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麻韵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六麻韵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六麻韵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六麻韵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带六月的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带六月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六月二十一日早行十六首
吴芾
四更山月吐微明,起促篮舆趁早行。
忽听疾雷催雨急,风生襟袖不胜清。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
杨万里
未伏将催中伏休,匆匆送夏又迎秋。
暑中竹色风仍雨,病裹莺声喜破愁。
大熟十年无此作,微生一饱更何求。
急须剩蹈莲花麴,药玉新船待拍浮。
今岁六月望後一日立秋故比常年凉意差早
陆游
九衢车马困炎曦,正是山中散发时。
秋*梧桐已摇落,阴生蟋蟀最先知。
稻陂水白宁忧旱?灶突烟青幸续炊。
谁谓吾庐太岑寂,茶瓜亦有野人期。
读孟信州和方亨道六月雨时当雪天改为欲作雪
方回
十月墐户入室处。东作丰登未可期,
南方瘴疠已堪御。去年雪不及腊间,
霜天桃杏敷红颜。今年夏竟无冰卖,
富屋钱谩堆如山。秋来数郡融风烈,
万舍烟灰千屋拆。骄阳失性化为霖,
鞭蛟笞龙精髓竭。救火救水不少閒,
民生下土何其难。此时早降六花瑞,
时寒休徵犹可还。雁低楼外彤云起,
万里北风开爽气。雨声一变为霰声,
霰效前驱雪踵至。古称民以食为天,
天欲饱民殊易然,但恐燮理无真贤。
果能燮理得真贤,岂不一白二白三。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
六月十三日寿陈子徽太博十首以无官一身轻有
戴表元
骄云散飞雨,随风为有无。
老农终岁日,望施在须臾。
*生官田粟,长此礼义躯。
置之且勿戚,一饱任妻孥。
六月二十二日病中得雨顿觉沈疴去体欣然起饮
赵蕃
涉秋得雨便生凉,起我萧然病在床。
径自典衣谋一醉,要令清梦略还乡。
六月雨十一首
许月卿
麟笔大书六月雨,蝉声静扫一天秋。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知君仙骨无寒暑。——苏轼《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苏轼《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几处溪桥。——晏几道《诉衷情·小梅风韵最妖娆》
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答之》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增广贤文·上集》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吴文英《声声慢·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答之》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姜夔《过垂虹》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崔道融《梅花》
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辛弃疾《贺新郎·和前韵》
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隐《谒山》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李白《短歌行》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千丈麻绳,终须有结。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苏轼《浣溪沙·软草*莎过雨新》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百口传说一句话,芝麻粒儿磨盘大。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杜荀鹤《山中寡妇 / 时世行》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读韩杜集》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李贺《野歌》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颜氏家训·治家篇》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武元衡《赠道者》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人。——陆游《初夏绝句》
飞来燕子独脚货,本地麻雀帮手多。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李白《蜀道难》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葛鸦儿《怀良人》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麻姑酒满杯中绿,王母桃分天上红。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彼留之子,贻我佩玖。——佚名《丘中有麻》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杜牧《商山麻涧》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白居易《杜陵叟》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方干《题君山》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杜牧《商山麻涧》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佚名《蜉蝣》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李白《公无渡河》
问言豆叶几时黄。——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辛弃疾《鹧鸪天·戏题村舍》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李商隐《海上》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王勃《麻*晚行》
高低寻戍道,远*听泉声。——王勃《麻*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王勃《麻*晚行》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李白《有所思》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佚名《大雅·生民》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佚名《七月》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王维《渡河到清河作》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李白《草书歌行》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杜甫《新婚别》
