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秋思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秋思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秋思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秋思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渔家傲·秋思》诗词
《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渔家傲·秋思》诗词,欢迎大家阅读!
《渔家傲·秋思》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翻译: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渔家傲·秋思》鉴赏:
上片着重写景。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下片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词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着重抒情。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这首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秋思诗词赏析大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思古诗词赏析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
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赏析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
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仄仄—**—”,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仄—**—”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 “夕阳西下—,”“***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仄**——”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 “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秋思寄子由》诗词答案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秦和)县今,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
【小题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小题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老松的形象。(4 分)
【答案】
【小题1】催有催促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1分)今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光阴徒催人老,(1分)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当年也曾想要干一番事业而至今落魄,一事无成的郁闷心境(1分)
【小题2】在草木凋零、小虫鸣叫的.晚秋时节,唯有一棵老松安卧云壑,冷眼静观,只有沧江挽纤的万牛才能把老松拉走。(2分)老松正是看透炎凉世态、不与世俗合污、毅志坚定的诗人形象的象征。(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用法)十句中意义+写景效果和作者情感。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郁闷心情。小虫.指(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徽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不超过40字)(2分)
【小题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3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中秋思念亲人的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词很是熟悉吧,中秋节就要到了,在这个团圆的节日总就是让人加倍地想念在远方的亲人。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中秋思念亲人的诗词,欢迎来参考!
1、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8、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9、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1、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3、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
14、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就是神州。
15、无穷无尽就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2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4、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8、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2、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6、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8、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1、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22、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23、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24、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秋思古诗词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思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籍《秋思》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阵阵秋风吹进了凉州城,丝丝凉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秋天来了!中秋之日,看着隔壁邻家团团围坐、热热闹闹的场景,诗人张籍的心瞬间被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占据。喜庆的氛围中,藏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孤寂。
回到家中,张籍的心里顿时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半晌,他决定给家中修书一封。这封家书的内容是这样的:爹、娘,孩儿不孝,已好久没给您们来信了。爹、娘,您们的身子骨可还硬朗?渐已入秋,可得记得多加件衣服。娘子可好?宝儿多高了?他上学了没?认识几个字了?
张籍把信交给信差,想了想又要回来,补充到:爹,娘,儿子一切安好,日子过得很快乐,勿需挂念!信差要走了,临行前张籍又匆匆读了一遍,把信交给信差,目送着他离开。
这封信,带走了张籍的思亲之情,也带走了他那深爱故乡的心..........
秋思原文:
黄落梧桐覆井床,莎根日夜泣寒螿。
老生窥镜鬓成雪,俊鹘掣韝天欲霜。
破虏谁持白羽扇?从军曾拥绿沈枪。
壮心自笑何时豁,梦遶祁连古战场。
秋思注释
【白羽扇】
1.特指古代军中主将用来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太*御览》卷七○二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晋书·陈敏传》:“敏率万餘人将与卓(甘卓)战,未获济,荣(顾荣)以白羽扇麾之,敏众溃散。”南朝梁简文帝《赋得白羽扇》诗:“可怜白羽扇,却暑復来氛;终无顾庶子(顾荣),谁为一挥军。”宋陆游《秋思》诗:“破虏谁持白羽扇,从军曾拥緑沉枪。”
2.泛指白色的羽毛扇。唐李白《夏日山中》诗:“嬾摇白羽扇,躶袒青林中。”唐孟郊《塘下行》:“徒将白羽扇,调妾木兰花。”
《秋思赠远二首》
唐朝: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秋思赠远二首》古诗简介
《秋思赠远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涯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主要通过描写梦幻关山、对月怀人等情事来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思念;第二首诗通过厌攀杨柳、闲采芙蕖以及国事缠身无暇相思来反衬诗人对妻子一往情深的挚爱真情。全诗文笔洗炼,意境明朗,亲切感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秋思赠远二首》翻译/译文
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
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见一轮新月又吐现蛾眉。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
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秋思赠远二首》注释
⑴只自:徒自,徒然。唐杜甫《忆郑南》诗:“万里苍茫外,龙蛇只自深。”空帷(wéi):空屋。晋张华《情诗》之二:“幽人守静夜,回身入空帷。”帷,一作“闺”。
⑵关山:关隘山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乡书:家信。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雁足:语出《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唐权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⑷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⑸攀:攀折。清阁:指官署。
⑹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傍:临*。
⑺走马台:即章台,汉长安街名。这里用以借指长安。《汉书·张敞传》:“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
⑻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唐李益《拂云堆》诗:“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这里指作者戍守的边防前线。
《秋思赠远二首》作者简介
王涯(764~835)字广津,山西太原人。唐代大臣,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甘露之变”发生,王涯被禁军抓获,腰斩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
渔家傲·秋思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译文一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的思念,是片片飘黄的落叶,随风飞到天边;秋天的思念,是一只摇曳的小船,永远抵不到岸;秋天的思念,是离人心上秋,浓郁又不着痕迹;
十首秋思的古诗词里,领略古人们在秋日里的所思所想!
