弋于西学与中学间,且兼具独特的外语优势,而这些学术品格正是我们国内海外汉学研究者所匮乏或欠缺的,故而他们的汉学研究与传播*文化的能力较之于目前国内同行在成熟度与有效度方面颇能胜出一筹。这可由刘若愚对费诺罗萨的批判窥得一斑,而其中所体现出的深度对话意识与提升*文化国际地位的价值诉求,尤其值得国内汉学研究者引为借镜。

      总之,海外的汉学研究、国内的汉学研究与*文化“走出去”三者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而实际上,海外的汉学研究对应于海外汉学,在地域上可大致划分为英美、欧陆、东亚、苏俄、澳洲等五大板块,细考各板块内部或各板块之间汉学家或相关学者围绕汉学成果所展开的学术批评,非但可以提升当前国内的汉学研究水准,进而可为推动*文化“走出去”寻得可行性策略与方法,此无疑应引起当前国内汉学研究者应有的重视。

    [阅读全文]...

2022-07-15 11:49:32
  • 描写玫瑰的古诗词

  • 玫瑰
  • 描写玫瑰的古诗词

      佳名谁赠作 玫瑰 芳菲移至越王台,最是蔷薇好并栽。浓艳尽怜胜彩绘。 佳名谁赠作玫瑰。春成锦绣风吹折。天染琼瑶日照开。为报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苍苔。 出自:《司直巡官无诸移到玫瑰花》 年代: 唐 作者: 徐寅

      窗前好树名 玫瑰 窗前好树名玫瑰,去年花落今年开。无情春色尚识返,君心忽断何时来。忆昔妆成候仙仗,宫琐玲珑日新上。拊心却笑西子颦,掩鼻谁忧郑姬谤。草染文章衣下履,花粘甲乙床前帐。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钗独相向。盛衰倾夺欲何如,娇翻悲逐佞谀。重远岂能惭沼鹄,弃前方见泣船鱼。看笼不记熏龙脑,咏扇空曾 出自:《相和歌辞宫怨》 年代: 唐 作者: 长孙佐辅

      玫瑰拂地红 杨柳萦桥绿, 玫瑰拂地红。绣衫金[袤,花髻玉珑璁。宿香潜润,春流水暗通。画楼初梦断,晴日照湘风。第二十三卷 出自:《舞曲歌辞屈柘词》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写 玫瑰 上巳风光好放怀。忆君犹未看花回。茂林映带谁家竹,曲水流传第几杯。そ跣澹 写玫瑰。长年富贵属多才。要知此日生男好,曾有周公祓禊来。 出自:《鹧鸪天》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花装碎屑 玫瑰 乱山春过雪成堆。七里递香回。蕊簇玲珑金粟, 花装碎屑玫瑰。兰衰梅谢,桃粗李俗,谁与追随。清绝殿春仙侣,清风吹破荼 。 出自:《朝中措》 年代: 宋 作者: 赵师侠

      玫瑰态度 开随律g度芳辰。鲜艳见天真。不比浮花浪蕊,天教月月常新。蔷薇颜色, 玫瑰态度,宝相精神。休数岁时月季,仙家栏槛长春。 出自:《朝中措》 年代: 宋 作者: 赵师侠

      玫瑰应辈流 纤枝延蔓走青虬。风清体更柔。故绕檀蕊著花稠。疏疏如缀旒。琼作靥,玉成裘。 玫瑰应辈流。惜香愁怕I搔头。宁随□事休。 出自:《醉桃源/阮郎归》 年代: 宋 作者: 赵师侠

      下阶笑折紫 玫瑰 秋水浸芙蓉,清晓绮窗临镜。柳弱不胜愁重,染兰膏微沁。 下阶笑折紫玫瑰,蜂蝶扑云鬓。回首见郎羞走,I绣裙微褪。 出自:《好事*》 年代: 宋 作者: 周密

      待摘 玫瑰 馀寒正怯。金钗影卸东风揭。舞衣丝损愁千褶。一缕杨丝,犹是去年折。临窗拥髻愁难说。花庭一寸燕支雪。春花似旧心情别。 待摘玫瑰,飞下粉黄蝶。 出自:《醉落魄/一斛珠》 年代: 宋 作者: 周密

    [阅读全文]...

2022-07-07 09:19:28
  • 诵读古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 经典,传承
  • 诵读古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诵读古诗词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

      女:跟随诗人去欣赏四季风景美丽的轮回。请欣赏三(8)班诗朗诵的四季诗。

      男:春,多么迷人的字眼,早春的柳芽初吐,桃花绽放

      女:满天飞舞的风筝,无不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领)《村居》清 高鼎

      (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男:夏的脚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女:夏天是那牛背上牧童的歌声,是那声声叫着夏天的鸣蝉。

      (领)《所见》清 袁枚

      (合)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男:秋天是登高远望的季节,天高云淡。

      女:满山红叶,那满山的枫叶比春天的花海更加迷人。

      (领)《山行》唐 杜牧

      (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男:冬天来了,带来了皑皑白雪的圣洁,带来了声声爆竹的喜悦。

      女:在无比的严寒中,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在期待:

      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领)《江雪》唐 柳宗元

      (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男:吟诵着动人的诗篇,陶醉在四季动人的风景。

      女:让千古名句陪伴着我们美好的童年让!

      (合)让幽幽书香浸润我们蓬勃向上的心灵!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你是文字绽放的永恒载体

      你记录着人类璀璨的历史

      甲骨文印证了你最早的身躯

      竹简的演变成为今天的书籍

      生命的诞生,你成为语言的唯美标记

      社会的进步,你刻下人类辉煌的足迹

      纸张的诞生,你真正扬起惊世的传奇

      活字的印刷,你进入划时代的新天地

      你传承着中国灿烂文化的唐诗宋词

      你闪烁着世界人文历史的辉煌业绩

    [阅读全文]...

2022-03-12 00:52:29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 句子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 语录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 说说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 名言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 诗词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 祝福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