六字爱情古诗词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字爱情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北周·庾信《舞媚娘》
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
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只疑落花慢去,复道春风不还。
少年惟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
2、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一、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二、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三、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3、唐·鱼玄机《隔江汉寄子安》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砠矦闲飞桔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4、唐·张继《归山》
心事数径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山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5、唐·李白《春景》
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
6、唐·李白《夏景》
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
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
7、唐·李白《秋景》
昨夜西风忽转,惊看雁度*林。
诗兴正当幽寂,推敲韵落寒帧。
8、唐·李白《冬景》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落前村。
9、唐·刘长卿《感怀》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10、唐·王建《江南》
青草池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11、唐·王昌龄《望月》
听月楼高太清,南山对户分明。
昨夜姮娥现影,嫣然笑里传声。
12、唐·韦应物《烟雨》
烟雨湖光软漾,空蒙山色生奇。
忆自段家桥水,流连不觉遄飞。
13、宋·苏轼《题王晋卿山水》
老去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
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
14、宋·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
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崔涂(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唐)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葛鸦儿(唐)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
杜甫(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朗诵古六篇]
古诗词(精选100首)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11.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2.望庐山瀑布李白
古诗词韵律中的*仄知识归纳
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韵律中的*仄知识归纳,欢迎阅览。
古人们把四声分为*仄两大类。*,就是*声(普通话分为阴*、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的意思。如果让*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仄和谐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话就是:⑴在同一句中,*仄是交替的;⑵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在对句中,*仄是与上句相对的。这种*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仄是:**|仄仄|**|仄,仄仄|**|仄仄|*。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最后一个字又是仄。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如烟”对“似帐”,是**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新”对“晚”是*对仄。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归入了普通话的阳*。那么,只要遇到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能或韵书了。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声(阴*、阳*)的,才会造成辨别*仄的困难。
总之,我们遇到诗词格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却用了一个今天读起来是*声的字,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怀疑,可以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g的字,就不会是入声字。入声问题是辨别*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韵书或多练*才能消除的;但是,*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拓展:古诗词韵律操诗词集锦
1、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暮归 符 野
来时迎旭日,归去霞披时。
天边飞鸟白,池面绿映赤。
3、悼正弘禅师(唐) 孟浩然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
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4、山中留客 唐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5、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 春日(南宋)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 悯农(唐)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示儿(宋) 陆 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 游山村黄昏所见(明) 靳 书
翁担山中柴,妪洗池旁菜。
对歌水底鱼,也唱天边白。
10、 秋浦歌(唐) 李 白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1、 夜会问答(唐) 皮日休
霜中笛, 落梅一曲瑶华滴。
不知青女是何人,三奏未终头已白。