溪岸秋思
唐-杜荀鹤
桑柘穷头三四家,挂罾垂钓是生涯。
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
秋思
宋-陆游
邻砧落日数声残,汀树秋风几叶丹。
冉冉清愁来不断,无方能使酒肠宽。
秋思
宋-释道璨
草根无数候虫鸣,月在梧桐树上明。
庭院无人过夜半,自携团扇绕阶行。
秋思
宋-释文珦
听说相思情绪,难禁最是秋时。
燕去重增别恨,雁来不服归期。
秋思
宋-方岳
人家一样卷湘帘,惹起新愁到酒边。
久客不知诗瘦损,小楼孤倚月娟娟。
河阳秋思
宋-宋庠
自古悲秋物,多伤黯黯魂。
鱸鱼轻客臣,纨扇感君恩。
颍濑寒明野,嵩云侧露村。
此中知止地,归去掩柴门。
秋思
明-赵瑗妾
翡翠帘疏不蔽风,新凉初透碧纱栊。
涓涓玉露团团月,说尽秋情草下虫。
秋思
清-彭孙贻
秋思的诗意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思的诗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思
作者: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长于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五言诗和*体诗,有些亦不乏深意。著名诗篇有《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注释]
意万重:说不完的情意。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临发:快要出发。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
说不尽.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
写封家书问候*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
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创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简析:
第一句诗用萧瑟的秋风来渲染思乡时的凄凉感受,诗人此时正客居洛阳。
第二句诗中用一个“欲”也除了诗人想说又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的情态,更加凸显诗人内心的思绪万千。
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担心急急忙忙地说不清楚,在送信之人出发前赶紧才开再检查一遍,这种细微的心理变化和动作更加体现诗人思乡之切。
秋思组诗
其一
闲愁无计可消遣,思绪缠绵哪堪言?
君非妾来君不知,长夜反侧又辗转。
其二
日暮望断关山路,夜阑梦回相识时。
对月把酒空对影,何日重逢慰相思?
其三
帘卷小窗西风号,烟波浩淼空寂寥。
犹记昨日话依依,更闻今夜雨潇潇。
凭栏伫望愁胜水,傍扉低眉泪比潮。
断肠天涯情若意,锦书难寄怎挥毫?
其四
夜沉小径独踯躅,月冷清辉伴孤影。
流水落花随风去,晨钟暮鼓梵音轻。
兼有重露衣湿寒,更看薄雾袖冷清。
茫茫星汉无鹊桥,渺渺思念泪满襟。
其五
暗云垂露香尘剪,桃色琼罗紫陌飞。
冷月凝眉消水镜,疏枝谢彩别朝晖。
莫闻花逝悲秋意,且待情深着墨衣。
最是撩人枫落句,青囊两卷淡思归。
张籍的诗秋思的意思
《秋思》是张籍一首七言绝句,他客居洛阳时所作。诗非常细腻地描写了写家信前后的思想和行动细节,是一首写事的诗,把情寓于叙事之中。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张籍的诗秋思的意思,仅供参考。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的诗秋思的.意思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写秋思的诗词
关于秋思的诗词
有关秋思的诗词
古诗秋思的诗词
有秋思的古诗词
秋思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秋思
中秋思乡的诗词
关于秋思的古诗词
秋思的古诗词大全
秋思结尾的古诗词
古诗词秋思的教案
秋思的爱情古诗词
描写秋思的古诗词
秋思的秋思的秋思古诗全句
中秋思乡的古诗词
中秋思乡的诗词古诗
古诗词中的明月秋思
关于秋思的古诗词配画
古诗词中的秋思文化
秋思的诗句
古诗词张籍的秋思朗诵
中秋思亲思乡的古诗词
关于其他秋思的古诗词
像天净沙秋思的古诗词
《秋思》的诗句
古诗词朗诵李白的秋思
秋思的诗句意思
立秋的古诗秋思
秋天的古诗秋思