12、耶溪泛舟(唐) 孟浩然 (用后四句)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清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13、燕
六年级古诗词测试题
一 补全诗句 (14)
1 接天莲叶无穷碧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3 有花堪折只须折,________
4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6 两情若是长久时,________
7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
二 选择(12)
1 《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 )
(1)孟郊 (2)高适 (3)杜甫
2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桃”和“符”指的是( )
(1) 桃树 (2)鞭炮 (3) 对联
3 ( )是宋朝女词人,( )是她的作品。
(1)温庭筠 (2)杜秋娘 (3) 李清照
(4)《商山早行》 (5)《金缕衣》 (6)《一剪梅》
4 表示相隔千里却心心相知,好似就在身边的诗句是( )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指的是( )
(1)苏州 (2)杭州
三 学以致用(15)
1.遇到困难时我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高兴地说:“___________”
2.我们常常用__________来形容不怕困难而执著的人。
3.遇到不顺心的事,我对自己说________。这样安慰自己,心情会好很多。
4.当我处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时,就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这 句诗。
5.当我有了一点成绩时,妈妈常说___________以此告诉我: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四 、古诗文中“游”名胜(11)
(1)___瓜洲一水间,___只隔数重山。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___无故人。
(3)朝辞____彩去间,千里____一日还。
(4)即从____穿___,便下____向____。
(5)故人西辞_____,烟花三月下_____。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
五、默写描写风霜雨雪的古诗各一句,并注明作者和题目(16)
风:________________诗人:_____题目_____
霜:________________诗人:_____题目_____
雨:________________诗人:_____题目_____
雪:________________诗人:_____题目_____
六、按要求默写古诗(5+15)
1.一首描写儿童玩耍的诗
_______________
2.写三国人物周瑜的词。
_______________
七、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6分
(1)柳树:_______________
(2)小草:_______________
(3)春雨:_______________
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古诗词
古诗原文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销黯。况凄凉、*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译文翻译
长满绿苔的梅树层层叠叠,点点白梅如皎皎细玉,素洁典雅,倒压湖面,一池绿波更觉清浅。年华瞬逝,但你动人的幽意依然如故,再次重逢已是几度春光易换。曾记得与朋友一起畅饮,探访芳景的情形,而美丽的梅花却久开不败,好像盈盈盛妆的美人迟迟不愿卸妆。
往日的乐事已消黯,更何况*日心境凄然,快要忘记了以前明月下金辇深夜归去的美好情景,报春的梅花已渐渐凋零,最可恨这东风匆匆归去,故人却依然在天涯。纵然有点点残花还在,却依依都飘落到衣襟上,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物是人非的铅泪。还是深情地折下一枝梅独自品尝,聊且排遣一下心中的幽怨与哀伤吧。
注释解释
聚景亭:杭州聚景园内的香雪亭,在西湖之东。
层绿:重重叠叠长满绿苔的梅枝。峨峨:高耸的样子。
纤琼:纤细娇弱的白梅。皎皎:润泽洁白的样子。
倒压:倒映贴*。
幽意:幽静的意趣。
几番:几度。
唤酒:相约饮酒。
盈盈: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秀丽。此处喻白梅。褪妆:指梅花凋谢
已消黯:那往日欢乐已在记忆中黯然消逝。
归辇(nǐan):游园归来的銮驾。此处暗指南宋盛时帝王临幸而归。
荏(rěn)苒(rǎn):指柔弱的样子。一枝春:指梅花。
征衣:远游在外穿的衣服。
铅泪:眼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
殷勤:情意浓厚。
遣:排遣。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唱答词,大约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这一年作者在杭州,与戴表元、周密等人曾在杨氏祠堂宴集,随后各自分手。
诗文赏析
上阕写梅开之盛。开头三句化用姜夔《暗香》“千树压,西湖寒碧”句意,描绘聚景园梅花盛开之美景。“层绿峨峨”,写绿梅如云;“纤琼皎皎”,写白梅如雪;“波痕清浅”,写水中梅花倒影重重。“过眼”三句写相逢之难,感叹物是人非,美境依旧,而心情却已经迥然不同。“过眼年华”,写光阴的迅速;“动人幽意”,写梅情的高雅;“几番春换”写多次逢春才一见园梅。接下来由此接入对往日快乐时事的的追忆,仍以梅花绾合。“唤酒寻芳”,忆当年游赏之处。“盈盈褪妆晚”情景兼到,是生花妙笔。既有对梅花钟爱之情,亦含有对往事眷恋之意。
下阕转而写今昔沧桑之感,“已消黯”写词人的伤神,点出国家沦亡的惨痛事实,“况凄凉*来离思”,写朋友之间彼此悬隔,无由再见。接下来的一句更为沉重,作者面对聚景亭中的梅花,发出“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的哀叹。聚景亭建于宋孝宗时,本为供已经退位的高宗游赏。高宗崩逝后,孝宗、光宗、宁宗等朝,此园遂成为皇家御苑,天子多有游幸。如今国家已属他人,往昔的盛事当然应该“忘却”,可是想忘却的东西恰恰是最不易忘却的.,想回避的东西恰恰是最不易回避的。这句满含辛酸眼泪的话语,正带出作者不可遏制的亡国之恨。再二句写漂泊之悲。“纵有残花”,写词人惜梅之意;“征衣、铅泪”,叹江南流浪无期。词的末尾用“一枝梅”的典故,感叹友人相隔之远。既然连“聊赠一枝春”都难以做到,也只有折梅自赏了。
本词副标题是咏梅,所以全篇贯穿着梅花的标格和神韵,盛也梅花,衰也梅花。作者的兴废之感都通过这浅淡幽香的生命表达出来,可谓语意传神。
六麻韵的古诗词
下*六麻韵的古诗词
六麻韵的古诗
描写六麻韵的古诗
有麻字的古诗词
麻花韵的古诗
关于麻的古诗词
含麻字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麻布
写麻雀的古诗词
含棉麻的古诗词
麻姑文化的古诗词
肉麻的古诗词大全
打麻将的古诗词
关于麻花的古诗词
描写胡麻的古诗词
以ang为韵的古诗词
有韵意的古诗词
连韵的古诗词
春之韵的古诗词
韵角为六的古诗
带六六的古诗词
深韵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中韵
东韵的古诗词
eng韵的古诗词
韵声的古诗词
秋之韵的古诗词
徽韵的古诗词
韵斐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